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形势分析与展望(ppt)
综合能力考核表详细内容
市场形势分析与展望(ppt)
主要内容
对2005年市场运行形势的基本评价
当前需要关注的问题
对2006年市场形势的展望与宏观政策建议
一、对2005年市场形势的基本评价
1.前三个季度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各项主要经济指标仍然较好
国内生产总值:前三季度:106275亿元,同比增长9.4%,增速比上年同期低0.1个百分点。三个季度分别增长9.4%、9.5%和9.4%,呈现出稳定增长态势。
工业增加值: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0450亿元,同比增长16.3%。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仍然保持了较好水平,为97.86%,与上年同期持平.
工业总资产贡献率:1-10月份为12.06%,同比提高了0.23个百分点;
流动资产周转率:全年为2.22次,同比加快了0.14次。
一、对2005年市场形势的基本评价
煤炭、石油和铁路等行业投资均保持较快增长。
其中,煤炭开采及洗选业投资同比增长76.8%,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增长31.3%,铁路运输业增长41.1%。
装备工业投资得到加强
前三个季度,专用设备制造业投资由18.9%提高到73.1%,交通运输设备由31.8%提高到47.7%。
一、对2005年市场形势的基本评价
2005年 1-10月房屋投资结构
2005年部分地区房地产投资结构变化情况
一、对2005年市场形势的基本评价
一、对2005年市场形势的基本评价
贷款增速较大 到9月末,全部金融机构各项贷款本外币余额为20.3万亿元,同比增长13.5%。
全部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为19.1万亿元,同比增长13.8%,增幅比去年同期高0.2个百分点,比上月末高0.3个百分点。 前9个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96万亿元,同比多增1636亿元。金融机构外汇贷款余额为1496亿美元,同比增长12.4%。
1-9月份外汇各项贷款增加162亿美元,同比多增加4亿美元。9月份外汇各项贷款下降4亿美元,同比多下降6亿美元。
一、对2005年市场形势的基本评价
一、对2005年市场形势的基本评价
4.居民收入增幅较大,消费稳步增长
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902元,扣除价格因素,同比实际增长9.8%;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450元,扣除价格因素,同比实际增长11.5%。
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081亿元,同比增长13.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1%,实际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2.4个百分点。
前三季度,全国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中,通讯器材类零售额同比增长20.1%,石油及制品类增长38.3%,汽车类增长13.1%。
一、对2005年市场形势的基本评价
一、对2005年市场形势的基本评价
一、对2005年市场形势的基本评价
一、对2005年市场形势的基本评价
工业品出厂价格涨幅逐季趋缓
上半年,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5.2%,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9.0%,虽然涨幅较去年有所回落,但仍维持在较高水平。
下半年,工业品出厂价格涨幅趋缓。
8月份涨幅比7月份上升0.1个百分点;原材料、燃料、购进价格上涨8.1%,涨幅比7月份回落0.4个百分点。
9月份涨幅比8月份回落0.8个百分点;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7.1%,涨幅比8月份回落1个百分点。
10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比去年同月上涨4%,涨幅比9月份回落0.5个百分点;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6.5%,涨幅比9月份回落0.6个百分点。
11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增长3.2%。
。
一、对2005年市场形势的基本评价
一、对2005年市场形势的基本评价
二、当前需要关注的问题
(一)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现象突显
新近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推动部分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 。
由于一些行业盲目扩张,逐步形成了超出有效需求的新增生产能力,已出现部分原材料行业产能过剩的现象,进而导致了生产增速减缓,效益下降,产品价格下跌,企业经营困难等问题。
数据显示,目前已经出现的产能过剩问题集中表现在水泥、电解铝、铁合金、电石行业。
二、当前需要关注的问题
至今年9月,水泥行业5100多家企业中,亏损企业达2000多家,水泥价格每吨下跌200元。
电解铝行业今年全年产能预计1030万吨,闲置产能已达260万吨,但内需预计只有602万吨,外需102万吨,企业亏损面将达到63%以上。而目前还有在建项目11个、拟建项目14个。
铁合金行业到今年9月底产能共有2213万吨,加上在建、拟建项目,总产能可达到2497万吨。内需则仅1200万吨,目前开工率只有40%。2004年该行业亏损面已达50%。
电石行业2004年产能已达1600万吨,实际产量只有802万吨,产能一半闲置,而目前在建、拟建项目还有1200万吨到2200万吨产能。
这些行业在总量过剩的同时,企业组织结构、技术结构和产品结构不合理的矛盾也很突出。
二、当前需要关注的问题
部分行业产能潜在过剩
除已明显产能过剩的行业外,还有一些潜在产能过剩的行业,例如钢铁、汽车制造、电力、煤炭行业等。
以钢铁行业为例,到2004年底,钢铁行业产能为4.2亿吨,加上扩建、在建和拟建项目,2005年产能将突破6亿吨,但实际消费量预计只有3.5亿吨。9月,重点钢铁企业中16家出现亏损。
今年10月末,钢材价格已经下滑到2003年末的水平,而且相当部分钢材产品价格已跌破成本.
二、当前需要关注的问题
与此同时,企业的效益大幅度下滑,亏损企业增加。钢铁行业前10个月产成品库存增长49%,利润增幅仅11.2%,同比回落52.2个百分点。
水泥行业利润同比下降60.6%。
汽车行业实现利润同比下降36.7%,亏损企业亏损额增长86.2%。
二、当前需要关注的问题
能源煤炭行业近来也出现了生产过剩和价格下跌的情况。全国煤炭社会库存从4月份开始持续回升,到10月末全国煤炭社会库存已达到13941.3万吨,为近三年的最高水平。
电力行业今年产能预计增长13%,未来5年产能还将大幅增长,而专家预计电力需求曲线即将出现缓慢下降。
近两年,针对部分行业盲目投资、低水平扩张的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及时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但是,由于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粗放、体制机制不完善,产能过剩的矛盾并没有解决,一些地方和企业还在继续上新项目;有些行业尽管目前产需基本平衡,但潜在的产能过剩不容忽视。
二、当前需要关注的问题
二、当前需要关注的问题
如何看待产能过剩:
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一方面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另一方面也可以成为推动结构调整的难得机遇。从以往的经验看,在供大于求较多的情况下,市场竞争加剧,企业才会有调整结构的意愿和压力,市场也才有条件淘汰一部分落后的生产能力。
如何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因势利导,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突破口,关键是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充分利用市场的力量推动竞争,实现优胜劣汰。
政府在结构调整中的作用,一方面是通过深化改革,规范市场秩序,为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创造条件,另一方面是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强引导,积极推动。
二、需要关注的深层次问题
二、当前需要关注的问题
二、当前需要关注的问题
二、当前需要关注的问题
然而,煤电油运的投资体制和价格形成机制仍存在较大问题
投资体制方面:
主要依赖于国家投资,对投资行为有比较严格的准入限制,各类投资主体在市场准入环节和市场竞争中尚不能得到公平对待,因此无法保证市场机制充分发挥资源配置作用。
价格形成机制方面:
重要能源、原材料价格不能及时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如成品油定价机制不能对供求状况和国际价格的变化作出灵敏反映;资源利用率低和能源原材料消耗高等粗放式增长方式也是导致煤电油运紧张的重要原因。
二、当前需要关注的问题
二、当前需要关注的问题
三、对2006年市场形势的展望及政策建议
三、对2006年市场形势的展望及政策建议
三、对2006年市场形势的展望及政策建议
三、对2006年市场形势的展望及政策建议
三、对2006年市场形势的展望及政策建议
(二) 农业生产继续受到重视,粮食供求会趋于平衡,价格相对稳定
2005年,农业和粮食生产会继续受到重视,一些促进粮食生产和农民增收的政策仍会继续实施。粮食种植面积会进一步得到保证。如果天气帮忙,粮食增产不会有太大问题,粮食产需缺口会进一步减小,粮价会进一步趋稳,预计涨幅在10%以内。
三、对2006年市场形势的展望及政策建议
(三) CPI仍将温和上涨
2006年,由于粮食增产和粮价的基本稳定甚至继续小幅下降,已基本上保证CPI不会出现大幅度上涨。
对CPI上涨影响较大的主要是服务类价格和居住价格的影响。居住价格中主要是居民用燃气、水、电价格的上涨。但由于这些价格均由政府调整,因此,在价格上涨的节奏和力度上是可控的。
能源原材料价格涨幅趋缓,对CPI的传导有限。
综合各种因素分析,2006年CPI涨幅仍不会太高,不会形成全面通胀。
三、对2006年市场形势的展望及政策建议
(四)煤电油供求会有较大程度缓解,运输“瓶颈”制约仍将持续
煤电油供给紧张状况将有较大程度缓解。近两年对煤、电的投资大幅增加,其中一部分将在2006年形成生产能力,市场上的煤、电供给会有明显增加。
运输的“瓶颈”制约还将持续。原因是近年对运输,特别是对铁路运输投资相对较少,加上形成供给需要一定的周期,因此,运输紧张状况仍难以根本缓解。
从需求看,2006年将继续巩固宏观调控成果,防止投资的过快增长,对一些重点行业仍将控制投资增幅,会进一步从需求侧缓解对煤电油运的压力。
三、对2006年市场形势的展望及政策建议
(五)房地产投资增幅仍会受到一定控制,供给结构将得到调整,有利于价格涨幅趋缓
2006年,房地产投资增幅会国家对房地产行业仍将实施一定程度的调控,但其涨幅仍会高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幅。
住房供应结构将有所改善,适应中低收入家庭需求的经济适用房会增加。房地产金融将进一步探索多种渠道和多种方式。
房地产价格仍将呈上涨趋势,但涨幅会缩小。
三、对2006年市场形势的展望及政策建议
(六)财政、货币“双稳健”政策有利于经济的稳定发展
2006年继续实施财政和货币“双稳健”政策。目的是进一步巩固宏观调控成果,保持经济平稳发展。
宏观政策目标的确定,有利于进一步消除经济运行中不健康、不稳定因素,有利于经济的稳定发展。
“双稳健”政策既有利于防止投资增幅过度反弹,引发新的经济过热,也有利于防止通缩。从目前情况看,由于投资项目的在建规模异常庞大,前所未有的新增产能将从今年起逐步释放,并在2007年达到最高峰。届时,如果没有相应的需求来“对冲”,通货紧缩问题应付直接影响经济运行。
三、对2006年市场形势的展望及政策建议
2006年市场运行中尚有一些不确定的因素。例如世界经济的走势和增长情况、国际主要能源原材料产量和价格变动情况、国际贸易条件的变化、我国气候的变化等等。
三、对2006年市场形势的展望及政策建议
宏观政策的建议 1. 完善调控机制,控制投资合理增长仍应是2006年宏观调控的重要任务。
两年来的宏观调控使投资增长平稳回落。但从投资增长的内在动力上看,投资主导型增长模式并未根本改变。各地加大投资、依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冲动依然强烈。明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头年,一些政府规划的项目将陆续进入立项、上马、在建过程,控制投资规模和投资增长速度的难度加大。 另外,资金充足且成本低成为投资反弹的有利条件。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增速较快,贷款方面,保持了平稳增长态势。在保持宏观调控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前提下,巨大的投资冲动若配合有利的外部条件,极容易造成投资反弹甚至又一轮的投资局部过热。 继续坚持“有保有压”政策,调整投资结构,努力改善短线资源的供给,运用市场力量配置资源。
三、对2006年市场形势的展望及政策建议
2、宏观政策的着力点应进一步朝着有利于扩张消费需求的方向转变,增强内需增长后劲 原因是:一是本轮经济过热主要是投资需求的过热,相形之下消费需求则显得不足。刺激消费不仅可以与抑制投资需求形成对冲,而且有助于缓解产能过剩和通货紧缩现象。二是作为一个大国,我们不能将经济增长的希望更多地寄于出口之上,而是更多地依靠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消费需求。
在增加居民收入方面,中央政府已经采取诸多措施。大规模减免农业税、提高了各地最低工资标准和最低生活保障水平,提高个税的起征点。由此中低收入阶层将获益更多,对一般商品和传统家用电器等商品的消费会相对增多。
在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条件下,考虑更广泛的消费领域。细分消费市场。
三、对2006年市场形势的展望及政策建议
3、抓住有利时机,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因势力导,更多地采取市场化的手段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缓解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采取有力措施,使调整迈出实质性步伐。
一是严格市场准入,控制新上项目。强化社会性规制标准;二是依据法律法规,淘汰落后产能。三是推进技术改造,加快兼并重组。四是完善行业规划和产业政策,加强部门协调配合(贷款和土地、环保和安全手续等)。
继续坚持“有保有压”政策,调整投资结构,努力改善短线资源的供给,运用市场力量配置资源。
三、对2006年市场形势的展望及政策建议
4.继续关注农业和农民增收问题
农业和粮食稳则全局稳。一些短期政策措施仍需继续实施,稳定农民的积极性。同时,必须考虑农民的增收问题。2006年适当合理保持粮食种植面积,继续优化农业生产结构,使粮价及其他农产品价格中长期保持稳中有升的态势。这一方面有利于缓解通货紧缩压力,另一方面在相当程度上能保证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从而促进农村消费的稳定增长及加快农村过剩劳动力的转移提供更多的转移资本。
三、对2006年市场形势的展望及政策建议
5、保持宏观调控政策的稳定
在“双稳健”政策实施过程中,一方面,不宜进一步加大紧缩性政策力度,防止通缩,满足和保证经济增长对财政、货币、信贷增长的客观要求。
另一方面,要防止投资膨胀物反弹和预防金融风险。在财政政策方面,注意控制政府投资和自身行政开支,增加政府用于公共服务的经常性支出,保证公共财政资源向贫困群体和亟待加强的社会薄弱环节倾斜。
三、对2006年市场形势的展望及政策建议
6、加快资源性产品价格市场化改革,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我国价格上涨压力减轻,为部分资源类产品提供了调整价格的时机和空间。要改变资源消耗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最有效的办法是提高相关资源的价格,使资源价格反映稀缺程度。应充分利用时机,加快推进水、电、石油、天然气等资源性产品价格的市场化改革,建立反映资源稀缺程度的价格形成机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市场形势分析与展望(ppt)
主要内容
对2005年市场运行形势的基本评价
当前需要关注的问题
对2006年市场形势的展望与宏观政策建议
一、对2005年市场形势的基本评价
1.前三个季度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各项主要经济指标仍然较好
国内生产总值:前三季度:106275亿元,同比增长9.4%,增速比上年同期低0.1个百分点。三个季度分别增长9.4%、9.5%和9.4%,呈现出稳定增长态势。
工业增加值: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0450亿元,同比增长16.3%。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仍然保持了较好水平,为97.86%,与上年同期持平.
工业总资产贡献率:1-10月份为12.06%,同比提高了0.23个百分点;
流动资产周转率:全年为2.22次,同比加快了0.14次。
一、对2005年市场形势的基本评价
煤炭、石油和铁路等行业投资均保持较快增长。
其中,煤炭开采及洗选业投资同比增长76.8%,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增长31.3%,铁路运输业增长41.1%。
装备工业投资得到加强
前三个季度,专用设备制造业投资由18.9%提高到73.1%,交通运输设备由31.8%提高到47.7%。
一、对2005年市场形势的基本评价
2005年 1-10月房屋投资结构
2005年部分地区房地产投资结构变化情况
一、对2005年市场形势的基本评价
一、对2005年市场形势的基本评价
贷款增速较大 到9月末,全部金融机构各项贷款本外币余额为20.3万亿元,同比增长13.5%。
全部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为19.1万亿元,同比增长13.8%,增幅比去年同期高0.2个百分点,比上月末高0.3个百分点。 前9个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96万亿元,同比多增1636亿元。金融机构外汇贷款余额为1496亿美元,同比增长12.4%。
1-9月份外汇各项贷款增加162亿美元,同比多增加4亿美元。9月份外汇各项贷款下降4亿美元,同比多下降6亿美元。
一、对2005年市场形势的基本评价
一、对2005年市场形势的基本评价
4.居民收入增幅较大,消费稳步增长
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902元,扣除价格因素,同比实际增长9.8%;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450元,扣除价格因素,同比实际增长11.5%。
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081亿元,同比增长13.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1%,实际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2.4个百分点。
前三季度,全国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中,通讯器材类零售额同比增长20.1%,石油及制品类增长38.3%,汽车类增长13.1%。
一、对2005年市场形势的基本评价
一、对2005年市场形势的基本评价
一、对2005年市场形势的基本评价
一、对2005年市场形势的基本评价
工业品出厂价格涨幅逐季趋缓
上半年,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5.2%,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9.0%,虽然涨幅较去年有所回落,但仍维持在较高水平。
下半年,工业品出厂价格涨幅趋缓。
8月份涨幅比7月份上升0.1个百分点;原材料、燃料、购进价格上涨8.1%,涨幅比7月份回落0.4个百分点。
9月份涨幅比8月份回落0.8个百分点;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7.1%,涨幅比8月份回落1个百分点。
10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比去年同月上涨4%,涨幅比9月份回落0.5个百分点;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6.5%,涨幅比9月份回落0.6个百分点。
11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增长3.2%。
。
一、对2005年市场形势的基本评价
一、对2005年市场形势的基本评价
二、当前需要关注的问题
(一)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现象突显
新近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推动部分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 。
由于一些行业盲目扩张,逐步形成了超出有效需求的新增生产能力,已出现部分原材料行业产能过剩的现象,进而导致了生产增速减缓,效益下降,产品价格下跌,企业经营困难等问题。
数据显示,目前已经出现的产能过剩问题集中表现在水泥、电解铝、铁合金、电石行业。
二、当前需要关注的问题
至今年9月,水泥行业5100多家企业中,亏损企业达2000多家,水泥价格每吨下跌200元。
电解铝行业今年全年产能预计1030万吨,闲置产能已达260万吨,但内需预计只有602万吨,外需102万吨,企业亏损面将达到63%以上。而目前还有在建项目11个、拟建项目14个。
铁合金行业到今年9月底产能共有2213万吨,加上在建、拟建项目,总产能可达到2497万吨。内需则仅1200万吨,目前开工率只有40%。2004年该行业亏损面已达50%。
电石行业2004年产能已达1600万吨,实际产量只有802万吨,产能一半闲置,而目前在建、拟建项目还有1200万吨到2200万吨产能。
这些行业在总量过剩的同时,企业组织结构、技术结构和产品结构不合理的矛盾也很突出。
二、当前需要关注的问题
部分行业产能潜在过剩
除已明显产能过剩的行业外,还有一些潜在产能过剩的行业,例如钢铁、汽车制造、电力、煤炭行业等。
以钢铁行业为例,到2004年底,钢铁行业产能为4.2亿吨,加上扩建、在建和拟建项目,2005年产能将突破6亿吨,但实际消费量预计只有3.5亿吨。9月,重点钢铁企业中16家出现亏损。
今年10月末,钢材价格已经下滑到2003年末的水平,而且相当部分钢材产品价格已跌破成本.
二、当前需要关注的问题
与此同时,企业的效益大幅度下滑,亏损企业增加。钢铁行业前10个月产成品库存增长49%,利润增幅仅11.2%,同比回落52.2个百分点。
水泥行业利润同比下降60.6%。
汽车行业实现利润同比下降36.7%,亏损企业亏损额增长86.2%。
二、当前需要关注的问题
能源煤炭行业近来也出现了生产过剩和价格下跌的情况。全国煤炭社会库存从4月份开始持续回升,到10月末全国煤炭社会库存已达到13941.3万吨,为近三年的最高水平。
电力行业今年产能预计增长13%,未来5年产能还将大幅增长,而专家预计电力需求曲线即将出现缓慢下降。
近两年,针对部分行业盲目投资、低水平扩张的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及时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但是,由于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粗放、体制机制不完善,产能过剩的矛盾并没有解决,一些地方和企业还在继续上新项目;有些行业尽管目前产需基本平衡,但潜在的产能过剩不容忽视。
二、当前需要关注的问题
二、当前需要关注的问题
如何看待产能过剩:
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一方面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另一方面也可以成为推动结构调整的难得机遇。从以往的经验看,在供大于求较多的情况下,市场竞争加剧,企业才会有调整结构的意愿和压力,市场也才有条件淘汰一部分落后的生产能力。
如何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因势利导,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突破口,关键是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充分利用市场的力量推动竞争,实现优胜劣汰。
政府在结构调整中的作用,一方面是通过深化改革,规范市场秩序,为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创造条件,另一方面是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强引导,积极推动。
二、需要关注的深层次问题
二、当前需要关注的问题
二、当前需要关注的问题
二、当前需要关注的问题
然而,煤电油运的投资体制和价格形成机制仍存在较大问题
投资体制方面:
主要依赖于国家投资,对投资行为有比较严格的准入限制,各类投资主体在市场准入环节和市场竞争中尚不能得到公平对待,因此无法保证市场机制充分发挥资源配置作用。
价格形成机制方面:
重要能源、原材料价格不能及时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如成品油定价机制不能对供求状况和国际价格的变化作出灵敏反映;资源利用率低和能源原材料消耗高等粗放式增长方式也是导致煤电油运紧张的重要原因。
二、当前需要关注的问题
二、当前需要关注的问题
三、对2006年市场形势的展望及政策建议
三、对2006年市场形势的展望及政策建议
三、对2006年市场形势的展望及政策建议
三、对2006年市场形势的展望及政策建议
三、对2006年市场形势的展望及政策建议
(二) 农业生产继续受到重视,粮食供求会趋于平衡,价格相对稳定
2005年,农业和粮食生产会继续受到重视,一些促进粮食生产和农民增收的政策仍会继续实施。粮食种植面积会进一步得到保证。如果天气帮忙,粮食增产不会有太大问题,粮食产需缺口会进一步减小,粮价会进一步趋稳,预计涨幅在10%以内。
三、对2006年市场形势的展望及政策建议
(三) CPI仍将温和上涨
2006年,由于粮食增产和粮价的基本稳定甚至继续小幅下降,已基本上保证CPI不会出现大幅度上涨。
对CPI上涨影响较大的主要是服务类价格和居住价格的影响。居住价格中主要是居民用燃气、水、电价格的上涨。但由于这些价格均由政府调整,因此,在价格上涨的节奏和力度上是可控的。
能源原材料价格涨幅趋缓,对CPI的传导有限。
综合各种因素分析,2006年CPI涨幅仍不会太高,不会形成全面通胀。
三、对2006年市场形势的展望及政策建议
(四)煤电油供求会有较大程度缓解,运输“瓶颈”制约仍将持续
煤电油供给紧张状况将有较大程度缓解。近两年对煤、电的投资大幅增加,其中一部分将在2006年形成生产能力,市场上的煤、电供给会有明显增加。
运输的“瓶颈”制约还将持续。原因是近年对运输,特别是对铁路运输投资相对较少,加上形成供给需要一定的周期,因此,运输紧张状况仍难以根本缓解。
从需求看,2006年将继续巩固宏观调控成果,防止投资的过快增长,对一些重点行业仍将控制投资增幅,会进一步从需求侧缓解对煤电油运的压力。
三、对2006年市场形势的展望及政策建议
(五)房地产投资增幅仍会受到一定控制,供给结构将得到调整,有利于价格涨幅趋缓
2006年,房地产投资增幅会国家对房地产行业仍将实施一定程度的调控,但其涨幅仍会高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幅。
住房供应结构将有所改善,适应中低收入家庭需求的经济适用房会增加。房地产金融将进一步探索多种渠道和多种方式。
房地产价格仍将呈上涨趋势,但涨幅会缩小。
三、对2006年市场形势的展望及政策建议
(六)财政、货币“双稳健”政策有利于经济的稳定发展
2006年继续实施财政和货币“双稳健”政策。目的是进一步巩固宏观调控成果,保持经济平稳发展。
宏观政策目标的确定,有利于进一步消除经济运行中不健康、不稳定因素,有利于经济的稳定发展。
“双稳健”政策既有利于防止投资增幅过度反弹,引发新的经济过热,也有利于防止通缩。从目前情况看,由于投资项目的在建规模异常庞大,前所未有的新增产能将从今年起逐步释放,并在2007年达到最高峰。届时,如果没有相应的需求来“对冲”,通货紧缩问题应付直接影响经济运行。
三、对2006年市场形势的展望及政策建议
2006年市场运行中尚有一些不确定的因素。例如世界经济的走势和增长情况、国际主要能源原材料产量和价格变动情况、国际贸易条件的变化、我国气候的变化等等。
三、对2006年市场形势的展望及政策建议
宏观政策的建议 1. 完善调控机制,控制投资合理增长仍应是2006年宏观调控的重要任务。
两年来的宏观调控使投资增长平稳回落。但从投资增长的内在动力上看,投资主导型增长模式并未根本改变。各地加大投资、依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冲动依然强烈。明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头年,一些政府规划的项目将陆续进入立项、上马、在建过程,控制投资规模和投资增长速度的难度加大。 另外,资金充足且成本低成为投资反弹的有利条件。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增速较快,贷款方面,保持了平稳增长态势。在保持宏观调控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前提下,巨大的投资冲动若配合有利的外部条件,极容易造成投资反弹甚至又一轮的投资局部过热。 继续坚持“有保有压”政策,调整投资结构,努力改善短线资源的供给,运用市场力量配置资源。
三、对2006年市场形势的展望及政策建议
2、宏观政策的着力点应进一步朝着有利于扩张消费需求的方向转变,增强内需增长后劲 原因是:一是本轮经济过热主要是投资需求的过热,相形之下消费需求则显得不足。刺激消费不仅可以与抑制投资需求形成对冲,而且有助于缓解产能过剩和通货紧缩现象。二是作为一个大国,我们不能将经济增长的希望更多地寄于出口之上,而是更多地依靠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消费需求。
在增加居民收入方面,中央政府已经采取诸多措施。大规模减免农业税、提高了各地最低工资标准和最低生活保障水平,提高个税的起征点。由此中低收入阶层将获益更多,对一般商品和传统家用电器等商品的消费会相对增多。
在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条件下,考虑更广泛的消费领域。细分消费市场。
三、对2006年市场形势的展望及政策建议
3、抓住有利时机,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因势力导,更多地采取市场化的手段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缓解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采取有力措施,使调整迈出实质性步伐。
一是严格市场准入,控制新上项目。强化社会性规制标准;二是依据法律法规,淘汰落后产能。三是推进技术改造,加快兼并重组。四是完善行业规划和产业政策,加强部门协调配合(贷款和土地、环保和安全手续等)。
继续坚持“有保有压”政策,调整投资结构,努力改善短线资源的供给,运用市场力量配置资源。
三、对2006年市场形势的展望及政策建议
4.继续关注农业和农民增收问题
农业和粮食稳则全局稳。一些短期政策措施仍需继续实施,稳定农民的积极性。同时,必须考虑农民的增收问题。2006年适当合理保持粮食种植面积,继续优化农业生产结构,使粮价及其他农产品价格中长期保持稳中有升的态势。这一方面有利于缓解通货紧缩压力,另一方面在相当程度上能保证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从而促进农村消费的稳定增长及加快农村过剩劳动力的转移提供更多的转移资本。
三、对2006年市场形势的展望及政策建议
5、保持宏观调控政策的稳定
在“双稳健”政策实施过程中,一方面,不宜进一步加大紧缩性政策力度,防止通缩,满足和保证经济增长对财政、货币、信贷增长的客观要求。
另一方面,要防止投资膨胀物反弹和预防金融风险。在财政政策方面,注意控制政府投资和自身行政开支,增加政府用于公共服务的经常性支出,保证公共财政资源向贫困群体和亟待加强的社会薄弱环节倾斜。
三、对2006年市场形势的展望及政策建议
6、加快资源性产品价格市场化改革,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我国价格上涨压力减轻,为部分资源类产品提供了调整价格的时机和空间。要改变资源消耗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最有效的办法是提高相关资源的价格,使资源价格反映稀缺程度。应充分利用时机,加快推进水、电、石油、天然气等资源性产品价格的市场化改革,建立反映资源稀缺程度的价格形成机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市场形势分析与展望(ppt)
[下载声明]
1.本站的所有资料均为资料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交流使用。如有侵犯到您版权的,请来电指出,本站将立即改正。电话:010-82593357。
2、访问管理资源网的用户必须明白,本站对提供下载的学习资料等不拥有任何权利,版权归该下载资源的合法拥有者所有。
3、本站保证站内提供的所有可下载资源都是按“原样”提供,本站未做过任何改动;但本网站不保证本站提供的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同时本网站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损失或伤害。
4、未经本网站的明确许可,任何人不得大量链接本站下载资源;不得复制或仿造本网站。本网站对其自行开发的或和他人共同开发的所有内容、技术手段和服务拥有全部知识产权,任何人不得侵害或破坏,也不得擅自使用。
我要上传资料,请点我!
管理工具分类
ISO认证课程讲义管理表格合同大全法规条例营销资料方案报告说明标准管理战略商业计划书市场分析战略经营策划方案培训讲义企业上市采购物流电子商务质量管理企业名录生产管理金融知识电子书客户管理企业文化报告论文项目管理财务资料固定资产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工作分析绩效考核资料面试招聘人才测评岗位管理职业规划KPI绩效指标劳资关系薪酬激励人力资源案例人事表格考勤管理人事制度薪资表格薪资制度招聘面试表格岗位分析员工管理薪酬管理绩效管理入职指引薪酬设计绩效管理绩效管理培训绩效管理方案平衡计分卡绩效评估绩效考核表格人力资源规划安全管理制度经营管理制度组织机构管理办公总务管理财务管理制度质量管理制度会计管理制度代理连锁制度销售管理制度仓库管理制度CI管理制度广告策划制度工程管理制度采购管理制度生产管理制度进出口制度考勤管理制度人事管理制度员工福利制度咨询诊断制度信息管理制度员工培训制度办公室制度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培训绩效考核其它
精品推荐
下载排行
- 1社会保障基础知识(ppt) 16695
- 2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ppt 16695
- 3行政专员岗位职责 16695
- 4品管部岗位职责与任职要求 16695
- 5员工守则 16695
- 6软件验收报告 16695
- 7问卷调查表(范例) 16695
- 8工资发放明细表 16695
- 9文件签收单 16695
- 10跟我学礼仪 16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