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投资问题研究

 作者:胡冬原    252

河北投资:须由侧重速度与规模

向注重质量与效益转变



河北省经济信息中心课题组



进入2006年以来,我省投资继续保持对经济的强劲拉动。前三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788.2亿元,增长35.6%,增速高于全国水平8.3个百分点。在国家加强宏观调控的作用下,前三季度比上半年投资增速有所回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回落7.4个百分点,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回落6.5个百分点,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投资增幅回落17.7个百分点。但在增幅回落的同时,投资结构继续改善。能源、交通运输等行业增长较快,工业主导产业力度加大,其中装备制造、食品、建材、纺织行业投资增长均超过40%。大项目支撑明显。亿元以上1084个,同比增加263个,完成投资1328.5亿元,增长33.0%。

根据国家政策的总体趋向,第四季度乃至明年上半年,加强宏观调控将依然是主基调,控制投资过快增长将依然是主内容。在此情况下,如何辩证看待我省投资问题,并准确依据我省投资特点与趋势出台相应对策措施,深切关系到我省经济更快更好发展、建设和谐河北的宏伟目标能否得以顺利实现。我们认为,考察我省的投资问题,关键在于深刻分析投资效益。因为投资效益反映投资质量,反映经济发展后劲。

投资效益的界定,主要由建设项目投产率、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固定资产投资效果系数、投资结构优化度等指标构成。建设项目投产率是一定时期内全部建成投产项目个数与同期施工项目个数的比率,比率越高,说明项目完成情况越好,投资发挥效益可能性越大;反之,说明存在施工时间长、建成时间增加、建成后不能很快投产等问题。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是一定时期内新增固定资产投资与同期完成投资额的比值,比值越高,效益越好;变低,说明投资项目进入生产领域发挥推动作用的速度降低。固定资产投资效果系数是一定时期内地区生产总值增加额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值,越大,说明经济增长与固定资产投资的关联度越高,反之越低。

一、建设项目投产率分析

根据统计资料,我省建设项目投产率至今尚未突破60%。比如,基本建设项目投产率:2003年为53.54%,2004年为53.75%。2005年,城镇建设项目投产率则为57.60%(见表一)。与湖北省相比,落后7-10个百分点。说明,尽管我省建成项目总体呈大幅度增加态势,但建成率始终增长缓慢,这虽与我省建设项目重化与基础属性高度相关,却也从一定角度反映出我省建设项目管理上存在一定差距,建设项目施工时间延长、项目建成时间增加、项目建成后不能很快投产严重影响着项目建设效益的发挥。

表一:全省建设项目投产率(%

年份

2003

2004

2005(城镇建设项目投产率)

比率

53.54

53.75

57.60

 再从具体项目建设情况看,2004年以来,城镇建设项目投产率较高的行业(60%以上)集中在以下37个领域:林业、畜牧业、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橡胶制品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燃气生产和加工业、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装卸搬运和其他运输服务业、零售业、餐饮业、银行业、专业技术服务业、水利管理业、社会福利业、广播电视电影和音像业、文化艺术业、体育、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家具制造业、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塑料制品业、废气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建筑装饰业、其他建筑业、仓储业、电信和其他信息传输服务业、计算机服务业、批发业、租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居民服务业。而城镇建设项目投产率较低的行业(40%以下)则集中在以下8个领域:烟草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铁路运输业、软件业、邮政业、保险业、地质勘探业、新闻出版业。以上反映出的是,行业建设项目投产率分布规律与我省发展主导产业的战略目标存在偏差。食品、纺织、建筑建材、装备制造和信息产业项目建设见效较快,但钢铁、医药、石化、旅游、现代物流等还不尽人意。毫无疑问,项目投产率的行业总体分布,将对投资走向产生较大的导引作用,促使投资向趋热领域的非理性集中,而同时投资的远见性则被不断消弭,投资额度越大,则越会加重经济结构的偏离,给今后经济调控带来更多的难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二、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分析

根据统计资料整理,我省基本建设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八五”时期为71.15%;“九五”时期为72.15%,2001年为83.23%,2002年为68.19%,2003年为56.74%,2004年为59.95%;2005年城镇建设项目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为66.5%,比2004年上升4.6个百分点(见表二)。总体来看,我省建设项目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处于短期波动并略有下滑状态,“十五”期间比“八五”、“九五”下降1-2个百分点。这里面,既有建设项目属性原因,更反映出投资项目不能按期完成,存在着建设项目在资金、管理、技术上的问题,说明投资发挥社会经济效益的速度和质量均在降低,投资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出现折扣。

表二:全省基本建设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

年份

“八五”

“九五”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城镇建设)

比率

71.15

72.15

83.23

68.19

56.74

59.95

66.5

 再从具体行业情况看,城镇建设项目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较高的行业(70%以上)集中在以下25个领域:农业、林业、畜牧业、农林牧渔服务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农副食品加工业、饮料制造业、纺织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家具制造业、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金属制品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建筑装饰业、道路运输业、保险业、租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专业技术服务业。而城镇建设项目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较低的行业(40%以上)集中在以下13个领域:渔业、化学纤维制造业、铁路运输业、水上运输业、航空运输业、装卸搬运和其他运输服务业、邮政业、软件业、商务服务业、地质勘探业、环境管理业、社会保障业、新闻出版业。这反映出,我省投资见效快的行业多集中于初级产业、传统产业以及服务业,支柱性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交付使用率并不很理想,投资时滞效应普遍存在于七大主导工业领域,也就是说,我省投资在行业上面临两难问题:规模集中但效率较低,这种状况如不尽快加以改变,势必对我省“十一五”期间加快发展十大主导产业造成难以弥合的资本浪费这一“硬伤”。

三、投资效果系数分析

根据统计资料计算,1990年以来,我省投资效果系数总体波动较大,“十五”初期出现大幅回落,“十五”末期转向回升(见表三)。这与全省固定资产投资率持续上升形成鲜明对比(见表四),说明投资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发挥不稳定,而又呈弱化趋势,投资效益呈现降低趋势。

表三:全省固定资产投资效果系数(%

年份

1990

1995

2000

2004

2005

2006年前三季度

系数

0.41

0.70

0.29

0.48

0.38

0.22

 

表四:全省固定资产投资率(%

年份

1990

1995

2000

2004

2005

2006年前三季度

投资率

19.77

32.96

36.62

38.36

41.70

45.52

 

四、固定资产投资结构分析

除上文中涉及到的项目投产率结构、固定资产投资交付使用率结构外,我省投资结构亟待进一步加以改善还缘于以下数据分析:

一是三次产业投资结构变化不大,农业投资仍处弱势,第三产业略有增长,第二产业保持强劲:2003年为0.16:1.05:1.31;2004年为0.19:1.43:1.63;2005年为0.22:1.97:2.01;2006年前三季度为0.05:1.60:1.41(见表五)。说明,三次产业投资失衡问题未能有效解决。

二是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结构变化不大,农村投资弱势地位改进不明显,投资大量向城镇集中:2001年为1.28:0.66;2002年为1.37:0.67;2003年为1.81:0.71;2004年为2.47:0.78;2005年为3.38:0.83(见表六)。反映出农村经济发展后劲不足,乡镇企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都有待进一步予以重视。

三是从2004、2005年分行业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情况看,投资重点维系在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房地产业等“热门”领域;而投资弱点则在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金融业等领域集中呈现。反映出“软性公共产品”及资本市场建设投入不足,而资本蜂拥逐利行为酣畅淋漓。

四是在在建总投资10亿元以上城镇建设项目个数占比中:能源项目为27.40%,交通项目为28.77%,钢铁项目为13.70%;投资额占比与之高度吻合:能源项目为27.00%,交通项目为32.91%,钢铁项目为12.03%。一方面反映出十大主导产业投资结构失衡,另一方面反映出政府投资也具有一定程度的结构性失衡。

表五:全省三次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结构

年份

2003

2004

2005

2006年前三季度

结构

0.161.051.31

0.191.431.63

0.221.972.01

0.051.601.41

 

表六:全省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结构

年份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投资率

1.280.66

1.370.67

1.810.71

2.470.78

3.380.83

 五、政策建议

从上述分析不难看出,尽管我省投资力度不断加大,但投资效益出现一些新的变化,部分效益指标不很理想。因此,针对我省经济主要依靠投资拉动这样的基础条件,尽快、科学地转变投资理念、改善投资战略、抬升投资水平、提高投资效益已成为我省今后经济工作中的头等大事。现提出部分建议,以供参考。

第一,树立投资新理念。首先,就市场经济理论而言,政府投资不应是经营性投资,而是发展型投资,突出体现大局为重,长远为重,当前优化与调控为重,亦即政府资金讲究逐利是侧重长远性、有限性,以全面发展为导向。与之相辅相成的是,市场资金逐利具有当前性、无限性,以现实市场为导向。基于此,对热门产业来讲,社会投资带有必然的追逐性。因此,对弱势但未来强市的产业正应是政府投资的落脚点,这也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其次,我国经济目前已处于边际产出递减的范围,高能耗、高物耗仍然严重。此背景下,短期内要保持高增长,就必须不断加大资本和劳动力以及其他投入。如果短期内没有技术进步,规模效应递减趋势只会加大不会减小,资源约束日益明显。根本的解决方式是优化资源配置机制,使投资更合理、更有效率地配置到技术进步领域,配置到劳动生产率提高的行业,配置到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领域。再次,不应单纯从规模上考察投资问题并以此实行强硬的调控手段。根据国内多位知名专家的预测,预计今后投资规模不会出现太多下降,因为两个方面需要加强投资且规模巨大:一是增加公共产品,二是实业领域的更新换代(技术进步必然引发设备更新)。在此情况下,调控投资的重点十分明朗,那就是切实提升投资质量和效益。这一点,应当成为今后统领我省投资工作的基本原则和目标。

第二,转变好投资方式。由速度型向效益型转变。谨防政府投资变成地区利益、部门效益和企业利润,这正是当前高投资增速下通胀压力不明显的主要诱因之一,会使投资大打折扣,乘数效应大打折扣。重点是尽快修补“被毁坏的窗口”,防止这种行为带来的社会暗示效应引导大家走向吸引投资的歧途,尽量避免不应有的投资浪费。这就需要科学建立监控预警系统和市场分析系统,进一步完善投资决策体系。树立效益观念,改进管理方式,消除投资饥渴,将投资效益指标纳入考核指标体系,促进各级政府的绩效评价由数量型考核转向质量效益型考核。

第三,集中投资办“大事”。所谓“大事”,即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行业和领域。“八五”以来,我省高度关注基础设施建设,营造了良好的“硬件基础”,尤其是“十一五”开局之年的多项“大手笔”操作,我省基础设施建设日臻完善,为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但与此同时,在省委、省政府确立的十大主导产业上,投资偏重个别行业外,其集中度尚不明显,特别是“撒芝麻”的方式使其投资未能达到启动主导产业集群发展、规模发展的临界点,致其引导和带动作用并不明显。为此,今后一方面应侧重于十大主导产业中的重点行业进行“轰炸式”投资,以此带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并不断强化产业发展的后备力量。另一方面应侧重于建设全面到位的“公共产品体系”集中投资,以此带动社会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并为建设和谐河北提供充足的物质条件。



(课题组组长:王书利,副组长:曹金生、胡冬原,本报告执笔:胡冬原)

 河北 投资 研究 问题

扩展阅读

中国民营医院发展研究咨询中心通过长期的专题调研,发现当前中国民营医院的发展急需解决15大问题。  1、医院的经营管理机制问题.医院体制改革不仅仅限于国有医院,要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符合国家和社会、经济

  作者:李名梁详情


对北京新兴医院,大家都不同程度地存有偏见,甚至一提起就很反感。其实,我们是否真正认识了北京新兴医院,还是很值得怀疑的。因为,我们大多都只是通过2004年7月的一次媒体报道才了解该医院。我们事实上并不清

  作者:李名梁详情


最近1年,销售谈判的课程需求很大,16年多次被机构采购此类课程。企业营销发展中也逐步回归理性的思考,从冲动到激动回归到企业基本功的建设,核心就是队伍素养的提升。现实中,大量的营销从业人员没有系统的经过

  作者:蒋观庆详情


现象呈现:在采购人员的训练中,有一条就是当面对销售人员的时候,不要表现对销售人员的喜欢,更不要表现出自己需求的急迫性,表现对供应商产品的认可。生活中这样例子很多,你越是看上的服装,你可能越来挑剔,来获

  作者:蒋观庆详情


现象呈现在谈判中,有时候围绕某一个具体问题,双方各不相让。经常看到的是价格,货款,投诉处理,合作方式等。比如价格吧,销售员价格基本到了底线,但客户始终在对比,一个不让,一个要求再降价。此类现象在业务中

  作者:蒋观庆详情


——基于“第二次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的数据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中国人民的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伴随着中国社会的变化速度加快、广度加宽、程度加深,人们日常生活方式也随之呈现全方位

  作者:陈琦详情


版权声明:

本网刊登/转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或来源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网不对其真伪性负责。
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其他媒体,本网转载此文只是为 网友免费提供更多的知识或资讯,传播管理/培训经验,不是直接以赢利为目的,版权归作者或来源机构所有。
如果您有任何版权方面问题或是本网相关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将进行整理。


人才招聘 免责声明 常见问题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隐私保护 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登陆帮助 友情链接
COPYRIGT @ 2001-2018 HTTP://WWW.QG68.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资源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