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必将成为比成吉思汗还要可怕的名字

 作者:未知    104

        特此声明:本人与华为非亲非故,只是一直都看好这家本土企业。如果你一定要我说出立挺他的原因,因为只有华为真正在海外为中国人长脸了。

还记得2006年在葡萄牙里斯本出差的时候,有一个西班牙同事曾经问过我为什么不加入华为?我说自己一向懒散,不想受约束,所以华为不适合我。那个西班牙同事很吃惊,他说华为很好啊,对人有什么约束吗?他认为华为是中国最好的公司。我问他原因,他说因为华为正在让欧美的通信公司一天比一天感到难受。

客观地说,不管是哪个行业,除了华为,能让同行业的巨头们一天比一天感到难受的公司并不好找。海尔?联想?虽然这两家企业的国际化路线走的轰轰烈烈,但其在国外的地位也就和华人在美国的地位差不多吧!中国有不少富有野心的企业家,我很佩服柳总,一个中国高科技教父般的人物,但由于国内IC技术的落后,注定联想不能成为像Intel一样靠核心技术取胜的企业,企业缺少核心竞争力,很难抵御暴风雨的洗礼。虽然柳总重新出山,但我对联想的前景依然不看好。

华为有核心竞争力吗?答案是很肯定的。华为所选择的行业门槛比联想高了很多,虽然都是高科技,但联想的大多数业务属于集成型,而华为的大多数业务属于研发创造型。况且,华为是一家模仿能力超强的公司,比如说爱立信的Mini NodeB(微型基站),华为只花短短几个月就能模仿出来,但华为不光是模仿,他们更注重在模仿基础上的创新。这就好比前面的那个螳螂在捕蝉,黄雀在他后面看得一清二楚,不仅能很快学会螳螂捕蝉的每个动作,而且还能在动作上有所创新,以后即使不去吃掉那只螳螂,黄雀也能去捕更多的蝉,让螳螂一天比一天感到难受。

不管华为的朋友是否愿意听,但我还是要说华为是一家靠模仿起家的公司。模仿起家并不丢人,况且华为短短20来年,就能成长为一个“通信帝国”,这种模仿能力应该受到钦佩和尊敬,从某种角度讲,华为超强的模仿能力本身就是一种创新。华为模仿Cisco,开发出的路由器/交换机基本能和后者平起平坐(指产品性能,市场份额和Cisco还有不少差距),乃至在欧洲市场,华为打出的广告是,“和Cisco一样的产品,只是价格不同”,这虽然有点挑衅的味道,但的确足以让Cisco感到难受了。华为的UMTS(WCDMA接入网)产品已经遍布全球,在产品性能上丝毫不输给爱立信,有些特性比爱立信还要先进,尤其在欧洲,华为向爱立信展开了伶俐的攻势。

也许你要问为什么不拿诺西(诺基亚-西门子),摩托罗拉,阿朗的UMTS产品与华为对比呢?先把摩托罗拉排除掉,因为摩托罗拉的UMTS全部OEM华为的。阿朗与诺西的UMTS产品早就不是华为的对手了,华为现在唯一要做的就是在全球范围内和爱立信抢WCDMA的市场份额。对欧洲的通信公司而言,华为越来越像800年前的成吉思汗,那个只闻其名就能让欧洲人俯首称臣的一代天骄。

此次联通WCDMA招标(内部消息),华为拿到38%的市场份额,摩托罗拉依靠强硬的zf关系,拿到了8%,也许摩托会像春运黄牛党那样把8%转卖给华为,不管怎么说,足以显示出华为的强大,因为摩托在WCDMA上早就对华为俯首称了臣。

华为,必将在海外为中国人扬眉吐气,不断改变中国人在海外的形象,不断提升中国人在海外的地位。拜托中国的媒体,请不要把这样优秀的民族企业妖魔化,虽然你们惟恐天下不乱(因为天下太平你们就要解散),但考虑到大局,请手下留情吧!

 将成 华为 必将 可怕 还要 名字 成为

扩展阅读

Business Leadership Model起源于IBM,是一个中高层用于战略制定与执行连接的方法与平台。至今,华为对该模型的实践应用深度与广度,已经远远超过IBM。华为不仅将这个模型应用于公司

  作者:曹扬详情


作为厂家的管理层,为了规范销售人员的工作行为,提升效率,助力销售,会编制一套营销规范管理制度出来,内容厚达上百页,所包括的内容也是方方面面。诸如厂家发展历史,行业状况,相关法规,厂家文化,品牌故事,产

  作者:潘文富详情


“提高医疗水平,造福千万家庭”——当我读到原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吴阶平院士对北京新兴医院的题词时,我惊讶不已。因为我想,吴老这样做可能会带来一个什么样的后果,毕竟新兴医院争议很大。但我又想,吴老

  作者:李名梁详情


社会浮躁下的市场经济,俺们的客户是今天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为什么?因为你不是唯一的菜呀。无论是和学员沟通,还是自己以前带销售队伍的时候。我曾经问过大家,你喜欢销售工作吗?很多人都说不喜欢,还有一部

  作者:蒋观庆详情


 没有谁生下来就是经理,就是企业家。在创业、工作中不断完善,突破挑战自我,历经磨练,逐渐成为一个合格优秀的经理。  一个优秀的经理就是带领一个团队不断向上,在本行业、领域独树一帜,并给社会创造财富的企

  作者:董栗序详情


有人把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两者之间的关系戏剧性地比喻为“猫”与“鼠”,不少企业天天上演着猫抓老鼠的游戏,笔者把该过程称为“猫”“鼠”博弈。  做过十年的老板后,笔者有幸到一家大公司打工,恢复到基层员工角

  作者:董栗序详情


版权声明:

本网刊登/转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或来源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网不对其真伪性负责。
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其他媒体,本网转载此文只是为 网友免费提供更多的知识或资讯,传播管理/培训经验,不是直接以赢利为目的,版权归作者或来源机构所有。
如果您有任何版权方面问题或是本网相关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将进行整理。


人才招聘 免责声明 常见问题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隐私保护 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登陆帮助 友情链接
COPYRIGT @ 2001-2018 HTTP://WWW.QG68.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资源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