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员培训(ppt)

  文件类别:其它

  文件格式:文件格式

  文件大小:104K

  下载次数:670

  所需积分:11点

  解压密码:qg68.cn

  下载地址:[下载地址]

清华大学卓越生产运营总监高级研修班

综合能力考核表详细内容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员培训(ppt)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员培训
中国检验认证集团质量认证公司CCIC-CAS
课程介绍
教师和学员自我介绍
CNAT EMS实习审核员的注册要求
课程目标与课程结构
日程安排和课程方法
连续评价和笔试
通过/未通过的判定和证书
补考
课堂纪律要求




教师和学员自我介绍
教师主要介绍:姓名、注册资格
学员主要介绍:姓名、单位、学历、专业、
工作经历和环境工作经历、学习的目的

注:请教师和学员在全课程中尽量使用普通
话进行交流


CNAT EMS实习审核员的注册要求
全过程完成CNAT认可的EMS审核员培训课程的培训和考核,取得培训合格证书
具有适当的教育、工作经历、环境工作经历和/或审核经历,并具备ISO19011标准中规定的个人素质
课程目标与课程结构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
ISO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概论
GB/T24001环境管理体系要求
环境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第二部分:审核知识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概论
文件评审实施
审核的启动 / 现场审核的准备
第一阶段审核 / 第二阶段审核
审核报告和审核的完成
审核后续活动与认证后监督
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及审核员注册管理要求
日程安排和课程方法
日程安排
全部课程时间应不少于40个小时
培训课程应在连续的五天内完成
课程方法
开放式的具有高度实践性和互动性的培训课程
直接授课
小组活动
口头发言
角色扮演
测验



连续评价
连续评价的内容
1)识别、获取为证明符合GB/T24001标准要求所需的审核证据的能力;
2)策划和组织实施审核的各项活动并完成一个要素/场所审核的各方面的能力;
3)展示有效的人际交往技能和面谈技巧(包括听和问)的能力;
4)总结、记录并提交审核结果,展示依据审核证据编写审核报告的能力;
5)在讨论、回答问题、课堂交流、案例研究报告以及小组活动中有效参与的表现;
6)书面作业的条理性和技术准确性;
7)个人素质、技能和环境管理体系审核的管理能力;
8)学习态度、作风和作为未来审核员和审核组长的适宜性;
9)出勤率、准时率及参加所有课程活动的情况。

连续评价结果的判定
连续评价的结果分为“通过”和“不通过”两种
可以判定为连续评价“不通过”的情况:
1)未达到“连续评价的内容”中1)至4)的要求;
2)累计缺勤达到总课程时间的5%(即2小时)或经再三提醒仍不能守时;
3)未能有效参与本课程中的各个小组活动;
4)未能完成书面作业;
5)培训课程结束时仍存在明显的素质、技能和能力缺陷;
6)培训结束时,仍保持明显不良的态度和作风。

笔试
采用CNAT编制的统一试卷;
2小时的闭卷考试,笔试过程中可使用GB/T24001标准;
笔试试卷由培训机构指派的教师按CNAT提供的标准答案进行评阅;
笔试成绩满分100分,合格分数70分。

通过/未通过的判定、证书、补考
连续评价“通过”,笔试成绩70分(含)以上,判定为通过培训考核,将获得经CNAT认可的“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员培训合格证书”;
连续评价“不通过”或笔试成绩70分以下,判定为未通过培训考核,将获得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员培训结业证书”。

补考
连续评价“不通过”的学员没有补考机会,必须重新参加另一次全课程培训;
连续评价“通过”但笔试成绩低于70分的学员,在培训课程结束之日起12个月内有一次补考机会;
补考时使用与上次考试不同的试卷;
补考仍不合格的学员必须重新参加本课程的培训。
 

课堂纪律要求
积极参与培训课程全过程的学习,不迟到、早退和缺勤,与教师积极配合,不从事与培训无关的活动
不得携带与学习无关的材料和物品进入教室
不得录音或录像
关闭所有通讯工具
教室内严禁吸烟

第1章 ISO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概论
1 ISO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的产生背景
2 环境管理技术委员会ISO/TC207
3 ISO14000系列标准的构成
4 环境管理体系主要标准介绍
5 ISO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的特点、作用和意义
人类面临的环境危机
全球性环境问题
①全球变暖与温室效应
②臭氧层破坏
③酸雨
④淡水资源缺乏与水污染
⑤有毒有害化学物质污染和越境转移
⑥海洋污染
⑦生物多样性的破坏
⑧生态环境恶化
我国的环境问题
①大气污染十分突出
②水体污染相当严重
③城市垃圾污染日渐突出
国际社会对环境问题采取的对策和行动
1972年6月5日在斯德哥尔摩召开第一次环境大会
成立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
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
推动各国环境立法
1983年组建“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通过《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
1992年6月3日至14日巴西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21世纪议程》中确定了将“可持续发展”作为人类发展的总目标,以及实现这一目标所应采取的一系列行动计划

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环境管理技术委员会(ISO/TC207)
ISO于1993年6月成立TC207,着手起草ISO14000系列标准
 
宗旨:支持环境保护工作,改善并维持生态环境质量,减少人类各项活动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使之与社会经济发展达到平衡,促进可持续发展

ISO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的构成
内容 标准号
环境管理体系(EMS) 14001----14009
环境审核(EA) 14010----14019
环境标志(EL) 14020----14029
环境表现评价(EPE) 14030----14039
生命周期评估(LCA) 14040----14049
术语与定义(T&D) 14050----14059
产品标准中的环境因素 14060
备用 14061----14100
GB/T24001-1996idtISO14001:1996 环境管理体系 规范及使用指南
《GB/T24001-1996idtISO14001:1996 环境管理体系 规范及使用指南》是建立、审核和评审EMS的依据,也是制定ISO14000系列其他标准的依据。
标准由“规范”和“指南”两部分构成。
“规范”部分是该标准的主体,规定了环境管理体系必须达到的要求,即采用这一标准的组织必须满足本标准规定的所有要求;
“指南”部分则是对规范做出解释,不是必须做到的要求,组织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和意愿有选择地采用其中的内容。

GB/T24004-1996idtISO14004:1996 环境管理体系 原则、体系和支持技术通用指南
环境管理体系的指南性标准,标准的内容仅供组织作为自愿使用的内部管理工具,不能用于对环境管理体系的审核和认证,也不是要求组织必须做到的。
GB/T24001-1996和GB/T24004-1996的关系
1)GB/T24001标准是对环境管理体系提出的规范性要求,涵盖了第三方或组织自身检验其环境管理体系是否符合要求、是否有效运行的基本要素,其内容全面系统地规定了进行环境管理体系审核的依据。
2)GB/T24004标准是关于环境管理体系的指南性标准,它指导组织如何才能满足GB/T24001标准提出的要求,它的内容除了涵盖GB/T24001标准的各基本要素外,还提供了步骤和方法,它的内容不能作为审核依据,但它有助于组织建立环境管理体系,以满足认证审核的要求。

GB/T19011-2003/ISO19011:2002 质量和(或)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指南
国际标准化组织于2002年10月1日正式发布了ISO19011:2002《质量和(或)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指南》标准,就ISO14000系列标准而言,它替代了

ISO14010:1996环境审核指南——通用原则
ISO14011:1996环境审核指南——审核程序——环境管理体系审核
ISO14012:1996环境审核指南——环境审核员资格要求

ISO19011标准为审核原则、审核方案的管理,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和环境管理体系审核的实施提供了指南,也对质量和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员的能力提供了指南。

ISO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的特点
自愿原则
广泛适用性
灵活牲
兼容性
全过程预防
第2章 GB/T24001环境管理体系要求
0 引言
1 范围
2 引用标准
3 定义
4 环境管理体系要求
5 附录A 规范使用指南
0 引言
1 由于世界各国有关的环境立法和相应的依法监督措施的陆续出台和人们的环境意识的普遍提高以及相关方对环境问题(包括可持续发展)的关注,许多组织都自发地制定了本组织的环境方针和目标来控制其活动、产品或服务对环境的影响,以实现并证实良好的环境表现(行为)
2 为了实施有效的环境管理,必须在组织内建立并实施一套结构化的环境管理体系,并把这个体系纳入本组织的整个管理体系之中
3 EMS要求的实施遵循自愿原则,不改变组织的法律责任

0 引言
4 除了要求组织在方针中对遵循有关法律、法规,实施污染预防和进行持续改进作出承诺外,未对环境表现提出绝对要求。
5 GB/T24001标准未涉及职业安全卫生管理方面的因素,也不包含与职业安全卫生管理有关的要求,但组织在实施GB/T24001标准时并不限制将职业安全卫生管理有关的内容纳入整个管理体系。
6 实施标准的关键是坚持持续改进和污染预防
7 强调最高管理者的承诺和责任以及全员参与


1 范围
它适用于那些可为组织所控制,以及可能希望组织对其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但它本身并未提出具体的环境表现(行为)准则。
本标准适用于任何有下列愿望的组织:
a)实施、保持并改进环境管理体系;
b)使自己确信能符合所声明的环境方针;
c)向外界展示符合性;
d)寻求外部组织对其环境管理体系的认证/注册;
e)对符合本标准的情况进行自我鉴定和自我声明。

2 引用标准 目前尚无引用标准

3 定义/环境 环境因素 环境影响
环境
组织运行活动的外部存在,包括空气、水、土地、自然资源、植物、动物、人,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注:从这一意义上,外部存在从组织内延伸到全球系统。
环境因素
一个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
注:重要环境因素是指具有或能够产生重大环境影响的环境因素。
环境影响
全部或部分地由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给环境造成的任何有害或有益的变化。



环境因素和环境影响
环境方针 环境目标 环境指标
环境方针
组织对其全部环境表现(行为)的意图与原则的声明,它为组织的行为及环境目标和指标的建立提供了一个框架。

环境目标
组织依据其环境方针规定自己所要实现的总体环境目的,如可行应予以量化。

环境指标
直接来自环境目标,或为实现环境目标所需规定并满足的具体的环境表现(行为)要求,它们可适用于组织或其局部,如可行应予量化。


环境管理体系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 环境表现(行为)
环境管理体系
整个管理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包括为制定、实施、实现、评审和保持环境方针所需的组织结构、计划活动、职责、惯例、程序、过程和资源。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
客观地获取审核证据并予以评价,以判断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是否符合所规定的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准则的一个以文件支持的系统化验证过程,包括将这一过程的结果呈报管理者。
环境表现(行为)
组织基于其环境方针、目标和指标,对它的环境因素进行控制所取得的可测量的环境管理体系结果。

组织 相关方
组织
具有自身职能和行政管理的公司、集团公司、商行、企事业单位、政府机构或社团,或是上述单位的部分或结合体,无论其是否法人团体,公营或私营。
注:对于拥有一个以上运行单位的组织,可以把一个运行单位视为一个组织。

相关方
关注组织的环境表现(行为)或受其环境表现(行为)影响的个人或团体。


污染预防 持续改进
污染预防
旨在避免、减少或控制污染而对各种过程、惯例、材料或产品的采用,可包括再循环、处理、过程更改、控制机制、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材料替代等。
注:污染预防的潜在利益包括减少有害的环境影响、提高效益和降低成本。

持续改进
强化环境管理体系的过程,目的是根据组织的环境方针,实现对整体环境表现(行为)的改进。
注:该过程不必同时发生于活动的所有方面。


环境管理体系运行模式
4 环境管理体系要求
4.1总要求
组织应建立并保持环境管理体系。本章描述了对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

4.2 环境方针

最高管理者应制定本组织的环境方针并确保它:
a)适合于组织活动、产品或服务的性质、规模与环
境影响;
b)包括对持续改进和污染预防的承诺;
c)包括对遵守有关环境法律、法规和组织应遵守的
其它要求的承诺;
d)提供建立和评审环境目标和指标的框架;
e)形成文件,付诸实施,予以保持,并传达到全体
员工;
f)可为公众所获取。

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环境方针
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在制造世界级汽车产品的同时,致力于保护人类健康、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为此我们郑重承诺:
1)遵守国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2)环境保护原则和方法将全面纳入公司经营决策之中;
3)明确各层次职责,加强培训,提高全员环境意识和能力;
4)坚持污染预防,在研发、采购、生产、营销等全方位、全过程
控制环境影响;
5)对废水、废气、废弃物、噪声实施有效控制,加强化学品管理
和环境风险管理;
6)强化资源能源管理,实现废物减量化和再资源化;
7)密切与立法、执法、社区等相关方的联系,促进环境质量改善;
8)鼓励供应商承包商实施有效的环境管理;
9)科学策划,重在实施,定期检查、审核和评审,确保实现持续改进;
10)本方针将传达到全体员工,并可为公众所获取。 
 
北京香格里拉饭店环境方针
北京香格里拉饭店是一家注重环保的酒店,在保持高水平服务标准的同时,将环境管理纳入日常工作。北京香格里拉饭店管理层及员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致力于改善环境行为:
1)协同社会各界、员工、顾客和供应商保护自然资源,维护环境质量;
2)全面遵守有关的环境法律与法规;
3)定期对环境管理体系进行审核和管理评审,实施最佳环境操作规程
和运行控制,持续改善环境行为;
4)有效利用资源,减少能源及水的使用,重复利用、回收再造以减少
浪费,将环境因素纳入采购决策。籍此种种,预防污染,保护环境;
5)充分培训员工,保证环境方针得以实现;
6)确保所有员工熟悉环境方针,鼓励员工寻求进一步改善环境的积极
措施,这些措施将由环保委员会评估并适当纳入环境管理方案。 
 
4.3.1 环境因素

组织应建立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用来确定其活动、产品或服务中它能够控制,或可望对其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从中判定那些对环境具有重大影响,或可能具有重大影响的因素。组织应确保在建立环境目标时,对与这些重大影响有关的因素加以考虑。
组织应及时更新这方面的信息。

环境因素的识别应考虑
三种时态:现在时,过去时,将来时
三种状态:正常状态,异常状态,紧急状态
六种类型:1)向大气的排放;
2)向水体的排放;
3)废物管理;
4)土地污染;
5)原材料与自然资源的使用;
6)其它当地环境问题和社区性问题
小组活动 1
识别环境因素与标准理解 19:00-21:00
4.3.2 法律与其他要求

组织应建立并保持程序,用来确定适用于其活动、产品或服务中环境因素的法律,以及其他应遵守的要求,并建立获取这些法律和要求的渠道。

4.3.3 目标和指标
组织应针对其内部每一有关职能和层次,建立并保持环境目标和指标。环境目标和指标应形成文件。
组织在建立与评审环境目标时,应考虑法律与其他要求,它自身的重要环境因素、可选技术方案、财务、运行和经营要求,以及各相关方的观点。
目标和指标应符合环境方针,并包括对污染预防的承诺。

4.3.4 环境管理方案

组织应制定并保持一个或多个旨在实现环境目标和指标的环境管理方案,其中应包括:
a) 规定组织的每一有关职能和层次实现环境目标和指标的职责,
b) 实现目标和指标的方法和时间表。
如果一个项目涉及到新的开发和新的或修改的活动、产品或服务,就应对有关方案进行修订,以确保环境管理与该项目相适应。

能源动力公司目标、指标和环境管理方案示例
4.4.1 组织结构和职责

为便于环境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应当对作用、职责和权限作出明确规定,形成文件,并予以传达。
管理者应为环境管理体系的实施与控制提供必要的资源,其中包括人力资源和专项技能、技术以及财力资源。
组织的最高管理者应指定专门的管理者代表,无论他(们)是否还负有其他方面的责任,应明确规定其作用,职责和权限,以便:
a) 确保按照本标准的规定建立、实施与保持环境管理体系要求。
b) 向最高管理者汇报环境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以供评审,并为环境管理体系的改进提供依据。

4.4.2 培训、意识与能力

组织应确定培训的需求。应要求其工作可能对环境产生重大影响的所有人员都经过相应的培训。
应建立并保持一套程序,使处于每一有关职能与层次的人员都意识到:
a)符合环境方针与程序和符合环境管理体系要求的重要性;
b) 他们工作活动中实际的或潜在的重大环境影响,以及个人工作的改进所带来的环境效益;
c) 他们在执行环境方针与程序,实现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包括应急准备与响应要求方面的作用与职责;
d) 偏离规定的运行程序的潜在后果。
从事可能产生重大环境影响的工作人员应具备适当的教育、培训和(或)工作经验,从而胜任他所担负的工作。

4.4.3 信息交流

组织应建立并保持一套程序,用于有关其环境因素和环境管理体系的:
a) 组织内各层次和职能间的内部信息交流;
b) 与外部相关方联络的接收、文件形成和答复。
组织应考虑对涉及重要环境因素的外部联络的处理,并记录其决定。

4.4.4 环境管理体系文件

组织应以书面或电子形式建立并保持下列信息:
a) 对管理体系核心要素及其相互作用的描述;
b) 查询相关文件的途径。


4.4.5 文件控制

组织应建立并保持一套程序,以控制本标准所要求的所有文件,从而确保:
a) 文件便于查找;
b) 对文件进行定期评审,必要时予以修订并由受权人员确认其适宜性;
c) 凡对环境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具有关键作用的岗位,都可能得到有关文件的现行版本;
d) 迅速将失效文件从所有发放和使用场所撤回,或采取其他措施防止误用;
e) 对出于法律和(或)保留信息的需要而留存的失效文件予以标识。
所有文件均须字迹清楚,注明日期(包括修订日期),标识明确,妥善保管,并在规定期间内予以留存。应规定并保持有关建立和修改各种类型文件的程序与职责。

4.4.6 运行控制

组织应根据其方针、目标和指标,确定与所标识的重要环境因素有关的运行与活动。应针对这些活动(包括维护工作)制定计划,确保它们在程序规定的条件下进行。程序的建立应符合下述要求:
a) 对于缺乏程序指导可能导致偏离环境方针和目标与指标的运行,应建立并保持一套以文件支持的程序;
b) 在程序中对运行标准予以规定;
c) 对于组织所使用的产品和服务中可标识的重要环境因素,应建立并保持一套管理程序,并将有关的程序与要求通报供方和承包方。



4.4.7 应急准备和响应

组织应建立并保持一套程序,以确定潜在的事故或紧急情况,做出响应,并预防或减少可能伴随的环境影响。
必要时,特别是在事故或紧急情况发生后,组织应对应急准备和响应的程序予以评审和修订。
可行时,组织还应定期试验上述程序

4.5.1 监测和测量

组织应建立并保持一套以文件支持的程序,对可能具有重大环境影响的运行与活动的关键特性进行例行监测和测量。其中应包括对环境表现、有关的运行控制、对组织环境目标和指标符合情况的跟踪信息进行记录。
监测设备应予校准并妥善维护,并根据组织的程序保存校准与维护记录。
组织应建立并保持一个以文件支持的程序,以定期评价对有关环境法律、法规的遵循情况。

4.5.2 不符合,纠正与预防措施

组织应建立并保持一套程序,用来规定有关的职责和权限,对不符合进行处理与调查,采取措施减少由此产生的影响,采取纠正与预防措施并予完成。
任何旨在消除已存在和潜在不符合的原因的纠正或预防措施,应与该问题的严重性和伴随的环境影响相适应。
对于纠正与预防措施所引起的对程序文件的任何更改,组织应遵照实施并予以记录。

4.5.3 记录
组织应建立并保持一套程序,用来标识、保存与处置有关环境管理的记录。这些记录中还应包括培训记录和审核与评审结果。
环境记录应字迹清楚,标识明确,具备对相关活动、产品或服务的可追溯性。对环境记录的保存和管理应使之便于查阅,避免损坏、变质或遗失。应规定其保存期限并予记录。
组织应保存记录,在对其体系及自身适宜时,用来证明符合本标准的要求。

4.5.4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
组织应制定并保持用于定期开展环境管理体系审核的一个或多个方案和一些程序,进行审核的目的是:
a) 判定环境管理体系:
1) 是否符合对环境管理工作的预定安排和本标准的要求;
2) 是否得到了正确的实施和保持。
b) 向管理者报送审核结果。
组织的审核方案(包括时间表)的制定,应立足于所涉及活动的环境重要性和以前审核的结果。为全面起见,审核程序中应包括审核的范围、频次和方法,以及实施审核和报告结果的职责与要求。


4.6 管理评审
组织的最高管理者应按其规定的时间间隔,对环境管理体系进行评审,以确保体系的持续适用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管理评审过程应确保收集必要的信息,以供管理者进行评价工作。评审工作应形成文件。
管理评审应根据环境管理体系审核的结果、不断变化的客观环境和持续改进的承诺,指出对方针、目标以及环境管理体系的其他要素加以修正的可能的需要。
小组活动2 
GB/T24001环境管理体系要素的逻辑关系
 

环境管理体系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
第3章 环境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1.1 环境法
环境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或国际间共同制定我国参加并认可,强制执行,为调整因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活动中所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政策
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政策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谁污染、谁负责和强化环境管理的政策。
1.2 环境法体系
1.3 有关环境的法律法规介绍
我国已签订的主要国际公约
《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
《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
《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的巴塞尔公约》
《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生物多样性公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我国宪法在环境与资源保护方面规定了国家的基本权利、义务和方针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是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法。由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1989年12月26日通过并公布实施。
污染防治法和资源保护法
污染防治法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⑤《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
资源保护法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②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⑤《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2.1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是指为了严格控制新的污染,对可能影响环境的工程建设、开发活动和各种规划项目,在工程兴建以前,对它的规划选址、设计以及在建设施工过程中和建成投产以后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调查、预测和评价,提出环境影响及防治方案报告,经主管当局批准后,进行建设的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年10月28日九O娜舜蟪N岬谌位嵋橥ü?003年9月1日正式实施。
环境影响评价法共五章38条,分为总则、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法律责任、附则。

2.2“三同时”制度
是指建设项目需要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制度。
其目的是为了防止建设项目产生新污染,破坏生态环境。它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相辅相成,是贯彻预防为主法律原则的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是我国环境保护工作中一项创举。
2.3 征收排污费制度
征收排污费制度是指对一切向环境排放污染物的单位和个体生产经营者,依照国家和地方法律和标准的规定,实行排污征收费用的制度。
它是根据“谁污染谁负责”的原则制定的,污染者要承担对社会污染损害的责任,运用经济手段,控制污染的一项重要环境政策。
2002年1月30日国务院第54次常务会议通过了《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自2003年7月1日起施行。共六章26条,分为总则、污染物排放种类、数量的核定;排污费的征收;排污费的使用;罚则和附则。

2.4 限期治理制度
限期治理制度是指国家为了保障人民利益,对现已存在危害环境、并位于环境敏感区域的污染源,或位于非敏感区域,造成严重污染或潜在严重污染的污染源,由法定机关作出决定,强令其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治理任务并达到规定要求的制度。
如:国家重污染防治的三河(淮河、海河、辽河)、三湖(太湖、巢湖、滇池)、两区(酸雨、二氧化硫控制区)、一市(北京市)、一海(渤海湾),是限期治理的重点区域。

2.5 排污申报登记制度

排污申报登记制度是指由排污者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报其污染物的排放和防治情况,接受监督管理的一项法律制度。

排污申报登记制度是以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以污染物总量控制为基础,对排污单位排放的污染物、污染物排放量和污染物排放去向所作的规定
2.6 环境保护许可证制度

环境保护许可证制度是指从事有害或可能有害环境的活动之前,必须向有关管理机关提出申请,经审查批准,发给许可证后,方可进行该活动的一整套管理措施。

2.7 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律中已明确规定了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3 环境标准
环境标准通常是指为了防治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社会物质财富和人体健康、保障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对环境保护中需要统一规定的各项技术规范和技术要求总称。

环境标准的性质
环境标准从属性上可分为强制性和推荐性标准。
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法律法规规定必须强制执行的其他环境标准,属于强制性环境标准,强制性环境标准必须按法规规定强制执行。
强制性环境标准以外的环境标准属于推荐性标准。推荐性环境标准被强制性环境标准引用,也必须强制执行。


3.1 环境标准的分类
①环境质量标准
②污染物排放标准
③方法标准
④标准样品标准
⑤基础标准

环境标准分国家环境标准、地方环境标准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标准

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分国家环境标准和地方环境标准两个层次。
地方标准不能与国家标准相冲突,地方标准必须严于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发布后,管辖区域内的一切企事业单位执行地方环境标准。

3.2 水环境标准
①《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依据地表水水域适用目的和保护目标将其划分为五类(见表3-2 )

②《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96
1)标准分级
2)标准值
1997年12月31日之前建设(包括改、扩建)的单位,水污染物的排放必须同时符合标准中附录表l、2、3的规定。1998年1月1日之前建设(包括改、扩建)的单位,水污染物的排放必须同时符合标准中附录中表1、4、5的规定。
3.3 大气环境标准
①《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环境空气质量划分为三类功能区,表3-4
②《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
1)设置的三项指标
2)排放速率标准分级
3)对新老污染源规定不同的排放限值
4)其他规定
③《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01
3.4 噪声环境标准
①《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O96-93
是环境噪声的质量标准。适用我国城市区域和乡村生活区域。
②《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
是噪声污染的控制标准。适用于工厂及有可能造成噪声污染的企事业单位的边界。
③《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
适用于城市建筑施工期间施工场地产生的噪声。
小组活动3
环境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应用


可以不进行第一阶段现场审核的条件
可以不进行第一阶段现场审核的条件
受审核方组织规模及现场范围很小,且环境因素简单、明确;
审核组长已充分了解受审核方的现场及其环境因素与影响,认为具备认证审核的条件。
审核组有充分的资源保证,在受审核方的配合下,可确保一个阶段的审核能满足审核准则的全部要求。
第一阶段现场审核的内容和方法
①了解受审方环境管理体系情况
②对环境管理体系文件进行补充审查
③现场审核中需要收集和评审的信息
主要涉及:4.2 4.3.1 4.3.2 4.3.3 4.3.4 4.4.1 4.4.3 4.5.4 4.6等要素
④现场调查
一般应关注的现场
1)生产现场
2)动力供应现场
3)库房
4)污水排放和处理现场
5)固体废弃物放置现场
6)油品存放地

第一阶段审核结论及报告
第一阶段审核结论
l)受审核方的环境管理体系是否符合审核准则的要求
2)受审核方的环境管理体系是否具备第二阶段审核的条件

审核报告的内容
1)审核过程综述
2)关于受审核方EMS基本情况
3)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4)是否具备第二阶段审核条件的结论
5)第二阶段审核的重点 
 
小组活动7
编制检查表
第9章 第二阶段审核
第二阶段审核的目的
判断受审核方的EMS的符合性和有效性
判断受审核方是否实施了对重要环境因素的控制
作出是否推荐认证注册的审核结论

首次会议的目的:
1)向受审核方中高级管理者介绍审核组成员;
2)确认审核范围、目的和计划,共同认可审核进度表;
3)简要介绍审核中采用的方法和程序
4)在审核组和受审核方之间建立正式的联络渠道;
5)确认已具备审核组所需的资源与条件;
6)确认末次会议的日期和时间;
7)促进受审核方的积极参与;
8)向审核组介绍有关的现场安全和应急程序。

1 首次会议的内容和程序
与会者签到
人员介绍
受审核方高层管理者代表简单致辞
申明审核的目的、范围和准则
介绍审核的方法和程序
审核结论的报告方式
确认审核计划
确定向导和审核时所需的资源和设施
强调审核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保密承诺
明确限制条件
澄清疑问
确定与受审核方的沟通和末次会议的时间、地点及参加人员
2 现场审核
现场审核的内容
环境方针是否已得到贯彻实施;
环境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的实现程度如何;
重大环境因素是否受控并得到有效改善;
法律法规是否现行有效,并已全部理解和贯彻执行;
职责是否有效传达并被相关人员理解和实施;
培训是否全面实施,能力是否得到有效证实;
信息交流渠道是否畅通,文件控制是否有效;
重要的管理程序和运行控制是否已被严格遵守或执行,对紧急状态如何应急和预防;
EMS中规定的监控和监测内容是否已执行;
不符合如何处理,纠正、预防措施是否实施并记录;
内审和管理评审等是否已按规定实施。

信息的收集和验证,获得审核证据
信息源可以包括:
a)与员工及其他人员的面谈;
b)对活动、周围工作环境和条件的观察;
c)文件
d)记录
e)数据的汇总分析和业绩指标;
f)受审核方抽样方案的信息
g)其他方面的报告
h)计算机数据库和网站。

①信息的收集和验证

②信息与审核证据的关系
审核证据应是与审核准则有关的,并且是可证实的。

③收集信息的方法和技巧
1.面谈
2.观察
3.查阅文件和记录
4.需要时,实际测量
审核活动的控制
①对实施审核计划的控制
②合理选择样本
③注重关键岗位和体系运行的主要问题
④注重收集体系运行有效性的证据
⑤始终营造良好的审核气氛
⑥审核活动中典型情况应对技巧
面谈的技巧:
a.面谈的对象选择
b.面谈时间和地点
c.面谈前,审核员应向对方解释
d.面谈时可以通过请对方描述其工作开始
e.面谈中从对方的陈述和问答中获取相应的信息,
f.在面谈前和面谈过程中的气氛,g. 审核员应仔细倾听对方的陈述和/或回答
h.面谈结束感谢对方参与和配合。

3 形成审核发现与准备审核结论
审核发现的评审与汇总
a.包括符合与不符合的审核发现;
b.对审核组成员各自获得的审核证据及信息进行汇总与分析,以形成相应的审核发现;
c.讨论不符合,包括支持性的客观证据及对应的审核准则;
d.为形成审核发现,需要从审核组其他成员获得的印证信息或客观证据;
e.讨论审核中发现的疑点,包括以后审核中需要重点跟踪的问题。

审核发现的记录
a.审核覆盖的区域(如场所、职能或过程),包括审核的线路;
b.具体的审核发现,包括正面的和负面的以及支持的审核证据;
c.确定的有审核证据支持的不符合的报告。


不符合项的确定
不符合项的形成
文件的规定不符合标准
运行实施不符合规定的要求
实施效果不符合所建立的目标
环境行为不符合法规要求
不符合性质的判定
1.严重不符合
1)系统性失效
2)区域性失效
3)造成严重的环境危害
4)组织违反法律、法规或其他要求的环境行为较严重
5)一般不符合项没有按期纠正
6)目标指标未实现,且没有通过评审采取必要的措施
2.一般不符合
1)是个别的、偶然的、孤立的、
2)是次要的问题。

确定不符合项的原则和不符合报告
确定不符合项的原则
1.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
2.必须以审核准则为依据
3.综合分析所有不符合的原因,以确定体系的缺陷
4.审核组内相互沟通,统一意见
5.与受审核方共同确认不符合项的事实
不符合报告主要内容:
1)受审核方名称;
2)不符合事实描述;
3)不符合判据及条款号;
4)不符合性质的判定;
5)审核员姓名及开具日期;
6)受审核方代表确认及签名;
7)要求完成纠正措施的日期。

不符合报告(示例)
受审核方:××公司
受审核部门:工程技术部 审核日期:
审核员:×× 审核组长: ×× 受审核方代表: ××
不符合事实描述:
E-CX005环境监测和测量控制程序5.5条规定“工程技术部每月应对公司目标、指标和环境管理方案的符合情况进行例行检查,并保存有关记录。”,但工程技术部无法提供2002年11月和12月的有关检查记录。
不符合条款和内容:
1.GB/T24001 4.5.1 监测和测量
组织应建立并保持一套以文件支持的程序,对可能具有重大环境影响的运行与活动的关键特性进行例行监测和测量。
2.受审核方文件:E-CX005环境监测和测量控制程序 5.5 
不符合性质:
严重不符合 一般不符合

评价以下不符合事实描述是否适宜?
询问质保部林小平得知,公司体系运行以来,没有对运行活动进行环境监测。缺少监测数据,怎么能证明公司的环境绩效呢?
在机加工车间发现工人使用的两份作业指导书均为有效版本,但它们对加工废料的处理规定不一致。
在质监部发现有一台测试仪没有校准证据。
注意事项 
1、根据审核发现客观地描述不符合项事实;
2、所提出的不符合项应具有可重查性;
3、所提出的不符合项中应避免涉及组织中具体人员的姓名;
4、对不符合项的陈述应基于实际,且有利于组织从不同途径采取纠正措施。

  小组活动8
编写不符合报告
准备审核结论
①评审审核发现及其他适当信息
还需要考虑审核中收集的其他适当的信息,例如:
a.受审核方的一些关键人员(例如管理者代表)不在场,而其他代行其职责的人员对体系不够熟悉,从而影响了审核取证活动的开展。
b.受审核方的态度影响了审核目的的达到。
c.受审核方在符合法律法规要求方面的以往业绩,包括行政部门监督抽查或检查的结果。
d.相关方给予的奖励和荣誉以及社会反映。
②对审核结论达成一致
③准备建议性意见
④讨论审核后续活动
环境管理体系的总体评价
EMS实施效果的评价
污染预防
降低能源和资源消耗
改进产品的性能、降低产品使用中对环境的影响

审核结论、审核中的沟通
审核结论
1)推荐通过认证
2)有条件推荐通过认证
3)不推荐通过认证

末次会议
末次会议的目的
介绍审核情况
宣布审核结果和审核结论
提出纠正措施的跟踪验证要求
介绍获证后监督审核的规定
宣布结束现场审核
与会者签到、致谢
重申审核目的、审核范围和审核准则
宣布审核发现,对EMS实施的有效性作出基本评价,指出薄弱环节和不符合要点
宣读不符合报告、澄清
宣布审核的结论
说明抽样的局限性
保密承诺
纠正措施要求
证后监督要求
受审核方代表简短致辞
再次感谢,末次会议结束
小组活动 9
模拟审核
审核追踪思路
审核员在公司纸制品仓库发现2处共3台1211灭火器,请给出2~3个审核步骤。
第10章 审核报告和审核完成
审核报告的内容
1)受审核方的基本情况
2)审核概况
3)审核发现
第一阶段审核的发现
第二阶段审核的发现
4)审核结论
5)适当时,审核报告还可以包括或引用其他内容

审核完成

当审核计划中的所有活动已完成,并分发了经过批准的审核报告时,审核即告结束。

与审核相关的文件的保存
信息保密
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审核的区别
第11章 审核后续活动与认证后监督
审核后续活动

审核后续活动通常不视为审核的一部分。

审核后续活动通常可包括:
1.受审核方确定和实施纠正、预防或改进措施,并向认证机构报告实施纠正、预防或改进措施的状态。
2.认证机构委派的审核员对纠正措施的完成情况及其有效性进行验证。

纠正措施跟踪验证的方式
1)现场验证
2)资料验证
3)监督审核时再予以验证
纠正措施的完成期限
审核双方在纠正措施跟踪上的责任
纠正措施跟踪验证的内容
1)原因分析方面
2)措施制定方面
3)实施及效果方面
监督审核
监督审核的目的是验证获证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是否持续满足认证标准的要求,或考察组织运行引起的环境管理体系的变化是否符合认证要求。
监督审核的要求
证书有效期内定期进行,需要时可追加进行
应派出正式审核组按初次现场审核的程序进行,人日数一般为初审1/3
不能由实习审核员单独组成审核组,且必须有熟悉专业的人员
每次监督审核可以抽样检查部分场所和现场,但证书有效期内应覆盖全部现场或场所,每年应至少审核一次总部或最高管理层
每次监督审核可有侧重地涉及部分要素或全部要素,复查遗留问题、纠正措施实施情况及证书的使用情况
适度从严
仍应使用检查表,按审核计划进行,并做好审核记录和提交审核报告

复评
复评的目的是证实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是否持续满足环境管理体系标准的要求,且环境管理体系是否得到很好的实施和保持,是否能再次认证注册。
复评的要求
按初审程序定期复评
审核方法与初审相同,复评方案应考虑上一次审核的结果并包括文件审核和所有认证范围的现场审核
审核内容与初审相同,包括投诉、申诉及其所采取的纠正措施的记录
复评报告与初审报告的内容相同,包括前次审核不符合项的纠正情况

小组活动10
现场案例分析
第12章 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及审核员注册管理要求
认证与认可
认证是指由认证机构依据特定的审核准则,按规定的程序和方法对受审核方实施审核,并就特定事项的符合性进行确认的活动。

认可指由权威机构依据规定的准则和程序,对某一团体和个人具有从事特定任务的能力给予的正式承认。


我国的认证认可制度
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英文简称:CNCA)

我国的认可机构包括:
1.中国认证机构国家认可委员会(英文简称:CNAB);
2.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英文简称:CNAL);
3.中国认证人员与培训机构国家认可委员会(英文简称:CNAT)。

审核员的能力、个人素质
审核员的个人素质:
a)有道德
b)思想开明
c)善于交往
d)善于观察
e)有感知力
f)适应力强
g)坚忍不拔
h)明断
i)自立
知识和技能

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过程
1.申请、受理和签订认证合同;
2.审核的启动;
3.文件评审;
4.现场审核的准备;
5.第一阶段现场审核;
6.第二阶段现场审核;
7.审核报告的编制、批准和分发,审核的完成;
8.审核后续活动的实施;
9.批准注册(包括认证评定和颁发认证证书);
10.证后的监督管理(包括监督审核和复评)。

GB/T19011-2003中典型审核活动
审核的启动
文件评审的实施
现场审核活动的准备
现场审核活动的实施
审核报告编制、批准和分发
审核的完成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员注册级别
CNAT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员注册级别
CNAT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员分为审核员、高级审核员两个级别,统称为“级别审核员”。
所有向CNAT提出注册申请的人员为取得审核员级别所要求的审核经历而参加实际的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活动前,应取得CNAT承认的CNAT环境管理体系实习审核员的资格。

CNAT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员注册管理要求
CNAT环境管理体系实习审核员
教育经历
工作经历
环境工作经历
正规培训
对实习审核员的申请人没有审核经历的要求。
实习审核员证书的有效期为三年

符合要求的审核
可接受的审核举例如下:
1)总部对其工厂或其分支机构的审核;
2)一个分支机构或工厂对另一个分支机构或工厂的审核;
3)需方对供方的审核;
4)第三方认证审核;
5)咨询人员按合同提供的独立的符合性审核;

审核员的行为准则
1.遵纪守法、敬业诚信、准确公正;
2.努力提高审核技能和信誉;
3.帮助其所管理的人员提高管理水平、专业和审核技能;
4.不承担本人不具备能力的审核;
5.不介入冲突或利益竞争,不向任何委托方或聘用机构隐瞒任何可能影响公正判断的关系;
6.除非受审核方书面授权或有法律要求,不讨论或披露任何有关审核的信息;
7.不接受受审核方及其工作人员或任何相关方的回扣、礼品及其他任何形式的好处,也不应在知情时允许同事接受;
8.不有意传播任何错误的或易产生误解的信息,以防影响审核或审核员注册过程的信誉;
9.在任何情况下,不损害CNAT及其注册过程的声誉,与针对违背本准则的行为而进行的调查进行充分的合作;
10.不对受审核方既进行咨询又进行认证审核。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员培训(ppt)
 

[下载声明]
1.本站的所有资料均为资料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交流使用。如有侵犯到您版权的,请来电指出,本站将立即改正。电话:010-82593357。
2、访问管理资源网的用户必须明白,本站对提供下载的学习资料等不拥有任何权利,版权归该下载资源的合法拥有者所有。
3、本站保证站内提供的所有可下载资源都是按“原样”提供,本站未做过任何改动;但本网站不保证本站提供的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同时本网站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损失或伤害。
4、未经本网站的明确许可,任何人不得大量链接本站下载资源;不得复制或仿造本网站。本网站对其自行开发的或和他人共同开发的所有内容、技术手段和服务拥有全部知识产权,任何人不得侵害或破坏,也不得擅自使用。

 我要上传资料,请点我!
人才招聘 免责声明 常见问题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隐私保护 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登陆帮助 友情链接
COPYRIGT @ 2001-2018 HTTP://WWW.QG68.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资源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