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跨国公司的政策管理(ppt)

  文件类别:管理战略

  文件格式:文件格式

  文件大小:53K

  下载次数:398

  所需积分:5点

  解压密码:qg68.cn

  下载地址:[下载地址]

清华大学卓越生产运营总监高级研修班

综合能力考核表详细内容

对跨国公司的政策管理(ppt)
(一)外部性理论
两位消费者就此事向麦当劳提出要求,要求麦当劳应就事件向消费者做出合理的解释、合理的答复和合理的赔偿。麦当劳同意两人各赔偿500元。如两天内当事人身体不适可以到医院诊治医药费给予报销,但拒绝做出调查。麦当劳的行为引起了消费者的不满,这两消费者一怒之下,在媒体上将此“消毒水”事件曝了光。事隔一周之后,麦当劳才发表了区区数百字的《声明》称,麦当劳一向严格遵守政府有关部门对食品安全的所有规定和要求,并保证麦当劳提供的每一项产品都是高质量的、安全的、有益健康的。整个声明没有提及自己的任何过失、该如何加强管理或向消费者表示歉意更没有具体的解决事情的办法。
无独有偶今年五月份麦当劳北京某分店也发生把消毒水当饮料提供给消费者的事情,据消费者说,麦当劳连最基本的医药费都不愿意付。反思一下麦当劳在两次“消毒水”事件的表现,反映出麦当劳在对中国消费者轻视和淡漠态度。
发展中国家对跨国公司的管理分为鼓励和限制两个方面:
1、采取各种鼓励和优惠措施主要包括:避免国有化;提供必要的财政和税收优惠;放宽外汇管制;给予外资国民待遇等。
2.限制性措施限制主要包括:
(1)禁止跨国公司投资在一些部门投资。如国防、交通、银行、保险和报纸、电视、广播等通讯事业以及易于造成垄断和兼并的部门。
(2)限制跨国公司参股比例,发展中国家一般规定在合资企业中外资最高只占49%,在一些特殊部门一定时期内可以持有多数股权或独资经营。对“本地化”行为持慎重态度。利如,1977年到1980年期间,印度实行了一项综合计划,在大约400家公司中减少外国股权。利用外汇管制,政府根据公司活动的性质,要求把外国股权降到34%。墨西哥1973年外国投资法把新兴投资企业中的外国股权和管理权限定在49%。


(3)限制跨国企业购买或接管本国拥有的企业。例如,墨西哥规定必须经过事先批准,才允许多国投资者获得本国企业25%的公司股本或49%的固定资产。
(4)加强对跨国公司投资的监督和管理,一些发展中国家制定专门的外资法,建立专门的机构对外资进行管理,这些法律一般包括鼓励和促进外国投资,审查挑选外国投资,监督外国投资结构,也包括一些对待外国投资的基本法则。
(5)对公司资金和利润汇出的限制
(6)对产品外销的规定


支持方面
1.税制的优惠;2.提供投资情报与信息;3.政府授助机关与投资者合作;4.政府资助下的投资公司等机构等;5.投资保证(如、投资保证、签订双重投资保护协定、避免双重征税协定);6、出口信贷;7减免关税。如,按照美国规定,某些航空器材、内燃机部件、办公设备、无线电设备及零件,以及照相器材等,若是用美国本国产品在国外进行加工制造和装配的,在其重新进口时,减免关税。
限制方面
1.在投资的部门和范围方面,发达国家对有关国防、军事、通讯宣传以及关键性行业禁止或严格限制外资进入。如、美国规定,禁止或严格限制外国公司进入国防、军事、通讯、国内航空运输、沿海及河内运输、水力发电、原子能等领域。如美国美国政府在技术输出与转让方面虽然较为开放,但仍有诸多限制。《1979年出口管理法》规定,除了可以向加拿大直接输出多数商品和基础数据外、美国向世界上任何其他国家出口的所有商品和技术数据都必须获得由商务部出口管理局签发的普通许可证。美国技术出口额中30%的出口对象为美国在海外的技术企业。因此、这种许可证制度本身会对投资意愿产生影响。当技术出口受阻时,投资也会受到影响。美国对于不同国家、不同类型的技术输出或转让采取不同的态度。按照美国《出口控制法案》,加拿大以外的所有国家被划分成Q、S、T、Y、W、Y、Z组。
2.在投资股权方面,一些发达国家只在特定部门的投资股份比例有一定限制,如日本对外国公司在较有吸引力的产业部门投资超过50%,往往不予批准

3.在国民待遇方面,大多数发达国家给予外国跨国公司与本国相同的待遇,但在实践中仍存在着多方面的歧视性待遇。如有的国家对本国企业的鼓励措施,而对外国企业则没有。
4.在外国企业兼并本国企业方面,特别是涉及到大公司兼并事件,发达国家采取了限制措施,以防止跨国公司对本国经济的控制。如加拿大规定,凡是资产在25万加元以上或总收入超过300万加元的加拿大公司,外国人如要取得控制权,必须由政府的外国投资审查机构审查;德国规定,外国公司如欲取得一家公司25%以上的股权时,必须经联邦卡特尔局审查批准。长期以来,发达国家对本国跨国公司对外投资采取了支持和保护的政策。

第三节 国际社会对跨国公司管理

国际社会早就注意到跨国公司行为给东道国带来的负面影响,而对跨国公司不当行为的约束的基于国内法规范的现实表明,局部的约束并不能有效地制止跨国公司的某些行为,但是各国立法内容的不同,这与公司的跨国交易的经常性和普遍性不相称,于是,产生了这样一种需求,即通过国际立法统一公司的行为规范,或者为公司行为的规范设定一个最低标准。国际社会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了这种努力,但直到今天,尚未出现对跨国公司有拘束力的立法 。


一、区域的管理

区域性国际组织对外国投资的法律管制,在一定条件下可能比各国的有关法律管制更为有效。在某区域内对外资实行共同的法律管制,跨国公司可以放弃一国的市场,却难以放弃整个区域的市场。因此,区域的法律管制可望达到预期目的。区域的法律管制目前较具影响的有《安第斯共同市场外国投资规则》、《经合组织关于国际投资和跨国公司宣言》,以及欧洲经济共同体对非成员国跨国公司的管制。


(一)《安第斯共同市场外国投资规则》主要内容

该《规则》是1970年12月31日由玻利维亚、哥伦比亚、智利、厄瓜多尔、秘鲁5国组成的安第斯条约组织通过,试图通过区域性国家组织的集体力量和协调的市场来增强对外国投资的管制,其主要内容包括禁止外国投资的领域、限制外资比例、外资登记和批准条件、外资原有资本和利润的汇出限制及外资投资期限的限制等。


二、OCED关于《关于国际投资与多国企业宣言》主要内容

1、关于国民待遇
2、有关跨国公司自愿遵守的行动规范:
(1)跨国公司不可进行“不公平”的转移定价和贿赂行为
(2)不得从事限制性的商业惯例
(3)向税务部门提供必要的财务报表
(4)不得利用转移价格非法改变税负
(5)公司资料公开
3、OCED还提出关于政府间与跨国公司应处理的关系
(1)非歧视性原则
(2)加强政府政府之间磋商,解决成员国与跨国公司间发生的分歧
(3)强调各成员在鼓励和限制投资方面的合作
(4)在鼓励和限制投资方面的透明度。

(三)OCED关于《经合组织关于国际投资与跨国公司宣言》的主要内容

该宣言在确认国际投资活动对促进世界经济发展以及跨国公司在发展国际投资活动中所能产生的重大作用的基础上,旨在通过制定一些相互关联的文件,使各国就国际投资和跨国公司的管理经营等事项加强协商和合作,从而促进投资环境的改善,有利于推动社会经济进步。该宣言涉及关于跨国公司规则的适用问题、待遇问题、关于投资的鼓励与限制措施及其它内容。1973年11月8日,欧共体委员会提出“关于跨国公司责任与共同体规则”的通讯,明确以下原则:平等待遇原则、对跨国公司的一般规则、资料和税收方面的国际合作。

欧共体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对跨国公司实行法律管制(1)关于公司资料公开
(2)反托拉斯政策
(3)劳动利益保护以及其它一些正在审议中的提案等;
域性的法律管制存在着基本问题是成员国之间的目标及法律规则难以协调统一,所制定的共同规则限制性越强,越难维持区域性国家组织的统一,成员国政治、经济的重大变化也会影响到区域性投资规则的适用。


二、国际社会对跨国公司的管理
目前,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一方面,跨国公司拥有经济实力和资源,可以成为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的有效工具;另一方面,跨国公司暴露出来的不正当行径的事例,在各国国内和国际上引起了东道国的忧虑。由于跨国公司是通过其内部联系从事全球战略活动的,仅凭单一国家或区域性国家组织还很难对其进行有效管制,而且各国的法律规定的不一致,也造成了在跨国公司管制上的混乱。跨国公司投资经营活动所产生的某些问题也需要进行国际协调,这些问题主要有:关于双重课税问题、限制性商业惯例问题、跨国公司的违法支付和贿赂行为问题、劳工政策和环境保护问题、资料公开问题以及解决投资争端问题等。
二、国际管理主要内容
上个世纪70年代,联合国经社理事会就起草了《 联合国跨国公司行动守则》。1976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巴黎公布了《关于国际投资与多国企业宣言》,为多国企业设定了多方面的行为准则;1980年联合国第35届大会针对商业交往中的限制性商业行为问题,通过了《关于管制限制性商业作法的公平原则与规则的多边协议》;国际商会在1972年颁布了《国际投资准则》,1977年颁布了《对付勒索和贿赂行为守则》这些协议、准则与守则意图对跨国公司的行为从多方面进行规范,但它们都不具有强制性的约束力;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于2000年6月27日部长级会议上通过的《关于跨国公司社会责任的指南》 。

国际管理的主要内容
1.联合国《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宣言》、《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的行动纲领》以及《各国经济权利和义务宪章》都作出关于跨国公司活动的原则规定,公司所在国的享有充分主权,采取有利于这些国家的国民经济的措施来限制和监督这些跨国公司的活动。
2.《联合国跨国公司行动守则》代表了国际社会为颁布一个处理各国政府同跨国公司间所有的问题,并且包括范围比其他现存的或建议中的国际文件更广的全面的国际文件所作的主要努力,它要建立的是一个允许一切国家参加的全球性体制。
3.联合国也对某些特定的项目取得了基本协议,如《国际技术转让守则》、《技术转让协定评定准则》、《发展中国家工业合资企业协议手册》、《工业可行性研究编制手册》以及《跨国公司会计核算与报告的国际标准》。

一、制定综合性的国际协定

(一)对跨国公司行为的管理和控制
(二)对跨国公司子公司行为的管理和控制
二、制定联合国《跨国公司行为守则》
(一)企业行为守则的特征
(二)联合国《跨国公司行为守则》

三、国际的和多国的组织对跨国公司企业的监督和管理
(一)多国性组织对跨国企业的管理
(二)国际性组织对跨国企业的管理
第四节 中国对跨国公司管理
一、按照WTO要求,我国进一步开放了外商投资领域
加入之后,依照所做的承诺,及时修订了我国的外商投资企业法,对于涉及到与规则禁止的投资措施以及相关的不利于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些规定及时地予以取消。
例如,取消了外商投资企业的生产经营计划需要在主管部门备案的规定,取消了外商投资企业对于生产经营所需要的机器、设备、原材料、燃料、配套件、运输工具和办公用品等,在同等条件下,应尽量在中国购买的规定等;2002年颁布的新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明显放宽了对外商投资的限制,限制类由112条减少到75条,如将原来禁止外商投资的电信和燃气、热力、供排水等城市管网首次列为对外开放领域;放宽外商投资的股权比例限制,如取消港口共用码头的中方控股要求;取消了将限制类分为甲、乙类的做法;积极鼓励外商来华投资,鼓励类由168条增加到262条;在扩大市场准入的范围,减少强制性的管理措施的同时,采取何种方式有效地管理跨国投资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了"学者的研究表明,跨国公司的存在并不会对经济增长自动产生刺激,而且它也不会造成停滞和不平等。

跨国公司既可能使国家发展的追求更有动力,也可能使之失去活力,这都依赖于东道国的应对能力“而不同国家在该方面所表现出的巨大差距首先来自于内部因素,像跨国公司这样的外来因素只是处于次要的地我国投资市场的不断开放,会使更多的跨国公司进入我国市场,市场秩序的调整会变得更加重要跨国公司拥有雄厚的财力、先进的技术、知名的品牌和强大的销售网络,这些先天的优势很容易使其在我国尚处于发展和完善中的市场上取得支配地位,滥用其优势,排挤其他国内经营者的正当竞争,或者通过妨碍竞争的兼并等策略消灭市场竞争;再加上我国给予外商的许多优惠,致使外资对我国部分行业的垄断已经出现,这会对我国的经济结构产生极大影响甚至于损害。
要遏制跨国公司在我国市场经出现或可能出现的垄断,必须制定和完善争规则。竞争规则包括了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反倾销、反补贴等方面的规则;我国已经具有了反倾销、反补贴等单行法规,反垄断法正在制定之中,这些法规的目的都在于规制限制竞争行为以及损害国内市场公平竞争的行为、它们具有的一个明显的共同的特点,就是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可以根据某一阶段国家经济与政治的需要灵活地加以运用,当然这种运用是在不违背规则基础上的进行的。



二、产业调控政策
产业调控是国家为实现其经济发展战略而采取的调节产业结构与活动的一些规则。产业调控的基本目标是达到产业结构的合理与协调,以确保国民经济总体上高效率的发展。跨国公司的投资活动渗透在东道国经济的各个方面,对一个国家的经济结构产生重要的影响。因而,为确保外国投资有利于本国经济发展,东道国必须对外国投资加以规范,其通常的做法是:一方面,将关系国家安全和重大利益的关系到国计民生的行业和部门保留在政府和本国国民手中;

另一方面,将外资引导到本国亟待发展的行业和部门,使外国投资和本国经济发展目标保持一致;我国也采取了某些法律措施以保证外商投资的方向与领域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1995年我国颁布了《指导外商投资方向暂行规定》,将外国投资的部门分为禁止、限制、允许和鼓励四类,同时颁布了《外商投资产业目录》,用以明确了“四类”的具体行业、1997年、2002年和2004年分别对《外商投资产业目录》进行了修订,特别是2004年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透明度更高,除了清楚地列出禁止、限制、允许和鼓励的四大类具体行业外,还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内容作为《目录》的附件,按照承诺的地域、数量、经营范围、股本要求和时间表在未来的时间内将要开放的领域,如银行、保险、商业、外贸、旅游、电信、运输、会计、审计、法律等服务贸易领域,一一明确的加以列出,既表明了我国政府将严格依照承诺履行义务的态度,也表明我国将通过产业控制方式管理全国的经济。

根据这种分类,应及时修改我国外商投资审批制度,目前的外商投资企业法中规定的审批程序与审批方式不完全适应产业分类的做法,应该做适当的修改,对于鼓励类的投资项目可以采取登记的办法。对于限制类的投资项目应该进行严格的审批,特别是对那些跨国公司投资的项目,要防止其把在中国建立的项目当作加工厂,把中国的公司建成一个个“肢体企业"。


三、民间组织对跨国公司约束

在我国,民间组织力量还处在发展中,虽然受规模数量和广泛性的限制,但它对跨国公司的行为产生了一定的约束作用。
武汉野生动物园的“砸车事件”应该是一个典型的事例。当消协不受理,而且地技术监督局没能力鉴定,有能力的机构又只受理政府部门或法院的委托的情况下,受到伤害的武汉野生动物园不得不演出了“砸车事件”。砸完好奔驰车的举动,部分车主则自发组成了奔驰汽车质量问题受害者联谊会,向奔驰公司主张权利。在这样的态势下,奔驰中国有限公司才与车主们协商,表示,期待着与武汉野生动物园保持长期而愉快的合作关系。

对“砸奔驰”事件的反思
对于“砸奔驰”这起事件所反映的问题是,除了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等法律需要进一步完善之外,在与跨国公司打交道的过程中,如何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已是我国消费者和消费者权利保护部门面临的新课题。在此之前,发生的东芝笔记本电脑事件、三菱和帕杰罗越野车事件都是国际著名跨国公司的“赖皮行为”。通过民间机构的行为对跨国公司进行约束要比政府出面更方便,因为,政府承担了太多的国际义务。因此,应该鼓励民间机构的发展,在合理的权利范围内,充分发挥它们对跨国公司行为的约束作用。


第十一章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
案例:中外500强排名的剖析与思考
  2003年8月23日,人民大会堂,中国企业家联合会第二次向世界发布2003年中国企业500强排名。时隔一天,8月25日,新华社发布消息,2003年世界500强座次排定。在世界企业巨人面前人们不禁仔细打量中国500强,继而因对比而震撼,因思索而清醒,因定位而坚韧,这种对比显示的价值远远高于500强排名本身。
   行业比较最有价值2003年中国500强企业中,有112家新面孔荣登排行榜,入围门槛较往年大幅度提高。今年排名最后一位的营业收入为25亿元,而去年相应位置的公司营业收入为20亿元。有12家中国企业进入世界500强,中国一汽集团公司、中国人寿保险公司首次入围。中国企业成长之迅速令世人注目。


然而,差距也是巨大的。来自中国企业联合会的《中国企业发展报告》对其中的差距做了详细阐述。
   从行业比较分析,在银行、石油等行业,中国一些企业的资产规模在行业中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具备了同世界500强企业相竞争的规模基础。但在绝大多数行业,中国500强与世界500强企业的规模不可同日而语,在17个主要行业排首位企业的营业收入、资产额的对比中这方面的差距可以看得更加清楚。
  

例如,2003中国500强企业中零售业排首位的华联集团公司营业收入为30亿美元、资产额为8亿美元,只相当于2003世界500强企业零售业排首位的沃尔玛公司营业收入(2465亿美元)的1.22%、资产额(947亿美元)的0.84%;汽车业排首位的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的营业收入为154亿美元、资产额为152亿美元,只相当于美国通用汽车公司营业收入(1868亿美元)的8.24%、资产(3708亿美元)的4.1%;只有钢铁业排首位的中国宝钢集团公司的营业收入94亿美元、资产189亿美元,相当于日本钢铁公司营业收入(226亿美元)的41.6%、资产(317亿美元)的59.62%,差距最小。



中外500强企业赢利能力差距也很大。2003世界500强企业赢利能力好的行业主要集中在汽车、食品、电子电器、建材、工农业设备、零售、贸易、银行、保险、制药等行业,2003中国500强企业则更多地集中在电信、钢铁、建筑工程、石油、天然气开采与石化业、电力等传统垄断性行业。中国企业在这些垄断行业上拥有的利润优势,并不能证明中国企业的赢利能力强于世界500强企业,随着加入世贸过渡期后中国市场的进一步开放以及竞争的加剧,中国这些垄断行业的企业已不可能保持如此高的盈利水平。
   中国最缺品牌竞争力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长期增长,国内涌现出一批知名品牌。但与国际水平相比,中国企业最缺乏的就是品牌竞争力

不贪大,只求强中国500强与世界500强相比,处于明显的弱势地位。表面看差距在规模上,而实际上是竞争力不强。中国企业与国外竞争对手的差距更多地存在于管理上,而不是在规模上。它表现在企业是否找到了适合自己发展模式,是否有以及是否重视核心竞争力的培养,技术及创新能力以及对企业的领导和控制能力。
  中小企业要有国际化梦想。近年来,由于我们所看到的、或比较熟悉的往往都是一些大的跨国公司,因而给我们一种错觉,以为国外的公司都是跨很多行业的跨国公司。其实,美国企业中的绝大多数都是专业化的中小企业。美国在世界500强中固然占有相当多的席位,但我们不要忘了美国还有2000多万家中小企业,他们中的许多企业是行业里“隐藏的冠军”。


第一节 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情况
一、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9-1984):这一期间的投资者基本上是外贸企业,它们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专业外贸公司,一类是省市所属的经济技术公司。由于当时尚处于改革之初,关于跨国公司的负面看法依然占主流,这一期间的投资规模小,项目少。例如,1982年和1983年的投资流量只分别有4400万美元和9300万美元,到1984年也不过1.34亿美元。


第二阶段(1985~1991):早期繁荣。1985年,外经贸部通过决议:任何企业实体,只要有相应的资金、技术水平、经营能力以及合作伙伴,均可申请设立海外合资企业。作为响应,一批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开始进行海外投资。此期间的投资企业不仅有外贸公司,而且有首钢一类的制造业企业。这样,年对外直接投资流量从1984年的1.34亿美元跃升到1985年的6.29亿美元,进而到1988年的8.5亿美元。不过,1989年,国家收紧了中央控制,中止了对贸易型海外投资项目的审批,使这一繁荣趋势受到了影响。


第三阶段(1992-2001):稳定发展。在20世纪90年代前期,中央政府明确表示经济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制定了利用两种资源(国内资源与国外资源)和两个市场(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战略。许多地方政府与企业也认识到海外经营的重要性。 1992年的40亿美元,到2001年,中国的海外直接投资存量已达276亿美元。
第四阶段(2001-2005):入世几年来,中国企业国际化步伐明显加快,与实施“走出去”战略相关的各项业务总量持续增长。中国企业的对外投资分布在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截至2004年底的20年时间里,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累计达370亿美元,在境外开办各类企业8300家,仅2004年,中国对外投资总额就达到36.2亿美元,当年在境外新办企业829家,而且单项投资额大大提高。


截止2003年底,我国累计在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签订对外承包工程合同1242.6亿美元,累计对外劳务合同额320.7亿美元,累计派出劳务人员273.4万人。目前,经国家批准具有对外承包工程经营资格的企业已达到1491家,业务几乎遍及全球,项目档次和技术含量不断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迄今已有39家中国企业进入美国《工程新闻记录》(ENR)评选的世界最大225家国际承包商行列,11家进入世界最大国际设计企业200强。

二、中国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区位
(一)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虽然遍及世界152个国家或地区,但在不同地区与不同国家之间的分布很不平衡:
(1)从投资流量看,亚洲和北美是中国的两大投资地点,在1979~2001年间分别吸收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33%和21%。接下来依次是非洲(16%)、拉丁美洲(12%)和亚太地区(11%)。欧洲最少,只吸收了6%。
(2)地区分布阶段性变化
中国对外投资的地区分布随时间而变化,北美在早期吸引了更多的中国投资。至1990年,33%的投资投到了北美。此数字在1991年跳升到86%。但在随后的大多数年份,在北美的投资比例有所下降。与此同时,对非洲的投资则持续上升。相比之下,中国对亚洲的投资则比较稳定,在20世纪90年代的多数年份,有30%以上的投资都投向了亚洲。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在不同组别国家之间的分布也十分不均衡 。



中国对两类国家的投资有三个特点:一是对发达国家的投资项目平均规模大于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二是在1991年之前,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高度集中于发达国家。具体讲来,在1979~1991年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的72%以上进入了发达国家,而发展中国家只获得了24%。这一特点与一般公认的发展中国家对外投资应主要投向发展中国家的观点大相径庭。第三,1992年以后,中国对发展中国家投资持续增长,对发展中国家投资比例从1991年的6%飚升到1992年的42%,在随后的三年分别达到59%,76%和68%,在1996~2000年更是达到83% 。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在不同国家之间分布的差异要 在不同地区或不同组别国家之间的差异大得多。总体而言,中国的海外投资流量高度集中于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三个发达国家。至2001年,约30%的中国海外投资投到了这三个国家,各分别占中国对外投资的13%、9%和8%。这三国, 加上香港、秘鲁、泰国、墨西哥、津巴布韦、俄罗斯柬埔寨、南非和巴西,共占去中国海外直接投资的67%。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对美、加、澳三国的投资比例在早期更高。在1979~1990年间,该三国吸纳了中国63%的对外直接投资,其中澳大利亚最多。

(二)中国海外投资领域变迁
近年来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层次显著提高,企业在海外投资涉及的行业从初期的贸易、加工、工程承包、旅游及餐饮业等传统产业发展到资源开发、工农业生产及交通运输、金融保险、医疗卫生等领域,并向以信息传输、计算机和软件业在内的信息产业领域扩张。信息产业、商业分销业成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领域,而且呈现出快速发展势头。即便在制造业,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也从传统的纺织、轻工和普通家电业,向以计算机为代表的高技术领域拓展。

在海外以独资、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设立研发机构,设立研发中心的企业也逐渐增多。在家电产业方面,1999年3月,中国格兰仕集团在美国建立微波炉研究所,短短几年内推出了自主开发的上百种新型微波炉,使其微波炉产品在具有规模经济优势的同时,还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技术含量和一流品质;康佳集团1998年3月开始研究开发高清晰度数字电视,7月在美国硅谷正式成立由康佳美国分公司控股的康盛实验室。 2000年,长虹集团与世界知名跨国公司组建9大联合实验室(长虹-微软联合实验室);海尔集团目前在世界各地已拥有6个设计中心,19个合作伙伴,并正致力于同时整合全球技术资源,建立全球技术联盟。

IT行业方面,2002年首信集团在美国新泽西州投资组建的Mobicom公司作为首信集团的海外研发机构,正在跟踪世界最新的数字技术和移动通信终端技术;中国华为集团不仅与摩托罗拉、IBM、英特尔、ALTERA、SUN等世界一流企业成立了联合实验室,广泛开展技术与市场方面的合作,而且还通过对外直接投资设立了美国硅谷、美国达拉斯、瑞典、印度和俄罗斯等5个研究所,2001年华为印度研究所成为中国第一个获得CMM四级国际认证的软件研究开发机构。

(三)对外投资方式呈现多样化
中国目前参与国际竞争层次的提高还表现在进入国际市场的方式,正由传统的绿地投资向跨国并购、股权置换等转变。如华为集团在美国收购了菲利浦公司CDMA研发部门;德隆集团收购了德国仙童道尼尔公司飞机制造核心技术部门。跨国并购和股权置换已成为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方式。2005年5月1日,中国联想集团以12.5亿美元的代价正式宣布完成收购IBM全球PC业务,交易完成后,IBM拥有联想18.9%股权。收购IBM的PC业务部门,不但带来了”管理和协同效应”,而且为联想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舞台和市场机遇。这个事例说明,中国企业并购的战略目标已经以获取全球业务为主。

二、中国跨国公司兴起和发展的原因
(一)经济的全面发展、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为中国跨国公司迅速兴起和发展提供了经济基础。
英国学者邓宁(John Dunning)的研究表明,一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是与其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的。根据邓宁的投资发展理论,人均GDP在400美元以下的国家,只有少量外来投资,完全没有海外投资;人均GDP在400-1500美元之间的国家外国资本有所增加,本国开始少量的海外投资,但其净对外直接投资呈负数增长;人均GDP在2500-4500美元之间的国家外来投资仍然大于其对外投资,但两者之间的差距逐步缩小;人均GDP在4600美元以上的国家的人均投资净流出为正值,它们是国际资本的主要输出国。从总体上看,中国的经济水平还属于邓宁所分析的第二类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流入量应该大于流出量。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流出提供了经济条件。我国当前的对外贸易依存度已达到70%,从贸易与投资的关系来看,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当对外贸易依存度达到一定水平后,会保持相对稳定,对外贸易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将会被对外投资部分地代替。应该说,中国当前经济的发展状况到达了这一阶段,我国的海外投资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二)中国企业竞争优势的增强为中国跨国公司的兴起和迅速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内部条件。
(三)政府的政策规范和鼓励是中国跨国公司迅速发展的重要前提



中外最大企业规模比较(2002)


三、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目前存在的问题
尽管中国海外企业的国际化经营已有了初步的发展,但与世界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相比仍存在明显的差距,经营总体上仍带有发展中国家企业国际化初级阶段的明显特征,整个发展还处于学步阶段。目前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具体表现在:
(一)跨国经营的地理选择以周边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为主,投资规模以中小型为主。
从境外投资企业的分布上看,虽然我国的境外投资企业在包括美国在内的北美地区、俄罗斯和前东欧各国投资都在稳步增长,但从总体方面看,我国企业近80%的投资项目位于亚洲,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地区分布仍相对过于集中在亚太经济区。
从平均水平上看,发达国家单一目的跨国投资的平均金额是600万美元,发展中国家为450万美元,而我国境外企业中方投资100万美元以下的比例还很高,500万美元以上的只占23%,这种投资规模水平不仅远远低于发达国家,而且也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


(二)海外投资企业效益较差,投资回收率较低
海外投资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还较低,一些采取并购式国际化的企业还将经受严峻的考验。2004年4月,我国TCL集团与法国阿尔卡特组建了从事手机研发、销售的合资公司,TCL占55%的股份,另外45%的股份为阿尔卡特所持有,后者投入4500万欧元的现金及其手机业务。但是合资公司正式运营仅8个月后,其下属企业SAS财务状况就十分严峻。SAS公司2004年及2005年一季度分别亏损约2.89亿和3.09亿港币。这笔巨款亏损导致了TCL手机业务从两年前的净利润12亿元下滑至2004年的亏损2.24亿港元。

公司运营不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两个公司的社会及文化背景差异太大,人力资源整合不成功。公司成立以后,无论是国内市场还是海外市场仍旧延续原来阿尔卡特和TCL公司的两套人马、两套运行体系,人员之间难以融合,基于法国的劳工协议,这些人员的人力费用成本极高,人员裁减的法律程序也极繁琐。
(三)企业海外投资技术水平和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较低。
在“世界经济论坛”公布的国际竞争力评价报告中,中国微观经济竞争力始终属于排序最后的20%之列。我国企业总体上还处于转换机制、学习和适应国际化经营的阶段,与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相比,无论经济技术实力还是国际竞争经验,都处于幼稚和弱势地位。走出国门后,企业由过去仅承担生产经营风险转变为承担复杂的国际竞争风险公司运营不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两个公司的社会及文化背景差异太大,人力资源整合不成功。

例如,新TCL公司成立后,无论是国内市场还是海外市场,仍旧延续原来阿尔卡特和TCL公司的两套人马、两套运行体系,人员之间难以融合,基于法国的劳工协议,这些人员的人力费用成本极高,人员裁减的法律程序也极繁琐。
(三)企业海外投资技术水平和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较低
在“世界经济论坛”公布的国际竞争力评价报告中,中国微观经济竞争力始终属于排序最后的20%之列。。这些风险包括东道国的政策法规改变风险、与企业母国的外交关系经贸关系变化风险、国际市场的行情变动风险及汇率和融资风险等。我国一些企业往往认识不足,对东道国的经营管理总体环境背景了解不够。此外,“走出去”的企业还因为常常碰到一些由于与合作伙伴经营理念和文化差异而妨碍公司正常运营和发展的情况,甚至导致最终无法生存。

例如,1998年下半年以来,阿根廷陷入了长达近5年的经济衰退,2002年比索大贬值,通货膨胀急剧上升,市场萧条、销售萎缩,曾在阿市场打开销路的部分中国公司目前已无生意可做,大部处于亏损状态。一些企业由于国际化经营的水平较低,无法充分利用国内外资金、技术和市场,进入海外市场的经营领域集中在以产品输出为主的贸易领域,并且许多企业的进出口业务在一定程度上还由中间商控制,使企业的赢利空间大幅缩水。


(四)政府及企业在管理和服务体系上尚未建全
在管理层面上,政府的相关立法还比较滞后,支持和保障企业“走出去”的政策措施还不完善,便利化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出口信贷保险与涉外融资体系以及信息服务体系尚未建全。此外,从企业自身来讲,决策机制和内部管理机制还不够健全,国际竞争力不强,“走出去”的运营渠道及融资方式还不够灵活,缺乏相应资金和人才。上述这些极大地制约了“走出去”的进一步发展。

(五)在跨国收购中还存在一定的政治障碍
由于意识形态的分歧,在中国企业收购海外企业时,还会遭遇种种歧视性障碍。今年中海油竞购美国优尼科石油公司的事件就充分证明这一点。在中海油发出收购要约的当日,美国国会41名议员联合致函美国财政部长约翰·斯诺,呼吁其采取行动,阻止中海油的收购。7月20日,美参议院通过相关法案,以事关美国国家安全为由,对外国企业收购美国企业实行限制措施。可以说,美国会的无理干预是中海油决定撤回其对优尼科的收购要约的主要原因。英国《金融时报》发表社评指出,“这是一项明显的不公平竞争案例”。一起寻常的商业交易在美国刮起了政治飓风,政治墙挡住了中海油的收购。

四、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前景

(一)国际市场为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提供了很大的空间
在对外投资方面,近年来,世界经济发展放缓,国际上不少老牌的跨国企业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其产品转换中出现了短暂的市场“空当”,这就为中国企业提供了很大机遇,中国企业“走出去”有了很大的市场空间。在对外承包方面,现在各国各类设施的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年总投资超过1万亿美元,而中国有4万多家建筑工程企业,他们在国际市场上所占的份额还不到1%,随着一些实力较强的企业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这种状况有望改观。在对外劳务合作方面,目前全球跨国劳务人员约有500万,而中国只占1.2%,而且大多数是在发展中国家。我们是人力资源富裕的国家,人口素质正在不断提高,随着国际化步伐的加快,劳务合作具有很大潜力。


(二)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开发推动企业对外投资
目前,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和城市化进程开始提速,城市新型消费热潮开始兴起,这些都导致了中国不得不面对日益严峻的能源问题。
(三)企业有开拓全球市场空间的需求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的工业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已经有了很大提高,许多产品的生产设备和技术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或国际水平,形成了一批具有一定比较优势的产业,如石化、电力、工程建设、纺织、家电、服装、轻工、建材等。这些企业的产品在国内市场基本趋于饱和,从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出发,将会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以成熟技术和设备对外投资,开拓世界市场,带动商品和劳务出口,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当前中国已有相当一些企业建立起了现代企业制度,拥有懂经营、会管理、熟悉国际惯例的人才,初步形成了全球的生产销售网络,已初具跨国公司的雏形。除一些国家骨干企业外,还有部分发展势头迅猛的民营企业,如万向、远大空调、新希望等也都以开展境外加工贸易为切入点,实施海外投资战略,积极拓展国际市场。

第二节 对外直接投资的经济增长效应分析
一、是资源配置效应。
中国既是资源大国,又是人均资源贫困国,人均资源占有量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且资源分布不均衡。因此我们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直接威胁着我国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利用国外资源,弥补国内资源不足,是保证和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稳步、持续增长的重要途径。因此,中国的对外投资企业首选的投资领域是资源开发。而且从整个发展过程看,中国企业对外投资中,资源导向型投资占有较大比重。从1988年中国在世界上最大的17家工业跨国子公司的情况看,其中有10家属于资源开发行业。对外直接投资,尤其是资源开发型的投资,为国内某些短缺资源的需求提供国外资源促进了经济增长。


二、技术引进效应
对外直接投资加速了中国企业学习国外先进技术的步伐,促进了国内企业的技术进步。相对而言,凭借自身技术优势对外直接投资的生产型企业,必须不断提技术水平和技术的适应性,以便能够在与东道国当地企业和其他外国企业的竞争中具有绝对取胜优势。对外直接投资已成为促进中国企业技术进步的外部压力;此外,中国对外投资企业,尤其是寻求技术型的对外投资企业,应通过购买外国先进技术和设备、与收购发达国家拥有先进技术的企业等形式,将先进技术引入国内。这不仅有助于投资企业自身国际竞争力的提高,而且有助于中国企业整体的技术进步。


三、资本积累效应
对外直接投资拓宽了中国利用外资的渠道,有助于更多的外国直接投资涌入中国。一方面,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大多采用了合资企业的投资形式。在海外投资企业中,中方所占的股权大多低于49%。所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使用的资金除了包括中国的外汇资金和设备以外,还包括在东道国市场和国际金融市场筹措的资金。因而,对外直接投资成为了中国拓宽利用外资渠道的一种新的有效手段。对外直接投资利用的外资与中国利用外资相比,区别仅在于资金使用的地区差异。另一方面,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存在着一个非常特殊的现象—— 资本回流。这种以享受中国政府给予外资企业的优惠政策为主要目的的资本流动,必然包含了其在国外筹措的资金。世界银行1993年的一份报告认为,资本回流占了中国利用外国直接投资的25%。因而,中国的资本外逃以及随后出现的资本回流客观上加大了中国国内利用外国直接投资的规模。


四、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结构效应
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投资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同时为国内有竞争优势的产业让出了资源,从而使投资国原有的产业结构得以不断调整和升级。“十五”期间,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将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积极扩大对外投资,是推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有力杠杆,也是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要达到的重要目标。


五、对外直接投资的出口效应
在国际经济一体化、区域化和贸易保护主义增强的形势下,我国的出口贸易遇到了挑战和困难。在国外开办生产性企业则可直接利用当地的资金、技术、资源、劳动力等生产要素进行当地生产和销售,同时带动国内母公司的设备、材料、零部件的出口或子公司的产品出口,既合法地避开某些国家对制成品进口的限制和高额关税及非关税壁垒,又维护和开辟了我国的出口市场。
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对出口的推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中国在发展中国家开办的生产性合营企业,一般由中方提供设备、物资、技术作为投资,从而扩大了成套设备和物资的出口,出口机器设备占总投资额一半左右;二是在国外合资开办制造和加工、装配生产企业,可以带动国产原材料、辅助材料和半成品以及劳务的出口;三是某些合资企业,中方以技术入股,以带动专利、专有技术、商标权和软件技术的出口;四是在海外投资办厂,能够迅速、准确地了解国际市场行情,及时反馈信息到国内,以减少出口盲目性,及时输出国外市场适销产品。


对跨国公司的政策管理(ppt)
 

[下载声明]
1.本站的所有资料均为资料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交流使用。如有侵犯到您版权的,请来电指出,本站将立即改正。电话:010-82593357。
2、访问管理资源网的用户必须明白,本站对提供下载的学习资料等不拥有任何权利,版权归该下载资源的合法拥有者所有。
3、本站保证站内提供的所有可下载资源都是按“原样”提供,本站未做过任何改动;但本网站不保证本站提供的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同时本网站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损失或伤害。
4、未经本网站的明确许可,任何人不得大量链接本站下载资源;不得复制或仿造本网站。本网站对其自行开发的或和他人共同开发的所有内容、技术手段和服务拥有全部知识产权,任何人不得侵害或破坏,也不得擅自使用。

 我要上传资料,请点我!
人才招聘 免责声明 常见问题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隐私保护 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登陆帮助 友情链接
COPYRIGT @ 2001-2018 HTTP://WWW.QG68.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资源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