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眼静观“中国制造”
作者:王运启 190
无处不在的“made in china”
曾经无数次,我们因自己的祖先创造的辉煌历史、灿烂文明和尖端科技而使自己拥有更多更现实的光荣与梦想。曾经无数次,我们也因为看到许许多多印有“made in china”标识的“中国制造”而欣喜与骄傲, “中国制造”带给国人的这种无尚荣誉感的情结仍在继续延伸着。
中国正在面临适合国力发展的千载难逢的机会。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国的投资者,中国,已经成为国际产业转移最主要的承接地。我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越来越快,加入WTO以来中国制造业出口保持年均增长30%以上的速度,2004年,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已经超过70%,中国制造正成为国际分工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制造大国”的头衔已名副其实!
当整个世界都把中国定义为“世界工厂”,当“中国制造”遍布世界时,难道我们就不可以像硅谷狂人乔布斯一样,用创意挑战商业霸权?不错,“中国制造”这个词,近些年已越来越多地渗入到发达国家百姓的生活中,从出口美国的玩具、服装,到出口欧盟的打火机、汽车零部件,再到出口日本的农产品,都使老外们逐渐认识到中国产品的魅力。出国的人常常会遇到这样尴尬的事情:从国外给朋友带点东西,当时没注意,回国才发现上面有“made in china”的字样。这充分表明,中国制造产品已成为一些国家市场上很普遍的商品。
但据此就认为中国产品具有了全球性的竞争力,“中国制造”产品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品牌产品,未免早了点。
“中国制造”是否能够“引领中国”
中国是制造大国,却还不是制造强国,应该看到,大部分的“中国制造”还处于加工环节,资源、能源制约和环境压力已成为我国工业发展的主要约束条件。我国持续了20多年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工业增长方式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不得不发生重大的改变。
中国工业和国外的差距好象是看不见,很多人以为没有,其实不然。很多看不见的零部件、也就是核心技术的东西,很关键,但国内没法生产。我们的产品所有电子方面的东西,包括软件、硬件,都是进口的,这都是附加值特高的东西。最贵的、最值钱的东西外国人做了,我们做的只是外面看得见的东西,但不一定有多大利润。中国工业企业要使“中国制造”更多地发展成为世界级品牌,必须靠“中国创造”来维护。
据商务部最新统计,2004年,外商投资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和地区总部数量迅速增加,在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品制造业等行业以多种方式投资设立研发中心近700家,跨国公司在华设立地区总部已逾30家,对中国制造和各行业都造成了严重的威胁。“有一则消息显示,三星在2005年利润总额已经超过1万亿美元,排在微软之前,达到了世界第六位。跟他们相比我们整个高技术产业普遍低于整个制造业的利润率水平,整个制造业利润率5%?6%,而我国高技术产业利润率只有2%——3%。
近日全球最大钢铁企业印度米塔尔钢铁公司踏入中国,和中国湖南华菱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进行了重组。而外资在瞄准中国经济的时候,并非只看中钢铁行业,包括汽车、电子、纺织等处于我国制造业中枢位置的行业,都已成为外资进攻的重点。
就拿汽车来讲,目前出口的汽车零部件,还是以劳动密集型、技术附加值低的产品为主,如轴承、玻璃、刹车盘等,而且多数是为国外品牌加工,或者借牌生产,极少有中国企业自己的品牌。这样的产品市场竞争力能有多大,可想而知。令人担忧的是,汽车生产企业目前除了几家自主发展的企业外,没有几个品牌产品,而原有的一些国内著名品牌,也正在跨国公司重组和兼并的浪潮中逐渐消失。
虽然红旗承载的中国汽车人发展民族自主品牌的梦想,也承载着中国老百姓对“生产制造中国民族品牌的高档车”的热切希望,仍然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最近五年来,以吉利、华晨、哈飞、昌河等为代表的民族品牌汽车制造业得以快速发展。但是,随着跨国汽车公司在中国市场布局的基本完成,国内汽车市场竞争日益加剧,民族品牌汽车企业在自身得到快速发展的同时,却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民族汽车“叫好不叫座”的现象日趋明显,中国制造的民族品牌汽车正面临着入关后发展的最紧要关头。
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和国内经济的发展,中国制造产品与一些地区相比难以再有成本优势,如印度、泰国、越南及南美的一些国家等,不少跨国公司将生产基地越来越多转到这些国家生产就是证明。而除了成本优势,我国汽车工业在其他方面并不具备更多能与跨国公司竞争的实力,起码是难以匹敌,这也让我们没有理由乐观。
由此可见,不能因为中国制造让国外企业感到了一点点威胁,我们就失去了忧患意识,如果说我们还有机会,那么机会就是,借中国制造的通道,提整体制造工业的开发能力,创造出中国更多的自己的品牌,攻占世界制造工业的制高点。|!---page split---|
“中国制造”积极应对“国际制造”
根据中国家电协会公布的数据,我国生产的空调、电冰箱、洗衣机、电饭煲、微波炉、吸尘器和电动剃须刀等七种家电产品,在世界上62个主要家电消费国家和地区所占的市场份额均在30%以上,除意大利产洗衣机目前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占据第一位之外,上述其余六种家电产品“中国制造”的市场占有份额均居国际市场第一位。其中,微波炉市场份额为79.3%;吸尘器的市场份额上升至34.8%;电饭煲、电冰箱、空调和洗衣机的市场份额都首次突破了30%,增长速度很快。
尽管家电业的中国制造前景令人乐观,可是有关中国制造所涉及知识产权方面的纠纷接二连三和纷至沓来。如:国外DVD专利技术的联盟对中国DVD厂商的最后通牒及大规模扣押未缴纳专利使用费的中国DVD产品、日本拟对中国数码相机企业征收专利费、美国思科诉华为、日本丰田诉吉利汽车商标侵权、温州打火机事件、美国强生公司与中国浙江康芙娅公司的商标纠纷、法国鳄鱼与香港鳄鱼要联手剿灭中国境内其他大大小小100多条鳄鱼、日本摩托车企业联合代表团又在北京向有关部门递交了大量指控侵权的材料等等,这些诉讼与纠纷都直指“中国制造”,以令其“寝食难安。
比如,我国加工NIKE鞋的厂家,没有使用NIKE商标的鞋与使用该商标的鞋在国际市场的售价是一比十。但中国双星集团同档次的鞋在国际市场的售价与NIKE相比却是一比五,为什么?就是涉及到“中国制造与国际制造”方面的品牌问题。温州打火机只能以贴牌加工的形式进入美国市场,一个中高档打火机卖给日本和韩国商人是两美元左右,利润额不到百分之十。而韩国日本商人把打火机卖给美国商人是五到十美元,利润率是百分之二百到三百。可见,如果我们不发展自己的品牌。那么,将来在市场竞争当中,我国的企业必然处于劣势的地位。
走在琳琅满目的手机柜台前,除了一款款国外品牌诺基亚、三星和摩托罗拉等“国际制造”品牌产品外,波导、TCL、厦新、康佳等国产品牌也频频亮相,不时会有顾客前来挑手机,消费者并不是特别看重国外品牌,而许多消费者更看重的是“中国制造”的国货。
从1998年开始,国产品牌手机开始登上中国手机市场的竞争舞台,由于进入市场晚,品牌影响力相当微弱,产品本身也没有什么竞争力,当时的市场地位几乎微不足道,而国外品牌长期几乎占尽市场份额。但从2001年以后,国产手机经过两年的准备,开始发起冲击。到了2003年上半年,国产手机在国内市场占有率突破55.28%,占据半壁江山,首次超过了洋手机。同时,手机品牌的排序也全面刷新,中国产的波导手机的市场销量名列榜首,使得中国手机市场冠军首次变身为“国”字号。至此,洋手机垄断市场的局面已被打破,中国手机市场形成新格局。整个行业的“国进洋退”现象凸显,中国老百姓对国产品牌的心态转变,在手机市场上也体现出来。
正在频频上演的海外并购让中国企业在国际上获得了知名度,而还没走出国门的中国企业,越来越多地在宣传中强调他们的产品是“中国人自己的”,究其原因,有专家评论说,这与中国综合国力增强,百姓的爱国情感上扬的时代背景有关,市场需要民族品牌,中国人走上了发展“民族品牌”之路。我国著名的民族企业海尔、长虹等都是靠着自己不断创新的市场营销和雄厚的自主开发的知识产权,才昂然走向世界的。鲜活的实例证明一个朴素的道理:只有走自主创新的道路,不断创造自己真正拥有知识产权的“中国制造”品牌,在本国做大市场以后再进军国际市场是今后中国企业发展的一条必由之路。
面对“国际制造”洋品牌的巨大压力,必须理顺中国政府履行入世承诺与保护民族企业、民族品牌的关系,制订有利于民族企业发展的新政策,包括鼓励和支持民族品牌的成长。在知识产权
保护方面,法律也规定了许多灵活的例外措施与空间,中国政府与中国企业应好好利用这些规则,并且运用法律手段,防止发达国家滥用知识产权实施市场垄断。
解决“中国制造”的难点
对于如何提升中国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目前最为核心的两个方面无非是技术和品牌。这两个难以平衡的双翼,让我国制造业难以辨清方向。毕竟,现实情况是,韩国现代开始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却演绎了一个从品牌转化成实力的神话故事。联想同样缺乏技术创新,但在走品牌之路的同时,利润只有1%到3%,再加上IBM的PC业务,其经营更是举步维艰。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制造大国,有100多种产品产量占世界首位,像电视和手机。但中国的“高端”制造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差距,特别是装备制造业还不能满足“中国制造”的需要,很多生产设备需要进口。因此,升级“中国制造”刻不容缓。
作为制造业的高端领域,装备制造业集中了制造业中的高新技术与先进管理模式,控制着整个制造业的走向,决定着整个制造业的水平。因此制造业升级包括两个层面的含义,其一是增强装备业实力,其二是加快制造业信息化,特别是向ERP要“手段”。
TCL是以海外并购作为战略突围的典型代表。这样的道路除了以相当灵活的"机会主义"抓住欧美中等品牌衰落的机会,透过收购寻求快速做大企业,在规模上成为电视和手机的全球最主要的企业之一,进行战略卡位;背后还包括透过并购获得TCL急需的产业技术(电视和手机都如此)。
在中国的医药行业里,与具有传统优势的中草药相比,我国在生物制药方面与发达国家还有着相当的差距。虽然我国已经开始了对药品制造企业实施GMP管理,但医药制造企业整体的竞争能力还有待提高。中国本地的医药制造商仍然缺乏进行资本密集型研发所需的资源。美国9家最大的医药公司中,有 7家2000年的新药研发经费在20亿美元以上。而在我国,去年全国投入于新药研发的资金只有40亿元人民币,只相当于美国研究一种药品的经费。
无疑,相当一批中国大企业为了突破战略困境做出各种努力,甚至打出韦尔奇的大旗,但基本无疾而终。其主要背景有四个:一个是"中国制造"越来越陷入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的低端,而以中国家电企业为代表更是深陷困境;一个是3C融合和3G的产业和技术的大变局潮流;一个是跨国公司在90年代以来前所未有的深入中国布局的挤压;一个是20年来中国大企业的产权改革已经到了最后时刻。|!---page split---|
让“中国制造”走得更高更远
低成本、低价格是中国企业现实竞争优势所在,但这不应成为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一劳永逸的“杀手锏”,更不能成为中国产业的长期贸易利益所在。而要使“中国制造”担负起打造民族工业和民族品牌的大任,则应不断升级,从以下几点有可能走得更远:
1、政府的支持与政策鼓励;“中国制造”并不是某个行业或某一个企业所能完成的,它既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并自主的投入进来,更需各级政府的支持鼓励,以及政策的倾斜,以及投资融资宽松环境的创造,政府则应当成为“中国制造”企业和行业最有力的推动力。
2、解决人才瓶颈,实施教育突破;第一、艺术教育应该注重应用性,而不是纯美术的、纯技术的;第二、应该强调学生的综合素质,强调人文精神和文化背景;第三、应该打破条条框框,与相关产业紧密联系起来,建立产学研结合的平台;第四、教育不仅应注重数量,更应注重质量;第五、建立较强的人才和管理团队。
3、中国制造业要在转型期取得突破,实现从“中国制造”跨越到“中国创造”;市场需求、大规模制造能力,以及形成能组合全球科技资源的开放性研究体系。要强调一点,自主创新并不是闭门造车,相反,我们要形成跨越国界、全球性的开放系统,不可能也不需要全部都由自己搞,哪些可完全引进,哪些需合作开发,哪些要独立研发,企业要根据市场前景、自身能力及收益进行比较,以形成技术集成能力。此外,要调整企业的组成结构,促进专业化分工,形成产业集群。
4、提高技术含量、培育知名品牌,当然是一条非常好的应对之道,但是,技术和品牌的提升并非一日之功,尤其是品牌的成长,是一个长时期培育的过程,不能应付迫在眉睫的困境。
5、立足买方市场,以客户需求为出发点,满足市场;当今社会,客户的需求具有以下特征:一是快速;二是解决方案;三是多种产品选择;四是授权。这些要求对于每一个企业来讲都是不容易做到的,但对于中国的制造企业则需要努力做到才可与国际产品品牌机抗衡,而以消费者为市场需求的出发点也是“中国制造”成功的基础。
6、理念、管理及科学技术等方面的创新;创新能够使你拥有更有效的变革能力和创新能力,在这个过程中要突破原有的系统,将变革以后的新系统。创新不是一种简单的技术创新,应当成为我们企业核心资源和核心能力的一部分。
中国制造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赶上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好时机,但中国制造业市场化程度还不够,创新的模式需要不断的反思。让“中国制造”真正成为遍布世界,造福人类,完成一项项使命的“世界制造”中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这一天终究会到来,这点我们始终坚信。
扩展阅读
以生命的名义——谁在威胁中国制造? 2023.03.07
张树鸿自杀了在美国最大的玩具商美泰宣布召回铅含量超标玩具的九天后。短短的九天对51岁的张树鸿来说是一重重希望与一重重绝望交错纠缠、最终走投无路的九天。在这九天里,国际舆论关于对“中国制造安全”问题的指
作者:刘涛详情
冷眼看品牌(二) 2022.10.30
在冷眼看品牌(一)中,笔者用奶茶店的案例详细阐述了品牌在市场营销的局限意义,在策划和咨询的职业生涯中,经常遇到起步阶段的中小企业抱着打造品牌的热血和乙方合作,虽然经常能拿到精彩的品牌策划方案,但
作者:周云详情
中国制造业产业管理,呼唤智利式升井 2022.10.28
智利矿难大营救,从悲剧式的开始,到喜剧式的收场,智利政府的公众形象前所未有地得到世界认同。一场矿难,考验了政府机构的救援效率和公关能力,更是产业管理水平的大检测。智利这个南美小国,工业经济发展水平
作者:叶敦明详情
《质与量的战争》第二章 如何摆脱中国 2022.10.27
一个变革,就像一扇窗口。通过变革的窗口,我们不禁要问:“这能否变成机遇?这一新事物是真正的变革,还只是一时的潮流?”……如果你从一开始便将变革看作是威胁,你就永远不会有任何创新。——彼得amp;#82
作者:杨钢详情
双龙案暴露中国制造软肋 2022.10.24
上汽收购双龙的失败与管理水平有一定关系,在收购后的整合过程中上汽始终难以真正获得对方的实际控制权。 2009年4月6日,刚刚完成回生程序的双龙汽车将向其工会工人发出裁员声明,计划裁员2800-
作者:王蕾详情
中国制造业须解决7大问题 2018.12.17
11月15日电著名经济学家、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日前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认为,中国要想成为全世界制造业的中心就必须解决七大问题。 一、既要造飞机也要造皮鞋 他认为,对于一
作者:樊纲详情
版权声明:
本网刊登/转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或来源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网不对其真伪性负责。
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其他媒体,本网转载此文只是为 网友免费提供更多的知识或资讯,传播管理/培训经验,不是直接以赢利为目的,版权归作者或来源机构所有。
如果您有任何版权方面问题或是本网相关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将进行整理。
- 1太古可口可乐第2期降 15
- 2一定要脱离产品谈招商 19
- 3员工不是被招聘进来的 28
- 4姜上泉老师:降本必增 16
- 5西安王晓楠:2024 1399
- 6辅警或迎来转正新契机 43
- 7西安王晓楠:辅警月薪 55
- 8什么是小型门店的底层 38
- 9西安王晓楠:你是怎样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