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贪婪与信贷枯竭

 作者:乔恩·昂蒂纳    111

 当高盛于去年12月份公布2007年第四季度盈利32亿美元之时,竟然连自诩进步分子的人也在额手称庆。

  不妙!一家华尔街公司不仅躲开了次贷的连锁冲击,而且还利用信贷崩溃大发利市,令持有其股票的那些“有道德的”基金经理们对它称赞有加。这场信贷灾难可能会造成世界经济数万亿美元的损失和数十万乃至数百万人的失业。然而高盛却帮许多基金挽救了它们的年度业绩报表。

  从别人的厄运里捞好处,我们可以把这称作“高盛贪婪因子”。我不是要棒打高盛——我也想自己手里有它的股票——但有些事情的确不对头。当金融巨头们的火箭,原先还得意洋洋,靠着幸运扶摇直上,忽而就掉头朝下了,我们许多人都会心中暗笑。但是把高盛打扮成一个英雄,就因为它卖空一只抵押担保证券指数——用人家的钱来豪赌经济大范围下滑——这着实令人不寒而栗。

  高盛替代抵押产品(GSAMPs)你们听说过没有?高盛自己的经济模型预测次贷市场将会下滑,它根据这种模型来打理它那些富豪伙伴们的钱财。但它还有另一手,把高风险的抵押打包出售给华尔街上的那群假行家——至于道德原则,滚一边儿去吧!GSAMPs只是高盛在2006年兜售的83只抵押担保证券之一,83只证券的发行总额达到了445亿美元,其中多数都打了水漂,伤害了投资人,却肥了高盛。“尽管我们承认在非初级抵押贷款和债券上损失颇大,”高盛在一份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秋季卷宗中夸口说,“但在做空抵押上的赢利除了抵消那些损失之外还有余。”

  有一种担忧我挥之不去:看到某些公司从这场灾难中牟利,大批失去住宅或者突然得为买车还贷发愁的民众心里会是什么滋味儿?如果信贷短缺蔓延开来,可能会撕裂存在了几十年的社会契约。在过去的25年中,我们见证了一个经济超常增长的时期。对发展中国家的消费者而言,这一现象可称作“沃尔玛效应”:随着现代生活的各种便利成为每一位普通消费者触手可及之物,经济学家所谓的“消费不平等”缩小了。

  这有何意义呢?大多数人并不需要驾驶“保时捷”风驰电掣,就能获得生活的满足感。每日一杯“星巴克”或是一个iPod足矣。消费者有能力置办生活所需——平板彩电、生活必需品、廉价的食品和住宅——这使得他们忽视了,在这个“新镀金时代”,美国、英国以及其他国家的收入差距达到了有史以来的顶峰。

  这一时期或许已经走到了尽头。只有公平感得到保障,稳定才不受威胁。假如负责任的放款人突然恶鬼附身,甚至那些拥有最稳健收支平衡表的借款人也觉得其信贷难以承受,那就不是什么好兆头。有体面工作、债务有限的人士,至少也会觉得增加新的信贷成本过高。而真正令人担忧的是,经济游戏规则的突然逆转会令雄心勃勃的年轻一代气馁——不论他们成长在美国城市市区还是在基辅街头。

  危险在于,“高盛贪婪因子”会压倒“沃尔玛效应”。消费不平等也许会重新扩大——非常剧烈而危险。我们当中仍然安稳的人很容易觉得那些受害者是咎由自取——谁叫他们莽撞地大笔借债。

  信贷是现代经济的一大奇迹,它对消费至关重要,驱动着世界经济的70%。如果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信贷枯竭,可能引起的后果岂止是一场衰退那么简单?局面是否会变得更糟,我们得密切观察
 枯竭 高盛 贪婪 信贷

扩展阅读

矿业兴则城市兴,矿业枯竭则城市衰,概括了中国绝大多数依靠矿产采掘业为经济支撑的城市的发展历程。而随着矿业资源的逐渐枯竭,很多城市进入到粗放式发展后发展动力骤减的阶段。而这样的城市,即资源枯竭城市,在

  作者:阮晓东详情


自9月17日以来,占领华尔街(Occupy Wall Street)的和平示威活动愈演愈烈,随着工会和学生加入,抗议活动不断向美国其他城市蔓延。抗议者们将矛头直指华尔街的金融机构,乃至整个美国金融界的

  作者:王海文详情


一方面是小微企业对资金需求旺盛,另一方面是银行不敢向小微企业发放信贷。其实,对于银行而言,向小微企业发放信贷,孕育着不小的业务发展机会。 中国有很多民营企业,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小微企业,相关部门对小微

  作者:朱小央详情


 为进一步加大金融服务创新力度,构建新型银政合作机制,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促进成都地区中小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成都市人民政府与中国银行四川省分行签署了《中小企业信贷工厂战略

  作者:详情


11月,央行新政密集出台mdash;mdash;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胡晓炼则公开表态要控制今年最后两个月信贷投放。 央行信贷的收紧和结构调整的信号明确。如此密集的调控措施和表态,使得

  作者:详情


目 录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资金计划   第三章 资产负债比例   第四章 检查和实施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对外汇信贷资金的管理,促进银行各项外汇信贷业务的健康发展,提高

  作者:详情


版权声明:

本网刊登/转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或来源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网不对其真伪性负责。
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其他媒体,本网转载此文只是为 网友免费提供更多的知识或资讯,传播管理/培训经验,不是直接以赢利为目的,版权归作者或来源机构所有。
如果您有任何版权方面问题或是本网相关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将进行整理。


人才招聘 免责声明 常见问题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隐私保护 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登陆帮助 友情链接
COPYRIGT @ 2001-2018 HTTP://WWW.QG68.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资源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