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效用相关的需求价格

 作者:王吉绯    121

卖方总希望一次卖出商品的数量越多越好,而买方在价格既定的情况下则希望买到的商品是越少越好,以便更灵活地满足需要,商品包装物的大小使得双方恰巧在效用归零点达到均衡。

现实生活中,商家往往“得寸进尺”,一次包装9个包子。消费者尽管不想吃了,但是怕扔掉可惜,或者不太介意略微不舒服的感觉,最后可能还是吃掉了第9个包子。生产和流通企业普遍通过加大包装容量,达到一次卖得“多”的目的。所谓多,就是突破效用为零的临界点。

当然,商家不可能无限制增加包装容量,因为不太可能让一个人一顿吃掉80个包子。但是商家的这种技术性手段,却带给我们一个重要的提示:效用是可以减低到负值区域的。这使得“拉动”消费成为可能。

需求价格:负效用的对价

少量的劳动也许是愉悦的,但大量的劳动肯定是痛苦的,人们之所以坚持工作,是因为有薪水回报。吃掉第9个包子肯定是痛苦的,但是9个包子的单价往往小于8个包子的单价,9/9<8/8。超市也往往将牛奶用胶带捆绑起来,一次卖6袋。此时6/6<1/1,否则消费者不会买账。所以,为交换到消费者的负效用,卖方需要特别支付一个对价,作为补偿。

如图所示:效用在负值区域递减得更快,要求得到的补偿也越多,所以曲线更为陡峭。负效用区域的商品其实是倒找钱的,然后捆绑其他正效用的商品,加以平均,得到一个优惠价。于是有

规模需求价格(货现率)=(市场价格-优惠价格)/优惠价格

只要补偿足够多,消费者的效用就可以足够“负”,甚至远远超越一个周期,达到一次买80个包子的效果。比如说,让一个家庭一次买上整整一集装箱的可乐。

这一集装箱的可乐数以千计,如果每个家庭每个月喝掉两箱,每箱24罐计算,足够喝上十几年了。谁肯一次买十几年的可乐?过了保质期怎么办?市场价格大幅度变动怎么办?商家中途跑路怎么办?实际上不用担心,一纸契约就可以解决问题了。

假设单买一罐可乐是2元,那么一次购买两箱的价格可能是1.8元/听,100箱可能是1.6元/听,一次买一集装箱可能是1元/听。只要签订一个合同,定期取货或收货即可。具体操作上,假设商家第一次送货,一箱可乐,单价2元,第二次送第二箱的时候,就按单价1.8元计算,返回上一次的差价,以此类推,成交价格永远按照合同约束的幅度低于市场价格。同时,签约的商家和合同标的商品,采用一揽子组合的形式,以规避道德风险和保证有限但足够充分的选择权。比如在约定的100家大型超市中,10年内以市场价七折优惠,购买油盐酱醋米等日用品。

规模需求将消费者需求的负效用一直延展到未来消费的任何一个周期,同时把某个商品的负效用扩展为多个指定商品的负效用。

因为规模需求是在购买之前甚至生产之前发生的,等于消费者事先明确说出了自己总效用的价格。商品的买价就摆在那里,厂商不用猜来猜去了,省去了随时随地观察市场情况的时间,也不必玩弄各种花哨的营销手法试图增加消费者的效用空间,大量节约了渠道流通成本,这些都是货现率的现实基础。

如此,市场就是由看得见的买价在指引,生产要素因此得到更合理配置,投资和生产错误导致资源浪费的概率也大大减少。毫无疑问,这是目前“促消费、拉内需”唯一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抓手。

 效用 需求 价格 相关

扩展阅读

业务人员回来,报告给老板最多的问题就是价格问题。客户说价格高了,说外面有更低的价格,还能拿出若干证据出来,要么让价,要么这生意就没法做了。在业务人员反复报告此类问题之后,老板头也大,也认为现在市场价格

  作者:潘文富详情


大客户销售人员都知道销售要了解客户需求,因为没有需求,就没有客户购买的可能。有时候困难的不是了解需求,因为你会发现有时候客户是有需求的,比如减低成本,提高设备使用效率等,但为什么却迟迟不会决定呢?  

  作者:蒋观庆详情


企业狂人严介和说过一句狂话:太平洋75的利润都是在谈判桌上赚回来的,只有25的利润是一线员工辛辛苦苦干回来的。以前对这句话一直有些抵触,源于不懂谈判。后来转而喜欢这句话,源于自己不懂谈判失去了很多机会

  作者:高定基详情


  对于建材终端销售重点的总结可以说五彩缤纷,百家争鸣,每个专业的终端研究人员都由其不同的价值判断。对于终端销售的流程的分析和判断也有不同的说法,在终端的销售过程中,我们要对终端顾客的需求进行分析,这

  作者:崔学良详情


近二十年来, 中国房地产业虽有很大发展,但从区域角度分析,全国各地区房地产市场也表现出明显的差异。这种区域差异性主要是由于各地区经济基础和发展水平不同,房地产业发展起步的时间不同,加之各地区城市化进程

  作者:张健详情


海尔的相关多元化道路一直被人们认为是非常成功的。海尔通过冰箱的专业化完成了名牌化战略,然后利用品牌优势和强大的营销服务网络,逐步的开始从冰箱做到白色家电,接着从白色家电到黑色家电,最后到米色家电,最终

  作者:苏静详情


版权声明:

本网刊登/转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或来源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网不对其真伪性负责。
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其他媒体,本网转载此文只是为 网友免费提供更多的知识或资讯,传播管理/培训经验,不是直接以赢利为目的,版权归作者或来源机构所有。
如果您有任何版权方面问题或是本网相关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将进行整理。


人才招聘 免责声明 常见问题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隐私保护 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登陆帮助 友情链接
COPYRIGT @ 2001-2018 HTTP://WWW.QG68.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资源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