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案例

  文件类别:方案报告

  文件格式:文件格式

  文件大小:192K

  下载次数:3202

  所需积分:17点

  解压密码:qg68.cn

  下载地址:[下载地址]

清华大学卓越生产运营总监高级研修班

综合能力考核表详细内容

会计案例
(以下内容加在《前言》中“特点”之后)

本书由毛洪涛、万云编著,钱棣、何浩、严整参加了部分章节的资料收集和初稿撰写工作,已列入西南财经大学“十五”“211工程”建设目。限于时间和视野的局限,疏漏与不足在所难免,恳请读者不吝指正。
一、会计前提

“会计是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语言,就会有语法规则。会计制度是会计的语法规则,其中,会计前提和原则是最基本的语法规则。
前面说过,会计最终通过财务报告向我们展示一个经营中的企业的财务图像。然而,由于实践中经济活动的纷繁复杂,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因此,会计必须首先对这些不确定因素加以限制,将自己的叙述建立在一个确定的前提基础上,以免因基础的摇摆而导致图像的模糊不清。
会计界将这些前提条件称作会计假设,如同牛顿力学和原子物理的前提基础不同一样,不同的假设将构成财务会计体系的不同。
从历史上看,会计前提假设并非天然就是会计语言体系的基础,而是一种在会计危机出现后的自我保护。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美国,由于经济环境的急剧变化,使得许多企业在没有任何预警性信息的情况下突然倒闭,引致了人们对会计信息的作用产生疑问,会计信息产生了信任危机。为此,会计界提出了会计信息的编制是有一定前提的,即是在特定经济环境条件下,按照通常的原则编制的。一旦这些特定的环境条件发生了改变,原有的会计信息就失去了意义,会计必须改变通常的会计确认或者计量方法。
因此,会计假设在会计语言规则中的明确是会计界针对会计信息受到公众置疑的信任危机而采取的应对措施,当然,这也反映了会计界本身对会计功能认识的深化。
《企业会计制度》认定的会计假设有四项:会计主体假设、持续经营假设、会计分期假设、人民币计量假设。

1、会计主体假设

会计主体假设又称为会计个体假设。它的基本含义是:整套财务报表是用来说明特定个体的营业活动的,对该特定个体的营业活动的记录应当与其所有者的活动、债权人的活动以及交易对方的活动相分离。《企业会计制度》第五条规定:会计核算应以企业发生的各项交易或事项为对象,记录和反映企业本身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
有了会计主体假设,就确定了特定会计报表反映的对象,而这是会计核算的立场问题。会计是对经济活动中资金运动的反映,而资金运动有一个来龙去脉的轨迹,从不同的对象角度对资金运动进行表述,其结果是完全不一样的。同时,主体假设也明确了会计主体是一个独立的整体,一套财务报表应反映会计主体整体的财务状况。会计主体整体的经营成果是通过一个会计主体与外界的交易而实现的,如企业向社会提供商品或服务。这也是为什么编制合并报表的时候要消除内部交易造成的资产、负债、收益或者损失的虚增部分,从而准确地反映该会计核算主体在与外界经济环境进行的交易中取得的成果。


2、持续经营假设
《企业会计制度》第六条明确规定会计核算应当以企业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这就是持续经营假设。持续经营假设指会计个体的经营活动将按照现在的形式和既定的目标无限期地继续下去,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会计主体不会进行清算,它所持有的资产将按照预定的目的在正常的经营过程中被耗用、出售或转让,它所承担的债务也将如期偿还。
持续经营假设是整个权责发生制会计大厦所赖以建立的基础。例如,资产的计量尺度有历史成本(购买成本)、重置成本、现行市价、变现价值等多种形式。在一份财务报表中究竟采用哪一种计量尺度,就与企业是否能够持续经营下去这个前提有密切的关系。在持续经营的前提下,企业拥有的资产是过去交易的结果,应按照历史成本而不是现行市价进行计量;同时,由于资产将按照预定的用途加以使用,不会在近期出售,因此不能用变现价值来记录。又如,由于企业持续经营,固定资产的投资就不必在固定资产购买的当期作为一笔费用计入企业的经营成本中,而是可以资本化,在以后的经营期内根据固定资产的使用状况分期地、逐步地计入成本中,这也导致了“折旧”的概念和相关的会计处理。
在负债方面,由于企业持续经营下去,对他人的负债会按期偿还,因此,将企业的负债区分为流动负债(短期负债)、长期负债,并在财务报表上按照流动性以及到期时间来排列,这些会计信息就是有意义的。
持续经营假设的反面就是清算。如果企业破产、被他人兼并或者与他人合并,企业必须进行清算。此时,持续经营假设就不存在了,它导致原来的资产计价、债务清偿、收益确定、费用递延、折旧、摊销等一系列的会计方法都必须发生改变,财务报表也必须重新编制。例如,在破产的前提下,企业要编制清算资产负债表,负债不必再按照长期与短期分类排列,因为所有的债务都必须马上偿还。资产也没有必要保持流动资产、固定资产的分类,因为所有的资产都要立即变卖,用于偿还债务。而且,既然资产是用来偿还债务,它就必须按照清算时能够变卖的价值来进行估价、记录,原先账面记录的价值——即资产的历史成本已经没有任何意义。又如,在企业被他人收购或者兼并其他企业的前提下,为了合理确定购并价格,计算新企业股东的权益份额,被兼并企业的所有资产都要进行评估,按照当时的重置成本而不是账面成本(即历史成本)对资产进行计价,并编制新的资产负债表。因此,改变“持续经营”这一前提条件,将会从根本上改变会计信息的内容,从而描绘出完全不同的企业图像。

案例:可持续经营假设与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企业会计准则———财务报告的列报》(征求意见稿)规定,在编制会计报表时,企业应当对持续经营的能力进行估计。如果已决定进行清算或停止营业,或者已确定在下一个会计期间将被迫进行清算或停止营业,则不应再以持续经营为基础编制会计报表。如果某些不确定的因素导致对企业能否持续经营产生重大怀疑时,则应当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这些不确定因素。如果会计报表不是以持续经营为基础编制的,则企业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对此应当首先予以披露,并进一步披露会计报表的编制基础,以及企业未能以持续经营为基础编制会计报表的原因。
济南轻骑摩托车股份有限公司主要经营摩托车及其配件的生产销售。由于经营环境恶化以及关联包袱沉重等原因,持续出现亏损。2001年的年度报告因为持续经营能力的不确定而被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了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审计报告

济南轻骑摩托车股份有限公司全体股东:
我们接受委托,审计了贵公司2001年12月31日的资产负债表和合并资产负债表、2001年度利润及利润分配表和合并利润及利润分配表以及2001年度现金流量表和合并现金流量表。这些会计报表由贵公司负责,我们的责任是对这些会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我们的审计是依据《中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准则》进行的。在审计过程中,我们结合贵公司实际情况,实施了包括抽查会计记录等我们认为必要的审计程序。
截至2001年12月31日贵公司应收其母公司中国轻骑集团有限公司及其关联公司往来款净额257,978万元(扣减已计提坏账准备22,976万元)。目前中国轻骑集团有限公司正与一境外合作者重组,上述款项的收回将依赖于该重组的成功实现。由于该重组的成功具有不确定性,所以无法取得充分的审计证据对上述应收款项的可收回程度作出判断。
截至2001年12月31日贵公司为其母公司中国轻骑集团有限公司及其关联公司和其他第三方的银行借款总计约人民币73,986.91万元提供担保。上述借款中已逾期金额总计约人民币42,072.70万元,其中贵公司将对中国轻骑集团济南对外贸易有限公司的逾期担保借款人民币10,408.28万元的或有损失,计入本期损益。由于我们无法取得充分的审计证据对被担保人是否有能力偿还贷款从而解除贵公司的担保责任作出判断,所以对上述担保借款可能导致的担保责任对贵公司的影响无法作出判断。
如附注十、重大事项所述,在审计中我们仅知晓了该笔事项,无法确认是否还存在类似事项.同时,贵公司2001年度亏损约人民币69,978.27万元,现金净流量为人民币-8,763.29万元。
以上事实会对贵公司持续经营能力产生影响。贵公司会计报表是建立在持续经营的会计假设基础上编制的,并未对资产、负债的数额和分类作出在无法持续经营情况下所必须的调整。
我们认为,由于上述事项的不确定性和对贵公司持续经营能力的疑问,从而不能确定其对会计报表整体反映的影响程度,我们无法对上述会计报表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以及是否公允地反映了贵公司2001年12月31日的财务状况及2001年度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发表审计意见。


3、会计期间假设

会计期间假设的基本含义是:连续不断的经营过程可以被划分为相等的时间单位,以便对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行及时的、连续的反映。这种为了会计核算的需要而人为划分的相等时间单位,就称为会计期间。会计人员通过计算一定会计期间内的收入和支出,确定财务成果,编制财务报表,便于企业内部的管理层以及外部的利害关系人及时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
会计期间假设是对持续经营假设的修正。企业的经营活动在时间上是持续不断的。分析一个企业的经营是否成功,最精确的方法只能是等到企业最终歇业时,将企业的净资产与投资人原来投入的资本进行比较。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这显然是行不通的。企业的股东需要评价投资效果,管理层要对经营决策进行评价和修正,国家要征税,银行以及其他债权人需要评估企业风险与偿债能力。因此,不论是企业内部还是外部的利害关系人,它们为了各自的利益或者决策,都要求会计系统提供“现时有用”的信息,定期编制、披露财务报告。因此会计期间的划分是必然的。同时,会计期间能够提供企业期初与期末财务状况的变化情况、本期与以前各期的经营成果的对比性信息,向企业内部管理层提示了改善经营、持续发展的途径,也为企业外部的利害关系方揭示了企业长期发展的趋势。
由于财务报表按期编制,经营成果就必须按期核算,从而产生“当期”与“非当期”的概念。从某种意义上说,会计期间假设直接导致了会计确认、特别是时间确认问题的产生。实践中,企业取得的收入或者支出的费用可能是与几个会计期间有关的。什么时间确认收入、什么时间确认费用,对于特定会计期间的利润水平影响很大。
《企业会计制度》第七条规定,会计核算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均按公历起讫日期确定。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均称为会计中期。本制度所称的期末和定期,是指月末、季末、半年末和年末。会计分期的密度由年向半年、季度的发展产生了特殊的中期报告编制,形成了现代会计分析的一个重要领域。


4、人民币计量假设

人民币计量假设就是货币计量的具体化。货币之所以成为会计信息的基本工具,是因为其所具有的下列功能:(1)货币是价值尺度,无论实物、劳动还是其他财富形式,大多可以用货币来表示;(2)货币是交易媒介,是对经济交易从价值方面进行记录的最好的单位;(3)货币可以作为信用的衡量尺度和延期支付的标准,因此它是借贷合同或者其他长期性契约赖以产生和顺利履行的基础;(4)货币作为财富的一种标志,是企业组织投入与产出的最终形式。因此,以货币为工具来记录、计量、描述企业的经营活动和财务成果是一种必然选择。
当然,货币计量也有其局限性,它意味着财务报表的内容只限于那些能够用货币来计量的经济活动。对于那些只能用文字描述的信息,如管理层的水平、雇员的品质、产品质量,客户满意度等等,不论是好是坏,货币计量都无能为力。上述非货币计量信息可能恰恰是对企业未来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信息,企业外部的利害关系人对此也是极为关注的。从这个意义上看,会计数字对企业图像的描绘是不全面的,因此,现在的会计规则更加注重要求文字对任何可能影响理解企业真实财务图象的因素进行充分披露。
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所以,《企业会计制度》第八条规定, 企业的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 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企业、可以选定其中一种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是编报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
二、会计原则

和会计假设不同的,会计原则是会计核算的规则,只是,原则作为规则的一种是普遍性的,是制订会计具体规则和选择特定会计处理程序的必要依据。我国会计规则中首次出现会计原则是在1993年7月1日起施行的《企业会计准则》,它确立了12条基本原则。2001年的《企业会计制度》对基本原则作了修订,新修订的原则深刻、全面地贯彻了新会计思想。下文将就此重点阐述。

1、实质重于形式
企业会计制度第十一条第二款规定: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这一规定可以认为是我国会计规则中首次确立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为什么要在原则中规定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其法律形式,这要从会计核算的流程进行分析。当交易或事项发生后,将会有相应的法律形式对其进行表达,如销售发生后会有合同或发票,这个法律形式,就成为会计核算时的原始凭证,是核算的依据。如果法律形式能够较准确的表达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则按照法律形式进行核算而得出的财务图象就能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态势,如果法律形式本身不能准确表达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则按照法律形式进行核算得到的财务图象就会失真。因此,这条会计原则的要求可以理解为当法律形式不能准确表达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的时候,应穿越法律形式,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核算。
从另一个角度,这条原则也可以理解为,税法等法律法规对相应的会计核算作出了规定,如坏帐准备的计提比率等,但这并不表示以真实再现企业财务图象为目标的会计报表也要遵从此类法规而违背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这种认识是对会计功能的观念性改变,为推动我国会计制度改革的深化和走向全面的与国际惯例相协调奠定了思想基础。


2、历史成本原则
根据历史成本原则,历史成本是确认一切取得的货币、资产和服务发生的费用、负债与权益的基础。或者说,财务报表的每一个项目,都要以取得、发生或形成时的交易价格来计量。发生时的实际成本为依据进行。
以历史成本作为计量基础的优越性在于其以实际交易或其他经济计项作为记录依据,数据的取得比较容易,有现成的外购发票、付款单据或者内部的支出凭证作为依据,这些证据作为记录依据,也为日后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项目的检查、核实奠定了基础。这种可验证性正是财务会计产生的直接动力。财务会计作为对外报告会计,源于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情形下,财产受托管理人对委托人(即所有人)准确报告其履行财产保管责任情况的需要,而检验管理人履行管理职责的客观依据就是实际发生的交易与业务凭证。不论是所有人自己进行的审查验证,还是后来发展起来的由独立注册会计师进行的审计监督,历史成本计量都是会计监督得以进行的一个前提条件,也是受托责任人解除其法律义务或者责任的一个必要的技术手段。因此,不论是从会计客观如实反映的要求出发,还是从会计控制的角度来看,历史成本都是一个比较理想的选择。
此外,历史成本计量的选择与持续经营假设有直接关系。由于资产都按照所购入时的目的正常地、持续地使用下去,不考虑因清算而出售变现,或者因意外损失而重置资产等例外情形,因此,原始成本成为计量的价值尺度。同时,历史成本作为计量尺度比较客观可靠。历史成本通常是会计主体实际交易的结果,有相关的交易凭证为佐证,其金额是惟一的,价值确定不依赖当多人的主观判断,当事人也没有选择的余地。而用重置成本或者清算价值对资产进行计量,都需要人们根据市场同类或者近似物品的价格加以估计,主观判断的色彩较浓。
但应该看到,正是因为持续经营这个假设在现代动荡的经济社会中随时面临着瓦解的境地,历史成本的局限性日益暴露。相关还是可靠,成本抑或价值,这种选择的冲突在《企业会计制度》和之前的会计规则的差异中可以明见端倪。
制度规定“企业的各项财产在取得时应当按照实际成本计量。其后,各项财产如果发生减值,应当按照本制度规定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除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另有规定者外,企业一律不得自行调整其账面价值。”总的来说,历史成本计量仍然是《企业会计制度》所确立的基本计量原则,但是其应用范围受到越来越多的限制,而以资产减值确认为代表的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则日益扩展。



3、权责发生制
权责发生制又称“应计原则”,即会计上对收入和费用应根据实际影响期间来计量,而不是根据其发生现金收付时间来计量。虽然,企业的资源及其变动都会引起现金流动,但由于存在会计分期,现金实际收付的期间可能不一致。这样,在确认资产、负债、收入、费用时,就可能出现两种时间选择,一是现金收付制,按照期间内实际收付的现金加以确认、计量和记录;二是应计制,按照资源及其变动的发生期间来确认、计量和记录。
权责发生制长期以来是财务会计的基本确认原则,也被认为是会计走向成熟的标志之一。但是在权责发生制下,收入与费用的确认与实际的现金流动几乎完全不相关,更多地体现为一个主观判断的过程,这不仅给管理当局操纵企业经营成果提供了便利,而且也使得企业的财务报表忽略了现金流动的重要意义。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些业绩良好的企业频频出现流动性危机,有的甚至因此而破产,这引起了人们对企业的现金流量的关注,也认识到权责发生制的局限性。现金及其等价物如同企业的血脉,它是一个会计主体维系正常、持续经营和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如果一个企业销售很旺,但是销售款长期收不回来,导致企业的流动资金长期被人占用,就会给企业按期偿付债务、支付股利以及进入下一轮生产循环带来很大困难,更逞论进行投资或者扩大经营范围。权责发生制不反映企业当期现金流入、流出以及增减变化的情况,无法为管理当局以及投资人了解分析企业的发展趋势提供这方面的重要信息。
而现金制则恰恰相反,它单纯通过对现金流量的反映来揭示企业的经营状况。因此,尽管现金制用来反映经营成果可能有失偏颇,但是它仍然是对权责发生制的一个有益的补充。20世纪70年代以来,企业在现金制基础上编制现金流量表,它与按照权责发生制编制的损益表一起构成了对企业经营状况的完整揭示。目前,现金流量表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甚至超过了损益表,被誉为“第一财务报表”。


4、谨慎性原则
《企业会计制度》对谨慎性原则的表述是“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会计理论史上,谨慎性原则曾被表述为:“不预计可能发生的收益,但是预计可能发生的损失”,这一表述规则导致的结果往往是过度谨慎。因此,《企业会计制度》对谨慎性原则作出了新的定义,对可能的过度谨慎,明确规定:“不得计提秘密准备”。
一般认为,谨慎性原则是财务会计为合理界定财产受托管理人的经营责任而发展起来的,它反映了会计人员对他所承担的责任所秉持的一种态度,这种谨慎、保守的态度被认为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消管理当局通常持有的过于乐观的态度所可能导致的危险。
在谨慎性原则指导下,会计报表的数据非常保守、稳健,一般不会存在夸大利润、虚增资产等舞弊问题。但是,谨慎性原则在运用中也可能走到另一个极端,即过度谨慎,通过会计方法压低资产价值,或者人为扩大对损失的估计,从而形成秘密准备。
秘密准备指在资产计价过程中形成的不在资产负债表上反映的企业实际拥有或控制的资产。秘密准备金的“释放”将直接形成企业利润。
会计上,通过低估资产和高估负债两种手段都可以形成秘密准备。
  (1)低估资产价值。可以利用高估折旧率(如加速折旧)、可以利用较低的制造成本(对自制设备、产成品、在制品等)、可以利用特定的计价方法(如先进先出、后进先出、高价先出法等)来低估资产价值;
(2)不反映某些特定资产的价值。利用商、税法中一些计价选择权,可以将某些资产直接作为费用处理而不反映为年终报表上的资产价值。
(3)成本与市价孰低。当价值上涨使资产的重置成本高于取得成本时,根据不确认未实现利润的原则,不能对资产价值作出相应的橱整,自然形成了秘密准备金。
(4)高估负债。如有意无意地过高估计养老准备金、过高估计可能招致的损失等。

从理论上讲,只要坚持历史成本原则,只要存在价值估计,就有可能存在秘密准备金。然而,长期以来,鉴于我国的国情,我国企业往往是“虚盈实亏”,而不是“秘密准备”,因此,秘密准备金无论在理论界还是在实务界并没有引起足够得重视。随着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健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不断完善、尤其是民营企业和私营企业的发展,我国企业也会变得越来越“谨慎”,越来越“稳健”,秘密准备金问题终将“浮出水面”。事实上,我国企业一方面存在着一定的“虚盈实亏”问题,而另一方面也同时存在秘密准备金。例如,帐面价值已经等于零的仍可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市价已经远高于帐面成本的股票投资、采用一次摊销法的各种低值易耗品等等。而且,“过分稳健”从而形成“不适当”秘密准备金的事件也已经出现,我国上市公司在1999年度计提“四项准备”时,已经有企业“顺便”“计提”了秘密准备金。
秘密准备的存在对保护债权人利益有一定的意义,但是,它对股东权益却可能造成不良影响。实践中,秘密准备往往也成为管理当局修匀利润的手段,特别是在公司效益不好的年份,将秘密准备转回与不计折旧一起成为管理当局改善财务报表图像的主要途径,这很容易误导投资人。因此,我国《企业会计制度》对秘密准备的态度是坚决反对的。


5、配比原则
该原则对于会计分析而言致关重要,其基本观点是费用必须联系收入在相同期间予以确认。这就是说,收入一旦确认,为取得该收入而发生的费用也必须予以确认。《企业会计制度》对此的表述是:“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收入与其成本、费用应当相互配比,同一会计期间内的各项收入和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在该会计期间内确认。”
配比原则所要表现的是收入与费用之间的联系。一般来看,费用和收入存在着性质上的因果性和时间上的一致性。
从因果性角度来看,应予配比的费用和已确认的收入在经济内容上要有因果关系。费用应当是为了获取收入而发生的。不过这种因果关系可能有直接或间接的程度之分。从时间的一致性来看,费用必须与同一期间的收入相配比,即本期已经确认收入应和本期费用配比。如果收入要待到未来期间实现,相应的费用或已耗成本就要递延于未来的实际受益期间,这就延伸出了另一项重要原则:划分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企业会计制度》表述为“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合理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界限。凡支出的效益仅及于本年度(或一个营业周期)的,应当作为收益性支出;凡支出的效益及于几个会计年度(或几个营业周期)的,应当作为资本性支出。”
此外,某些支出与未来的收入有关,但未来收入项目带有较大的不确定性,无法让费用和收入保持绝对一致的时间对应关系,因此,对此类已耗成本将作为期间费用处理。


6、一致性原则
不同的会计方法程序可能导致不同的计量和报告结果。由于会计期间的存在,为保证会计信息的可比性,或者减少财务报表的误解,自然需要会计政策能够保持一致。因此,《企业会计制度》第十一条第四款规定:“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
但是,企业的会计政策是对外部经营环境和内部管理策略的会计表达。如果环境和策略发生了变化,刚性的会计政策将不能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反映客观世界的变化,从而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因此,会计政策应当保持一定的弹性,即如制度所要求的,“如有必要变更,应当将变更的内容和理由、变更的累积影响数,以及累积影响数不能合理确定的理由等,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


一、资产

(一)货币资金

货币资金是企业存量资产中停留于货币形态的那部分资金。《企业会计制度》中货币资金包括三个类别: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
1.现金是存放于企业财务会计部门并由出纳保管,在日常经营活动中作为零星支付的手段;
2.银行存款帐户核算企业存放在本地的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存款帐户上的货币资金;
3.其他货币资金包括企业的外埠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存出投资款等各种状态的货币资金。外埠存款,是指企业到外地进行临时或零星采购时,汇往采购地银行开立采购专户的款项;银行汇票存款和银行本票存款,是指企业为取得银行汇票或本票而按规定存入银行的款项;信用卡存款,是指企业为取得信用卡按照规定存入银行的款项;信用证保证金存款,是指企业为取得信用证按规定存入银行的保证金;存出投资款,是指企业已存入证券公司但尚未进行短期投资的现金。

在所有的资产类别中,货币资金具有最高的流动性,但同时,其收益性也最低,通常情况下只能获得银行存款的利息收益。而这,显然无法满足有进取心的管理者,因此,企业总存在一个现金存量的最优上界。存储过量现金的企业会被认为过于保守,同时,企业又必须保留一定规模的货币资金,因为现金是经营活动的血液,它使得日常的支付交易得以正常进行,更重要的是,现金储备使企业具备了财务灵活性,可以满足预防性和投机性的需要,在遇到未预期的投资机会有能力去把握,对意外事故也能避免被动恶化的困境。
货币资金安全性的风险天然高,这是由货币资金作为最具支付能力的金融工具的特性决定的,所以,国家对货币资金的管理和支付范围作了严格的规定,企业内部良好的货币资金内控制度对于保护资产安全完整、防止违法犯罪具有重要意义。此外,由于银行存款是企业对于吸收存款机构的债权,同样的,会有信用风险存在。

货币资金分析
对存量现金的分析方法主要是结构分析,通过分析企业现金存量的比例及其变化趋势,可以对企业的财务应力作出评价。 如果是现金存量显著超过满足正常交易的比例,则企业可能的行为将是要么寻找新的投资机会,要么进行现金分配或是股份回购,而如果企业有强烈的扩张动机而现金存量不足以支撑,则企业往往会进行新的融资以获得发展资金。而这个“满足正常交易的比例”的存量受到诸多因素的决定。
1.行业特征。不同的行业对于支付的需求是不同的,因此存量货币资金的比例会有差异。如金融业,作为偿付能力的来源,对于货币资金有着特殊的需要,在正常情况下其存量比例会高于一般的制造业企业。
2.企业规模。尽管随着企业资产规模的扩大,相应的货币资金的规模也就越大,但这个规模并非是同比例放大的,因为企业规模的差异将影响到企业对货币资金的管理能力。
3.企业财务战略。当企业具有较为明确的发展战略的时候,其会为战略方针的落实进行财务准备,这样,存量货币资金的规模会因为分析时点的不同而处于企业不同的财务战略阶段。这时,货币资金结构的差异反映的是融资行为的结果,而非经营活动的经济后果。

案例
现金充裕的电力行业上市公司申能股份完成国有股定向回购

申能股份(600642)是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在上海、浙江地区投资经营电厂和天然气管网等能源类项目,拥有稳定和充沛的现金流量。从公司1998年中期报告中我们看到现金和短期投资占总资产的比重为24%,这个数字在1998年增加到了34%,1999年中期突破了35%而达到了36%,总量有38亿之多。大量的资产以货币的形式存在,为企业进行资本运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999年12月,申能股份向申能集团定向协议回购10亿股国有法人股,回购股数占申能股份总股本的37.98%,回购单价为每股净资产2.51元,共计25亿的回购资金来源全部为公司自有资金。
通过对回购前后的股本对比和收益变化,我们发现回购给企业带来许多好处,货币资金占比得到了大幅下降,提高了资金利用率,更重要的是,通过运用货币资金进行的股份回购降低了国有股权的比重,为改善公司治理提供了逻辑。

1998—1999回购前后申能股份存量现金状况
百万 1998中报 占总资产比 1998年报 占总资产比 1999中报 占总资产比 1999年报 占总资产比
流动资产
货币资金 596 6% 1478 14% 1404 13% 924 7%
短期投资 1829 18% 2106 20% 2416 22% 887 7%
合 计 2425 24% 2253 34% 3820 36% 1811 14%
 
申能股份回购前后股本变动比照表
总股本
(亿元) 国有法人股(%) 社会法人股(%) 社会公众股(%) 99年每股收益(元)
回购前 26.33 80.25 10.22 9.53 0.31
回购后 16.33 68.16 16.47 15.37 0.51


(二)短期投资

短期投资是指能够随时变现并且持有时间不准备超过1年(含1年)的投资,包括股票、债券、基金、其他投资等。此外,企业的委托贷款,也视同短期投资进行核算。
短期投资和货币资金形态较为接近,其流动性和安全性弱于现金,但收益性高于现金。从理论上看这种差异并不大,所以短期投资才被视为现金的第一后备来源,其中那些期限在三个月内的可以转化为金额确知的现金的短期投资还被称为“现金等价物”。但短期投资受到投资市场的直接影响,市场的波动不可避免的会导致市价可能小于企业的投资成本,《企业会计制度》要求对短期投资按成本与市价孰低计量,市价低于成本的部分,要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企业在运用短期投资成本与市价孰低时,可以根据其具体情况,分别采用按投资总体、投资类别或单项投资计提跌价准备,如果某项短期投资比较重大(如占整个短期投资10%及以上),应按单项投资为基础计算并确定计提的跌价准备。
跌价准备直接记入当期损益,从而给企业利润造成冲击。当然,短期投资市价上升带来的增值由于并不在报表中直接反映,则会形成隐性资产。

短期投资分析
对短期投资的分析方法主要有总量分析、收益率分析、风险分析等。
1、总量分析。企业持有短期投资的原因之一是资金管理的需要,即将暂时闲置的现金浮存转化为收益性较高的短期投资,以获取高于存款利息的收益。企业富余的现金往往也是以短期投资的形式存在。较高的短期投资比例,可以是表明企业拥有的现金已经超过经营活动的需要,转而从事投资活动以提高资金的利用率,但分析者需要警惕的是如果短期投资占用资金过多,可能会导致挤占正常经营用现金,对企业的经营活动造成不利影响,更具有风险警示意义的情况是企业拥有现金却无法开展正常的经营活动,不得不将资金用于短期投资,期望以投资活动来掩盖经营活动的困境,这样的公司风险很大,因为投资活动的收益在相当程度上是不可预知的。如果对存量投资性资产的结构分析还不足以洞悉企业的真实意图,则需要进而采用趋势分析可以找到下一步的线索。如果企业需要依靠投资收益来填补核心经营活动收益的红字,则其有强烈的动机增加短期投资的头寸,如此,分析企业的短期投资增长幅度便可以为分析者的假设提供证明。

案例:哪些公司短期投资比重最大

毫无疑问,即期有大量现金流的公司会存在相对大量的短期投资。提供现金流的可以是股权,比如当年新股发行。在2001年年末短期投资占总资产比重最大的十家公司中,当年新股占了相当部分,如潜江制药、太太药业、用友软件、中商股份、金山股份等。二是经营现金流较好的公司。如东海股份、中技贸易等,经营不错,于是产生上亿元“闲置资金”用作短期投资。当然,短期投资比重大的公司还有一些是主业平平,依靠短期投资“过活”的。

股票简称 2001年短期投资 2001年资产总计 短期投资占总资产比重
潜江制药 202,177,102.90 460,314,776.92 43.92%
东海股份 389,684,488.62 1,241,634,669.59 31.38%
太太药业 639,930,530.00 2,327,350,377.63 27.50%
用友软件 279,476,049.00 1,167,865,248.00 23.93%
中商股份 145,000,000.00 607,172,956.86 23.88%
北大高科 42,652,098.00 222,008,804.79 19.21%
金山股份 100,248,575.50 563,880,864.57 17.78%
深天马A 150,568,270.46 857,071,330.34 17.57%
中技贸易 200,000,000.00 1,205,250,421.23 16.59%
粤富华 213,663,459.82 1,306,539,779.92 16.35%

2、收益率分析。短期投资是以股票、债券、基金等资产形态存在的,所以投资收益率受到资产市场价值波动的直接作用,通过对历史收益率的分析和对企业现有投资资产存量的测度,可以大致估计企业预期的短期投资收益。
3、短期投资的风险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投资品种的价格波动的风险,还有一个是因为委托投资等方式将资金交由其他机构甚至个人操作而产生的信用风险。不管是哪种风险,只要其很可能转化为现实的损失,就应当计提短期投资减值准备,所以,可以用短期投资风险系数,即短期投资减值准备比上还原的短期投资帐面价值,来评价企业所持有短期投资头寸的风险程度。

案例:短期投资风险无常

短期投资的风险往往是由管理层的资金使用权限决定的。比如短期投向的资金是否应该由董事会批准,股东大会是否应该有权利管辖,中小投资者是否有表决权等。对于短期投资是否应该透明、公开,尚无定论,而现实中,因为上市公司故意隐瞒等诸多问题,使短期投资缺乏透明度,导致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发生。
由于短期投资一般是在一个会计年度或经营周期内投入并收回的投资,上市公司往往并没有经股东大会审议,而由董事会直接予以通过,在信息披露上也经常采用“先斩后奏”。由于草率决策导致短期投资所暴露的问题可谓层出不穷。
由于短期投资一般是采取的委托的形式,因此,受托人的信用风险便成为短期投资风险的直接来源。如铜峰电子2001年8月1日将5000万元资金存入在安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上海中山北路证券营业部用于购买国债。该营业部向铜峰电子出具了先后购入200000手和297870手99国债(5)的成交报告单,合计使用金额49999266.44元。国债投资成为公司近两年利润的主要来源,2001年公司投资国债共创投资理财收益1491万元,占全部税前利润的30%。从公司原拟购买的99国债(5)的走势来看,从去年8月底到今年4月中,该国债的价格由100元附近上升到106元之上,涨幅可达6%左右,预计将使本年投资收益增加近300万元。2002年4月中旬,经查询公司账户从未进行过国债购买交易,账户上的资金已被该营业部挪用。如今此项资金被非法挪用,不仅300万元投资收益打了水漂,而且5000万元本金能否立即收回都还是个未知数,由此给公司带来较大的财务风险。
另外,正所谓“投资有风险”,证券市场的风云变幻更使得短期投资面临巨大的价值损失压力。最近的例子来自于2001年的中国证券市场最大的财务欺诈案件银广夏事件使得上海金陵蒙受了16963万元的直接损失,银鸽投资的1.2亿元的委托理财资金中9974万元付之东流,等等。

(三)应收票据

应收票据是指企业持有的、尚未到期兑现的商业票据。商业票据是一种载有一定付款日期、付款地点、付款金额和付款人的无条件支付证券,也是一种可以由持票人自由转让给他人的债权凭证。票据的法律约束力和兑付力强于一般的商业信用,在结算中为企业广泛使用。
从2001年应收票据占总资产比重最大的十家企业可以看出,钢铁、电子电器等行业的公司应收票据规模较大,这和其产业销售模式是密不可分的。

股票简称 2001年应收票据 2001年资产总计 应收票据占总资产比重%
格力电器 2,933,211,865.69 6,922,276,525.54 42
沪昌特钢 390,054,610.02 1,329,611,232.36 29
浦东不锈 317,524,851.36 1,170,732,183.78 27
东风汽车 1,234,754,201.85 4,948,382,387.07 25
鞍钢新轧 2,423,349,000.00 10,237,888,000.00 24
杭钢股份 739,865,372.28 3,147,764,200.01 24
TCL通讯 374,745,179.00 1,863,914,316.00 20
赛格三星 434,443,827.49 2,784,401,557.18 16
钱江摩托 255,795,413.05 1,880,595,119.96 14
金牛能源 320,465,600.00 2,393,067,461.09 13
彩虹股份 336,100,121.99 2,626,950,965.88 13


(四)应收股利

这是企业因股权投资应收的现金股利,以及采用其他投资形式时应收被投资单位的利润。这也是权责发生制原则的体现,当被投资单位宣告分配现金股利时,投资方企业便拥有了一项收取属于自己的现金股利的权利。一般情况下,采取现金利润分配的企业都具备较好的经营状况和现金流,并且经过公司股东会或股东大会通过的利润分配方案具备真实的法律效力,因此,应收股利的风险较小,其预期现金流较为确定。

(五)应收利息

应收利息是企业因债权投资而应收取的利息。债券投资的利息收入的计算来自于票面利率和票面金额,可见,企业在预计利息收入的时候并不需要考虑发债单位的财务状况和利息支付能力,这样,就会给投资方企业造成帐面应收利息无法真实收入现金的风险。因此,如果应收利息项下余额较大,则需要结合被投资单位的现金流量状况,充分考虑其可收回性。
该科目在以利息收入为核心业务收入的金融类企业具有非常重要的信息含量,以公式“(本年利息收入-本年应收利息新增额)/本年利息收入”计算的利息回收率是衡量金融利息资产风险度的监管指标之一。

(六)应收帐款

应收款项是企业经营活动中的信用交易及事项所形成的获取相应资源的权利。在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而编制的资产负债表中,应收款项可能是最能体现“应计”原则特点的项目。
从一般意义上说,应收款项涵盖了应收票据、应收帐款、其他应收款和预付帐款等内容。应收帐款是应收款项中最主要的项目,定义为在一年或一个经营周期内由于经营活动的交易行为而形成的向其他企业或个人取得货币、商品或劳务的要求权。
应收账款几乎是无法避免的,尽管人人都喜欢现金。正是因为信用的发展才促成了交易的繁荣,从这个角度讲,应收账款对于企业的价值在于支撑销售规模的扩大。一般说来,应收账款与销售收入规模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当企业放宽信用限制时,往往会刺激销售,但同时也增加了应收账款,而企业紧缩信用,在减少应收账款时又会影响到销售。但例外的情况也经常性的出现,这可能意味着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出现了异常。
应收账款形成了企业资产方一个极大的风险点,因为,只有最终能够转化为现金的应收账款才是有价值的,而那些预期将无法转化为现金的部分就成为一纸空文。在会计上,对预期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通过提取坏账准备的会计核算方式来反映。

1、坏帐准备
对应收账款计提坏帐准备是一项传统的会计政策,但在观念上,《企业会计制度》所确立的新的坏帐准备计提方法却树立了一种与传统截然不同的会计观念。
我国行业财务制度规定,坏帐准备的计提按照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根据会计期末应收账款的余额乘以制度规定的坏账率得到当期坏帐准备余额,如《工业企业财务制度》规定按照年末应收帐款余额的3~5‰计提坏帐准备金,《施工、房地产开发企业财务制度》规定的该行业企业的坏帐计提率为1%,等等。这些规则对坏帐核算的限制性规定体现了典型的计划经济色彩,其背后是国家要求会计活动对税收利益的维护更甚于反映经济现实。
坏帐相关问题本质上属于企业对商业风险的管理范畴。不同的企业,债权风险的性质和程度都是不同的,法律上采用整齐划一的坏帐准备计提标准是脱离现实的,也是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之一。对这一会计思想和核算方法的桎梏的突破是从1998年《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开始的,并在《企业会计制度》中得到彻底的贯彻,树立了“实质重于形式”的会计本来的逻辑。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
“企业应当在期末分析各项应收款项的可收回性,并预计可能产生的坏账损失。对预计可能发生的坏账损失,计提坏账准备。企业计提坏账准备的方法由企业自行确定。企业应当制定计提坏账准备的政策,明确计提坏账准备的范围、提取方法、账龄的划分和提取比例,按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报有关各方备案,并备置于企业所在地。坏账准备计提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如需变更,应当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
在确定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时,企业应当根据以往的经验、债务单位的实际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等相关信息予以合理估计。除有确凿证据表明该项应收款项不能够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不大外(如债务单位已撤销、破产、资不抵债、现金流量严重不足、发生严重的自然灾害等导致停产而在短时间内无法偿付债务等,以及3年以上的应收款项),下列各种情况不能全额计提坏账准备:
(一)当年发生的应收款项;
(二)计划对应收款项进行重组;
(三)与关联方发生的应收款项;
(四)其他已逾期,但无确凿证据表明不能收回的应收款项。
企业的预付账款,如有确凿证据表明其不符合预付账款性质,或者因供货单位破产、撤销等原因已无望再收到所购货物的,应当将原计入预付账款的金额转入其他应收款,并按规定计提坏账准备。
企业持有的未到期应收票据,如有确凿证据证明不能够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不大时,应将其账面余额转入应收账款,并计提相应的坏账准备。”

在上面的规定文字中,我们尤其需要注意 “可收回性”这个词语。可收回性说明了坏帐准备与应收账款的勾稽关系。应收账款的价值在于其能转化为现金,但在转化的价值上存在着不确定性,所以,可收回性表达的是应收账款的风险性质,坏帐准备是应收账款的风险拨备。公司管理层确立的坏帐准备计提比例,实质是对公司应收账款风险程度的认识,因此,在对坏帐准备的分析中,就不再仅仅停留在比较计提比率数字的高低,而是应将注意力集中在评价企业选择的坏帐计提比率是否表达了企业资产所承担的真实风险程度。

2、应收账款分析
应收账款分析的核心是对应收账款的流动性的分析,分析过程是从结构分析和趋势分析中找出应收账款的变动,然后对有异常变化的应收账款的经济实质进行分析,从而对企业资产的真实风险状况进行评价。
应收账款与企业的经济环境和内部管理都有密切的关系。通过对应收账款的结构分析,对应收账款占企业流动资产的比重进行测度,我们可以发现企业外部环境以及内部管理、经营策略方面的变化线索。
趋势分析也是同样重要,不断增加的应收账款,特别是当其增幅显著高于营业收入的时候,则往往意味着其产品的销售已经钝化,需要依靠提供过量的信用来维持。

案例:吉林化工迅猛增加的应收账款预示着业绩风险

吉林化工的主要业务为生产和销售石油产品、石化及有机化工产品、合成橡胶、染料及染料中间体、化肥及无机化工产品等。2000年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为人民币139亿元,与1999年同期相比上升26%,但净利润却为负的8.4亿元。公司年报业绩的巨大风险在2000年中期已经有征兆,在2000年1至6月实现销售额与1999年同比上升16%的同时,应收账款却同比上升了66%,是资产中增长最为迅速的项目,与行业内其他公司相比,吉林化工2000年中期的应收账款总量和增速均为最高。
从2000年全年来看,吉林化工的应收账款增加额达14.93亿元,是所有上市公司中增速最为陡峭的公司。由于应收账款对流动资金的占用,为了克服现金流入不足的压力,该公司只有增加有息负债,从而使有息负债规模从年初的35.81亿元扩大到年末75.55亿元,净增40亿元,当期负担的财务费用则达到6亿元。
吉林化工2000年的业绩可谓险象环生,不仅是要承担高额的财务费用,而高达30亿元的应收账款,其坏帐准备的计提将给业绩造成巨大的压力。

资产负债表有关项目变动分析
项目 2000年6月30日1999年12月31日增减(%)
总资产16,935,758,95515,876,352,9436.7
应收帐款净值2,107,978,9101,264,740,20366.7
存货净值1,811,179,0761,575,183,40515.0
长期投资212,628,245207,653,2542.4
  固定资产净值9,835,195,09910,155,551,413-3.2
  长期负债5,273,077,1756,077,075,065-13.2
  股东权益6,619,114,0276,088,921,3338.7
  资料来源:公司报告



更进一步的分析是找出应收账款的风险驱动因素,也就是对应收账款的时间和对象两大方面的分析。
先来看时间分析,即应收账款在一个经营周期中要经过多长的时间才能转化为现金,以及存量应收账款的账龄。
公司的信用政策可以成为效率的驱动器。恰当的信用周期将应收账款的回笼时点与企业的经营周期相配合,在支撑信用销售的同时通过应收账款源源不断的转化为现金,为企业的持续发展输送血液,应收账款转化为现金速度越快,循环周期越短,则在一个期间内可以提供越多的现金,从而企业的运营也就越富有效率。如果应收账款长期滞留在资产负债表上,则企业就会出现经营性现金断流。
测量应收账款周转率,是用一段时期内的信用销售额,除以同期内流通在外的平均应收账款净额。
应收账款周转率 = 销售收入 / 平均应收账款
用一年的天数365除以这个周转率,就得到应收账款的平均收款期,把这个平均回收天数与惯常的商业信用期限相比较,就可以看出企业管理者的信用管理能力,那些资产项下总是装满回收遥遥无期的应收账款的企业应当受到足够的怀疑。从风险的角度,应收账款停留在企业帐簿上的时间越短,也表明其流动性风险越小,在认识这一点上,我们将要借助于静态的账龄分析。
应收帐款的帐龄,是指资产负债表中的应收帐款从销售实现、产生应收帐款之日起,至资产负债表日止所经历的时间,简而言之,就是应收帐款在帐面上未收回的时间。帐龄分析是应收账款的主要分析方法之一,其对企业内部管理的价值在于通过对销售绩效的测控,加快货款回笼,减少坏帐损失;对外部分析师来说,则有利于会计报表使用者了解公司应收帐款的周转情况、分析应收帐款的质量状况、评价坏帐损失核算方法的合理性。
我国目前对应收账款账龄划分的规则见于中国证监会《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的内容与格式准则第二号——年度报告的内容与格式》,将应收帐款的帐龄划分为四段,即1年以内、1-2年、2-3年和3年以上。事实上,几乎所有的上市公司也是按照这个时间标准进行的应收账款管理和披露。一般来说,1年以内的应收账款在企业信用期限范围,1-2年的应收账款有一定逾期,但仍属正常,2-3年的应收账款风险较大,而3年以上的因经营活动形成的应收账款已经与企业的信用状态无关,其可回收性极小,可能的解决方法只能是债务重组。

案例:高龄应收账款风险大

百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浙江省杭州市经营百货、餐饮服务、旅游等产业。公司2000年度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2,847.95万元,实现利润7,256.30万元。坏账准备按应收款项(包括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余额的5%计提。其2000年末应收账款总额为33591671元,根据报表附注,应收账款的账龄构成为:

账龄 期末数 期初数
金额 比例 坏帐准备 金额 比例(%) 坏帐准备
1年以内 2,966,263 8.83 148,313 3,041,010 7.97 152,050
1-2年 95,403 0.28 4,770 1,039,597 2.73 51,979
2-3年 17,577,619 46.09 878,880
3年以上 30,530,004 90.89 1,526,500 16,481,421 43.21 1,415,336
合计 33,591,670 100 1679583 38,139,647 100 2,498,245
资料来源:公司报告

从应收账款的期初和期末数对比中可以看出,公司2000年初2-3年账龄的应收账款存量几乎没有收回,在年末的资产负债表上成了3年以上的应收账款,这类高龄应收账款长期停滞在资产负债表上,形成坏帐的风险很大。而公司对这些账龄在3年以上的应收帐款仍按照5%计提坏帐准备,风险储备明显不足,2001年,公司管理层对会计估计作出变更,将3年以上应收账款的坏帐计提比例改为20%,以反映这部分应收账款的风险性,并且全额核销掉账龄在3年以上的应收账款4,269,031元,两项因素直接导致2001年减少利润500万左右。

对象分析也是应收账款分析的重点,甚至可以说,“对象决定一切”,因为,交易对方的信用程度是决定应收账款风险性的根本原因。所以,当我们在分析应收账款时,在对会计数字面上的结构和趋势了解后,一定要找到报表后的附注,把是谁欠了公司的钱看个清楚。可以进行评价的因素包括如下:
债务人的区域性。由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法制环境以及特定的经济状况等条件的差异,导致不同地区的企业其信用状况会不同。

案例:应收帐款不良状况分布呈现出明显的地域性

我国企业不良应收帐款的分布呈现出明显的地域特征,例如在东北三省三角债情况比较严重,分布在该区域的应收账款不良率较高;在浙江和上海经济活跃,分布在该区域的应收账款不良率比较低;而以广东为代表的部分地区,经济发展迅速,但是不良应收账款率也较高。
可见,应收账款状况受到经济环境的影响很大。经济环境主要是由两部分组成:企业产权结构和政府角色定位。企业产权不是简单地孤立存在的,其界定清晰程度特别依赖于其所处社会对保护产权的努力。其中,政府如何角色定位就是首当其冲。对于地方政府而言,其重要作用不是直接参与企业创立和管理,而是保护产权,维护信用。在经济信用环境中,除了企业的产权结构之外,就是该地区的传统、文化、执法力度和对产权保护的有效程度;而所有这些都与政府有关。

债务人的财务实力。评价债务人的财务实力,需要对债务人的财务状况进行了解。简单的方法是查阅债务人单位的资本实力和交易记录,用这种方法可以识别出一些皮包公司,或者,根本就是虚构的公司。

案例:银广夏公司的神奇客户之谜
----
银广夏被称为2001年中国证券市场最大的报表欺诈事件。该公司主要经营高新技术产品的开发、生产,动植物养殖、种植等业务,其1999、2000年的主要利润来源是超临界萃取产品,该类产品主要销售给了德国的诚信公司,在银广夏2000年的资产负债表上,一年以内的应收账款有4亿多元,其中德国诚信贸易公司的欠款为26769万,占应收账款总额的一半多。
在2001年8月的《财经》杂志封面文章《银广夏陷阱》中,描述了记者探询该银广夏最大债务人的过程,事实证明,这个神奇的大客户系子虚乌有。
“为银广夏1999年、2000年利润做出巨大贡献的德国诚信公司的英文全称为:Fidelity Trading GmbH。这家公司,尽管按银广夏的说法有着巨额对华贸易,但在中国居然没有办事处,在互联网上也查不到丝毫信息。
----银广夏在2001年3月股东大会上分发的材料称,"德国的Fidelity Trading GmbH是在德国本地注册的一家著名的贸易公司,系德国西•伊利斯的子公司,成立已160余年历史。该公司是一家专门从事生物制药、食品和医用原料的贸易公司,在欧洲是一家信誉和口碑均很好的公司。"
----德国西•伊利斯公司的确是一家历史悠久的贸易公司,德国伍德公司制造的二氧化碳萃取设备正是通过西•伊利斯出售给银广夏的。但诚信公司是否是其子公司呢?
----记者曾多次向德国西•伊力斯驻华机构捷高公司核实此事,但该公司接待人员的态度十分含混,一时说诚信是德国公司,一时说诚信和西•伊利斯有关系,一时说诚信是其子公司。最后竟然是一再要求记者去问银广夏!诚信和西•伊利斯的关系怎么能由银广夏来证实呢?
----在7月16日的一次电话采访中,捷高的有关业务关键人物陶鹏明确地告诉记者:诚信只是一家在德国注册的公司,与西•伊利斯有着业务往来,但并非西•伊利斯的子公司。
----问题其实并不复杂。据知,2001年5月,在《中国证券报》一次例行的编前会上,其总编辑提到,既然银广夏引起了那么多疑问,为什么不可以借助新华社驻德分社的力量去调查一下它的背景呢?此后,该报是否果真去德国调查不得而知,但确有新华社驻外记者在德国当地查询查号台,但该公司并未有电话号码登记。
----记者了解到,中国工商银行总行通过其海外分行对诚信公司进行了调查,在德国汉堡商会查到如下记录:
----"Fidelity Trading GMBH公司于1990年在该会注册,注册资本51129.19欧元(约10万马克左右),负责人为Kiaus Landry,主要经营范围是机械产品和技术咨询。"
----注册资金几万马克,对于贸易公司而言并不算离谱,但毕竟其与银广夏签下的是年度金额达20亿元人民币、总金额达60亿元的合同,对比过于悬殊。此次调查之后,中国工商银行总行没有恢复对银广夏的贷款。工商银行总行曾与银广夏于1999年12月29日签订流动资金贷款合同,借款金额为2亿元,期限定为自1999年12月29日起至2001年10月28日止。今年四五月间,工总行提前中止了贷款。”

资料来源:《财经》2001年8月号,《银广夏陷阱》

债务人的集中度。对于应收账款,同样存在集中度风险,即由于某一个主要债务人支付困难而导致较大比例的债权面临回收风险。只与有限的客户交易,也为销售分析提供了一些线索。

案例:沪东重机因为大客户破产而被特别处理

沪东重机(600150)2001年1月19日公布预亏公告: 随着船舶市场的复苏,沪东重机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已走出低谷,2000年度主导产品柴油机产量比1999年度有较大幅度增加,经全体员工的努力,公司已初步改善了亏损面貌。但由于公司债务人天津造船公司于2000年11月17日宣告破产,对公司本年度利润带来很大影响。经初步审查,公司预计2000年度会出现重大亏损。具体亏损金额将有待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后,在年度报告和年报摘要中具体披露。公司董事会提请广大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正如预亏公告提及,2000年度沪东重机的亏损,主要是由于天津造船公司破产所致,根据破产程序未得到清偿的债权将不再清偿。而天津造船公司在购买沪东重机柴油机的交易中,共欠货款50224615.20元。沪东重机也因为连续两年亏损,将被ST处理。

(七)其他应收款

其他应收款属于应收款项,其与应收账款的区别在于其他应收款是非交易形成的,商品、产品以及劳务的销售和购买交易形成了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和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核算除此之外的其他各种应收、暂付款项,包括的内容主要有:应收的各种赔款、罚款;应收出租包装物租金;应向职工收取的各种垫付款项;备用金;存出保证金;预付账款转入;其他各种应收、暂付款项。
事实上,非经营性交易形成的债权债务关系对于企业的经营活动几乎不具备价值,风险性较高,主要是在于超经济性关系的存在会干扰企业正常经营判断;存量其他应收款形成的资金占用会挤压经营资金的空间,甚至对企业经营造成致命的伤害,所以,其他应收款被称为“抽血管”,资金被源源不断的从企业内部抽出,转移到其他利益主体身上。
当然,其他应收款也有产生收益的可能。其他应收款所产生的收益在报表系统里反映为资金占用费,分析者要非常关注其他应收款和资金占用费之间的勾稽关系。

其他应收款分析
在对其他应收款的分析中,结构分析和趋势分析是提供线索,重点是进一步的账龄分析和对象分析。年代久远的其他应收款其风险是不言而喻的,这往往表明企业在与债务人的谈判中处于劣势,或者,根本就表明企业不具备债权管理的能力。对象分析可以为分析者提供深入洞悉企业其他应收款风险的机会,如果关联方大量占用企业的资金,则其他应收款的回收风险极高。此外,从资产与负债勾稽的角度看,大量其他应收款的存在或新增加,意味着企业要为这部分资产进行融资,如果这种融资是有息负债,则企业还面临较大的财务费用的压力。

案例:致命的其他应收款 —— 特别处理公司的命门
在中国证券市场上,畸高的其他应收款已经成了那些陷入财务困境的公司的普遍特征,如已退市的PT粤金曼公司中,截止2000年末的其它应收账款高达12.76亿元,其中主要是控股方和关联方的占用,而该公司净资产的亏空也不过是10.6亿元。显然,来自其它应收款的风险是该公司难以重组而最终退市的主要原因;ST猴王2000年末其它应收款高达9.61亿元,其中猴王集团占用9.30亿元,而集团公司的破产给上市公司带来沉重的打击,等等。其他应收款成为特别处理公司的命门,从鞍一工2000年的报表数据和审计报告中,我们可以对其他应收款的风险性作深入的探讨。
鞍一工是1992年由鞍山红旗拖拉机制造厂为独家发起人,以定向募集方式设立股份有限公司,1993年转为向社会募集公司和向社会公开发行普通股5000万股,并于1994年1月14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由于连续亏损,公司在2002年退市。造成鞍一工连年亏损的原因很多,庞大的其他应收款是其中主要的一条。

年份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中)
其它应收款余额 12,335 22,356 27,963 27,233 39,642 62,041 63,758 61,875 62,014
增长率 47.34% 81.24% 25.08% -2.61% 45.57% 56.50% 2.77% -2.95% 0.22%
净利润 4651 4112 1609 -4483 -17513 144 -2,562 -12,739 -7301

公司2000年年度报告中披露的其他应收款前5名:
序号 单位名称 金额 欠款时间 欠款原因
1 鞍山万荣铸轧有限公司 375,893,650 97年 关联交易
2 鞍山红拖产业公司 125,562,989 98年 往来款
3 鞍山锅炉辅机厂 20,803,430 99年 设备欠款
4 鞍山鞋革厂 15,889,513 94年 帮扶企业款
5 鞍山市财政局 7,171,771 99年 国家股红利承担
资料来源:公司报告

从上表可以看出,该公司1998年实现净利润144万是1996年至2001年6年的时间中唯一的一次盈利记录,而在这144万中,具审计报告揭示,还有来自于其他应收款的贡献。在当年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报告解释说明段中提到,公司其他应收款期末余额62041万元中应收关联企业鞍山万荣铸轧有限公司36712万元,因为这项资金占用,公司在 1998年确认了对鞍山万荣铸轧有限公司的资金占用费3599万元和鞍山红拖产业公司占用费1833万元,上述资金占用费均在其他应收款中挂帐,并且冲减了财务费用,直接增加当期盈利。
但是,在1998年贡献了资金占用费的其他应收款的风险性十分巨大,所以在2000年的审计报告中,注册会计师出具的解释性说明段中揭示:公司其他应收款期末余额61874万 元中应收关联企业鞍山市万荣铸轧有限公司37589万 元;应收鞍山红拖产业公司12556万元,该等债权的可收回性无法确定。
鞍一工的其他应收款可以说是道尽了上市的心痛之事,一是巨额资金被占用,2000年的其他应收款余额6亿2千万,占总资产的近一半;二是其他应收款账龄极长,账龄三年以上的占比27%,两年以上的占比58%,其中前五名欠款单位欠款时间均在两年以上;三是关联方欠款回收风险巨大,主要债务人系公司关联方,早已经几乎不具备偿债能力;四是风险准备极不充分,鞍一工按应收账款、其它应收款余额13%计提坏账准备,可以认为坏账准备严重低提。
由于内外交困,积重难返,鞍一工在经历多次重组努力后仍然无法摆脱困境,其股票终因公司连年亏损而停止了交易。

(八)预付账款

预付账款是企业按照购货合同规定预先支付给供应商的款项。按照权责发生制,预付款虽已付出,但交易对方尚未提供相应的商品或劳务,要求对方履行义务仍是企业的权益,因此,预付账款和应收账款一样,都是企业的债权。二者的差别在于,应收账款是企业销货引起的,是应向购货方收取的款项;而预付账款是企业购货引起的,是预先支付给供货方的款项。
预付账款的规模取决于企业的经营模式及市场环境。一般的说,在卖方市场环境中,商品供不应求,价格处于持续的上升之中,企业就倾向于预先支付给供应商货款,以锁定所采购商品的价格和数量;而在买方经济下,多数商品供过于求,存货积压严重,价格指数不断走低,这时,聪明的管理者当然不会预先支付。所以,分析预付账款的结构和趋势时如能和所采购商品或劳务的市场供求动态相结合,对深入认识预付账款的价值和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预付账款的主要风险仍是债务人的信用问题。通常预付账款的账龄是在一年以内,实务中的预付账款一般在3月以内,超过一年的预付账款就几乎可以肯定的是存在异常,因为预付账款的性质就决定了其不会是长期的,那么发现在资产负债表上存在超过1年的预付账款就应当警惕,因为这种情况的发生往往表示公司的资金以预付的名义而被占用转移,企业资产面临减损的风险。

案例:哈高科预付账款的秘密

  哈高科2002年1-3月净利润为负5559.73万元,中期继续预亏。哈高科称,发生较大亏损是由于继续计提了坏账准备。人们不由得感到纳闷,哈高科去年不是已经对历年的应收账款计提了巨额的坏账准备了吗,怎么老是计提不完呢?
  2001年中期哈高科还报了1355万元净利润,年底却亏损了12495万元,据称主要原因是由于公司按照证监会巡检整改通知的要求调整了应收账款账龄计算的方法,以及按照国家计提8项减值准备会计政策的规定计提坏账、减值准备而导致的财务亏损。4.4亿元应收款,经调整账龄,三年以上的竟高达2.14亿元,比上年增加了132.50%,于是一下子计提坏账准备1.42亿元,使管理费用剧增。
  我们注意到,哈高科在2002年第一季度季报中称:“经过对公司现有经营能力和经营状况以及公司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账龄和余额的分析,公司认为2002 年中期将会继续出现亏损。”其实,只要具体了解一下其财务状况,就不难发现,与其说当前影响2002年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的主要威胁主要来自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不如说预付账款更说明问题。
  哈高科历年披露的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均无持有本公司5%以上股份的主要股东单位的欠款,但总是有高新技术开发区管理办公室、哈尔滨高新集团实业发展公司、哈尔滨高新房屋开发总公司、哈尔滨高新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哈高新技术开发区基础设施开发建设有限公司等名义出现的一、二年期不等的借款,其利用牛头不对马嘴的账龄掩盖大股东占用资金的秘密已为中国证监会调查发现。但更深的秘密其实隐藏在预付账款之中。
  预付账款问题是哈高科的一个特殊问题,也可以说是哈高科问题症结的秘密所在。哈高科董事会在2001年报中就1999年12月以公司名义向国家开发行贷款4.77亿元所作的解释性说明,其实已经初步托出了这一秘密。这笔巨额贷款,实际上完全为开发区基础设施公司所占用,后者主要用于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水、电、煤、路等)。董事会承认,“公司在贷款的具体使用中,按照哈尔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的委托,根据开发项目的进度情况,分期、分批地向高新技术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有限公司支付开发费用。公司一直以‘预付货款’方式进行账务处理,负债表现为‘长期借款’。”公司在2001年度调整应收款项账龄时,将9525万元预付账款转为其他应收款而计提坏账准备。即使如此,年末预付款余额仍高达50081.41万元。
  哈高科计提坏账,从会计制度来看并无不合,但从其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尤其是预付账款形成的实际状况来看,值得关注的是,其计提坏账是否意味着替大股东赖账?
  根据有关会计政策,坏账准备只能逐年按比例计提,一次性全部计提坏账准备是不可行的,也是不合理的。而坏账准备的增加将随账龄的不同而呈不等量的递增,欠款时间每增加一年,坏账准备可能增加40%-50%。哈高科2001年调整应收款项账龄以后,其应收账款余额为10474万元,今年第一季度已减少到8191.66万元;其他应收款19325万元,今年一季度有无减少不详。即使按保守估算,依目前的账龄,2002年预计将计提坏账准备约7000万元。而今年一季度预付账款则比2001年末又增加了7%,达到53587.03万元,假如按2001年将预付账款转为其他应收款而计提坏账准备的方法,则估计因此而将增提坏账准备约4700万元。更严重的是,假如来年继续如法炮制,预计2003年将因数额最大的预付账款账龄分别进入2-3年期和3年以上期而增提坏账准备逾1亿元。
资料来源: 黄湘源,《证券市场周刊》, 2002年08月31日

(九)待摊费用

待摊费用是指企业已经支出,但应当由本期和以后各期分别负担的、分摊期在1年以内(含1年)的各项费用,如低值易耗品摊销、预付保险费、一次性购买印花税票和一次性购买印花税税额较大需分摊的数额等。
待摊费用的预付性质是指企业将于未来期间获得某项效益,由此产生的会计核算方法为把预付费用的成本分配于耗用这项资源和服务的期间,或者分摊于企业获得效益的期间,以正确反映期间的净收益。而根据配比原则,当预付费用和生产过程有关时,其分配额因转作产品的生产成本,如果预付费用不能和特定产品联系起来,只能应用间接或定期摊配的形式,采用直线摊销法将它们转作受益期的期间费用。
待摊费用以资产的形式出现,是因为这项支出所能带来的收益能够在以后期间体现,待摊费用的风险也正在于此,即这种体现在以后期间的收益的不确定性,因此,如果预期所费的支出无法在未来带来经济利益,递延摊销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十)存货

存货是企业经营的一项非常重要的资源,通常都占总资产的相当比重,存货及其核算方式的选择对于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具有直接的影响,因此也是分析者重点关注的领域。
《企业会计制度》中,存货指为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可供销售的商品和是可用于生产过程以制造产品和提供服务的资产,但不包括非生产耗用的资产、临时持有的待售证券、在用的厂房设备和使用期满待处置的资产。
《企业会计准则——存货》将存货定义为企业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或者为了出售仍然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或者将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物料等。
存货一般是在一个经营周期内转换为现金或其他资产,因此,陈旧或滞销的商品存货,如果数额较大的话,除非能在正常销售期内按可获得的市价处置,否则应从存货中剔除。
从具体构成形态来看,存货项目包括:
1.可供销售的资产,包括商业企业以销售为目的而取得的商品存货,在销售之前无需改变其物理形态,以及工业企业的制成品,它们在生产结束后销售而持有的产品存货。
2.正处于生产过程中以销售为目的的资产,包括两类,一是处于生产过程尚需继续加工的中间产品,即在制品;二是已经完成一定工序,在继续下道工序加工之前可以对外出售或储存的中间产品,即半成品。
3.生产销售用产品或服务的资产,如原材料,指可供生产耗费并构成产品实体的外购原料、配件,和生产用物料,即可供维持产品生产过程耗用的资产。
4.在管理和销售活动中说耗费的资产,如办公用品、包装用料等消耗型资产。
存货的分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特定企业的性质及其经营目标。如存货并不排斥不动产,尽管在大多数工商企业,土地不作为商品,但是经营房地产的企业所持有的土地和房屋、建筑企业正在建造或已完工尚未交付使用的建筑物、林业采伐企业持有的森林等,虽然其在法律意义上属于不动产,但它们显然是可供销售的资产或为生产销售用资产所需耗费的资产,都应列作存货。
存货与利润表的营业成本存在着勾稽关系。这为分析提供的方法主要有两条路,一是通过“期初存货+本期购入存货-产品销售成本=期末存货余额”的勾稽公式判断企业存货的异常变动;二是根据存货周转率公式计算存货运转的效率。
根据存货流转的勾稽关系,在生产和销售没有发生重大变动的情况下,存货的期初、期末余额应当差别不大,反映企业的原料采购、生产和销售活动基本平衡,存货项目没有出现不合理的资金占用。如果是在主营业务成本没有发生异常变化的情况下,存货余额出现较大的波动,则表明企业的生产经营肯定出现了某些值得关注的变化,这种变化往往透露出企业在经营战略、策略等方面的转移,当然,更不能排除的是,企业可能出现的虚假数字。


案例:康佳集团的存货勾稽实证
康佳集团的存货以电视机为主,从1995年到2001年康佳集团的存货变化中我们可以分析其在销售情况变化下的存货策略变化。1995年,公司销售收入出现大幅增长,消化历史存货量较大,于是96、97年公司加大了存货投资,1997年底的存货帐面金额已经比1995年翻了一番多,明显高于了销售收入的增长。由于企业存货政策的惯性,无法及时根据销售市场的变化进行大幅调整,在1999年销售收入同比增幅已经大大滑坡的情况下存货规模仍然以42%的速度增加。2000年公司显然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销售收入的增长率已经变为负值,但存货仍在增加。由于对市场乐观的情绪带来的存货大量积压导致了公司2001年对存货的大清理,形成了2001年度巨大的亏损。
从周转率的分析也可以得出恰当的评价。自1996年起,公司的存货周转率一直呈现下降走势,显示了在销售收入增长的同时存货以更大的幅度增加,表示产品的积压不可避免,而2001年通过清理存货使指标数据得到改善,也预示着一个新的开始。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资产
存货 1,112,171,774 1,505,292,774 2,630,277,660 3,312,091,824 4,727,092,420 4,977,543,480 2,825,931,895
增长率 12.64% 35.35% 74.74% 25.92% 42.72% 5.30% -43.23%
流动资产合计 1,864,927,217 3,400,615,058 4,492,089,952 6,179,877,018 8,315,579,513 8,318,575,288 5,382,882,876
资产总计 2,524,104,875 4,155,779,460 5,385,980,768 7,183,323,012 9,769,410,622 10,063,013,807 7,211,736,823
负债及股东权益
流动负债
短期借款 512,984,031 1,023,286,382 1,387,163,328 1,079,394,544 841,575,358 1,140,718,635 769,000,000
流动负债合计 1,702,998,483 2,598,850,556 3,408,875,885 4,497,475,832 5,620,350,435 6,099,108,008 3,968,117,258
负债合计 1,720,998,483 2,645,696,362 3,707,767,366 4,917,733,117 6,075,701,959 6,189,207,505 4,057,334,224
股东权益合计 772,064,398 1,450,046,849 1,591,339,201 2,147,982,956 3,475,067,642 3,614,840,674 2,893,912,961
负债及股东权益总计 2,524,104,875 4,155,779,460 5,385,980,768 7,183,323,012 9,769,410,622 10,063,013,807 7,211,736,823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主营业务收入 3,610,216,963 5,006,320,166 6,343,372,251 8,573,886,611 10,127,098,593 9,012,732,938 6,748,122,042
增长率 51.26% 38.67% 26.71% 35.16% 18.12% -11.00% -25.13%
主营业务成本 2,977,312,442 3,916,239,954 5,187,660,555 6,950,873,006 8,250,741,595 7,526,020,442 6,180,730,573
增长率 52.79% 31.54% 32.47% 33.99% 18.70% -8.78% -17.88%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688,871 2,710,407 177,380 1,920,930 1,451,574 1,620,959 976,633
主营业务利润 632,215,650 1,087,369,805 1,155,534,316 1,621,092,675 1,874,905,424 1,485,091,537 566,414,836
增长率 44.40% 71.99% 6.27% 40.29% 15.66% -20.79% -61.86%
存货周转率 1.41 1.49 1.25 1.16 1.02 0.77 0.79
数据来源:公司报告


存货发出计价

大致的,制造业存货可以分为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由原材料到半成品,再到产成品,最后产成品实现销售,这就是存货在生产中的实物流转进程,实物流转的价值表现为存货成本的流转。理论上,存货的成本流转与其实物流转应当是一致的,可以设想,每一份存货实物所“携带”的价值单位也将随着存货进入下一个经营阶段而转入下一个会计帐户,但在实务中,这种理想的状态并不容易达到,主要是因为企业的存货进出量很大,存货的品种繁多,存货的单位成本多变,难以保证各种存货的成本流转与实物流转相一致。因此,必须要对存货的成本流转作出一个与其实物流转较为匹配的假设,以对存货在期间内的“流量”进行计价。
我们知道,结转成本的会计分录为“借:主营业务成本,贷:产成品”,由于存货的价格变动以及实物流转模式的差异,不同的存货成本计价方法,最后产成品上所代表的价值量就会不同,相应的,直接影响到对利润的计量,因此,存货的发出计价方法的选择非常关键。《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领用和发出存货,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采用个别计价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先进先出法或后进先出法等确定其实际成本。
1、个别计价法
这种方法能够实现存货实物流转与成本流转的统一,按照每一个存货在其购入或生产时所确定的单位成本作为计算各批存货和期末存货成本的方法。这种方法适用于价值较高的存货项目,如金银首饰业的从而可较容易地确定和辨认各个特定存货项目的成本。
2、平均成本法
利用各批或各个存货的获取或生产成本的平均单位成本来确定期末存货和销货成本的价值。这一方法的假定是:在购买活动中经常出现总计成本,而每批存货的购买价格往往不同,它们会同时影响期末存货和销货成本。因此,必须按照单位存货价格对这些总成本进行分配才较合理。这样,形成的单位存货价格应是在特定期间内全部存货的平均单位成本。
这一方法的有效性取决于如何确定平均单位成本。在财务会计实务中较多采用的计算方式有移动平均和加权平均,未加权平均成本可能造成各期计算结果的不一致,它取决于每批存货的获取时间和价格变动的速度。加权平均计算的存货价值受各批获取数量的影响,而且与现行成本会有一定的差距。当物价上涨时,加权平均成本则会超过现行成本。在永续盘存制情况下,移动加权平均成本能更接近于存货的实物流动。。
3、先进先出法
这一计价方法假定,先取得的存货先售出或先获取的原料先耗用,而库存存货则是最近取得的。根据这种假定的存货流转程序,库存存货的价值就能代表最近取得存货的成本或接近其重置成本,从而可以限制企业管理当局随意挑选不同的存货成本来操纵利润的可能性,并能保证存货计价和销货成本计算的系统性和一致性,增进同行业不同企业之间或企业在不同期间的会计数字的可比性。
但是先进先出法不利于现行成本和现行收人的相配比,而且无法单独反映由于特定存货价格变动引起的持有利得或持有损失。此外,当一个期间内发生多批购货并且分别有不同的购进价格或者有前期销货退回时,要运用先进先出法就很不便。
4、后进先出法
这一计价方法的假设正好与先进先出法相反,它假定后期取得的商品先售出,或最近取得的物品先耗用。根据这样假设的成本流动顺序进行计量的结果是,期末存货的价值将反映最先购进或生产的存货的成本,而销货成本则较接近最后购进或生产存货的成本,从而有利于把现行成本和现行收人相配比,并使企业的正常经营利润排除持有存货价格变动引起的利得或损失。
在某些特殊行业或企业,后进先出法是接近存货的实物流转的。例如在采矿业,各种矿石是堆贮存放的,新开采出的矿石置于料堆的顶部,而发出时也是从堆顶开始。但是对大多数其他企业来说,后进先出法并不反映存货的实物流动。


案例:福日股份通过存货计价会计政策的变更影响毛利率
福建福日电子股份有限公司(600203)主要生产“福日”牌彩电,于1999年4月向社会公开发行7000万普通股,募集资金2.54亿,主要投向数字化大屏幕彩电、超大屏幕背投影彩电等项目。
该公司所用的主要原材料有显像管、机芯散件、外壳等。《招股说明书》披露存货政策为:
“存货取得采用实际成本计价,存货发出采用以下方法计价:外购商品采用分批确认法;原材料按移动加权平均法;生产成本中费用分配按工时费用率;低值易耗品采用一次性摊销。根据福建日立电视机有限公司董事会决议,福日公司产成品核算方法从1998年1月1日起由原来的先进先出法改为后进先出法”
根据公司披露的财务数据,公司产品成本中主要组成部分为显象管,显象管价格一直处于下跌趋势,这样的价格趋势下,改变存货计价方式将会影响公司成本和毛利率。公司披露存货计价方式改变后,平均每台彩电销售成本降低5%左右,公司1997年的彩电产品毛利率为11%,如果产品价格维持不变,则存货计价方式的改变将提高毛利率至15%的水平,但事实上,1998年福日电视机产品的毛利率为8%,比1997年的11%有较大下降,可见,产品市场的竞争导致的价格下降是吞噬毛利率的杀手。

编制单位:福日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单位:千元
项目1998年度 1997年度 1996年度
主营业务收入  676,216 413,083 875,399
减:主营业务成本 620,844 367,512 792,298
毛利润 55,372 45,571 83,101
毛利率 8% 11.03% 9.49%
资料来源:公司招股说明书

存货风险

在流动资产中,存货的特性决定了其流动性、安全性风险较高。会计方法需要对存货的风险进行核算反映,因此,产生了成本与市价孰低的计量方法。
存货价值受到市场价格波动或是实体毁损等影响而致使其不能按照历史成本进行变现,从而按照历史成本反映的存货帐面价值便与存货事实上的价值存在缺口。通过会计处理来反映这种性质的价值缺口,可以有利于企业的资金流转,还可以督促企业密切关注市场,尽量减少存货价值损失。成本与市价孰低方法便是解决之道。当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下跌至成本之下时,由此形成的损失已经不符合资产的定义,因而应将这部分损失从存货价值中扣除,计入当期损益。否则,当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低于其成本价时,以历史成本反映的帐面价值会形成虚资产,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
企业应当在期末对存货进行全面清查,如由于存货毁损、全部或部分陈旧过时或销售价格低于成本等原因,使存货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的,应按照可变现净值低于存货成本部分,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存货跌价准备应按单个存货项目的成本与可变现净值计量,如果某些存货具有类似用途并与在同一地区生产和销售的产品系列相关,且实际上难以将其与该产品系列的其他项目区别开来进行估价的存货,可以合并计量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对于数量繁多、单价较低的存货,可以按存货类别计量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当存在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当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1、市价持续下跌,并且在可预见的未来无回升的希望;
2、企业使用该项原材料生产的产品的成本大于产品的销售价格;
3、企业因产品更新换代,原有库存原材料已不适应新产品的需要,而该原材料的市场价格又低于其账面成本;
4、因企业所提供的商品或劳务过时或消费者偏好改变而使市场的需求发生变化,导致市场价格逐渐下跌;
5、其他足以证明该项存货实质上已经发生减值的情形。

《企业会计准则——存货》对可变现净值作出了较有操作性的规定,要求企业在确定可变现净值时,应当以取得的可靠证据为基础,如产品的市场销售价格、与企业产品相同或类似商品的市场销售价格、供货方提供的有关资料、销售方提供的有关资料、生产成本资料等。同时考虑的因素主要有持有存货的目的,比如用于生产而持有的材料等,如果用其生产的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高于成本,则该材料仍然应当按成本计量;如果材料价格的下降表明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则应当将该材料按可变现净值计量。为执行销售合同或者劳务合同而持有的存货,通常应当以合同价格作为其可变现净值的计量基础;如果企业持有存货的数量多于销售合同订购数量,超出部分的存货可变现净值应当以一般销售价格为计量基础。用于出售的材料等,应当以市场价格作为其可变现净值的计量基础。还需要考虑的是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影响,比如在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的产品价格变动等因素。


案例:康佳集团2001年的存货大跌价

康佳集团是一家以生产经营彩色电视机、数字移动电话以及液晶显示器等网络产品为主,兼营电冰箱、空调器、洗衣机、无绳电话及其配套产品(如高频头、模具、注塑、包装等)等的企业。
2001年是康佳战略转型的一年。公司所在的彩电行业由于受国际、国内家电行业调整的影响,经营环境不断恶化,一方面公司早年规模和产能提升过热、过快,整体存货偏高。同时彩电激烈市场竞争和价格战,缩短了产品生命周期,上游原材料包括彩管、半导体等价格持续下调,造成企业跌价损失严重。2001年度共实现销售收入674,812.20万元,同比下降24.63%,年度亏损达到69,979.15万元,每股亏损1.16元。对存货的处理方面康佳清理彩电及其他库存产品达到150万台,仅此项跌价损失占去年亏损总额的55.79%,规模扩张过快,导致产销失衡,库存积压较大,导致计提大量存货跌价损失,经营业绩大幅下滑,出现了自1992年上市以来的首次亏损,且数额较大。

注释:存货及存货跌价准备
类别期末数 期初数
账面金额账面价值 账面余额账面价值
原材料777,128,824.16763,849,871.42 1,873,524,185.69 1,873,524,185.69
在产品66,519,825.3066,519,825.30 65,340,746.57 65,340,746.57
产成品2,081,415,642.171,995,562,197.82 3,019,692,872.52 2,981,765,134.12
合计 2,925,064,291.632,825,931,894.54 4,958,557,804.78 4,920,630,066.38

存货跌价准备期初数本期增加本期转回期末数
原材料-13,278,952.74-13,278,952.74
在产品----
产成品37,927,738.4047,925,705.95-85,853,444.35
合计37,927,738.4061,204,658.69-99,132,397.09
 资料来源:公司报告


(十一)长期股权投资

长期股权投资是出于长期持有的目的,不准备随时出售,投资企业作为被投资企业的股东,按所持股份比例享有权益并承担责任性质的资产。从这个定义我们可以看出,对长期投资的收益性要求较高,而流动性则较低。
长期股权投资是企业战略的会计表达。对投资侧重对目的的分析可以让我们深入把握其经济含义。
价值链整合以形成竞争优势。做好自己的主业是获取竞争优势的基础,但仅仅如此往往并不能导致企业在产业竞争中胜出。通过对上下游或其他相关企业的股权控制可以达到对价值链的整合,炼造企业的核心优势;
扩张中形成规模优势。通常情况下,企业做大能够形成规模优势,达到“大即是美”的效应,从而提升企业价值,增强抗风险的能力。
多元化分散风险。对于相关度较小的项目进行的多元化投资能够避免掉因特定项目的风险而带来过量损失,从而将企业的经营风险控制在一定程度内,并且可以获得多角化投资的收益。当然,有的时候试探性的尝试会出现“无心插柳柳成荫”,甚至成为企业战略转型的开端。
单纯寻求投资收益。企业在自身的经营活动之外,利用富余资金进行投资,可以预期获得收益以提高净收益。这种目的较为单纯,对投资绩效可以直接以投资收益率进行评价。
特殊目的股权安排。基于企业融资、资产重组、规避监管、税收筹划,甚至是操纵利润等特殊目的,企业会进行一些股权安排,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由于企业的长期投资布局与企业的资源优化整合、发展方向路径等战略意图密切相关,会计处理方法也相对系统,这要求对长期投资的分析要做到长期与短期、策略与战略的两个紧密结合,从长期投资的静态分布和动态趋势中去充分挖掘把握企业的价值。

(成本法与权益法)

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有两种观点,由此产生两种损益的确认方法。一是以收到利润或现金股利时确认收益。这种观点认为,股权投资成本是企业取得被投资企业股权的实际支出,一项投资能够获得多大的利益,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分回多少利润或现金股利,当处置某项股权投资时,计算该项投资累计获得的收益是实际分回的利润或现金股利,以及处置该项投资时实际收回金额与其成本的差额的合计。在这种观点下,长期股权投资以初始投资成本计量,收到利润或现金股利时确认为投资收益。称之为“成本法”,这种会计方法下的股权投资是被动获取投资收益的投资性资产,无法对被投资企业施加主动的影响。另一种观点下,股权被认为是代表股东应享有或分担的被投资单位的利益或损失,当被投资单位净资产增加时,投资企业将按照其在被投资企业所有者权益中所拥有的份额确认投资收益,同时相应增加投资的帐面价值,如果不幸被投资单位发生净资产的销蚀,则要相应同比例减少投资的帐面价值,并确认投资损失入当期损益,损失的确认以将长期投资减记至零为限。这种确认损益的方法,称为“权益法”。

权益法和成本法的差异来自于投资方对被投资企业的作用力不同。通常情况下,决定作用力的主要因素是投资企业的持股比例。在投资持股没有达到一定比例的情况下,不太可能对被投资企业进行控制或是施加重大影响,所以,《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了区分成本法和权益法的持股比例的一般标准:“拥有被投资单位20%或20%以上股权”。这个一般量化标准的例外是,不足20%股权比例但有重大影响,也采用权益法;反之,即使拥有20%甚至更高比例股权,但不具备重大影响,就要采用成本法。
权益法可以让投资方在即期就能分享被投资企业的资本增值,而并不受制于被投资企业的利润分配政策的影响。由于法规的限制和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大多数企业在分配利润时并不会将所有实现的利润都分配给股东,而会提取一定比例的盈余公积,同时还需要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内部资金来源,所以,权益法核算为投资方企业提供了持续的利益分享机制。
当然,更重要的是,权益法反映了投资企业与被投资企业之间的经济关系的实质。通过长期股权投资帐面价值的变化反映被投资企业净资产的增减动态,实质上是将投资企业与被投资企业视为一个经济个体,在之后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权益法为报表合并提供了基础。
此外,权益法的价值还在于其能更为客观真实的反映企业的投资绩效。被投资企业效益的波动在投资方的报表上可以得到反映,而成本法却是掩盖了这一切。
相较于权益法,采用成本法对股权投资进行核算是更加保守的做法,投资企业只在收到利润或现金股利时,或对利润或现金股利的要求权实现时,才确认为投资收益,这种方法体现了谨慎的收付实现制的逻辑。





案例:波导股份子公司超额亏损下的权益法核算状况

资产负债表
2001年12月31日
编制单位:宁波波导股份有限公司 单位:千元
资产 期末数 期初数 负债及股东权益 期末数 期初数
长期股权投资 20,413 12,546 应计被投资单位的债务 228,552 55,874
负债合计 881,802 441,210
资产总计 1,702,167 1,218,765 负债和股东权益合计 1,702,167 1,218,765

在损益表中,2001年母公司的投资收益为-175百万,其明细如下:
项目2001 2000
期末调整的被投资单位
所有者权益净增减的金额-173,210,790.56-55,810,296.26
股权投资转让收益-1,415,153.06
股权投资差额摊销-130,494.34
委理财收益托2,000,000.006,100,000.00
短期投资跌价损失-4,194,615.96
合计-175,405,406.52-51,255,943.66

波导股份,位于宁波的著名手机制造销售商,手机品牌以率先采用明星形象广告而走红。本公司属于电子通讯行业,是国产手机首批定点生产厂家之一,以移动电话、寻呼机等移动通信终端产品的开发、生产、销售及相应的维修服务为主业。
波导股份的销售网络通过下属控股子公司宁波波导销售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销售公司”)提供,2001年公司销售收入的近90%是通过销售公司实现的。该销售公司是由波导股份公司、宁波电子信息集团有限公司、奉化波导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共同出资组建的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500万元,波导股份出资450万,占注册资本90%,在母公司会计报表上波导股份对销售公司采用权益法核算。
由于公司销售给销售公司产品的结算价格由双方根据产品投放时的情况,综合考虑后确定,结算价格未能随手机市场的变化及时进行调整,导致销售公司出现巨额亏损。2001年亏损总额172,677,820.05元,按照股权比例,已经超过了股份公司应当承担的亏损以长期股权投资帐面减至零为止的规定,但公司管理层认为:
公司在资金、货款结算、财务及管理等方面上均对销售公司有控制权,并且从整个集团的组织构架上需要维持子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因此,从财务上承担该子公司的超额亏损是适当的。另据公司董事会报告,从2002年开始,在确定公司与销售公司间商品结算价时充分考虑各种因素,根据市场的变化及时作出调整,同时严格控制销售费用,逐步解决销售公司长期亏损的问题。
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报告中出具了解释性说明,指出该会计处理方法符合《国际会计准则》的规定,并真实表达了企业的经济实质,但却与国内现行的《企业会计制度》、《投资准则》等规定不相一致。

(股权投资差额)
采用权益法核算时,投资最初以初始投资成本计量,投资企业的初始投资成本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之间的差额,称为股权投资差额。
投资方愿意溢价购买股权,表明其基于对企业预期现金流量的判断而认可的企业的价值是高于账面价值的,这个差额可能是由于被投资单位按照公允价值计算的所有者权益高于帐面价值,也可能是被投资单位存在未入帐的商誉。
对股权投资差额的处理,我国规定应按一定的期限平均摊销,计入损益。股权投资差额的摊销期限,合同规定了投资期限的,按投资期限摊销。合同没有规定投资期限的,初始投资成本超过应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之间的差额,按不超过10年的期限摊销;初始投资成本低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之间的差额,则为负商誉,会计上也可看作是一项递延收入,这时,则需要引用谨慎原则,在不低于10年的时间内摊销。摊销金额计入当期的投资收益,这样处理的意义在于将投资溢价(或折价)逐期摊销,使得最终的“长期股权投资”账户的金额与应占有的被投资单位净资产份额一致。
股权投资差额可以从一个侧面表明企业的购并绩效。购并活动是股权投资的主要形式,也是股权投资差额的交易基础,如果企业对购并目标企业支付过高的溢价,将使投资回收期拖长,拉低投资收益率,并且加大了投资风险。分析的时候,可以采用公式(股权投资差额/长期股权投资)来描述溢价比例,并结合投资收益情况分析长期股权投资的效益性。

(合并价差)
合并价差产生于合并报表的编制过程。合并报表,是把公司拥有控制权的企业视为一个整体,被合并的企业通过在财务信息上的综合,形成合并报表,好像这些企业仅仅是一家大企业的组成部分或分支机构。各个被合并企业之间的交易及形成相对应的资产、负债、权益、收入、费用项目在工作底稿上进行了抵消,最后的报表将只反映这个作为整体出现的经济实体和这个实体外部之间发生的经济业务。
如前所述,报表合并的基础是对长期股权投资按照权益法核算,这样在主并企业(通常称为母公司)和被并企业(即子公司)的个体报表上形成一组对应关系——母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和子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其数量关系为“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股权投资差额 = 子公司所有者权益*母公司持股比例”,在权益法下,由于股权投资差额最终将完全摊销,则最终的对应关系为“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 = 子公司所有者权益*母公司持股比例”。
编制合并报表的时候,需要对各企业相对应的会计要素按照一定的数量逻辑进行抵消,对于母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和子公司的所有者权益这组对应关系,抵消分录为
“借: 子公司所有者权益*母公司所占份额
贷: 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
在这个抵消分录中,我们发现,借贷双方并不会平衡,当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大于或小于其占子公司净资产份额的时候。这个差额在权益法核算中我们称为股权投资差额,而在合并报表的编制过程中就转化为一个平衡项目,即“合并价差”,所以,当存在股权投资差额蓝字的时候,抵消分录应当这样作:
“借: 子公司所有者权益*母公司所占份额
合并价差
贷: 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
当股权投资差额摊销后,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合并价差将逐渐减少,其减少额等于“股权投资差额”每年的摊销额。

例子: 白云山资产重组产生合并价差
广州白云山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主营各种中西成药,包括针剂、片剂、冲剂、口服液等的各类药品的生产制造、批零、销售。
2001年11月底,白云山进行重组,由广药集团置入广州天心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光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广州侨光制药厂、广州明兴制药厂、广州卫生材料厂、广州何济公制药厂等6家药厂,改善了公司的资产状况。被置入的6家药厂的审计值为29026万元,评估后的价值为65987万元,评估增值36961万元,其中土地评估增值19131万元。重组双方交易价格的确认依据是评估价值,这样,从2001年起在报表上产生36961万元的合并价差。这笔合并价差将分10年摊销,作为对投资收益的抵减。该部分摊销将会在未来期间相应减少公司的投资收益。当投资收益大于等于当期摊销的合并价差的时候,该购并项目的总体投资收益会大于等于0;当投资收益小于当期摊销的合并价差的时候,该购并项目的投资收益就会小于0,体现为投资损失。

(长期投资减值准备)
出于战略持有的目的,企业对长期股权投资的流动性要求较低,从而相应调高对其安全性和收益性的要求。长期投资的风险性就来自于投资安全性和对收益预期的偏离,从《企业会计制度》对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的确认条件中我们可以看到对这种风险从经济实质角度进行的客观度量。
制度规定:
“对有市价的长期投资可以根据下列迹象判断是否应当计提减值准备:
(一)市价持续2年低于账面价值;
(二)该项投资暂停交易1年或1年以上;
(三)被投资单位当年发生严重亏损;
(四)被投资单位持续2年发生亏损;
(五)被投资单位进行清理整顿、清算或出现其他不能持续经营的迹象。
对无市价的长期投资可以根据下列迹象判断是否应当计提减值准备:
(一)影响被投资单位经营的政治或法律环境的变化,如税收、贸易等法规的颁布或修订,可能导致被投资单位出现巨额亏损;
(二)被投资单位所供应的商品或提供的劳务因产品过时或消费者偏好改变而使市场的需求发生变化,从而导致被投资单位财务状况发生严重恶化;
(三)被投资单位所在行业的生产技术等发生重大变化,被投资单位已失去竞争能力,从而导致财务状况发生严重恶化,如进行清理整顿、清算等;
(四)有证据表明该项投资实质上已经不能再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其他情形。”

12、长期债权投资

债权投资是指为取得债权所作的投资,这种投资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获得另一企业的剩余资产,而是为了获取高于银行存款利率的利息。国债、金融债、企业债等都属于债权投资品种,此外,企业委托银行进行的保底贷款等。长期债权投资与短期债权投资的区别在于长期债权投资是持有债券至到期日,仅仅享有利息收入,而短期的则以寻求市场机会为主,捕捉的是资本利得,并不以取得利息收入为目的。
长期持有债券的风险来自于这样的几个方面:利率风险、信用风险、通货膨胀风险、变现力风险等。
利率风险作用于所有的金融资产,尤其是国债,其风险大小与利率高低的变化呈反向关系,利率走高,国债风险加大,利率走低,国债风险减小。由于利率变化的预期存在,所以一般情况下的长期债券利率会高于短期利率,以补偿投资者承担的利率变动风险,但有时也会出现利率倒挂的情况。理论上来说,这是人们都预期利率将持续下降,因而追捧长期投资机会,造成长期利率高于短期利率;
信用风险是指债券发行人未能按时支付利息或未如期偿还本金的风险。国债的信用风险可以视为零,而金融债和企业债会因为发债人的资信状况而具有不同程度的信用风险。有专门的信用评级机构对信用等级进行评估,债券的利息率和发债人的信用等级密切相关。
通货膨胀指货币贬值,投资者的真实报酬下降。在通胀环境下,原有债券会受到购买力损失的影响,这便是通货膨胀风险;
变现力风险是债券投资的流动性风险。有着活跃交易市场的品种变现力强,如交易所上市的各类债种,而一些区域性的中小企业发行的债券变现力会受到相当的挑战。

(十三)固定资产

《企业会计制度》将企业使用期限超过1年的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以及单位价值在2000元以上,并且使用年限超过2年的不属于生产经营主要设备的物品定义为固定资产。这个定义确立了固定资产的三个标准,一是目的标准,二是年限标准,三是价值标准。但《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从固定资产的经济实质的角度给出了更加明确的原则性定义,指具有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年限超过一年;单位价值较高的有形资产。
  
固定资产通常是企业最具盈利性的核心资产。从经济特性上看,固定资产有着不同于存货等经营性流动资产的特征:
固定资产是企业在正常经营中为了生产其他物品或向顾客提供服务而拥有的;
固定资产所提供服务的潜力超过一年或一个经营周期,但其寿命毕竟有限,在寿命终止时必须报废或重置,这一寿命可能是由其构成要素部件的耗用或磨损所决定的估计年数,或依其使用程度与维修状况而有所不同;
固定资产的价值决定于其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而给企业带来的现金流量,而非基于交易或契约的规定;
基于对固定资产的经济特征的认识,其会计核算将着重解决如下问题:
为提供未来服务而持有的目的决定了需要将资产的价值在整个寿命期间内分摊于各期费用,则分摊的方式和期间成为重点;
确认和计量的目的是为了反映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生产能力及其已使用程度和预期的未来寿命,当该资产未来生产能力或寿命的恶化导致其资产价值低于账面价值,则应当通过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来反映价值的损失;
固定资产的分类和报告要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及在固定资产上的投资和耗用,有助于投资人和债权人预测企业的未来现金流量,并能反映企业在非清算情况下可重新将其资源用于相同或其他用途的时期。

案例:产业特征决定固定资产结构差异
下面以招商银行、四川长虹、用友软件、粤电力2001年末的报表数据为例,可以看出不同产业的企业其固定资产占总资产的结构是不同的。招商银行属于金融类企业,盈利模式为吸存放贷,主要的盈利性资产是贷款、债券投资,固定资产是其非生息性资产,所以,对于银行,固定资产所占比重应当尽量低;四川长虹是制造业企业,制造业企业的固定资产通常为厂房、机器设备、运输工具等,所占总资产比重适中;用友软件是高科技企业,主要生产财务软件,从根本上说,软件业企业的核心盈利能力来自于其智力资源,固定资产是从属于智力资源的,所以,这类企业的固定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较低;粤电力的主要盈利资产是电厂机组,固定资产所占比重较高。
招商银行: 单位:千元
资产 2001.12.31 比例
固定资产 4,856,473 1.8%
资产总计 266,317,155 100%


四川长虹: 单位:千元
资产 2001.12.31 比例
固定资产 2,297,284 13.18%
资产总计 17,426,334

用友软件: 单位:千元
资产 2001.12.31 比例
固定资产 64,087 5.48%
资产总计 1,167,865

粤电力 单位:千元
资产 2001.12.31 比例
固定资产 7,260,083 59.54%%
资产总计 12,193,080


(固定资产的取得方式——成本的基础)

就一个概括的原则而言,固定资产在取得时,应按取得时的成本入账。取得时的成本包括买价、进口关税、运输和保险等相关费用,以及为使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必要的支出,即一切重要的、可识别的成本要素项目均应进入成本。
依生产或交易等不同的取得方式,决定了固定资产的入帐价值不同,也就决定了对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的不同影响。
《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如下:
购置的不需要经过建造过程即可使用的固定资产,技实际支付的买价、包装费、运输费、安装成本、交纳的有关税金等,作为入账价值。
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按建造该项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全部支出,作为入账价值。
在原有固定资产的基础上进行改建、扩建的,按原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由于改建、扩建而使该项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发生的支出,减去改建、扩建过程中发生的变价收入,作为入账价值。
企业接受的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抵偿债务方式取得的固定资产,或以应收债权换入固定资产的,按应收债权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入账价值。
以非货币性交易换入的固定资产,按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入账价值。
投资者投入的固定资产,按投资各方确认的价值,作为入账价值。
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按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的原账面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两者中较低者,作为入账价值。
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当捐赠方提供了有关凭据的,按凭据上标明的金额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入账价值;如果捐赠方没有提供有关凭据的,按公允价值确定其入账价值
盘盈的固定资产,按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的市场价格,减去按该项资产的新旧程度估计的价值损耗后的余额,作为入账价值。
经批准无偿调入的固定资产,按调出单位的账面价值加上发生的运输费、安装费等相关费用,作为入账价值。

对取得方式进行一个分类,可以分为这样几个:以交付其他资产取得;以所有者权益增加取得;以承担负债方式取得;以表外负债方式取得等。
以交付其他资产取得,不管是外购还是自制,都体现为减少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存货等流动资产,增加固定资产,这样企业整体资产构成就发生了变化,资产的收益性、风险性也相应改变。
以所有者权益增加取得,包括投资者投入和接受捐赠,其财务影响显著,正面负面影响均是如此,一方面可以增加净资产,提高资本充足率;另一方面,由于固定资产的大幅增加,会由于计提折旧的增加而给当期损益造成压力。
以承担负债方式取得主要是融资租入。按照融资租赁的做法,融资租入方将租赁的资产视同自有的固定资产核算,这样,对于承租方而言,长期负债的增加将租赁,如同借款购买资产一样,把需要支付租金的现值作为一项负债列示在资产负债表的右方,租赁资产以相同的价值作为一项资产列示在资产负债表的左方,承租人每年对租赁资产提取折旧。承租人每年支付的租金分为本金偿还和利息两部分。在财务报告中,折旧和利息从收入中扣减。还本部分冲减租赁资产的账面价值。融资租赁可以看成是一笔等额偿还、每年付息的借款。杠杆方式取得资产节约了企业的资金占用成本,但对财务会造成双重挤压,一是未确认融资费用确认为当期融资费用,计入财务费用;二是固定资产的折旧费用,所以,对融资租赁方式取得的固定资产的收益性要求比较高。
表外融资方式取得的固定资产有经营租赁、售后回租等。在经营性租入固定资产的条件下,承租企业仅支付租金,并将租金计入当期费用。租入的固定资产并不作为承租方的固定资产列示,但仍然拥有其带来的经济收益,同时在负债方也没有体现出偿还的责任。所以,其对财务结果的影响只体现在租赁费用的增加上。要分析经营租赁带来的绩效增进,适合的分析方法是将其财务结果和把固定资产视同自有时的业绩进行比较。


(折旧)

折旧是一种系统的会计方法,其目的在于将固定资产的成本或其他基本价值,在减去残值,如果有的话,之后,在其估计有用年限内,按照系统、合理的方式进行分配。因此,在会计理论上,一般将折旧视为成本的分配过程,而不是资产的计价过程,但有的时候,这种区别并不明显。
计提折旧的依据是固定资产的资金运动方式。与流动资产是一次性消耗、价值一次性转移到生产经营费用中不同,固定资产的价值转移和补偿不是在购买固定资产的当期一次性完成,而是要经历固定资产的整个生命周期,在这个期间,固定资产的服务潜力会随着经营活动的使用而逐渐降低,其价值也会因此逐步转移到产品之中,并从企业的最终收入中得到补偿。造成固定资产服务潜能下降的原因可以归纳为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两种。有形损耗是指固定资产由于使用和自然力的影响而引起的价值减损。它主要是由物质磨损、时间侵蚀以及外部事故、破坏等原因造成的。无形损耗则是指技术进步等原因造成固定资产相对使用价值下降的损失。由于折旧更主要的是作为一种成本分配方式,准确测定这些价值损耗的必要性就并不那么重要,因此人们往往采用简单的系统假设,用直线法、工作量法或加速折旧法来直接计算折旧额。

案例:折旧揭示固定资产成新率
湘潭电机股份有限公司的主要产品有大中型交、直流电机、牵引电气、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等,主要服务于交通、电力水利等领域。公司生产的特种直流电机是该系列国防产品的国内独家生产企业,在市场上处于垄断地位;生产的矿山采运设备中,大型电动轮自卸车是国内独家生产;公司也是目前国内唯一能生产地铁车辆用成套牵引电气设备的厂家。
该股份公司的主要经营性资产由其母公司湘潭电机集团投入,从公司2002年中期财务状况来看,公司固定资产净值为14710.77万元,仅占总资产的21.9%,根据“(固定资产原值 – 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原值”指标计算固定资产综合成新率,其2002年中期末的综合成新率=(377,362,475 - 230,254,726)/377,362,475=38.98%,四成不到的设备成新率说明作为运作多年的大中型国有企业以经营性资产入资的公司,其设备是比较陈旧的。
二00二年一月一日至二00二年六月三十日 单位:元
机器设备电子设备运输设备房屋建筑物合计
原值
期初余额216,979,3196,052,3693,780,941149,094,664375,907,293
本期增加798,12013,164478,212254,3251,530,657
本期减少(74,939)(13,700)(75,475)
期末余额217,777,4395,990,5944,245,453149,348,989377,362,475
累计折旧
期初余额113,163,0594,833,8541,346,783102,639,405221,983,101
本期增加5,863,27921,698347,2502,052,4138,284,640
本期减少(13,015)(13,015)
期末余额119,026,3384,855,5521,681,018104,691,818230,254,726
净值
期末余额98,751,1011,135,0422,564,43544,657,171147,107,749
期初余额103,816,2601,218,5152,434,15846,455,259153,924,192

(折旧计提范围)

根据《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应当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包括:房屋、建筑物;在用的机器设备、仪器仪表、运输工具、工具器具;季节性停用、大修理停用的固定资产;融资租入和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出的固定资产。下列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房屋、建筑物以外的未使用、不需用固定资产;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已提足折旧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按规定单独估价作为固定资产入账的土地。
《固定资产准则》扩大了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范围,基于发挥会计规则对经济活动的引导作用,将“未使用、不需用的固定资产”也纳入折旧计提范围,因为这样有助于促使企业充分利用固定资产,及时处置不需用的固定资产。
在2002年11月14日财政部印发的《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和相关会计准则有关问题解答》中,对企业计提折旧资产的范围进行了补充和强调:“企业对固定资产进行更新改造时,应将更新改造的固定资产账面价值转入在建工程,并在此基础上核算经更新改造后的固定资产原价。处于更新改造过程而停止使用的固定资产,因已转入在建工程,因此不计提折旧,待更新改造项目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转为固定资产后,再按重新确定的折旧方法和该项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年限计提折旧。因进行大修理而停用的固定资产,应当照提折旧,计提的折旧应计入相关成本费用。”

(折旧方法及其财务影响)
如前述,折旧是指在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内,按照确定的方法对应计折旧额进行的系统分摊。折旧会计的发展形成了多种系统和合理的分摊方法,从期间分摊金额的特征,可以分为这样三种方法:

1、工作量法
工作量法是指以企业的经营活动或资产的真实使用状况作为计提折旧依据。从原理上看,工作量法是符合折旧经济实质的方法,特别适用于固定资产的价值转移与产出相联系,因此按产出分配折旧费用就是合理的。这种方法对于服务效能随使用程度波动的资产的折旧是十分理想的,但是存在运用的局限,因为对资产所能提供服务的数量的预期有时难以准确评价。

2、直线法
直线法,又可称为年限平均法,是假定期间折旧费用与时间成线性关系,即资产服务效能减少的决定因素是时间推移所造成的陈旧与损坏,而不论是否实际耗用或耗损。因此,假定资产服务潜能的减少在各个期间是等量发生的,不论资产在各个期间的使用程度如何,价值的转移都是相同的。直线法易于理解,操作简单,因此在实际工作被广泛采用。

3、递减费用法
递减费用法就是加速折旧法,即在资产的整个寿命期内所提折旧是递减趋势,其中最常用的是年数总和法、双倍余额递减法。折旧费用递减是基于随着资产寿命期的推移,其服务效能将下降,而各种维修养护费将增加或因无形的损耗提前报废使风险增大。此外,资产能带来的净收入贡献随之降低。所以,根据收入与费用的配比关系,在资产使用前期应当多提折旧,而在后期,相应的折旧费用就会相对少。
加速折旧法一个非常现实的好处在于税法认可下的折旧费用递减将使所得税的缴纳期间得以递延,使纳税人获得税收利益。

折旧计算表
平均年限折旧法一 月折旧率=(1―残值率)÷预计使用月份
月折旧额=月折旧率×原值=(原值―残值)÷预计使用月份
原值=残值×残值率
平均年限折旧法二 月折旧额=(原值―残值―累计折旧)÷(预计使用月份―已提月份)
月折旧率=月折旧额÷(原值―残值)
=[1―累计折旧÷(原值―残值)]÷(预计使用月份―已提月份)
年数总和法 年数总和法是将固定资产的原值减去残值后的净额乘以一个逐年递减的分数计算每年的折旧额。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率=(折旧年限―已使用年数) ÷ [折旧年限×(折旧年限+1)÷2]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月折旧率
双倍余额递减法 双倍余额递减法是在不考虑固定资产残值的情况下,按双倍直线折旧率和固定资产净值来计算折旧的方法。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率=2÷折旧年限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月折旧率。
采用此法,应当在其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到期前两年内,将固定资产净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后的净额平均摊销。
工作量法 工作量法是根据实际工作量计提折旧额的一种方法,计算公式如下:
每一工作量折旧额 = (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殖) ÷ 规定的总工作量
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该项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每一工作量折旧额


案例:折旧决定利润——来自高速公路和航空业的两个例子

江西赣粤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属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经营管理行业。2001年公司主营业务是昌九高速公路、昌樟高速公路和银三角互通立交等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维护、经营、收费和管理。对公路的折旧根据交通部有关规定及公路特点按总工作量(即车流量法)计算,即特定年度实际车流量与经营期间的预估总车流量的比例计算年度折旧总额。当实际车流量与预估总车流量产生重大差异时,本公司及子公司将予以重新预估总车流量并计提折旧。累计折旧额于经营期满后相等于高速公路及构筑物及与之相关联的经营权之总成本值。
根据测算,该公司2001年对公路的折旧按照工作量法计提,如果按照平均年限法计提,将比实际计提的折旧高出9000万元,而当年该公司的净利润为17000万元。不同的折旧方法使利润迥异。

项目 原值(元) 年限 折旧方法 2001年计提折旧 年折旧率(2001)
公路 3,383,043,581 30 工作量法 27,948,324 0.8%
30 平均年限法 112,768,119 3.3%
差额 84,819,795
资料来源:公司报告及测算

上海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国内、国际和地区航空客、货、邮运输及代理,目前共拥有25架飞机,已开通136条营运航线,通达国内48个大中城市和5个国际城市。该公司2002年9月公开招股上市,在《招股说明书》中的特别风险提示栏揭示了从折旧政策改变中生出的利润。
“本公司1999年、2000年、2001年及2002年1-6月份利润总额分别为4927万元、7501万元、16628万元和6657万元,2000年利润总额比1999年增加2574万元,2001年利润总额比2000年增加9127万元,主要原因在于:本公司融资租赁的飞机及发动机,原按15年计提折旧。根据财政部批准文件,从2000年10月份起改按18年计提,因折旧年限的变更而调增2000年度利润总额1531万元,调增2001年度利润总额6341万元,调增2002年1-6月利润总额4267万元;本公司高价周转件原按5年平均摊销,从2001年起改按6年平均摊销,因摊销年限的变更而调增2001年度利润总额1025万元,调增2002年1-6月利润总额为人民币574万元。因此,2000年和2001年因飞机和发动机折旧或摊销政策变化增加的利润占两年利润增加额的比例分别达到59.48%和80.71%;2002年1-6月因飞机和发动机折旧或摊销政策变化增加的利润占2002年1-6月利润总额的比例为72.72%。”


(折旧的计提流程)
计提折旧不仅是企业一项重要的会计行为,也是重要的决策管理程序。《企业会计制度》对企业计提折旧的程序作出了规定:
“企业应当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消耗方式,合理地确定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和预计净残值,并根据科技发展、环境及其他因素,选择合理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按照管理权限,经股东大会或董事会,或经理(厂长)会议或类似机构批准,作为计提折旧的依据。同时,按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报送有关各方备案,并备置于企业所在地,以供投资者等有关各方查阅。企业已经确定并对外报送,或备置于企业所在地的有关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和预计净残值、折旧方法等,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如需变更,仍然应当按照上述程序,经批准后报送有关各方备案,并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
在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其所处的经济环境、技术环境以及其他环境有可能与确定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和折旧方法时发生很大的变化。比如,生产任务的饱和使固定资产的使用强度大大加强,与该项固定资产相关的技术发生重大变动等等。客观环境发生了变化,反映固定资产经济寿命的折旧年限如果不能相应作出调整,就无法反映出其为企业提供经济利益的期间,据此提供的会计信息的价值就会降低,进而影响到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有效性。因此,《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对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和折旧方法的复核作出了专门的规定:
“企业应当定期对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进行复核。如果固定资产使用寿命的预期数与原先的估计数有重大差异,则应当相应调整固定资产折旧年限。
企业应当定期对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进行复核。如果固定资产包含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有重大改变,则应当相应改变固定资产折旧方法。”
在对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和折旧方法作出了调整后,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的规定进行会计处理。

(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
企业的固定资产投入使用后,为了适应新技术发展的需要,或者为维护或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能,往往需要对现有固定资产进行维护、改建、扩建或者改良。如果这项支出增强了固定资产获取未来经济利益的能力,提高了固定资产的性能,如延长了使用寿命、使产品质量实质性提高或使产品成本实质性降低,从经济实质上讲,就是使可能流入企业的经济利益超过了原先的估计,则应将该后续支出计入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否则,应将这些后续支出予以费用化,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不再通过预提或者待摊的方式进行核算。
《企业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划分为固定资产改扩建、固定资产改良、固定资产大修理、固定资产中小修理几种形式来确认是资本化计入固定资产价值还是费用化进入当期损益,而《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没有将这样的形式上的区别作为资本化的标准,而是将注意力放在所发生的后续支出是否能够提高相关固定资产原先预计的创造现金流量的能力上。

(固定资产减值)
传统会计实务中,计提折旧是固定资产价值减少的基本形式。因此,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是取得日的初始成本扣减累计折旧的剩余价值。不同于存货和短期投资等流动资产,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一般都不考虑市场价格变动的影响,这是因为会计的基本假设“持续经营”的观念认为,固定资产是供生产与销售过程中长期使用,并不需要在短期内出售变现,所以过去总是坚持以历史成本为计价的单一方式。
但是,从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企业资产价值的角度分析,就应当在会计系统中认可固定资产的价值损耗。在固定资产的现行市价显著低于账面价值的时候,虚化的账面历史成本将极大歪曲企业的真实财务实力和经营收益。
会计界第一次在专业规则中认可固定资产减值是美国财务会计委员会于1995年公布的财务会计准则公告121(SFAS121)《长期资产价值减损及处置的会计处理》,其中规定,在可证明长期资产(包括厂房、设备、土地和部分无形资产)的价值已经永久性减损的情况下,必须确认这一价值损失,并且冲销长期资产的账面价值。
与折旧本质上是作为一种成本的分摊方法不同,减值是基于谨慎性原则的对长期资产以现行价值计量,这样就从会计计量的角度达到了资产计价的内在统一性。企业的流动资产是反映的现行价值,如现金、应收款项表示其现值或可实现净值,短期投资、存货通过成本与市价孰低反映其在出现减值情况下的现行价值等,因此,对各类长期资产在发生减值情况下按照公允价值(在制度中表述为可收回金额)计量,就让资产负债表的计量达到了一种内在的统一,这个统一不是统一在历史成本原则下,而是统一在谨慎性原则下的公允价值计量。所以,在准则中采纳长期资产减值是促成了会计方法的根本性变化。
《企业会计制度》在我国的会计制度中第一次贯彻了固定资产减值,其实质也就是用现行价值计量固定资产价值的会计思想,是我国会计规则制订和国际标准迅速靠拢的证明。
制度规定:
“企业的固定资产应当在期末时按照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孰低计量,对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差额,应当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是指资产的销售净价与预期从该资产的持续使用和使用寿命结束时的处置中形成的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中的较高者。导致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出现较大变化的情况主要有这样一些:
1、固定资产的市价大幅下跌,其跌幅大大高于因时间推移或正常使用而预计的下跌,并且预计在近期内不可恢复;
2、 企业所处经营环境,如技术、市场、经济或法律环境,或者产品营销市场在当期发生或在近期发生重大变化,并对企业产生负面影响;
3、同期市场利率等大幅度提高,进而很可能影响企业计算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的折现率,并导致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大幅度降低;
4、固定资产陈旧过时或发生实体损坏等;
5、固定资产预计使用方式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如企业计划终止或重组该资产所属的经营业务、提前处置资产等情形,从而对企业产生负面影响;
6、其他有可能表明资产已发生减值的情况。
在具体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时,企业应按固定资产账面价值超过其可收回金额的部分计提减值准备。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借记“营业外支出——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科目,贷记“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科目。如果当期应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金额高于已经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账面余额,企业应按差额进行补提。如果有迹象表明以前期间据以计提固定资产减值的各种因素发生变化,使得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大于其账面价值,则以前期间已确认的减值损失应当转回,但转回的金额不应超过原已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14、工程物资
工程物资帐户是固定资产的过渡性帐户,这类资产不适合单独评价其盈利性。具体来看,该科目核算企业为基建工程、更改工程和大修理工程准备的各种物资的实际成本,包括为工程准备的材料、尚未交付安装的需要安装设备的实际成本,以及预付大型设备款和基本建设期间根据项目概算购入为生产准备的工具及器具等的实际成本,下设专用材料、专用设备、预付大型设备款、为生产准备的工具及器具等。



15、在建工程

在建工程反映在建中的工程项目的实际支出,包括施工前期准备、正在施工中的建筑工程、安装工程、技术改造工程、大修理工程等。
在建工程是固定资产的形成阶段,形成的方式有自营和出包,两种方式的核算内容不同。自营工程,应当按照直接材料、直接工资、直接机械施工费等计量;采用出包工程方式的企业,按照应支付的工程价款等计量。是设备安装工程的,应当按照所安装设备的价值、工程安装费用、工程试运转等所发生的支出等确定工程成本。当在建工程完工后,就形成厂房、设备、生产线等固定资产。
在会计上将“在建工程”作为“固定资产”前置核算程序的一个重要意义在于反映用于基本建设、更新改造等投资性项目的借款利息费用。对于通过借款进行的工程融资,则相应的借款费用是与固定资产的生成具有直接因果关系的,因此,基于配比原则,应当将为固定资产生成而发生的借款费用资本化计入资产价值。如果工程已经完工,相应的固定资产已经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则之后发生的借款利息费用就构成企业当期的财务费用。资产还是费用,这个划分界限对于企业经营成果和资产价值的计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企业会计制度》中确立了以所建造的固定资产是否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作为标准,而在此之前的会计规则中,是以竣工决算、交付使用等标准,与它们相比较,预定可使用状态标准是更加切近在建工程与固定资产实质上区别的。
《企业会计制度》将“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定义为固定资产已达到购买方或建造方预定的可使用状态。制度规定:
“当存在下列情况之一时,可认为所购建的固定资产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
(一)固定资产的实体建造(包括安装)工作已经全部完成或者实质上已经全部完成;
(二)已经过试生产或试运行,并且其结果表明资产能够正常运行或者能够稳定地生产出合格产品时,或者试运行结果表明能够正常运转或营业时;
(三)该项建造的固定资产上的支出金额很少或者几乎不再发生;
(四)所购建的固定资产已经达到设计或合同要求,或与设计或合同要求相符或基本相符,即使有极个别地方与设计或合同要求不相符,也不足以影响其正常使用。”

为了遵循严格的借款费用资本化原则,《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借款费用》列出了细致的计算框架,从借款的类别、资本化开始的时点、资本化中断、中止的条件等方面进行了规范。制度规定:
“当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时,企业为购建某项固定资产而借入的专门借款所发生的利息、折价或溢价的摊销、汇兑差额应当开始资本化,计入所购建固定资产的成本:
(1)资产支出(只包括为购建固定资产而以支付现金、转移非现金资产或者承担带息债务形式发生的支出)已经发生;
(2)借款费用已经发生;
(3)为使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所必要的购建活动已经开始。”

每一会计期间利息资本化金额的计算公式如下:
每一会计期间利息的资本化金额=至当期末止购建固定资产累计支出加权平均数×资本化率
累计支出加权平均数=Σ(每笔资产支出金额×每笔资产支出实际占用的天数\会计期间涵盖的天数)
为简化计算,也可以月数作为计算累计支出加权平均数的权数。
资本化率的确定原则为:企业为购建固定资产只借入一笔专门借款,资本化率为该项借款的利率;企业为购建固定资产借入一笔以上的专门借款,资本化率为这些借款的加权平均利率。加权平均利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加权平均利率=专门借款当期实际发生的利息之和\专门借款本金加权平均数×100%
专门借款本金加权平均数=Σ(每笔专门借款本金×每笔专门借款实际占用的天数\会计期间涵盖的天数)
为简化计算,也可以月数作为计算专门借款本金加权平均数的权数。
在计算资本化率时,如果企业发行债券发生债券折价或溢价的,应当将每期应摊销的折价或溢价金额,作为利息的调整额,对资本化率作相应调整,其加权平均利率的计算公式如下:加权平均利率=专门借款当期实际发生的利息之和+(或-)折价(或溢价)摊销额\专门借款本金加权平均数×100%

如果某项固定资产的购建发生非正常中断,并且中断时间连续超过3个月(含3个月),应当暂停借款费用的资本化,其中断期间所发生的借款费用,不计入所购建的固定资产成本,将其直接计入当期财务费用,直至购建重新开始,再将其后至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借款费用,计入所购建固定资产的成本。
如果中断是使购建的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所必要的程序,则中断期间所发生的借款费用仍应计入该项固定资产的成本。
当所购建的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应当停止借款费用的资本化;以后发生的借款费用应于发生当期直接计入财务费用。

案例:渝钛白的借款费用资本化——在费用与资产之间游走

重庆渝港钛白粉股份有限公司主要生产和销售钛白粉。1997年,该公司的年度报告被审计师出具了中国证券市场上第一份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在审计报告中,注册会计师声称该公司1997年度应计入财务费用的借款及应付债券利息8064万元,公司将其资本化计入了钛白粉工程成本。
这个问题取决于对该借款费用是在建工程还是财务费用的认识。注册会计师认为,公司的钛白粉工程于1995年下半年开始试生产,1996年已经可以生产出合格产品,由于各种原因,这一工程曾一度停产,但1997年全年共生产钛白粉1680多吨,虽然与该工程设计生产能力15000吨还相差很远,但主要原因是缺乏流动资金,该工程应被认定为已经完工交付使用,利息费用不应该资本化,而应计入当期损益。

在建工程名称 期初数 本期增加 期末数 资金来源 工程进度
钛白粉工程 744,595,477 79,028,243 823,623,720 农贷、自筹、外资、专货 完工
钛白粉工程增加数中含资本化利息80,637,893元, 帐务调整-1,609,650元。

但公司董事会对此有不同的看法,在1997年年度报告中,董事会解释道:由于本公司钛白粉工程在1997年底还处于工程整改和试生产阶段,根据基建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此工程属于在建工程。因此,项目建设期的借款及应付债券利息8064万元理应资本化计入钛白粉工程成本。
新制度规定借款费用可以资本化的条件是在建工程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之前,在这样的制度规则下,借款费用就不会在资产与费用之间游走不定。

(十六)无形资产

无形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商品或者提供劳务、出租给他人、或为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无形资产分为可辨认无形资产和不可辨认无形资产。可辨认无形资产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等;不可辨认无形资产是指商誉。
无形资产有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即其预期未来经济利益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可以说是十分巨大,也可以被认为是微不足道。而且,无形资产,特别是商誉,不能与特定企业或企业的有形资产分离。它们的存在及价值一般是以与有形资产相结合为前提。虽然有形资产代表一种排他性专有权利,不能转而采用其他方法代替计价。所以,无形资产在购并中最好体现,即是确认了全部有形资产价值之后所剩余的价值或剩余利益。
企业获取无形资产主要来自两种渠道:一是外部购买,如向其他企业购买的专利技术、商标或专营权等;二是内部自行开发,如开办费、专利等。无论是以何种形式获得,作为一项资产,就必须能够为企业带来一定的未来经济利益,诸如特许经营权、超额的获利能力或是增加未来的现金流入。而且它们是为特定企业所拥有或控制,是来自过去交易或事件的结果。
无形资产代表可望产生未来经济利益的支出。但是在实务中并非全部的可产生未来经济利益的支出都属于无形资产。因此,首先要解决无形资产的确认问题。《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规定,满足产生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两个条件时应当确认为无形资产。因此,制度规定“企业自创的商誉,以及未满足无形资产确认条件的其他项目,不能作为无形资产。”
无形资产会计核算最关键的问题在于计价。由于无形资产带来的未来经济利益的不确定性和独占性,它的计价一般不允许超过其取得成本。当无形资产通过购买、投资者投入、捐赠等由外部因素而获取,其成本确定类似于同样情况下的厂房和设备成本的计算,即为获取并且使无形资产达到可使用状态的一切支出或费用,《企业会计制度》规定:
企业的无形资产在取得时,应按实际成本计量。取得时的实际成本应按以下方法确定:
1、购入的无形资产,按实际支付的价款作为实际成本。
2、投资者投入的无形资产,按投资各方确认的价值作为实际成本。但是,为首次发行股票而接受投资者投入的无形资产,应按该无形资产在投资方的账面价值作为实际成本。
3、企业接受的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抵偿债务方式取得的无形资产,或以应收债权换入无形资产的,按应收债权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实际成本。涉及补价,对收到补价的,按应收债权的账面价值减去补价,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实际成本;支付补价的,按应收债权的账面价值加上支付的补价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实际成本。
4、以非货币性交易换入的无形资产,按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实际成本。涉及补价,对收到补价的,按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应确认的收益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减去补价后的余额,作为实际成本;支付补价的,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和补价,作为实际成本。
5、接受捐赠的无形资产,捐赠方提供了有关凭据的,按凭据上标明的金额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实际成本;捐赠方没有提供有关凭据的,按计算的公允价值计量。

如果无形资产是通过企业自身形成的,其成本计算就更为困难,因为多数专利、商标的成本属于联合成本,即可能来自共同性的研究与发展费用,要加以个别分离有一定难度。因此,《企业会计制度》对于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的计量更加注重从法律形式的角度进行规范,如制度规定:
“自行开发并按法律程序申请取得的无形资产,按依法取得时发生的注册费、聘请律师费等费用,作为无形资产的实际成本。在研究与开发过程中发生的材料费用、直接参与开发人员的工资及福利费、开发过程中发生的租金、借款费用等,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已经计入各期费用的研究与开发费用,在该项无形资产获得成功并依法申请取得权利时,不得再将原已计入费用的研究与开发费用资本化。”

按照配比原则,资产的成本必须与受益期的收入相配比进行收益计算。因此,无形资产的资本化成本要在预计受益期内摊销。《企业会计制度》认可的摊销方法为平均摊销法,则关键的问题便是确定摊销期间。摊销期间从经济实质上分析是无形资产的寿命期,又可以包括法律寿命期和经济寿命期,法律寿命期是无形资产可存在或发挥效能的法定期限;经济寿命期是无形资产能够带来预期现金流量的期限,一般情况下,经济寿命期短于法律寿命期。会计通常是取法律寿命期和经济寿命期孰短的方法,《企业会计制度》就规定:

“无形资产应当自取得当月起在预计使用年限内分期平均摊销,计入损益。如预计使用年限超过了相关合同规定的受益年限或法律规定的有效年限,该无形资产的摊销年限按如下原则确定:
(一)合同规定受益年限但法律没有规定有效年限的,摊销年限不应超过合同规定的受益年限
(二)合同没有规定受益年限但法律规定有效年限的,摊销年限不应超过法律规定的有效年限;
(三)合同规定了受益年限,法律也规定了有效年限的,摊销年限不应超过受益年限和有效年限两者之中较短者。
如果合同没有规定受益年限,法律也没有规定有效年限的,摊销年限不应超过10年。”

由于无形资产所能带来的未来经济利益的不确定性,因此其价值的衡量就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上,就是无形资产是高风险性、高收益性的资产。所以,对无形资产的价值作出跟踪分析是必要的,一旦出现价值减损的情况,就应当确认减值,尽量避免虚增资产。在资产负债表中,无形资产项目应当按照减去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后的净额反映。
《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中规定:
“企业应定期对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进行检查,至少于每年年末检查一次。如发现以下一种或数种情况,应对无形资产的可收回金额进行估计,并将该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超过可收回金额的部分确认为减值准备:
(1)该无形资产已被其他新技术等所替代,使其为企业创造经济利益的能力受到重大不利影响;
(2)该无形资产的市价在当期大幅下跌,在剩余摊销年限内预期不会恢复;
(3)其他足以表明该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已超过可收回金额的情形。”

(无形资产的分析)
无形资产,也许正如其名“无形”,其流动性和收益性都具有“不可测”的特点。
具备良好流动性的无形资产通常是可确指的,如商标权、专利权、土地使用权等,但不同的无形资产仍受到不同的流动性限制,如商标权的流动性与可转让对象直接相关,土地使用权的转让会受到法规政策的管制,尤其是我国的很多地方法规会对特定地块的权属或用途作出限制性规定的情况下。商誉由于不能脱离特定企业而独立存在,所以几乎不具有流动性。总之,无形资产的流动性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那些无形资产占比较大的企业往往都面临着流动性风险。
无形资产收益性的不确定表现在其所能带来预期现金流量的难以准确度量上。比如商标权,如何能够将产品销售收入中分解出因商标而带来的经济利益呢?又如商誉,按照一般的认为,它指一家企业由于其所处地位位置的优越,或由于信誉卓越,或由于生产经营效率高,或由于历史悠久,或由于技术先进,等等,在一种或多种非确指因素的作用下,经营状况特别优良而形成的无形价值,理论上,这种无形价值是由企业因具有超乎一般盈利水平企业的获利能力而形成的超额现金流量来进行度量,但实际上要将这种超额现金流量计算出来并不是件讨好的事情。

案例:一字万金——隆平高科的无形资产

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隆平高科)是由湖南省农业科学院作为主要发起人,联合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湖南东方农业产业公司、袁隆平先生等共同发起设立的,主要从事以杂交水稻、杂交辣椒、西甜瓜为主的高科技农作物种子、种苗的培育、繁殖和推广销售。
该公司的特别之处就在于其的一项无形资产,是我国著名科学家袁隆平先生的名字。根据公司和袁隆平先生签订的协议,袁隆平先生同意在股份公司存续期间将其姓名用于股份公司的名称和公司股票上市时的股票简称,公司则向袁隆平先生支付姓名权使用费580万元。
袁隆平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世界杂交水稻之父”,以他几十年在杂交水稻方面的研究成果,为解决我们这个泱泱大国12亿人口的吃饭问题,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而“袁隆平”这三个字的品牌价值,据有关资产评估事务所的评估,达1008.9亿元。

(十七)长期待摊费用
长期待摊费用,是指企业已经支出,但摊销期限在1年以上(不含1年)的各项费用,包括固定资产大修理支出、租入固定资产的改良支出等。应当由本期负担的借款利息、租金等,不得作为长期待摊费用处理。
长期待摊费用应当单独核算,在费用项目的受益期限内分期平均摊销。大修理费用采用待摊方式的,应当将发生的大修理费用在下一次大修理前平均摊销;租入固定资产改良支出应当在租赁期限与租赁资产尚可使用年限两者孰短的期限内平均摊销;其他长期待摊费用应当在受益期内平均摊销。
股份有限公司委托其他单位发行股票支付的手续费或佣金等相关费用,减去股票发行冻结期间的利息收入后的余额,从发行股票的溢价中不够抵消的,或者无溢价的,若金额较小的,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若金额较大的,可作为长期待摊费用,在不超过2年的期限内平均摊销,计入损益。
除购建固定资产以外,所有筹建期间所发生的费用,先在长期待摊费用中归集,待企业开始生产经营当月起一次计入开始生产经营当月的损益。
如果长期待摊的费用项目不能使以后会计期间受益的,应当将尚未摊销的该项目的摊余价值全部转入当期损益。

(分析与案例)
不管是固定资产修理,还是租入资产改良,这种支出都是依附于长期资产的,因此,要评价其流动性失去了意义。其收益性体现在对长期资产服务能力的形成、维持或加强而带来的超额收益上,这样长期待摊费用便具有实质意义上的创造现金流量的能力,因此当满足某些特定条件的时候,可以将之视同固定资产对待。
案例:长期待摊费用的摊销期限取决于租赁合同的稳定性

北京华联综合超市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呼和浩特、兰州等城市经营大型综合超市。由于主要卖场为租赁取得,所以拥有的房屋建筑物较少,在报表上体现为租入固定资产改良的长期待摊费用。
在招股说明书中,公司披露长期待摊费用2002年6月30日的明细项目:
种类 2001/06/30剩余摊销期限
商场零星工程1,435,830.34112个月
商场改造工程 108,243,356.82196个月
兰州超市改造工程24,398,819.54222个月
兰州超市门头工程353,319.17114个月
兰州超市供热增容 210,000.0053个月
广安门超市改造工程11,149,888.23191个月

公司租入经营场所的租赁期间较长,如30年的租赁合同使公司对长期待摊费用按照20年摊销,那么这样的会计政策判断的背后需要有一系列的假设前提,其中最关键的是租赁合同的稳定性,如果租赁关系被提前终止,则公司该部分未摊销完毕的费用将面临较大风险。



二、负债

负债是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在财务会计中,负债是财务会计上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和业主权益共同构成对特定企业资产的要求权。这种要求权对企业来讲具有强制性,使之不存在避免未来牺牲的可能,因此,负债一般都有明确的受偿对象和偿付日期,企业必须在未来的某个时刻以资产或者劳务偿付,表现为资产的牺牲或是对预期收入的放弃。

按照负债的形成途径,主要有两种划分方式:
(1)直接因为企业过去经济交易的结果而形成。这种交易可以分为经营性交易和融资性交易,经营性交易形成的负债典型的是应付账款,融资性交易形成的负债有各类借款及债券融资等;
(2)基于法律法规的要求而产生。在特定情况下,没有交易活动,也可以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而形成负债,如因为税法的规定而形成的纳税义务——应付税款。

基于和资产项目相匹配的考虑,在资产负债表的右边,负债是按照流动性排列的,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
(1)流动负债
流动负债是指在一年或一个经营周期内的支付义务。大部分流动负债是货币性的,即必须于未来某一时日用固定金额的货币来偿还。
一些应计项目上与应付费用相联系。根据配比原则,费用应在资源或服务被消耗以获取收入的过程中予以确认。但在一定的情况下,企业是依照正式或非正式的合同规定的条件事先取得并使用这些资源和服务,而对它们具有支付义务。通常,应计负债是在会计期末和应付费用对应入帐,如果不确认这类应计项目,将导致当期费用低估,以致高估当期收益,同时也低估了负债,歪曲了企业的财务状况。
流动负债中还包括一些非货币性项目,即将在未来提供特定数量和质量的实物资产或劳务的义务。它们通常产生于顾客为获得服务而预付给该企业的款项,如预收定金,预收租金等,这些负债一般应根据特定数量和质量的资产或劳务,按预定的或双方认可的价格来计量,而不考虑之后提供的资产和服务的货币价值是否发生变动。在会计分析中,要将预收项目与递延收入区分开来,预收项目属于现时的融资交易,而不是收入生成交易,即对企业将提供物品或服务的经营活动的一种临时性融资安排,按照收入“实现”原则,收到顾客的预付款项不代表产生任何收入,而如果是在收入活动已经完成,如物品或服务已经提供,但是由于应收账款的不确定而有可能要确认递延收入,“递延收入”是一个资产帐户,对应的是当期收入,而预收项目是负债帐户,与以后期间的收入相勾稽。
还有一类金额非确定的流动负债,会计上称为与或有事项有关的负债,用“预计负债”帐户核算。这类负债所可能导致的预期经济利益流出是现代企业所面临的重要风险,需要重点评估。
(2)长期负债
长期负债代表企业在超过一年或一个经营周期之后的支付义务。主要形式有应付公司债券、长期借款等。就长期负债而言,由于货币时间价值影响较大,其价值应是根据合同或契约在未来必须支付的本金和所有利息按适当的折现率计算的折现值之和。长期负债对企业的资本结构有着重大影响,它们将影响企业的负债比率、净资产报酬率等重要财务指标的计算和分析,所以长期负债的确认和计价的适当与否是财务报表使用者极为关注的一个焦点。

对负债进行分类为会计分析提供了基础,但为核算和披露目的进行的分类并不能满足分析师的全部需要。负债作为一种将导致未来经济利益流出的现时义务,其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最重要的影响表现在负债成本上,所以,分析师的关注焦点应是负债的成本。


(一)短期借款
短期借款是企业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等借入的期限在1年以下(含1年)的各种借款。我国目前的短期借款按照目的和用途分为若干种,主要有流动资金借款、临时借款、结算借款等等。按照借款方式的不同,短期借款还可以分为保证借款、抵押借款、质押借款、信用借款。
短期借款核算最主要特点是在预提或实际支付利息时均不通过“短期借款”科目,而是通过“预提费用”或“财务费用”科目核算。如果短期借款的利息是按照季度或半年度支付的,或者利息是在到期时连同本金一并归还,并且数额较大的,为了正确地计算各期的损益,可以采用预提的办法,按月预提计入费用;如果短期借款的利息是按月度支付的,或者利息是在借款到期时连同本金一并归还,但是金额不大的,可以不采用预提的方法,而在实际支付或收到银行的计息通知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短期借款筹资的优点在于可以随企业的需要安排,便于灵活使用,取得程序较为简便。特别是在银行为了防范风险,对发放中长期贷款一般比较谨慎,利率也较高,这种情况下,短期借款就成为很多企业最为重要的财务资源通道。但短期借款最突出的缺点是短期内要归还,于是需要保证资产的流动性,以符合一定的流动比率要求。资产的流动性与收益性是一对矛盾,企业的资产结构配置上出现的失误将会导致一种普遍,但是非常危险的现象——短贷长投。在此情况下,企业必须要能具备良好的经营活动现金流动机制,如果资产的盈利能力不振,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匮乏,就会使企业资金的周转发生困难,造成流动比例下降,偿债能力恶化,陷入难以自拔的财务困境。

案例:短贷长投扼住“标王”的咽喉

秦池酒厂是山东省临胞县的一家生产“秦池”白酒的企业。1995年;临胞县人口88.7万,人均收入1150元,低于山东省平均水平。1995年厂长赴京参加第一届“标王”竞标,以6666万元的价格夺得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广告“标王”后,引起大大出乎人们意料的轰动效应,秦池酒厂一夜成名,秦池白酒也身价倍增。中标后的一个多月时间里,秦池就签订了销售合同4亿元;头两个月秦池销售收入就达2.18亿元,实现利税6800万元,相当于秦池酒厂建厂以来前55年的总和。至6月底,订货已排到了年底。1996年秦池酒厂的销售也由1995年只有7500万元一跃为9.5亿元。
1996年11月以3.2亿元人民币的“天价”,买下了中央电视台黄金时间段广告,从而成为令人眩目的连任二届“标王”。然而,好景不长,1998年便传出了秦池生产、经营陷入困境,出现大幅亏损的消息。
秦池一方面在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生产能力,从而提高固定资产等长期性资产比例的同时,使流动资产在总资产中的比例相应下降,由此降低了企业的流动能力和变观能力。另一方面,巨额广告支出和固定资产上的投资所需资金要求企业通过银行贷款解决,按当时的银行政策,此类贷款往往为短期贷款,这就造成了银行的短期贷款被用于资金回收速度比较慢、周期较长的长期性资产上,由此使企业资产结构与资本结构在时间和数量上形成较大的不协调性,并因此而形成了“短贷长投”的资金缺口压力。此时秦池所面临的现实问题是:在流动资产相对不足从而使企业现金流动能力产生困难的同时,年内到期的巨额银行短期贷款又要求偿还,从而陷入了“到期债务要偿还而企业又无偿还能力”的财务困境。

(二)应付票据

应付票据指企业购买材料、商品和接受劳务供应等而开出、承兑的商业汇票,根据承兑人的不同,分为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在采用商业承兑汇票方式下,承兑人应为付款人,承兑人对这项债务在一定时期内支付的承诺,作为企业的一项负债;在采用银行承兑汇票方式下,承兑人应为银行。但是,由银行承兑的银行承兑汇票,只是为收款人按期收回债权提供了可靠的信用保证,对付款人来说,不会由于银行承兑而使这项负债消失。因此,即使是由银行承兑的汇票,付款人的现存义务依然存在,应将其作为一项负债。
票据是一种支付手段,反映企业进行延期结算的交易时的债权债务关系,属于商业信用,应付票据和应收票据帐户核算的都是这种商业信用凭证。票据具有很强的法律属性,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和和人民银行颁布的《支付结算办法》《支付结算会计核算手续》《票据管理实施办法》《商业汇票承兑、贴现与再贴现管理暂行办法》等法律、规章对票据的开具、承兑、贴现、支付等问题都作出了详细的规定。票据支付在现实经济交易中为广泛接受,是企业延期支付的自发性筹资的重要金融工具,但是应付票据的法律性决定了其到期必须归还,否则便要交付罚金,是典型的硬约束负债。

(三)应付账款
应付帐款核算企业因购买材料、商品和接受劳务供应等而应付给供应单位的款项,是最基础的商业信用,反映企业经营活动中与交易对方发生的最基本的商业借贷关系。
企业的应付帐款在交易对方帐簿上登记为应收帐款,前面在应收帐款一节中已经分析过,卖方允许买方在购货后延迟一定时期支付货款,是基于放大销售收入的考虑,而对于买方而言,应付帐款的形成实质是向卖方借用资金购进商品,可以缓解一定的短期资金压力。但企业应当将应付帐款的金额和期限控制在企业信用可以支撑的范围内,否则,拉长的偿债周期可能形成企业的信用风险,也传递出企业现金支付能力的匮乏的信号。

案例:巧以利用的通路价值——连锁超市企业负债率高的实质
华联超市是在上海、江苏等地经营连锁超市的上市公司。截止2001年底,公司旗下拥有超市800多家,2001年度实现销售收入32.48亿元,规模销售收入85亿元,在当年全国连锁百强排名中名列第二。
连锁超市是我国零售业中的一种新型业态,和传统百货商场比,具有经营效率高、成长性强等特点,在过去的几年中,连续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作为较早进入连锁超市业态发展的华联超市公司,其财务特征可以看作连锁超市业的代表。

华联超市资产负债表(2000—2001)
2000 2001 2000 2001
资产 负债及股东权益
货币资金 266,359 160,643 流动负债
应收票据 4,584 42,558 短期借款 335,500 414,000
应收帐款 92,452 111,191 应付票据 4,492 15,577
存货 302,804 303,318 应付帐款 303,265 274,720
待摊费用 14,082 16,592 流动负债合计 955,079 879,373
流动资产合计 690,683 649,116 长期负债合计 863 -
长期投资净额 3,950 12,511 负债合计 955,943 879,373
固定资产合计 276,646 349,427 少数股东权益 511 12,683
无形资产 212,833 125,341 股东权益合计 227,658 244,339
资产总计 1,184,113 1,136,396 负债及股东权益总计 1,184,113 1,136,396
资料:根据公司年度报告整理

连锁超市企业最大的财务特征就是资产负债率较高。以华联超市为例,2000年的资产负债率为80%,2001年为77%,那么极高的资产负债率是否会吞噬企业利润呢?如果负债是以有息负债的形式存在,则企业必然要担负沉重的利息负担,但连锁超市企业有自己巧以利用的通路价值,可以获取大量的无成本负债,从而实现了高负债率下的低负债成本。从华联超市的负债结构上可以看出,公司对供应商的应付帐款占总负债的32%,这就是连锁超市业作为销售终端的通路价值体现的一个重要方面。
超市进货时通常会采取先货后款即赊购的采购形式,赊购期间最长可以达到200天以上。连锁企业依赖其所掌握的通路资源,在与供应商的谈判中形成比较优势,通过赊购,企业的资金压力得到缓解,使得高速运转的进销流程得以持续。此外,从负债的成本上看,应付帐款是无须支付利息的负债,可以说是成本为零,当然,应付帐款是需要有一个基本要素支撑的,那就是资信。在连锁超市业,作大规模是获取资信的有效途径,因此,也可以从这个角度理解连锁企业作大的迫切性。


(四)预收账款
预收帐款与会计上对收入的确认原则有关,卖方企业在交付商品之前向买方预先收取部分或全部货款,就在卖方的会计帐簿上形成了预收帐款。对于卖方来讲,预收帐款相当于向买方借用资金后用商品抵偿。预收这种交易支付模式通常用于生产周期长、资金需求量较大的商品销售。
在收到预收款的时候,企业帐务处理为:
借:现金
贷:预收帐款
可以看出,收到预收款项的时候与损益表无关。当企业交付商品的时候,做帐务处理:
借:预收帐款
贷:收入
可见,预收项目的释放是企业收入的增加,本期的预收款项直接对应着以后期间的收入,这就是负债科目预收帐款与损益表科目收入之间的基本钩稽关系。利用这个钩稽关系,可以对企业未来期间的损益实现情况作出大致合理的推断。

案例:房地产商的收入到哪里去了

房地产企业报出2002年第三季度报告的时候,很多市场人士都大吃一惊,因为在全国2002年头三个季度房地产市场热潮滚滚的情况下,许多房地产公司三个季度的业绩还不到去年全年业绩的一半,按照中国传统“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经济思维,这些公司岂不是年境堪忧?但我们如果考察这些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会发现在“预收帐款”这个科目下囤积了大量的资金,原来,房地产商赚的钱暂时放在了这里。相信到了年末的时候,随着预收帐款转为收入,这些公司第四季度体现的利润要比前三个季度要好。


表:根据2002年第三季度财务数据计算的部分房地产公司预收帐款及相关数据:
公司简称 预收帐款 主营业务收入 净利润 预收帐款/收入
万科A 921,372,914 2,354,480,156 187,079,505 39.13%
金融街 228,105,334 451,912,426 85,097,545 50.48%
浦东金桥 303,622,071 430,151,086 98,220,911 70.58%
中华企业 712,648,879 975,954,468 73,873,440 73.02%
中远发展 263,721,206 258,966,422 67,138,708 101.84%
陆家嘴 1,587,972,163 929,332,406 195,362,640 170.87%
金地集团 535,657,182 222,752,868 2,919,140 240.47%
阳光股份
523,745,000 151,715,000
2,861,000
345.22%
天鸿宝业 917,666,172 152,635,121 5,923,799 601.22%
莱茵置业 18,847,389 2,995,283 -18,815,329 629.24%

房地产作为一种商品,有其特殊性,表现为制造投入资金大、单位价值高,因此,房地产的销售往往采取特有的预售模式。但是,从会计确认收入的条件来看,预售时不能确认为收入,只能放预收帐款。这样分析,火热的销售场面为房地产商带来的销售收入在房地产商的会计帐簿上是分为两个部分,一是“销售收入”,二是“预收帐款”,一为收入,一为负债,二者的界限是房地产收入确认的标准。
房地产销售与工业企业销售商品类似,应按《收入准则》中有关商品销售收入的确认原则进行确认,即:商品所有权上的风险和报酬均已转移给买方,卖方不再对商品实施控制,也不再拥有对商品的继续管理权等等。这一确认销售收入的核心标准是风险报酬的转移,采用预售的时候,房地产风险报酬的转移与销售流程及有关法律、经济交易行为的完成状态有关。
房地产开发企业销售中涉及的主要环节包括签订预售合同并预收房款、签订正式销售合同、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并交付买方验收确认、收取房款、办理产权证等。在房屋尚未建成竣工前的预先销售,在该房屋交付买方之前,其风险和报酬由开发企业承担;签订正式房屋销售合同从法律意义上讲也只是一种合约,房屋未经买方验收认可,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尚未转移给买方,不符合《企业会计准则——收入》的有关规定,此时不能确认收人;购买方取得商品房产权证的环节较为特殊,尽管房地产商品最终是以产权证上权利人主体的更替为所有权变更的主要标志,但由于房地产开发企业在项目开发前根据规定需要支付土地出让金,取得土地使用证,并办理领取预售许可证、在工程获得有关部门竣工验收领取销售许可证、签订正式房屋销售合同,同时向客户收取房款、交付买主办理入住手续的情况后才办理产权过户手续,且产权证的办理涉及房地产管理、土地管理等政府有关部门,办妥产权证书的时间并非开发企业所能控制。如果此时确认收入,会导致收入滞后,同样不符合收入确认原则。所以,尽管房屋产权证书是房屋所有权的标志,但并非是确认收入的必要条件。
  那么,预收帐款何时才能转化为收入呢?这就需要为风险报酬的转移设定具体标准,综合分析,标准应当有这样三条:一是立契过户手续的完成;二是房屋实物的竣工交付;三是购房者累计付款额达到总房款的一定比例。根据我国目前预售房款支付的市场情况,可将这一比例定为20%-30%。

(五)代销商品款
代销商品款是企业接受代销商品的价款。该部分价款在销售前属于委托代销单位的资产,随着企业对代销商品的出售,其价值逐渐转移到委托代销单位,因此该部分价款属于负债的性质。代销商品款是〈企业会计制度〉新设立的负债科目,与存货中的“受托代销商品”直接对应。
代销商品款是相当特殊的负债项目,因为实质上它所明确对应的资产项目“受托代销商品”的所有权并不归企业所有,只是为了存货管理的需要而设置该帐户,所以在会计报表的披露上,代销商品款不单独作为一个负债项目在资产负债表上列示,而是作为存货中的受托代销商品项目的抵减处理。

(六)应付工资与应付福利费
应付工资帐户用于归集和分配企业应付给职工的工资总额,因此,该负债项目有明确的支付对象,即企业员工。由于企业支付职工工资的日期与资产负债表编制日期不一致,因此,
应付工资构成企业对职工个人的一种负债,在流动负债项目内反映。工资总额的计算应以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全部职工的劳动报酬为依据,反映在会计核算上,工资总额应为“应付工资”科目的借方发生额的合计数。期末“应付工资”帐户贷方余额表示企业应付未付的职工工资。
应付福利费是企业准备用于企业职工福利方面的资金。我国企业中按规定用于职工福利方面的资金来源,包括从费用中提取和从税后利润中提取两个方面。从费用中提取的职工福利费主要用于职工个人的福利,在会计核算中将其作为一项负债;从税后净利润中提取的福利费主要用于集体福利设施,在会计核算中将其作为所有者权益。从费用中提取的职工福利费,提取比例为职工工资总额(扣除按规定标准发放的住房补贴)的14%。职工福利费主要用于职工的医药费(包括企业参加职工医疗保险交纳的医疗保险费),医护人员的工资、医务
经费、职工因公负伤赴外地就医路费,职工生活困难补助、职工浴室、理发室、幼儿园、托儿所人员的工资等。
外商投资企业有其特殊规定。为了维护中方职工的合法权益,按照有关规定,外商投资企业要在税后利润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用于中方职工个人方面的福利和奖励。这部分基金属于负债性质,而且,与西方国家的养老金计划负债截然不同的,我国应付福利费项目是流动负债,而非长期责任计划,是作为流动负债进行核算的。
提取工资或福利费时,借记“生产成本”、“营业费用”、“管理费用”等科目,贷记“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因此,该两个负债项目是与当期的费用相钩稽的。

案例:哈药集团应付工资的背后

哈药集团股份公司是我国著名医药企业,主要经营医药、原料药及制剂、中成药及中药粉针剂、滋补保健品制剂,其产品在电视上出现的频率极高。该公司2001年中报披露了高达7.03亿元的应付工资,较期初5.49亿元增长28.05%,由此引发了“应付工资”究竟是“资产”还是“负债”的争论,有关媒体指其有隐瞒利润嫌疑。
对此,哈药集团在公告中说明其主要原因是因为公司改制上市初期即实行“工效挂钩”政策,根据有关规定和政策,继续按照“两低于”(即工资总额增长幅度低于本企业经济效益增长幅度,职工平均实际收入增长幅度低于本企业劳动生产率增长幅度)的原则自主计提工资。公司在实现利润持续高速增长的前提下,截止2001年中期应付工资累积总额达到7.03亿元。此外,公司根据国家有关政策提取的应付工资是应该发给职工的工资费用,并非企业的经营利润,也就不能视为股东权益。公司本着长期可持续发展的稳健经营政策,为规避未来可能发生的经营风险,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及发展的需要,虽然按照国家有关制度规定提取工资费用,但并没有将提取数额全部发放,因此形成应付工资余额。
哈药集团董事会证券事务代表姜景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公司约有员工两万人,按2001年上半年的标准计算,人均月工资大约为1000元。公司从1997年开始提取“应付工资”,目前该科目下累计金额已逾7亿元。按目前工资水平和员工人数,这些钱差不多可以发放三年,这种提取一定利润为将来发展作准备的做法完全是正常的企业行为
另根据现金流量表数据,2001年上半年支付给职工和为职工支付的现金为1.32亿,比2000年同期数1.78亿还有所减少,2001年全年支付给职工和为职工支付的现金为4.14亿,2000年全年数为4.3亿,可见,应付工资帐户的余额确实较高,如果没有这部分计提,则哈药集团会释放出等量的利润,按照2002年9月末63692.6万的总股本计算,将使每股收益增加1元多。

单位:元 2000中 2,000 2001中 2,001
资产
流动资产 2,952,853,964 2,732,135,891 3,065,577,043 3,540,373,786
固定资产 1,516,351,525 1,613,420,914 1,672,245,006 2,077,370,578
无形资产 97,996,521 101,683,591 101,841,435 95,002,856
资产总计 4,569,481,403 4,449,400,105 4,840,675,327 5,766,309,716

负债及股东权益
应付工资 541,831,471 549,493,437 703,201,356 759,343,190
应付福利费 24,846,356 36,314,385 36,437,197 39,842,021
流动负债 2,535,650,762 2,603,438,321 2,850,826,836 2,804,390,286
长期负债 436,264,610 220,623,476 378,913,039 284,056,624
负债合计 2,971,915,372 2,824,061,797 3,229,739,875 3,088,446,910
少数股东权益 4,864,777 11,176,611 26,150,026 32,447,460
股东权益合计 1,592,701,254 1,614,161,696 1,584,785,426 2,645,415,345
负债及股东权益总计 4,569,481,403 4,449,400,105 4,840,675,327 5,766,309,716



(七)应付股利
应付股利是企业经董事会或股东大会,或类似机构决议确定分配的现金股利或利润。企业作为独立核算的经济实体,对其实现的经营成果除了按照税法及有关法规规定交税、交费外,还必须对运用投资者投人的资金给予一定的回报,作为投资者应该分享的投资收益。因此,企业分配给投资者的现金股利或利润,在实际未支付给投资者之前,形成了一笔负债。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应付股利应当按照实际发生额计量。应当注意的是,分配股票股利的行为不通过该科目核算。相关股利分配的分析在“利润分配”一节中有详细的论述。


(八)应交税金
“应交税金”科目反映企业与税务机关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取得的营业收人、实现的利润以及从事其他应税项目,要按照规定向国家交纳各种税金,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的要求,这些应交的税金,应当预提计人有关科目。这些应交的税金在尚未交纳之前暂时停留在企业,形成企业的一项负债。具体包括: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资源税、所得税、土地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车船使用税等;此外,企业还以代理人身份代理国家向消费者征收某种税金,然后再上交国家,如个人所得税等。这种代扣代交的税金,在上交国家之前也形成企业的一项负债。这项负债的金额要视企业的经营状况而定。如,应交的所得税,其金额必须要到企业会计期间终了,计算出企业利润总额(或亏损总额)之后才能确定;营业税等流转税,由于其计税依据是营业收人,也需要预计应交数,或者需要定期与税务机关进行结算或清算。这些需要预计应交数额或者需要定期与税务机关结算或清算的税金,在会计上设置了“应交税金”科目进行核算,并按各种税金分别设置明细科目进行核算。“应交税金”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所欠税金;期末如为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多交或尚未抵扣的税金。

案例:为应交税金所困的北方五环

长春北方五环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在长春市经营五环广场综合性休闲运动项目,还有一个子公司主要生产复方益肝丸和强肝再生丸等中成药。
公司2000年和2001年连续亏损,部分经营业务处于停顿状态,资金周转不灵,债务较多。公司董事会希望通过盘活现有有效资产,剥离低效、呆滞、亏损等不良资产,加大清欠力度,落实政府对公司的优惠政策等方式走出困境,减少损失,以维持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争取实现公司经营状况的根本好转。
经营陷入困境往往伴随的是财务困境。2001年全年的主营业务收入仅有782万,2001年度实际支付的各项税费1,761,144.50,但仍欠税6800万之巨,反映出企业的资金周转确为极度困难。

应交税金
税种2001-12-312000-12-31
营业税558,658.07511,627.92
增值税12,785,813.5412,640,921.19
企业所得税8,113,926.539,414,606.96
土地使用税35,107,811.5535,096,111.25
房产税5,789,591.943,802,086.27
个人所得税3,669,525.003,734,269.00
城市维护建设税1,499,646.181,492,244.01
印花税3,304.80594.30
车船税492,626.50434,462.00
合计68,020,904.1167,126,922.90



(九) 其他应交款
“其他应交款”科目核算企业除应交税金、应付股利等以外的其他各种应交的款项,包括应交的教育费附加、矿产资源补偿费、应交住房公积金其他应交款是指企业除应交税金、应付股利等以外的其他各种应交的款项,包括应交的教育费附加、矿产资源补偿费、应交住房公积金等。教育费附加是国家为了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而征收的一项费用,按照企业交纳流转税的一定比例计征,并与流转税一起交纳。矿产资源补偿费是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其他管辖海域开采矿产资源而征收的一项费用。矿产资源补偿费按照矿产品销售收人的一定比例计征,由采矿权享有人交纳。住房公积金是指按规定应由企业和职工个人共同交纳的属于职工个人所有的确定用途的款项。在确定计算缴纳住房公积金的基础时,不应包括按规定标准逐月发放的住房补贴。



(十)其他应付款
企业除了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应付工资等以外,还会发生一些应付、暂收其他单位或个人的款项,如应付租人固定资产和包装物的租金、存人保证金、应付统筹退休金等。具体包括:应付经营租人固定资产和包装物租金;职工未按期领取的工资;存人保证金(如收取的包装物押金等);应付、暂收所属单位、个人的款项(如应付统筹退休金等);其他应付、暂收款项。


(十一)预提费用
企业按照规定从成本费用中预先提取但尚未支付的费用,如预提的租金、保险费、借款利息、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等。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发生的某些费用不一定当时就要支付,但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的要求,属于当期的费用应该计人当期。如企业固定资产大修理在未进行大修理时,不可能产生大修理费用,但大修理费用应在固定资产两次大修受益期间内进行预提,作为当期费用。按期预提计人费用的金额,同时也形成一项流动负债。该科目的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已预提但尚未支付的各项费用;期末如为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实际支出的费用大于预提数的差额,即尚未摊销的费用。预提费用与当期的费用和以后期的资产相钩稽,即形成费用在当期,而付出资产在以后期间,这样,预提费用就具有了储备的性质,常常被作为利润操纵的工具。

案例:预提费用反映的财务风险
表:2001年年度报告中“预提费用/主营业务收入”比值最高前十名
公司简称 2001年预提费用 2001年主营业务收入 预提/主营收入
ST鞍一工 184491560 79040993.93 2.334125
ST琼海德 36260471.77 12202943.89 2.971453
ST高斯达 13980376.53 4179722.73 3.34481
琼能源 57355971.76 15747800.6 3.642158
PT琼华侨 2542883.63 572642.78 4.440611
ST猴王 143050744.7 28556038.13 5.009474
PT金田A 253436683.5 36606696.76 6.923233
ST中华A 370941304.7 51875289.37 7.150636
ST海洋 15055549.64 610507.49 24.66071
PT吉轻工 43268852.94 1381736 31.31485

查证这几家公司的财务报告,发现预提费用主要的内容为贷款利息。如在2001年末存在4300万预提费用的吉轻工,预提费用期末数比2000年末数增加48.32%,均系欠付贷款利息增加引起,这个数值是当年营业收入的31倍,这反映出企业的财务风险极大,不仅无力偿付到期债务,连银行利息的支付都几乎不可能。


(十二)待转资产价值
待转资产价值是指外商投资企业待转的接受非现金资产捐赠的价值。外商投资企业接受的非现金资产捐赠,最终要转人“资本公积”科目进行核算。按照税法规定,企业接受的非现金资产捐赠需要交纳所得税,即,转人企业“资本公积” 科目核算的接受捐赠资产价值必须是扣除应交的所得税(或弥补亏损后的差额计算应交的所得税)后的余额。因此,在转人“资本公积”科目之前,外商投资企业接受的非现金资产捐赠价值作为待转资产价值,列作企业的一项流动负债,并且按照企业会计制度确定的实际成本作为其人账价值。

(十三)预计负债
预计负债是与或有事项相关的义务。
或有事项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一种状况,其结果须通过未来不确定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予以证实。常见的或有事项有:商业票据背书转让或贴现、未决诉讼、未决仲裁、产品质量保证(含产品安全保证)等。
预计负债的确认要求具备三个要素:现时义务、很可能导致预期经济利益流出企业、可靠计量。首先,与或有事项有关的为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而非潜在义务。其次,履行因或有事项产生的现时义务时,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可能性应超过50%,而若确定性达到95%以上即基本确定的程度,则该负债已不需预计。第三,对因或有事项产生的现时义务的金额能够合理地估计。由于或有事项具有不确定性,因此,因或有事项产生的现时义务的金额也具有不确定性,需要估计。要对或有事项确认一项负债,相关现时义务的金额应能够可靠估计,需要注意的是,可靠的计量并不意味着精确的计量,而仍然是在不确定环境下的一个估计数,是符合统计原理和经济实质的最佳值。
预计负债与其他负债项目的区别是这种负债在支付时间、金额和对象三个要素中的一个或几个处于不确定的状态。比如为其他单位提供债务担保,被担保方到期无力还款,担保方被讼要求负连带责任。对于担保方而言,确认这一连带责任就是预计负债,但何时偿付连带责任是不确定的;又如某企业因生产时排污治理不力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而被起诉,则企业在很可能败诉时按照败诉后需要赔偿的金额的最佳估计数确认预计负债,但该企业因败诉将支出多少金额,或支出发生在何时,是难以确知的。
预计负债与或有负债的区别在于,或有负债特指两种义务,一是指潜在义务,该义务的存在与否并不确定,还须通过未来某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予以证实;二是指现时义务,但履行该义务不是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或该义务的金额不能可靠地计量。或有负债作为一种特定的现时义务,其不能在表内予以确认的原因在于:该项义务不是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或该项义务的金额不能可靠地予以计量。

在《或有事项准则》中,多处涉及到对可能性大小的判断,如很可能、可能等,准则第一次较为确定的给出了不确定性的程度量化标准(如下表),为分析或有事项提供了尺度。  
结果的可能性 对应的概率区间
基本确定 大于95%但小于100%
很可能 大于50%但小于或等于95%
可能 大于5%但小于或等于50%
极小可能 大于0但小于或等于5%

预计负债直接对应着当期的“管理费用”、“营业外支出”等费用与损失项目,在实际偿付的时候,由付出资产来冲销该负债项目。
我国〈或有事项准则〉对或有事项的会计处理较为典型的体现了现代会计注重“数字的公允表达”和“文字的充分披露”两个基本点的原则。准则规定,因或有事项确认的负债应在资产负债表中单列项目反映,并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对各项预计负债形成的原因及金额作相应披露;而与所确认负债有关的费用或支出应在扣除确认的补偿金额后,在利润表中与其他费用或支出项目(如“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营业外支出”等)合并反映。
或有负债披露的基本原则是,极小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或有负债一般不予披露;但是,对某些经常发生或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有较大影响的或有负债,即使其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可能性极小,也应予以披露,以确保会计信息使用者获得足够充分和详细的信息。这些或有负债包括:已贴现商业承兑汇票形成的或有负债、未决诉讼、仲裁形成的或有负债以及为其他单位提供债务担保形成的或有负债。关于或有负债应披露的内容,或有事项准则要求企业披露如下内容:或有负债形成的原因、或有负债预计产生的财务影响(如无法预计,应说明理由)、获得补偿的可能性。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有时充分披露未决诉讼、仲裁形成的或有负债信息可能会对企业的生产经营造成重大不利影响。为此,或有事项准则对或有负债的披露作了例外规定,即在涉及未决诉讼、仲裁的情况下,如果按或有事项准则的要求披露全部或部分信息预期会对企业造成重大不利影响,则企业无需披露这些信息。但是,这并不表明企业可以不披露任何相关的信息。对此,或有事项准则规定,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至少应披露未决诉讼、仲裁的形成原因

案例:企业杀手——当担保成为责任

广东万家乐股份有限公司主营输变电设备、燃气用具的生产及销售,其拥有的“万家乐” 商标是我国燃气热水器行业唯一一家同时拥有“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称号的“双冠王”。
公司1998年和1999年的业绩较为稳定,到2000年出现大幅下降,每股收益仅余4分,而2001年更是报出惊人亏损,全年亏损9.78亿,每股亏损达到1.7元,其上市股票被带上ST的帽子。如此严重的亏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我们可以从该公司2001年的财务数据中找到答案。

表、万家乐2001年利润表
单位:元 2001
主营业务收入 1,122,820,029
主营业务成本 747,780,864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5,637,198
主营业务利润 369,401,967
其他业务利润 -3,634,533
营业费用 273,628,189
管理费用 286,823,426
财务费用 104,768,789
营业利润 -299,452,970
投资收益 8,143,650
补贴收入 995,909
营业外收入 374,447
营业外支出 719,839,465
利润总额 -1,009,778,429
所得税 -397,339
少数股东收益 -29,109,355
净利润 -978,556,713
资料来源:根据公司年度报告数据整理

从2001年的损益表中我们可以看出,企业当年确实遭遇较大困难,由于热水器市场竞争激烈等原因,营业利润项下产生了亏损,更糟糕的是,企业当年列支了7个亿的营业外支出,这个数字是营业亏损的两倍多。在2001年年度报告的注释中,公司解释巨额营业外支出的主要原因是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对外担保预计负债等。其中对外担保形成的预计负债为2.86亿,占营业外支出的40%,我们来看看这接近三个亿的预计负债来自万家乐于1992年12月至1999年9月期间曾为原大股东广东新力集团公司和广东万家乐集团公司提供贷款担保,致使公司大量资产遭到法院查封冻结,严重影响了ST万家乐的正常运作。2001年末,ST万家乐根据上述已经审结并判决公司承担连带责任的担保本息等余额的一定比例,计提预计负债约2.7亿元,直接减少当年利润,是导致公司2001年巨额亏损的重要原因

公司2001年的财务报告附注中对预计负债作了较为详细的披露:
“本公司(含下属子公司顺德特种变压器厂、广东万家乐燃气具有限公司、广东万家乐集团财务有限责任公司)于1992年12月至1999年9月期间曾为原大股东广东新力集团和广东万家乐集团公司提供贷款担保。截止2001年12月31日尚有担保本息等余额RMB453,749,428.67元(其中本金RMB249,093,843.82元和USD1,539万元,利息RMB47,047,411.03元和USD3,408,612.54元,诉讼费2,019,577.27元),其中409,081,550.11元已经诉讼或审结,本公司应承担连带担保责任。担保清单如下:

序担保本金余额
号债权银行币别原币汇率RMB
1中国银行广东RMB58,500,000.00158,500,000.00
省分行
2招商银行广州RMB18,050,000.00118,050,000.00
分行五羊支行
3中国民生银行USD5,000,000.008.276641,383,000.00
广州分行
4中信实业银行USD2,000,000.008.276616,553,200.00
广州分行
5福建兴业银行USD1,000,000.008.27668,276,600.00
深圳分行
6中国工商银行USD1,000,000.008.27668,276,600.00
广州市南方支
行USD2,000,000.008.276616,553,200.00
7中国银行顺德RMB48,723,843.82148,723,843.82
支行
8中国工商银行RMB20,000,000.00120,000,000.00
广东省分行顺
德支行RMB10,700,000.00110,700,000.00
9中国农业银行RMB23,000,000.00123,000,000.00
顺德市支行
10广东发展银行RMB24,000,000.00124,000,000.00
顺德分行RMB8,300,000.0018,300,000.00
USD3,000,000.008.276624,829,800.00
11广东粤财信托 RMB14,120,000.00114,120,000.00
投资公司
12中国银行顺RMB10,000,000.00110,000,000.00
支行USD1,390,00008.276611,504,474.00
13中国工商银行RMB5,000,000.0015,000,000.00
广东省分行顺
德支行
14中国建设银行RMB1---
顺德市支行
15中国农业银行RMB8,700,000.0018,700,000.00
顺德市清晖支
行
合计 376,470,717.82


序 担保利息余额
号币别原币汇率RMB诉讼费等
1RMB5,390,975.2015,390,975.20520,090.00
2RMB4,903,899.9614,903,899.96112,416.00
3USD775,669.658.27666,419,907.42
4USD353,003.478.27662,921,668.52
5USD88,795.728.2766734,926.66148,035.27
6USD196,469.878.27661,626,102.5355,494.00
456,930.348.27663,781,829.6595,663.00
7RMB14,319,014.87114,319,014.87342,012.00
8RMB3,462,741.2513,462,741.25210,054.00
RMB1,893,233.4411,893,233.44112,379.00
9RMB4,213,661.8314,213,661.83133,658.00
10RMB4,394,577.9114,394,577.91
RMB1,482,983.3911,482,983.39
USD1,101,450.008.27669,116,261.07
11RMB3,482,003.3013,482,003.30106,718.00
12RMB2,149,850.5412,149,850.5496,000.000.
USD436,293.498.27663,611,026.70
13RMB11,550.00111,550.0052,468.00
14RMB53,272.23153,272.2334,590.00
15RMB1,289,647.1111,289,647.11
合计75,259,133.582,019,577.27


号涉诉情况案号借款人/担保
被担保人
1已被诉讼并判决(1999)穗中法经初广东新力广东万家
字第1028、1029号集团公司乐股份公司2已被诉讼并判决(2000)穗中法经初
字第91号
3已被诉讼并判决(2001)穗中法执
字第00556号、
(2000)穗中法证
执字第54号
4未涉诉
5已被诉讼并判决(2000)深中法经调
初字第216号
6已被诉讼并判决(2001)穗中法经顺德特种
初字第00265号变压器厂
已被诉讼并判决(2001)穗中法经
初字第00266号
7已被诉讼并判决(2000)佛中法经初广东万家
字第28号乐股份有
限公司
8已被诉讼并判决(2000)佛中法经初
字第424号
已被诉讼并判决顺德特种
变压器厂
9已被诉讼并判决(2001)佛中法经初
字第42号
10已被诉讼未判决(2001)佛中法经广东万家
已被诉讼未判决初字第682号乐股份有
已被诉讼未判决限公司
顺德特种
变压器厂
11已被诉讼并判决(2001粤法经二终广东万
字第405号乐股份
限公司
12已被诉讼并判决(2001)佛中法经初
未涉诉字第105号
13已被诉讼并判决(2000)佛中法经初广东万家
字第512号乐燃气具
有限公司
14
15未涉诉广东万家
乐集团财
务有限责
任公司

本公司对已经诉讼审结应承担的担保本息等余额合计409,081,550.11元,根据被担保单位的债务偿还能力及其他因素等进行分析,以清偿该负债所需支出的最佳估计数为原则,按70%,即286,357,085.06元记入表内预计负债科目;剩余30%,即122,724,465.05元计入表外,作为本公司或有负债揭示。
此外,本公司对尚未涉及诉讼但根据相关担保合同承担连带保证责任的借款本息余额44,667,878.56元,计入表外,也是作为本公司或有负债揭示。”

我国公司中无视担保风险,或有负债转化为现实负债,计提预计负债吞噬大量利润的例子绝非仅有。据统计,截止到2001年底深沪两市约有170家上市公司有对外担保,平均每家担保金额超过1.14亿元。其中上市公司之间互相担保占较大比例,同时为几家公司作担保的有35家左右。170家公司中,至少有五成公司的担保金额超过其净资产的20%。此外,担保期限也逐渐趋长,从过去的几个月延长至三五年,甚至8年或14年。担保风险以前是表外责任,并没有在损益表上体现,使得分析者忽略了担保风险的财务影响。担保风险在2001年开始凸现,或有负债转化为现实负债,导致这类公司在2001年发生巨额亏损,万家乐是个典型的例子,同是ST难兄难弟的莱英达的9.9亿元的亏损中,有4.12亿元也是由担保引起的。担保风险,成为了2000年后中国会计分析师最为关注的领域之一。

(十四)长期借款

长期借款指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借款。企业的长期借款一般来自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在《金融企业会计制度》中,将期限在一年以上的贷款分为中期贷款和长期贷款。中期贷款的期限在1年以上5年以下(含5年);长期贷款的贷款期限在5年(不含5年)以上。
与期限在一年之内的短期借款相比,长期借款的利息率通常较高。除了需要支付较高的利息外,银行还会向借款企业收取其他费用,如实行周转信贷协定所收取的承诺费、要求借款企业在本银行中保持补偿余额所形成的间接费用等,这些费用都会增加长期借款的成本。
长期借款除因借款期限较长、借款利率较高造成负债成本较高外,其利息费用的处理是会计分析中需要着重考虑的方面。
借款费用的确认应当符合配比原则这一费用确认的基本原则。短期借款用于企业流动资金,因此,其借款费用应当与期间收入配比;长期借款用于专项长期资产购建期间,其借款费用的发生与长期资产的形成直接相关,因此需要资本化,而在长期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后,资本化程序终止,之后的借款费用直接计入费用。《企业会计制度》规定,长期借款的利息费用应当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的要求,按期预提计人所购建资产的成本或直接计人当期财务费用。


案例:高息借款拖垮吉林化工
吉林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是由吉林化学工业公司进行重组于1994年12月13日成立的股份有限公司,经营范围是石油产品、石化及有机化工产品、合成橡胶、化肥及无机化工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并提供相关产品及服务。作为一家老国企,吉林化工建国后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由以煤化工和盐化工为主,到建成设计能力为250万吨的炼油装置和设计能力为11.5万吨的乙烯装置;再到乙烯装置获改造,炼油能力增加到530万吨。1993年集团公司开始建设30万吨乙烯工程,设想是解决当时生产的缺口以及需求的增长,投产后公司的乙烯年设计能力增加30万吨,达到45万吨,成为最大的乙烯生产商之一。整个乙烯工程总投资包括资本化利息约为人民币72亿多元,其中包括近4亿美元的外汇。作为一项重大的技改工程,乙烯工程建设后给企业带来较大的负担,工程上马时,国家的投融资体制由拨款改为贷款,公司乙烯工程所需资金大部分是企业从银行贷款, 其中一部分为30万吨乙烯建设所借的4.2亿美元的外币贷款(主要是美元贷款),还款期为1997-2008年,贷款利息沉重,最多时年财务费用高达10亿,年最高贷款利息达到10%以上,后来财务费用虽有所减少,但每年仍在5亿元以上。1998年至2001年累计财务费用为24.5亿元,超过同期公司累计主营业务利润的一半。
沉重的债务负担造成吉林化工极高的资产负债率,截止2002年中期,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为75.46%,在同行业属明显偏高(同期上海石化为47.38%、扬子石化为5 6.27%、齐鲁石化为38.21%),公司长短期借款合计约83亿元。
由于主要产品价格下降造成主营业务利润减少,更由于高额的财务费用,在经营困境和财务困境的双重挤压下,吉林化工2000年度和2001年度连续亏损,分别亏损8.79亿和18.03亿元,2002年仍然无法走出亏损的境地,面临着三年连续亏损被暂停上市的风险。


(十五)应付债券

债券是经济主体为筹集资金而发行的,用以记载和反映债权债务关系的有价证券。由企业发行的债券称为企业债券或公司债券。“应付债券”帐户核算的就是会计主体企业作为发债主体发行的债券。由于债券发行是为筹集长期资金,期限通常在一年以上,因此,应付债券构成了企业的一项长期负债。长期债券和股票是公司筹得较为稳定的长期资金的途径,相对于股票,债券有其吸引人的地方。在计算应税所得时,债券利息可以看作业务费用从收入中扣除,而股票股利不能。发行债券也不会分散所有者的权益,由此债券利息会形成明显的“财务杠杆作用”。
当然,债券的缺点也是明显的,企业必须定期支付利息并在到期日偿还本金,在时间上稍有拖延,来自债券持有人的吼声就会将公司的天花板掀掉,公司会陷入被迫清盘的绝境。当然,不考虑这样的极端情况,债券筹资主要的成本是对利息的定期支付,成本的大小用利率来表示。企业发行债券的利率通常是以年利率表示的,一般固定不变,称为“票面利率”或“名义利率”。债券发行企业实际负担的利率(也是债券持有人实际获得的利率)称为“实际利率”。实际利率是债券发行当时的市场利率,也就是金融市场上风险和期限与所发行的债券类似的借贷资本的利率。企业债券的发行价格受同期银行存款利率(相当于市场利率)的影响较大。经常会出现市场利率大于或小于票面利率,或者说是实际利率大于或小于名义利率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债券发行企业就要按高于或低于市场利率的票面利率支付债券利息,即按高于或低于债券面值的价格出售。当债券的票面利率高于同期银行存款利率时,可按超过债券票面价值的价格发行,称为溢价发行。溢价发行表明企业以后期多付利息而事先得到的补偿;如果债券的票面利率低于同期银行存款利率的,可按低于债券票面价值的价格发行,称为折价发行。折价发行表明企业以后期少付利息而预先给投资者的补偿;如果债券的票面利率与同期银行存款利率一致,可按票面价值发行,称为面值发行。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债券溢价或折价,在债券的存续期间内按实际利率法或直线法于计提利息时摊销,并按借款费用的处理原则处理。
债券有一个重要的衍生品种——可转化债券,这是一种可以依一定条件转换为公司股票的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在发行以及转换为股份之前,应当按一般公司债券进行处理。当可转换公司债券持有人行使转换权利,将其持有的债券转换为股份或资本时,应当按其账面价值结转;可转换公司债券账面价值与可转换股份面值的差额,减去支付的现金后的余额,作为资本公积处理。
与其他长期负债筹资方式相比,发行债券的突出优点在于筹资对象广、市场大。但是这种筹资方式成本高、风险大、限制条件多,是其不利的一面。债券筹资的成本体现在利息率上,利息率高,则企业需要支付较高的负债成本,利息率低,则企业的筹资成本低。利息率的高低是和债券风险相关联的,因此,对发行债券企业的会计分析要着重考察企业的风险水平。

案例:2002年江苏交通控股有限公司企业债券发行公告中的风险揭示

江苏交通控股有限公司是江苏省人民政府直属的国有资产控股公司,负责交通基础设施,交通运输及相关产业的投资、建设、经营和管理等业务。
截止2002年6月30日,该公司总资产为233.92亿元,负债为54.23亿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39亿元,利润总额6.75亿元,净利润2.26亿元,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7.44亿元。
  2002年12月,公司发行总额为15亿元人民币,期限为15年的企业债券,票面年利率4.51%,采取每年付息一次,最后一期利息随本金一并支付,债券级别AAA级,由国家开发银行提供无条件不可撤消连带责任保证。
我们知道,债券的利率=基准利率+通货膨胀附加率+变现力附加率+违约风险附加率+到期风险附加率,发债公司在其发行公告中对相关风险作了揭示:
“1、政策性风险
  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产业政策的调整可能会影响公司的经营活动。高速公路的收费标准很大程度上由政府制定,远期不能排除不利的调价措施的出台以及由此对公司经营环境和业绩产生不利影响的可能性。
  2、市场风险
  公司经营的高速公路目前主要受到同一区域内其它运输方式(如铁路、水运、航空方式)的竞争,对公司的经营收入有可能产生负面影响。经济周期的变化会直接导致公路交通流量及收费总量的变化,进而可能对公司的经营业绩造成一定的影响。
  3、利率风险
  本期债券为固定利率且期限较长,如果中国人民银行在债券存续期限内上调银行存款利率,则本期债券投资者的实际收益水平将发生变化。
  4、债券流动性风险
  公司计划在发行期结束后即申请本期债券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以增加本期债券的流动性。但公司不能保证本期债券一定能够按照预期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且不能保证本期债券上市后交易的流通量和活跃性。
  5、债券兑付风险
  受以上提及诸因素的影响,公司的未来收益和现金流可能与预测发生一定差异,可能会对本期债券的兑付产生一定影响。”

(十七)长期应付款与租赁

长期应付款是指企业除长期借款和应付债券以外的其他各种长期应付款,包括采用补偿贸易方式下引进国外设备价款、应付融资租人固定资产的租赁费等。通常情况下,补偿贸易方式引进国外设备和融资租人固定资产是资产使用在前,款项支付在后。如,采用补偿贸易方式引进国外设备时,企业可先取得设备,设备投产后,再用其生产的产品偿还该设备的价款。因此,补偿贸易方式引进国外设备和融资租人固定资产,在尚未偿还价款或尚未支付租赁费之前,构成了企业的一项长期负债。
租赁的作用是为资产的使用提供融资。这种融资方式在我国兴起的时间不算长,但发展很快,在制造业、航空业等使用高价值长期资产的行业已经得到了较为普遍的运用。由于租赁业务本身的复杂性,使得其会计确认和计量有很多难以从直观上理解的地方,而对于某些行业的财务报表而言,分析租赁会计处理与租赁协议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会计分析能力,分析者要判断企业是否使用了适当的租赁会计处理办法,就必须首先了解租赁会计处理,认真阅读租赁安排细节,仔细预测与租赁有关的现金流量,并透过租赁销售的法律形式看到交易的实质。
《租赁准则》分别经营租赁和融资租赁对承租人和出租人的会计核算和相关信息披露作出了规定:
1、关于租赁的分类
租赁是指在约定的期间内,出租人将资产使用权让与承租人以获取租金的协议。租赁会计准则规定,承租人和出租人应当在租赁开始日将租赁分为融资租赁和经营租赁。其中,租赁开始日指起租日,但在售后租回交易下,则指买主向卖主支付第一笔款项之日。融资租赁是指实质上转移了与资产所有权有关的全部风险和报酬的租赁。所有权最终可能转移,也可能不转移。经营租赁是指除融资租赁以外的其他租赁。
《租赁准则》规定,企业在对租赁进行分类时,应当根据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全面考虑租赁期届满时租赁资产所有权是否转移给承租人、承租人是否有购买租赁资产的选择权、租赁期占租赁资产尚可使用年限的比例等各种因素,并给出了认定融资租赁的几项标准:
  (1)在租赁期届满时,租赁资产的所有权转移给承租人。
  (2)承租人有购买租赁资产的选择权,所订立的购价预计将远低于行使选择权时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因而在租赁开始日就可以合理确定承租人将会行使这种选择权。此优惠购买选择权所指的购买价是象征性的,其实是一种名义购买价,一般可按照不高于5%来判断。
  (3)租赁期占租赁资产尚可使用年限的大部分。此大部分通常为不低于75%。
(4)就承租人而言,租赁开始日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几乎相当于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原账面价值;就出租人而言,租赁开始日最低租赁收款额的现值几乎相当于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原账面价值。“几乎相当于”是指大于等于90%。
在这一条中有两个概念需要解释:
a. 最低租赁付款额(相对于承租人而言) = 应支付或可能被要求支付的各种款项(不含或有租金和履约成本)+ 由承租人或与其有关的第三方担保的资产余值。
为什么会有担保余值,主要是为促使承租人谨慎使用租赁资产,尽量减少出租人的风险,租赁合同往往要求承租人或与其有关的第三方(如关联公司、主要供应商等)对租赁资产余值进行担保,这是对承租人而言的。如果担保人是独立的第三方,如专业的担保公司,则此时的担保余值是针对出租人而言的。
b. 最低租赁收款额 = 最低租赁付款额 + 独立第三方担保的余值。
第三方对出租人的资产余值作出担保,则表明租赁期满时能够有充分的保证出租人能够实现这一确定的金额,故应包括在最低租赁收款额中。 
(5)租赁资产性质特殊,如果不作较大修整,只有承租人才能使用。

  2、关于融资租赁情况下承租入的会计处理
租赁会计准则规定,在融资租赁下,承租人通常应当将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原账面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两者中较低者作为租入资产的入账价值,将最低租赁付款额作为长期应付款的入账价值,并将两者的差额确认为未确认融资费用。这一规定,与国际会计准则是完全一致的;但与我国现行会计制度相比则有较大改进。其实质在于引入了现值概念。对于现值的计算需要知道折现率。可备选的折现率有出租人的内含利率、租赁合同规定的利率和同期银行借款利率三种。选择的依据是:
(1)出租人的内含利率反映了承租人实际支付的真实筹资成本,最具“实质性”,为首选。
(2)如果承租人不知道出租人的内含利率,则再选合同利率。因为该利率为双方所接受,反映了承租人实际负担的利息水平,具备相关性,能够体现真实、客观性。
(3)如果上二者不可知,则采用同期银行借款利率,此时由于同期银行借款利率往往小于合同利率,故计算出的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较大,常常就和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原账面价值几乎相当。
在承租人付给出租人的租金中,既包括本金,也包括利息。从精确核算角度讲,支付的本金应减少负债,而支付的利息应按一定的方法确认为费用。
  但是,考虑到我国实际情况,租赁准则作了特别规定,即,如果租赁资产占企业资产总额的比例不大,承租人在租赁开始日仍可按最低租赁付款额记录租入资产和长期应付款。这是因为,租赁业务对一般企业而言毕竟属于特殊业务,出于方便企业核算考虑,多给企业一种选择。这与相关的国际会计准则的要求不完全相同。
  融资租入资产后,承租人就应将其视同自有资产一样进行核算。在会计上的突出体现就是租赁资产折旧的计提。租赁准则规定,承租人应当采用与自有应折旧资产相一致的折旧政策。能够合理确定租赁期届满时将会取得租赁资产所有权的,应当在租赁资产尚可使用年限内计提折旧;无法合理确定租赁期届满时能够取得租赁资产所有权的,应当在租赁期与租赁资产尚可使用年限两者中较短的期间内计提折旧。
  在承租人对融资租赁的信息披露方面,与相关的国际会计准则相比,我国租赁准则要求披露的内容要相对简略一些。租赁准则要求披露的内容有:(1)每类租入资产在资产负债表日的账面原值、累计折旧及账面净值;(2)资产负债表日后连续三个会计年度每年将支付的最低租赁付款额,以及以后年度将支付的最低租赁付款额总额;(3)未确认融资费用的余额;(4)分摊未确认融资费用所采用的方法。

  3、关于融资租赁情况下出租人的会计处理
对于出租人而言,由于租出资产而换得了一项对承租人的债权,故在租赁开始日对租赁债权的确认十分重要。
《租赁准则》规定,在租赁开始日,出租人应当将租赁开始日最低租赁收款额作为应收融资租赁款的入账价值,并同时记录未担保余值;将最低租赁收款额与未担保余值之和与以上两项的现值之和的差额确认为未实现融资收益。未实现融资收益应当在租赁期内各个期间进行分配,确认为各期融资收入。
对未实现融资收益的分配是出租人会计核算的核心。融资租赁的实质就是出租人向承租人提供贷款以赚取收益,因此,出租人应将应收租赁款作为对其投资及服务的补偿和回报,作为本金回收和融资收入处理。
  考虑到实务中存在拖欠租金的情况,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租赁准则规定,超过一个租金支付期未收到的租金,应当停止确认融资收入;其已确认的融资收入,应予冲回,转到表外核算;等以后实际收到租金时,再将租金中所含融资收入确认为当期收入。租赁准则还规定,出租人应当根据承租人的财务及经营管理情况,以及租金的逾期期限等因素,分析应收融资租赁款的风险程度和回收的可能性,对应收融资租赁款减去未实现融资收益的差额部分合理计提坏账准备。
  对于出租人应当披露的信息,租赁准则要求出租人披露以下三方面的内容:(1)资产负债表日后连续三个会计年度每年将收到的最低租赁收款额,以及以后年度将收到的最低租赁收款额总额;(2)未实现融资收益的余额;(3)分摊未实现融资收益所采用的方法。这些要求与相关国际会计准则的要求相比,在内容上和数量上都显得相对简略些。

案例:融资租赁——航空公司的财务策略

飞机融资租赁一直是国内航空公司通用的飞机采购方式。所谓融资租赁是指在国际避税地设立一家特定目的公司作为出租人,利用被认可的国有商业银行的境外担保和所购飞机的境外抵押获取出口信贷及国际商贷融资用于购买飞机,并将飞机租赁给航空公司使用,租赁期结束后,飞机的使用权转为航空公司所有。以融资租赁方式租机,能够满足上千万美元、超过十年期的融资需求。
2002年招股上市的上海航空公司的会计数据就反映了航空业的这种财务特征。
上海航空公司主要从事国内、国际和地区航空客、货、邮运输及代理,已开通136条营运航线,通达国内48个大中城市和5个国际城市。
航空运输企业的主要生产设备为飞机。截止2002年,上海航空公司共有25架飞机从事民用航空运输,下表为飞机构成状况。该公司以波音系列飞机进行干线运营,以世界上最先进的支线飞机CRJ-200作为支线运营飞机。波音767飞机主要飞上海至北京、广州、深圳、昆明、成都等主力航线,波音757主要经营上海至其他省会城市航线,波音737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配。在25架飞机中,除6架自有外,其余运营飞机均采用融资性租赁或经营性租赁两种方式取得的,其中9架采用融资性租赁,10架采用经营性租赁。

飞机类型数量自有飞机经营租赁融资租赁平均座位数平均机龄
B737-70070521282.0
B757-20070342009.5
B767-30041032604.5
B737-80031201640.5
CRJ-2003300501.0
HAWKER800110080.5
总计256109- 4.2

公司1999年末、2000年末、2001末年及2002年6月30日的资产负债率分别为89.47%、90.13%、90.72%和90.59%,资产负债水平较高,这主要是由行业的特殊性决定的。航空运输企业的主要资产如飞机及发动机许多都是通过融资租赁的形式取得,采用融资性租赁的飞机需要作为固定资产列入财务报表中,同时确认相应的负债。融资租赁飞机对司增加资本积累是有利的,但造成公司资产负债率偏高,形成一定财务风险的积累。

上海航空公司融资租赁合同重要条款如下:
(1)1993年12月17日,本公司与SAL93Limited签订融资租赁协议,租赁一架波音757-26D飞机(航空器出厂序列号27152,国籍标志和登记标志为B-2833),该飞机的租赁期限为12年。该合同约定每半年付款一次,2002年和2003年分别需要付款US$6,773,911.04和US$8,067,175.47,2004年及以后需要付款US$8,300,352.47。按照协议规定的付款进度,本公司支付完毕最后一笔款项,即融资租赁飞机的本息全部付清,该架飞机的权利和义务由本公司所有,产权归属本公司。
(2)1993年12月17日,本公司与NNBHebeiLeaseCo.,Ltd.、NNBShandongLeaseCo.,Ltd.及NNBShanxiLeaseCo.,Ltd.签订融资租赁协议,租赁一架波音757-26D飞机(航空器出厂序列号27183,国籍标志和登记标志为B-2834),该飞机的租赁期限自1993年9月20日起至2003年12月17日止。该合同约定每半年付款一次,2002年和2003年分别需要付款US$2,949,099.39及JPY170,276,813.00和US$12,045,745.74及JPY197,778,408.00,2003年付款结束后融资租赁合同履行完毕。按照协议规定的付款进度,本公司支付完毕最后一笔款项,即融资租赁飞机的本息全部付清,该架飞机的权利和义务由本公司所有,产权归属本公司。
(3)1994年7月18日,本公司与SAL94Limited签订融资租赁协议,租赁一架波音767-36D飞机(航空器出厂序列号27309,国籍标志和登记标志为B-2563)。根据该融资租赁协议,飞机的租赁期限为12年。该合同约定每半年付款一次,2002年和2003年分别需要付款US$7,482,716.18和US$7,482,716.18,2004年及以后需要付款US$16,311,221.38。按照协议规定的付款进度,本公司支付完毕最后一笔款项,即融资租赁飞机的本息全部付清,该架飞机的权利和义务由本公司所有,产权归属本公司。
(4)1994年8月24日,本公司与SAL94Limited签订融资租赁协议,租赁一架波音757飞机(航空器出厂序列号27342,国籍标志和登记标志为B-2842),该飞机的租赁期限为12年。该合同约定每半年付款一次,2002年和2003年分别需要付款US$5,109,399.98和US$5,109,399.98,2004年及以后需要付款US$10,427,753.69。按照协议规定的付款进度,本公司支付完毕最后一笔款项,即融资租赁飞机的本息全部付清,该架飞机的权利和义务由本公司所有,产权归属本公司。
(5)1996年6月28日,本公司与SAL95Limited签订融资租赁协议,租赁一架757-200飞机(航空器出厂序列号27681,国籍标志和登记标志为B-2843),该飞机的租赁期限为11年。该合同约定每半年付款一次,2002年和2003年分别需要付款US$6,026,820.52和US$6,499,302.91,2004年及以后需要付款US$23,753,009.35。按照协议规定的付款进度,本公司支付完毕最后一笔款项,即融资租赁飞机的本息全部付清,该架飞机的权利和义务由本公司所有,产权归属本公司。
(6)1998年1月17日,本公司与SAL97ALimited签订融资租赁协议,租赁一架波音767-300飞机(航空器出厂序列号27685,国籍标志和登记标志为B-2567),该飞机的租赁期限为12年。该合同约定每半年付款一次,2002年和2003年分别需要付款US$6,030,944.53和US$6,418,540.01,2004年及以后需要付款US$48,709,930.57。按照协议规定的付款进度,本公司支付完毕最后一笔款项,即融资租赁飞机的本息全部付清,该架飞机的权利和义务由本公司所有,产权归属本公司。
(7)1999年10月9日,本公司与SAL99ALimited签订融资租赁协议,租赁一架波音767-300飞机(航空器出厂序列号27941,国籍标志和登记标志为B-2570)。根据该融资租赁协议,飞机的租赁期限为12年。该合同约定每半年付款一次,2002年和2003年分别需要付款US$4,698,357.86和US$5,047,641.34,2004年及以后需要付款US$56,496,081.09。按照协议规定的付款进度,本公司支付完毕最后一笔款项,即融资租赁飞机的本息全部付清,该架飞机的权利和义务由本公司所有,产权归属本公司。
(8)2000年5月22日,本公司与SAL2000ALimited签订融资租赁协议,租赁一架波音737-700飞机(航空器出厂序列号为30168,国籍标志和登记标志为B-2577)。根据该融资租赁协议,飞机的租赁期限为12年。该合同约定每半年付款一次,2002年和2003年分别需要付款US$2,241,347.45和US$18,766,727.37,2004年及以后需要付款US$33,116,417.24。按照协议规定的付款进度,本公司支付完毕最后一笔款项,即融资租赁飞机的本息全部付清,该架飞机的权利和义务由本公司所有,产权归属本公司。
(9)2000年5月22日,本公司与SAL2000ALimited签订融资租赁协议,租赁一架波音737-700飞机(航空器出厂序列号30167,国籍标志和登记标志为B-2913)。根据该融资租赁协议,飞机的租赁期限为12年。该合同约定每半年付款一次,2002年和2003年分别需要付款US$2,346,035.24和US$2,539,979.86,2004年及以后需要付款US$32,064,083.59。按照协议规定的付款进度,本公司支付完毕最后一笔款项,即融资租赁飞机的本息全部付清,该架飞机的权利和义务由本公司所有,产权归属本公司。

资产负债表
编制单位:上海航空股份有限公司 金额单位:千元
资产 2001年12月30日 负债和股东权益 2001年12月30日
流动资产合计 1,003,629 流动负债合计 1,958,138
固定资产原值 6,352,894 长期借款 1,352,739
减:累计折旧 1,663,346 长期应付款 2,382,467
固定资产净值 4,689,548 长期负债合计 3,735,206
固定资产合计 5,107,716 负债合计 5,693,345
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 16,729 股东权益合计 582,602
资产总计 6,275,948 负债和股东权益合计 6,275,948


(十八)专项应付款
专项应付款是指企业接受国家拨人的具有专门用途的拨款,如专项用于技术改造、技术研究等,以及从其他来源取得的款项。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收到的专项拨款作为专项应付款处理,待拨款项目完成后,属于应当核销的部分,冲减专项应付款;其余部分转人资本公积。



三、财务困境与债务重组

(一)财务困境
从财务技术上讲,财务困境是指一个企业处于经营性现金流量不足以抵偿现有负债的状态。当然,分析者在使用财务困境这个词时,所指称的含义通常会有三个层次,一是企业的现金流量不足以支付负债的付现成本,表现为预提利息、应交税金等的积欠;二是现金流量无法支付到期债务,包括应付款项、各类借款等;三是企业现有资产与负债不匹配,现有财务实力无法支撑过度膨胀的债务规模。
从财务困境的经济后果来看,如果企业现有资产价值不足以偿还负债价值或企业经营现金流量不足以补偿现有债务,通常有破产、资产重组、债务重组三种经济行为发生。企业现有资产价值不足以偿还负债价值是指资本收益能力的绝对低下,则破产的可能性极大;企业经营现金流量不足以补偿现有债务可能反映资本流动能力的相对低下,可以通过一系列非常行动,如出售资产、资产置换、缩减资本支出、增发新股、申请撇帐、债转股等,使企业免于破产,恢复企业的持续经营。
解决企业的财务困境通常是通过企业的债务再安排或资产的重组来解决。一方面,企业可以通过实施资产重组或股权置换来解决息税前利润率低下的问题,通过恢复和提升盈利能力来进行自身造血,积累资金再逐步解决债务问题,但这种解决策略对处于迫切需要解决沉重债务负担的企业来说过于缓慢;或者,企业可以通过被别的企业所兼并引入资金来解决。另一方面,企业也可以实施债务重组,从而解决企业的债务支付问题。

(二)债务重组的定义与会计处理规则
债务重组是解决企业财务困境的途径。《债务重组》准则将债务重组定义为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法院的裁决同意债务人修改债务条件的事项。
《债务重组准则》规定,债务重组可以有这样几种方式:以低于债务账面价值的现金清偿债务、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债务转为资本、修改其他债务条件,如延长债务偿还期限、延长债务偿还期限并加收利息、延长债务偿还期限并减少债务本金或债务利息等、以上两种或两种以上方式的组合。三种方式下的会计处理规则如下:
1、以低于应付债务账面价值的现金清偿债务的,企业应按应付债务的账面余额,借记本科目,按实际支付的价款,贷记“银行存款”科目,按其差额,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
2、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分别按以下情况处理:
(1)企业以短期投资清偿债务的,应按应付债务的账面余额,借记本科目,按短期投资已计提的跌价准备,借记“短期投资跌价准备”科目,按短期投资的账面余额,贷记“短期投资”科目,按应支付的相关税费,贷记“银行存款”、“应交税金”等科目,按短期投资的账面价值与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之和大于应付债务账面价值的差额,借记“营业外支出——债务重组损失”科目,按短期投资的账面价值与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之和小于应付债务账面价值的差额,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
(2)企业以其存货清偿债务的,应按应付债务的账面余额,借记本科目,按该项存货已计提的跌价准备,借记“存货跌价准备”科目,按存货的账面余额,贷记“库存商品”、“原材料”等科目,按应交的增值税销项税额,贷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科目,按应支付的其他相关税费,贷记“银行存款”、“应交税金”等科目,按存货的账面价值与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之和大于应付债务账面价值的差额,借记“营业外支出——债务重组损失”科目,按存货的账面价值与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之和小于应付债务账面价值的差额,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
(3)企业以其固定资产清偿债务的,应按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借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按固定资产已提折旧,借记“累计折旧”科目,按该项固定资产已计提的减值准备,借记“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科目,按固定资产原价,贷记“固定资产”科目;发生的清理费用,借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同时,按应付债务的账面余额,借记本科目,按“固定资产清理”科目的余额,贷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按其差额,借记“营业外支出——债务重组损失”科目,或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
(4)企业以长期投资清偿债务的,应按应付债务的账面余额,借记本科目,按该项长期投资已计提的减值准备,借记“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科目,按长期投资的账面余额,贷记“长期股权投资”、“长期债权投资”等科目,按应支付的相关税费,贷记“银行存款”、“应交税金”等科目,按长期投资的账面价值与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之和大于应付债务账面价值的差额,借记“营业外支出——债务重组损失”科目,按长期投资的账面价值与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之和小于应付债务账面价值的差额,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
(5)企业以无形资产清偿债务的,应按应付债务的账面余额,借记本科目,按该项无形资产已计提的减值准备,借记“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科目,按无形资产的账面余额,贷记“无形资产”科目,按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之和大于应付债务账面价值的差额,借记“营业外支出——债务重组损失”科目,按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之和小于应付债务账面价值的差额,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
(6)企业以部分非现金资产和部分现金资产抵偿债务的,应按支付的现金,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债务的账面价值减去以现金清偿的部分后的金额,作为债务的账面价值;以非现金资产抵偿债务的部分,按上述原则进行会计处理。
(7)企业以非现金资产抵偿债务,同时债权人支付部分现金的,应将接受的现金记入“银行存款”等科目;按债务的账面价值加上收到的现金后的金额与抵偿债务的非现金资产的账面价值的差额,按上述原则进行会计处理。
3、债务转为资本,应按应付债务的账面余额,借记本科目,按债权人因放弃债权而享有的股权的份额,贷记“实收资本”或“股本”科目,按其差额,贷记“资本公积——资本(或股本)溢价”科目。
4、以修改其他债务条件进行债务重组的,修改其他负债条件后未来应付金额小于债务重组前应付债务账面价值的,应将其差额计入资本公积,借记本科目,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
5、如果修改后的债务条款涉及或有支出的,应将或有支出包括在将来应付金额中。或有支出实际发生时,应当冲减重组后债务的账面价值。如果在未来偿还债务期间内未满足债务重组协议所规定的或有支出的条件,即或有支出没有发生,其已记录的或有支出分别情况处理:若按债务重组协议规定,或有支出的金额按期(按年、季等)结算,应当在结算期满时,按已确认的属于本期未发生的或有支出金额,作为资本公积处理;若按债务重组协议规定,或有支出的金额待债务结清时一并计算的,应当在结清债务时,按未发生的或有支出金额作为资本公积处理。
6、以现金、非现金资产、债务转为资本和修改其他债务条件等方式(混合重组方式)的组合清偿某项债务的,企业应以先支付的现金、转让的非现金资产的账面价值、债务转为资本,冲减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再按上述原则进行处理。
7、企业将长期借款划转出去,或者无需偿还的长期借款,直接转入资本公积,借记本科目,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


案例:东方资产管理公司对中国深圳对外贸易(集团)公司实施政策性债转股纪实

中国深圳对外贸易(集团)公司是在改革开放初期迅速发展成长起来的一家集多个大型饲养、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外向型综合贸易企业,产业鲜明,能够从事进出口贸易、物业经营、房地产开发及物流运输等多种经济活动,有别于传统的纯外贸进出口企业。最辉煌的时候,该集团拥有二级企业100多家,三四级企业达300多家,员工数量12000余人,出口创汇一直占深圳国有企业一般贸易出口的15%,连续18年居深圳市一般贸易企业出口创汇第一名。
但是,辉煌的背后是历年来的盲目扩张和投资失误。自1995年开始,外贸集团的经营逐步陷入困境,经营效益低下、管理费用高,导致银行利息不能按期支付、员工工资不能按时发放,企业管理层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与此同时,随着国家银根收缩,银行贷款逐渐吃紧,外贸集团不能像往常那样获得各家银行的信任,业务所需的对外开证、信用证贴现、流动资金贷款曾一度呈现停滞状态。自1996年开始,各家银行对经营仍然无望的外贸集团及其下属企业陆续进行了依法收贷的诉讼和执行,拍卖外贸集团公司的资产以偿还银行债务。1998年,针对外贸集团的诉讼达到了高潮,一时间,外贸集团陷入内忧外患之中,经营班子整日应付法院的传票而无力掌管经营。但绝大部分债权仍难以收回,债权回收率仅为15%左右。
为摆脱经营困境,深圳外贸集团从1998年起大胆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他们对不能运作的企业进行关停并转,以减少管理成本,同时逐步进行经营性裁员,将庞大的员工队伍从最高峰时的12000人减少到2000多人。经过近3年的整顿,外贸集团的经营逐步有了起色。2000年该集团远洋出口额达到12400万美元,当年实现净利润1521万元,产品出口的国家和地区达到110个,扭转了经营下滑的不利局面。1999年至2000年,该集团缴纳各种税费8252万元,被深圳市人民政府评为“守法纳税大户”,同年还被国家外经贸部确定为“全国100家重点联系出口企业”。
然而,逾期多年未还的巨额银行贷款本息始终压在深圳外贸集团身上,其中,拖欠中国银行的贷款本息占76.6%。银行债务犹如一把利剑时刻悬在外贸集团的头上,不解决银行债务问题,改革难以深入。
2000年3月,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接收了债权。
深圳外贸集团主动与东方资产管理公司进行协商,请求暂停诉讼和拍卖,认为如果一味地进行起诉和拍卖,外贸集团资产的变现损失将十分巨大,而且资产管理公司所得也不理想。同时,外贸集团提出了债转股的意见。东方资产管理公司也认为,诉讼只能收回小钱,既不利于国有资产保全,也不利于国有企业改革。争取实施债转股对双方都有利。
然而外贸集团的财务状况令人担忧。集团的银行贷款加上资产管理公司债权达15亿元之多,财务负担极重。大量的债务处于法院强制执行下,如果诉讼及执行持续下去,破产是不可避免的。集团账面价值30%的房产、法人股、股票已抵押给各债权人,且不断遭到起诉、查封和拍卖。
实施债转股,必须解决沉重的债务负担,否则,即使实施了债转股,企业转股后也难以继续运营。经与各方面协商,最终外贸集团本部及所属企业物业获得减免应缴地价的优惠政策,使此部分物业具备了上市流通增值的可能,同时还减免了该集团历史用地使用开发房地产项目应缴地价。如果转股成功,还有可能获得市政府每年一定数量的产业结构调整资金的支持,对深圳外贸集团拥有的数万平方米的历史划拨用地,可以获得地价减免优惠。在谈判的过程中,东方资产管理公司对外贸集团的诉讼活动作了相应的调整配合,已经进入评估拍卖程序的部分执行案件在向有关法院作了说明后暂时中止。
政策性债转股能够使该企业享受到地方政府对债转股企业的有关优惠政策,这对企业的脱困和后续发展有实质性的作用和意义。因此,国家经贸委批准深圳外贸集团进行政策性债转股后,在所有债务中,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根据国家的有关政策及双方的具体情况,本着减免一部分、转股一部分、保留收息债权一部分、资产变现偿债一部分的处置原则作了分门别类的处理:对于部分呆账贷款和市政府下文要求深圳外贸集团承接的另一外贸进出口企业的债务本息实施优惠减免;对其下属16家企业的44笔债务部分进行诉讼和解,其余纳入债转股之列;对于集团本部的贷款全部债转股;对目前仍在正常经营的下属企业的部分债权进行债务重整,使东方资产管理公司能够收取本息,其余债转股;将深圳外贸集团公司的部分资产进行变卖或以物抵债以偿还部分本息。
通过实施政策性债转股,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在顺利化解债权风险的同时,不仅成功地保全了国有资产,而且还有较大的债权可以正常收息。同时,外贸集团也成功地化解了债务风险,基本上可以无忧地进行正常的经营,对于其他银行贷款本息也可以逐步有计划地偿还,企业在银行中的信誉逐渐恢复







四、所有者权益

所有者权益,是指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是一个重要的财务报表要素,代表股东或出资人对既定经营主体的资源以及经营收益的要求权。不同的所有者在企业中所拥有的权利是不同的,为了反映各个权益持有人的利益,在财务会计上要求对权益进行必要的分类和报告,而且分类形式将取决于企业的法律形式。
在独资企业,整个所有者权益通常表现为一个数额,即代表业主对企业的所有权。由于独资企业对业主的投入和派款没有什么限制,而且除了债权人之外没有其他的要求权存在,所以业主权益一般不需要再分类。
在合伙企业,所有者权益的性质类似于独资企业,但合伙企业的权益需按每个合伙人的权益进行分类,分别记录其投资的增减。
在公司制企业,股东和债权人之间的权益关系比独资和合伙企业复杂得多,也需要更为详细的分类,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向股东、债权人和其他利益集团提供关于他们过去或预期的经济利益以及企业经营管理效率的信息。为此,公司财务报告中所有者权益的分类应提供关于公司的资本来源的各类信息。
从观念上,会计对所有者权益的认识来自于不同的经济产权观念,在理论上形成了多种理论来说明所有者权益。其中有代表性的观念有这样一些:

1、业主权说
这一理论来自于最早对复式簿记所作的解释。在会计恒等式中,资产 – 负债 = 业主权益,即业主居于产权的中心,按照这种理论来解释会计要素,资产是业主所有的,负债则是业主的义务,业主权益就代表企业所有者所拥有的企业净值,收入即为业主权益的增加,费用为业主权益的减少,收入大于费用而形成的净收益,发放现金股利应视为业主资本的撤出,留存收益则是业主权益的一部分。业主权益说特别适用于解释和表现独资企业组织或合伙企业的产权关系。
2、主体说
与业主和其他权益持有人的个人事务和其他权利分类的企业主体存在,是可以依据所有权或全部权益概念来确定的。但是主体理论认为,企业主体本身是独立存在的,甚至具有自身的人格化。企业的所有者并非与企业的存在相同。
主体说下的会计勾稽关系为“资产 = 负债 + 所有者权益”,根据这个观念,资产代表企业自身拥有或控制的资源,负债是企业自身所承担的义务,收入是企业的经营成果,费用是企业为获得收入而消耗的资源,因此,严格的说,只要是持续经营不清算,则企业实现的净收益不能被视为直接属于股东,而只有利润分配部分才属于股东。主体说适用于对公司制企业产权关系的会计解释。
3、企业说
企业说的概念比主体理论更为宽泛,但它的范围和应用尚未明确。主体理论认为企业是一个单独的经济主体,主要是为其权益持有人的利益而经营。但企业理论则把企业看成一个社会组织,是为众多利益集团的利益而经营。在最广的意义上,这一利益集团除了股东和债权人之外,还包括职工、顾客、政府(征税),甚至一般性的非确指的社会公众,所以,这个理论是内涵极为广阔的会计产权理论。
这一观念的兴起与公司理论中的现代公司的社会责任说有密切的关系。从社会影响看,大公司有义务考虑其活动对不同利益集团和整个社会的影响。从会计的角度看,这意味着适当的报告责任不仅限于股东和债权人,而且还应面向许多其他集团和社会公众。在这种观念下,对债权人的利息、职工的薪金、政府的税收等利益流与留存收益、利润分配一道,被视为企业对社会的增值贡献。


(一)实收资本

企业的实收资本是指投资者按照企业章程,或合同、协议的约定,实际投入企业的资本。我国是实行注册资本制的国家,因此,会计上实收资本更多的体现的是法律上注册资本的含义。作为一个法律范畴,注册资本指企业设立时在注册机关登记的资本。在公司法上,“资本”是公司的三大要素之一,它反映着公司的法人所有权以及股权的双重关系,一方面,作为公司法人所有权的客体,公司资本既是公司法人进行经营活动的经济支柱,又是公司法人独立对外承担民事法律责任的财产基础以及对债权人的保障;另一方面,作为股权关系的反映,它既是股东履行出资义务的记录,同时又是其行使表决权、分配权等股权的依据,集中体现了股东之间的权利和利益分配的比例关系。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一般企业实收资本应按以下规定核算:
(1)投资者以现金投入的资本,应当以实际收到或者存入企业开户银行的金额作为实收资本入账。实际收到或者存入企业开户银行的金额超过其在该企业注册资本中所占份额的部分,计入资本公积。
(2)投资者以非现金资产投入的资本,应按投资各方确认的价值作为实收资本入账。为首次发行股票而接受投资者投入的无形资产,应按该项无形资产在投资方的账面价值入账。
(3)投资者投入的外币,合同没有约定汇率的,按收到出资额当日的汇率折合;合同约定汇率的,按合同约定的汇率折合,因汇率不同产生的折合差额,作为资本公积处理。
(4)中外合作经营企业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在合作期间归还投资者投资的,对已归还的投资应当单独核算,并在资产负债表中作为实收资本的减项单独反映。
对于股份有限公司而言,实收资本称为股本,相关的规定如下:
(1)公司的股本应当在核定的股本总额及核定的股份总额的范围内发行股票取得。公司发行的股票,应按其面值作为股本,超过面值发行取得的收入;其超过面值的部分,作为股本溢价,计入资本公积。
(2)境外上市公司以及在境内发行外资股的公司,按确定的人民币股票面值和核定的股份总额的乘积计算的金额,作为股本入账,按收到股款当日的汇率折合的人民币金额与按人民币计算的股票面值总额的差额,作为资本公积处理。

案例:名列“2001年十大经济犯罪案件”榜的麦科特股东出资不实

我国对注册资本制度的维护主要是通过验资实现的。验资分为设立验资、年检验资、变更验资,设立验资是资本确定原则、资本法定原则的保障;年检验资是资本维持、资本不变原则的保障;变更验资是资本不变原则的保障。作为一种管制行为的“验资”所面临的最大挑战是股东出资不实,被称为中国“2001年十大经济犯罪案件”之一的麦科特欺诈上市案就是一个典型的虚假出资案例。
2000年7月21日,麦科特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发行股票,并于8月7日上市;当年11月,中国证监会对麦科特利润虚假问题立案调查。调查结果表明,该公司通过伪造进口设备融资租赁合同,虚构固定资产9,074万港元;采用伪造材料和产品的购销合同、虚开进出口发票、伪造海关印章等手段,虚构收入30,118万港元,虚构成本20,798万港元,虚构利润9,320万港元,其中1997年虚构利润4,164万港元,1998年虚构利润3,825万港元,1999年虚构利润1,331万港元;为达到上市规模,将虚构利润9,000多万港元转为实收资本,以及倒制会计凭证、会计报表、隐慝或者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
案件发生后,在弥补相关出资不实问题方面,麦科特公司董事会就解决方案进行了公告,各出资不实的发起人股东就不实部分进行现金注资补足:
“第一条、各发起人一致同意,各发起人应当就向麦科特光电补足出资承担连带责任。各发起人一致同意,对监管部门认定的麦科特光电出资不实部分以现金方式补足,具体补足方式为在协议签订之日起两(2)天内,由麦科特光电第一大股东麦科特集团有限公司将相当于9074万港元的等值的人民币现金注入麦科特光电,以补足发起人对麦科特光电出资不实部分的出资,并由法定的验资机构出具验证报告。
第二条、各发起人一致同意,对于麦科特集团有限公司注入麦科特光电的相当于9074万港元的等值的人民币现金资产,如监管部门或司法部门对各发起人实际应承担补足出资的责任进行认定或作出判决、裁决的,麦科特集团有限公司以外的发起人将据该等认定、裁决或判决承担相应的偿付麦科特集团有限公司的责任;如监管部门或司法部门未对各发起人实际应承担补足出资的责任进行认定或作出判决、裁决的,各发起人应在监管部门对麦科特光电作出行政决定后的三(3)日内将各自未对麦科特光电足额出资部分出资偿付给麦科特集团有限公司。
第三条、各发起人一致同意,除上述由麦科特集团有限公司注入现金补足的资本外,本协议第二条所述认定、裁决或判决最终确认麦科特光电的发起人股东还需承担其他资本充实责任的,各发起人应在根据本协议第二条规定偿付麦科特集团有限公司的同时,按各自应承担的责任份额继续承担资本充实责任。
 第四条、本协议下麦科特集团有限公司以外的发起人承诺并保证,将就麦科特集团有限公司代为履行的惠州市科技投资有限公司作为麦科特光电的发起人所应承担的资本充实义务,向麦科特集团有限公司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二)资本公积

从资本公积帐户最基本的功能来看,它归集与出资人的出资有关,但是又不改变注册资本数额以及出资人之间的比例关系的资金来源,其中最典型的是股份公司溢价发行股票而取得的股票,或者有限责任公司有新投资人加入时缴付的资本溢价。随着现代企业经营活动以及资本运作方式的复杂化,资本公积帐户反映的内容越来越多。从企业净资产的逻辑来看,所有者权益大体上可以划分为投资人的出资以及经营活动的积累两个部分,然而,在实务中,相当金额的所有者权益增长,既不是来自所有者的出资,也不是源于企业的盈余积累,而是由于特定会计处理程序引起的。在没有更合适的会计帐户对它们加以反映的条件下,它们统统被归入资本公积项下。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资本公积项目主要包括:
(1)资本(或股本)溢价,是指企业投资者投入的资金超过其在注册资本中所占份额的部分;
(2)接受非现金资产捐赠准备,是指企业因接受非现金资产捐赠而增加的资本公积;
(3)接受现金捐赠,是指企业因接受现金捐赠而增加的资本公积;
(4)股权投资准备,是指企业对被投资单位的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时,因被投资单位接受捐赠等原因增加的资本公积,企业按其持股比例计算而增加的资本公积
(5)拨款转入,是指企业收到国家拨入的专门用于技术改造、技术研究等的拨款项目完成后,按规定转入资本公积的部分。企业应按转入金额入账;
(6)外币资本折算差额,是指企业接受外币投资因所采用的汇率不同而产生的资本折算差额;
(7)其他资本公积,是指除上述各项资本公积以外所形成的资本公积,以及从资本公积各准备项目转入的金额,包括债权人豁免的债务。

资本公积与股本的划分主要是基于法律的规定。从资本公积,特别是作为传统意义上的资本公积的主要形式——资本溢价或者股本溢价来说,其功能主要在于实现法律上的一些基本目标:
第一,保证公司股权关系的明确
公司的股权关系是由股份来反映的,股东按照其所持有的股份享受权利、承担义务。股份作为公司资本的基本构成单位,通常具有等额的特点。但是,随着公司净资产价值或者公司整体价值在经营过程中发生变化,股东、特别是公司成立后加入的股东为取得股份而实际支付的对价通常高于股票面值。如果溢价部分计入股本,就会提高特定股东所持股份占公司全部股本的比例。因此,一方面为了继续保持股份的单纯性,方便计算各股东所持股份占企业全部股本比例,另一方面为了充分反映企业净资产的增长,就需要有一个特定的账户归集资本溢价或者股票溢价所对应的公司财富的增加。而这正是资本公积账户最基本的功能。
第二,维系股东之间的公平关系
公司溢价发行股份,或者要求出资人溢价出资,一般发生在已设立的公司增资扩股的情形下。从维系新老股东间的公平关系的角度来看,之所以对新加入的股东索取股份溢价,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1)公司增资扩股时投入资本所承担的风险与原始资本承担的风险是不一样的。一般来说,企业从设立到进入正常经营性生产,需要有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市场的细微变化、经营决策稍有失误,都可能将企业淘汰出局。这种公司初创阶段的风险是由原始股东投入的资本来承担的。当公司进入正常经营阶段并增资扩股时,新加入的股东所承担的风险较原始股东要小。根据风险与收益对等的原则,要求新加入股东支付股本溢价是公平合理的。
(2)从会计计量的角度来看,当公司经营了一段时间后,通常都会有一些保留盈余。它们是由全体股东按照其出资比例或者股份比例共同享有的。这也就意味着原有股东的股份的实际价值要超过股份的面值。当新股东加入时,其为取得一定比例的股份就应当支付较股份面值更多的对价,否则就会出现侵占者股东利益的结果。由于老股份的账面价值一般以每股所代表的净资产表示,因此,在一般情况下,将每股净资产作为公司发行新股价格的底线,是公平合理的。
第三,保护债权人的利益
从公司法的发展过程来看,资本公积作为股本溢价的载体,一直处于要求分红的股东所施加的压力之下,而这对于保护债权人的利益是很不利的。因此,公司法往往只对“资本公积”的用途作出一项限制:资本公积不得用于派发股利。这也就表明企业可以任意使用资本公积所代表的资金,但是不能用来发放股利。因此,公司的资本公积与股本一样,都带有了“资本”的性质,成为对公司利润分配的限制。
这一点在公司法发展的早期尤其具有显著的意义。当时,公司法确定可分配利润的方式是比较前后两期的公司净资产价值,而净资产是公司全部资产扣除负债后的余额,其中既包括了资本溢价或者股票溢价,也包括经营活动实现的利润。在资本维持原则形成的初期,法律上只是限制从净资产增值中派发的股利不得减损“股本”,出资人可以要求对股本溢价进行分配。这也是会计实务中将公司的资本划分为“股本”与“股本溢价”背后的一个最重要的利益驱动。但是“股本”的金额毕竟是有限的,特别是在实行名义资本制度的国家,股本(准确地说是股份)的意义主要在于明确股权关系,而非对债权人的保护。因此,通过建立资本公积制度,并禁止将资本公积用于利润分配,就在“股本”限制的基础上,进一步缩小了公司净资产增值被分配出去的份额。
在现代经济生活中,对资本公积派发的限制,不仅有利于保护债权人的利益,而且有利于企业自身的持续经营。这是因为,资本公积账户中积聚了股本溢价以外的多个项目,如资产评估增值、投资等。这些项目往往只是代表了公司净资产价值的账面增长,它们并没有真正实现,即尚未为企业带来实际的现金流入。现金流如同现代企业的血脉,如果允许企业用资本公积派发股利,无异于“饮鸩止渴”,迫使企业将经营性资产变现,进一步减少了企业创造未来现金流的能力。

资本公积最为常见的用途是转增资本,资本公积的分析对预测企业的利润分配政策非常有价值。一般而言,单位注册资本的资本公积金额越大,就越有可能进行转增。但应当注意的是,在上述的资本公积项目中,并非每一种资本公积都能够转增资本,《企业会计制度》规定,资本(股本)溢价、接受现金捐赠、拨款转入、外币资本折算差额及其他资本公积等五大类资本公积可以直接用于转增资本。
而各种准备类项目,如接受捐赠非现金资产准备、股权投资准备、资产评估增值准备等,这些资本公积的增加,在价值的确定上往往采用公允价值,而公允价值入帐价值的不确定性比较明显,因此出于谨慎性原则的考虑,我国对该类资本公积项目列为准备类,在相关资产处置使得该资本公积的价值得以实现之后,才转入“其他资本公积”用以转增。
资本公积还有一个重要意义在于弥补亏损。用资本公积弥补亏损其实是对产权做的内部结构调整,通过将“资本公积”帐户的金额转入呈赤字的“未分配利润”帐户,在帐面上消除亏损,从而改善企业在财务报表上的形象。

案例:财产重估增值——琼民源真相之一种

海南民源现代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在海南经营热带种植业、养殖业、农副产品工业、自然资源综合开发、科技研究、第三产业的开发、房地产开发经营、交通运输等。琼民源A股1993年在深圳上市,一直业绩不佳,在1995年公布的年报中,“琼民源”每股收益不足1厘,年报公布日(1996年4月30日)其股价仅为3.65元。从1996年7月1日起,“琼民源”的股价以 4.45元起步,在短短几个月内股价已窜升至 20元,翻了数倍。在被某些无形之手悉心把玩之后,“琼民源”成了创造1996年中国股市神话中的一匹“大黑马”。
1997年1月22日,琼民源公司率先公布1996年年报。年报赫然显示:“琼民源”1996年实现利润5.7亿余元,每股收益0.867元,净利润比去年同比增长1290.68倍,同时资本公积金增加6.57亿元,推出10送1转增2股的分红方案。年报一公布,“琼民源”股价涨上 26元。
但是,且慢高兴,我们来看看公司的财务报表,找找公司是从哪里赚到了钱,又是从哪里得到的资本公积进行转增。

琼民源A1995-1996年度主要会计数据及财务指标
资产负债表 96年度 95年度


货币资金(万元) 16430.87 1777.49
应收帐款(万元) 18813.72 18232.56
其他应收款(万元) 34430.45 6313.53
存货(万元) 2788.47 20474.67
流动资产(万元) 72963.81 46876.65
固定资产(万元) 70324.10 22740.28
总资产(万元) 309001.78 138579.76
应付帐款(万元) 15477.56 16982.83
流动负债(万元) 43981.59 25433.84
负债合计(万元) 45767.59 27219.84
股本(万元) 55956.42 55956.42
资本公积(万元) 110350.61 44617.61
盈余公积(万元) 10782.88 10782.88
股东权益(万元) 225622.08 111359.92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37612.10

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1996 1995
主营业务收入(万元) 1677.99 363.78
营业成本(万元) 873.81
主营业务利润(万元) 39.13 -396.89
其他业务利润(万元) 44117.59
营业费用(万元)
财务费用(万元) 36.59
管理费用(万元) 608.36
营业利润(万元) 44156.72
营业外收入(万元) 10130.71
营业外支出(万元) 149.75
投资收益(万元) 3015.04
补贴收入(万元)
利润总额(万元) 57093.14 67.21
净利润(万元) 48529.17 37.57
可分配利润(万元) 3.76
未分配利润(万元) 48532.17 3.00

--重要财务指标-- 1996年 1995年
每股收益(元) 0.8673 0.0009
每股净资产(元) 4.0321 2.5900
净资产收益率(%) 21.51 0.03
股东权益比率(%) 73.02 80.36
流动比率 1.6590 1.8431
速动比率 1.5956 1.0381
每股资本公积(元) 1.9721 0.7974
每股盈余公积(元) 0.1927 0.1927
总资产利润率(%) 15.71 0.03
数据来源:根据公司年度报告数据整理

公司1996年利润总额和净利润分别较1995年增长848倍和1290倍。这种暴涨的利润从何而来呢?公司的解释是“投资北京的战略决策获得巨大成功,开启和培育了公司获得高收益的新利润增长点,使公司今后稳健、持续获得利润有了可靠保证。”而之后的法院调查中我们知道了这5.7亿利润总额中有5.4亿是虚构出来的,是“琼民源”公司在未取得土地使用权的情况下,通过与关联企业(香港冠联置业)及其他公司签订的未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的合作建房、权益转让等无效合同编造的。
更重要的,企业当年提出公积金转增资本分配方案,而公司当期资本公积金新增的6.57亿,来源是什么呢?经调查,琼民源当期所增加资本公积金系将所属多家子公司、企业进行重组的资产、“民源大厦工程项目”部分房产及农业合作开发的合作土地等,在未报国有资产管理局和国家土地管理局立项的情况下,通过资产评估增值并计入财务报表所致。
其中,北京民源大厦东例一至十二层写字楼由7400万元人民币升值为3.01亿元人民币;970个地下停车场位由 l862万元人民币升值为1.75亿元人民币;将民源海南公司与海南澄迈县美亭乡龙坡管理区龙腰上村等6个自然村合作开发的合作土地及所属砌块厂工业厂房占用军队生产基地未办理土地使用权过户手续的4300余亩土地、重组后的公司资产等,评估价值为人民币2.74亿元,共计虚假增加资本公积金人民币6.57亿元,进而将评估虚增资本公积金数额调整了有关帐目,并编制了有关财务报表。


三、留存收益
留存收益由利润分配过程形成,指企业从历年实现的利润中提取或形成的留存于企业的内部积累。留存收益来源于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所实现的净利润,它与实收资本和资本公积的区别在于,实收资本和资本公积来源于企业的资本投入,而留存收益则来源于企业的资本增值。
留存收益的提取是企业的一项经济行为,也是基于法律法规的要求。企业实现的利润需要留存一部分于企业内部,一方面可以满足企业维持或扩大再生产经营活动的资金需要,保持或提高企业的获利能力;另一方面可以保证企业有足够的资金弥补以后年度可能出现的亏损,也保证企业有足够的资金用于偿还债务,保护债权人的权益。
留存收益主要包括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两大类,具体的内容有:
(1)法定盈余公积,是指企业按照规定的比例从净利润中提取的盈余公积;
(2)任意盈余公积,是指企业经股东大会或类似机构批准按照规定的比例从净利润中提取的盈余公积;
(3)法定公益金,是指企业按照规定的比例从净利润中提取的用于职工集体福利设施的公益金。
(4)未分配利润,属于未确定用途的留存收益,是企业实现的净利润经过弥补亏损、提取盈余公积和向投资者分配利润后留存在企业的、历年结存的利润。
由于我国外商投资企业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该类企业的盈余公积包括的内容和其他企业有所不同,它主要包括:
(1)储备基金,是指按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从净利润中提取的、经批准用于弥补亏损和增加资本的储备基金;
(2)企业发展基金,是指按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从净利润中提取的、用于企业生产发展和经批准用于增加资本的企业发展基金;
(3)利润归还投资,是指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按照规定在合作期间以利润归还投资者的投资。

留存收益的经济用途有三种:
1、弥补亏损。根据企业会计制度和有关法规的规定,企业发生亏损,可以用发生亏损后五年内实现的税前利润来弥补,当发生的亏损在五年内仍不足弥补的,应使用随后所实现的税后利润弥补。通常,当企业发生的亏损在所得税后利润仍不足弥补亏损的,可以用盈余公积来弥补。
2、转增资本。当企业提取的盈余公积累计比较多时,可以将盈余公积转增资本,用盈余公积转增资本后,留存的盈余公积不得少于注册资本的25%。
3、发放现金股利或利润。特定情况下,当企业累积的盈余公积比较多,而未分配利润比较少时,为了维护企业形象,给投资者以合理的回报,对于符合规定条件的企业,也可以用盈余公积分派现金。有关利润分配更深入的分析将在“利润与利润分配”一章中讲解。



五、收 入

(一)收人的经济特征

收入是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包括销售商品收入、劳务收入、利息收入、使用费收入、租金收入、股利收入等,但不包括为第三方或客户代收的款项。
经常性、持续性的导致企业财富增加是收入的经济特征,评估企业的价值,最基本的就是评价企业价值增值的途径,这项工作必须以收入分析为基础。因此,收入模式的分析是企业会计分析的重要内容。收入的会计分析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是分析收入形成的模式,探究盈利模式的稳定性和可扩展性,从而对企业未来经济利益流入的态势作出分析;二是分析收入确认的条件,尤其是收入确认的时间区间,根据会计分期假设,收入在哪一个会计期间,就直接增加该期间的股东价值,因此,对收入实现于不同的会计期间是分析者十分关注的问题。

(二)收人的确认

在一个特定的会计期间是否将一项经济利益认定为收入,其背后往往有多种逻辑。对不同内容、不同期间的收入进行确认是利益攸关的大事。比如为征收税金的税务会计就在对收入确认的看法上与向投资者列示财务信息的财务会计不尽一致。因此,收入分析的基础是对收入内容和时间的分析,并且需要用心体会不同安排下的利益差别。
对收入进行内容上的确认,是指根据经济交易或者经济事项的内容,判断企业在一项交易中增加的经济利益是否应认定为一笔收入。
所谓时间上的确认,是指在引起收入的经济业务的发生时间与企业收到现金的时间不一致时,在哪一个时间确认、记录收入。
内容确认是对某种经济利益的性质的判断,即判断企业获得的一项经济利益是否属于收入,因此它决定对某一类经济利益流入是否应报告为收入。时间确认一般不涉及对经济利益性质的争议,而是确定一笔收入在什么时间计入会计帐簿。
在有些情况下,收入的内容确认与时间确认是不可分的。由于“收入”要素只是在会计分期假设下对所有者权益因经营活动而增长的一种阶段性报告,而实践中有些带来利益增长的交易可能在长于报告收入的一个会计期间发生,因此,它们不被确认为收入,这并非因交易性质与“所有者财富增加”的收入属性相背,仅仅是确认时间上的先后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收入内容确认与时间确认的划分只是相对的。
收入的时间确认是分期财务报告系统中最关键的一个问题,同时又是会计理论与实务中的难题。从经济学的观点看,生产经营活动所引起的股东价值增值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任何一家企业的营业收入,总是它截至报告期为止的一切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从以前年度开始的产品设计,或者持续性的广告宣传;同时,本年的销售和其他活动,又必将对后续年度的营业收入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收入确认基本贯彻了权责发生制原则,以权利与义务发生的时间,而不是以款项实际流动的时间作为收入或者费用确认的时间。从计量的角度,我们发现较为稳妥的做法是企业所赚取的收入应根据将来某个时刻可望收到的现金或货币等价物来计量,这样收入的计量有一个可以核实的基础,因此,在会计上确立了“收入实现原则”。“收入实现”是指出售资产换取现金、或者收取现金所要求的条件已经成就,因此,对于商品或劳务的提供者来说,不仅权利已经实际发生,而且与权利相伴随的现金流入可以合理地确定,这时才能够确认收入。
收入实现原则包括两个因素:
1、收入已经通过履行相关的义务而赚得。“赚得收入”的标志是企业完成了为取得营业收入所代表的利益而必须完成的行为,如果企业在一项交易中尚未开始履行自己的义务,即使对方预先支付了现金,这项收入并没有“赚得”,它不是已经实现的收入,就不能计入当期的损益表。预收的现金只能视为企业对他人的负债。
2、收入代表的经济利益是已经实现或者可实现的。《企业会计准则——收入》将这一点表述成“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当企业通过销售产品或者提供劳务后获得了现金,或获得了现金的要求权(指票据)时,可以视为收入“已经实现”。当收入或者持有的有关资产极可能转换为金额确定的现金时,收入是“可实现”的。如果一项收入的“可实现性”存在着相当程度的不确定性,则不能确认收入。例如,在赊销的情形下,买方取得了货物但尚未付款,同时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支付困难,在这样的情况下,卖方就应当谨慎地对这笔销售业务不记录入“销售收入”帐户。


(三)商品销售收入

某种意义上,物质文明是由商品的极大丰富构成的。在现代社会中,商品的买卖无疑是最为常见的经济活动。我们所观察的大部分企业,也是以商品销售作为收入的主要来源。尽管抽象的来看,企业都是销售商品获取收入,但是由于所销售商品的差异,也决定了不同企业在收入的确认上所存在的差别。
按照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收入》和《企业会计制度》的要求,企业商品销售收入的确认应当满足的一般原则是:
(1)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买方;
(2)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控制;
(3)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
(4)相关的收入和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从这四条基本原则我们看出其中蕴涵着强烈的“经济实质重于法律形式”的会计新思维,即“风险—报酬转移原则”。而1993年的《企业会计准则》要求“企业应当在发出商品、提供劳务,同时收讫价款或者取得索取价款的凭据时,确认营业收入”,这实际上是“所有权转移原则”。实际经济活动中,风险、报酬的转移与所有权的转移通常是一致的,但不一致也是经常的。从法律上看,所有权转移的时间有下列几种情形:(1)随物的交付而转移,如零售环节的商品销售的情形;(2)随所有权凭证的转移而转移;(3)随着特定法律程序的完成而转移,如房屋产权需待房屋产权登记完成后方转移;(4)按照特定合同条款确定的时间而转移。在这些情形下,所有权的转移通常意味着风险与报酬的转移。但是,在一些特殊的销售安排或者商业惯例中,风险、报酬因素与所有权被分离开来,如商品已经交付,但是风险、报酬未转移;或者商品尚未交付,但是风险、报酬已经转移;或者商品交付后,卖方仍然对商品具有控制权,等等。这些情形很难机械套用“所有权转移”标准,因此《企业会计制度》确立的“风险—报酬转移原则”就更具科学性。

1、商品所有权上的风险报酬转移伴随着所有权凭证的转移或实物的交付而转移
大多数商品交易按照这样一个模式进行,卖方向买方交付商品,与该商品有关的风险报酬则均转移给买方,买方同时向卖方支付对价以取得商品的所有权。在这种情况下,卖方企业在交易行为完成后即可确认商品销售收入,结转商品成本。这种收入确认模式是最传统的,具备相当强的稳定性,报表收入的可靠性最高。

2、商品交付先于风险、报酬的转移
在有些情况下,企业已经将商品所有权凭证或实物交付给买方,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并未转移,这主要表现为双方在销售合同中规定的一些特殊安排,使得卖方企业仍在一定条件下保留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
(1)企业销售的商品在质量、品种、规格等方面不符合合同相关条款要求,又尚未进行适当的弥补,故而仍保留了相关的责任,如接受货物退回等,因此,在责任未解除之前,企业不应当确认收入。
实践中,退货期未满而确认收入,甚至在销售合同一经签订后就确认收入,是企业提前确认收入的最常见的途径。很多上市公司操纵利润的案件都属于此种情形。
(2)企业销售商品的收入是否能够取得受到买方能否在一定时间内将该商品售出的制约。这实际上是代销或者寄售的情形,其特点是受托方只是一个代理商,委托方将商品发出后,所有权并未转移给受托方,所有权上的风险和报酬仍在委托方,与受托方无关。只有当受托方将商品售出后,商品所有权上的风险和报酬才转移出委托方。因此,在代销方式下,委托方应在受托方售出商品,并收到买方提供的代销清单时确认收入。
(3)企业尚未完成售出商品的安装或检验工作,且此项安装或检验任务是销售合同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种情形下,卖方只有在售出商品的安装、检验工作完成,且未发现商品瑕疵后才能确认收入。

(4)商品已经交付,款项分期收回的销售模式。分期收款销售模式广泛运用于房产、汽车、重型设备等单位价值较大、收款期较长的商品的销售。在分期收款销售安排中,合同一般规定买方在合同订立或者交货时支付部分货款,余款日后分期支付。这种情况下,企业按照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分期确认收入,同时,按商品全部销售成本与全部销售收入的比率计算出本期应结转的销售成本。


3、商品实物的交付晚于商品所有权上风险、报酬的转移
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是在国际贸易中,采用FOB、CIF等交货条件进行的销售。在FOB、CIF等交货条件下,货物的风险以在卖方口岸越过船舷时转移,这个时间通常早于买方收到货物时间、或者收到提单代表的所有权的时间。而且,国际货物买卖一般伴随着信用证付款条件,卖方的收款比较有保障。因此,在这些情形下,卖方可以按照风险报酬转移的时间从而早于商品实物交付的日子确认销售收入。
另一个例子是交款提货的销售。交款提货是指买方已经根据买方开出的发票账单支付货款,并取得卖方开出的提货单。在这种情形下,买方支付完货款,并取得提货单,即认为该商品所有权已经转移,卖方应确认收入。

4、售后回购与售后回租
售后回购一般情况下不应确认为收入。但如果卖方有回购选择权,并且回购价以回购当日的市场价为基础确定,在回购的可能性很小的情况下,也可在售出商品时确认为收入的实现。
售后回租上指企业销售商品的同时,销售方同意日后再租回所售商品。如果售后租回形成一项融资租赁,售价与资产帐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应当单独设置“递延收益”科目核算,并按该项租赁资产的折旧进度进行分摊,作为折旧费用的调整。如果售后租回形成一项经营租赁,售价与资产帐面价值之间的差额也通过“递延收益”科目核算,并在租赁期内按照租金支付比例分摊。

5、非货币性交易
非货币性交易中收入的确认问题在我国的会计规则中有其演变过程。2000年《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公布,将非货币性交易中是否有“收入”产生的界限划定为“是否导致交易双方所持有资产的目的变化”,如果双方交换资产后持有目的发生了变化(在待售与非待售资产之间的变化),则盈利过程已经完成,交易双方原有货物的价值通过这个交换过程得以实现,故应作为销售处理,按照换出货物的公允价值计量销售收入以及换入货物的价值。
但之后修订的非货币性交易准则将会计规则整个更改了。新制度规定,在进行非货币性交易的核算时,无论是一项资产换入一项资产,或者一项资产同时换入多项资产,或者同时以多项资产换入一项资产,或者以多项资产换入多项资产,均按照换出资产的帐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入帐价值。由于是以换出资产的帐面价值及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入帐价值,则这个交易将不会带来资产价值量的变化,所以就没有收入产生。


6、现金折扣与商业折扣
与商品销售相关的折扣有两类,一是现金折扣,二是商业折扣。现金折扣主要发生在企业以赊销方式销售商品及提供劳务的交易中,卖方为鼓励买方企业在规定的期限内付款,而向债务人提供的债务扣除。我国会计惯例是将现金折扣理解为鼓励客户提早付款而给予的经济利益,当折扣实际发生时在发生的当期作为财务费用处理。商业折扣是指企业为促销而在商品的价格上给予的扣除,是“量大从优”所包含的会计思想,反映在会计处理上,由于商业折扣发生在销售时而不是像现金折扣那样发生在销售收入确认之后,因此,企业在确认收入时,确认的收入额应是扣除了商业折扣的金额。

案例:企鹅出版公司现金折扣会计舞弊案
企鹅出版公司采用信用销售方式来销售公司产品,该公司声明对那些在规定信用期内提前付款的客户,公司将在销售价格上给予10%的折扣。在会计记帐规则下,在确认销售收入时,企业帐目上反映为贷方有一个按销售总金额计算的“应收帐款”项目,当购买者在价格上得到10%折扣的时候,企业在借方按照应收帐款的90%计入“现金”,同时将剩下的10%计为“财务费用”,因此,这个10%的“财务费用”支出,就会减少最终企业报表中的净利润。
但企鹅出版公司并没有按照这样的标准记帐规则来记帐。它对在信用期内客户提前付款的处理,是按原设定销售价格90%计算的销售总额记入“现金”,同时贷方也按照这个数字冲销“应收帐款”,如此一来,10%的现金折扣就不再被作为费用处理。企鹅出版公司通过这种手段,简单地在应收帐款中作出保留,就人为增加了公司的利润。
尽管从单个消费者的角度,10%的现金折扣只是很小的一个数字,但企鹅出版公司在长达六年的时间中利用这个方法保留下来的应收帐款(同时也是财务费用)达到了1.63亿美元。在企鹅出版公司的集团公司Person公司决定把企鹅公司与最新购进的Putnam Berkley出版社合并时,这些隐藏的财务费用才被发现,最终导致公司被迫进行破产清算。

(四)提供劳务收入
以提供劳务的方式取得收入的行业很多,如建筑安装业、投资银行业、娱乐服务业等。依据《企业会计准则——收入》,提供劳务确认收入的时间应根据劳务完成的时间以及对交易结果的合理估计而定。在同一会计年度内开始并完成的劳务,应当在完成劳务时确认收入,确认的金额为合同或协议总金额。如劳务的开始和完成分属不同的会计年度,且在提供劳务交易的结果能够可靠估计的情况下,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按完工百分比法确认相关的劳务收入。
提供劳务的交易结果能否可靠估计,依据以下条件进行判断,如同时满足以下条件,则交易结果能够可靠估计:
(1)劳务总收入和总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合同总收入一般根据双方签订的合同或协议注明的交易总额确定。随着劳务的不断提供,可能会根据实际情况增加或减少交易总金额,则应及时调整合同总收入。
(2)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只有当与交易相关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时,才能确认收入。企业可以从与接受劳务者交往的历史经验等方面进行判断这种经济利益流入的确定程度。
(3)劳务的完成程度能够可靠地确定。对劳务完成程度的测定是专业技术,一般采用确定已完工作业、已经提供劳务占应提供劳务总量的比例、已经发生的成本占估计总成本的比例等方法予以确定。
如果提供劳务的结果不能可靠的估计,则一方面表明无法准确计量收入,另一方面表明无法准确计量费用。如果在这种情形下少计费用而形成利润,就会误导会计信息的使用人。因此,如果确认收入,就要同时按照相同金额确认劳务成本,避免形成不可靠的会计利润数据。极端的情况,如果预计已经发生的劳务成本根本不可能从劳务接受方得到补偿,则提供劳务的一方不应确认收入。已经发生的成本应当确认为当期费用。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对收入分别以下情况予以确认和计量:

案例:国嘉实业因软件开发收入确认问题受到证监会处罚

1998年11月,中国证监会认定上海国嘉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在其1997年年度财务报告中一笔软件销售收入的确认违反了《企业会计准则》和《禁止证券欺诈行为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决定对国嘉实业处以罚款50万元,对国嘉实业董事长王英玲处以警告。
国嘉实业是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主要从事一些光电类科技产品的开发与销售。公司的变化发生在1997年下半年,经过两次股权转让,北京和德实业公司和美国U.S.I.I.I.公司分别成为公司新的第一、二大股东。从年度财务数据对比中可以看出,1997年公司的业绩大幅增长,共实现利润总额5733万元,净利润4489万元,每股收益0.52元,并推出10送3.2股转增6.6股的分配方案。

单位:元 97年 96年 95年
1.主营业务收入 490,703,951.03 27,737,365.83 12,901,772.53
2.净利润 44,886,727.19 847,189.18 3,003,784.96
3.总资产 592,591,501.35 345,555,008.54 361,964,557.28
4.股东权益 227,956,626.04 159,164,873.68 156,077,392.56
5.每股收益 0.52 0.01 0.04
6.每股净资产 2.63 2.02 2.18
7.净资产收益率 19.69% 0.53% 1.90%

为国嘉实业1997年带来巨额利润的子公司国软科技是该年11月才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的北京和德实业公司在12月装入股份公司中的。

国软科技主营电子商务数据库软件开发以及饲料在线交易网络,于1997年12月4日登记注册,其1997年共计完成主营业务收入45,420万元,税后净利润6,130.27万元,其中:
1、电子商务数据库软件开发与销售,营业收入9,600万元,营业利润6,100万元;
2、饲料在线交易网络:营业收入35,820万元,营业利润66.11万元

证监会认定虚假确认的收入就是国软科技从事电子商务数据库软件开发与销售所实现的营业收入9600万。该交易是国软科技向某化工品公司销售软件产品,将某化工品公司在1997年12月31日支付的9600万元计入当年收入,并向某化工品公司开具软件销售发票,同时,于1997年12月24日向美国IMS-NETCORP购买了供开发使用的软件、硬件计3189万元,与北京康茂国际网络系统有限公司签订人工费用包干协议书,向其支付包干人工费用计311万元,两笔费用合计3500万元记入1997年度销售成本。
但截止1997年的12月31日,国软科技所销售的软件产品才开始开发。尽管1997年收入准则并没有发布,但仍可根据收入确认的基本原则认定国软科技是在尚未完全履行合同约定义务、商品所有权没有转移的情况下提前确认收入。1999年开始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收入》规定软件类企业为客户开发软件的收入应在资产负债表日根据开发的完工程度确认收入。根据这个规则,国软科技在1997年可以确认的电子商务数据库软件开发与销售所实现的营业收入就几乎为0。



(五)建造合同收入

建造工程通常都是长期合同工程,建设周期在一年以上,造价较高,如建造房屋、道路、桥梁、水坝等建筑物以及船舶、飞机、大型机械设备等。从本质上说,建造工程与劳务提供是性质相同的活动,也可以适用提供劳务收入确认的一般规则。但是,由于建造工程中的劳务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因此,国际会计准则以及我国的会计准则都将建造工程与一般的劳务提供分开,适用专门的会计准则,即《企业会计准则——建造合同》。
从工程价款的确定方式来看,建造合同可以大体分为固定造价合同与成本加成合同两类。
固定造价合同,是指按照固定的合同价或固定单价确定工程价款的合同。成本加成合同,是指以建造合同规定的或其他方式议定的成本为基础,加上该成本的一定比例或定额费用确定工程价款的合同。
建造合同收入确定的核心是时间问题。当建造合同的结果能够可靠估计时,应在资产负债表日根据完工百分比法确认当期的合同收入和费用,以反映当期已完工部分的合同收入、费用和利润。
准确适用完工百分比法的关键是确定合同完工进度。《企业会计准则——建造合同》规定了确定合同完工进度的三种方法,它们与《企业会计准则——收入》规定的长期劳务合同确认完工程度的方法相同,但适用的优先顺序不同。在建造工程中,最常用的方法是耗用成本比例法,即根据累计实际发生的合同成本占合同预计总成本的比例确定完工程度。其次是合同工作量法,即根据已经完成的合同工作量占合同预计总工作量的比例确定。该方法适用于合同工作量容易确定的建造合同,如道路工程、土石方挖掘、砌筑工程等。最后是已完合同工作的测量法。该方法是在无法根据上述两种方法确定合同完工进度时所采用的一种特殊的技术测量方法,适用于一些特殊的建造合同,如水下施工工程等。这种技术测量并不是由建造承包商自行随意测定,而应由专业人员现场进行科学测定。

案例:海油工程、上海建工、隧道股份、中铁二局的建造合同确认方法

海油工程、上海建工、隧道股份、中铁二局是上市公司中比较典型的工程类企业,它们的收入确认均适用《企业会计准则——建造合同》。
海油工程主要提供海洋、陆地油气田开发工程及配套设施的设计、建造、设备安装、海上构筑物安装、连接调试、海底管线铺设、海上油气田设施的检验维修等服务,是国内唯一一家集设计、建造和安装为一体的大型海洋石油工程总承包企业,也是亚太地区最大的具有工程建造总承包能力的公司之一。
公司采用完工百分比法确认合同收入和费用,具体确认条件如下:合同总收入能够可靠地计量;与合同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公司;在资产负债表日合同完工进度和未完成合同尚需发生的成本能够可靠地确定;未完成合同已经发生的合同成本能够清楚地区分和可靠地计量。满足这四项条件时,确认营业收入的实现。公司采用累计实际发生的合同成本占合同预计总成本的比例确定完工进度。公司根据预算实际执行情况,在合同变更或实际支出与预算数有较大差异时调整合同预计总成本。

上海建工主营业务范围是各类建设工程总承包、设计、施工等,在中国建筑行业较具竞争优势,近年来承建了国内一大批标志性建筑项目,上海市超过100米的建筑中,有80%以上是该公司承建的。
该公司工程结算收入确认原则如下:
本公司及其附属子公司在建造合同的结果能够可靠地估计(即合同的总收入及已经发生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相关的经济收益可以收到)时,于决算日按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收入的实现。合同完工进度按已完成的工作量占预计总工作量的比例确定。
当建造合同的结果不能可靠地估计时,本公司及其附属子公司于决算日按已经发生并预计能够收回的成本金额确认收入,并将已经发生的成本计入当年损益。
如果预计合同总成本将超出合同总收入,本公司及其附属子公司将预计的损失立即计入当年损益。
一般而言,当工程合约完成后,本公司及其附属子公司按照合同约定给予客户质量保证,并考虑工程价款结算风险于确认工程结算收入时提列结算及质量风险保证金准备。

隧道股份经营领域是隧道、市政、建筑、公路及桥梁、交通、消防、桩基础、地下墙工程、甲级市政公用(城市排水、道路、桥梁、隧道、公共交通等)工程的设计和工程总承包。该公司在业内尤其是地下软土层隧道建造方面具备明显优势,成功完成了上海市多个隧道施工项目。
隧道股份对工程结算收入的核算规则是:在一个会计年度内完成的建造合同,在完成时确认合同收入的实现;对开工与完工日期分属不同会计年度的建造合同,如果建造合同的结果能够可靠估计,在资产负债表日按完工百分比法确认合同收入的实现。


中铁二局的经营范围为各类工业、能源、交通、民用等工程项目施工的承包。2001年公司施工青藏铁路、内昆铁路等铁路工程,在全国铁路建筑行业市场占有率为4.9%,具备一定的优势。
该公司对建造合同的确认规则是:
“在建造合同的结果能够可靠估计时,根据完工百分比法在资产负债表日确认合同收入和费用。
完工百分比是指根据合同完工进度确认收入和费用的方法。根据这种方法,合同收入应与为达到完工进度而发生的合同成本相配比,以反映当期已完工部分的合同收入、费用和利润。
本公司选用下列方法之一确定合同完工进度:
①累计实际发生的合同成本占合同预计总成本的比例;
②已完合同工作的测量。
本公司主要采用以上第一种方法确定合同完工进度,在无法根据第一种方法确定合同完工进度时,可采用第二种方法。”

(四)让渡资产使用权

使用权可以被让渡从而使资产的使用带来的收益为被让渡方享有的资产主要有资金、房屋设备、商标、专利、专营权、软件、版权等,按收入分,可以有利息收入和使用费收入两大类。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收入》和《企业会计制度》的要求,因让渡资产使用权而取得的收入应当遵循这样的确认原则:
(1)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
(2)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从收入实现原则的构成要件来看,这两个条件描述的都是“代表收入的经济利益可望实现”,和销售商品取得收入的确认原则不同之处在于缺少“收入已经赚取”条件。这是因为,使用资产而获得的收入的赚取过程通常是以时间的流逝为基础的,会计上将这一类型的收入确认称为“在生产期间确认收入”,时间的流逝代表了对顾客或者客户对价索取要求权的增长,因此,只要对客户的付款能力没有疑问,就可以确认收入。
实践中,确认、计量让渡资产使用权的收入一般按照合同、协议规定的收费时间和计费方法来进行。不同的收入形式有不同的确认方法。如利息收入应当在结息日按照发放贷款的本金、存续期间和适当的利率计算并确认;对于合同、协议规定使用费一次支付,且不提供后续服务的,应在收取使用费的时点确认;如需要提供后续服务的,应在合同、协议规定的有效期间内分期确认收入;如合同规定分期支付使用费的,应按合同规定的收款时间和金额或合同规定的收费方法计算的金额分期确认收入。

案例:银行利息收入确认的会计政策变更

银行的利息收入确认是按照权责发生制的办法,在结息日按照发放贷款的本金、所经过的期间和协议的利率计算。但如果贷款已经逾期,则这部分已经逾期的贷款的利息收入确认就比较困难。在2000年及之前,我国对商业银行对逾期贷款利息收入的确认规则是对逾期不满1年的贷款,其应收利息仍按权责发生制计入当期损益,逾期满1年及超过1年仍未归还的贷款,其应收利息按收付实现制计入当期损益。
在各家上市银行2001年度报告中,均披露了会计政策的变更,将逾期贷款所产生利息按照权责发生制计入财务报表的标准提高了。根据中国财政部财金[2001]25号文《财政部关于调整金融企业应收利息核算办法的通知》及财会字[2000]20号文《公开发行证券的商业银行有关业务会计处理补充规定》的要求,自2000年1月1日起,发放的贷款到期(含展期,下同)90天及以上尚未收回的,或者贷款应收利息自结息日起,逾期90天(含90天)后仍未收回的,该贷款转为停止计息贷款,为其计提的利息停止计入当期损益,而作为资产负债表外项目核算。已计提的应收贷款利息,在贷款到期90天后仍未收到的,或者在应收利息逾期90天后仍未收到的,冲减原已计入损益的利息收入,转作资产负债表外项目核算。应收未收利息的复利不计入损益,同样作为资产负债表外项目核算。在资产负债表外核算的应收贷款利息,在实际收到时,确认为收到当期的利息收入。


六、费用

会计上,当我们说到费用的时候,一定要和另一个概念——成本——放在一起分析。费用,是指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耗费。二者都是经济利益流出概念,对应于收入所表达的经济利益流入。但是,从会计实务来看,成本通常与产品相联系,是在特定对象上为特定目的而发生的耗费,因此,它是“对象化”的耗费。例如,企业在生产中为生产出特定的产品而发生的原材料、人工等耗费则通过一定的方法对象化入产品,形成成本,而发生的广告支出等由于无法确定是为哪一种产品而发生的,则计为费用。
从报表钩稽关系来看,费用对应的帐户有两大类,一是资产,表示资产的减少;二是负债,表示负债的增加。直接和资产帐户对应的费用表示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对资源的耗费。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是企业的盈利过程,它必然相应地发生一定的费用,如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要消耗原材料、燃料和动力,发生机器设备的折旧费用和修理费用,用现金支付工人工资和其他各项生产管理费用等。根据这一钩稽关系,我们可以看出费用其实是资产的转化形式。费用与负债的钩稽关系表现为费用增加,负债增加,增加的负债未来期间仍然要以资产的放弃为代价。


(一)费用确认

会计的重要目的是对盈余的计量,核心的方法是将收入与费用进行配比,二者的差额就是利润。因此,在一个特定的会计期间内,如何确认、计量当期的费用,对企业利润水平影响很大。但与收入相比较,由于费用产生于企业自身的经营活动中,确认的依据往往没有收入客观充分,同时由于很多费用的发生具有很强的延续性,在不同的期间内分配费用也是会计的难题之一。因此,费用的确认对会计人员主观判断的依赖较收入的确认更甚。这就不可避免地导致了利润数据的不确定性。
费用的确认大致可以从内容和时间两个角度进行。费用的内容确认指哪些支出可以作为费用,以及作为哪一种费用,它主要涉及到资产与费用的划分;费用的时间确认则指一项费用应归属于哪一个会计期间。由于会计上将费用视为资产的转化形式,划分资产与费用既涉及到对资产的转化是否已经发生的定性判断,也涉及到是否构成需要当期确认的费用的判断。在具体运用中,我们用权责发生制和配比原则对费用确认的时间问题作出分析。
权责发生制原则要求按照权利义务发生的时间来确认费用。权责发生的标准是以本期收入或者经济利益的取得来衡量的。不论现金的流出是否实际发生,凡是为取得本期收入而耗费的资源或者承担的责任,都必须作为当期费用加以确认或者预提。相反,本期支付的但应由以后各期收入负担的费用,应予递延,按一定的标准分摊计入以后各期。
配比原则要求在确定一定会计期间的利润时,应当将收入和为取得收入而发生的全部费用进行配合、比较。就费用的时间确认而言,配比原则强调按照与收入的相关性来确认费用是否在本期发生。按照配比原则,费用确认最理想的方法就是按照其与特定收入的因果联系,以收入的取得时间作为相关成本、费用的发生时间。例如,一笔销售收入在一个会计期间内发生,则已销售商品的销售成本、销售人员的工资、销售商品所负担的营业税、消费税等销售税金以及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等附加义务,都可以在这个会计期间内确认。如果销售收入尚不能在本期确认测相关商品或者产品的成本以及其他费用都不能在本期确认。
在长期建筑合同中,如果一个工程项目的施工企业采用全部完工法确认营业收入,在建筑工程尚未全部完工时,该企业不能确认营业收入。与此相联系,在建筑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尽管其本质上属于费用,但是在会计上都不能确认,而只能暂记于适当的资产账户,待工程项目建成并交付,有关工程收入被确认后,才能将累计已发生的各项耗费从相应的资产账户转移至费用账户,并与工程收入相配比。或者,如果该企业采用完工百分比法处理营业收入,则在按完工进度确认工程收入的同时,企业就可以将所发生的各项耗费按收入确认的比例,同比例地确认为本期费用,并与本期的工程收入相配合。
在某项费用与本期收入间不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但是特定费用又确实对收入的实现作出了贡献的情形下,会计实务的处理原则是:第一,如果能够找出合理的、系统的分配方法来确认费用,就按该方法进行确认,例如,固定资产折旧通常按照固定资产的服务年限来均匀地计提,称为直线法;第二,如果难以发现合理的、系统的分配方法,则从便利会计处理的角度,同时兼顾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在支出发生时直接确认费用。例如,广告费对企业品牌效应的影响很大,服务于企业长期的收入赚取过程,但是由于很难在广告费与收入之间建立合理的对应关系,因此,广告费一般在发生时直接确认为费用。
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大量费用,与收入之间都不存在直接的因果联共。而现行的会计理论并没有建立各种费用的系统的、合理的分配方法。理论上的缺乏共识不可避免地对会计实务产生影响。因此,尽管配比在会计程序中被公认为具有相当的重要性,但是从技术层面来看,由于配比的方法并不精确,费用的确认更多地还是体现为一种主观性极强的判断活动。





(二)营业费用
营业费用,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包括企业销售商品过程中发生的运输费、装卸费、包装费、保险费、展览费和广告费,以及为销售本企业商品而专设的销售机构(含销售网点,售后服务网点等)的职工工资及福利费、类似工资性质的费用、业务费等经营费用。商品流通企业在购买商品过程中所发生的进货费用,也包括在内。
营业费用是实现销售收入的必要付出,但由于一些主要的营业费用,如广告费、销售机构职工的工资福利等都是固定性质的费用,所以营业费用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较高的企业盈亏平衡点比较高,经营风险比较大。

1、运输、装卸费
运输、装卸费用发生在采购和销售环节。我国会计核算对采购费用是区别商品经销企业和制造企业而适用不同规则。商品经销企业在商品采购阶段发生的采购费用,作为一项单独的期间费用处理;制造业企业因采购原材料、燃料、低值易耗品等而发生的采购费用,直接计人存货成本。对于销售中发生的运输、装卸费用而言,一般都是将其纳入营业费用核算。

案例:唐钢股份运费结算方式变化造成销售费用大幅变化
唐钢股份位于河北省唐山市,目前的主要产品为小型材、线材和焊管等,用于建筑行业和大型工程建设。该公司2001年生产过程中消耗大约623万吨铁矿石、231万吨焦炭及其他辅料,生产钢材374万吨,销售区域集中于京津唐和东部沿海地区。这些原材料和产品均需要通过京山、京秦、大秦等铁路,京唐港、天津港、秦皇岛港口等港口及公路运输。
从公司1999—2001年的利润表相关项目的对比中可以看出,1999年的营业费用占主营收入占比为1.36%,到了2000年突然增加到3.1%,而2001年又恢复到1%稍多的水平,如此巨幅的营业费用占比变化是怎么产生的?原来,这就是因为运输费用结算方式的变化导致的营业费用占比的大幅波动。2000年之前,该公司对船运费的结算是采用代垫代收方式,这部分金额不进入公司的报表系统,但2000年公司将这种结算方式改为将船运费打入销售收入,同时计入营业费用,造成当年营业费用较1999年增加1.76倍。但公司在实行这个新政策后,很显然出现了一个问题,就是由于运费计入销售收入,从而作为价外费用计入增值税的税基,增加了税负,所以,2001年6月开始,公司又将船运费改回按代垫代收方式结算,使2001年营业费下降为上年的43%。

1999 2000 2001
主营业务收入 5,726,211,024 6,946,615,674 8,083,244,254
主营业务成本 4,709,471,568 5,488,824,637 6,579,583,557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40,037,909 48,118,676 61,315,008
主营业务利润 976,701,547 1,397,375,101 1,442,345,689
营业费用 77,991,308 215,427,093 93,246,326
占收入比重 1.36% 3.10% 1.15%
管理费用 205,138,823 363,496,949 397,780,238
财务费用 120,346,706 121,058,295 131,799,268
营业利润 587,646,658 712,548,616 828,170,017



2、广告费
广告费是塑造企业和产品形象的投入。对于如保健品、房地产、汽车、电器、化妆品等行业而言,广告费的投入是构筑企业竞争能力的重要因素。对会计分析而言,广告费支出进入哪一类会计帐户非常重要。传统的会计观念认为广告支出在一定程度上与未来的收益有关,故对大额的广告费用采用摊销的方法,但从广告费用的经济实质出发,此类费用支出是否与未来期间的收益流入相关,或有多大程度的相关性,都是比较难以确定的,所以,《企业会计制度》规定,期间费用应当在发生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企业为扩大其产品或劳务的影响而在各种媒体上作广告宣传所发生的广告费,应于相关广告见诸于媒体时,作为期间费用,直接计入当期营业费用,不得预提和待摊。

案例:广告费用核算的经济后果

广告费用核算的经济后果是避免对财务报表造成过大的压力。
生产影碟机和手机的厦新电子1998年的会计政策是对大额广告费的支出采用分三年摊销。在1998年中期报告中,将6000多万元广告费列入长期待摊费用,使其中期每股收益达0.72元。

表、1998年中期广告费用明细:
项目期初数 本期增加 本期摊销 期末数
广告费38,286,848  61,474,834 28,760,459 1,001,223

这个会计处理引起了证券市场的非议。该公司之后召开会议,认为中期报告中的广告费分期摊销的作法可能使公司在未来经营期内承担一定的压力,为了增强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后劲,决定采取必要的措施:修订与控股公司——厦新电子有限公司签订的《注册商标使用许可合同》,增加规定“自1998年7月1日起,由‘厦新’,‘Amoisonic’等商标拥有者厦新电子有限公司承担有关商标广告宣传费用”,本公司只负责产品销售的广告费并计入当期费用;并自98年7月1日起,公司与中央电视台所签订的广告合同转由厦新电子有限公司负责履行。
从而,厦新电子股份公司对1998年所采取的广告费用中的主要部分——商标广告费用分摊的会计政策因为报表压力的原因而转而全数由大股东承担,将一个会计政策的问题转变成了关联交易范畴的问题。这要求我们的会计分析要注重分析评价会计政策的经济后果。



(三)管理费用

管理费用是指企业为组织和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所发生的支出,包括企业的董事会和行政管理部门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发生的,或者应当由企业统一负担的公司经费(包括行政管理部门职工工资、修理费、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摊销、办公费和差旅费等)、工会经费、待业保险费、劳动保险费、董事会费、聘请中介机构费、咨询费(含顾问费)、诉讼费、业务招待费、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技术转让费、矿产资源补偿费、无形资产摊销、职工教育经费、研究与开发费、排污费、存货盘亏或盘盈(不包括应计入营业外支出的存货损失)、计提的坏账准备和存货跌价准备等。
管理费用所归集的费用项目是比较庞杂的。有些费用内容,如公司经费、业务招待费等,在企业的规模和经营环境都较为稳定的情况下一般保持稳定,但也不排除公司出于利润操控的目的而造成某些费用项目的异动,会计分析应当识别这些变化。
又有一些费用项目是受到资产质量的影响。如坏帐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等直接计入管理费用,则应收帐款、存货等资产的质量对管理费用有着直接影响。
还有的费用是和企业的战略有关的,典型的如研究开发费用。研究开发费用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中是在发生之时直接计入管理费用,这种长线性质的支出和当期的营业收入几乎无关,但计入费用后会对当期的报表造成较大压力。由于在研究开发费用中蕴涵了长期与短期的利益冲突,则对研究开发费用的支出其实是企业的战略问题。

案例:中兴通讯的研究开发费用战略

中兴通讯主要从事数字程控交换系统、移动通讯系统、数据通讯系统、多媒体通讯系统、通讯传输系统、卫星及微波通讯系统、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开发与生产以及包括承包境内外通讯工程和国际招标在内的各种对内、外经济技术合作业务。该公司是我国为数不多的立足于自主开发核心技术的高科技企业。该公司拥有强大的研究开发力量,近几年来每年用于研究开发的费用都超过公司销售收入的10%,2001年的研究开发费用达到了9.89亿元人民币,依托强大的研发力量,公司在通讯领域形成了国内比较领先的综合实力。

1998 1999 2000 2001
主营业务收入 1,968,441,471 2,538,907,065 4,523,425,803 9,332,020,754
增长率 29% 78% 106%
主营业务成本 922,175,999 1,284,295,509 2,761,011,998 5,742,718,055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4,780,822 4,360,426 3,942,647 9,009,103
主营业务利润 1,041,484,650 1,250,251,130 1,758,471,158 3,580,293,596
营业费用 309,660,028 434,769,139 571,144,669 969,998,605
管理费用 319,726,429 567,826,857 733,085,641 1,730,623,977
增长率 78% 29% 136%
财务费用 79,635,833 53,591,553 112,065,233 202,393,013
营业利润 332,713,376 180,700,383 331,639,440 682,520,519
净利润 313,793,340 211,471,963 354,152,434 570,268,941







(四)财务费用
财务费用指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等而发生的费用,包括应当作为期间费用的利息支出(减利息收入)、汇兑损失(减汇兑收益)以及相关的手续费等。
在会计分析中,财务费用是非常值得关注的一个项目。财务费用产生于有成本的负债——借款或债券,但借款或债券的利息成本并不全部进入财务费用,而是在满足条件时以资本化的形式进入长期资产的成本。对于依靠有息负债增加而获得的增长,分析者要保持十分的警惕,因为在利息资本化的期间,如工程在建期,损益表上不会体现出负债的成本。一旦借款费用资本化的条件消除,则在负债规模不变的情况下,原来进入资产成本的借款费用全部进入损益表的财务费用项目,将会对当期损益造成较大冲击。

案例:财务费用的会计处理改变对企业盈利能力的认识

厦门路桥1999年2月在招股说明书中向投资者披露了公司当时主要的收入来源及募集资金的投向。
该公司1999年的主营业务收入来自于厦门大桥的过桥费收入,同时从事海沧大桥的投资建设。
厦门海沧大桥横跨厦门岛西部与海沧台商投资开发区,为特大型三跨吊钢箱梁悬索桥,全长5926米,工程总投资人民币287,400万元,是厦门有史以来投资最大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海沧大桥项目的总投资为287,400万元,项目资金安排情况为:
  A、日本输出入银行贷款13,00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107,900万元,利率为浮动利率,即6个月的LIBOR加0.25%和转贷手续费0.6%,期限15年;
  B、国家开发银行贷款30,000万元,年利率为12.42%,期限12年(根据国家开发银行的通知,该笔贷款年利率从1997年10月23日起由12.42%调整至10.53%,从1998年3月25日起由10.53%调整至10.35%);
  C、交通部安排车购费26,900万元(该车购费属中央预算外资金,由交通部直接安排给全国重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企业);
  D、厦门市财政局贴息借款30,000万元,其中含专项贴息借款20,000万元及养路费收入和车购费返还共10,000万元;
  E、IPO募股资金投入49,617万元。
  F、其余42,983万元资金缺口已通过厦门大桥过桥费收入补充、财政预算安排、有关金融机构承诺贷款等方式大部分予以落实。

在1999年2月厦门路桥IPO招股的时候海沧大桥已经进入施工期,该桥于1999年12月30日举行了通车典礼,股份公司于2000年1月3日起开始征收海沧大桥通行费。

从海沧大桥通车后的2000年公司的利润情况来看,实现利润总额4915万元,比1999年的19424万元下降了74.7%,这其中的原因有补贴收入减少、财务费用增加、主营业务成本上升等原因,其中,财务费用上升约8000万元是较为主要的一个减利因素。公司的负债规模并没有较大改变,却出现了财务费用的异常变化,核心原因是海沧大桥的竣工使得利息支出不再可以资本化。
海沧大桥1999年对应的贷款利息只计入在建工程费用,而2000年海沧大桥运营后,该项目的贷款利息已计入了公司财务费用。在投入的28亿多元资金中,贷款约13亿元,由此,每年会增加财务费用8000多万。
从利用会计分析评价企业盈利能力的角度,我们不能认为1999年企业的业绩是反映了企业真实的盈利水平,反而,是自2000年海沧大桥建成通车收费后,厦门路桥的真实盈利能力才在报表中得到了反映。

1999 2000 2001
主营业务收入 136,978,449 230,175,574 254,428,433
主营业务利润 114,819,787 133,811,378 129,657,753
营业费用 3,881,629 3,288,399 4,342,254
管理费用 15,249,858 22,502,986 24,530,601
财务费用 -8,301,596 72,337,066 69,653,708
营业利润 105,491,295 46,851,599 37,975,895




七、利润

“利润”是非常容易引起会计专业人士与非会计管理人员之间歧义的会计术语。当管理人员在问“赚了多少钱”的时候,他所表达的意思要比会计专业人士所理解的要简单、直接得多。事实上,“利润”在会计中是个非常复杂的概念,以致于只能以“一定期间的经营成果”这样一个模糊的说法来解释。

(一)利润的不同观点

围绕着“经营成果”这个利润的基本定义,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观点——当期营业观和损益满计观,两种观点对于利润究竟应当单纯反映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还是同时反映客观经济条件的变化或者其他外在因素的影响有着不同的看法,由此在两种观点下利润的构成内容出现差异。

1、当期营业观
当期营业观认为会计利润应当反映企业特定期间的经营管理水平,因此,只有当期正常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结果、可以被企业管理者所控制的价值变化,才可以包括在该期间利润的计算中。当然,对于“当期”的解释不是机械的,因为会计分期只是对持续不断的经济过程的一个人为的截断,每一个分期并不是一个单独割裂的经济过程,强调当期决策或者当期管理只是意味着,会计利润反映了在当期对这些生产要素的正确组合和使用。
当期营业观下的利润体现为“营业利润”,作为当期正常经营活动结果的“营业利润”数据显然对报表使用人的决策很有意义。可惜会计专业人士以外的财务报表使用人往往只关注每年公司财务报表中的“净利润”一个项目。当然,所谓“营业利润”也没有一个确定的范围,何谓“正常营业活动”,哪些属于非正常营业活动,不同的企业,甚至同一企业中的不同管理者可能都会给出不同的判断标准,计量口径上的分歧很可能导致各个企业所计量的会计收益在内容上存在很大的差异,造成会计信息的不可比或不一致。

2、损益满计观
损益满计观又称为综合收益观点,它主张会计收益是根据企业在某一特定期间的经济交易或重估价(但不包括股利分配和资本交易)所确定的关于业主权益的全部变动。在这种理论下,损益表中所计列的收益项目,既包括营业收益,也包括非营业收益以及例外项目。
按照损益满计观来计量利润,避免了在划分营业性收益与非营业性收益方面存在的困难。同时,这一方法也减少了企业管理当局以“属于或者不属于正常营业”为借口,计列或者剔除某些项目从而操纵或者修匀利润数字的机会。这也使得损益表依赖编制者的主观判断的程度降低,从而具有更强的客观性和可验证性,有助于报表使用人作出正确的决策。鉴于此,近年来损益满计论受到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越来越多的支持。《企业会计制度》中,利润总额是指营业利润加上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减去营业外支出后的金额。这体现了损益满计的观点。

3、非经常性损益
从会计专业的角度,尽管我们采纳损益满计计量会计利润,但并不表明将营业性质的利润与非营业性质的利润等量齐观。我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颁布的《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的内容与格式准则第二号<年度报告的内容与格式>》中要求将非经常性损益和利润区分列示,就是要特别揭示综合收益中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及其对净利润的影响,以避免财务报表中的净利润数据丧失决策相关性。
非经常性损益,是指企业正常经营活动之外的损益,非经常性损益具有一次性或偶发性的特点,并不反映企业经营活动的规律性,而且其金额往往比较大。如果不对这些项目进行特别揭示,损益表的“净利润”数据很可能误导报表使用人。因此,各国会计准则一般都要求企业对比陈报公司本年度实现的“利润总额”、“净利润”以及“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以消除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对会计收益可能造成的歪曲效应,同时,也避免公司管理层利用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粉饰公司财务状况。我国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规则也要求公司在披露“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指标的同时,说明扣除项目的具体内容以及涉及的金额,在我国证监会文件中,将资产处置损益、临时性获得的补贴收入、新股申购冻结资金利息、合并价差摊入等均列为公司非经营性损益项目。


案例:凭借非经常性损益扭亏为盈的黄河科技复又亏损

在600831这个上海证券交易所的证券代码下,曾有过三次名字的更迭:西安黄河、ST黄河科、广电网络。曲折的改名道路同时告诉我们了一个不平凡的会计历程。
ST黄河科自1994年2月24日上市,除了当年未亏,此后,年年都与亏损沾边。上市第二年的中期,就报亏274.4万元,年度亏损937.50万元;1996年中期亏损3768.84万元,年度更是报亏23538.69万元,是迄今为止亏损额最大的一年。但从1997年开始,事情就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这一年中期报亏354.22万元,但年报就显示扭亏为盈,实现净利润583.06万元,后调整为306.25万元。接着,连续两年又如法炮制,1998年中期报亏1452.67万元,年报盈利685.08万元,后调整为636.35万元;1999年中期报亏2136.97万元,年报又盈利3904.01万元。
该公司1999年的年报给予了证券市场一个“惊奇”。概念不仅是大幅度扭亏为盈,而且还以每股收益0.35元,净资产收益率34.3%的业绩成为陕西省上市公司中业绩最好的企业之一。
不过,仔细分析1999年该公司的年度报告,ST黄河科的每股收益在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则为亏损0.44元,这就是说,该公司净利润剧增的513.5%,皆为资产出售和转让债务所致, 在该年的审计报告中,注册会计师就已经对涉及影响其1999年度利润变化的几个重大问题出具了保留意见。
第一,将库存电视机以帐面价值1.16亿元划转给母公司“长河集团”,帐面价值高于同品牌、同型号电视机正常市价,且含产成品成本差费5570万元。
第二,由母公司“长河集团”及786厂分别减除公司欠债2600万元和3000万元,并以部分电视机、电冰箱按略高于市价的帐面含税价4837.44万元抵债销售给786厂,由此减少年末存货3891.54万元,增加主营利润945万元。
第三,由786厂对公司于1997年以帐面价值976万元转让给该厂的综合大楼增补差价800万元,并增加转让该大楼占用及附近的30亩土地使用权,转让费2940万元。

再结合下表所录的该公司当年报表披露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实际可以看出,当年的非经常性损益为近8800万,是全年净利润的两倍。非经常损益所支撑起的“绩优”结果自然无法持久,企业事实上的情况是主营业务收入萎缩58%,营业利润项下录得1700万的亏损。到了2000年,公司产品难以销售,主业持续萎缩的窘况进一步加深,并且失去了非经常性损益的帮助,最终复又亏损2400万。

表一、公司1999年年度报告所披露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明细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 涉及金额(元)
长岭黄河集团有限公司让债收入 26,000,000.00
黄河机器制造厂让债收入 30,000,000.00
出售黄河机器制造厂三十亩土地实现利润 22,513,407.67
根据公司与黄河机器制造厂减债协议以部分商品抵债务形成销售利润 9,458,914.07
以上四项共计影响利润 87,972,321.74

表二、公司1998~2001损益表
1998 1999 2000 2001
主营业务收入 252,800,546 106,616,581 28,291,087 8,199,357
主营业务成本 209,932,829 99,355,455 29,973,773 9,424,105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1,829,489 510,809 49,806 4,595
主营业务利润 41,038,227 6,750,317 -1,732,492 -1,229,703
其他业务利润 -96,329 18,999,743 30,885 16,301,180
营业费用 7,722,078 8,578,713 844,088 1,642,679
管理费用 17,929,612 22,312,432 7,227,691 7,619,139
财务费用 10,025,052 12,439,252 14,202,078 3,324,372
营业利润 5,265,155 -17,580,337 -24,572,660 2,485,648
投资收益 105,000 - - -
补贴收入 397,848 - - -
营业外收入 2,150,340 56,944,148 33,452 18,708,434
营业外支出 1,056,985 194,466 34,258 11,259,962
利润总额 6,861,360 39,169,345 -24,573,465 9,934,120
所得税 3,967 129,192 27,112 -
净利润 6,850,854 39,040,153 -24,600,577 9,934,120


(二)营业利润

尽管经过多轮会计制度的改革,但我国损益表基本的结构格式没有发生变化。按照利润形成的多级步骤,制度规定:
净利润=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后)-所得税
对利润的分析,重点就是在明辩各种利润的经济性质的前提下,通过利润结构分析,对企业收益的质量进行评价。分析者应当明确,净利润的各个组成项目之间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对反映企业目前的收益水平和未来的经济成果增长的指示能力是不同的。


营业利润包括主营业务利润和其他业务利润,是企业利润的核心来源,是反映企业管理者的经营管理水平和经营业绩的重要指标。主营业务利润又称基本业务利润,是企业经营活动中的主营业务所产生的利润,我国企业一般是将营业执照中所列示的经营范围内的业务所产生的利润归入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属于经营活动产生的利润,但这种业务并非营业执照所列示,故而纳入其他业务利润核算。在核算上,主营业务利润由收入与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所配比得到,其他业务利润由其他业务收入与其他业务支出配比得到。将营业利润和利润总额进行比较,可以看出经营性企业自身业务的盈利状况。



案例:春都与双汇——由营业利润占比知高下

一个公司的失败,原因有很多。业务的赢利能力持续弱化是其中很重要的一条。我们用“营业利润/利润总额”指标来判断企业是否维持了较为稳定的盈利结构,是否有较为健康的盈利状况。
春都和双汇是我国两大肉类加工企业集团的上市公司,但两家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却呈现出不同景观:在1998到2000年,双汇的“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均保持在一个相当稳定的1.9倍左右的水平,显示盈利状况比较健康;而春都在1998年的该指标只有1.3,到了1999年只剩下1,预示着该公司的盈利状况不乐观,紧接着该公司在2000年就出现了巨大亏损。
同是国务院确定的全国520家重点企业、同是中国名牌、同是地处中原的肉类加工企业,双汇的崛起和春都的滑坡引起了我们对企业盈利质量的思考。
双汇在发展中紧紧围绕主业做文章,依靠高新技术提高产品质量,积极扩大主业生产规模,利用价格优势和规模优势,实现了经济效益的连年增长。公司生产的“双汇”牌火腿肠系列产品是国内肉类加工行业的名牌产品,拥有全世界生产规模最大的肉类制品综合生产工业工程大厦,装备着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火腿肠生产线100条,已形成年产火腿肠20万吨,其他肉制品5万吨的生产能力,约占全国总生产能力的30%。公司97年的市场占有率就已高达38%,在全国肉制品行业中名列前茅。正是双汇强劲的主营业务盈利能力给企业效益的持续增长奠定了良好基础。
但春都自1998年底募股上市后由于管理混乱,过度宽范围投资,结果将主营业务拖垮。该公司99年以来主营业务收入尤其是主营业务利润出现大幅下滑,99年实现净利润2408万元,但扣除了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2051万元。这里的非经常性损益由三部分构成:一是补贴收入1515万元,包括副食品调剂基金720万元和所得税返还795万元;二是发行新股募集资金冻结的利息收入1217万元,列入营业外收入;三是资金占用费1732万元。失去了主营业务的春都在2000年陷入严重亏损,其实是一个在1999年就可以预知的结果。

春都1998~2000年度报告
1998 1999 2000
主营业务收入 501,641,281 455,777,720 295,092,375
折扣与折让 - - 250,692
主营业务收入净额 501,641,281 455,777,720 294,841,684
主营业务成本 422,938,276 422,656,054 284,005,853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1,400,978 1,414,603 315,536
主营业务利润 77,302,027 31,707,063 10,520,294
其他业务利润 7,572,029 740,003 724,000
营业利润 84,874,056 32,447,066 11,244,294
营业利润/利润总额 132% 101% -31%
营业费用 12,248,384 20,759,814 18,110,731
管理费用 8,070,159 14,043,831 29,090,401
财务费用 5,486,138 -7,113,691 -359,040
营业利润 59,069,375 4,757,112 -35,597,799
投资收益 310 - -
补贴收入 5,100,000 15,146,616 -
营业外收入 291,145 12,171,885 25,385
营业外支出 340,654 48,341 358,915
利润总额 64,120,176 32,027,272 -35,931,329
所得税 22,119,563 7,946,616 -
净利润 42,000,613 24,080,655 -35,931,329

双汇1998~2000年度报告
1998 1999 2000
主营业务收入 2,015,620,424 2,400,830,373 3,107,212,247
主营业务成本 1,800,807,756 2,024,865,336 2,647,854,477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675,496 3,868,373 5,031,100
主营业务利润 214,137,172 372,096,664 454,326,670
其他业务利润 137,588 1,569,017 8,269,677
营业利润 214,274,760 373,665,680 462,596,347
营业利润/利润总额 191% 184% 196%
存货跌价损失 - 4,152,010 399,930
营业费用 88,047,927 150,564,950 222,687,624
管理费用 29,380,278 52,205,111 40,743,684
财务费用 7,650,630 -9,569,270 -2,122,455
营业利润 89,195,925 176,312,879 200,887,564
投资收益 14,706,037 11,009,498 22,789,528
补贴收入 2,656,907 12,491,373 -
营业外收入 7,831,882 4,776,356 15,754,966
营业外支出 2,097,056 1,598,495 3,143,995
利润总额 112,293,695 202,991,611 236,288,064
所得税 16,062,390 40,775,185 33,049,441
少数股东权益 29,094,128 39,678,222 44,880,674
净利润 67,137,177 116,318,585 154,698,250


(二)投资净收益
投资净收益是指企业的投资收益减去投资损失后的余额。投资收益主要来自于短期证券投资、长期债券投资、以成本法核算的股权投资。
很多企业的利润含量中投资收益占比较大,但这并不全然意味着盈利质量不高,而是需要具体分析。在下面的案例中,盐田港依靠投资收益成为业绩高速增长的绩优公司,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尚不成熟的结论:投资收益在一定环境下可以成为企业成长性的来源。当然,在分析中也应注意到投资收益并非企业所能完全控制,这部分收益的稳定性较差。


案例:盐田港依靠投资收益成为高成长绩优股
2001年盐田港给投资者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8340.51万元、主营业务利润20152.051万元和净利润37627.74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4.7%、88.2%和302.6%。
盐田港经营业绩的大幅提升得益于2000年10月实施的资产重组。在此之前,公司的主要利润来源于惠盐高速公路营运和港口工程建设。经过资产重组,公司剥离了暂时不能产生效益的沉淀资产,置换进两块优质经营性资产即盐田国际27%的股权和梧桐山隧道50%的股权。
盐田国际集装箱码头是我国华南地区集装箱主枢纽港,由盐田港集团与以和记黄埔为首的外资合作兴建,采用国际上最先进的集装箱港口管理模式,吸引了众多国际知名船舶公司的挂靠。2001年盐田国际集装箱吞吐量为275万TEU,比上年增长28%,实现净利润11.941亿元,比上年增长55%,增长势头迅猛。
资产重组后的盐田港主营业务及其资产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公司确立了以港口集装箱装卸业为龙头,以疏港高速公路和隧道营运为支柱,以商品混凝土、仓储、运输物流产业为配套的新型产业结构。
年报显示,2001年度构成公司收入和利润来源的主要业务均有显著增长。该年度,公司参股27%的盐田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为公司贡献投资收益32239万元,占本年度净利润的85.7%。盐田国际本年度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75万标箱,较2000年增长28.1%,其中6-12月完成160万标箱,较1-6月环比增长39.1%;业务量同比和环比的快速增长反应了公司集装箱装卸业务并未受到外贸增速下降的负面影响。在显著规模经济效应的作用下,盐田国际2001年度实现净利润119404万元,首次突破10亿元大关,并较2000年的76981万元增长55.1%,净利润增幅是吞吐量增幅的196.1%。加入WTO后我国港口吞吐量的持续高速增长更为盐田港集装箱市场展示了良好的发展前景。从盐田国际自身的增长潜能分析,根据预测,盐田国际的极限吞吐能力约为350万标箱/年,这样,它还能容纳2年20%的年吞吐量增长速度。由此,公司在2001年因投资盐田国际而获得一笔稳定且数额可观的投资收益,而来自盐田国际的投资收益在未来2年内还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因来自盐田国际的股权投资收益的全年度计入,公司资产的盈利能力大幅提高,全年净资产收益率从2000年度的6.62%提高到25.2%,投资收益对盐田港公司确立绩优公司的地位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此外,在分析中我们注意到公司该年度0.35元的每股经营性现金流低于0.64元的每股收益,主要原因在于盐田国际本年度净利润分红率仅为约58%,由此也可见,投资收益是并非企业所能完全控制的经济利益。

1999 2000 2001
主营业务收入 229,047,173 247,837,343 383,405,092
主营业务成本 99,095,499 131,182,986 166,468,937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2,439,734 8,865,729 15,411,098
主营业务利润 127,511,940 107,788,628 201,525,057
其他业务利润 2,275,674 2,621,119 1,107,675
存货跌价损失 56,132 -1,096,351 -
营业费用 - 569,018 13,826
管理费用 30,550,718 34,602,486 49,314,330
财务费用 -15,493,754 8,780,517 23,573,536
营业利润 114,674,518 67,554,077 129,731,040
投资收益 -802,120 58,627,175 324,593,257
补贴收入 - - -
营业外收入 4,255,230 6,597,928 3,767,051
营业外支出 3,625,470 4,903,226 4,351,508
利润总额 114,502,159 127,875,954 453,739,840
所得税 3,490,531 1,886,338 10,032,829
少数股东收益 23,880,091 32,051,320 67,429,627
净利润 87,131,537 93,938,296 376,277,383





(三)补贴收入

补贴收入直接反映了来自政府部门对企业的利益输送。我国目前的补贴收入主要内容有企业按规定实际收到退还的增值税等税收减免与返还,按销量或工作量等依据国家规定的补助定额计算并按期给予的定额补贴,属于国家财政扶持的领域而给予的其他形式的如财政拨款等补贴。
根据国发(2000)2号文《国务院关于纠正地方自行制定税收先征后返政策的通知》,除经国务院审批的外,只有符合现行税收征管法律法规规定的税收减免与返还才是合法有效的。先征后返的增值税于实际收到时计入收到当期补贴收入,消费税、营业税等其他流转税于实际收到时冲减收到当期的“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先征后返的所得税于实际收到时冲减收到当期所得税费用。所以,减免的除增值税之外的流转税以及所得税不进入补贴收入栏核算。
对于公司享受的政府补贴、财政拨款,其批准文件中应当明确了该项政府补贴、财政拨款的资金渠道及其依据、补贴或拨款的权属、补贴或拨款的用途和今后的处置方法及会计处理。目前,政府补贴主要有这样几种形式及相应的会计处理方法:该补贴仅由公司代为管理并指定用途,不属公司全体股东享有,应将该部分政府补贴直接作为负债处理;该补贴由公司全体股东享有,属于国家财政扶持领域而给予的补贴,公司在实际收到时,计入补贴收入;该拨款具有专门用途,如用于技术改造、技术研究等,在该项拨款实际到位时应作为“长期应付款”核算,在项目完成后,应将其形成的资产转入固定资产,同时相应拨款转入资本公积。


案例:补贴收入成就绩优股

沈阳特种环保设备制造股份有限公司是承建环保工程和从事环保高科技产品的开发、生产和销售的一家上市公司,在证券市场上曾以绩优股的形象出现。
(此处分析环保股份的盈利模式,即补贴收入的补贴模式是什么)补贴原因,补贴期间,为什么在2001年没有了这部分补贴,补贴今后期间会否还有?

22、补贴收入
  
项目 2000年度1999年度
排污费补贴43,640,000.0060,000,000.00
退税款1,313,805.462,458,957.95
合计44,953,805.4662,458,957.95
  
根据沈阳市建委[1997]232号文和市政府办公厅办综五字[1998]53号会议纪要精神,自1997年起10年,沈阳市财政局每年给予财政补贴6,000万元。沈阳市财政局2001年3月确认暂按30/110比例按3年期给付排污费补贴16,364万元,截止1999年12月31日,本公司已确认此项补贴收入12,000万元,2000年度本公司确认此项补贴收入4,364万元。

根据沈阳市政府办公厅办综五字[1998]53号会议纪要及沈阳市建委[1997]232号文件计收的排污费补贴,总额为16,364万元,以前年度已收到9,140万元,应收余额72,240,000.00元。经2001年12月23日沈阳市政府综二字[2001]202号会议记要及2002年沈阳市财政预算文件确定,该应收补贴款已列入2002年财政支出计划。2002年4月23日,已收到应收补贴款500万元



1999 2000 2001
主营业务收入 690,611,488 201,052,089 184,157,353
主营业务成本 337,487,861 137,537,196 97,000,212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18,946,260 3,347,188 1,529,398
主营业务利润 334,177,367 60,167,705 85,627,743
其他业务利润 54,708 381,777 -500,467
存货跌价损失 - - -
营业费用 2,099,925 1,795,089 1,628,668
管理费用 31,229,812 51,198,401 52,720,287
财务费用 22,635,317 6,675,945 26,683,180
营业利润 278,267,021 880,047 4,095,141
增长率 192.75% -99.68% 365.33%
投资收益 -7,469 - -134,046
补贴收入 62,458,958 44,953,805 165,399
增长率 -44.85% -28.03% -99.63%
营业外收入 139,129 18,856 20,618
营业外支出 9,460,577 116,524 368,526
利润总额 331,397,062 45,736,185 3,778,586
所得税 49,788,791 3,088,114 5,941,754
少数股东权益 3,160,416 1,860,910 3,994,252
净利润 278,447,855 40,787,161 -6,157,421
增长率 57.80% -85.35% -115.10%
补贴收入/利润总额 18.85% 98.29% 4.38%

(四)营业外收支净额
营业外收支是指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没有直接关系,但是对企业的利润水平有影响的收入与支出。营业外收支净额是指营业外收入与营业外支出的差额。企业可能取得的营业外收入包括出售闲置固定资产的收益、出售接受捐赠财产取得的收入、盘盈的固定资产、罚款净收入、由于债权人因素而确实无法支付的债权等等。企业可能发生的营业外支出包括盘点中发现的固定资产亏蚀、出售闲置固定资产的损失、由于自然灾害等特殊原因给企业造成的非常损失等等。
营业外收支与前述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有些类似,都是指那些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没有直接关系的收入或者支出项目。二者之间有联系,也有一些区别:第一,营业外收入与营业外支出是我国财务报表中习惯使用的概念,它既是损益表中的陈报的一个项目,同时也是一类账户。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则是在“损益满计”观念下,为避免利润数据的误导而增列的一个披露项目,而非一个单独的账户。第二,营业外收支账户中的一些项目往往同时也成为“非经常性损益”所陈报的内容,例如企业处置固定资产的收益或者损失,金额重大的债务重组收益等,一方面在营业外收入账户中核算并在损益表中反映,另一方面作为“非经常性损益项目”陈报。第三,非经常性损益项目更强调其发生的“非经常性”、偶发性、一次性等特点。
实际上,营业外收入并非会计意义上的收入,营业外支出也并非是和营业外收入相配比确认的支出项目。要理解这一点,需要引入两个新的概念:利得和损失。
利得和损失是一些与主要经营过程无关的引起净资产变动的会计项目,它们不是经营收益的组成,但却会影响本期净收益数字。
具体的看,利得和损失的主要来源与内容有四类:
(1)偶发或非经营活动的收益或牺牲——如出售有价证券损益、清理已使用设备变现收入或因为债务重组而以低于账面金额清偿的债务等;
(2)企业与其他主体间的非交换性资源转移——如赠与或接受捐赠资产、法律诉讼损失、失窃损失、罚款或赔偿费收入等;
(3)持有资产或负债的价值变动——如存货价格涨跌的损益、有价证券和股票市价变动及汇兑损益等;
(4)自然灾害或其他环境因素导致的利得或损失——如水灾、火灾损失,或者是由于战争或交战国接管等环境因素变动造成的企业净资产损失。
收入和费用是由于企业不断进行的主要经营活动或业务所形成的,即主要来自生产和销售产品,提供服务和投资等经常性活动;而利得和损失则是由于非主要经营活动或偶发事项所形成的净资产增减。而且,收入和费用反映总流入和流出,费用与收入间存在着配比关系;而利得或损失反映一定的净流入和流出,二者之间几乎不配比。
需要注意的是,“利得与损失”这两个理论上的术语并非和会计制度中“营业外收入与营业外支出”完全对应,比如通过“营业外收入”核算的固定资产盘盈、处置固定资产净收益、非货币性交易收益、出售无形资产收益、罚款净收入等属于利得范畴,通过“补贴收入”核算的退还的增值税、国家给予的各类补贴,也应属于利得。


(五)所得税

从企业的角度,所得税是一种费用。更早一些时候,我国并不把所得税看作费用,而是将其当作利润分配的形式,这是由当时企业的产权结构决定的。完全公有制的企业利润完全上缴国家,这在实质上就和所得税没有什么分别,所以称为利税合一。将利润分配和所得税完全分离是产权关系多元化以及国家税收制度发展的产物。
我国目前的所得税税制于1994年1月1日起开始实行。税制改革和会计改革相伴而行,几离几分,目前基本确立了税务与会计分离的原则,在这个原则的基础上,产生了时间性差异和永久性差异,也产生了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两种基本的所得税核算方法。
时间性差异,是指由于税法与会计制度在确认收益、费用或损失时的时间不同而产生的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的差异。时间性差异发生于某一会计期间,但在以后一期或若干期内能够转回。时间性差异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企业获得的某项收益,按照会计制度规定应当确认为当期收益,但按照税法规定需待以后期间确认为应纳税所得额,从而形成应纳税时间性差异。这里的应纳税时间性差异是指未来应增加应纳税所得额的时间性差异。
(2)企业发生的某项费用或损失,按照会计制度规定应当确认为当期费用或损失,但按照税法规定待以后期间从应纳税所得额中扣减,从而形成可抵减时间性差异。这里的可抵减时间性差异是指未来可以从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的时间性差异。
(3)企业获得的某项收益,按照会计制度规定应当予以后期间确认收益,但按照税法规定需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从而形成可抵减时间性差异。
(4)企业发生的某项费用或损失,按照会计制度规定应当于以后期间确认为费用或损失,但按照税法规定可以从当期应纳税所得额中扣减,从而形成应纳税时间性差异。
永久性差异,是指某一会计期间,由于会计制度和税法在计算收益、费用或损失时的口径不同,所产生的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在本期发生,不会在以后各期转回。永久性差异有以下几种类型:
(1)按会计制度规定核算时作为收益计入会计报表,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不确认为收益;
(2)按会计制度规定核算时不作为收益计入会计报表,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作为收益,需要交纳所得税;
(3)按会计制度规定核算时确认为费用或损失计入会计报表,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则不允许扣减;
(4)按会计制度规定核算时不确认为费用或损失,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则允许扣减。

在对时间性差异和永久性差异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企业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采用应付税款法或者纳税影响会计法进行所得税的核算。
应付税款法,是指企业不确认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金额,按照当期计算的应交所得税确认为当期所得税费用的方法。在这种方法下,当期所得税费用等于当期应交的所得税。
纳税影响会计法,是指企业确认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金额,按照当期应交所得税和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影响金额的合计,确认为当期所得税费用的方法。在这种方法下,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金额,递延和分配到以后各期。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的企业,可以选择采用递延法或者债务法进行核算。在采用递延法核算时,在税率变动或开征新税时,不需要对原已确认的时间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金额进行调整,但是,在转回时间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金额时,应当按照原所得税率计算转回;在采用债务法核算时,在税率变动或开征新税时,应当对原已确认的时间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金额进行调整,在转回时间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金额时,应当按照现行所得税率计算转回。
采用递延法时,一定时期的所得税费用包括:
(1)按照应纳税所得额和现行所得税率计算的本期应交所得说,;
(2)本期发生的时间性差异用现行所得税率计算的未来应交的所得税和未来可抵减的所得税金额,以及本期转回原确认的递延税款借项或贷项
我们可以得到公式:
本期所得税费用=本期应交所得税+本期发生的时间性差异所产生的递延税款贷项金额—本期发生的时间性差异所产生的递延税款借项金额+本期转回的前期确认的递延税款借项金额—本期转回的前期确认的递延税款贷项金额
本期发生的时间性差异所产生的递延税款贷项金额=本期发生的应纳税时间性差异×现行所得税率
本期发生的时间性差异所产生的递延税款借项金额=本期发生的可抵减时间性差异×现行所得税率
本期转回的前期确认的递延税款借项金额=本期转回的可抵减本期应纳税所得额的时间性差异(即前期确认本期转回的可抵减时间性差异)×前期确认递延税款时的所得税率
本期转回的前期确认的递延税款贷项金额=本期转回的增加本期应纳税所得额的时间性差异(即前期确认本期转回的应纳税时间性差异)×前期确认递延税款时的所得税率

采用债务法时,一定时期的所得税费用除了含有本期应交所得税、本期发生或转回的时间性差异所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负债或递延所得税资产外,还包括由于税率变更或开征新税,对以前各期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或递延所得税资产账面余额的调整数。
可以得到公式:
本期所得税费用=本期应交所得税 + 本期发生的时间性差异所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负债 — 本期发生的时间性差异所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 本期转回的前期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 本期转回的前期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 + 本期由于税率变动或开征新税调减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调增的递延所得税负债 — 本期由于税率变动或开征新税调增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调减的递延所得税负债
本期由于税率变动或开征新税调增或调减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累计应纳税时间性差异或累计可抵减时间性差异×(现行所得税率-前期确认应纳税时间性差异或可抵减时间性差异时适用的所得税率

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时,在时间性差异所产生的递延税款借方金额的情况下,为了慎重起见,如在以后转回时间性差异的时期内(一般为3年),有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予以转回的,才能确认时间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金额,并作为递延税款的借方反映,否则,应于发生当期视同永久性差异处理。
投资于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技术改造项目的企业,其项目所需国产设备投资按一定比例可以从企业技术改造项目设备购置当年比前一年新增的企业所得税中抵免的部分,以及已经享受投资抵免的国产设备在规定期限内出租、转让应补交的所得税,均作为永久性差异处理;企业按规定以交纳所得税后的利润再投资所应退回的所得税,以及实行先征后返所得税的企业,应当于实际收到退回的所得税时,冲减退回当期的所得税费用。


案例:招商银行招股说明书中列示因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核算所导致的特殊风险













八、利润分配

利润分配是企业对股东回报的主要途径。和所有者权益一样,利润分配处于会计与法律的交叉点上,这既是一个会计问题,又是一个法律问题。
广义的利润分配包括对股东支付的股利以及按照法定用途对特定部分利润所作的拨定。实行法定公积金制度的国家其公司法中的“利润分配”不仅包括对股东支付的股利,而且包括按照法律规定的比例提取公积金。
狭义的利润分配仅指公司对股东进行的分配行为。在英美法系国家,由于不存在强制提留盈余公积的制度,利润分配就意味着公司将经营活动实现的利润向股东分派的行为。
不论是广义的还是狭义的利润分配,其核心规则都是围绕着对股东的分配而发展起来的。但是,对于哪些行为构成“公司对股东的分配”,人们也有两种理解:
第一,利润分配仅指公司将代表着已实现利润的资产(现金、实物、证券或者债权)分派给股东。在这种理解下,利润分配意味着公司资产实际流出企业,因此,不伴随资产流出的股票股利就不是利润分配的形式。
第二,利润分配指公司基于实现的净利润(以本年利润账户净额为代表)而进行任何形式的分配行为,它们都引起公司“利润分配”的会计处理程序。在这种理解下,股票股利也是股利分配的形式。
我们拿一张资产负债表进行分析,就可以发现,第一种意义上的利润分配,是从资产变动的角度来看的,而第二种意义上的利润分配,是从所有者权益变动的角度来看的。我们一般从第二个意义上使用“分配”一词,即将股票股利也视为利润分配,只是不进行会计处理。我国公司法以及会计法规中都有相当数量的利润分配条款,从这些利润分配的规则来看,我国法律上对利润用途的规定非常详细,涉及到提取盈余公积金、提取公益金、利润补亏等多项内容。

(一)利润分配的强制性规定

对利润分配作出强制性规定的通常是公司法。各国公司法都确立了利润分配顺序的一些基本规则,例如,优先股分配在先,普通股分配在后;法定公积金提取在前,对股东的分配在后,等等。但我国《公司法》对利润分配的规定较为简略:

“第一百七十七条 公司分配当年税后利润时,应当提取利润的百分之十列入公司法定公积金,并提取利润的百分之五至百分之十列入公司法定公益金。公司法定公积金累计额为公司注册资本的百分之五十以上的,可不再提取。
公司的法定公积金不足以弥补上一年度公司亏损的,在依照前款规定提取法定公积金和法定公益金之前,应当先用当年利润弥补亏损。
公司在从税后利润中提取法定公积金后,经股东会决议,可以提取任意公积金。
公司弥补亏损和提取公积金、法定公益金后所余利润,有限责任公司按照股东的出资比例分配,股份有限公司按照股东持有的股份比例分配。
股东会或者董事会违反前款规定,在公司弥补亏损和提取法定公积金、法定公益金之前向股东分配利润的,必须将违反规定分配的利润退还公司。
第一百七十九条 公司的公积金用于弥补公司的亏损,扩大公司生产经营或者转为增加公司资本。
股份有限公司经股东大会决议将公积金转为资本时,按股东原有股份比例派送新股或者增加每股面值。但法定公积金转为资本时,所留存的该项公积金不得少于注册资本的百分之二十五。
第一百八十条  公司提取的法定公益金用于本公司职工的集体福利。”

详尽的规定体现在《企业财务通则》及分行业财务制度、会计制度等会计规则中。其中主要是1993年7月1日开始实施的《工业企业财务制度》第61条~63条,内容如下:

“第六十三条、企业缴纳所得税后的利润,除国家另有规定者外,按照下列顺序分配:
(一)被没收的财物损失,支付各项税收的滞纳金和罚款。  
(二)弥补企业以前年度亏损。  
(三)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法定盈余公积金按照税后利润扣除前两项后的10%提取,盈余公积金已达注册资金50%时可不再提取。  
(四)提取公益金。  
(五)向投资者分配利润。企业以前年度未分配的利润,可以并入本年度向投资者分配。

第六十四条、股份有限公司提取公益金以后,按照下列顺序分配:  
(一)支付优先股股利。  
(二)提取任意盈余公积金。任意盈余公积金按照公司章程或者股东会决议提取和使用。  
(三)支付普通股股利。
当年无利润时,不得分配股利,但在用盈余公积金弥补亏损后,经股东会特别决议,可以按照不超过股票面值6%的比率用盈余公积金分配股利,在分配股利后,企业法定盈余公积金不得低于注册资金的25%。
第六十五条、盈余公积金可用于弥补亏损或者用于转增资本金,但转增资本金后,企业的法定盈余公积金一般不得低于注册资本的25%。
第六十六条、公益金主要用于企业的职工集体福利设施支出。”

《企业会计制度》中对利润分配的顺序也作出了较为明确的规定:
“第一百一十条 企业当期实现的净利润,加上年初未分配利润(或减去年初末弥补亏损)和其他转入后的余额,为可供分配的利润。可供分配的利润,按下列顺序分配:
(一)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二)提取法定公益金。
外商投资企业应当按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按净利润提取储备基金、企业发展基金、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等。
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按规定在合作期内以利润归还投资者的投资,以及国有工业企业按规定以利润补充的流动资本,也从可供分配的利润中扣除。
第一百一十一条 可供分配的利润减去提取的法定盈余公积、法定公益金等后,为可供投资者分配的利润。可供投资者分配的利润,按下列顺序分配:
(一)应付优先股股利,是指企业按照利润分配方案分配给优先股股东的现金股利。
(二)提取任意盈余公积,是指企业按规定提取的任意盈余公积。
(三)应付普通股股利,是指企业按照利润分配方案分配给普通股股东的现金股利。企业分配给投资者的利润,也在本项目核算。
(四)转作资本(或股本)的普通股股利,是指企业按照利润分配方案以分派股票股利的形式转作的资本(或股本)。企业以利润转增的资本,也在本项目核算。
可供投资者分配的利润,经过上述分配后,为未分配利润(或未弥补亏损)。未分配利润可留待以后年度进行分配。企业如发生亏损,可以按规定由以后年度利润进行弥补。
企业未分配的利润(或未弥补的亏损)应当在资产负债表的所有者权益项目中单独反映。”


(二)提取盈余公积

从会计的视角看,盈余公积指企业从历年实现利润中提取并留存在企业内部的积累。它来源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所形成的利润。我国企业的盈余公积包括三个部分:法定盈余公积金,法定公益金与任意盈余公积金。留存在企业的公积金,可以用于企业扩大生产经营活动,也可以用于弥补以后年度亏损,或者在未来年度转增股本。由于各类公积金的经济效用相同,因此,资产负债表中只有“盈余公积”一个项目,并不区别“法定盈余公积”与“任意盈余公积”。留存在企业中的公益金,专项用于企业职工的集体福利设施的建设,如购建职工宿舍,托儿所、理发室等等,在资产负债表中“盈余公积”项下将公益金单独列示。
由于法律上规定了“盈余公积”的用途,非会计专业人士常常以为提取盈余公积意味着单独将这部分资金从企业资金周转过程中抽出来,用于某种用途。其实,盈余公积作为资金来源项目,本身并不反映资金的任何实际占用形态。提取盈余公积或者按照法定用途使用盈余公积,都只涉及到所有者权益内部结构的调整,不会引起企业资产数量或者状态的变动。
提取盈余公积的意义还可以从为企业积累资金,限制向投资者分配的角度理解。当企业经过一年的经营而获得利润时,在资产负债表的“所有者权益”项下就增加了一个新的来源:“净利润(未分配利润)”,相应地,它往往意味着企业的资产也增加了,这些新增资产可能以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存货等方式存在于企业当中。提取盈余公积不过是将“净利润(未分配利润)”项下的一定数额转换到“盈余公积”项下而已。这样,提取盈余公积的结果,就限制了“净利润”中可以向所有者分配的数额。
法律规定盈余公积金的用途(如扩大生产),只是从资产的角度再次重申与“提取盈余公积”金额相对应的资金(资产)不得用于向投资者分配,因此这部分资产可以用于企业的扩大再生产。实际上,净利润带来的新增资产已经存在于、应用于企业经营过程中了。
同理,用盈余公积来弥补以前年度的亏损,也只是将“净利润”或者“盈余公积”项下的资金来源划拨到“以前年度亏损”(以“未分配利润”为负数表示)项下,它不会引起企业资产的增加或减少的变动。因为,资产在企业发生亏损的当时就已经减少了。对应于资产的减少,在资产负债表的所有者权益这一方,“未分配利润”记录为一个负数,以冲减所有者权益。

公益金是一个有中国特色的盈余公积项目。从公益金的用途来看,它是为企业职工的集体福利所准备的资金,主要用于为职工买房、建房。公益金的历史背景是我国长期以来实行“职工低工资,国家包住房、包福利”政策,企业将本来应当支付给职工用于购买或者租赁住房的工资部分以提取“企业福利基金”的方式留存下来,统一购建、分配职工住房。在1993年会计制度改革以后,企业原来利润分配中的“提取福利基金”改为提取“公益金”。
实践中,公益金的性质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它实际上是对职工的负债,与“应付福利费”没有本质的区别,但是二者的会计处理则完全不同。“应付福利费”被列为公司的一项负债,同时它作为工资费用的一部分,按照计税工资的14%提取并在税前列支。而公益金则作为利润分配的一个组成部分,只不过分配的结果并不是像派发股利那样,引起现金资产流出企业,而是作为所有者权益项下的一个独立项目陈报,因此,仅仅引起所有者权益内部的调整。从公益金的实际运作在会计系统中反映的方式来看,它颇类似于西方财务会计中的“拨定用途的保留盈余”。
公益金列入“所有者权益”项下所引起的问题是:既然公益金是所有者权益的组成部分,这就意味着它属于企业股东所有。当企业破产清算时,它可以用于偿还债务,剩余部分则由股东享有。这样就可能损害企业职工的利益。随着住房货币化、住宅商品化改革的深入,住房费用逐步进入职工的工资总额中,公益金应当与“应付福利费”合二为一统一作为对职工的负债。
尽管公益金目前还是盈余公积的一部分,但是鉴于它与一般盈余公积金在最终归属上的差异,一般都单独列示。
(三)派发现金红利
在国外,派发现金股利通常是上市公司对股东的主要回报形式。德、法等国的公司法甚至规定了由银行作为股利发放的渠道,几乎将“股利”与“现金股利”等同起来。对于公司本身来说,派发现金股利减少了企业的货币资产。派发实物资产,也可以算作现金股利的一种变形。

案例:派现


(四)股票股利
股票股利在我国又称为送红股,是企业对本年实现的净利润进行的一种分配。因此只有盈利的企业才可能送红股。这种分配方式与派发现金股利的不同在于,它只引起所有者权益内部结构的调整,减少了企业的“未分配利润”,增加了“股本”。但是它对企业的资产没有任何影响,不存在现金或者其他实物资产从企业流出的问题。因此送红股实际上是企业的股东将本应分得的净利润再投入企业。
但是,这种再投入与以“提取公积金”的方式将利润留在企业有本质区别。送红股的结果是扩大了企业股本规模,对于以后年度的每股收益有一种摊薄的效果。但是提取公积金不会改变企业的股本规模,也不会出现股东收益摊薄的情形。


(五)公积金转增股本
我国《公司法》规定,公积金的一项用途是转增股本。然而,由于公积金包括资本公积与盈余公积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资金来源,它是否属于“利润分配”的性质,不能一概而论。如果企业用盈余公积金转增股本,勉强可以称为利润分配,因为盈余公积金是由以前年度的利润分配留存的。但是,这种分配行为与用本年利润进行分配是有区别的。如果企业用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则根本就不是利润分配行为,因为资本公积金与本年利润或者以前年度的利润都没有任何关联,而是与股东出资(资本)有关的资金来源。对于股东来说,用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除了给上市公司的下一次配股提供更大的空间(即配股基数)外,没有任何意义。




七、利润

“利润”是非常容易引起会计专业人士与非会计管理人员之间歧义的会计术语。当管理人员在问“赚了多少钱”的时候,他所表达的意思要比会计专业人士所理解的要简单、直接得多。事实上,“利润”在会计中是个非常复杂的概念,以致于只能以“一定期间的经营成果”这样一个模糊的说法来解释。

(一)利润的不同观点

围绕着“经营成果”这个利润的基本定义,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观点——当期营业观和损益满计观,两种观点对于利润究竟应当单纯反映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还是同时反映客观经济条件的变化或者其他外在因素的影响有着不同的看法,由此在两种观点下利润的构成内容出现差异。

1、当期营业观
当期营业观认为会计利润应当反映企业特定期间的经营管理水平,因此,只有当期正常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结果、可以被企业管理者所控制的价值变化,才可以包括在该期间利润的计算中。当然,对于“当期”的解释不是机械的,因为会计分期只是对持续不断的经济过程的一个人为的截断,每一个分期并不是一个单独割裂的经济过程,强调当期决策或者当期管理只是意味着,会计利润反映了在当期对这些生产要素的正确组合和使用。
当期营业观下的利润体现为“营业利润”,作为当期正常经营活动结果的“营业利润”数据显然对报表使用人的决策很有意义。可惜会计专业人士以外的财务报表使用人往往只关注每年公司财务报表中的“净利润”一个项目。当然,所谓“营业利润”也没有一个确定的范围,何谓“正常营业活动”,哪些属于非正常营业活动,不同的企业,甚至同一企业中的不同管理者可能都会给出不同的判断标准,计量口径上的分歧很可能导致各个企业所计量的会计收益在内容上存在很大的差异,造成会计信息的不可比或不一致。

2、损益满计观
损益满计观又称为综合收益观点,它主张会计收益是根据企业在某一特定期间的经济交易或重估价(但不包括股利分配和资本交易)所确定的关于业主权益的全部变动。在这种理论下,损益表中所计列的收益项目,既包括营业收益,也包括非营业收益以及例外项目。
按照损益满计观来计量利润,避免了在划分营业性收益与非营业性收益方面存在的困难。同时,这一方法也减少了企业管理当局以“属于或者不属于正常营业”为借口,计列或者剔除某些项目从而操纵或者修匀利润数字的机会。这也使得损益表依赖编制者的主观判断的程度降低,从而具有更强的客观性和可验证性,有助于报表使用人作出正确的决策。鉴于此,近年来损益满计论受到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越来越多的支持。《企业会计制度》中,利润总额是指营业利润加上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减去营业外支出后的金额。这体现了损益满计的观点。

3、非经常性损益
从会计专业的角度,尽管我们采纳损益满计计量会计利润,但并不表明将营业性质的利润与非营业性质的利润等量齐观。我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颁布的《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的内容与格式准则第二号<年度报告的内容与格式>》中要求将非经常性损益和利润区分列示,就是要特别揭示综合收益中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及其对净利润的影响,以避免财务报表中的净利润数据丧失决策相关性。
非经常性损益,是指企业正常经营活动之外的损益,非经常性损益具有一次性或偶发性的特点,并不反映企业经营活动的规律性,而且其金额往往比较大。如果不对这些项目进行特别揭示,损益表的“净利润”数据很可能误导报表使用人。因此,各国会计准则一般都要求企业对比陈报公司本年度实现的“利润总额”、“净利润”以及“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以消除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对会计收益可能造成的歪曲效应,同时,也避免公司管理层利用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粉饰公司财务状况。我国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规则也要求公司在披露“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指标的同时,说明扣除项目的具体内容以及涉及的金额,在我国证监会文件中,将资产处置损益、临时性获得的补贴收入、新股申购冻结资金利息、合并价差摊入等均列为公司非经营性损益项目。


案例:凭借非经常性损益扭亏为盈的黄河科技复又亏损

在600831这个上海证券交易所的证券代码下,曾有过三次名字的更迭:西安黄河、ST黄河科、广电网络。曲折的改名道路同时告诉我们了一个不平凡的会计历程。
ST黄河科自1994年2月24日上市,除了当年未亏,此后,年年都与亏损沾边。上市第二年的中期,就报亏274.4万元,年度亏损937.50万元;1996年中期亏损3768.84万元,年度更是报亏23538.69万元,是迄今为止亏损额最大的一年。但从1997年开始,事情就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这一年中期报亏354.22万元,但年报就显示扭亏为盈,实现净利润583.06万元,后调整为306.25万元。接着,连续两年又如法炮制,1998年中期报亏1452.67万元,年报盈利685.08万元,后调整为636.35万元;1999年中期报亏2136.97万元,年报又盈利3904.01万元。
该公司1999年的年报给予了证券市场一个“惊奇”。概念不仅是大幅度扭亏为盈,而且还以每股收益0.35元,净资产收益率34.3%的业绩成为陕西省上市公司中业绩最好的企业之一。
不过,仔细分析1999年该公司的年度报告,ST黄河科的每股收益在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则为亏损0.44元,这就是说,该公司净利润剧增的513.5%,皆为资产出售和转让债务所致, 在该年的审计报告中,注册会计师就已经对涉及影响其1999年度利润变化的几个重大问题出具了保留意见。
第一,将库存电视机以帐面价值1.16亿元划转给母公司“长河集团”,帐面价值高于同品牌、同型号电视机正常市价,且含产成品成本差费5570万元。
第二,由母公司“长河集团”及786厂分别减除公司欠债2600万元和3000万元,并以部分电视机、电冰箱按略高于市价的帐面含税价4837.44万元抵债销售给786厂,由此减少年末存货3891.54万元,增加主营利润945万元。
第三,由786厂对公司于1997年以帐面价值976万元转让给该厂的综合大楼增补差价800万元,并增加转让该大楼占用及附近的30亩土地使用权,转让费2940万元。

再结合下表所录的该公司当年报表披露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实际可以看出,当年的非经常性损益为近8800万,是全年净利润的两倍。非经常损益所支撑起的“绩优”结果自然无法持久,企业事实上的情况是主营业务收入萎缩58%,营业利润项下录得1700万的亏损。到了2000年,公司产品难以销售,主业持续萎缩的窘况进一步加深,并且失去了非经常性损益的帮助,最终复又亏损2400万。

表一、公司1999年年度报告所披露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明细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 涉及金额(元)
长岭黄河集团有限公司让债收入 26,000,000.00
黄河机器制造厂让债收入 30,000,000.00
出售黄河机器制造厂三十亩土地实现利润 22,513,407.67
根据公司与黄河机器制造厂减债协议以部分商品抵债务形成销售利润 9,458,914.07
以上四项共计影响利润 87,972,321.74

表二、公司1998~2001损益表
1998 1999 2000 2001
主营业务收入 252,800,546 106,616,581 28,291,087 8,199,357
主营业务成本 209,932,829 99,355,455 29,973,773 9,424,105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1,829,489 510,809 49,806 4,595
主营业务利润 41,038,227 6,750,317 -1,732,492 -1,229,703
其他业务利润 -96,329 18,999,743 30,885 16,301,180
营业费用 7,722,078 8,578,713 844,088 1,642,679
管理费用 17,929,612 22,312,432 7,227,691 7,619,139
财务费用 10,025,052 12,439,252 14,202,078 3,324,372
营业利润 5,265,155 -17,580,337 -24,572,660 2,485,648
投资收益 105,000 - - -
补贴收入 397,848 - - -
营业外收入 2,150,340 56,944,148 33,452 18,708,434
营业外支出 1,056,985 194,466 34,258 11,259,962
利润总额 6,861,360 39,169,345 -24,573,465 9,934,120
所得税 3,967 129,192 27,112 -
净利润 6,850,854 39,040,153 -24,600,577 9,934,120


(二)营业利润

尽管经过多轮会计制度的改革,但我国损益表基本的结构格式没有发生变化。按照利润形成的多级步骤,制度规定:
净利润=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后)-所得税
对利润的分析,重点就是在明辩各种利润的经济性质的前提下,通过利润结构分析,对企业收益的质量进行评价。分析者应当明确,净利润的各个组成项目之间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对反映企业目前的收益水平和未来的经济成果增长的指示能力是不同的。


营业利润包括主营业务利润和其他业务利润,是企业利润的核心来源,是反映企业管理者的经营管理水平和经营业绩的重要指标。主营业务利润又称基本业务利润,是企业经营活动中的主营业务所产生的利润,我国企业一般是将营业执照中所列示的经营范围内的业务所产生的利润归入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属于经营活动产生的利润,但这种业务并非营业执照所列示,故而纳入其他业务利润核算。在核算上,主营业务利润由收入与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所配比得到,其他业务利润由其他业务收入与其他业务支出配比得到。将营业利润和利润总额进行比较,可以看出经营性企业自身业务的盈利状况。



案例:春都与双汇——由营业利润占比知高下

一个公司的失败,原因有很多。业务的赢利能力持续弱化是其中很重要的一条。我们用“营业利润/利润总额”指标来判断企业是否维持了较为稳定的盈利结构,是否有较为健康的盈利状况。
春都和双汇是我国两大肉类加工企业集团的上市公司,但两家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却呈现出不同景观:在1998到2000年,双汇的“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均保持在一个相当稳定的1.9倍左右的水平,显示盈利状况比较健康;而春都在1998年的该指标只有1.3,到了1999年只剩下1,预示着该公司的盈利状况不乐观,紧接着该公司在2000年就出现了巨大亏损。
同是国务院确定的全国520家重点企业、同是中国名牌、同是地处中原的肉类加工企业,双汇的崛起和春都的滑坡引起了我们对企业盈利质量的思考。
双汇在发展中紧紧围绕主业做文章,依靠高新技术提高产品质量,积极扩大主业生产规模,利用价格优势和规模优势,实现了经济效益的连年增长。公司生产的“双汇”牌火腿肠系列产品是国内肉类加工行业的名牌产品,拥有全世界生产规模最大的肉类制品综合生产工业工程大厦,装备着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火腿肠生产线100条,已形成年产火腿肠20万吨,其他肉制品5万吨的生产能力,约占全国总生产能力的30%。公司97年的市场占有率就已高达38%,在全国肉制品行业中名列前茅。正是双汇强劲的主营业务盈利能力给企业效益的持续增长奠定了良好基础。
但春都自1998年底募股上市后由于管理混乱,过度宽范围投资,结果将主营业务拖垮。该公司99年以来主营业务收入尤其是主营业务利润出现大幅下滑,99年实现净利润2408万元,但扣除了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2051万元。这里的非经常性损益由三部分构成:一是补贴收入1515万元,包括副食品调剂基金720万元和所得税返还795万元;二是发行新股募集资金冻结的利息收入1217万元,列入营业外收入;三是资金占用费1732万元。失去了主营业务的春都在2000年陷入严重亏损,其实是一个在1999年就可以预知的结果。

春都1998~2000年度报告
1998 1999 2000
主营业务收入 501,641,281 455,777,720 295,092,375
折扣与折让 - - 250,692
主营业务收入净额 501,641,281 455,777,720 294,841,684
主营业务成本 422,938,276 422,656,054 284,005,853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1,400,978 1,414,603 315,536
主营业务利润 77,302,027 31,707,063 10,520,294
其他业务利润 7,572,029 740,003 724,000
营业利润 84,874,056 32,447,066 11,244,294
营业利润/利润总额 132% 101% -31%
营业费用 12,248,384 20,759,814 18,110,731
管理费用 8,070,159 14,043,831 29,090,401
财务费用 5,486,138 -7,113,691 -359,040
营业利润 59,069,375 4,757,112 -35,597,799
投资收益 310 - -
补贴收入 5,100,000 15,146,616 -
营业外收入 291,145 12,171,885 25,385
营业外支出 340,654 48,341 358,915
利润总额 64,120,176 32,027,272 -35,931,329
所得税 22,119,563 7,946,616 -
净利润 42,000,613 24,080,655 -35,931,329

双汇1998~2000年度报告
1998 1999 2000
主营业务收入 2,015,620,424 2,400,830,373 3,107,212,247
主营业务成本 1,800,807,756 2,024,865,336 2,647,854,477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675,496 3,868,373 5,031,100
主营业务利润 214,137,172 372,096,664 454,326,670
其他业务利润 137,588 1,569,017 8,269,677
营业利润 214,274,760 373,665,680 462,596,347
营业利润/利润总额 191% 184% 196%
存货跌价损失 - 4,152,010 399,930
营业费用 88,047,927 150,564,950 222,687,624
管理费用 29,380,278 52,205,111 40,743,684
财务费用 7,650,630 -9,569,270 -2,122,455
营业利润 89,195,925 176,312,879 200,887,564
投资收益 14,706,037 11,009,498 22,789,528
补贴收入 2,656,907 12,491,373 -
营业外收入 7,831,882 4,776,356 15,754,966
营业外支出 2,097,056 1,598,495 3,143,995
利润总额 112,293,695 202,991,611 236,288,064
所得税 16,062,390 40,775,185 33,049,441
少数股东权益 29,094,128 39,678,222 44,880,674
净利润 67,137,177 116,318,585 154,698,250


(二)投资净收益
投资净收益是指企业的投资收益减去投资损失后的余额。投资收益主要来自于短期证券投资、长期债券投资、以成本法核算的股权投资。
很多企业的利润含量中投资收益占比较大,但这并不全然意味着盈利质量不高,而是需要具体分析。在下面的案例中,盐田港依靠投资收益成为业绩高速增长的绩优公司,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尚不成熟的结论:投资收益在一定环境下可以成为企业成长性的来源。当然,在分析中也应注意到投资收益并非企业所能完全控制,这部分收益的稳定性较差。


案例:盐田港依靠投资收益成为高成长绩优股
2001年盐田港给投资者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8340.51万元、主营业务利润20152.051万元和净利润37627.74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4.7%、88.2%和302.6%。
盐田港经营业绩的大幅提升得益于2000年10月实施的资产重组。在此之前,公司的主要利润来源于惠盐高速公路营运和港口工程建设。经过资产重组,公司剥离了暂时不能产生效益的沉淀资产,置换进两块优质经营性资产即盐田国际27%的股权和梧桐山隧道50%的股权。
盐田国际集装箱码头是我国华南地区集装箱主枢纽港,由盐田港集团与以和记黄埔为首的外资合作兴建,采用国际上最先进的集装箱港口管理模式,吸引了众多国际知名船舶公司的挂靠。2001年盐田国际集装箱吞吐量为275万TEU,比上年增长28%,实现净利润11.941亿元,比上年增长55%,增长势头迅猛。
资产重组后的盐田港主营业务及其资产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公司确立了以港口集装箱装卸业为龙头,以疏港高速公路和隧道营运为支柱,以商品混凝土、仓储、运输物流产业为配套的新型产业结构。
年报显示,2001年度构成公司收入和利润来源的主要业务均有显著增长。该年度,公司参股27%的盐田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为公司贡献投资收益32239万元,占本年度净利润的85.7%。盐田国际本年度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75万标箱,较2000年增长28.1%,其中6-12月完成160万标箱,较1-6月环比增长39.1%;业务量同比和环比的快速增长反应了公司集装箱装卸业务并未受到外贸增速下降的负面影响。在显著规模经济效应的作用下,盐田国际2001年度实现净利润119404万元,首次突破10亿元大关,并较2000年的76981万元增长55.1%,净利润增幅是吞吐量增幅的196.1%。加入WTO后我国港口吞吐量的持续高速增长更为盐田港集装箱市场展示了良好的发展前景。从盐田国际自身的增长潜能分析,根据预测,盐田国际的极限吞吐能力约为350万标箱/年,这样,它还能容纳2年20%的年吞吐量增长速度。由此,公司在2001年因投资盐田国际而获得一笔稳定且数额可观的投资收益,而来自盐田国际的投资收益在未来2年内还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因来自盐田国际的股权投资收益的全年度计入,公司资产的盈利能力大幅提高,全年净资产收益率从2000年度的6.62%提高到25.2%,投资收益对盐田港公司确立绩优公司的地位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此外,在分析中我们注意到公司该年度0.35元的每股经营性现金流低于0.64元的每股收益,主要原因在于盐田国际本年度净利润分红率仅为约58%,由此也可见,投资收益是并非企业所能完全控制的经济利益。

1999 2000 2001
主营业务收入 229,047,173 247,837,343 383,405,092
主营业务成本 99,095,499 131,182,986 166,468,937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2,439,734 8,865,729 15,411,098
主营业务利润 127,511,940 107,788,628 201,525,057
其他业务利润 2,275,674 2,621,119 1,107,675
存货跌价损失 56,132 -1,096,351 -
营业费用 - 569,018 13,826
管理费用 30,550,718 34,602,486 49,314,330
财务费用 -15,493,754 8,780,517 23,573,536
营业利润 114,674,518 67,554,077 129,731,040
投资收益 -802,120 58,627,175 324,593,257
补贴收入 - - -
营业外收入 4,255,230 6,597,928 3,767,051
营业外支出 3,625,470 4,903,226 4,351,508
利润总额 114,502,159 127,875,954 453,739,840
所得税 3,490,531 1,886,338 10,032,829
少数股东收益 23,880,091 32,051,320 67,429,627
净利润 87,131,537 93,938,296 376,277,383





(三)补贴收入

补贴收入直接反映了来自政府部门对企业的利益输送。我国目前的补贴收入主要内容有企业按规定实际收到退还的增值税等税收减免与返还,按销量或工作量等依据国家规定的补助定额计算并按期给予的定额补贴,属于国家财政扶持的领域而给予的其他形式的如财政拨款等补贴。
根据国发(2000)2号文《国务院关于纠正地方自行制定税收先征后返政策的通知》,除经国务院审批的外,只有符合现行税收征管法律法规规定的税收减免与返还才是合法有效的。先征后返的增值税于实际收到时计入收到当期补贴收入,消费税、营业税等其他流转税于实际收到时冲减收到当期的“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先征后返的所得税于实际收到时冲减收到当期所得税费用。所以,减免的除增值税之外的流转税以及所得税不进入补贴收入栏核算。
对于公司享受的政府补贴、财政拨款,其批准文件中应当明确了该项政府补贴、财政拨款的资金渠道及其依据、补贴或拨款的权属、补贴或拨款的用途和今后的处置方法及会计处理。目前,政府补贴主要有这样几种形式及相应的会计处理方法:该补贴仅由公司代为管理并指定用途,不属公司全体股东享有,应将该部分政府补贴直接作为负债处理;该补贴由公司全体股东享有,属于国家财政扶持领域而给予的补贴,公司在实际收到时,计入补贴收入;该拨款具有专门用途,如用于技术改造、技术研究等,在该项拨款实际到位时应作为“长期应付款”核算,在项目完成后,应将其形成的资产转入固定资产,同时相应拨款转入资本公积。


案例:补贴收入成就绩优股

沈阳特种环保设备制造股份有限公司是承建环保工程和从事环保高科技产品的开发、生产和销售的一家上市公司,在证券市场上曾以绩优股的形象出现。
(此处分析环保股份的盈利模式,即补贴收入的补贴模式是什么)补贴原因,补贴期间,为什么在2001年没有了这部分补贴,补贴今后期间会否还有?

22、补贴收入
  
项目 2000年度1999年度
排污费补贴43,640,000.0060,000,000.00
退税款1,313,805.462,458,957.95
合计44,953,805.4662,458,957.95
  
根据沈阳市建委[1997]232号文和市政府办公厅办综五字[1998]53号会议纪要精神,自1997年起10年,沈阳市财政局每年给予财政补贴6,000万元。沈阳市财政局2001年3月确认暂按30/110比例按3年期给付排污费补贴16,364万元,截止1999年12月31日,本公司已确认此项补贴收入12,000万元,2000年度本公司确认此项补贴收入4,364万元。

根据沈阳市政府办公厅办综五字[1998]53号会议纪要及沈阳市建委[1997]232号文件计收的排污费补贴,总额为16,364万元,以前年度已收到9,140万元,应收余额72,240,000.00元。经2001年12月23日沈阳市政府综二字[2001]202号会议记要及2002年沈阳市财政预算文件确定,该应收补贴款已列入2002年财政支出计划。2002年4月23日,已收到应收补贴款500万元



1999 2000 2001
主营业务收入 690,611,488 201,052,089 184,157,353
主营业务成本 337,487,861 137,537,196 97,000,212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18,946,260 3,347,188 1,529,398
主营业务利润 334,177,367 60,167,705 85,627,743
其他业务利润 54,708 381,777 -500,467
存货跌价损失 - - -
营业费用 2,099,925 1,795,089 1,628,668
管理费用 31,229,812 51,198,401 52,720,287
财务费用 22,635,317 6,675,945 26,683,180
营业利润 278,267,021 880,047 4,095,141
增长率 192.75% -99.68% 365.33%
投资收益 -7,469 - -134,046
补贴收入 62,458,958 44,953,805 165,399
增长率 -44.85% -28.03% -99.63%
营业外收入 139,129 18,856 20,618
营业外支出 9,460,577 116,524 368,526
利润总额 331,397,062 45,736,185 3,778,586
所得税 49,788,791 3,088,114 5,941,754
少数股东权益 3,160,416 1,860,910 3,994,252
净利润 278,447,855 40,787,161 -6,157,421
增长率 57.80% -85.35% -115.10%
补贴收入/利润总额 18.85% 98.29% 4.38%

(四)营业外收支净额
营业外收支是指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没有直接关系,但是对企业的利润水平有影响的收入与支出。营业外收支净额是指营业外收入与营业外支出的差额。企业可能取得的营业外收入包括出售闲置固定资产的收益、出售接受捐赠财产取得的收入、盘盈的固定资产、罚款净收入、由于债权人因素而确实无法支付的债权等等。企业可能发生的营业外支出包括盘点中发现的固定资产亏蚀、出售闲置固定资产的损失、由于自然灾害等特殊原因给企业造成的非常损失等等。
营业外收支与前述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有些类似,都是指那些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没有直接关系的收入或者支出项目。二者之间有联系,也有一些区别:第一,营业外收入与营业外支出是我国财务报表中习惯使用的概念,它既是损益表中的陈报的一个项目,同时也是一类账户。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则是在“损益满计”观念下,为避免利润数据的误导而增列的一个披露项目,而非一个单独的账户。第二,营业外收支账户中的一些项目往往同时也成为“非经常性损益”所陈报的内容,例如企业处置固定资产的收益或者损失,金额重大的债务重组收益等,一方面在营业外收入账户中核算并在损益表中反映,另一方面作为“非经常性损益项目”陈报。第三,非经常性损益项目更强调其发生的“非经常性”、偶发性、一次性等特点。
实际上,营业外收入并非会计意义上的收入,营业外支出也并非是和营业外收入相配比确认的支出项目。要理解这一点,需要引入两个新的概念:利得和损失。
利得和损失是一些与主要经营过程无关的引起净资产变动的会计项目,它们不是经营收益的组成,但却会影响本期净收益数字。
具体的看,利得和损失的主要来源与内容有四类:
(1)偶发或非经营活动的收益或牺牲——如出售有价证券损益、清理已使用设备变现收入或因为债务重组而以低于账面金额清偿的债务等;
(2)企业与其他主体间的非交换性资源转移——如赠与或接受捐赠资产、法律诉讼损失、失窃损失、罚款或赔偿费收入等;
(3)持有资产或负债的价值变动——如存货价格涨跌的损益、有价证券和股票市价变动及汇兑损益等;
(4)自然灾害或其他环境因素导致的利得或损失——如水灾、火灾损失,或者是由于战争或交战国接管等环境因素变动造成的企业净资产损失。
收入和费用是由于企业不断进行的主要经营活动或业务所形成的,即主要来自生产和销售产品,提供服务和投资等经常性活动;而利得和损失则是由于非主要经营活动或偶发事项所形成的净资产增减。而且,收入和费用反映总流入和流出,费用与收入间存在着配比关系;而利得或损失反映一定的净流入和流出,二者之间几乎不配比。
需要注意的是,“利得与损失”这两个理论上的术语并非和会计制度中“营业外收入与营业外支出”完全对应,比如通过“营业外收入”核算的固定资产盘盈、处置固定资产净收益、非货币性交易收益、出售无形资产收益、罚款净收入等属于利得范畴,通过“补贴收入”核算的退还的增值税、国家给予的各类补贴,也应属于利得。


(五)所得税

从企业的角度,所得税是一种费用。更早一些时候,我国并不把所得税看作费用,而是将其当作利润分配的形式,这是由当时企业的产权结构决定的。完全公有制的企业利润完全上缴国家,这在实质上就和所得税没有什么分别,所以称为利税合一。将利润分配和所得税完全分离是产权关系多元化以及国家税收制度发展的产物。
我国目前的所得税税制于1994年1月1日起开始实行。税制改革和会计改革相伴而行,几离几分,目前基本确立了税务与会计分离的原则,在这个原则的基础上,产生了时间性差异和永久性差异,也产生了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两种基本的所得税核算方法。
时间性差异,是指由于税法与会计制度在确认收益、费用或损失时的时间不同而产生的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的差异。时间性差异发生于某一会计期间,但在以后一期或若干期内能够转回。时间性差异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企业获得的某项收益,按照会计制度规定应当确认为当期收益,但按照税法规定需待以后期间确认为应纳税所得额,从而形成应纳税时间性差异。这里的应纳税时间性差异是指未来应增加应纳税所得额的时间性差异。
(2)企业发生的某项费用或损失,按照会计制度规定应当确认为当期费用或损失,但按照税法规定待以后期间从应纳税所得额中扣减,从而形成可抵减时间性差异。这里的可抵减时间性差异是指未来可以从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的时间性差异。
(3)企业获得的某项收益,按照会计制度规定应当予以后期间确认收益,但按照税法规定需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从而形成可抵减时间性差异。
(4)企业发生的某项费用或损失,按照会计制度规定应当于以后期间确认为费用或损失,但按照税法规定可以从当期应纳税所得额中扣减,从而形成应纳税时间性差异。
永久性差异,是指某一会计期间,由于会计制度和税法在计算收益、费用或损失时的口径不同,所产生的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在本期发生,不会在以后各期转回。永久性差异有以下几种类型:
(1)按会计制度规定核算时作为收益计入会计报表,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不确认为收益;
(2)按会计制度规定核算时不作为收益计入会计报表,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作为收益,需要交纳所得税;
(3)按会计制度规定核算时确认为费用或损失计入会计报表,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则不允许扣减;
(4)按会计制度规定核算时不确认为费用或损失,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则允许扣减。

在对时间性差异和永久性差异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企业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采用应付税款法或者纳税影响会计法进行所得税的核算。
应付税款法,是指企业不确认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金额,按照当期计算的应交所得税确认为当期所得税费用的方法。在这种方法下,当期所得税费用等于当期应交的所得税。
纳税影响会计法,是指企业确认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金额,按照当期应交所得税和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影响金额的合计,确认为当期所得税费用的方法。在这种方法下,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金额,递延和分配到以后各期。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的企业,可以选择采用递延法或者债务法进行核算。在采用递延法核算时,在税率变动或开征新税时,不需要对原已确认的时间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金额进行调整,但是,在转回时间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金额时,应当按照原所得税率计算转回;在采用债务法核算时,在税率变动或开征新税时,应当对原已确认的时间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金额进行调整,在转回时间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金额时,应当按照现行所得税率计算转回。
采用递延法时,一定时期的所得税费用包括:
(1)按照应纳税所得额和现行所得税率计算的本期应交所得说,;
(2)本期发生的时间性差异用现行所得税率计算的未来应交的所得税和未来可抵减的所得税金额,以及本期转回原确认的递延税款借项或贷项
我们可以得到公式:
本期所得税费用=本期应交所得税+本期发生的时间性差异所产生的递延税款贷项金额—本期发生的时间性差异所产生的递延税款借项金额+本期转回的前期确认的递延税款借项金额—本期转回的前期确认的递延税款贷项金额
本期发生的时间性差异所产生的递延税款贷项金额=本期发生的应纳税时间性差异×现行所得税率
本期发生的时间性差异所产生的递延税款借项金额=本期发生的可抵减时间性差异×现行所得税率
本期转回的前期确认的递延税款借项金额=本期转回的可抵减本期应纳税所得额的时间性差异(即前期确认本期转回的可抵减时间性差异)×前期确认递延税款时的所得税率
本期转回的前期确认的递延税款贷项金额=本期转回的增加本期应纳税所得额的时间性差异(即前期确认本期转回的应纳税时间性差异)×前期确认递延税款时的所得税率

采用债务法时,一定时期的所得税费用除了含有本期应交所得税、本期发生或转回的时间性差异所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负债或递延所得税资产外,还包括由于税率变更或开征新税,对以前各期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或递延所得税资产账面余额的调整数。
可以得到公式:
本期所得税费用=本期应交所得税 + 本期发生的时间性差异所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负债 — 本期发生的时间性差异所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 本期转回的前期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 本期转回的前期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 + 本期由于税率变动或开征新税调减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调增的递延所得税负债 — 本期由于税率变动或开征新税调增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调减的递延所得税负债
本期由于税率变动或开征新税调增或调减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累计应纳税时间性差异或累计可抵减时间性差异×(现行所得税率-前期确认应纳税时间性差异或可抵减时间性差异时适用的所得税率

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时,在时间性差异所产生的递延税款借方金额的情况下,为了慎重起见,如在以后转回时间性差异的时期内(一般为3年),有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予以转回的,才能确认时间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金额,并作为递延税款的借方反映,否则,应于发生当期视同永久性差异处理。
投资于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技术改造项目的企业,其项目所需国产设备投资按一定比例可以从企业技术改造项目设备购置当年比前一年新增的企业所得税中抵免的部分,以及已经享受投资抵免的国产设备在规定期限内出租、转让应补交的所得税,均作为永久性差异处理;企业按规定以交纳所得税后的利润再投资所应退回的所得税,以及实行先征后返所得税的企业,应当于实际收到退回的所得税时,冲减退回当期的所得税费用。


案例:招商银行招股说明书中列示因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核算所导致的特殊风险













八、利润分配

利润分配是企业对股东回报的主要途径。和所有者权益一样,利润分配处于会计与法律的交叉点上,这既是一个会计问题,又是一个法律问题。
广义的利润分配包括对股东支付的股利以及按照法定用途对特定部分利润所作的拨定。实行法定公积金制度的国家其公司法中的“利润分配”不仅包括对股东支付的股利,而且包括按照法律规定的比例提取公积金。
狭义的利润分配仅指公司对股东进行的分配行为。在英美法系国家,由于不存在强制提留盈余公积的制度,利润分配就意味着公司将经营活动实现的利润向股东分派的行为。
不论是广义的还是狭义的利润分配,其核心规则都是围绕着对股东的分配而发展起来的。但是,对于哪些行为构成“公司对股东的分配”,人们也有两种理解:
第一,利润分配仅指公司将代表着已实现利润的资产(现金、实物、证券或者债权)分派给股东。在这种理解下,利润分配意味着公司资产实际流出企业,因此,不伴随资产流出的股票股利就不是利润分配的形式。
第二,利润分配指公司基于实现的净利润(以本年利润账户净额为代表)而进行任何形式的分配行为,它们都引起公司“利润分配”的会计处理程序。在这种理解下,股票股利也是股利分配的形式。
我们拿一张资产负债表进行分析,就可以发现,第一种意义上的利润分配,是从资产变动的角度来看的,而第二种意义上的利润分配,是从所有者权益变动的角度来看的。我们一般从第二个意义上使用“分配”一词,即将股票股利也视为利润分配,只是不进行会计处理。我国公司法以及会计法规中都有相当数量的利润分配条款,从这些利润分配的规则来看,我国法律上对利润用途的规定非常详细,涉及到提取盈余公积金、提取公益金、利润补亏等多项内容。

(一)利润分配的强制性规定

对利润分配作出强制性规定的通常是公司法。各国公司法都确立了利润分配顺序的一些基本规则,例如,优先股分配在先,普通股分配在后;法定公积金提取在前,对股东的分配在后,等等。但我国《公司法》对利润分配的规定较为简略:

“第一百七十七条 公司分配当年税后利润时,应当提取利润的百分之十列入公司法定公积金,并提取利润的百分之五至百分之十列入公司法定公益金。公司法定公积金累计额为公司注册资本的百分之五十以上的,可不再提取。
公司的法定公积金不足以弥补上一年度公司亏损的,在依照前款规定提取法定公积金和法定公益金之前,应当先用当年利润弥补亏损。
公司在从税后利润中提取法定公积金后,经股东会决议,可以提取任意公积金。
公司弥补亏损和提取公积金、法定公益金后所余利润,有限责任公司按照股东的出资比例分配,股份有限公司按照股东持有的股份比例分配。
股东会或者董事会违反前款规定,在公司弥补亏损和提取法定公积金、法定公益金之前向股东分配利润的,必须将违反规定分配的利润退还公司。
第一百七十九条 公司的公积金用于弥补公司的亏损,扩大公司生产经营或者转为增加公司资本。
股份有限公司经股东大会决议将公积金转为资本时,按股东原有股份比例派送新股或者增加每股面值。但法定公积金转为资本时,所留存的该项公积金不得少于注册资本的百分之二十五。
第一百八十条  公司提取的法定公益金用于本公司职工的集体福利。”

详尽的规定体现在《企业财务通则》及分行业财务制度、会计制度等会计规则中。其中主要是1993年7月1日开始实施的《工业企业财务制度》第61条~63条,内容如下:

“第六十三条、企业缴纳所得税后的利润,除国家另有规定者外,按照下列顺序分配:
(一)被没收的财物损失,支付各项税收的滞纳金和罚款。  
(二)弥补企业以前年度亏损。  
(三)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法定盈余公积金按照税后利润扣除前两项后的10%提取,盈余公积金已达注册资金50%时可不再提取。  
(四)提取公益金。  
(五)向投资者分配利润。企业以前年度未分配的利润,可以并入本年度向投资者分配。

第六十四条、股份有限公司提取公益金以后,按照下列顺序分配:  
(一)支付优先股股利。  
(二)提取任意盈余公积金。任意盈余公积金按照公司章程或者股东会决议提取和使用。  
(三)支付普通股股利。
当年无利润时,不得分配股利,但在用盈余公积金弥补亏损后,经股东会特别决议,可以按照不超过股票面值6%的比率用盈余公积金分配股利,在分配股利后,企业法定盈余公积金不得低于注册资金的25%。
第六十五条、盈余公积金可用于弥补亏损或者用于转增资本金,但转增资本金后,企业的法定盈余公积金一般不得低于注册资本的25%。
第六十六条、公益金主要用于企业的职工集体福利设施支出。”

《企业会计制度》中对利润分配的顺序也作出了较为明确的规定:
“第一百一十条 企业当期实现的净利润,加上年初未分配利润(或减去年初末弥补亏损)和其他转入后的余额,为可供分配的利润。可供分配的利润,按下列顺序分配:
(一)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二)提取法定公益金。
外商投资企业应当按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按净利润提取储备基金、企业发展基金、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等。
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按规定在合作期内以利润归还投资者的投资,以及国有工业企业按规定以利润补充的流动资本,也从可供分配的利润中扣除。
第一百一十一条 可供分配的利润减去提取的法定盈余公积、法定公益金等后,为可供投资者分配的利润。可供投资者分配的利润,按下列顺序分配:
(一)应付优先股股利,是指企业按照利润分配方案分配给优先股股东的现金股利。
(二)提取任意盈余公积,是指企业按规定提取的任意盈余公积。
(三)应付普通股股利,是指企业按照利润分配方案分配给普通股股东的现金股利。企业分配给投资者的利润,也在本项目核算。
(四)转作资本(或股本)的普通股股利,是指企业按照利润分配方案以分派股票股利的形式转作的资本(或股本)。企业以利润转增的资本,也在本项目核算。
可供投资者分配的利润,经过上述分配后,为未分配利润(或未弥补亏损)。未分配利润可留待以后年度进行分配。企业如发生亏损,可以按规定由以后年度利润进行弥补。
企业未分配的利润(或未弥补的亏损)应当在资产负债表的所有者权益项目中单独反映。”


(二)提取盈余公积

从会计的视角看,盈余公积指企业从历年实现利润中提取并留存在企业内部的积累。它来源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所形成的利润。我国企业的盈余公积包括三个部分:法定盈余公积金,法定公益金与任意盈余公积金。留存在企业的公积金,可以用于企业扩大生产经营活动,也可以用于弥补以后年度亏损,或者在未来年度转增股本。由于各类公积金的经济效用相同,因此,资产负债表中只有“盈余公积”一个项目,并不区别“法定盈余公积”与“任意盈余公积”。留存在企业中的公益金,专项用于企业职工的集体福利设施的建设,如购建职工宿舍,托儿所、理发室等等,在资产负债表中“盈余公积”项下将公益金单独列示。
由于法律上规定了“盈余公积”的用途,非会计专业人士常常以为提取盈余公积意味着单独将这部分资金从企业资金周转过程中抽出来,用于某种用途。其实,盈余公积作为资金来源项目,本身并不反映资金的任何实际占用形态。提取盈余公积或者按照法定用途使用盈余公积,都只涉及到所有者权益内部结构的调整,不会引起企业资产数量或者状态的变动。
提取盈余公积的意义还可以从为企业积累资金,限制向投资者分配的角度理解。当企业经过一年的经营而获得利润时,在资产负债表的“所有者权益”项下就增加了一个新的来源:“净利润(未分配利润)”,相应地,它往往意味着企业的资产也增加了,这些新增资产可能以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存货等方式存在于企业当中。提取盈余公积不过是将“净利润(未分配利润)”项下的一定数额转换到“盈余公积”项下而已。这样,提取盈余公积的结果,就限制了“净利润”中可以向所有者分配的数额。
法律规定盈余公积金的用途(如扩大生产),只是从资产的角度再次重申与“提取盈余公积”金额相对应的资金(资产)不得用于向投资者分配,因此这部分资产可以用于企业的扩大再生产。实际上,净利润带来的新增资产已经存在于、应用于企业经营过程中了。
同理,用盈余公积来弥补以前年度的亏损,也只是将“净利润”或者“盈余公积”项下的资金来源划拨到“以前年度亏损”(以“未分配利润”为负数表示)项下,它不会引起企业资产的增加或减少的变动。因为,资产在企业发生亏损的当时就已经减少了。对应于资产的减少,在资产负债表的所有者权益这一方,“未分配利润”记录为一个负数,以冲减所有者权益。

公益金是一个有中国特色的盈余公积项目。从公益金的用途来看,它是为企业职工的集体福利所准备的资金,主要用于为职工买房、建房。公益金的历史背景是我国长期以来实行“职工低工资,国家包住房、包福利”政策,企业将本来应当支付给职工用于购买或者租赁住房的工资部分以提取“企业福利基金”的方式留存下来,统一购建、分配职工住房。在1993年会计制度改革以后,企业原来利润分配中的“提取福利基金”改为提取“公益金”。
实践中,公益金的性质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它实际上是对职工的负债,与“应付福利费”没有本质的区别,但是二者的会计处理则完全不同。“应付福利费”被列为公司的一项负债,同时它作为工资费用的一部分,按照计税工资的14%提取并在税前列支。而公益金则作为利润分配的一个组成部分,只不过分配的结果并不是像派发股利那样,引起现金资产流出企业,而是作为所有者权益项下的一个独立项目陈报,因此,仅仅引起所有者权益内部的调整。从公益金的实际运作在会计系统中反映的方式来看,它颇类似于西方财务会计中的“拨定用途的保留盈余”。
公益金列入“所有者权益”项下所引起的问题是:既然公益金是所有者权益的组成部分,这就意味着它属于企业股东所有。当企业破产清算时,它可以用于偿还债务,剩余部分则由股东享有。这样就可能损害企业职工的利益。随着住房货币化、住宅商品化改革的深入,住房费用逐步进入职工的工资总额中,公益金应当与“应付福利费”合二为一统一作为对职工的负债。
尽管公益金目前还是盈余公积的一部分,但是鉴于它与一般盈余公积金在最终归属上的差异,一般都单独列示。
(三)派发现金红利
在国外,派发现金股利通常是上市公司对股东的主要回报形式。德、法等国的公司法甚至规定了由银行作为股利发放的渠道,几乎将“股利”与“现金股利”等同起来。对于公司本身来说,派发现金股利减少了企业的货币资产。派发实物资产,也可以算作现金股利的一种变形。

案例:派现


(四)股票股利
股票股利在我国又称为送红股,是企业对本年实现的净利润进行的一种分配。因此只有盈利的企业才可能送红股。这种分配方式与派发现金股利的不同在于,它只引起所有者权益内部结构的调整,减少了企业的“未分配利润”,增加了“股本”。但是它对企业的资产没有任何影响,不存在现金或者其他实物资产从企业流出的问题。因此送红股实际上是企业的股东将本应分得的净利润再投入企业。
但是,这种再投入与以“提取公积金”的方式将利润留在企业有本质区别。送红股的结果是扩大了企业股本规模,对于以后年度的每股收益有一种摊薄的效果。但是提取公积金不会改变企业的股本规模,也不会出现股东收益摊薄的情形。


(五)公积金转增股本
我国《公司法》规定,公积金的一项用途是转增股本。然而,由于公积金包括资本公积与盈余公积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资金来源,它是否属于“利润分配”的性质,不能一概而论。如果企业用盈余公积金转增股本,勉强可以称为利润分配,因为盈余公积金是由以前年度的利润分配留存的。但是,这种分配行为与用本年利润进行分配是有区别的。如果企业用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则根本就不是利润分配行为,因为资本公积金与本年利润或者以前年度的利润都没有任何关联,而是与股东出资(资本)有关的资金来源。对于股东来说,用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除了给上市公司的下一次配股提供更大的空间(即配股基数)外,没有任何意义。




八、分部报告


(一)为什么需要分部信息

在企业组织结构复杂化以及业务范围不断拓展的背景下,分析者往往将一个企业看作是由多个分部所组成的经济实体。合并报表有效地反映了企业集团整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但其缺点是隐匿了公司跨行业、跨地区经营的重要信息,使信息使用者不能了解公司在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盈利水平、增长趋势和风险情况,这将严重干扰分析者对企业真实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及其趋势的判断。为什么合并的会计信息会有如此的弊端,我们主要针对会计是提供无差别的价值量信息来说的,同样的价值量数据无法揭示其背后同样的风险水平及成长能力,如某一会计期间在高通胀区域所赚取的100元与零通胀状态下赚得的100元的信息含义是不一样的,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在政局动荡地区的100元资产与在和平区域的100元资产也具有完全不同的信息指向。因此,分部会计信息就显得非常重要。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在其《企业分部和相关信息的披露》中对中期报告的意义进行了精辟的描述,即:可以帮助财务报表用户:更好地理解企业的业绩;更好地评估其未来净现金流量的前景;对企业整体做出更有依据的判断。分部资料对分析师的分析过程是极其重要的、基本的和必需的。分析师要理解一个有多个侧面的企业的不同组成部分是如何有效运转的,就必需对企业以合并报表为基础的整体信息进行分解,以了解整个企业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即使没有薄弱环节,不同分部也会产生不一样的、由不同风险形成的、具有独特价值的现金流量,没有分解,就不可能用合理的方式来预测整个企业的未来现金流量的总数、时间或风险。


(二)关于分部报告的制度规定
分部报告是指在企业对外提供的财务报告中,按照确定的企业内部组成部分提供的各组成部分有关收入、资产和负债等有关信息的报告。分部报告通常是作为财务会计报告的一个组成部分予以披露的。在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披露合并报表的情况下,分部报告的披露以该合并会计报表为基础列报;而在其财务会计报告中仅披露个别会计报表的情况下,则其分部报告的披露以个别会计报表为基础列报。分部报告通常作为会计报表附注的一个组成部分予以披露。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于1981年8月发布了国际会计准则第14号《分部报告的会计信息》,并于1997年在其进行全面修订的基础上发布了新的《分部报告》。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发布了FASB第14号《分部及相关信息的披露》,并于1997年修订。日本、澳大利亚等国际也相继发布了分部报告准则。
我国证监会的信息披露准则及财政部的〈企业会计制度〉对分部报告作了相应规定,但尚未颁布专门的会计准则。证监会〈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的内容与格式准则第2号——年度报告的内容与格式〉中规定企业分别按行业、产品、地区说明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利润的构成情况,介绍生产经营的主要产品或提供服务及其市场占有率情况。应说明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或主营业务利润10%以上的业务经营活动及其所属行业。对占主营业务收入或主营业务利润总额10%以上的主要产品,应分项列示其产品销售收入、产品销售成本、毛利率。〈企业会计制度〉中对分部报告披露的项目、披露的格式作了规定。
(三)分部的确定

在披露分部报告时,首先必须确定报告主体的分部。对于分部的确定,有两种流行的方法,即以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为代表的“风险与报酬法”和以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为代表的“管理法”。“风险与报酬法”强调企业不同的业务和不同地区(包括生产地和销售地)具有不同的风险和报酬,应将风险与报酬相同或相似的业务和地区合并为一个业务分部或地区分部,而将风险与报酬不同的业务和地区分别划分为不同的分部。以这一标准划分分部,看起来很合理,但实际运用起来确有很大的困难。首先,业务和地区所表现出的风险与报酬差异不易区分;其次,以这种方式所划分的分部与企业的组织结构相脱节。这就使分部的划分掺杂了较多的人为主观因素,表现了较大的随意性,从而为企业管理层掩盖其不良经营提供了可操纵空间。纵观各国所披露的分部财务报告,就会发现,企业不良分部的划分,屡见不鲜。例如,美国排名前十位的一家大公司,居然将其所有的经营作为单个分部,以一个非常宽泛的行业分部来报告。这种做法,就使分部信息失去了意义。
“管理法”确定的经营分部是指高级决策人员出于资源配置的目的而确定的组织单位,根据企业的内部组织和管理结构及其对董事会和总经理的内部财务会计报告制度来确立分部。建立在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基础上的分部至少有三个显著的特点:首先,能够“通过管理层的眼光”看企业,增强了信息使用者预测管理层的行动和反应能力,而这些行动和反应能力极大地影响着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其次,因为这些分部信息是为管理层的使用而产生的,所以为外部报告提供信息而增加的成本就相对较少。再次,实践已证明行业一词是主观的,而以现有的内部结构为基础的分部大大减少了主观性。分部的划分采用“管理法”,减少分部划分的主观性,降低报表分析人员的分析难度,是促进分部报告发展的较好途径。
我国相关制度要求以经营风险和回报的主要来源确定分部,同时考虑其内部组织和管理结构及内部财务会计报告制度。这实际上是重合法的思想,将风险报酬法与管理法相结合。在一份对我国财务分析师和银行信贷官员的调查问卷中发现75%的回收问卷认为通过重合法定义分部提供的信息更具可靠性和相关性,理由是重合法的分部不仅用于对外披露的目的,而且也是对内披露用于经营管理的手段。按照重合法确立的分部报告形式可以是业务分部,也可以是地区分部。企业一般可以选择其中一种分部作为主要报告形式,也有一些企业在分部报告中等量列示经营分部和地区分部信息。

(四)业务分部的确定

业务分部,指企业内可区分的组成部分,该组成部分提供单项产品或劳务,或一组相关的产品或劳务,并且承担着不同于其他业务分部所承担的风险和回报。业务分部的这个定义将其与一般意义上的部门区分开来。由于提供分部报告的主要目的在于分析企业的经营业绩,把握企业的经营风险,对于某些企业来说,某一业务部门可以是一个业务分部,也可以由若干个业务部门组成一个业务分部;可以将生产某一产品或提供某种劳务的部门作为一个业务分部,也可将若干种产品生产或劳务提供的部门组成一个业务分部。在这种情况下,这些若干产品或劳务提供部门,其生产的产品或提供劳务应是具有相似风险和回报的产品或劳务。
由于企业经营风险的主要来源影响着企业如何组织生产经营活动、如何对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管理,也就是说企业往往根据其经营风险来确定其组织结构以及其内部财务会计报告系统。因此,企业的组织结构和内部报告系统应作为确定分部的基础。在确定业务分部时,应当考虑以下因素:
(1)产品或劳务的性质
性质相同或相近的产品或劳务其风险、回报率及成长性通常会比较接近,故划为同一业务分部。而如果是性质不相同的产品或劳务,将其划为同一分部就是不合适的。我们在报表中看到大部分的企业是按照产品或劳务的性质来划分分部的。

(2)生产过程的性质
生产过程的性质影响到产品的成本构成及特性,故在划分分部时应当将生产过程的性质也考虑在内,不过这一因素一般不会作为分部划分的主要考虑内容。

(3)产品或劳务的客户的类型或类别
一般来说,同类型或类别的客户的销售条件基本相同,因此带来的风险和回报也基本相同,可以划分为一个分部。而不同的客户,其销售条件不尽相同,由此可能导致不同的经营风险及回报率,在分部的划分上应当考虑这一因素的影响。在报表的实际编制中,这一因素会被企业放在次要的考虑范围,因为客户的差异通常会服从于产品或劳务的差异。

(4)销售产品或提供劳务所使用的方法
销售产品的方式不同,其承受的风险和回报也不相同。一般来说,采用直销方式销售产品或提供劳务的情况下,其所直接发生的销售费用较高;而在采用代销方式销售产品或提供劳务的情况下,将发生代理销售费用。在赊销的情况下,将有利于销售规模的扩大,但发生的收帐费用也会相应增加,并且发生坏帐损失风险也加大;现款销售方式下不会存在信用风险,但销售规模也难以扩大。

(5)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所处法规环境的性质
银行、保险或公用事业等较适用于这条考虑因素。不同的法律环境将直接影响到经营的规模、盈利能力,以及发展前景。因此,对不同的法律环境下的产品或劳务进行分类,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不同法律环境下产品生产或劳务提供的信息,有利于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对企业未来的发展作出判断和预测。

另外,垂直结合经营活动也可以是一种适当的划分业务分部的形式。例如,许多国际石油公司,即便将大多数或全部的“上游产品”内部转移到其提炼部门,仍将其勘探和生产(上游)活动与提炼和销售(下游)活动分别报告为单独的业务分部。


(五)地区分部的确定

地区分部,指企业内可区分的组成部分、该组成部分在一个特定的经济环境内提供产品或劳务,并且承担着不同于在其他经济环境中经营的组成部分所承担的风险和回报。地区分部与一般意义的地区不完全相同。划分地区分步的重要依据就在于各分部之间具有不同的经营风险和回报,而不单纯是以行政区域作为其划分依据。地区分部是指具有相同或相似经营风险和经营回报率的生产和经营区域,这一区域可以是单一国家、也可以是两个或两个具有相同或相近经营风险和回报的国家的组合,可以是一个国家内的一个行政区域,也可以是一个国家两个或两个以上行政区域的组合。对于在具有重大不同风险和回报环境中的经营的区域,则不能将其作为同一地区分部处理。总的来看,地区分部可以按企业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设施及其他资产所在地进行划分,还可以按其市场或客户所在地进行划分。
在确定地区分部时,应考虑的因素包括:
(1)经济和政治情况的相似性
地区与地区之间的差异显著表现在其经济和政治环境上。经济与政治风险是地区风险的主要内容,因此,不能将经济和政治环境显著不同的地区归为一类,只有生产经营所在地的经济政治环境基本相当、经营风险基本相当的情况下,在确定地区分部时才应当将经济和政治情况具有相似的国家和地区,归并为一个地区分部。

(2)在不同地区的经营之间的关系
如果不同地区的经营之间存在着较为密切的关联,则意味着这两个地区经营之间并不存在着风险和回报的差异,而应看作一个分部。

(3)经营的接近性
生产经营具有相似性的地区,表明其在生产经营方面面临着基本相同的风险和回报,在确定地区分部时应当将在生产经营上具有相似性的地区,作为一个地区分部处理。

(4)与在某一特定地区经营相关的特定风险
如果某一地区在生产经营上存在着特定的风险,则不能将其与其他地区分部合并作为一个地区分部处理。

(5)外汇管制与货币风险
外汇管制的规定直接影响着企业内部资金的调度和转移,从而影响着企业经营风险。在外汇管制的国家和地区,从其转移资金相对较为困难,则将承受较大的资金风险,不能够该类地区与其他地区混淆。货币风险也是划分地区分部中应当考虑的重要因素,存在货币贬值预期的地区其风险和回报显然迥异于其他地区。

在具体的地区分部划分中,可能是一个国家、二个或多个国家的组合、或者是一个国家内的一个区域。例如,管理部门可能把地区分部简单地分类为美洲地区、澳洲地区、欧洲地区或非洲地区等分部;也可以把地区分部分类为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英国、法国、南非、坦桑尼亚等分部。而在某一确定贸易区域的业务活动可能更适合于以“东道主国家”和“其他缔约国”进行地区分部的分类,如欧洲联盟或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内的成员国家。


(六)报告分部的确定
报告分部是指按确定的业务分部或地区分部,对其相关信息予以披露的业务分部或地区分部。划定分部后,还必须按照一定的标准对业务分部或地区分部进行测试,在符合规定的测试标准后,才能作为报告分部,在其财务会计报告中披露会计信息。符合标准的业务分部或地区分部,方可作为报告分部披露其相关的会计信息。
1、重要性标准——10%
一个分部是否作为报告分部,取决于其是否具有重要性,对于具有重要性的分部,则应将其作为报告分部。一般情况下,判断其重要性的主要依据是其是否能达到重要性标准:
(1)一个分部的收入,包括对外营业收入、对其他分部的营业收入达到企业各分部收入总额的10%以上。但当某一分部仅仅对内部其他分部提供产品和劳务,并不对外销售产品或提供劳务时,则不能将其作为一分部对待。
(2)一个分部的营业利润或营业亏损,达到下列两项中绝对较大者的10%:未发生营业亏损各分部,其营业利润总额;发生营业亏损的各分部,其营业亏损总额。
(3)分部资产达到各业务分部资产总额的10%以上。但当某一业务分部的收入、营业利润或营业亏损及其可辨认的资产,每一项均达到全部分部合计数90%以上时,则企业的合并会计报表即可以提供该分部在风险及经营业绩的会计信息。此时,只须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即可,而无必要提供分部报告。

2、报告分部75%的标准
企业的业务分部或地区分部符合上述三项10%的标准确认为报告分部后,确定为报告分部的各业务分部或各地区分部的对外营业收入额应达到合并总收入(或企业总收入)的75%的比例。也就是说,在分部报告中披露的对外营业收入额必须达到合并总收入(或企业总收入)的75%。如果未达到总收入的75%的标准,则必须增加报告分部的数量,直到达到75%的比例。

3、报告分部的数量不超过10个
从信息披露的“成本/效益”的角度考虑,作为报告分部的分部过多是不经济的,一般以不超过10个为宜。如果重要的业务分部或地区分部超过了10个时,则应当将某些相类似的业务分部或地区分部予以合并,使报告分部的数量达到这一要求。


(七)分部会计信息的披露

分部报告信息的构成内容主要包括分部营业收入、分部销售成本、分部期间费用、分部营业利润、分部资产、分部负债,以及披露的分部信息与在合并会计报表或个别会计报表中总额信息之间的调节情况。分部会计的重点是指收入、费用、资产和负债等在分部之间如何划分,即确认哪些收入、费用等要不要计人分部、计人哪一分部、计入的金额是多少等问题。

1、分部收入
分部收人指企业收益表中所披露的、可直接归属于分部的收入,以及企业收入可按合理基础分配给分部的收入。对于销售收入,它包括向外部客户销售取得的收入和同一企业分部间的销售收入。分部收入不包括:非常项目取得的收入;利息和股利收益;投资的出售形成的利得或债务的消除形成的利得,但当分部的经营主要是金融性质时,不在此列。

2、分部销售成本
分部销售成本指某一分部营业收入相对的销售成本,即是指企业利润表中直接归属于某一分部的销售成本,以及能按一定方法分配给该分部的费用。在报表披露中,应按照集团内部交易抵消之前的数额确定。

3、分部费用
分部费用是指分部经营活动所产生的,可直接归属于分部的费用和按合理标准分配给分部的相关费用。此外还包括比例合并法下分部应分担的合资企业费用。分部费用不包括非正常项目,利息费用及投资转让损失或债务清偿损失(金融分部除外),权益法下企业分享的合营、合资或其他投资损失,所得税费用及一般管理费用,集团管理公司费用和母公司费用。分部费用中不包括无法归属于某一分部的管理费用、营业费用、财务费用等期间费用,它们应当作为未分配项目在分部报告中列示。

4、分部营业利润
分部营业利润即某一分部的经营成果,是指某一分部营业收入,减去该分部销售成本及分部期间费用后的余额。对于企业营业利润中不归属于任何一个分部的营业利润,应当作为未分配项目在分部报告中列示。

5、分部资产
分部资产是分部经营活动中所使用的经营资产,这些资产可直接归属于分部或可按合理的基础分配给分部。分部资产包括用于分部经营活动的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包括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以及无形资产等,但不包括用于企业总部一般用途的资产。企业资产总额中不归属于任何一个分部的资产应作为未分配项目在分部报告中列示。

6、分部负债
 分部负债,指分部的经营活动形成的、以及可直接归属于该分部或能按合理的基础分配给该分部的那些经营负债。分部负债包括应付养老金或福利、应付账款或其他应付款、应计负债、客户预付账款、产品担保准备以及其他与提供商品和劳务相关的索赔款等。但分部负债不包括:借款(除非企业的经营明显地具有融资的性质)、与融资租入资产相关的负债以及其他为融资目的而非经营目的所承担的负债。

7、披露的分部信息与在合并报表或个别报表中总额信息之间的调节情况
分部信息与会计报表中总额信息之间的调节情况的披露,其目的在于使披露的各分部信息通过调节,使其与会计报表相应项目的总额之间建立钩稽关系。在披露分部信息时,对于不能直接归属于某一分部的期间费用、资产和负债,应当在会计报告中予以披露,通过这些项目的披露,使披露的各分部各项目的金额调节到企业会计报表各项目的总额。


(八)分部财务会计报告的分析

对分部报告的分析应从分部报告的目的出发,结合企业管理部门的设定目标、管理战略,对企业分部现金流量状态及其未来趋势作出评估。
1、计算每一个可报告分部的非公司间销售和利润对整个公司销售和利润的贡献大小,以确定每一分部的相对重要性。企业最终的利润来自于外销,而非公司间销售。公司间销售在集团内表现为末实现的内部销售,在编制合并报表时会予以消除。外销收入和利润越多的分部,对整个集团的收入和利润的贡献也就越大,这一分部也就越重要。通过这种对比,对管理层来说,可以影响到公司战略计划的调整,使资源由外销收入少、获利能力小的分部向外销收入高、获利能力强的分部转移,以达到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对于外部信息使用者来说,可以了解到公司的收入和利润主要来自于什么业务、什么经营部门、什么地区,使信息使用者在对这些业务、部门和地区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公司做出有依据的评价,以决定资源是否投向他处。
2、确认和比较不同报告分部的增长率水平、销售水平、利润水平以及整个公司增长率变动的原因。可以采用趋势分析法来计算各分部的增长率水平,销售水平和盈利水平的变化,以此为基础可以解释整个公司增长率变动的原因。因为整体是由分部构成的,分部的增长率就会影响到整个公司的增长率水平。通过这一分析,可以帮助管理层判断哪些分部发展较快,哪些分部发展较慢,哪些行业属于朝阳行业,哪些行业属于夕阳行业,哪一分部的管理水平高,发展速度快,哪一分部的管理水平低,发展速度慢。这可能会导致管理层产品结构的调整,以及管理人员的变动。对于外部信息使用者来说,促协会研究整个公司增长率变动主要是由哪些分部的增长率变动引起的,而这些分部的前景和持续发展能力,以及存在的潜在风险,是外部信息使用者在这一分析过程最为关注的问题。
3、计算每一可报告分部的经营收益率和资产经营报酬率,以确定每一分部的相对获利能力和整个公司获利水平的关系。应报告分部的经营成果构成了整个企业的经营成果的主要部分,计算每一应报告分部的经营收益率和资产经营报酬率,主要是判断每一报告分部经营成果对企业整体业绩水平变动的影响程度,借以判断可报告分部的重要性。报表使用者在阅读企业的母公司报表及合并报表时,面对公司的整体收益,必须通过分部收益的分解,才能得到较好的评价结果,离开分部信息,合并收益往往会误导信息使用者。借此分析,信息使用者可以清楚地了解公司的盈利主要来自于哪些方面,公司盈利水平的提高或降低主要是由哪些分部引起的。对那些盈利水平较高或亏损较大的分部,信息使用者应给予特别的关注,因为,它们往往是促成企业将来成功或失败的关键。
4、计算每一可报告分部的总资产变动趋势,借以更好地理解管理层的有关资源配置决策以及每一报告分部和总公司对资本的要求。采用趋势分析法可计算出每一报告分部的总资产变动趋势,一般而言,总资产不断增加的分部,应是那些有发展前景、销售收入和获利能力较高的分部。而对于发展前景不被看好的分部,甚至经营亏损分部,即使当前不被关停并转,管理层也不会较多地追加投资,通常会减少对这些分部的投资。体现了管理层资源配置的有序性,以及经营战略的不断优化组合。对于发展速度较快的分部,往往需要较多的资金投入,根据企业的战略规划,计算出每一可报告分部对资本的需求,通过全面预算,也就可以计算出整个公司发展对资本的需求。这一分析,有利于公司战略计划的安排,对外部信息使用者来说,则有利于了解公司管理层资源配置的情况,以及工作重心的转移情况。
5、比较每一个报告分部的资产相对分布百分比,以评价公司资产的变动特点。分部资产的分布百分比对整个公司而言,是指每一报告分部的资产占公司总资产的比重,占有资产比重较大的分部,一般是管理层较为重视的分部,代表着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结合趋势分析,可以从资产分布百分比的变化看出企业资产的流向。








案例:由分部报告看浦发银行的成长之路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是于1993年在上海开业的一家股份制银行。在我国的银行金融体系中,除四家国有商业银行是有全国性的网点外,其他的中小银行几乎都是从某一个区域开始起步的,因此,往往在这些银行的名字上都带有区域的符号,如上海、深圳等等。但随着银行业务的扩展,就会逐渐的走出一个特定的区域,开始其全国化的进程。下面,我们就从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的分部报告来分析浦发银行的区域发展状态。

为了更有效地进行分析,地区分部报告已经以管理层报告为基础进行编制。
1、截至2001年年底数据
营业收入总额 资产总额 资本投资总额
人民币千元 % 人民币千元 % 人民币千元 %
上海 1,508,894 44 77,979,560 45 2,765,384 64
北京 599,005 18 24,272,861 14 107,619 3
江苏省 340,994 10 16,843,960 10 383,388 9
浙江省 370,262 11 24,286,414 14 486,248 11
其它 571,300 17 30,535,718 17 568,328 13
合计 3,390,455 100 173,918,513 100 4,310,967 100

2、截至2000年年底数据
营业收入总额 资产总额 资本投资总额
人民币千元 % 人民币千元 % 人民币千元 %
上海 1,738,740 70 78,442,406 61 3,014,081 76
北京 254,254 10 16,142,164 13 107,509 3
江苏省 242,312 10 11,762,017 9 353,725 9
浙江省 182,458 7 14,588,066 11 383,166 10
其它 64,981 3 7,935,198 6 101,694 2
合计 2,482,745 100 128,869,851 100 3,960,175 100

3、截至1999年年底数据
营业收入总额 资产总额 资本投资总额
人民币千元 % 人民币千元 % 人民币千元 %
上海 1,281,326 57 67,935,278 68 2,522,904 75
北京 368,841 17 9,741,725 10 88,543 3
江苏省 276,685 12 8,734,322 9 319,459 10
浙江省 267,359 12 11,008,013 11 352,253 10
其它 52,289 2 2,770,165 2 67,462 2
合计 2,246,500 100 100,189,503 100 3,350,621 100

从分部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出,该行一直在大力拓展除上海、北京、江苏、浙江几省以外的业务空间,对其他地区的资本投资额从1999年底的6千7百万增长到2001年底的5亿6千万,来自其他地区的营业收入从占全行营业收入比的2%扩大到2001年底的17%,可见,浦发的全国性扩张战略力度在逐渐加大。
在年度分部报告中,我们更深入的分析上海区域业务的发展。浦发银行从上海起步,上海区域的资本性投资和收入贡献度在全行都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从1999年的数据来看,上海区域占了57%的收入份额,2000年由于上海存贷款的迅猛增加,占全行营业收入的比例到了70%,进入2001年,我们发现上海区域的业务发展有微幅下降,如果其他区域的发展没有跟上,就会影响全行的业绩,所幸其他区域接过了上海的接力棒,将全行业务快速增长的势头维持了下去。这样的分部报告信息对分析者的启示意义在于,当从分部报告中了解到上海区域的增长达到了一个阶段性高点后,在预测银行未来增长时应着重分析评价其他业务区域的潜力,以对银行的整体增长可以作出更为到位的分析,而如果是只有合并报表,则不会得出这样一些有价值的分析结论。


九、中期报告


(一)中期财务会计报告的概念
中期财务报告,指以中期为基础编制的财务报告。中期,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规定,“会计年度自公历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所以,中期是在这一会计年度之内、但短于一个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它可以是一个月、一个季度或者半年,也可以是其他短于一个会计年度的期间,如1月1日至9月30日的期间。
因此,中期财务报告可以指是月度财务报告,也可能是季度财务报告或者半年度财务报告,当然也包括年初至本中期末的财务报告。至于企业以什么中期为基础编制财务报告应当视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章的规定,或者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要求而定。比如,我国一般企业需要向有关方面提供月度会计报告,月度报告就属于中期报告;我国上市公司需要公开披露季度、半年度,以及年度报告,其中季度和半年度报告就属于中期财务报告。

会计报告的频率是高质量会计信息的重要衡量指标。在会计信息日益因其及时性受到使用者责难的现代社会,提高披露频率,无疑是改善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途径。中期报告的价值,就在于其披露信息的及时性,使信息使用者能够尽早据此评估当期的营业结果和预测今后盈利的趋势。
通常情况下,企业编制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对外披露,但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只能待年度终了后的一定期间内才能对外提供,在我国,上市公司的年度报告要求在年度结束后4个月内对外提供,披露之时很多信息已经时过境迁,对于会计信息使用者而言已经不具有价值了。而中期财务报告正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年度财务报告时间间隔过长的缺陷,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保护投资者的利益。为此,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要求上市公司按照季度或者半年度为基础对外披露中期财务报告。比如,美国早在60年前就要求其上市公司编报季度财务报告,澳大利亚、加拿大、墨西哥、挪威、泰国等国家或者地区也要求上市公司提供季度财务报告。而法国、德国、英国、比利时、巴西等国家或者地区则要求上市公司提供半年度的中期财务报告。
我国要求上市公司提供中期财务报告的时间最早可追溯到1991年,当时,上海证券交易所要求股票在该所上市交易的8家公司(又称“老八股”)首次对外披露半年度的中期报告。1993年5月6月,国务院分别发布了《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和《公开发行股公司信息披露实施细则(试行)》,正式要求上市公司必须披露半年度的中期报告,并应当遵守国家会计制度和证券监管部门的有关规定。随后,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的内容与格式准则第三号<中期报告的内容与格式>》。2001年4月,中国证监会发出《关于发布<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13号──季度报告内容与格式特别规定>的通知》,开始要求部分上市公司编制季度报告。而自2002年第一季度起,所有上市公司都必须编制并披露季度报告。对上市公司披露财务信息的及时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但是,应当看到,中国证监会的信息披露准则或者规则仅仅涉及到中期报告的披露内容问题,没有涉及相应的确认与计量。而在实务中,上市公司披露的中期财务报告良莠不齐,信息质量不容乐观。例如,有些上市公司在编制中期会计报表进行会计确认和计量时,随意性较大,存在着不计或者少计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以及其他资产减值准备,不计或者少计所得税费用、利息费用等情况;有些上市公司中期报告披露的上半年经营业绩较好,而在其他条件没有较大变化的情况下,年度报告披露的经营业绩却出现了大幅度滑坡乃至巨亏损;有些上市公司中期报告所披露的信息过于简单,掩盖或者忽略了一些重要信息,使投资者很难据以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等。因此,要求上市公司提供中期财务报告信息固然重要,但是对上市公司在中期财务报告的编制过程中应当遵循的会计原则进行规范则显得更为重要。为此,财政部于1998年正式立项,着手研究和制定中期财务报告会计准则,1999年11月形成准则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各界广泛征求意见。2001年11月2日发布中期财务报告会计准则,并自2002年1月1日起在所有上市公司中施行。


(二)中期财务会计报告的理论基础

中期财务报告所依据的理论基础主要有一体观和独立观两种。
所谓独立观,是将每一中期视为一个独立的会计期间,其基本特点是:中期财务报告中所采用的会计政策和确认与计量原则与年度财务报告相一致,其中所应用的会计估计、成本分配和应计项目的处理等也与年度财务报告相一致。应用独立观编制中期财务报告的优点是中期财务报告的编制可以直接采用企业在编制年度财务报告时已有的一套会计政策和确认、计量原则,便于实务操作,而且在中期财务报告中所反映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等相对比较可靠,不容易被操控;缺点是容易导致各中期收入与费用的不合理配比,一方面会影响企业业绩的评价,另一方面可能会导致各中期列报的收益波动较大,影响会计信息使用者对年度结果的预测。
所谓一体现,是将每一中期视为年度会计期间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会计年度整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非独立的会计期间,其基本特点是:中期财务报告中应用的会计估计、成本分配、各递延和应计项目的处理必须考虑到全年将要发生的情况,即需要顾及会计年度剩余期间的经营结果,所以,会计年度内发生的成本与费用,需要以年度预计活动水平,如预计受益期间、预计销售量和产量等为基础,分配至各个中期。应用一体观编制中期财务报告的优点是可以避免因会计期间的缩短而导致的各中期收益的非正常波动,从而有利于年度收益的预测。缺点是许多成本和费用需要以年度结果为基础进行估计,因此需要依赖于较高的职业判断能力,而且可能所估计的结果因缺乏客观、可靠的依据作为佐证,因此容易操控收益,影响中期财务报告信息的可靠性。

编制中期财务报告的独立观和一体观,各有利弊,各国在制定中期财务报告会计准则时,一般都是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侧重于选择其中的一种观点作为其制定准则的理论基础。美国、我国台湾等少数国家或者地区采用中期财务报告的一体观,英国、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对中期财务报告所依据的理论基础都是独立论。国际会计准则要求企业中期财务报告和年度财务报告应采用相同的会计政策,实际上倾向于独立论。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期财务报告》规定中期会计报表的确认和计量应当采用与年度会计报表相一致的会计政策,是选择的独立观作为其理论基础。

(三)中期财务报告的内容

按照《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规定,“年度、半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应当包括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财务情况说明书。而会计报表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及相关附表”,“月度、季度财务会计报告通常仅指会计报表,会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
《企业会计准则——中期财务报告》规定,中期财务报告至少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会计报表附注四个部分。具体来看,企业应当提供以下比较会计报表:
(1)本中期末的资产负债表和上年度末的资产负债表;
(2)本中期的利润表、年初至本中期末的利润表以及上年度可比期间的利润表(其中上年度可比期间的利润表是指上年度可比本中期的利润表和上年度年初至可比本中期末的利润表);
(3)年初至本中期末的现金流量表和上年度年初至可比本中期末的现金流量表。

企业在中期财务报告中提供比较会计报表时,还应当注意以下三点:
(1)企业在中期内如果由于新的会计准则或有关法规的要求,对会计报表项目的列报或分类进行了调整或者修订,或者企业出于便于报表使用者阅读和理解的需要,对会计报表项目作了调整,从而导致本年度中期会计报表项目及其分类与比较会计报表项目及其分类出现不同,在这种情况下,比较会计报表中的有关金额应当按照本年度中期会计报表的要求予以重新分类,以确保其与本年度中期会计报表的相应信息相互可比。同时,企业还应当在会计报表附注中说明会计报表项目重新分类的原因及其内容。
如果企业因原始数据收集、整理或者记录等方面的原因,导致无法对比较会计报表中的有关金额进行重新分类,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不对比较会计报表重新分类,但是,企业应当在本年度中期会计报表附注中说明不能进行重新分类的原因。
(2)企业如果在中期内发生了会计政策变更或者重大会计差错更正事项,则应当调整相关比较会计报表期间的净损益和其他有关项目,视同该项会计政策在比较会计报表期间一贯采用或者该重大会计差错在产生的当期已经得到了更正。对于比较会计报表可比期间以前的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或者重大会计差错,应当根据规定调整比较会计报表最早期间的期初留存收益,会计报表其他相关项目的数字也应当一并调整。
(3)对于在本年度中期内发生的调整以前年度损益事项,企业应当调整本年度会计报表相关项目的年初数,同时,中期财务报告中相应的比较会计报表也应当为已经调整以前年度损益后的报表。


中期会计报表附注应当以“年初至本中期末”为基础编制,重点披露自上年度资产负债表日之后发生的,有助于理解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变化情况的重要事项或者交易。同时,对于理解本中期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重要事项或者交易,也应当在中期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披露。中期会计报表附注至少应当包括下列信息:
(1)中期会计报表所采用的会计政策与上年度会计报表相一致的说明。如果发生了会计政策的变更,应当说明会计政策变更的内容、理由及其影响数;如果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不能合理确定,应当说明理由;
(2)会计估计变更的内容、理由及其影响数;如果影响数不能确定,应当说明理由;
(3)重大会计差错的内容及其更正金额;
(4)企业经营的季节性或者周期性特征;
(5)存在控制关系的关联企业发生变化的情况;关联方之间发生交易的,应当披露关联方关系的性质、交易的类型和交易要素;
(6)合并会计报表的合并范围发生变化的情况;
(7)对性质特别或者金额异常的会计报表项目的说明;
(8)债务性证券和权益性证券的发行、回购和偿还情况;
(9)向企业所有者分配利润的情况(包括在中期内实施的利润分配和已提出或者已批准但尚未实施的利润分配情况),包括向所有者分配的利润总额和每股股利;
(10)业务分部和地区分部的分部收入与分部利润(亏损);
(11)中期资产负债表日至中期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发生的非调整事项;
(12)上年度资产负债表日以后所发生的或有负债和或有资产的变化情况;
(13)企业结构变化情况的说明,比如企业合并和重组,对被投资单位具有重大影响、共同控制关系或者控制关系的长期股权投资的购买或者处置,终止营业等;
(14)其他重大交易或者事项,如重大的长期资产转让及其出售情况、重大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取得情况、重大的研究和开发支出、重大的非货币性交易事项、重大的债务重组事项、重大的资产减值损失及其减值损失的转回情况等。


(四)中期报告确认和披露中的特殊要求

1、季节性、偶发性收入

对于编制中报而言,某些季节性很强的企业的季节性收入与成本费用的确认与计量举足轻重,处理不当会严重损害中报经营成果衡量的决策有用性。假定某企业一贯地在财务年度的某些中期赚取比其他中期更多的收入,根据独立观,应按收入实现原则在收入发生时予以确认。但这可能对年度的收益预测产生不利影响,因为报表使用者可能不会意识到季节性因素而对后续期间的收益产生错误的预测,比如棉花的销售只发生在每年的第一季度和第四季度,因此棉花生产企业只在这两个季度有收入发生,这样就给收益预测造成较大困难。
持一体观者就基于赋予中期报告以更高预测价值的角度出发认为应预计年度收入并分配与中期,实际上,这种做法是不可行的,对各期收入的人为平滑将造成收益信息严重失真。因此,《企业会计准则——中期财务报告》规定:
“对于季节性、周期性或者偶然性取得的收入,除了在会计年度末允许预计或者递延的之外,企业都应当在发生时予以确认和计量,不应当在中期会计报表中预计或者递延。”
因此,中期报告中的收入确认与年度一样,都应当严格遵循《企业会计准则——收入》、《企业会计准则——建造合同》、《企业会计准则——租赁》等的规定,在收入发生时予以确认和计量。

2、非均匀发生的费用

国际会计准则认为如果非均匀发生的费用在编制年报时不能预计或递延,则编制中期财务报告时也不能预计或递延,而应在发生时确认为费用。而美国则认为如果这类费用的受益期超过一个中期,就应在受益的各中期之间进行分配。显然,这种处理方法较为合理。以大修理费用为例,如果大修理发生在上半年,若不对此加以分摊,那么编制中报时,就因为负担了巨额的修理费而影响了上半年业绩的正确衡量,下半年业绩将会由于没有分摊相应的修理费而优与上半年,这样就会造成一定程度的会计信息失真,使分析者误以为企业的业绩在不断提升。但是这样一来,又为企业调控中期业绩提供了空间,所以,从保证会计信息真实性出发,我国中期会计准则要求对于会计年度中不均匀发生的费用,除了在会计年度未允许预提或者待摊的之外,企业都应当在发生时予以确认和计量,不应当在中期会计报表中预提或者待摊。
非均匀发生的费用是分析者在分析中期财务报告中最应当关注的几个方面之一。因为很多企业由于生产经营的特点,某些费用的发生在一年内是非均匀的,而中期报告准则要求对这些费用应当在发生时予以确认,就使得分析者必须要对企业的相应费用实际发生的期间非常了解。比如啤酒行业的公司,由于第四季度是销售淡季,同时又在第四季度需要进行管道整修等工作,相应的费用根据准则的要求进入当期,因此往往该季度净利润为负值。对于此类公司不能简单的用前三季度利润对全年利润进行推算,而要考虑到全年利润很可能会低于前三季度利润。



3、中期所得税

所得税的课征是一种特定的年度现象,一般是按年计征、按季度或月度预缴,年终汇算清缴。但在中期财务报告准则中同样要求企业计算所得税,这是因为所得税是一种费用,而会计要求费用要与收益相配比,因此必须在中期报告中列示所得税。如果不计算中期所得税,将影响企业的利润分配项目和资产负债表中的所有者权益项目,即将影响企业中期的财务成果和中期期末的财务状况。
独立观下中期所得税的确认和计量方法应当与年度会计报表相一致。如果企业在年度会计报表中采用了应付税款法核算所得税,则在中期会计报表中也应当按照应付税款法的核算原则预计中期所得税;如果企业在年度会计报表中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核算所得税,则在中期会计报表中也应当按照纳税影响会计法的核算原则预计中期所得税。其中如果企业在年度会计报表中采用的是递延法核算所得税,则在中期会计报表中也应当按照递延法的核算原则预计中期所得税,如果企业在年度会计报表中采用的是债务法核算所得税,则在中期会计报表中也应当按照债务法的核算原则预计所得税。
同时,在具体计量各中期所得税时,应当以年初至本中期末为基础,包括对永久性差异和时间性差异的判断也都以年初至本中期末的数据为基础,不考虑全年预计发生的情况。比如一家上市公司进行季度报告编制,公司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核算所得税,税率33%。那么企业一个会计年度中将进行四次中期财务报告,即在第一季度末、第二季度末、第三季度末、第四季度末均要进行中期财务报告。第一季度的中期所得税比较容易计算,我们可以将第一个中期的结束看作是一个短的会计年度的结束,按照计算年度所得税的方法来计算第一个中期的所得税,即首先计算出第一季度的税前会计利润、第一季度的时间性差异和永久性差异,得出第一季度的应纳税所得额;然后按照适用的税率计算出第一季度的应交所得税和本季度时间性差异的影响;最后得出第一季度的所得税费用。第二季度所得税的计算比较复杂,应以年初至第二季度末为基础,即首先计算出年初至第二季度末的税前会计利润、年初至第二季度末的时间性差异和永久性差异,得出年初至第二季度末的应纳税所得额;然后计算出年初至第二季度末的应交所得税以及时间性差异的累积影响数,再分别减去第一季度的应交所得税和时间性差异的影响,即可得出第二季度的应交所得税和时间性差异的影响,进而得出第二季度的所得税费用。其他中期的所得税费用计算可依此类推。


4、中期会计变更

企业在中期如果发生了会计政策的变更,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的规定处理,并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作相应披露。其中,在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能够合理确定的情况下,除非国家规定了相关的会计处理方法,企业应当对所提供的以前年度比较会计报表最早期间的期初留存收益和这些会计报表其他相关项目的数字进行追溯调整;同时,涉及到本会计年度内会计政策变更以前各中期会计报表相关项目数字的,也应当予以追溯调整,视同该会计政策在整个会计年度和可比会计报表期间一贯采用。
(1)会计政策变更发生在会计年度第1季度的情况
如果企业的会计政策变更发生在会计年度的第1季度,则企业除了计算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并作相应的账务处理之外,在会计报表的列报方面,只需要根据变更后的会计政策编制第1季度和当年度以后季度会计报表,并对根据规定要求提供的以前年度比较会计报表最早期间的期初留存收益和这些会计报表的其他相关项目数字作相应调整;在会计报表附注的披露方面,应当披露会计政策变更对以前年度的累积影响数(包括对比较会计报表最早期间期初留存收益的影响数和以前年度可比中期损益的影响数)和对第1季度损益的影响数,在当年度第1季度之后的其他季度会计报表附注中,则应当披露第1季度发生的会计政策变更对当季度损益的影响数和年初至本季度末损益的影响数。
(二)会计政策变更发生在会计年度内第1季度之外的其他季度
企业的会计政策变更发生在会计年度内第五季度之外的其他季度,如第2季度、第3季度等,企业除了应当计算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并作相应的账务处理之外,在会计报表的列报方面,还需要调整根据规定要求提供的以前年度比较会计报表最早期间的期初留存收益和比较会计报表其他相关项目的数字,以及在会计政策变更季度财务报告中或者变更以后季度财务报告中所涉及到的本会计年度内发生会计政策变更之前季度会计报表相关项目的数字;在会计报表附注的披露方面,企业需要披露会计政策变更对以前年度的累积影响数〔包括对比较会计报表最早期间期初留存收益的影响数和以前年度可比中期损益的影响数(这里所指的可比中期损益的影响数包括可比季度损益的影响数和可比年初至季度末损益的影响数),以及对当年度变更季度、年初至变更季度末损益的影响数和当年度会计政策变更前各季度损益的影响数,同时,在发生会计政策变更以后季度会计报表附注中也需要作相应披露。例如,某企业在第3季度发生了会计政策变更,则在其第3季度财务报告中,需要调整上年度年初留存收益和上年度末资产负债表、上年度第3季度利润表和上年度年初至第3季度末利润表相关项目的数字,同时,在会计报表附注中还需要对会计政策变更对以前年度累积影响数、上年度年初留存收益影响数、上年度第3季度净利润影响数、上年度年初至第3季度本净利润影响数,以及对本年度第3季度净利润影响数、本年度年初至第3季度末净利润影响数和本年度第1、2季度净利润影响数分别作出说明。


案例:棉花价格及作物生产周期改变业绩面貌——新农开发中期财务报告分析

新疆塔里木农业综合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新农开发)系由新疆阿克苏农垦农工商联合总公司独家发起,采用社会募集方式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公司股票于1999年4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该公司经营范围涉及农业种植、牧渔养殖、农产品、畜产品的生产加工及销售,种子及种衣剂的生产及销售,农业机械制造及修理, 塑料制品、皮革制品的销售,以及汽车运输等业务,2002 年公司农作物播种面积41.8 万亩,棉花播种面积37.3 万亩,其中细绒棉21.4 万亩,长绒棉15.9 万亩;粮食播种4.5 万亩。由于最主要的收入和利润来源于棉花生产和销售,因此,棉花的作物生产季节性特征对公司的中期报告业绩造成较大影响。农作物一季度生产经营活动主要为冬灌、春耕、春播;二、三季度生产经营活动主要为田间管理;四季度为收获期,因此,我们在利用中期报告预测该公司年度业绩时,需要着重考虑作物生产规律对企业业绩的影响。
以下是公司2002年度的第一季度、半年度,和第三季度财务报告的部分披露内容,我们可以尝试着根据这三份报告及棉花价格的走势来估计企业2002年的年度业绩水平。

表一、2002年第一季度利润表
一、主营业务收入
 主营业务收入 54,785,007.28
 折扣与折让 -
 主营业务收入净额 54,785,007.28
 主营业务成本 46,400,890.85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250,000.00
二、主营业务利润
 主营业务利润 8,134,116.43
 其他业务利润 141,965.42
 营业费用 -31,157.34
 管理费用 21,758,061.35
 财务费用 1,912,462.07
三、营业利润
 营业利润 -15,363,284.23
 投资收益 142,795.46
 期货损益 -
 补贴收入 -
 营业外收入 170,956.41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
 营业外支出 68,856.43
四、利润总额
 利润总额 -15,118,388.79
 所得税 -
 净利润 -15,118,388.79

第一季度经营情况:
第一季度公司积极为春耕春播做好各项准备工作。计划2002年播种面积41.8万亩。棉花37.3万亩,其中细绒棉21.4万亩,长绒棉15.9万亩,预计皮棉总产41840吨;粮食4.5万亩,总产7900吨。
主营业务及其结构较前一报告期无发生重大变化。
完成收购企业新疆阿克苏塔里木棉桨粕厂的生产恢复工作和全年生产原料的采购,同时做好天南房地产开发公司的收购准备工作和收购后的前期开发工作。
由于公司所处农业种植行业的特殊性,季节性收入明显,1-3季度主营业务收入变化不大,但期间费用却逐渐增加,另外2002年销售的上年结转棉花价格的下降,预计2002年中期本公司仍将出现一定幅度的亏损。


表二、2002年半年度利润表
一、主营业务收入
 主营业务收入 206,360,908.95
 折扣与折让 -
 主营业务收入净额 206,360,908.95
 主营业务成本 184,496,235.92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500,000.00
二、主营业务利润
 主营业务利润 21,364,673.03
 其他业务利润 3,176,511.60
 存货跌价损失 -
 营业费用 2,179,683.98
 管理费用 48,710,104.25
 财务费用 2,622,887.36
三、营业利润
 营业利润 -28,971,490.96
 投资收益 2,258,560.58
 期货损益 -
 补贴收入 -
 营业外收入 423,077.98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
 营业外支出 151,794.83
四、利润总额
 利润总额 -26,441,647.23
 所得税 -
五、净利润
 净利润 -26,441,647.23


中期经营情况:
由于受棉花市场价格大幅下滑影响和公司所处地理环境的季节性影响,报告期内公司净利润亏损2644.16 万元。公司管理层认识到主营业务单一并受季节性影响较大,反映出公司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这对公司在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经营模式及管理技术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造成公司业绩大幅度下滑的原因主要是:中国加入WTO 后,因国内棉花市场与国际棉花市场的接轨,棉花价格的大幅下降。特别是长绒棉价格,其售价比上年同期降低44%。虽然销售量增加105%,主营业务收入增加35%,但主营业务成本也因销量的原因,比上期增加117.69%,使主营业务利润比上年同期降低68.35%。出现业绩的大滑波。另外管理费用本期增幅较大,与上年同期比增加26%,因报告年度对低产农田及工副业资产进行了必要改造,土地开荒费及固定资产投资增加,管理费用中折旧额的提取及长期待摊费用摊销额增加,对净利润影响较大。根据本地区农业生产季节周期特点,在下半年里此局面将得到扭转。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事项:据有关资料显示,近期全国棉花市场库存老商品棉平均交易价格为9464 元/吨,比去年全年平均交易价8200 元/吨上涨了1264元/吨,全国棉花市场呈现出棉价逐渐攀升的强劲势头,如果此势态能保持到年底,这对公司经营业绩的增长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表三、2002年1—9月利润表(三季报)

一、主营业务收入
 主营业务收入 235,280,812.32
 折扣与折让 -
 主营业务收入净额 235,280,812.32
 主营业务成本 196,337,361.74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750,000.00
二、主营业务利润
 主营业务利润 38,193,450.58
 其他业务利润 5,822,270.04
 存货跌价损失 -
 营业费用 4,198,359.00
 管理费用 64,580,373.09
 财务费用 4,421,190.47
三、营业利润
 营业利润 -29,184,201.94
 投资收益 2,258,560.58
 期货损益 -
 补贴收入 -
 营业外收入 852,999.92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
 营业外支出 390,178.94
 分给外单位利润 -
四、利润总额
 利润总额 -26,462,820.38
 所得税 -
 少数股东损益 191,603.59
五、净利润
 净利润 -26,654,423.97

第三季度经营情况:
本报告期内,公司处于持续的生产状态,与上期末相比政策法规未发生重大变化。主营业务及其结构较前一报告期无发生重大变化。
  2002年公司主要经济农作物棉花播种面积37.3万亩,由于气候等自然条件适宜,预计今年公司棉花产量有望创历史最好水平,皮棉总产可达4.2万吨以上,目前公司农产品进入全面的收获期。

分析者在面对这样三张报表的时候,如果没有企业经济状况的背景知识,一定会对该公司2002年的年度业绩得出比较悲观的结论,因为从三张季度报表来看,公司一共亏损了2600多万,难道在最后一个季度还能起死回生吗?
事实上,如公司在“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中披露的,由于棉花作物的生产销售特征,公司收入的很大部分将在第四季度产生,同时由于国内棉花价格从2002年7月起的上涨也为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年度业绩奠定了基础。以下我们就来具体分析:

一、新农开发的生产及销售期间特征
棉花作物一季度生产经营活动主要为冬灌、春耕、春播;二、三季度生产经营活动主要为田间管理;四季度为收获期。因此,棉花的销售也具有明显的季节特征,从每年9月到次年3月为主要的收获与销售期间,跨年度边收边销。一般75%计入当年销售收入,35%结转下年。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重要结论,公司全年的业绩决定于第四季度的棉花收获与销售,并且只有这个期间的棉花价格才对公司的全年业绩水平产生重大影响。

二、棉价2002年逐波走高

图、国内及cotlookA国际棉花价格指数2002年6月至11月底走势


由于国内棉花减产及棉制品出口拉动需求的作用,国内棉花供需平衡被打破,价格自2002年中期起出现了持续上涨。
新农开发的新棉售价在年底大致为:细绒棉9800元/吨,较上年上涨约2200元/吨;长绒棉约15500元/吨,较上年上涨约2500元/吨。综合两个品种,全年加权平均售价应比2001年有15%左右的上升。这样,估计新农开发全年可以实现销售收入6个亿左右,净利润3000万左右。尽管截止2002年9月底公司还亏损2000多万。

在对中期报告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分析者不应受到财务报告表面数字的误导,而得出新农开发2002年度将出现亏损的结论,而应从企业生产销售的时间性特征出发,结合时间区间商品价格的波动,对企业全年的业绩作出合理的估计。怎样利用中期报告,找出企业业绩年度内变化的轨迹,将是会计分析师所面临的重大挑战。


会计案例
 

[下载声明]
1.本站的所有资料均为资料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交流使用。如有侵犯到您版权的,请来电指出,本站将立即改正。电话:010-82593357。
2、访问管理资源网的用户必须明白,本站对提供下载的学习资料等不拥有任何权利,版权归该下载资源的合法拥有者所有。
3、本站保证站内提供的所有可下载资源都是按“原样”提供,本站未做过任何改动;但本网站不保证本站提供的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同时本网站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损失或伤害。
4、未经本网站的明确许可,任何人不得大量链接本站下载资源;不得复制或仿造本网站。本网站对其自行开发的或和他人共同开发的所有内容、技术手段和服务拥有全部知识产权,任何人不得侵害或破坏,也不得擅自使用。

 我要上传资料,请点我!
人才招聘 免责声明 常见问题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隐私保护 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登陆帮助 友情链接
COPYRIGT @ 2001-2018 HTTP://WWW.QG68.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资源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