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概论(ppt)

  文件类别:管理战略

  文件格式:文件格式

  文件大小:127K

  下载次数:1080

  所需积分:11点

  解压密码:qg68.cn

  下载地址:[下载地址]

清华大学卓越生产运营总监高级研修班

综合能力考核表详细内容

企业管理概论(ppt)
教学目的与要求
加强管理基础知识,改善非管理类学生的知识结构、拓宽知识面。
提高管理的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市场竞争观念和效益观念。
教学内容
本课程共8章组成,第1至第4章分别全面系统论述管理与企业管理、企业组织、经营战略与决策、市场营销等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策略;第5至第8章分别阐述财务管理、生产过程组织、质量管理、物流管理等的最基本理论和前沿知识。
第一章 管理与企业管理
企业管理概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企业、管理、企业管理的概念
掌握管理的性质、职能、企业管理的任务与内容
了解管理思想的演变
掌握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管理理论
了解企业管理的内容、企业管理发展的主要趋势
教学内容
管理概述
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企业管理
第一节 管理概述
一、管理的概念
二、管理的性质
三、管理的职能

思考
什么是管理?
为什么需要管理?管理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如何衡量管理的好坏?
怎样进行有效的管理?
一、管理的概念
1、定义:管理者或管理机构,在一定的范围内,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工作,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以实现组织预定目标的过程。

2、基本含义:
1)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2)管理的核心是达到预期的目标;
3)管理达到目标的手段是运用组织拥有的各种资源;
4)管理的本质是协调,协调的中心是人;协调必定产生在社会组织之中。
3、管理产生的原因
一般认为共同劳动产生管理
管理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人的欲望的无限性与人所拥有的资源(时间、资金、信息、技术等)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
4、管理的本质
观点:管理是人们为了有效地实现目标而采用的一种手段。
推论:管理本身不是目的,管理是一种工具。
结论:管理的效果取决于管理者的水平。

5、管理的主体与客体
主体:管理者或管理机构
客体:资源(人、财、物、信息、时间)
二、管理的性质
管理具有两重属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自然属性:管理是人类社会活动的客观需要,是由社会分工所产生的社会劳动过程的一种特殊职能;管理是生产力,其自然属性是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也不因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不同而有所改变,它是一种客观存在。
社会属性:管理是一定社会生产关系的反映,它为统治阶级、为生产资料的占有者服务。
思考?
学习管理的二重性有什么现实意义?
三、管理的职能
1、计划职能
2、组织职能
3、领导职能
4、控制职能
计划职能
含义:选择组织的整体目标和各部门的目标,决定实现这种目标的行动方案,为管理活动提供基本依据,是管理的首要职能。
基础:分析企业经营的主观环境,预测未来的发展变化。
内容:制定经营战略、目标及实施方案。
核心:决策
计划的类型
计划的特点
1、预见性
2、可行性
3、持续性
4、灵活性

计划职能的内容
包括估量机会、建立目标、制定实现目标的战略方案、形成协调各种资源和活动的具体行动方案等。
着眼点在于:有限资源的合理配置

组织职能
含义:
为了实现企业的共同任务和目标,对人们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合理的分工与协作,合理分配和使用企业的资源,正确处理人们相互关系的管理活动。


组织职能的内容
包括组织结构的设计、组织关系的确立、人员的配置及组织模式的变革。
着眼点在于:合理的分工协作关系的确立。
领导职能
含义:
利用职权和威信施展影响,指挥、带领、引导和鼓励各类人员为实现目标而努力的过程。
它包括三个要素:
1)领导者必须有部下或追随者;
2)领导者拥有影响追随者的能力或力量;
3)领导的目的是通过影响部下来达到企业的目标。
领导职能的内容
包括指导、协调、激励等。
着眼点在于:方向的把握与积极性的调动。
控制职能
含义:
指管理者接受企业内外的有关信息,按既定的目标和标准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监督、监察、发现偏差,采取纠正措施,使工作按原定的计划进行,或适当地调整计划,已达到预期目的的管理活动。
控制职能
控制的类型:
预先控制(事前控制)、现场控制(过程控制)、反馈控制(事后控制)。
控制的基本要求:
整体性、客观性、适时性、灵活性、经济性。
控制职能的内容
包括确立控制标准、衡量实际业绩、进行差异分析、采取纠偏措施等。
着眼点在于:纠正偏差
管理的基本过程
第二节 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一、中国管理思想的历史演变
二、西方管理思想
一、中国管理思想的历史演变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
1、儒家管理思想
基本精神:以“人”为中心;管理载体“仁”;
管理手段:为政以“德”;途径:自身德行。
2、道家管理思想:“道”
管理的规律、方式、艺术
3、法家管理思想:“法”
管理制度、技巧、权威
4.兵家管理思想:“谋略”
管理的战略、策略、方略
一、中国管理思想的历史演变
中国近代管理思想
1、林则徐、魏源
2、洪秀全
3、毛泽东
二、西方管理理论
西方早期的管理思想
古典管理理论
人际关系和行为科学理论
管理科学的丛林
西方早期的管理思想
1、奴隶制时代的管理方法
(1)古巴比伦
古巴比伦在汉谟拉比的统治下,建立了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由国王总揽国家司法、行政和军事权力,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管理管辖行政、税收和水利灌溉,并编撰了公有282条法规的“汉谟拉比法典”,来调节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

1、奴隶制时代的管理方法
(2)古埃及
建立了以法老为最高统治者的金字塔式的管理机构来管理国家。最高统治者位法老,下设各级管理,最高为宰相,扶助法老处理全国政务、总管王室农庄、司法、国家档案,监督公共工程的兴建;在向之下设有一大批大臣,分别管理财政、水利建设及各地方事务。上至宰相,下至官吏、监工,各有专职,分工管理。

1、奴隶制时代的管理方法
(3)古罗马
古罗马不仅确立了一个严格的体制和权利层次来保证各种职能的履行,而且在各军政机构之间进行具体分工,实行分权制。古罗马的法律、立法、司法和行政的分权制都被以后的社会所借鉴。
西方早期的管理思想
2、管理理论早期研究者代表
(1)罗伯特.欧文
欧文把工人看作是人,为改善由于工业革命而造成的苛刻的劳动条件,欧文提出了缩短劳动时间、禁止招收童工、设置工人教育设施和住宅、改善工人生产条件和生活条件等社会改良政策,并在自己的工厂付诸实施。

2、管理理论早期研究者代表
(2)亚当.斯密
认为劳动分工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因素之一,并认为人们在经济活动中追求的是个人利益,社会利益是由于个人利益之间的相互牵制而产生。
其分工理论和“经济人”观点后来成了西方科学管理理论的重要依据。

2、管理理论早期研究者代表
(3)查尔斯.巴贝奇
提出了劳动分工、用科学方法有效使用设备和原料等观点。
主要贡献体现在对工作方法的研究和对报酬制度的研究上,主张通过科学研究来提高动力、材料和工人的工作效率,采用利润分配制以谋求劳资之间的调和。
是科学管理思想和定量管理思想的先驱。
西方早期的管理思想
3、经验管理阶段管理工作的特点:
(1)管理的重点是解决分工与协作问题,管理的内容局限于生产管理、工资管理和成本管理;
(2)管理的方法是凭借个人经验,管理工作的成败主要取决于管理者个人的经验、个性特点和工作作风;
(3)管理的主体即企业管理者由资本家直接担任。
古典管理理论
1、泰罗(F.W.Taylor)的 科学管理理论
2、法约尔(Henri Fayor)的一般管理理论
3、韦伯(Max Weber)的组织理论
1、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
泰罗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
主要著作:1895《计件工资制》;1903《工场管理》;1911《科学管理的原理和方法》;1912《在美国国会众议员委员会上的证词》
1911年出版的《科学管理原理》认为:劳资双方在一定程度上利益一致,是一次“管理思想上的革命”。
科学管理的原则
(1)改进工作方法,并根据工作的要求挑选和培训工人;
(2)改进分配方法,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
(3)改进生产组织,加强企业管理。

改进操作方法,以提高工效、合理利用工时;
作业环境与作业条件的标准化;
根据工作要求,挑选和培训工人。

在企业中设置计划部门,把计划职能和执行职能分开;
实行职能工长制;
进行例外管理(该原理为后来的分权化管理和事业部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科学管理理论(泰罗制)的主要观点
科学管理的实质是劳资双方的一次完全的革命
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谋求最高的工作效率
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科学管理的手段是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代替旧的经验管理
科学管理理论的两大贡献
使管理走向科学
实现劳资双方的精神革命
科学管理理论的缺陷
认为人是经济人;
仅重视技术因素,不重视人群社会因素;
仅解决了个别具体的工作效率问题。没有解决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来管理的问题。
泰罗的追随者及其贡献

亨利·L·甘特
弗兰克·吉尔布雷斯和莉莲·吉尔布雷斯夫妇


2、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
法约尔(Fayel Henry 1841-1925)
现代经营管理理论之父,是一般管理、古典管理理论的杰出代表
1916年,首次以法文出版《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

对“经营”和“管理”概念的区分
每种“经营”都包含六种活动:技术、商业、财务、会计、安全、管理
经营是指导或引导一个组织趋向一个目标,“管理”则是“经营”所包含的六种活动中的一种,

一般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
从企业经营活动中提炼出管理活动
提出五大管理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提出十四项管理原则
14项管理原则
法约尔的主要贡献

从经营职能中独立提出管理活动
提出管理活动所需的五大职能
首次提出14条管理原则
3、韦伯的组织理论
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
主要作品有:《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一般经济史》、《社会和经济组织理论》
主要观点:
任何组织都必须以某种形式的权力作为基础。
3、韦伯的组织理论
三种合法权力的类型
(1)传统型权利,建立在对于习惯和古老传统的神圣不可侵犯性要求之上;
(2)个人魅力型权利,建立在对某个英雄人物或某个具有神赋天授品质的人的个人崇拜基础之上的权利;
(3)法理型权利,是一种对由法律确定职位或地位的权利的服从。(职权)
3、韦伯的组织理论

理想的科层组织体系
特征:
组织中的人员应具有固定和正式的职责并依法行使职权
组织的结构是一种层级体系
人员的选拔和任用
组织成员之间的关系以理性准则为指导
古典管理理论的特点
1、管理研究的重点是如何提高绩效;
2、用科学管理来代替单纯的经验管理;
3、管理作为一种专业开始得到社会的承认,管理者作为一个独立的阶层为社会所承认;
4、对人的因素和作用重视不够。
二、西方管理理论
人际关系学说和行为学派
(一)人际关系学说
(二)行为学派的主要研究领域
(三)行为学派管理思想的特点

(一)梅奥的人际关系理论
人际关系学说的诞生——霍桑试验
人际关系学说
人际关系学说的实践意义

1、霍桑试验
(1)梅奥(Mayor George E 1880-1949)原籍澳大利亚的美国行为科学家。
主持了著名的霍桑试验,为人际关系学说和行为科学的创立奠定基础。
主要作品:《组织中的人》、《管理和士气》,1933年《工业文明中人的问题》
1、霍桑试验
(2)霍桑试验 (1924-1927.4-1932.5-1936)国家研究委员会与美国西方电器公司合作研究,以确定照明和其他条件对工人和生产率的影响。

实验过程
照明试验
继电器装配工人小组试验
大规模访谈
对接线板接线工作室的研究
试验结果
影响工人工作效率的根本原因不是工作条件,而是工人自身。
在决定工人工作效率因素中,工人为团体所接受的融洽性和安全感较之奖励性工资有更为重要的作用。
2、人际关系学说的基本观点
⑴员工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
⑵企业中存在“非正式组织”;
⑶领导的工作重心应放在提高员工的满意度以及和周围人的关系上。
3、人际关系学说的启示
人是企业发展的动力之源
有效沟通是管理中的艺术
企业文化是寻求效率与感情之间的动态平衡的有效途径
(二)行为学派的主要研究领域
(1)人际关系理论
(2)个体行为理论
(3)团体行为理论
(4)组织行为理论

(三)行为学派管理思想的特点
行为管理思想的特点在于改变了人们对管理的思考方法,把人看作是宝贵的资源,强调从人的作用、需求、动机、相互关系和社会环境等方面研究其对管理活动及其结果的影响,研究如何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协调人的目标、激励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提高工作效率。
二、西方管理思想
现代管理科学的丛林:
系统理论学派
切斯特.巴纳德是西方现代管理理论中社会系统学派的创始人
1938年出版的《经理人员的职能》和1948年出版的《组织与管理》是系统组织理论的代表作
主要观点:各级组织是一个相互协调的协作组织;组织中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并存;经理人员是协作系统因素中的关键因素。
决策理论学派
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教授郝伯特.西蒙(Herbert Simon) ,由于“对经济组织内的决策程序所进行的开创性研究”而获得197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他对“利润最大化假设的经济人模型”提出挑战,提出了理性人——具有“有限理性”的人——即基于“令人满意”而不是“最优”方案的决策模型。
他的主要观点:管理就是决策;决策分为程序性决策和非决策决策;强调决策者的作用。
管理任务学派
代表人物是明茨伯格,1973年出版的《经理工作的性质》是其代表作。
方法的实质:去观察管理人员实际上在做什么,并从这种观察中归纳出管理人员的活动(或任务)是什么。
认为管理人员实际所做的真正任务共有10项,并未超越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的传统分类范围。
管理科学学派
管理科学学派认为,管理就是制定和运用数学模型与程序的系统,即通过对企业的生产、采购、人事、财务、库存等职能间相互关系的分析,然后运用数学符号和公式来表示计划、组织控制等合乎逻辑的程序,求出最优解答,以达到企业目标。主要是将定量方法运用于管理活动的研究,所以又称为数量学派、运筹学派。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的伯法。
管理过程学派
管理过程学派是目前占主导地位的一个学派,主要继承和发展了法约尔的理论,认为管理是一个过程,可以分为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步骤,主要代表人物是孔茨。
经验主义学派
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彼得.德鲁克(P.F.Drucker)是当代国际上最著名管理学家。
主要观点:以大企业的管理经验为主要研究对象,加以概括和理论化。
权变理论学派
代表人物是弗雷德.菲德勒,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和管理专家。
在企业管理中要根据企业所处的内外条件随机应变,没有什么一成不变、普遍适用的“最好的”管理理论和方法。
管理理论演变历程的特点
(1)从总结具体经验到阐述一般原理。
(2)从“机械人”、“经济人”假设到“社会人”、“决策人”、“复杂人”假设。
(3)从以定性分析为主,到把定性、定量分析相结合。
(4)从学派分化、百家争鸣到相互综合发展。
第三节 企业管理
一、基本概念
二、发展历史
二、发展趋势
一、基本概念
(一)企业
1.定义:指从事生产、流通或服务等活动,为满足社会需要进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承担风险、实行独立核算,具有法人资格的基本经济实体。
2. 类型
按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分类:
按企业所属行业分类:
按企业使用的主要经营资源分类:
按规模大小分类

3.企业的构成要素
设备与资金;
规模与场所;
生产者与经营管理者;
从事生产、流通等活动;
自主经营、独立核算具有法人资格;
以获利为目的。
4.存在目的
盈利
社会责任


(二)企业管理
1、定义:
由企业管理人员或管理机构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过程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以提高经济效益,实现盈利这一目的的活动的总称。

2、企业管理的二重性
具有同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力相联系的自然属性,表现为对协作劳动进行指挥,执行着合理组织生产力的一般职能;
具有同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执行着维护和巩固生产关系的特殊职能。
3、任务
1)合理组织生产力;
(一方面,资源配置、有效利用;另一方面,开发新的生产力,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开辟新市场,应用新的组织模式等。)
2)维护并不断改善社会生产关系。

4、企业管理的内容
从纵向看:高层管理的经营战略、决策与计划管理;中层管理的专业管理;基层管理的作业管理。
从横向看:技术开发管理、生产管理、质量管理、市场营销管理、财务管理、人事管理等。

二、企业管理的发展历史
(一)企业的产生
企业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的结果,是商品生产与商品交换的产物。
现代企业最初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经历了简单协作、工场手工业、机器大工业三个发展阶段,到现代发展为高度社会化大生产的企业。

(二)企业的发展
1.手工业生产时期
(1)家庭手工业
(2)工场手工业
2.工厂生产时期
3.企业生产时期

(三)企业管理的发展
1、放任管理阶段
2、定量作业管理阶段
3、同期管理阶段
4、现代管理阶段
5、系统管理阶段

三、企业管理的发展趋势
创新管理
柔性管理
权变管理
情感管理
专业管理
“三个中心”、“两个方向”
(以市场为中心的明确的目标、策略;
以人为中心的价值观和企业文化;
以效率和效益为中心的不断变化的制度和措施。)

本章复习题
名词概念:
管理、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企业、企业管理
复习题:
管理的二重性的主要内容?
管理有哪些职能?
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观点?
一般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
韦伯的三种权力类型?
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内容?
企业存在的主要目的?
企业管理的主要任务?
未来企业管理的发展趋势?

企业管理概论(ppt)
 

[下载声明]
1.本站的所有资料均为资料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交流使用。如有侵犯到您版权的,请来电指出,本站将立即改正。电话:010-82593357。
2、访问管理资源网的用户必须明白,本站对提供下载的学习资料等不拥有任何权利,版权归该下载资源的合法拥有者所有。
3、本站保证站内提供的所有可下载资源都是按“原样”提供,本站未做过任何改动;但本网站不保证本站提供的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同时本网站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损失或伤害。
4、未经本网站的明确许可,任何人不得大量链接本站下载资源;不得复制或仿造本网站。本网站对其自行开发的或和他人共同开发的所有内容、技术手段和服务拥有全部知识产权,任何人不得侵害或破坏,也不得擅自使用。

 我要上传资料,请点我!
人才招聘 免责声明 常见问题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隐私保护 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登陆帮助 友情链接
COPYRIGT @ 2001-2018 HTTP://WWW.QG68.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资源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