面子营销术的两极运用(二)

 作者:邱天    122

面子营销术的两极运用(二)

文/邱天



上一章节谈到了面子营销术小部分应用内容,这一章将进一步阐述它的应用之道.接上章节:



2、运用面子营销术,有效化解顾客的口头禅“太贵了”




很多销售人员不理解“太贵了”是顾客的口头禅,只说顾客一说贵,就马上降价,这是极其错误的做法。我亲自试验了一次:有一次,我走进一家陶瓷店,导购跟在我后面介绍,我随便问了一款价格,她刚报完价,我就提高了嗓门说“这么贵”,她紧接着就回应我“现在可以打七折”。。。。。。



顾客说“太贵了”就是一句口头禅,相信吗?



花一百万买一套房子,有人说太贵了;花二百块买一件衬衣,有人说太贵了;花四块钱买一斤白菜,有人说太贵了。。。。。。。



生活中的“太贵了”比比皆是,不是吗?

永远不要把顾客说“太贵了”当回事!



一个朋友给我讲了他亲身体会的一个案例:他走进一家服装专卖店买衬衣,那个品牌的衬衣基本标价在200元左右,不是太贵。转了一圈,看上一款比较合眼的,一看价格195,他马上说“这个价格有点贵,打折吗?”那个导购接着说了几句话,让他印象深刻,导购说:先生,你脚上穿的红蜻蜓鞋子售价应该在500元以上吧,外面100块以下的鞋子大把,同样能穿,为什么你要买500元的鞋子呢,这个产品的附加值不一样,我们的衬衣也是这个道理…….

看了这个案例,你想到了什么?

人的需求除了显性需求(基本需求)外,还存在隐性需求(面子需求,身份需求等等)。任何商品如果按原材料成本核价,会相差无几,为什么同样的产品,市价相差巨大?除了确实本身的质量差距外,更重要的差距是定位差距。高端的群体需要消费高价的产品,才能与他的身份相匹配。

假若奔驰全线降价到十万以下,你认为原来的喜欢开奔驰的高端消费群体还会用它吗?答案是肯定的:不会。他们一定会购买另外能代表身份,面子的豪车。

所以,当顾客还不完全了解产品就提出“太贵了”的时候,完全可以从顾客的现实消费结果(从顾客身上或周边找)入手,有效的对顾客的口头禅进行化解。



3、运用面子营销术,可以加快成交的速度。

这个面子可以剥离为“赞美”,人天生喜欢被人赞美,尤其是赞美他人独有的东西。

赞美敌人,可以让敌人成为朋友。可见赞美的威力,它可以快速建立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当感情建立了,成交也就顺其自然了。生活中当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当别人赞美你时,你除了内心舒服外,有没有对赞美你的人格外喜欢呢?



生活需要赞美,营销更需要赞美。那么如何去捕捉赞美点呢?

① 从对方自身发现赞美点(服饰、皮肤、精神、体态等)

② 从对方身边发现赞美点(儿女、配偶、长辈等)

③ 从对方的言谈发现赞美点(喜好,炫耀、自豪、特别之处、疑问等)

案例:对于建材家居类耐用消费品,顾客一般是多次对比才下决心购买产。有一个李阿姨,约五十出头,穿着时尚,皮肤保养的好,她第二次来到A品牌的终端店面时,导购小张热情的迎了上去,拉着李阿姨的手就赞美开了,”李姨,你的皮肤今天看起来好靓啊,比我的皮肤看起来还嫩呢……。几句赞美下来,把李阿姨高兴的不行,然后就谈起了生活保养,到最后也没谈太多产品就成交了。
赞美不是随意的,它更应该讲究方法,技巧 邱天
 两极 面子 运用 营销

扩展阅读

在位于北京CBD中心的一个由厂房改造的创意园区里,记者见到了刚刚搬来此处办公的凤凰网COO李亚。  在见到李亚之前,他微博上题为《保卫方舟子,捍卫韩寒》和《当求真遭遇为善:超越韩战》的博文给记者留下

  作者:李欣详情


传统企业转型数字化营销面临着哪些难题? 传统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的目的是为了接触终端用户,了解用户的本质需求,进行精细化运营,从而发掘用户的更大价值。 但是,百分之90多的传统企业在进行数字化转

  作者:杨建允详情


不管是传统品牌方,还是电商品牌,都很依赖渠道商或者平台方,都无法直接触达用户。所以对用户不敏感,无法感知用户的真实需求,所做的市场营销活动,效果自然难以保证。 有人问,DTC和传统渠道的逻辑有什么区

  作者:杨建允详情


作为厂家的管理层,为了规范销售人员的工作行为,提升效率,助力销售,会编制一套营销规范管理制度出来,内容厚达上百页,所包括的内容也是方方面面。诸如厂家发展历史,行业状况,相关法规,厂家文化,品牌故事,产

  作者:潘文富详情


据贵州电视台旗下民生栏目《百姓关注》报道,端午假期,“村超”举办地贵州榕江县共接待游客35.89万人次,同比增长345.84,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44亿元,同比增长404.55。据机构预估,受“村

  作者:杨建允详情


如今中国网民上网的主流行为已偏向移动化,用户的媒体消费形态也逐渐向移动端转移。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数量

  作者:李欣详情


版权声明:

本网刊登/转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或来源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网不对其真伪性负责。
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其他媒体,本网转载此文只是为 网友免费提供更多的知识或资讯,传播管理/培训经验,不是直接以赢利为目的,版权归作者或来源机构所有。
如果您有任何版权方面问题或是本网相关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将进行整理。


人才招聘 免责声明 常见问题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隐私保护 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登陆帮助 友情链接
COPYRIGT @ 2001-2018 HTTP://WWW.QG68.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资源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