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讲义(ppt)
综合能力考核表详细内容
财务管理讲义(ppt)
财务管理讲义
财 务 管 理
第一章 财务管理基础 (8课时)
第一节 财务管理概论
基本概念、目标、内容、原则
第二节 财务管理环境与组织
企业理财环境
第三节 财务管理技术方法
货币时间价值、损益平衡分析、资金成本
第二章 筹资管理 (16课时)
第一节 筹资概论与资金预测
筹集资金的原因、渠道、方式
第二节 权益资本筹资
吸收直接投资 普通股筹资 优先股筹资
第三节 负债资本筹资
商业信用和短期借款筹资 长期借款筹资 债券筹资 融资租赁筹资
第四节 资本结构决策
资本 结构的含义和作用 杠杆价值
第三章 投资管理(20学时)
第一节 固定资产投资管理
固定资产投资评价方法
第二节 金融投资管理
短期证券投资 债券投资 股票投资
第三节 营运资金管理
现金管理 应收账款管理 存货管理
第四节 企业成本管理
成本预测 成本控制 成本分析与评价
第四章 分配管理(10课时)
第一节 利润规划与分配管理
目标利润规划 利润的构成及分配原则
第二节 股利分配
股利分配程序及方法 股利政策 股票股利与股票股利理论
第五章 财务分析(10学时)
财务分析基础
基本财务分析指标
第一章 财务管理基础(6课时)
第一节 财务管理概论
一、基本概念
财务管理:是指对某一独立核算单位的财务活动进行有效的组织,正确处理好内外部各项财务关系,并为提高其整体管理水平和整体服务价值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
二、财务管理的特性
1、财务管理是一项专业管理与综合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活动。
2、财务管理与企业经营管理有密切的联系。
3、财务管理必须对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作跟踪管理和及时反映。
4、财务管理和其他学科有紧密联系。
三、企业财务活动
企业资金的筹集、应用、配置、耗费、收回和分配等一系列行为活动,称为企业的财务活动。
四、财务管理职能
1、有效制定和实施企业筹资决策方案。
2、合理地投放和配置资金。
3、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提高资金利用水平。
4、合理分配企业收益。
5、建立有效的财务管理制度,加强企业日常财务管理,实施有效财务监控和分析。
五、财务管理目标
1、企业利润最大。
2、每股收益最大。
3、企业价值最大。
六、财务管理内容
财务管理主要是筹资、投资和分配。
七、财务原则
①自利行为原则:指当其他条件相同时,对于财务交易,所有集团都会选择对自己经济利益最大的行为方案。
②双方交易原则:每项交易都至少存在两方,处于另一方的集团和你一样也是聪明、勤奋和富于创造力的,因此,理解财务交易不要以自我为中心,低估了竞争对手可能会导致失败。
③信号传递原则:该原则是自利行为原则的延伸,由于自利行为,一项资产买卖决策能暗示出这项资产的状况或有关决策者对未来预期或计划的信息。
④行为原则:当所有的方法都失败时,寻求其他的解决途径。行为原则是信号传递原则的直接运用,简言之,让我们试图使用这些信息。
⑤有价值的创新原则:新创意能获得额外报酬。
专利权、品牌、商业实践、营销方面。
⑥比较优势原则:专长能创造价值。
⑦期权原则:期权是有价值的。
⑧净增效益原则:财务决策建立在净增效益的基础之上。
⑨风险-报酬权衡原则:在风险和报酬之间有一个对等关系。
⑩分散化原则:分散化是有利的。
⑾资本市场效率原则:资本市场能迅速反应所有的信息。
⑿货币的时间价值原则:货币具有时间价值。
第二节 财务管理环境
一、企业理财环境
企业理财环境是指对企业财务活动产生影响作用的企业外部条件,包括:经济环境,金融市场环境、税收环境、政策环境和法律环境。
1、经济环境
经济环境是指影响企业理财活动的宏观经济状况。
2、金融市场环境
金融市场是指资金融通的场所。狭义的指有价证券市场,广义的指一切资本流动的场所,包括实物资本和货币资本的流动。
金融市场是企业投资和筹资的场所,企业通过金融市场使长短期资金相互转化,金融市场为企业理财提供重要的信息。
3、税收环境
企业的资本和债务的筹集、房产和设备的购买、特定投资的抉择,联营或合并等决策,均受税负的影响。
4、政策环境
国民经济的发展规划、国家的产业政策、经济体制改革的措施、政府的行政法规等对企业的财务活动都有重大的影响。
5、法律环境
企业和外部发生经济关系时所应遵守的各种法律、法规、规章制度。
第三节 财务管理技术方法
一、货币时间价值
1、货币时间价值是指货币经历一定时间的投资和再投资所增加的价值。
货币的时间价值有两种表现形式:利息、利率。
2、货币时间价值的计算
现值、终值、利息、年金
年金:等 额、定期的系列收支。
现值(P):即一个或多个发生在未来的现金流相当于现在时刻的价值,又称为本金。
终值(F):即一个或多个在现在或未来的现金流相当于未来时刻的价值,又称为本利和。
I:利息
A:年金
①单利的计算
F=P+I=P+P×i×n=P×(1+ni)
P=F/(1+ni)
②复利的计算
复利是在一定期间按一定利率将本金所生利息加入本金再计算利息。
F=P×(1+i)n
P=F×(1+i)-n
例:某公司于1993年1月1日存入银行1000元,年利率为10%,期限为5年,于1998年1月1日到期,则到期时的本利和为:
F=1000 ×(1+10% ×5)=1500元
某公司打算在2年后用40000元购置新设备,银行年利率为8%,则公司现在应存入:
P=40000/(1+8% ×2)=34482.76
某项目投资预计5年后可获利1000万元,假定投资报酬率为12%,现在应投入多少元?
P=1000 ×(P/F,12%,5)=1000 ×0.567=567(万元)
①普通年金:又称后付年金。指各期期末收付的年金。
普通年金终值,是指一定时期内每期期末收付款项的复利终值之和。
F=A∑ (1+i)(t-1) 或F=A(F/A,i,n)
(F/A,i,n)称为年金终值系数。
例:某厂有一基建项目,分五次投资,每年末投800000元,预计五年后建成,该项目投产后,估计每年可回收净利和折旧500000元。若该厂每年投资的款项均系向银行借来,借款利率为14%(复利),投产后开始付息。问该项目是否可行。
该项目的总投资=800000×6.610=5288000元
每年需支付给银行的利息=5288000 ×14% ×1=740320元
由于每年的净利和折旧只500000元,不可行。
偿债基金:是为了在约定的未来某一时点清偿某笔债务和积聚一定数额的资金而必须分次等额提取的存款准备金。
A=F×{i/〔(1+i)n-1〕}或
A=F(A/F,i,n)
普通年金现值,是指一定时期内每期期末收付款项的复利现值之和。
P=A×{〔1-(1+i) ﹣n〕÷i}或
P=A(p/A,i,n) 其中,(p/A,i,n)称作年金现值系数
例:某公司租赁一台生产设备,每年年末需付租金6000元,预计需租赁5年,假使银行存款利率为10%,则公司为保证租金的按时支付,现应存入多少钱用以支付租金?
解:p= A × (p/A,i,n) =6000 × (p/A,10%,5) =6000 ×3.791=22746(元)
例:某企业拟投资1000万购置一台生产设备,预计可使用10年,社会平均利润为8%,问该台设备每年至少给公司带来多少收益才是可行的?(149万)
②预付年金:是指在每期期初支付的年金,又称为即付年金或先付年金。
③递延年金:是指第一次收付发生在第二期或以后各期的年金。
④永续年金:无期限的等额支付款项
结论:货币有时间价值,相同的现金流量在不同的时点有不同的价值,利用货币的时间价值我们可以进行投资决策。
练习:假定企业在第0、1、2、3年四个时点取得四笔现金流量,分别为3000美元、2000美元、8000美元、5000美元,必要报酬率为10%,问:这组期望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为多少?这组期望未来现金流量在第4期的终值为多少?
(15186.32美元,22234.0美元)
二、单项资产的风险衡量与风险报酬
1、风险与风险报酬的概念
① 风险是投资收益的不确定性。
②风险的种类:
从个别投资主体看:
市场风险,指那些影响所有企业的因素所引起的风险。
企业特有风险,指发生于个别企业的特有事件造成的风险。
从企业本身来看,风险可分为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
经营风险(商业风险)是指生产经营活动的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
财务风险(筹资风险)指因借款而增加的风险。
③风险报酬(风险收益、风险价值)
投资者由于冒风险进行投资而要求获得的超过货币时间价值的那部分报酬。
2、风险的衡量和风险报酬的计算
①确定概率分布
②计算期望报酬率
R= ∑RiPi
R– 期望报酬率
Pi— 第i种可能情况出现的概率
Ri— 第i种可能情况风险资产的收益率
N– 可能情况的个数
③计算标准离差
标准离差是可能的报酬率偏离期望报酬率的综合差异。
④计算标准离差率
标准离差率是标准离差与期望报酬率的比值。
⑤计算风险报酬率
风险报酬率与风险程度有关,风险越大,要求的报酬率越高。
Rb=b×Cv Rb:风险报酬率
b:风险报酬系数 Cv:标准离差率
投资总报酬率= RF+ Rb= RF +b×Cv
风险报酬系数就是把标准离差率转化为风险报酬的一种系数或倍数,反映了投资者对风险的偏好程度。
结论:投资者只有在预期证券的报酬率会充分补偿其风险时,才会购买证券。风险报酬权衡原理表明,期望报酬率越高,风险就越大。
一项资产的期望报酬率是其未来可能报酬率的均值。
风险包括两个方面:①未来结果的不确定性;②出现坏结果的可能性。只要未来报酬率的分布至少是近似地围绕均值对称,标准差就能刻画出这两个方面。因此,我们用标准差衡量风险。
风险越高,必要报酬率也就越高,必要报酬率可以看成是一种机会成本。任何一种资产的必要报酬率表示为无风险资产的基本报酬加上补偿其风险的附加报酬。
在有效的资本市场,根据一种证券过去的实际报酬率数据估计它的风险和必要报酬率。
三、成本性态分析
1、成本性态是指成本的变动与产量之间的依存关系。
按成本与产量的依存性,通常可以把成本区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
2、固定成本是指相关范围内,发生额不直接受产量变动的影响的成本,即成本总额保持不变,单位成本则随产量增加而减少。如折旧费、保险费、财产税等。
约束性固定成本:是企业经营能力与正常维护相联系的,短期内难以改变。
酌量性固定成本:由高层领导确定的一定时期的预算额。
3、变动成本:指相关范围内,总额会随着产量的变动而变动的成本,单位成本则保持不变。如: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等。
4、混合成本:其发生额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种因素。如:电话费、机器设备的维修费等。
混合成本通常采用一定的方法分解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
四、损益平衡分析
损益平衡分析又叫本.量.利分析,它主要是对成本、销售量、单价和利润等四个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综合分析,找出四者之间的联系规律,从而为企业管理人员预测盈利、控制成本,判断企业经营状况,选择决策方法提供工具。
㈠边际贡献与边际贡献率
1、边际贡献:是指产品销售收入减去变动成本后的余额。包括单位边际贡献和边际贡献总额。
单位边际贡献:
mc=p-vc mc--单位边际贡献 p– 单价
vc– 单位变动成本
边际贡献总额
MC=R-CV=P.Q- vc.Q= mc.Q
MC–全部产品的边际贡献 R– 销售收入CV—变动成本总额
2、边际贡献(变动成本)率:指边际贡献(变动成本)在销售收入中所占的百分比。
MCR=mc/p×100% VCR= CV/ R ×100%
=MC/R×100% = vc/P ×100%
例:某厂年产销某零件5000件,每件售价18元,每件零件耗用直接材料5元,直接人工成本3元,变动性制造费用2元,固定性制造费用2元,企业的固定性销售及管理费用每年计15000元。求:产品的边际贡献总额、单位边际贡献及边际贡献率、变动成本率。
解: vc=5+3+2=10(元)
CV=10 ×5000=50000 (元)
MC =18 × 5000-50000=40000 (元)
mc =18-10=8 (元)
MCR=8/18 ×100%=44.4%
VCR=1- 44.4%=55.6%
㈡损益平衡点(保本点、盈亏临界点)
损益平衡点指营业净利为零,即产品的销售收入等于全部成本时的销售量或销售额。
QB=CF/mc=CF/(p-vc)
RB=p×QB=CF/MCR
例:某汽车灯具厂年产灯具10000套,每套灯具售价28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250元,该厂年固定成本额为90000元,求该灯具厂的损益平衡点销售量和销售额。
解: QB=90000/(280-250)=3000 RB=280×3000=840000(元)
㈢安全边际和安全边际率
实际或预计的业务量超过盈亏平衡点业务量的差。
安全边际量=实际的销售量-盈亏平衡点销售量
安全边际额=实际销售额-盈亏平衡点销售额
安全边际率=安全边际/现有销售额
安全边际图
销售利润率=安全边际率×边际贡献率
㈣资金成本
1、资金成本是指公司为筹集和使用资金而付出的代价,包括资金筹集费和资金占用费。
资金筹集费是指在筹集资金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如发行股票、债券时支付的发行手续费、印刷费、资产评估费、公证费、公告费等。
资金占用费是指占用资金过程中支付的各种费用,如债券的利息、股票的股利、银行存款利息等。
资金成本率=资金占用费/(筹集资金总额-资金筹集费)=资金占用费/筹集资金总额×(1-筹资费率)
资金成本有多种形式①在比较不同筹资方式时,采用个别资金成本,包括权益资金中的普通股成本、优先股成本、保留盈余成本;长期债务资金中的长期借款和债券成本;②在进行资金结构决策时,采用加权平均资金成本;③在进行追加筹资决策时,使用边际资金成本。
2、普通股成本
现金流法:其计算原理是把资金成本看成企业流入资金的现值与预计未来资金流出的现值相等时的贴现率与报酬率。
KS=D1/ [P0(1-f )] +g
KS :股票成本 D1:第一年股利
P0:股票发行价格 f :筹资费率
g :股息增长率
例:某公司发行普通股,发行价格为250元,筹资费率3%,第一年股利为15元,以后每年按5%递增,则该普通股的成本为:
KS=15/250×(1-3%)+5%
=11.19%
3、优先股资金成本
kp=D/ [P(1-f )]
kp:优先股资金成本 D:每年每股股息 P :优先股的市场价格 f:筹资费率
4、保留盈余成本
其资金成本是股东失去的向外投资的机会成本,即税后普通股报酬率。
KR={D1/ [P(1-f )] +g} (1-ti)
ti: 个人所得税税率
例:已知公司普通股现行市场价格为每股20元,股息每股0.9元,股息预期增长率为6%,每股发行费用率为0,股东个人所得税税率25%,则保留盈余资金成本率为:
KR=(0.9/20×(1-0)+6%)×(1-25%)=7.88%
5、长期借款资金成本率
KL=IL(1-t)/ L(1- fL)
KL:长期借款资金成本 IL:长期借款年利息 t :所得税率 L:长期借款筹资额
fL:长期借款筹资费用率
6、公司债券资金成本率
Kb=Ib(1- t)/ [B(1-fb)] Ib:债券年利息
B:债券筹资额 fb:债券筹资费用率
例:某公司平价发行总面额为100万元的10年期债券,票面利率15%,发行债券筹资费率为6%,企业所得税率33%,则该债券的资金成本为:
Kb=15%×(1-33%)/(1-6%)
=10.69%
6、综合资金成本
Kw= ∑kj.wj kj第j种个别资金成本
wj :第j种个别资金占全部资金的比重
7、边际资金成本
边际资金成本是指每增加一个单位的资金而增加的成本。
练习:某厂年产销某零件5000件,每件售价18元,每件零件耗用直接材料5元,直接人工成本3元,变动性制造费用2元,固定性制造费用2元,企业的固定性销售及管理费用每年计15000元。求:产品的边际贡献总额、单位边际贡献及边际贡献率、变动成本率,固定成本总额,损益平衡点,安全边际量,安全边际率销售利润率。
(40000元,8元,44.4%,55.6%,25000元,3125件,1875件,37.5%,16.65%)
假定汇丰公司有一长期投资项目,预计其资本支出总额为1500万元,资本来源共有四个方面,每个来源的金额及其成本的数据,如下所示:债券,450万元,资金成本8%;优先股,150万元,资金成本10%;普通股600万元,资金成本12%;留存收益300万元,资金成本12%;要求计算该项目投资总额的加权平均的资金成本。(10.6%)
第二章 筹资管理
第一节 筹资概论与资金预测
一、筹集资金的原因与要求
1、筹集资金的原因
创建企业的需要
企业发展的需要
筹集资金以便偿还债务
为调整资本结构而筹资
2、筹集资金的要求
合理确定资金需求量,及时筹集资金
筹资和投资相结合,提高投资效果
正确选择资金来源,降低资金成本
合理安排资本结构,适度进行负债经营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维护各方合法权益
二、影响资金筹集的因素
1、经济因素(经济周期 经济发展水平 通货膨胀)
2、法律因素
3、金融市场因素
三、筹资渠道和筹资方式
1、企业筹集资金的渠道
国家财政资金
银行信贷资金
非银行金融机构资金
其他法人单位资金
民间资金
企业自留资金
境外资金
2、企业筹集资金的方式
吸收直接投资(非股份制企业)
发行股票
金融机构贷款
商业信用
发行债券
发行短期融资券(商业本票)
租赁
联营
企业内部积累
四、资金需求量的预测
资金需求量的预测方法主要有定性预测法、销售百分比法和资金习性预测法。
1、定性预测法是指利用有关资料,依靠预测者个人经验,对企业未来资金的需求量作出预测的方法。
2、销售百分比法:是根据企业销售与选定的资产负债表与损益表项目之间的比例关系,按照计划期销售额的增长来预测短期资金需求量的方法。
①预计企业内部资金来源增加额
收集基年实际损益表的资料,计算损益表各项目与销售收入的比例。
取得预测年度销售收入的预计数,将这一预计数与基年实际损益表项目和实际销售收入的比例相乘,计算出预测年度预计损益表各项目的预计数,编制损益表。
根据预测年度税后利润的预计数和企业预定的留用利润比例,计算出留用利润的数额。
②预计预测期总资金需求量
根据资产负债表各项目与销售收入之间的关系,编制预计资产负债表,计算出预测期总资金的需求量。
资产负债表中与销售收入存在固定不变比例关系的项目称为敏感项目,包括现金、应收账款、存货、固定资产净值、应付账款、应付费用等,其余的为不敏感项目,如对外投资、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实收资本和留存利润等。
③资金习性预测法:就是对资金习性进行分析,将其划分为变动资金和不变资金两部分,根据资金与产销量之间的数量关系来建立数学模型,再根据历史资料预测资金需求量。
练习:某企业1992-1996年的产销量和资金需求数量之间的关系如下所示,已知该企业1997年预计产销数量为7.8万件,试用总额法预测1997年的资金需求量。
年度 产销量/万件 资金需求量/万元
1992 6.0 500
1993 5.5 475
1994 5.0 450
1995 6.5 520
1996 7.0 550
第二节 权益资本筹资
一、吸收直接投资(非股份制企业)
1、吸收直接投资是指企业以协议等形式吸收国家、其他法人企业、个人和外商等直接投入的资金所形成企业资本金的一种筹资方式。
2、吸收直接投资的出资方式
吸收现金投资
吸收非现金投资(实物资产、无形资产)
3、吸收直接投资的优缺点:
①优点:
增强自有资本,实力增强,提高信誉,增强借款能力,有利于扩大生产规模。
先进设备和技术投资能使企业及时形成生产能力,使企业走上正轨。
保酬支付比较灵活,财务风险较小。
②缺点:
不利于企业的经营运作。
(涉及产权转让的一些资产重组事项难于操作。
外部投资者较多时容易分散企业的控制权。)
筹资成本较高。
二、普通股筹资
1、股票的种类
①按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大小:
普通股和优先股
②按股票票面上有无记名:
记名股票和无记名股票
③按股票票面上有无金额:
面值股票和无面值股票
2、普通股股东的权利和义务
①普通股股东的集体权利
②普通股股东的个人权利:
出售或转让所拥有的股票
检查帐册权
优先认股权
盈余分配权
剩余财产要求权
3、股票的发行
①股票发行条件和发行程序。(略)
②股票的发行方式和推销方式:
发行方式:公开发行与不公开发行
公开直接发行与公开间接发行
股票的销售方式:自销和承销(包销和代销)
公开发行是指面向社会大众推销股票的证券发行方式;公开直接发行是发行公司不通过投资银行或证券公司等中介机构,自己办理发行事宜、自己承担发行风险的发行方式;公开间接发行是指通过中介机构,公开向社会大众发行股票的方式。
不公开发行是指发行新股时,只向少数特定对象直接发行,不需中介机构。
③股票的发行价格
是公司在初级证券市场发行本公司普通股股票时所用的售价。
等价发行、时价发行、中间价发行
4、股票上市
指公司发行的股票经证券交易所批准在证交所上市交易。
①股份公司申请股票上市的目的。
资本大众化,防止股权过于集中。
提高公司所发行股票的流动性和变现力,便于投资者认购和交易。
提高公司的知名度
便于筹措新资金。
便于确定公司价值。
便于原有股东作多角化投资以分散风险
股票上市不利的一面:公司将负担较高的信息报导成本;信息的公开可能暴露公司的商业秘密;分散公司控制权,造成管理上的困难。
②股票上市条件(略)
5、普通股筹资的优缺点:
①优点:
无固定到期日,无需偿还,促进公司长期持续稳定经营。
利用普通股筹资风险小。
可以提高公司信誉,增加公司举债能力。
②缺点:
筹资成本高。
增发普通股导致控制权分散,降低每股收益。
三、优先股筹资
1、优先股的特征
优先股是一种兼具普通股股票和债券特点的混合性证券,因此,具有权益资本的特征和债务资本的特征。
2、优先股的种类
累积优先股和非累积优先股
可转换优先股和不可转换优先股
参与优先股和不参与优先股
可赎回优先股和不可赎回优先股
3、优先股筹资的优缺点:
①优点:
财务风险小,如附有收回条款,则弹性大,便于企业资金决策。
股利支付既固定,又有一定的弹性。
保持普通股的控制权。
优先股筹资具有杠杆作用,有利于增加普通股东的收益。
②缺点:
筹资成本很高。
优先股筹资的限制较多。
第三节 负债资本筹资
一、营运资金管理策略
1、营运资金是指流动资产减去流动负债以后的余额。
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中变现及适用的资产,包括现金、短期投资、应收账款、存货等。
流动负债是指需要在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又称短期融资,主要包括短期借款、应付账款、应付票据、应付工资
应交税金、其他应付款等。
2、营运资金的分类
①流动资产的分类
按所处领域不同分为生产领域的流动资产和流通领域的流动资产。前者包括原材料、辅助材料、燃料、低值易耗品等;后者包括产成品、应收账款等。
按用途不同分为临时性流动资产和永久性流动资产。前者指临时性、季节性原材料;后者指满足正常生产需要的流动资产。
②流动负债的分类
按应付金额是否确定不同分为应付金额确定的流动负债与应付金额不确定的流动负债。前者如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后者如应交税金、应付利润。
按形成情况及用途不同分为自然性流动负债及人为性流动负债。前者包括应付账款、应付工资、应交税金;后者包括短期借款、应付短期融资券等。
3、营运资金的特点
流动资产的特点:周转期短,周转速度快,流动性,波动性。
流动负债的特点:速度快,弹性大,风险大。
4、营运资金的管理政策
①营运资金的持有政策
我们将持有较多流动资产的营运资金政策称为保守政策(收益低,风险小),持有较少流动资产的营运政策为激进政策(收益高,风险大)
②营运资金的筹资政策
适中的方法:临时性的流动资产用相应的临时性流动负债来筹措资金,而永久性的流动资产及固定资产用长期负债或股东权益来筹措。
激进的方法:长期资金筹措固定资产的需要,以短期负债筹措部分永久性流动资产的需要。
稳健的方法:长期资金用以资助所有的长期资产和部分或全部波动性流动资产的需要,企业只用少量的短期借款应付高峰期的需要。
二、短期融资的特点
融资速度快
融资弹性大
相对成本较低
借款人风险较高
三、短期融资的渠道主要有:应付费用,应付账款,短期银行借款,商业本票,应收账款融资等。应付费用主要指应付工资和应付所得税,由于行业惯例和税法等因素的限制,很难控制应付费用的水平。
四、商业信用和短期借款筹资
商业信用和短期借款是企业筹集短期资金的主要方式,这种方式主要解决临时性或短期资金流转困难而带来的问题。
1、商业信用
商业信用是指商品交易中由于延期付款或预收货款所形成的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借贷关系。
①应付帐款:是买卖双方发生商品交易后,卖方允许买方在购货后一定时期内支付货款的形式。
按照信用和折扣取得与否,分为免费信用、有代价信用、展期信用。
A.信用折扣:为促使买方按期付款或及早付款,卖方往往规定了一些信用条件,比如2/10,n/30.
B.免费信用:指买方公司在规定的折扣期内享受折扣而获得的信用。
有代价信用:指买方公司放弃折扣付出代价而获得的信用。
展期信用:是买方企业超过规定的信用期推迟付款而强制获得的信用。
例:公司欠款100000元,付款条件2/10, n/30。
如果公司在第10天付款,便享受了10天的免费信用期,获得折扣0.2万元,免费信用额为98000元;
如果公司在第30天付款,则延期使用信用资金9.8万元20天,付出的代价为0.2万元,则放弃折扣成本:
放弃折扣成本=折扣百分比/(1-折扣百分比)×360/(信用期限-折扣期限)
=2%/(1-2%)×360/(30-10)=36.7%
如果公司30天后付款,则享受了展期信用,展期付款的损失主要是企业的信用地位和信用等级的下降。
②应付票据:是企业进行延期付款商品交易时开具的反映债权债务关系的票据。
③预收帐款:卖方企业在交付货物之前向买方预先收取部分或全部货款的信用形式。
④商业信用筹资的优缺点:
优点:
伴随商品交易自然产生并取得,只要生产经营活动一如既往,则不停息,不需办理手续,不附加条件。
若能取得现金折扣或使用不带息应付票据,商业信用融资可能不需要成本或成本很低。
弹性大,能够随着购买或销售规模的变化而自动地扩张或缩小。
缺点:期限较短,在放弃现金折扣时所付出成本较高。
2、短期借款
⑴企业向银行和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借入的期限在一年以内的借款。
①偿还方式不同:一次性偿还借款和分期偿还借款
②利息支付方式不同:收款法借款、贴息法借款、加息法借款
收款法借款:借款到期后向银行支付利息的计息方法。
贴息法借款:发放贷款时,从本金中扣除利息,到期偿还本金的方法。
加息法借款:银行发放分期等额偿还贷款时,采用的利息收取方法。
③有无担保品:抵押借款、信用借款
⑵短期借款筹资的优缺点:
优点:筹资效率较高,筹资弹性大
缺点:成本较高,采用补偿性余额信用条件和加息法短期借款条件下筹资风险增加。
五、长期借款筹资
长期借款是指企业向银行或其他非金融机构借入的使用期限超过一年的借款,主要用于购建固定资产和满足长期资金占用的需要。
1、种类
按提供贷款的机构分类:政策性银行贷款和商业性银行贷款
按有无担保分类:信用贷款和抵押贷款
2、长期借款筹资的优缺点:
优点:融资速度快,筹资成本低(低于债券利率),借款弹性较大(债券而言),具有杠杆作用。
缺点:财务风险高,限制性条款较多,筹资数额有限。
六、债券筹资
债券是企业作为债务人为了筹集资金向债权人承诺在未来一定时期还本付息而发行的一种有价证券。
1、种类:
记名债券和无记名债券
可转换债券和不可转换债券
抵押债券和信用债券
参加公司债券和不参加公司债券
固定利率债券和浮动利率债券
收益债券、附认股权债券、附属信用债券
2、公司债券发行
债券发行价格
=债券面额/(1+市场利率)n+ 债券面额×票面利率/(1+市场利率)t
n—债券期限 t—付息期权或支付利息的具体时间 市场利率—债券发售时的市场利率
影响债券发行价格主要有债券面额、票面利率、债券期限和市场利率四个因素。债券面额、票面利率越高,债券发行价格越高;债券期限越长,债权人风险越大,其所要求利息报酬越高,发行价格可能就越低,反之就越高。
例:某公司发行票面额1000元、利率10%、期限10年的债券,每年末付息一次。其发行价格可分如下三种情况:
⑴当市场利率为10%时,债券为等价发行。
债券发行价格=1000/(1+10%)10+
=1000(元)
⑵当市场利率为8%时,为溢价发行。
债券发行价格=1000/(1+8%)10+
=1134(元)
⑶当市场利率为12%,为折价发行。
债券发行价格=1000/(1+12%)10+
=886(元)
某年某公司发行面值为1000元,期限为5年,票面年利率8%的定期付息企业债券20000张。试计算:①若市场利率为10%,债券的发行价格应定为多少?②若企业以1041元价格发行时市场利率为多少?
3、债券筹资的优缺点:
优点:资金成本较低,能充分利用财务杠杆,提高公司获利能力。
可保证公司原有股东对企业的控制权,相对于长期借款而言更灵活。
缺点:财务风险较高,限制条款较多,筹资数量有限。
七、融资租赁筹资
租赁是指出租人在契约或合同规定的期限内,将租赁物的使用权和一定范围内对财产的处分权让渡给承租人,同时按期向用户收取租金的一种经济行为。
租赁有经营租赁和融资租赁两种。经营租赁是一种以提供设备短期使用权为特征的租赁形式,融资租赁是由租赁公司按照承租公司的要求融资购买设备,并在契约或合同规定的较长期限内提供给承租公司使用的信用性业务。
1、融资租赁的形式
①直接租赁:承租人直接向出租人承租他所需要的资产,并付租金的租赁行为称为直接租赁。它的主要特点为出租者既是租赁设备的全资购买者,又是设备的出租者。
②售后回租:是指承租人由于资金的需要将原属于自己且需继续使用的资产卖给出租人,然后再将其租回的租赁形式。
③杠杆租赁:在这种形式下,出租人一般只支付相当于租赁资产价款20%--40%的资金,其
余的资金由其将欲购置的设备作抵押,并以转让收取部分租金的权利作为附属担保,向银行或长期贷款提供者那里取得贷款,然后购入设备出租给承租人。
2、租金的确定方法
①租金的构成:融资性租赁的租金主要包括设备价款和租息两部分,而租息又可细分为租赁公司的融资成本、租赁手续费等。
②租金的支付方式:
按支付间隔期分为年付、半年付、季付和月付。
按支付时点分为先付和后付;按每次支付金额是否相等,分为等额支付和不等额支付。
③租金的计算方法:
平均分摊法:是指先以商定的利息率和手续费率计算租赁期间的利息和手续费,然后连同设备成本按支付数平均。
等额年金法:它是运用年金现值的计算原理计算每期应付租金的方法。在此方法中,通常要综合利率和手续费率来确定一个租费率作为贴现率。
3、融资租赁的优缺点:
①优点:
在一定的条件下,可避免资产无形损耗的损失。
进一步增强公司筹资的灵活性。
能保持资金的流动性。
②缺点:
资金成本高。
丧失资产残值。
固定债务增加。
第四节 资本结构决策
一、
1、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各种资本的构成及比例关系。
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全部资产是如何筹集取得的,即资产负债表右边的全部项目是如何构成的,及它们之间的比例关系。
狭义的资本结构是指企业长期筹资的各有关项目的构成及比例关系。
最优的资本结构是企业最佳的资本组合方式。
2、资本结构中债务资本的作用
使用债务资本可以降低企业的资本成本。
利用债务资本可以产生财务杠杆利益。
二、杠杆价值应用
杠杆价值是指企业利用经营杠杆或财务杠杆可以获得的好处。
杠杆价值的大小可以用杠杆系数来衡量,如经营杠杆系数,财务杠杆系数和总杠杆系数。
1、经营杠杆分析
经营杠杆是指企业对经营成本中固定成本的利用。
①经营杠杆利益:是指企业在扩大销售额的情况下,经营成本中固定成本这个杠杆所带来的增长程度更大的息税前利润(EBIT)。
②经营杠杆系数(DOL):是息税前利润的变动率与销售额的变动率的比率。
DOL=△EBIT÷EBIT/ (△S ÷S) EBIT: 息税前利润 S:销售额
DOL=Q(P- V)/〔Q(P-V)-F〕
=(S-VC)/(S-VC-F)
Q :销售量 V :单位变动成本
F:固定成本总额 VC:变动成本总额
例:某企业1997年的销售额为200000元,变动成本率为60%,固定成本总额为40000元,息税前利润为40000元。则经营杠杆系数:
DOL(200000)=(200000-200000×60%)/(200000-200000 ×60%- 40000)=2.0
在一定销售额和固定成本总额的范围内,销售额越高,经营杠杆系数越小;反之,销售额越低,经营杠杆系数将增大。当企业销售额越接近损益平衡点时,其经营杠杆系数越大,在达到损益平衡点时,其经营杠杆系数为无穷大,然而,当销售额超过此平衡点增长时,其经营杠杆系数会开始递减。
2、财务杠杆分析
财务杠杆是企业对债务资本的利用。
①财务杠杆利益:是指利用债务资本这个杠杆而给企业带来的额外收益。
②财务杠杆系数:是指企业一定时期预期或实际确定其息税前利润金额的条件下,每股净收益的变动率相当于息税前利润变动率的倍数。
财务杠杆的利用程度,采用财务杠杆系数衡量。
财务杠杆系数(DFL)= △EPS÷EPS/ △EBIT/EBIT=EBIT/(EBIT- I)
I:债务资本的利息费用。
例:企业1997年的息税前利润为40000元,长期负债总额为100000元,债务资本的利率为12%,其财务杠杆系数为:
财务杠杆系数(DFL)=40000/〔40000-(100000×12%)〕=1.43
该系数越大,说明企业的负债比例越高,财务风险也就越高。
3、总杠杆系数
经营杠杆和财务杠杆的综合程度,可以用总杠杆系数来衡量。它等于经营杠杆和财务杠杆的乘积,表示销售额(量)变动对每股净收益的影响程度。
总杠杆系数(DTL)=DOL×DFL= △EPS÷EPS/ △S ÷S
仍用上例,企业长期负债额为100000元,负债比例为50%,债务资本利率为12%,企业基准销售额为200000元,固定成本总额为
40000元,变动成本率为60%。则:
总杠杆系数(200000,50%)=2.00×1.43=2.86
EPS1=EPS0+EPS0×DTL× △S /S
=EPS0(1+DTL × △S /S)
财务人员对于较大的经营风险可以用较小的财务风险来抵消。企业的资本结构决策要综合地考虑经营杠杆和财务杠杆的作用,运用适当的杠杆系数,在风险和预期收益之间进行权衡,使企业的总风险降低到一个可以接受的水平。
练习:某企业每年销售额为70万元,变动成本率为60%,年固定成本总额为18万元(不包括利息),所得税税率为40%,资本总额为50万元,其中普通股股本为30万元(发行普通股3万股,每股面值10元),债务资本为20万元,年利息率为10%。求:该企业的总杠杆系数;要使每股净收益增长70%,企业的销售额应为多少?(3.5,560000)
4、资本结构决策
最佳资本结构是使企业的平均资本成本最低,同时使企业价值最大的资本结构。
采用每股净收益分析法确定。一般认为凡是能提高每股净收益的资本结构是合理的。每股净收益的变化,不仅受资本结构的影响,还受到销售额的影响,要处理这三者关系,必须运用每股净收益无差别点进行分析。
5、与资本结构决策有关的其他因素
要选择理想的资本结构,除了要考虑资本成本、财务风险以外,还有必要考虑以下因素:
企业的成长与销售稳定性
企业管理人员和理财人员的态度
获利能力和举债能力
偿债能力和现金流量状况
资金成本的高低
资产结构
贷款银行与信用评估机构的态度
税收因素
三、资本结构与财务风险
1、财务风险的含义
财务风险是指与企业筹资有关的风险,尤其是指财务杠杆导致企业股东收益发生变动的风险,甚至可能丧失偿债能力最终导致企业破产的风险。
2、偿债能力的测定
①已获利息倍数
已获利息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费用
已获利息倍数越大,企业无力偿付其债务利息的风险就越小,1~3倍较合适。
②债务本息偿付比率
债务本息偿付比率
=息税前利润/〔债务利息支付额+债务本金支付额/(1- 所得税税率)〕
3、权益资本收益率的财务风险测定:
权益资本收益率=全部资本收益率+
债务资本/权益资本(全部资本投资收益率- 债务资本利息率)
四、资本结构理论
资本结构理论是研究资本结构中债务资本与权益资本比例的变化对企业价值的影响的理论。
在现实资本市场上,资本结构是否会影响公司价值这一问题被称作“资本结构之谜”。
完善资本市场环境下,资本结构与其价值无关,企业的价值仅由其预期未来现金流量规模和和该现金流量的必要报酬率决定。持续资本市场有三个缺陷:不对称税负、不对称信息和交易成本。
公司应当以股东财富最大化为目标来确定其资本结构,有关主要考虑的因素包括:
①纳税结果:包括公司的现行和计划公司所得税率和公司投资者的个人所得税状况,以及在万一发生财务危机时可能的避税损失。
公司所得税观点认为,公司所得税存在税负差异使债务筹资成为比权益筹资更便宜的筹资渠道,因此,最大公司价值来自全部举债筹资进行经营。
个人所得税观点认为,个人股票投资和债券投资的所得税率不同会抵消公司所得税率不同的差异,资本结构与公司价值无关。
在财务危机期间公司可能发生的避税损失包括丧失税额扣除损失和丧失税收优惠损失。
②与公司有关的代理总成本。包括与债务、权益以及所有其他筹资方式相关的代理成本,还包括与公司雇员、消费者和社会相联系的代理成本等。代理成本观点认为:某种债务和权益的组合会使公司价值达到最大。
就债务人而言,负债比例的提高,会增加债务筹资的代理成本(资产替代、求偿权稀释等);而对于权益资本而言,则减少代理成本(监督成本)。
③外部筹资交易成本。如直接销售成本和佣金成本,还有间接的由于逆向选择问题导致的不对称信息成本。这些外部筹资交易成本相当于在资本结构决策中加入了一种动态因素,使得发行次数少、每次发行金额较大的筹资方式优于发行次数多、每次发行金额较小的筹资方式。
择优观点认为,在为新项目筹资时,公司会尽可能利用内部自有资金,自有资金优于举债借入资金,举债借入资金优于混合型筹资,从外部吸收新的权益资本,排在最后。
④委托人效应:投资者在进行是否投资于某一特定公司时,将会考虑他们自身所处的纳税环境,投资者们无形中把自己分为不同类型,每种类型的投资者都更倾向于其所投资公司采取的某种特定政策。
⑤财务危机和破产观点:与财务危机和破产相联系的资本市场缺陷抵消了由税负和代理成本等创造的杠杆价值。包括预期破产直接成本、间接成本。
在20世纪50年代,以美国财务管理学家杜兰德为代表的研究者,提出了“净收益理论”、“经营净收益”和“传统理论”三种观点。近年来,最有影响的是莫迪格莱尼和米勒提出的现代资本结构理论,在财务学中被称为“MM”理论。
1、净收益理论
净收益理论认为,利用债务资本可以降低企业的平均资本成本率,因此企业采用负债筹资总是有利的,因为它可以增加企业的总价值。该理论认为,当企业提高财务杠杆比例时,由于资本结构中资本成本较低的债务资本所占的比例增加,而使平均资本成本率降低,并逐渐接近债务成本率。当企业平均资本成本率最低时,企业的总价值最大,此时的资本结构为最佳资本结构。
净收益理论有一个重要的假设,即财务杠杆提高后,企业原有的权益资本的成本率和债务资本的成本率均保持不变,这等于假设企业提高财务杠杆的利用程度后没有增加财务风险。
2、经营净收益理论
经营净收益理论认为,不论企业财务杠杆的作用如何变化,平均资本成本率是固定的,因此债务资本的比例对企业的总价值没有影响。
其基本假设是企业利用负债筹资扩大财务杠杆的作用,会增加企业权益资本的风险,普通股
股东便会要求更高的股利率,财务杠杆的作用产生的收益将全部作为股利向股东发放,权益资本成本的上升,正好抵消了财务杠杆的作用带来的好处,因而企业的平均资本成本率保持不变,企业的价值也不会发生变化。因此,企业不存在最佳资本结构。
3、传统理论
传统理论实际上是介于净收益理论和经营净收益理论两种极端之间的一种折衷的理论。
该理论认为,每一个企业都存在一个最佳的资本结构,可以通过适度的财务杠杆的使用来获得。在最佳的资本结构点上,负债的实际边际资本成本率与股本的实际边际资本成本率相同。在负债比例达到该点以前的所有水平上,负债的实际边际资本成本率将会超过股本的实际边际资本成本率,而当财务杠杆达到该点以后,则出现相反情况。
传统理论认为,当企业在一定的负债限度内利用财务杠杆作用时,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都不会有明显的风险增长,故其平均资本成本率基本保持不变,而此时,企业的总价值却开始上升,并且可能在此限度内达到最高点。但是,如果企业负债筹资的财务杠杆作用超出这个限度,由于风险明显增大,使企业的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的成本率开始上升,并使平均资本成本率上升,企业的总价值开始下降。
4、现代资本结构理论-- “MM”理论
① “MM”理论的假设条件:
资本市场是完善的,即没有交易成本和佣金,所以投资者可以免费获得市场信息,投资者可以和企业一样以相同的利率取得借款等;
投资者可以按照个人的意愿进行各种套利活动,不受任何法律的制约,并且无须交纳个人所得税;
个人和企业的负债,无论举债多少都没有风险;
即负债利率为无风险利率;
企业的经营风险是可以衡量的,有相同的经营风险的企业处于同一风险等级;
现在和将来的投资者对企业未来的息税前利润有相同的估计;
企业预期的息税前利润不变,各期现金流量的预测值为固定值,即企业的增长率为零;
②不考虑公司税的MM理论
命题一:当不存在公司税时,企业的价值与资
本结构无关。即不考虑公司税时,企业运用不同的债务资本与权益资本的比例,对整个企业的价值不产生影响。
VL=SL+B=EBIT/K=EBIT/KU=VU
VL:有负债的企业的价值;
VU:没有负债的企业的价值;
SL:企业普通股的市场价值;
B:企业债务的市场价值;EBIT:息税前利润;
K:适合该企业风险等级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KU:没有负债的企业的权益资本成本率;
命题二:有负债企业的权益资本成本率等于同一风险等级的无负债企业的权益资本成本加上风险报酬。
KS=KU+B/S(KU-KB)
KS:有负债企业的权益资本成本率
KB:企业的债务资本成本率
B/S(KU-KB):风险报酬
因此,在不考虑公司税时,低成本的负债筹资正好被权益资本成本率的上升抵消,更多的负债筹资将不会增加企业的价值。
③考虑公司税的MM理论
命题一:有负债企业的价值等于相同风险等级的无负债企业的价值加上税收节余的价值,即企业的所得税税率与企业债务的市场价值的乘积。
VL=VU+TB
考虑了公司所得税的情况下,有负债企业的价值会超过无负债企业的价值,债务资本越多差异越大,因为债务资本的利息具有减少企业应交纳的所得税的作用。
命题二:在考虑公司所得税的情况下,有负债企业的权益资本成本率等于同一风险等级的无负债企业的权益资本成本率加上风险报酬。
KS=KU+B/S(KU- KB)(1-T)
由于(1-T)总是小于1,债务资本利息的税收节余作用使权益资本成本率的上升幅度低于不考虑公司税时的上升幅度,降低了企业所有者面临的风险。因此,债务资本的增加会提高企业的价值,当负债比例达到100%时,企业的价值最大。
5、权衡理论
权衡理论就是综合考虑了负债带来的利益和费用并对它们进行适当平衡,来分析资本结构与企业的价值之间的关系的一种理论。
权衡理论建立了财务危机成本(也称为破产成本)和代理成本的概念。财务危机成本是指当企业没有足够的偿债能力,不能及时偿还到期债务时,产生的额外费用或机会成本,它是由负债造成的,会降低企业的价值。代理成本是指由于企业所有者将企业交给经理人员代管而
发生的额外费用或机会成本,它的存在会提高企业的债务成本而降低负债带来的利益。
VL=VU+TB- FPV- TPV
FPV:财务危机成本的现值
TPV:代理成本的现值
以上介绍的各种资本结构理论只是提供了一个研究问题的有用的思路框架,实际决策时还必须充分考虑各个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客观经济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第三章 投资管理
第一节 投资概述
一、投资的含义及意义
1、广义的投资就是资金的运用,通常是指为了获取预期收益或其他经营目的而投放或垫付一定量资金,从事某些经营活动的决策行为。
2、意义(略)
二、投资的分类
1、按时间的长短:
①短期投资(流动资产投资),现金、应收账款、存货、短期内变现的有价证券
②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长期持有的有价证券、无形资产。
2、按投资范围:
①对外投资,企业将所拥有的资产直接投入其他企业或购买各种证券形成的投资。
②对内投资,为保证生产经营活动的连续和规模的扩大对企业内部生产经营所需各种资产的投资。
3、按投资的风险程度:
①确定型投资,指未来情况可以较为准确的予以预测的投资。
②风险型投资,指未来情况不确定,难以准确预测的投资。
4、按投资方案间是否相关:
①独立投资:是指在彼此相互独立的若干个投资方案或项目间选择进行的投资。
②互斥投资(互不相容投资),是指各项目间有取必有舍,相互排斥,不能同时并存的投资。
5、按投资的性质:
生产性资产投资和金融性投资
6、按投资的主体不同:
个人投资、企业投资、政府投资、外国投资
7、按投资的融资手段和目的:
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
三、企业的投资原则
坚持项目投资的可行性分析
投资组合与筹资组合相适应
投资收益与投资风险均衡
四、投资组合
投资组合:是指企业各种投资在企业全部投资中所占的比重。
1、企业投资的内外组合
是指在全部投资中,对内投资与对外投资所占的比重。
一般认为,当企业对内投资已经饱和或者对内投资收益率低于对外投资的收益率时,就会寻求对外投资机会。这可以通过企业的投资收益占主营业务利润与投资收益之和的比重来了解。
2、企业投资的资产组合
企业投资的资产组合,是指企业总资产中长期资产和短期资产所占的比重。短期资产主要是流动资产,长期资产包括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对外投资等。
不同的资产组合,会给企业带来不同的风险和收益。
①影响投资组合的因素
企业所处行业不同对资产组合的影响
经营规模对资产组合的影响
期望取得的收益与承担风险的大小制约资产组合
利率变化对资产组合的影响
②不同的资产组合对企业收益和风险的影响
当企业持有较多的短期资产时,风险减少,盈利能力下降。
第二节:固定资产投资管理
一、固定资产投资的特点:
固定资产投资是指将资金投放到固定资产上,以期在未来时期内获取收益的行为。
1、建设周期长,回收速度慢。
2、变现能力较差。
3、投资额大,资金占用额相对稳定。
4、实物形态与价值形态可以分离。
二、 固定资产评价
1、现金流量
现金流量是指投资项目从筹建、设计、施工、正式投产使用直至报废为止的整个期间内引起的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数量。
现金:广义的现金,不仅包括各种货币资金,还包括项目所需要投入企业所拥有的非货币资源的变现价值。
⑴现金流出量
现金流出量是指项目引起的现金支出的增加额。
包括:①在固定资产上的投资。
②项目建成投产后为开展正常经营活动而需投放在流动资产上的营运资金。
③为制造和销售产品所发生的各种付现成本(营业成本- 折旧)
⑵现金流入量
现金流入量是指项目引起的企业现金收入的增加额。
①项目投产后每年可增加的营业收入。
②项目报废时的残值收入或中途转让时的变现收入。
③项目结束时收回的原来投放在各种流动资产上的营运资金。
⑶现金净流量
现金净流量是指项目的现金流入量扣减现金流出量后的差额。
不考虑所得税情况下,项目正常生产经营期的现金净流量为:
现金净流量=现金流入量- 现金流出量
=营业收入- 付现成本
=营业收入-(营业成本- 折旧)
=利润+折旧
2、现金流量的估计
在确定投资项目的相关现金流量时,只有增量的现金流量才是与投资项目相关的现金流量。
⑴相关成本与无关成本
①、相关成本:是指与未来决策有关联的成本。包括变动成本、机会成本、可避免成本、可递延成本、专属成本、可分成本等。
②、无关成本:是指过去已经发生,或虽未发生但对未来决策没有影响的成本。如固定成本、沉没成本、实支成本、不可避免成本、不可递延成本、共同成本、联合成本等。
⑵根据成本的可变性:
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
⑶成本的时效性
成本的时效性是指不同时期发生的成本会对决策产生不同影响的特点。
①、沉没成本:是指那些由于过去决策所引起,并已支付过款项而发生的成本。它实质上与“历史成本”是同义语。
②、重置成本:是指目前从市场上购买同一项原有资产所需支付的成本,亦可称为“现时成本”或“现行成本”
③、付现成本:是指那些由于未来某项决策所
引起的需要在将来动用现金支付的成本。
⑷成本的差异性
成本的差异性是指不同备选方案发生的成本一般是不会相等的特性。
①、差量成本:通常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差量成本,是指两个备选方案的预期成本的差异数,又称为“差别成本”或“差额成本”。
狭义的差量成本,是指由于生产能力利用程度的不同而形成的成本差异,也称“增量成本”
②、边际成本:指在企业的生产能量的相关范围内,每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产量而引起的成本变动。
管理会计中的单位变动成本,以及增产或减产一个单位产品的差量成本,都是边际成本这个理论概念的具体表现。
当某产品的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相等时,其平均成本最低。
当某产品的边际收入与边际成本相等时,可使企业实现最大的利润。
⑸成本的排他性
成本的排他性,是指任何一项成本支出,用于某一方面就不能同时用于另一方面的特性。
①、机会成本:是指在使用资源的决策分析过程中,选取某个方案而放弃其他方案所丧失的“潜在收益”,亦可称为“择机代价”。
②、实支成本:是指过去和现在实际发生的现金流出,并应记入账册的成本。
⑹成本的可避免性
成本的可避免性是指成本中有一部分可随管理当局的决策行动改变其数额的特性。
①、可避免成本:是指通过管理当局的决策行动可改变其数额的成本。如酌量性固定成本。
②、不可避免成本:是指通过管理当局的决策行动不能改变其数额的成本。如约束性固定成本、产品的变动成本。
⑺成本的可递延性
成本的可递延性,是指已决定选用的方案的成本中,有一部分可推迟到以后会计年度再行开支的特性。
①、可递延成本:是指在企业财力负担有限的情况下,对已决定选用的某一方案如推迟执行,还不致影响企业的大局,那么,与这一方案有关的成本,就称为“可递延成本”或“可延缓成本”。
②、不可递延成本:是指已选定的某一方案,即使在企业财力负担有限的情况下,也不能推迟执行,否则就会影响企业的大局。那么与这一方案有关的成本,就称为“不可递延成本”或“不可延缓成本”。
⑻成本的可溯性
成本的可溯性,是指固定成本中,有一部分可被认定归属于某些特定成本对象的特性。
①、专属成本:是指明确可归属于某种、某批或某个部门的固定成本,亦可为“特定成本”。
②、共同成本:是指那些需由几种、几批或几个有关部门共同分担的固定成本。
⑼成本的可分性:
成本的可分性,是指在联产品或半成品成本中,有一部分可按阶段分开的特性。
①、可分成本:是指联产品或半成品在进一步加工阶段中所需追加的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
②、联合成本:是指联产品或半成品在进一步加工前所发生的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
某公司的一个投资方案有关资料如下:该公司准备租用其他公司一旧厂房开办一个旅游品制造厂,项目寿命为5年。旧厂房租金每年为4000元。第一年初设备投资40000元,按直线法折旧,5年后残值为2000元。第一年初还垫支营运资金10000元,此项投资可于第5年末如数变现收回。第一年可得销售收入70000元(假设均于当年收到现金),第一年付现成本42000元(均于当年付现,不包括租金)。以后4年每年可得销售收入100000元,每年付现成本60000元,要求计算每年的现金流量。
年折旧额=(40000-2000)/5=7600(元)
投资项目的营业现金流量计算:
第一年:营业现金流量=(70000-42000-4000-7600)+7600=24000
第2-5年:营业现金流量=(100000-60000-4000-7600)+7600=36000
投资项目现金流量计算表
3、投资评价方法:根据对现金流量是否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因素,可将投资评价方法分为非现金贴现法和现金贴现法。
⑴非贴现法
在不考虑货币时间价值情况下,直接根据投资项目形成的现金流量计算各项评价指标的方法。
静态回收期法、投资利润率和年平均投资利润率。
①静态回收期:指不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因素时确定的投资还本年限。
静态回收期=累计净现金流量开始出现正值年份数- 1+上年累计净现金流量的绝对值/当年净现金流量
静态回收期=投资额/ 每年净现金流量
静态回收期指标越短,则该项目所冒风险越小。一般认为,静态回收期小于基准回收期的方案是可以考虑接受的。
静态回收期的缺点是①没有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②没有考虑回收期后的现金流量。
某公司拟增加一条流水线,有甲、乙两个投资方案可以考虑,每个方案所需投资额均为20万元,甲、乙两个方案的营业净现金流量如下,试计算两者的投资回收期并比较优劣。
甲、乙两方案现金流量:万元
第 1年 2 3 4 5
6 6 6 6 6
2 4 8 12 2
(3.33,3.5)
②投资利润率(会计收益率)
投资方案的年平均利润与原始投资额之间的比值。
投资利润率=年平均利润/原始投资额
③年平均投资报酬率
是一个投资方案的年平均利润与年平均投资额之间的比值。
年平均投资报酬率
=年平均利润/年平均投资额
这两个指标的优点是简单、明了,其主要缺点与静态回收期指标类似。一是没有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二是投资收益中没有包括折旧,因而也就没有完整地反映先进流量。
⑵贴现法(动态法)
是对投资项目形成的现金流量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后计算各种评价指标的方法。
包括动态回收期法、净现值法、现值指数法和内含报酬率法。
①净现值(NPV)
NPV= (CIt- COt)(1+r)-t
净现值是指把项目计算期内各年的净现金流量,按部门或行业的基准收益率设定的折现率折算到零年的现值之和。
净现值大于零是项目可行的必要条件,说
明该方案实现的收益率大于基准收益率。
净现值是投资决策的一个主要评价指标,但有一个缺点,由于它是一个绝对数指标,在不同方案的投资额不相等时,仅评价净现值指标,往往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②现值指数:它是未来现金流入现值与现
金流出现值的比值,表示每元投资额未来可以获得的报酬的现值是多少。
PI= CIt÷ (1+r)t/ COt÷(1+r)t
现值指数有大于1、等于1和小于1三种情况。 PI大于1,说明按基准收益率折算出来的现金流入现值大于现金流出现值,
即投资收入超过投资成本,有利可图。若PI等于1,说明收入现值刚好补偿支出现值,若PI小于1,则说明入不敷出,应否决该方案。
③内含报酬率法(IRR)
指使项目计算期内现金流入量现值等于现
金流出量现值的折现率。
(CIt-COt)(1+IRR)-t=0
IRR=r1+NPV1/(NPV1-NPV2)(r2-r1)
步骤:先估计一个折现率,计算其净现值。
如为正值,说明估计的折现率小于IRR,应适当提高估计折现率。
如为负值,说明估计的折现率大于IRR,应适当降低估计折现率。
反复测试,得到净现值由正转负处的两个邻近的折现率。
采用插值法计算出该项目的内部报酬率。
净现值和现值指数指标虽然考虑货币时间价值,但都在一个设定的折现率基础上计算项目的投资收益额及报酬率,因而不能
据以了解项目本身可以达到的具体报酬率是多少。内含报酬率是根据项目的现金流量计算出来的本身投资报酬率。
⑶方案的评价
非贴现法下由于没有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在评价时一般只作为辅助性指标。
贴现法均考虑了货币的时间价值,分别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投资方案的经济效益,但也有局限性,因此为正确作出决策必须分别不同的目的、用途,使用不同的评价指标,对不同的投资方案进行进行对比与选优。
必要报酬率:是指准确反映期望未来现金流量风险的报酬。亦为人们愿意进行投资所必须赚得的最低报酬率。估计这一报酬率的方法建立在机会成本的概念上,是同等风险的其他备选方案的报酬率,如同等风险的金融证券。
期望报酬率:指你若投资,估计所能赚得的报酬率。
实际报酬率:是在特定时期实际赚得的报酬率。
在完善的资本市场中,所有价格都为公平市价,因而期望报酬率与必要报酬率总是相等。
练习:1、某企业购买机器价30000元,预计该机器可使用4年,每年可生产产品6000件,该产品售价为6元,单位变动成本为4元,固定成本总额为8000元(包括折旧),折旧采用直线法。
要求:⑴用非贴现法计算该投资方案的年平均投资报酬率、投资利润率和静态回收期,并对此投资方案作出评价。
⑵用贴现法计算该投资方案的净现值、现值指数、内含报酬率,并对此进行评价,设该企业的最低投资报酬率为12%。
2、某企业计划购入机器以代替手工操作,购价为12000元,可使用10年,10年内前4年每年节约人工成本4000元,后4年每年节约人工成本3500元,最后两年每年节约人工成本3000元,该企业最低投资报酬为14%,折旧采用直线法。试计算该投资方案的净现值、内含报酬率,并对投资方案进行评价。
4、所得税与折旧对投资的影响
①税后收入和税后成本
②考虑所得税时折旧模式对现金流量的影响。
5、投资风险决策
①风险调整贴现率法
②肯定当量法
第三节 金融投资管理
金融投资是一种以金融市场为依托的一种投资形式。
一、短期证券投资
1、目的
短期证券投资是指投资者准备在一年内将投资收回或变现所进行的证券投资。
①将短期证券作为现金的替代品,预防企业的紧急资金需要。
②将短期证券作为一种短期投资,为企业获得一定的收益。
2、短期证券投资的形式
①银行承兑汇票:是由收款人或承兑人签发,并由承兑申请人向开户行申请,经银行审查同意承兑的票据。
②商业票据:是指由金融公司或某些信用较高的企业开出的无担保短期票据。
③国库证券:是国家财政部门发售的一种风险低、流动性高的有价证券,是货币市场上的主要信用工具之一。
④地方政府机构证券:指各地方政府或地方各金融机构出面担保,如建房债券、公共事业债
券等。
⑤可转让存单:是指可以在市场上转让出售的,在商业银行存放的特定数额、特定期限的存款证明。
⑥企业股票和债券
良好的交易市场,可随时转让的股票和债券,也可作为短期投资的对象。
⑦回购协议:是指政府和各有价证券的经销商,为了更有效地推销各种国库证券、地方政府机构证券和其他有价证券等而与投资者订立的、许诺在未来某一时期按规定的价格购回这些
证券的协议。
3、短期证券投资的选择
企业在投资时主要要考虑以下几方面:
①违约风险:指证券发行人无法按期支付利息或偿还本金的风险。
②利率风险:指由于市场利率的波动而引起证券价格下跌,使投资者蒙受损失的风险。
③购买力风险:指由于通货膨胀而使证券到期或出售所获取的货币实际购买力下降的风险。
④变现力风险:指投资者不能在短期内以合理的价格出售证券的风险。
⑤报酬率水平:短期证券投资者首先考虑的是安全性和流动性较好,其次再考虑收益水平。
二、债券投资
1、债券投资评价
①债券投资价值
V= I/(1+r)t+B/(1+r)n
V=(I×n+B)/(1+r)n
②债券实际收益率
如发行价格与债券价值、债券票面值有偏差,则计算债券实际收益率。
P= I/(1+r)t+B/(1+r)n
采用插值法。
近似公式:
债券投资收益率=〔I+(B+P)/n〕/p
2、债券投资的选择:
收益率的测算与比较。
信用情况的调查评价。
到期日和可变现能力的考虑。
三、股票投资
1、股票投资评价
①股票价值
股票持有者持有股票所获得的现金收入,包括每期的股利收入和出售股票得到的现金收入。二者的现值之和即为股票价值。
V= Dt/(1+r)t+Pn/(1+r)n
零增长股票估价模型
V=D/r
固定成长股票的估价模型
V=D0(1+g)/(r- g)=D1/(r-g)
②市盈率
市盈率是每股市价与每股盈利之比。是从公司收益和股价间的关系来粗略衡量股票价值的一种重要指标。
市盈率=股票市价/每股盈利
一般说来,市盈率在10~20之间为正常。
市盈率小,说明股价偏低,风险小;反之,说明股价偏高,风险大。
2、股票投资的选择
①了解和分析股票发行公司的行业特点
②了解和分析股票发行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能力。
财务状况:流动比率 速动比率 存货周转率 应收帐款周转率
竞争能力:销售额 销售额增长率 市场占有率
盈利能力:销售利润率 投资报酬率 每股盈余
③了解和掌握股票发行公司的股利发放政策及合理预测股票市价的未来走势。
结论:任何金融证券的价值是其预期未来现金流量按其必要报酬率贴现后的现值。
债券的预期未来现金流量是债券的未来利息和终值。终值可以是将来售价、到期值或企业根据提前赎回条款支付的提前赎回价格。
债券利息率风险主要取决于其剩余期限。
股票预期未来现金流量更具不确定性,因此比债券更难估计。它们是股票的未来股利和最终的售价。
公司预期未来收益取决于投资的期望报酬率。
3、证券投资组合
①风险分散理论
证券投资中存在两种风险: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前者为不可避免风险,后者可通过有效投资组合来减少或避免。
由完全负相关的两种证券构成的组合,可以将非系统风险全部抵消。完全正相关的两种证券的报酬将同升或同降,其组合的风险将不减少也不扩大。组合中证券种类越多,其分散的风险也越多。证券组合中包括全部证券时,则非系统风险被全部分散,而只承担系统风险。
② ß系数分析
我们通常用ß系数来衡量各种投资风险的大小。
个别证券投资的ß系数简化计算公式为:
=某项证券投资的风险报酬率/市场上所有证券的平均风险报酬
证券投资组合的ß系数是个别证券投资系数的加权平均数。
当ß系数等于1时,为市场平均风险证券组合,当ß小于1时,表明证券组合报酬率的波动小于整个市场的平均波动水平,为低风险组合。当ß大于1时,表明证券组合报酬率波动大于市场平均波动水平,为高风险组合。
③证券投资组合的必要报酬率
证券投资组合的必要报酬率是考虑在风险因素下证券投资组合所要求获得的最低报酬率。
r=rf+ß(rm-rf)
rf :无风险报酬率 ß:证券组合的ß系数 rm:证券市场平均报酬率
四、基金投资
投资基金是一种集合投资方式,通过一定方式把市场上的闲散资金集中起来,由投资专家进行科学管理,按照组合投资原则进行分散投资。
1、定义及特点
投资基金是以信托、契约或公司的形式,通过发行基金券将众多投资者的资金集中起来,进行专业的资金投放和投资管理,所得投资收益按投资者的出资比例分享的一种投资方式。
投资基金投资的对象可以是企业的股票、债券,
也可以是货币市场上的短期票据和银行同业拆借,还可以是商品期货以及各种金融衍生工具,甚至可以是房地产。
优势:
①投资基金拥有雄厚的资金实力,能够进行多样化的组合投资来降低风险。
②投资基金的管理由专业人员进行,其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先进的设备和研究手段是一般个人投资者所不具备的。
③作为机构投资者,投资基金更有其广泛、灵活的信息渠道,能及时获得相关信息。
2、投资基金的分类
①契约型基金和公司型基金
契约型基金:又称为单位信托基金。指在签订信托契约的基础上发行受益凭证,募集资金及进行投资运作的投资基金。
契约型基金通常涉及委托人、受托人、受益人等三个当事人。
基金管理公司为契约型基金的委托人,对基金的信托资产负有直接的信托责任,并负责基金具体的投资管理和日常操作。
基金保管公司是基金受托人,一般由兼营信托业务的金融机构担任。
受益人是受益凭证持有人,即投资者。受益人以购买受益凭证的方式参与基金投资,成为契约的当事人,享有投资收益的分配。
公司型基金
公司型基金是按照公司法组成的以盈利为目的的投资公司,它通过发行股票筹集资金。一般投资者购买了该公司股票后就成为公司股东,以股息或红利形式分享投资收益。
公司型投资基金通常涉及投资公司、管理公司、保管公司和承销公司等四个当事人。
投资公司是公司型基金的主体,以发行股票的方式筹集资金,其股东即为受益人。
管理公司是投资公司的顾问公司,向后者提供调查资料和服务,两者订立管理契约,由管理公司办理一切管理事物,收取管理报酬,但有关资金运用和证券买卖的重大事项仍有投资公司做出。
保管公司是投资公司指定的银行或信托公司,通过签定保管契约,保管投资证券并办理每日每股净资产核算,配发股息、过户和收取手续费。
承销公司是投资公司股票发行的承购者,其承购后再将股票分售给公众投资者。
②封闭型基金和开放型基金
根据投资基金可否赎回,分为封闭型基金和开放型基金。
封闭型基金:指基金管理公司在设立基金时,限定了基金的发行总额,在初次发行达到了预
定的发行计划后,基金宣告成立,并进行封闭,即在一定时期内不再追加发行新的基金券。投资者持有的基金券不得要求投资基金购回,但可以在二级市场上流通交易。
开放型基金:指基金管理公司在基金设立和存续期间,可以视经营和实际需要连续出售新基金券,也可以随时将所持基金券售回基金管理公司,购买或售回其基金券的价格以公司的净资产值为依据,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市场供需状况。
③收入型基金、成长收入型基金和平衡型基金
收入型基金的主要目的,是尽最大可能地增加经常收入,而较少重视股票的升值。
成长收入型基金:通过股票投资以达到既有收入又获成长的目的。通常成长收入型基金的成长重于收入。
平衡型基金:类似于成长收入型基金,但追求投资的长期成长,也追求当期的收入,所不同的是成长收入型基金的投资对象是股票,平衡型基金则把资金分散投资于债券和股票,以求风险较少而收益较高。
④海外基金、国内基金与国家基金、国际基金
海外基金:是向境外投资者发行并投资于国内证券市场的投资基金。
国内基金:指所筹资金来源于国内投资者的投资基金。
国家基金:是以某个国家为特定投资对象或者是一些国家为积极引进外资,在境外建立基金,以吸引境外投资者间接投资于国内证券市场的投资基金。
国际基金:又称环球基金或世界基金。其投资
区域最为广泛,能在较大程度上分散风险,但由于操作费用较高,且收益平均化,其收益率往往不及国家基金。
3、投资基金的选择
投资基金广泛运用组合投资降低风险,但并不能完全消除风险,因此投资者在选择投资基金时应综合考虑投资基金的内涵、收益及其他相关情况。
①投资基金的风险
市场风险:是市场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包括
政策风险、利率风险和购买力风险。
管理风险:指投资基金因管理不善而带来的风险。
其他风险:受其他不可抗力影响,也会导致基金资产受损,带来风险。
②投资基金的收益
评价投资基金收益情况的指标有:
单位净资产价值=基金净资产价值/发行在外的基金单位数
投资报酬率=(期末净资产价值-期初净资产价值)/期初净资产价值×100%
③其他相关情况
投资者还需对投资基金的其他相关情况(基金管理人员报酬、基金规模等)以及自己的投资动机进行了解。
五、金融衍生工具投资
金融衍生工具是指由传统金融产品派生出来的金融投资工具。
金融衍生工具种类繁多,这里介绍金融期货和金融期权。
1、金融衍生工具投资的意义
①有助于规避风险,套期保值。
通过金融衍生工具投资,可以转换外汇、利率、价格等波动风险,使风险控制在承受范围内。
②有助于企业和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管理
③有利于企业在国际市场上进行投资
2、金融期货
①、金融期货是指交易双方承诺在将来某一日期或某一段时期内,以当前约定的价格买卖一定数量某种金融工具而达成的标准化协议。
金融期货包括有外汇期货、利率期货、股票指数期货等。
金融期货的主要功能是规避风险,实现资产的套期保值。
金融套期保值有两种:一种是在已知未来要出售一笔资产时,为保证收益,防止价格下跌,而在市场上卖出期货,称为空头套期保值;另一种是已知将来要购买一项资产,为控制成本、防止价格上涨而在市场上买入期货,称为多头套期保值。
②基差风险
基差是指现货价格和期货价格之差,一项资产的现货价格与期货价格在到期日之前,一般不会相等。随着交割日的临近,基差会逐渐变小,最后变为0,即现货价格与期货价格相等。但
在这之前基差的变化则是难以预料的,基差的这种不确定性就称为基差风险。
③金融期货的选择
正确选择多头套期保值和空头套期保值。
正确选择期货合约。
正确选择交割时间。
确定最佳套期比率。
3、期权
①期权的概念
期权,又称选择权,它是赋予其持有者在约定的时间或时期内按约定价格购买或卖出一定数量某种资产的权利的标准化合约。
持有者为取得期权所支付的价格称为期权费。
按合约赋予期权购买者的权利不同,期权可分为买入期权和卖出期权。
买入期权又称为看涨期权,其持有者享有约定价格购买一定数量某种资产的权利。卖出期权
又称看跌期权,其持有者享有按约定价格卖出一定数量某种资产的权利。
期权交易涉及购买方(即持有者)和出售方。合约对买入或卖出标的物资产的选择权利只是对期权购买方而言,对出售方只有执行购买方选择的义务。因此,期权交易中要求购买方支付期权费作为日后享有选择权利的代价。而出售方则以收取的期权费作为其承担相应义务的补偿。
②期权交易的盈亏
对于买入期权,当标的物市场价格小于或等于履约价格,期权买方将选择不执行合约,其损失费为期权费。而期权卖方则相应获得盈利— 期权费。当标的物市场价格大于履约价格,期权买方将选择执行合约,其盈利为市场价减去履约价再减去期权费。
对于卖出期权,当标的物市场价格大于或等于履约价格时,期权买方将选择不执行合约,其最大的损失为期权费,期权卖方则获得相应期权费收入。当标的物市场价格小于履约价格时,期权买方执行合约,其获利为履约价减去市场价再减去期权价。
对于买入期权,买方的盈利可以无限大,因为标的物资产价格的上涨是无限的,但其亏损最大为期权费。
而对卖方期权,买卖双方的盈利都将是有限的。在价格上涨情况下,买方放弃执行合约,最大亏损为期权费,对应卖方获取期权费的盈利。而在价格下跌情况下,由于资产价格最低为零,因而买方盈利最大为履约价减去期权费。
无论是买入期权或卖出期权,期权买方的盈利就是卖方的亏损,反之亦然。期权交易只是将风险转移,并不能消除风险。
③期权投资的选择
期权在资产管理中的基本作用是套期保值。在价格上涨的情况下,通过期权交易锁定买入价格,实现货币购买力的保值,在价格下跌的情况下,通过期权交易锁定卖出价格,实现资产的保值。
第四节 营运资金管理
一、现金管理
指广义的现金。现金是变现能力最强的资产,可用来满足日常生产经营开支的各项需要,也是还本付息、履行纳税义务及支付现金股利的保证。
1、持有现金的动机
企业持有现金的动机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
①交易动机:应付日常经营中的交易需要而应该保持货币资金,如购买原材料、支付工资、交纳税金、偿还债务、派发现金股利。
②预防动机:为了预防意外事件发生而需要保持货币资金。
③投机动机:企业为抓住金融市场稍纵即逝的机会,从事投资活动获取投资收益而需要保持货币资金。
2、现金管理的内容
①编制现金收支与预算,合理估计未来的现金需要。
②对日常的现金收支进行控制。
③用数学模型来确定最佳的现金余额。
探讨最佳现金余额是在存在有价证券这一准货币,并首先选择有价证券投资这一假设前提下来进行的,该模型主要从现金管理总成本即现金的持有成本以及现金与有价证券之间的转换成本着手加以研究。
现金管理总成本=持有成本+转换成本
Tc=Q/2×K+R/Q×F
R:现金需求总量 Q:理想现金余额
F:每次交易的固定费用 K:有价证券的利息率。
Q=
二、应收账款管理
1、应收账款是在销售产品或提供劳务过程中应向客户收取的款项。
应收账款的优缺点
优点:扩大市场销售,增加市场份额,强化企业的竞争地位和实力。
缺点:机会成本(被他人无偿使用的资金)
坏账成本
管理成本(调查信用状况 收集各种信用的费用 账簿的记录费用 现金折扣的开支 收账费用以及其他费用)
2、信用政策
信用政策即应收账款的管理政策,主要包括信用标准、信用额度、信用条件和收账方针。
①信用标准
是给予客户赊销的最低条件,通常以预期的坏账损失率来表示。它表明企业可接受的信用风险水平。
对客户的资信调查,“五C”系统来评估和分析。
信用品质(character) 偿债能力(capacity) 资本(capital) 抵押品(collateral) 经济状况(conditions)
②信用额度:是指给予客户赊销的最大额度。
③信用条件:是指企业要求客户支付赊销款项的条件,主要包括信用期限、折扣期限、现金折扣等条件。
④收账方针:指企业向客户收取逾期未支付的应收账款的策略与措施,包括收账的方式及努力程度,收款的程序,拖欠甚至拒付时所采取的行动等。
3、应收账款投资决策模型
①应收账款投资的成本核定
A:机会成本:指企业由于将资金投放于应收账款
而放弃的投资于其他方面的收益。
应收账款占用的机会成本=
应收账款平均占用额×机会成本率=
(年赊销收入×变动成本率)/360×平均收账期×有价证券利率
B:管理成本,指用于应收账款的各种管理费用。
C:坏账成本,指应收账款不能及时回收发生坏账而给企业造成的损失。
坏账损失=赊销收入×实际坏账损失率
②信用标准与信用条件改变的决策
信用标准与信用条件改变后必然会对收益和成本两方面产生影响。在进行此类决策时,主要是通过比较信用标准与信用条件变动前后的收益和成本,遵循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的原则,作出方案的选择。
③收账政策
收账决策的中心内容是权衡收账费用的增加与坏账损失以及占用应收账款的机会成本减少之间的利弊得失。
三、存货管理
1、存货是为生产和销售而储备的物资总称,包括原材料、燃料、低值易耗品、包装物、修理用备料、在产品、自制半成品、外购商品等。
2、存货政策
①存货的经济批量控制
A:存货成本
进货成本:进货成本主要由进价成本和进货费用两部分组成。进价成本与存货单价有关,进货费用与进货次数有关。
储存成本:指持有存货而发生的成本,包括存货占用资金的机会成本和储备费用。
缺货成本:指因存货储备不足而给企业造成的停工损失、延误发货的信誉损失以及丧失销售机会的机会损失等。
存货总成本=进货费用+储存成本+缺货成本
B:基本经济批量模型
前提:一定时期的进货总量可以准确预测
存货的单价不变,不存在数量折扣
公司能及时补充存货,存货的供应比较充足。
能集中到货,而不是陆续到库,存货的耗用或者销售比较均衡。
不允许缺货。
存货总成本=进货费用+储存成本
TC=A/Q×E+Q/2×C
A:一定时期的进货总量 E:一次进货费用 C:单位存货的储存成本
TC’=-A/Q2×E+1/2C=0
Q= TC=
C:有数量折扣下的经济批量模型
TC=进价成本+进货费用+储存成本
=P×Q+A/Q×E+Q/2×C
其中,P为存货的单价
步骤:先计算不考虑数量折扣下按基本模型确定的经济批量,然后以销售公司提供
的享受价格折扣的下限作为进货量的第二、第三乃至更多的选择,按照这些不同的进货数量及相应的价格分别计算出相关的存货总成本。然后比较,做出决策。
②存货的ABC分类
ABC分类控制就是对公司的全部存货,按照一定的标准分为ABC三类,分别实行按品种重点管理,按类别一般控制和按总额灵活掌握的分类管理法。
练习:某公司全年需要某种材料3600吨,材料单价3000元/吨,每次进货成本8000元,单位材料储存成本360元,试就以下不同条件分别计算:经济订货批量、最低存货总成本、存货平均占用量和存货平均占用资金额。
条件一:不存在数量变化,不允许缺货,每次能集中到货;
条件二:销售方规定,客户一次订货量不足500吨的均以标准价格计算;一次订货量在500~1000吨的,价格优惠2%,一次订货量在1000~2000吨的,价格优惠3%,其他条件同上。
第五节 企业成本管理
一、成本管理的意义和目的
1、成本(费用)的概念
成本和费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费用是一定时期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产品成本是企业为生产一定种类、数量的产品而发生的直接材料费用、人工费用和制造费用的总和。费用中的生产费用是构成产品成本的基础,费用发生在先,成本计算在后。
两者的区别是:计算范围不同,费用是按整个企业计算的,并按照费用的性质和发生情况分为生产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等,而成本是按照一定的产品对象归集的,即成本是对象化了的费用,按照成本包含的内容不同,分为生产成本和销售成本等。
计算期间不同,费用是按时期归集的,一般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发生的耗费,而生产成本是按照产品对象的生产经营过程是否完成划分的,当期的生产费用与当期完工产品的成本并不一致。
2、成本费用的分类
①按费用的经济性质分类
外购材料 外购燃料 外购动力 工资 提取的职工福利费 折旧费 其他支出
②按费用的经济用途分类
产品成本项目:直接材料 燃料和动力 直接人工 其他直接支出 制造费用
期间费用: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 销售费用
二、成本预测和成本计划
1、成本预测
①目标成本倒挤法
预测目标成本=预测销售收入-产品应纳税 金-预测目标利润总额
=预测销售量×〔预测单价×(1-税率)〕
-预测目标利润
②本量利预测法
目标固定成本=计划销售量×(销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目标利润
目标单位变动成本=单位售价-(固定成本+目标利润)/计划销售量
2、成本计划(略)
三、成本控制
1、广义的成本控制是指对产品形成的全过程和产品形成的各个环节所进行的控制,包括一切管理工作和相应的方法,目的是为了降低产品成本。
狭义的成本控制是指在成本的形成中,按照事前制定的成本计划或目标成本,对企业的各项生产耗费进行指导、调节和监督,目的是为了保证成本计划的实现。
2、成本控制的程序
①确定成本控制的标准
②监督成本的形成过程
③分析差异,考核奖惩
3、成本控制方法的运用
标准成本控制法
①标准成本定义
标准成本是通过精确的调查、分析与技术测定而制定的,用来评价实际成本,衡量工作效率的一种预计成本。
②标准成本的制定
首先应确定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的标准成本,制造费用的标准成本,然后确定单位产品的标准成本,最后确定标准成本。
A:直接材料的标准成本
直接材料的标准成本=∑(各种材料耗用量标准×各种材料价格标准)
其中,耗用量标准是指现有生产技术条件下,生产单位产品所需要的各种材料的消耗量,包括构成产品的实体的材料数量,生产中必要的材料损耗量,不可避免的废品所消耗的材料数量。
价格标准:是事先确定的购买材料应付的标准价格,包括购价和运杂费。
B:直接人工的标准成本
直接人工的标准成本=工作时间耗用量标准×工资率标准
工作时间耗用量标准是数量标准,是现有生产技术条件下生产单位产品需用的工作时间(对产品直接加工所用时间,必要的间歇停工时间,不可避免的废品所耗时间)。
工资率标准是价格标准,即每一标准工时应分配的工资。
C:制造费用标准成本的制订
制造费用标准成本=生产单位产品的直接人工小时(或机器小时)×制造费用分配率标准
生产单位产品的直接人工小时(或机器小时)是数量标准,制造费用分配率标准是价格标准。
四、成本差异分析与评价
1、成本差异是指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之间的差额,又称为标准差异。
实际成本低于标准成本所形成的差异称为顺差,有利差异,节约,用负数表示。
实际成本高于标准成本所形成的差异称为逆差,
不利差异,超支。
2、成本差异包括直接材料成本差异,直接人工成本差异,制造费用差异(变动制造费用差异,固定制造费用差异)。
形成差异的原因分为“数量差异”和“价格差异”,成本差异分析的基本方法就是将料、工、费三部分差异分别分解为数量差异和价格差异。
3、直接材料成本差异的分析
①直接材料成本差异是指一定产量的产品的直接材料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之间的差额。
直接材料成本差异=直接材料实际成本-直 接材料标准成本=实际价格×实际用量-标准价格×标准用量
其中,标准用量=实际产量×材料耗用量标准
②材料价格差异=(实际价格-标准价格)×实际用量=(P1-P0)×q1
材料用量差异=标准价格×(实际用量-标准用量)= P0 ×(q1-q0)
例:某产品直接材料的单位标准成本为:材料耗用量8千克,材料单价1元,本月生产产品500件,使用材料3000千克,所用材料单价1.1元。
解:材料价格差异=3000×(1.1-1)=300(元)
材料用量差异=(3000-500×8)×1=-1000(元)
材料成本差异=(3000×1.1)-500×8×1=-700(元)
③分析差异原因
材料价格差异原因:
供应单位和供应价格的变化
采购批量的变动
运输方式和运输线路的变化
替代材料的使用
材料质量的变化
紧急订货
材料数量差异的原因:
产品设计和工艺的变更
材料质量和规格的变化
废次品率的变动
工人技术操作水平的升降和责任心强弱变化
加工设备完好程度的变化
材料储存损失的变化
4、直接人工成本差异的分析
①指一定产量产品的直接人工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之间的差额。
直接人工成本差异=直接人工实际成本-直接人工标准成本=实际工资率×实际工时-标准工资率×标准工时
其中:标准工时=单位产品工时耗用标准×实际产量
②直接人工的成本差异=工资率差异+效率差异
工资率差异=实际工时×(实际工资率-标准工资率)=q1×(P1-P0)
效率差异=(实际工时-标准工时)×标准工资率=( q1 –q0)× P0
例:某产品直接人工的单位标准成本为:工时耗用2小时,小时工资率为4元,本月生产产品500件,实际使用工时900小时,支付工资4500元,则:
工资率差异=实际工时×(实际工资率-标准工资率)=900×(4500/900- 4)=900元
效率差异=(900- 500×2)×4=- 400元
③直接人工差异原因
工资率产生差异原因:
工人调度不当,由高工资工人做低工资工人的工作。
工资变动,原标准未及时修订。
季节性或紧急性生产增加工资。
工资效率产生差异原因:
工人生产技术熟练,未完成工时标准。
工人调动频繁,难以适应和熟悉工作,工时付出大。
材料供应不及时,造成停工待料,浪费工时。
燃料、动力供应中断,停工待产,浪费工时。
设备发生故障,停工待修,浪费工时。
生产工艺变更,未及时修订标准。
生产计划安排不当,造成窝工。
材料质量低劣,加大加工时间。
产品批量小,批次多,工作准备时间长。
工作环境不良,工人情绪不佳,不能充分发挥生产潜力。
工作安排得当,工人生产技术得到提高,生产积极性高,提前完成预定任务,减少工时。
5、制造费用的差异分析
制造费用包括变动制造费用和固定制造费用两部分,因此,制造费用的差异分析也按变动费用差异和固定制造费用差异分别进行。
①变动制造费用的差异分析
变动制造费用差异是指一定产量产品的实际变
动制造费用同标准变动制造费用之间的差额。
变动制造费用差异=实际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变动制造费用=实际变动制造费用-产品产量×标准工时×变动费用标准分配率
变动制造费用差异=变动费用耗费差异+变动费用效率差异=实际工时×(变动费用实际分配率-标准分配率)+标准分配率×(实际工时-标准工时)
例:某产品的变动制造费用单位标准成本为:工时耗用2小时,变动制造费用小时分配率3元,
本月生产产品500件,实际使用工时900小时,实际发生变动费用2070元,则:
变动费用耗费差异=900×(2070/900-3)=- 630元
变动费用效率差异=3×(900-500×2)=- 300
变动费用成本差异=2070-500×2×3=-930
变动制造费用产生差异的原因
耗费差异的产生:
预算估计错误,实际发生的费用超过或低于预算额。
间接材料价格变化。
间接人工工资调整。
间接材料质量低劣,耗用量加大,费用增多。
间接人工过多。
其他各项费用控制不当。
效率差异原因:参见直接人工成本效率差异
②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的分析
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是实际发生的固定制造费用与标准之差额。
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实际发生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固定制造费用=实际发生固定制造费用-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标准工时=实际发生固定制造费用-预算固定制造费用/预算工时×标准工时
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开支差异+能量差异
固定制造费用开支差异=固定制造费用实际数-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数
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生产能量-标准工时)
例:某产品固定制造费用的单位标准成本为:工时耗用2小时,固定制造费用小时分配率2元,生产能量600件即1200小时。本月实际产量500件,发生固定制造费用1500元,实际耗用工时900小时。
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1500-1200×2=-900元
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2×(1200-500×2)=400元
固定制造费用差异=1500-500×2×2=-500元
差异产生的原因
耗费差异的原因:折旧方法的改变
修理费用开支加大
租赁费、保险费调整
各项公用价格上涨等
产生能量差异的原因:市场萎缩,定货减少。
原设计生产能量过剩,市场容纳不下。
供应不足,停工待料。
机械发生故障,停工待修。
燃料能源短缺,开工不足。
产品调整,小批量试产。
人员技术水平有限,不能充分发挥设备能力。
练习:1、某企业使用A材料生产甲产品,其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的标准成本资料如下:直接材料价格标准:4元/公斤,数量标准2公斤,直接人工的价格标准5元/工时,数量标准3工时。本月实际发生的业务情况如下:实际用料4600公斤,材料实际成本19320元;实际用工6400工时,人工实际成本33600元;本月购进材料全部用于生产,共生产甲产品2000件,计算本月份的材料数量差异与价格差异,计算本月份的人工工资率差异与人工效率差异。
2、某企业生产B产品,在某期内的变动制造费用预算和实际执行结果如下:正常机器工作小时为10000工时,每小时标准耗费间接材料0.4元,间接人工0.2元,该企业生产B产品单位小时标准2小时/件,实际完成机器小时为8400小时,实际产量为4000件,实际发生的变动费用为:间接材料3280元,间接人工1920元,计算总差异、耗费差异、效率差异。
3、上题中,预算期固定制造费用总额为15000元,实际发生额为15500元,求总差异、耗费差异、能量差异。
(2400,920)(2000,1600)
(400,160,240)
(3500,500,3000)
第四章 分配管理
第一节 利润规划与分配管理
一、目标利润
1、制定目标利润的方法
①损益平衡分析法
②税后利润倒求法
预计税后利润=(分红利润+未分配利润)÷(1-公积金与公益金提取比率)
目标税前利润=预计税后利润÷(1-所得税率)
③相关比率法
目标利润=预计销售收入×销售收入利润率
目标利润=预计总资产平均占有额×总资产利润率
④增长比率法
目标利润=上年实际利润×(1+利润增长率)
目标利润=上年实际利润×(1+销售收入增长率)
二、税务规划
1、工商税税种
①流转税:增值税 消费税 营业税 城市维护建设税
②资源税:资源税 土地使用税 土地增值税
③所得税:企业所得税 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
④财产税:房产税 车船税 遗产和赠与税
⑤行为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 印花税 证券交易税 屠宰税
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在在建工程中列支,其余行为税和财产税的大部分在成本中列支,这些税因影响成本进而影响利润,流转税中增值税单独计算,不列入销售收入,其余大部分流转税均在销售收入中支付,所得税在企业利润中扣除,是影响企业利润额的直接因素。
2、税务规划与目标利润规划的关系
现金流量的影响
四、企业的利润构成及利润分配
1、企业的利润构成
企业的利润由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及营业外收支净额组成。
2、利润的分配原则:
依法分配的原则
利益兼顾的原则
公平分配的原则
分配与积累、积累与消费并重的原则
3、利润分配程序
①依法缴纳所得税
税前利润弥补亏损
计算应纳税所得额
计算应纳所得税税额
②税后利润分配
弥补被没收的财物损失,支付各项税收的滞纳金和罚款
弥补以前年度亏损
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
提取公益金
向投资者分配利润
第二节 股利分配
一、股利分配的程序
根据《公司法》等的规定,股份公司当年实现的利润,按国家有关规定作相应的调整后,依法缴纳所得税,然后按照一定的顺序分配。
二、股利支付的程序
支付股利的过程经历股利宣告日、股权登记日、除息日和股利发放日。
股利宣告日:股利分配方案由股东大会讨论通过后,由董事会将股利支付情况正式予以公告的日期。
股权登记日(除权日):即有权领取本期股利的股东资格登记截止日期。
除息日:即指领取股利的权利与股票相互分离的日期。
股利发放日:即向股东发放股利的日期。
三、股利支付方式
现金股利、股票股利、财产股利、负债股利
1、现金股利:以现金形式支付的股利。
2、财产股利:以现金以外的其他资产支付股利的方式,包括实物股利、证券股利。
3、负债股利:公司以负债支付的股利,通常以公司的应付票据支付给股东。
4、股票股利:公司将应支付的股利以增发股票的方式支付。
四、股利政策
股利政策是指公司管理当局对股利分配有关事项作出的方针和决策。
1、剩余股利政策
指公司在有良好的投资机会时,根据目标资本结构的要求,将税后净利首先用于满足投资所
需的权益资本,然后将剩余的净利润再用于股利分配。
这种政策的优点是能充分利用筹资成本最低的资金来源,满足投资机会的需要并能保持理想的资本结构,使加权平均资金成本最低。但这种股利政策往往导致股利支付不稳定,不能满足希望取得稳定收入股东的满意,也不利于树立企业良好的财务形象。
2、固定股利政策
公司在较长时期内都将支付固定的股利额,股利不随经营状况的变化而变化。
固定的股利有利于公司树立良好的形象,有利于公司稳定股票价格,从而增强投资者对公司的信心。其缺点是股利支付与公司盈利相脱节,当公司净利润下降或现金紧张时,仍要保证股利的正常发放,容易引起公司资金短缺,导致财务状况恶化。
3、固定股利比率政策
按固定的股利支付比例从净利润中支付股利。
其优点是体现了风险投资与风险收益对等的原则,不会加大公司的财务压力。不足之处是由于股利波动传递的是经营业绩不稳定的信息,容易使外界产生公司经营不稳定的印象,不利于股票价格的稳定与上涨,也不利于树立企业良好的财务形象。因此,这种股利政策为那些盈利相对比较稳定的公司所采用。
4、正常股利与额外股利政策
每年按一固定的较低的数额向股东支付正常股利,当企业盈利有较大幅度增加时,再根据实际需要向股东临时发放一些额外股利。
该政策是介于固定股利政策与变动股利政策之间的折衷股利政策,是对上述股利政策的综合,其优点是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可给企业较大的弹性,为多数企业所采用。
五、股票股利和股票分割
1、股票股利是将应支付的股利以股票的形式发放,一般按股东的持股比例以认购股票或增配新股的方式进行。
股票分割是指股份公司用某一特定数额的新股,按一定比例交换一定数额流通在外股份的行为,即拆股。
2、股票股利支付后对经营成果的影响是:每股收益会按股利的支付比例相应地下降,股票
价格也会按股利的支付比例相应地下降,但股东持有股票的市场价值总额却不变。
股票分割的意义在于通过增加股票股数来降低每股市价,使股价保持在合理的水平上,避免因股价过高而丧失投资者。
六、股利理论
围绕公司股利政策对公司股价或企业价值有无影响的问题的研究,形成了股利政策的基本理论。
1、股利无关论
股利无关论认为,公司的股利政策不会对公司的股票价值产生任何影响。
美国财务学家米勒和莫迪格莱尼在《股利政策增长和股票价值》中认为,在满足一定假设的情况下,公司的股利分配对股价或公司价值无任何影响。其假设是:①现行市价反映了所有已公开或未公开的信息,公司的投资者和管理当局可相同地获得关于未来投资机会的信息;②没有筹资费用;③不存在个人或公司所得税。
基于这些假设,MM理论认为,投资者并不关心公司股利分配的情况,公司的股价完全取决于投资方案和获利能力。
2、股利相关论
股利相关论认为,公司的股利政策会影响到公司股票的价格。
①在手之鸟论
这种理论认为,投资者对股利收益与资本利得收益是有偏好的,大部分投资者更偏向于股利收益,特别是正常的股利收益。因为正常的股
利收益是投资者按时、按量,有把握取得的现实收益,而资本利得收益要靠出售股票才能得到,风险大得多。“一鸟在手,强于二鸟在林”。
②投资者类别效应论
该理论认为,投资者不仅仅是对资本利得和股利收入有偏好,即使是投资者本身,因其类别不同,对公司股利政策的偏好也是不同的。那些低收入阶层,比较偏好经常性的高额现金股利,因为较多的现金股利可以弥补其收入的不足,并可以减少不必要的交易费用。而那些高
收入阶层,则偏好少分现金股利,多些留成,用于再投资,这样既可以减少所得税,又可以为将来积累财富。因此,不同类别的投资者会选择不同股利政策的公司。
③信息效用论
该理论认为,MM理论中关于投资者和管理当局可相同地获得关于未来投资机会的信息这一假设是不存在的。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现金股利的分配就成了一个信息传播渠道。股利
政策就有了信息效应,即股利的分配给投资者传递了关于公司盈利能力的信息,而这一信息自然会引起股票价格的变化。通常,增加现金股利的支付,向投资者传递的是公司经营状况良好、盈利能力充足的信息,会导致股票价格的上升,反之,则会导致股票价格的下降。
④税收效应论
该理论认为,MM理论中关于不存在个人及公司所得税这一假设也是不存在的,现实中,资本利得和股利收入的所得税的课税比率是不同
的。一般而言,资本利得所得税税率较低,另外,投资者不出售股票就不会获得资本利得,也就不要纳税,有推迟纳税的效果,因此,那些能够利用留存收益进行有效投资,增加股东财富的公司,不发或少发股利对投资者更为有利。
七、股票回购
股票回购是指公司在证券市场上将自己发行在外的股份回收的行为。其作用有:
①提高每股收益
②稳定或提高公司的股价
③分配公司超额现金
④改善资本结构
⑤反并购的策略
其负作用:
①公司回购股票,与股东退股和减少公司资本差别不大,这样会从根本上动摇公司的权益资本基础,影响公司的经济增长,也削弱了对公司债权人的保障程度。
②公司回购使公司持有自己的股票,成为自己的股东,公司与股东之间的法律关系混淆。
③易导致公司利用内幕消息进行抄作,人为操作股市,加剧公司行为的不规范化。
第五章 财务分析
一、财务分析基础
1、财务分析是对各项财务指标的完成情况所作的分析。
广义的财务分析应包括企业一般的、具体的、整体的和部门的,内部的和外部的,目前的和未来的,价值的和非价值的各种与企业经营和投资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财务状况相关的各项财务分析。
2、财务分析目的
评价企业财务状况
评价企业盈利能力
评价企业资产管理水平
评价企业成本费用水平
评价企业未来发展能力
二、财务分析指标
1、流动性指标
流动性指标分析的目的,主要说明企业短期负债的偿付能力。
①流动比率:指企业一定时期全部流动资产对全部流动负债的比率。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说明企业有多少短期可变现的资产来保证短期负债的偿还能力。
一般讲,流动比率越大,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越强,但决不能讲该比率越大越好。因为该比率过高,说明企业流动资产的占用量过大,流动资产周转速度过慢,也说明企业的资金管理政策过于保守,长此以往会导致企业的流动资金利用水平下降,影响企业资金的盈利能力。
影响流动比率质量的主要因素,是企业的应收账款质量和存货资产的质量。如应收账款中大量是无法收回的坏账,或大量存货是无法变现的呆滞物品,那么再大的流动比率也是没有意义的。
流动比率的大或小,还必须要通过与本行业其他企业比较,以及与本企业的历史水平比较,才能说明企业偿债能力的变化及比率的合理性。
②速动比率:速动比率是企业一定时期的速动资产与全部流动负债的比率。
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
速动资产=流动资产-存货-待摊费用-预付账款-无法收回的坏账-待处理损失
速动资产=现金+银行存款+短期投资+应收账款+应收票据
从偿债的角度看,流动比率与速动比率相似,该比率越大说明企业偿债能力越强。但速动比率越大,并不一定是好事,可能说明企业流动资产周转慢,利用水平低。
速动比率的质量主要取决于企业应收账款的质
量,只有在企业的应收账款周转水平不下降,并有所提高的前提下,速动比率的提高,才对企业的偿债能力具有实际意义。
在进行偿债能力分析时,应注意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营运资金的变化情况。一般讲,只有这三个指标同时上升,才能真正说明企业的实际偿债能力是上升了。
有时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都下降,可能是因为特殊情况或是企业的特殊财务策略引起的。如
近期企业确有较大金额的投资回收现金流入,或企业近期有大量固定资产等要变现,或企业在金融机构获得较高的贷款信用额度等。
2、资产管理指标
资产管理分析主要是通过对企业资金的周转能力的分析来评价企业各项资产的利用水平和盈利能力。
①应收账款周转率:是企业一定时期赊销收入净额与应收账款平均余额之比。
应收账款周转次数=赊销收入净额/应收账款平均余额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计算期天数/应收账款周转次数
赊销收入净额,指企业一定时期全部销售收入减去销货退回、折扣和折让后的净额。
一般讲,应收账款周转率越高,表示企业有较强的收现能力,应收账款资金的利用水平较高。但如果企业因采用一种延期信用的促销政策,应收账款的周转期必定有所延长。
应收账款周转率分析应与企业信用期限分析结合起来进行。
企业应收账款总周转率分析,只说明了企业的整体的收账能力,但不能了解和把握各个客户的信用状况和付款能力,所以还要定期对每个客户进行账龄分析和信用评估。
应收账款周转率指标适用于大部分销售状况稳定的企业,对于销售业务很特殊的企业往往不十分适宜。
③存货周转率:是一定时期的销售成本总额与存货平均余额之比。
存货周转次数=销售成本总额/存货平均余额
存货周转天数=计算期天数/存货周转次数
一般讲,存货周转率高,说明企业存货资金利用效果好,销售状况良好。如存货周转率偏低,说明企业存货有积压和销售状况不佳。但不能绝对地讲存货周转越快越好,因为有时企业存货周转率有所下降,但存货供应总成本却提高了。如小批量采购。
存货总周转率只说明了企业全部存货资金的周转效率,却无法说明各周转阶段的状况,所以要对存货周转率作分解研究。
在计算存货周转率的时候,存货的计价方法前后期必须保持一致。
在存货总周转率中,产成品周转率是最重要的,它直接反映了企业的产品能否在市场上及时地销售出去。
3、盈利能力指标
①销售利润率
销售利润率=销售利润/销售收入
该指标反映了企业销售利润占销售收入的比率,说明企业销售收入的获利能力。
在一般情况下,该比率越大,说明企业销售的盈利能力越强,也说明企业每元的销售收入能为企业带来更多的销售利润。但这是个绝对数指标,并不能说明本期销售利润总额的变动情况。所以应结合利润总额指标来分析。
在现行的损益表中,更多的采用营业利润的概念,它是将销售收入扣除销售成本、销售税金
后,再扣除全部的期间费用后的余额。
销售利润率指标的计算,从原理上讲应包括全部销售收入,即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和附营业务收入,在实务中通常采用主营业务收入来计算。但这个指标计算出来比较偏高。
②资产净利率:指企业一定时期的税后净利与总资产平均额的比率,说明企业每一元资产占用能获得的净利润。
资产净利率=净利润/总资产平均额
它全面反映企业资产的营运能力和获利水平。
一般讲,该指标越大,说明企业资产运作能力强,资产周转快,资产的盈利水平高。但太高的资产利润率可能蕴含着较高的财务风险。如企业扩大经营范围和增加投资支出或采取特殊的经营方针,都可能引起企业资产净利率指标的波动,应属正常现象。如果企业的资产净利率在几年中持续下跌,则必须通过深入分析来查明原因。
4、成本费用指标
①销售成本率:是企业一定时期销售成本(费用)与销售收入总额的比率。
销售成本率=销售成本(费用)/销售收入
一般讲,这个比例越低,说明企业销售收入中的成本含量越低,企业销售成本的盈利能力越强,企业的成本控制水平高,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强。但如果企业采用降低售价和扩大销售的经营方针,可能会使企业的销售成本率有所上升,但企业弥补成本后的总利润是上升的。
销售利润率中的成本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一般用狭义的概念计算,即将实际销售产品的库存成本与销售收入之比,该计算指标反映了产品直接制造成本占销售收入的比率,是企业不可避免成本的体现,该比率的变动与销量没有直接关系。如采用广义成本概念,即将销售产品的库存成本加上本期的期间费用与销售收入相比,该指标反映企业经营成本与销售收入的关系,并与当期的销量有直接的联系,销量上升时,该比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所以要保持计算口径的一致。
②成本利润率:是企业一定时期净利润与其成本(费用总额)的比率。
成本利润率=净利润/成本费用总额
一般讲,该指标是越大越好,反映了企业能用较少的成本费用获取较大的利润收益。但这个指标是相对数指标,还必须结合利润总额指标来进行分析。
该指标只能说明本期投入成本与获取利润之间的关系,但本期成本的盈利能力是否比上期有所提高,就要与上期的成本利润率进行比较才
能作出判断,还要与同行业的平均和先进水平进行比较,了解本企业的成本利用水平在同行业中所处的地位。
5、长期偿债能力指标
长期偿债能力指标能进行企业的资本结构分析,反映企业的负债与总资产及权益资本之间的关系。
①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该指标是衡量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反映了企业的总资产中,有多大比率
的资金是通过以负债的形式筹集到的,反映了企业的资本结构状况,直接表现了企业的财务风险的大小。
从资产负债率本身来看,该指标没什么好坏之说,从债权人角度看,该指标应该是越低越好,这说明企业有充分的资产保障能力来确保其负债的按时偿还,该指标越低,说明企业的负债的安全性越强,企业的财务风险也越低。从企业权益者角度看,投资的目的是为了更大程度的盈利,当企业的投资报酬率大于负债利率时,
企业的所有者可以获得经营杠杆收益。从企业经管当局来看,既不愿意接受较高的负债比率,承受较大的风险责任,也不会长久保持较低的负债比率,使企业的权益资本净利率得不到较大的增长,所以追求最佳的资本结构。
对于不同的行业来讲,该比率的大小有很大的差异,如金融企业和制造业之间的差异。另外,要进行动态比较,了解企业的该比率的变化情况。
②权益负债率=负债总额/权益资本总额
该指标同样反映了企业的负债水平,当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为50%时,该比率为1,该指标的分析原理同资产负债率。
③利息保障倍率
已获利息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费用
从偿债能力角度看,该指标的数值越大,说明企业的利息支付能力越强,一定时期赚取的利润对利息支付当然保障程度越大,一般讲,该比率至少要大于1,否则企业就不能再继续采
用负债筹资经营。但并非讲该比率越大越好,当该比率过高时,虽然企业没有利息支付风险,但却说明企业的资本结构是比较保守的,企业没能有效的利用财务杠杆来获取杠杆价值。
6、市场表现指标
①每股收益(每股盈余或每股利润)
每股收益=(净利润-优先股股利)/普通股平均股数
一般讲,该指标越大,说明公司的盈利能力越强,公司有较好的经营和财务状况,由于每股
收益大,就可能使公司有发放较高股利率的能力,促使企业股票价格在市场上有良好的表现。但每股收益高,并非股票市价就必然高,如果企业以很高的负债比率和财务风险换取的较高每股收益,在股利发放后,不但公司的股价不会上扬,甚至有较大下降的可能。因此,只有当公司每股收益上升,但其财务风险并无增长时,其公司的股票价格才有良好的市场表现。
②市盈率:是指普通股每股市场价值与普通股每股收益的比值,它是通过公司股票的市场价值表现,间接地评价公司能力的指标。
市盈率=普通股每股市价/普通股每股收益
一般讲该指标越大,说明公司越具有良好的盈利能力和发展前景,并得到市场的好评,同时投资人投资于该公司的股票,能获得较好的回报。
影响市盈率的因素之一是股票市价,但股票市价的变动受宏观形势和经济环境等多种因素影
响,因此要对股票市场作全面的了解和分析,才能对市盈率波动的原因作出正确的评价。另外,当每股收益为0,或亏损时,需结合其他相关指标(每股净资产)来分析。
财务管理讲义(ppt)
财务管理讲义
财 务 管 理
第一章 财务管理基础 (8课时)
第一节 财务管理概论
基本概念、目标、内容、原则
第二节 财务管理环境与组织
企业理财环境
第三节 财务管理技术方法
货币时间价值、损益平衡分析、资金成本
第二章 筹资管理 (16课时)
第一节 筹资概论与资金预测
筹集资金的原因、渠道、方式
第二节 权益资本筹资
吸收直接投资 普通股筹资 优先股筹资
第三节 负债资本筹资
商业信用和短期借款筹资 长期借款筹资 债券筹资 融资租赁筹资
第四节 资本结构决策
资本 结构的含义和作用 杠杆价值
第三章 投资管理(20学时)
第一节 固定资产投资管理
固定资产投资评价方法
第二节 金融投资管理
短期证券投资 债券投资 股票投资
第三节 营运资金管理
现金管理 应收账款管理 存货管理
第四节 企业成本管理
成本预测 成本控制 成本分析与评价
第四章 分配管理(10课时)
第一节 利润规划与分配管理
目标利润规划 利润的构成及分配原则
第二节 股利分配
股利分配程序及方法 股利政策 股票股利与股票股利理论
第五章 财务分析(10学时)
财务分析基础
基本财务分析指标
第一章 财务管理基础(6课时)
第一节 财务管理概论
一、基本概念
财务管理:是指对某一独立核算单位的财务活动进行有效的组织,正确处理好内外部各项财务关系,并为提高其整体管理水平和整体服务价值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
二、财务管理的特性
1、财务管理是一项专业管理与综合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活动。
2、财务管理与企业经营管理有密切的联系。
3、财务管理必须对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作跟踪管理和及时反映。
4、财务管理和其他学科有紧密联系。
三、企业财务活动
企业资金的筹集、应用、配置、耗费、收回和分配等一系列行为活动,称为企业的财务活动。
四、财务管理职能
1、有效制定和实施企业筹资决策方案。
2、合理地投放和配置资金。
3、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提高资金利用水平。
4、合理分配企业收益。
5、建立有效的财务管理制度,加强企业日常财务管理,实施有效财务监控和分析。
五、财务管理目标
1、企业利润最大。
2、每股收益最大。
3、企业价值最大。
六、财务管理内容
财务管理主要是筹资、投资和分配。
七、财务原则
①自利行为原则:指当其他条件相同时,对于财务交易,所有集团都会选择对自己经济利益最大的行为方案。
②双方交易原则:每项交易都至少存在两方,处于另一方的集团和你一样也是聪明、勤奋和富于创造力的,因此,理解财务交易不要以自我为中心,低估了竞争对手可能会导致失败。
③信号传递原则:该原则是自利行为原则的延伸,由于自利行为,一项资产买卖决策能暗示出这项资产的状况或有关决策者对未来预期或计划的信息。
④行为原则:当所有的方法都失败时,寻求其他的解决途径。行为原则是信号传递原则的直接运用,简言之,让我们试图使用这些信息。
⑤有价值的创新原则:新创意能获得额外报酬。
专利权、品牌、商业实践、营销方面。
⑥比较优势原则:专长能创造价值。
⑦期权原则:期权是有价值的。
⑧净增效益原则:财务决策建立在净增效益的基础之上。
⑨风险-报酬权衡原则:在风险和报酬之间有一个对等关系。
⑩分散化原则:分散化是有利的。
⑾资本市场效率原则:资本市场能迅速反应所有的信息。
⑿货币的时间价值原则:货币具有时间价值。
第二节 财务管理环境
一、企业理财环境
企业理财环境是指对企业财务活动产生影响作用的企业外部条件,包括:经济环境,金融市场环境、税收环境、政策环境和法律环境。
1、经济环境
经济环境是指影响企业理财活动的宏观经济状况。
2、金融市场环境
金融市场是指资金融通的场所。狭义的指有价证券市场,广义的指一切资本流动的场所,包括实物资本和货币资本的流动。
金融市场是企业投资和筹资的场所,企业通过金融市场使长短期资金相互转化,金融市场为企业理财提供重要的信息。
3、税收环境
企业的资本和债务的筹集、房产和设备的购买、特定投资的抉择,联营或合并等决策,均受税负的影响。
4、政策环境
国民经济的发展规划、国家的产业政策、经济体制改革的措施、政府的行政法规等对企业的财务活动都有重大的影响。
5、法律环境
企业和外部发生经济关系时所应遵守的各种法律、法规、规章制度。
第三节 财务管理技术方法
一、货币时间价值
1、货币时间价值是指货币经历一定时间的投资和再投资所增加的价值。
货币的时间价值有两种表现形式:利息、利率。
2、货币时间价值的计算
现值、终值、利息、年金
年金:等 额、定期的系列收支。
现值(P):即一个或多个发生在未来的现金流相当于现在时刻的价值,又称为本金。
终值(F):即一个或多个在现在或未来的现金流相当于未来时刻的价值,又称为本利和。
I:利息
A:年金
①单利的计算
F=P+I=P+P×i×n=P×(1+ni)
P=F/(1+ni)
②复利的计算
复利是在一定期间按一定利率将本金所生利息加入本金再计算利息。
F=P×(1+i)n
P=F×(1+i)-n
例:某公司于1993年1月1日存入银行1000元,年利率为10%,期限为5年,于1998年1月1日到期,则到期时的本利和为:
F=1000 ×(1+10% ×5)=1500元
某公司打算在2年后用40000元购置新设备,银行年利率为8%,则公司现在应存入:
P=40000/(1+8% ×2)=34482.76
某项目投资预计5年后可获利1000万元,假定投资报酬率为12%,现在应投入多少元?
P=1000 ×(P/F,12%,5)=1000 ×0.567=567(万元)
①普通年金:又称后付年金。指各期期末收付的年金。
普通年金终值,是指一定时期内每期期末收付款项的复利终值之和。
F=A∑ (1+i)(t-1) 或F=A(F/A,i,n)
(F/A,i,n)称为年金终值系数。
例:某厂有一基建项目,分五次投资,每年末投800000元,预计五年后建成,该项目投产后,估计每年可回收净利和折旧500000元。若该厂每年投资的款项均系向银行借来,借款利率为14%(复利),投产后开始付息。问该项目是否可行。
该项目的总投资=800000×6.610=5288000元
每年需支付给银行的利息=5288000 ×14% ×1=740320元
由于每年的净利和折旧只500000元,不可行。
偿债基金:是为了在约定的未来某一时点清偿某笔债务和积聚一定数额的资金而必须分次等额提取的存款准备金。
A=F×{i/〔(1+i)n-1〕}或
A=F(A/F,i,n)
普通年金现值,是指一定时期内每期期末收付款项的复利现值之和。
P=A×{〔1-(1+i) ﹣n〕÷i}或
P=A(p/A,i,n) 其中,(p/A,i,n)称作年金现值系数
例:某公司租赁一台生产设备,每年年末需付租金6000元,预计需租赁5年,假使银行存款利率为10%,则公司为保证租金的按时支付,现应存入多少钱用以支付租金?
解:p= A × (p/A,i,n) =6000 × (p/A,10%,5) =6000 ×3.791=22746(元)
例:某企业拟投资1000万购置一台生产设备,预计可使用10年,社会平均利润为8%,问该台设备每年至少给公司带来多少收益才是可行的?(149万)
②预付年金:是指在每期期初支付的年金,又称为即付年金或先付年金。
③递延年金:是指第一次收付发生在第二期或以后各期的年金。
④永续年金:无期限的等额支付款项
结论:货币有时间价值,相同的现金流量在不同的时点有不同的价值,利用货币的时间价值我们可以进行投资决策。
练习:假定企业在第0、1、2、3年四个时点取得四笔现金流量,分别为3000美元、2000美元、8000美元、5000美元,必要报酬率为10%,问:这组期望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为多少?这组期望未来现金流量在第4期的终值为多少?
(15186.32美元,22234.0美元)
二、单项资产的风险衡量与风险报酬
1、风险与风险报酬的概念
① 风险是投资收益的不确定性。
②风险的种类:
从个别投资主体看:
市场风险,指那些影响所有企业的因素所引起的风险。
企业特有风险,指发生于个别企业的特有事件造成的风险。
从企业本身来看,风险可分为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
经营风险(商业风险)是指生产经营活动的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
财务风险(筹资风险)指因借款而增加的风险。
③风险报酬(风险收益、风险价值)
投资者由于冒风险进行投资而要求获得的超过货币时间价值的那部分报酬。
2、风险的衡量和风险报酬的计算
①确定概率分布
②计算期望报酬率
R= ∑RiPi
R– 期望报酬率
Pi— 第i种可能情况出现的概率
Ri— 第i种可能情况风险资产的收益率
N– 可能情况的个数
③计算标准离差
标准离差是可能的报酬率偏离期望报酬率的综合差异。
④计算标准离差率
标准离差率是标准离差与期望报酬率的比值。
⑤计算风险报酬率
风险报酬率与风险程度有关,风险越大,要求的报酬率越高。
Rb=b×Cv Rb:风险报酬率
b:风险报酬系数 Cv:标准离差率
投资总报酬率= RF+ Rb= RF +b×Cv
风险报酬系数就是把标准离差率转化为风险报酬的一种系数或倍数,反映了投资者对风险的偏好程度。
结论:投资者只有在预期证券的报酬率会充分补偿其风险时,才会购买证券。风险报酬权衡原理表明,期望报酬率越高,风险就越大。
一项资产的期望报酬率是其未来可能报酬率的均值。
风险包括两个方面:①未来结果的不确定性;②出现坏结果的可能性。只要未来报酬率的分布至少是近似地围绕均值对称,标准差就能刻画出这两个方面。因此,我们用标准差衡量风险。
风险越高,必要报酬率也就越高,必要报酬率可以看成是一种机会成本。任何一种资产的必要报酬率表示为无风险资产的基本报酬加上补偿其风险的附加报酬。
在有效的资本市场,根据一种证券过去的实际报酬率数据估计它的风险和必要报酬率。
三、成本性态分析
1、成本性态是指成本的变动与产量之间的依存关系。
按成本与产量的依存性,通常可以把成本区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
2、固定成本是指相关范围内,发生额不直接受产量变动的影响的成本,即成本总额保持不变,单位成本则随产量增加而减少。如折旧费、保险费、财产税等。
约束性固定成本:是企业经营能力与正常维护相联系的,短期内难以改变。
酌量性固定成本:由高层领导确定的一定时期的预算额。
3、变动成本:指相关范围内,总额会随着产量的变动而变动的成本,单位成本则保持不变。如: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等。
4、混合成本:其发生额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种因素。如:电话费、机器设备的维修费等。
混合成本通常采用一定的方法分解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
四、损益平衡分析
损益平衡分析又叫本.量.利分析,它主要是对成本、销售量、单价和利润等四个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综合分析,找出四者之间的联系规律,从而为企业管理人员预测盈利、控制成本,判断企业经营状况,选择决策方法提供工具。
㈠边际贡献与边际贡献率
1、边际贡献:是指产品销售收入减去变动成本后的余额。包括单位边际贡献和边际贡献总额。
单位边际贡献:
mc=p-vc mc--单位边际贡献 p– 单价
vc– 单位变动成本
边际贡献总额
MC=R-CV=P.Q- vc.Q= mc.Q
MC–全部产品的边际贡献 R– 销售收入CV—变动成本总额
2、边际贡献(变动成本)率:指边际贡献(变动成本)在销售收入中所占的百分比。
MCR=mc/p×100% VCR= CV/ R ×100%
=MC/R×100% = vc/P ×100%
例:某厂年产销某零件5000件,每件售价18元,每件零件耗用直接材料5元,直接人工成本3元,变动性制造费用2元,固定性制造费用2元,企业的固定性销售及管理费用每年计15000元。求:产品的边际贡献总额、单位边际贡献及边际贡献率、变动成本率。
解: vc=5+3+2=10(元)
CV=10 ×5000=50000 (元)
MC =18 × 5000-50000=40000 (元)
mc =18-10=8 (元)
MCR=8/18 ×100%=44.4%
VCR=1- 44.4%=55.6%
㈡损益平衡点(保本点、盈亏临界点)
损益平衡点指营业净利为零,即产品的销售收入等于全部成本时的销售量或销售额。
QB=CF/mc=CF/(p-vc)
RB=p×QB=CF/MCR
例:某汽车灯具厂年产灯具10000套,每套灯具售价28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250元,该厂年固定成本额为90000元,求该灯具厂的损益平衡点销售量和销售额。
解: QB=90000/(280-250)=3000 RB=280×3000=840000(元)
㈢安全边际和安全边际率
实际或预计的业务量超过盈亏平衡点业务量的差。
安全边际量=实际的销售量-盈亏平衡点销售量
安全边际额=实际销售额-盈亏平衡点销售额
安全边际率=安全边际/现有销售额
安全边际图
销售利润率=安全边际率×边际贡献率
㈣资金成本
1、资金成本是指公司为筹集和使用资金而付出的代价,包括资金筹集费和资金占用费。
资金筹集费是指在筹集资金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如发行股票、债券时支付的发行手续费、印刷费、资产评估费、公证费、公告费等。
资金占用费是指占用资金过程中支付的各种费用,如债券的利息、股票的股利、银行存款利息等。
资金成本率=资金占用费/(筹集资金总额-资金筹集费)=资金占用费/筹集资金总额×(1-筹资费率)
资金成本有多种形式①在比较不同筹资方式时,采用个别资金成本,包括权益资金中的普通股成本、优先股成本、保留盈余成本;长期债务资金中的长期借款和债券成本;②在进行资金结构决策时,采用加权平均资金成本;③在进行追加筹资决策时,使用边际资金成本。
2、普通股成本
现金流法:其计算原理是把资金成本看成企业流入资金的现值与预计未来资金流出的现值相等时的贴现率与报酬率。
KS=D1/ [P0(1-f )] +g
KS :股票成本 D1:第一年股利
P0:股票发行价格 f :筹资费率
g :股息增长率
例:某公司发行普通股,发行价格为250元,筹资费率3%,第一年股利为15元,以后每年按5%递增,则该普通股的成本为:
KS=15/250×(1-3%)+5%
=11.19%
3、优先股资金成本
kp=D/ [P(1-f )]
kp:优先股资金成本 D:每年每股股息 P :优先股的市场价格 f:筹资费率
4、保留盈余成本
其资金成本是股东失去的向外投资的机会成本,即税后普通股报酬率。
KR={D1/ [P(1-f )] +g} (1-ti)
ti: 个人所得税税率
例:已知公司普通股现行市场价格为每股20元,股息每股0.9元,股息预期增长率为6%,每股发行费用率为0,股东个人所得税税率25%,则保留盈余资金成本率为:
KR=(0.9/20×(1-0)+6%)×(1-25%)=7.88%
5、长期借款资金成本率
KL=IL(1-t)/ L(1- fL)
KL:长期借款资金成本 IL:长期借款年利息 t :所得税率 L:长期借款筹资额
fL:长期借款筹资费用率
6、公司债券资金成本率
Kb=Ib(1- t)/ [B(1-fb)] Ib:债券年利息
B:债券筹资额 fb:债券筹资费用率
例:某公司平价发行总面额为100万元的10年期债券,票面利率15%,发行债券筹资费率为6%,企业所得税率33%,则该债券的资金成本为:
Kb=15%×(1-33%)/(1-6%)
=10.69%
6、综合资金成本
Kw= ∑kj.wj kj第j种个别资金成本
wj :第j种个别资金占全部资金的比重
7、边际资金成本
边际资金成本是指每增加一个单位的资金而增加的成本。
练习:某厂年产销某零件5000件,每件售价18元,每件零件耗用直接材料5元,直接人工成本3元,变动性制造费用2元,固定性制造费用2元,企业的固定性销售及管理费用每年计15000元。求:产品的边际贡献总额、单位边际贡献及边际贡献率、变动成本率,固定成本总额,损益平衡点,安全边际量,安全边际率销售利润率。
(40000元,8元,44.4%,55.6%,25000元,3125件,1875件,37.5%,16.65%)
假定汇丰公司有一长期投资项目,预计其资本支出总额为1500万元,资本来源共有四个方面,每个来源的金额及其成本的数据,如下所示:债券,450万元,资金成本8%;优先股,150万元,资金成本10%;普通股600万元,资金成本12%;留存收益300万元,资金成本12%;要求计算该项目投资总额的加权平均的资金成本。(10.6%)
第二章 筹资管理
第一节 筹资概论与资金预测
一、筹集资金的原因与要求
1、筹集资金的原因
创建企业的需要
企业发展的需要
筹集资金以便偿还债务
为调整资本结构而筹资
2、筹集资金的要求
合理确定资金需求量,及时筹集资金
筹资和投资相结合,提高投资效果
正确选择资金来源,降低资金成本
合理安排资本结构,适度进行负债经营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维护各方合法权益
二、影响资金筹集的因素
1、经济因素(经济周期 经济发展水平 通货膨胀)
2、法律因素
3、金融市场因素
三、筹资渠道和筹资方式
1、企业筹集资金的渠道
国家财政资金
银行信贷资金
非银行金融机构资金
其他法人单位资金
民间资金
企业自留资金
境外资金
2、企业筹集资金的方式
吸收直接投资(非股份制企业)
发行股票
金融机构贷款
商业信用
发行债券
发行短期融资券(商业本票)
租赁
联营
企业内部积累
四、资金需求量的预测
资金需求量的预测方法主要有定性预测法、销售百分比法和资金习性预测法。
1、定性预测法是指利用有关资料,依靠预测者个人经验,对企业未来资金的需求量作出预测的方法。
2、销售百分比法:是根据企业销售与选定的资产负债表与损益表项目之间的比例关系,按照计划期销售额的增长来预测短期资金需求量的方法。
①预计企业内部资金来源增加额
收集基年实际损益表的资料,计算损益表各项目与销售收入的比例。
取得预测年度销售收入的预计数,将这一预计数与基年实际损益表项目和实际销售收入的比例相乘,计算出预测年度预计损益表各项目的预计数,编制损益表。
根据预测年度税后利润的预计数和企业预定的留用利润比例,计算出留用利润的数额。
②预计预测期总资金需求量
根据资产负债表各项目与销售收入之间的关系,编制预计资产负债表,计算出预测期总资金的需求量。
资产负债表中与销售收入存在固定不变比例关系的项目称为敏感项目,包括现金、应收账款、存货、固定资产净值、应付账款、应付费用等,其余的为不敏感项目,如对外投资、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实收资本和留存利润等。
③资金习性预测法:就是对资金习性进行分析,将其划分为变动资金和不变资金两部分,根据资金与产销量之间的数量关系来建立数学模型,再根据历史资料预测资金需求量。
练习:某企业1992-1996年的产销量和资金需求数量之间的关系如下所示,已知该企业1997年预计产销数量为7.8万件,试用总额法预测1997年的资金需求量。
年度 产销量/万件 资金需求量/万元
1992 6.0 500
1993 5.5 475
1994 5.0 450
1995 6.5 520
1996 7.0 550
第二节 权益资本筹资
一、吸收直接投资(非股份制企业)
1、吸收直接投资是指企业以协议等形式吸收国家、其他法人企业、个人和外商等直接投入的资金所形成企业资本金的一种筹资方式。
2、吸收直接投资的出资方式
吸收现金投资
吸收非现金投资(实物资产、无形资产)
3、吸收直接投资的优缺点:
①优点:
增强自有资本,实力增强,提高信誉,增强借款能力,有利于扩大生产规模。
先进设备和技术投资能使企业及时形成生产能力,使企业走上正轨。
保酬支付比较灵活,财务风险较小。
②缺点:
不利于企业的经营运作。
(涉及产权转让的一些资产重组事项难于操作。
外部投资者较多时容易分散企业的控制权。)
筹资成本较高。
二、普通股筹资
1、股票的种类
①按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大小:
普通股和优先股
②按股票票面上有无记名:
记名股票和无记名股票
③按股票票面上有无金额:
面值股票和无面值股票
2、普通股股东的权利和义务
①普通股股东的集体权利
②普通股股东的个人权利:
出售或转让所拥有的股票
检查帐册权
优先认股权
盈余分配权
剩余财产要求权
3、股票的发行
①股票发行条件和发行程序。(略)
②股票的发行方式和推销方式:
发行方式:公开发行与不公开发行
公开直接发行与公开间接发行
股票的销售方式:自销和承销(包销和代销)
公开发行是指面向社会大众推销股票的证券发行方式;公开直接发行是发行公司不通过投资银行或证券公司等中介机构,自己办理发行事宜、自己承担发行风险的发行方式;公开间接发行是指通过中介机构,公开向社会大众发行股票的方式。
不公开发行是指发行新股时,只向少数特定对象直接发行,不需中介机构。
③股票的发行价格
是公司在初级证券市场发行本公司普通股股票时所用的售价。
等价发行、时价发行、中间价发行
4、股票上市
指公司发行的股票经证券交易所批准在证交所上市交易。
①股份公司申请股票上市的目的。
资本大众化,防止股权过于集中。
提高公司所发行股票的流动性和变现力,便于投资者认购和交易。
提高公司的知名度
便于筹措新资金。
便于确定公司价值。
便于原有股东作多角化投资以分散风险
股票上市不利的一面:公司将负担较高的信息报导成本;信息的公开可能暴露公司的商业秘密;分散公司控制权,造成管理上的困难。
②股票上市条件(略)
5、普通股筹资的优缺点:
①优点:
无固定到期日,无需偿还,促进公司长期持续稳定经营。
利用普通股筹资风险小。
可以提高公司信誉,增加公司举债能力。
②缺点:
筹资成本高。
增发普通股导致控制权分散,降低每股收益。
三、优先股筹资
1、优先股的特征
优先股是一种兼具普通股股票和债券特点的混合性证券,因此,具有权益资本的特征和债务资本的特征。
2、优先股的种类
累积优先股和非累积优先股
可转换优先股和不可转换优先股
参与优先股和不参与优先股
可赎回优先股和不可赎回优先股
3、优先股筹资的优缺点:
①优点:
财务风险小,如附有收回条款,则弹性大,便于企业资金决策。
股利支付既固定,又有一定的弹性。
保持普通股的控制权。
优先股筹资具有杠杆作用,有利于增加普通股东的收益。
②缺点:
筹资成本很高。
优先股筹资的限制较多。
第三节 负债资本筹资
一、营运资金管理策略
1、营运资金是指流动资产减去流动负债以后的余额。
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中变现及适用的资产,包括现金、短期投资、应收账款、存货等。
流动负债是指需要在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又称短期融资,主要包括短期借款、应付账款、应付票据、应付工资
应交税金、其他应付款等。
2、营运资金的分类
①流动资产的分类
按所处领域不同分为生产领域的流动资产和流通领域的流动资产。前者包括原材料、辅助材料、燃料、低值易耗品等;后者包括产成品、应收账款等。
按用途不同分为临时性流动资产和永久性流动资产。前者指临时性、季节性原材料;后者指满足正常生产需要的流动资产。
②流动负债的分类
按应付金额是否确定不同分为应付金额确定的流动负债与应付金额不确定的流动负债。前者如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后者如应交税金、应付利润。
按形成情况及用途不同分为自然性流动负债及人为性流动负债。前者包括应付账款、应付工资、应交税金;后者包括短期借款、应付短期融资券等。
3、营运资金的特点
流动资产的特点:周转期短,周转速度快,流动性,波动性。
流动负债的特点:速度快,弹性大,风险大。
4、营运资金的管理政策
①营运资金的持有政策
我们将持有较多流动资产的营运资金政策称为保守政策(收益低,风险小),持有较少流动资产的营运政策为激进政策(收益高,风险大)
②营运资金的筹资政策
适中的方法:临时性的流动资产用相应的临时性流动负债来筹措资金,而永久性的流动资产及固定资产用长期负债或股东权益来筹措。
激进的方法:长期资金筹措固定资产的需要,以短期负债筹措部分永久性流动资产的需要。
稳健的方法:长期资金用以资助所有的长期资产和部分或全部波动性流动资产的需要,企业只用少量的短期借款应付高峰期的需要。
二、短期融资的特点
融资速度快
融资弹性大
相对成本较低
借款人风险较高
三、短期融资的渠道主要有:应付费用,应付账款,短期银行借款,商业本票,应收账款融资等。应付费用主要指应付工资和应付所得税,由于行业惯例和税法等因素的限制,很难控制应付费用的水平。
四、商业信用和短期借款筹资
商业信用和短期借款是企业筹集短期资金的主要方式,这种方式主要解决临时性或短期资金流转困难而带来的问题。
1、商业信用
商业信用是指商品交易中由于延期付款或预收货款所形成的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借贷关系。
①应付帐款:是买卖双方发生商品交易后,卖方允许买方在购货后一定时期内支付货款的形式。
按照信用和折扣取得与否,分为免费信用、有代价信用、展期信用。
A.信用折扣:为促使买方按期付款或及早付款,卖方往往规定了一些信用条件,比如2/10,n/30.
B.免费信用:指买方公司在规定的折扣期内享受折扣而获得的信用。
有代价信用:指买方公司放弃折扣付出代价而获得的信用。
展期信用:是买方企业超过规定的信用期推迟付款而强制获得的信用。
例:公司欠款100000元,付款条件2/10, n/30。
如果公司在第10天付款,便享受了10天的免费信用期,获得折扣0.2万元,免费信用额为98000元;
如果公司在第30天付款,则延期使用信用资金9.8万元20天,付出的代价为0.2万元,则放弃折扣成本:
放弃折扣成本=折扣百分比/(1-折扣百分比)×360/(信用期限-折扣期限)
=2%/(1-2%)×360/(30-10)=36.7%
如果公司30天后付款,则享受了展期信用,展期付款的损失主要是企业的信用地位和信用等级的下降。
②应付票据:是企业进行延期付款商品交易时开具的反映债权债务关系的票据。
③预收帐款:卖方企业在交付货物之前向买方预先收取部分或全部货款的信用形式。
④商业信用筹资的优缺点:
优点:
伴随商品交易自然产生并取得,只要生产经营活动一如既往,则不停息,不需办理手续,不附加条件。
若能取得现金折扣或使用不带息应付票据,商业信用融资可能不需要成本或成本很低。
弹性大,能够随着购买或销售规模的变化而自动地扩张或缩小。
缺点:期限较短,在放弃现金折扣时所付出成本较高。
2、短期借款
⑴企业向银行和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借入的期限在一年以内的借款。
①偿还方式不同:一次性偿还借款和分期偿还借款
②利息支付方式不同:收款法借款、贴息法借款、加息法借款
收款法借款:借款到期后向银行支付利息的计息方法。
贴息法借款:发放贷款时,从本金中扣除利息,到期偿还本金的方法。
加息法借款:银行发放分期等额偿还贷款时,采用的利息收取方法。
③有无担保品:抵押借款、信用借款
⑵短期借款筹资的优缺点:
优点:筹资效率较高,筹资弹性大
缺点:成本较高,采用补偿性余额信用条件和加息法短期借款条件下筹资风险增加。
五、长期借款筹资
长期借款是指企业向银行或其他非金融机构借入的使用期限超过一年的借款,主要用于购建固定资产和满足长期资金占用的需要。
1、种类
按提供贷款的机构分类:政策性银行贷款和商业性银行贷款
按有无担保分类:信用贷款和抵押贷款
2、长期借款筹资的优缺点:
优点:融资速度快,筹资成本低(低于债券利率),借款弹性较大(债券而言),具有杠杆作用。
缺点:财务风险高,限制性条款较多,筹资数额有限。
六、债券筹资
债券是企业作为债务人为了筹集资金向债权人承诺在未来一定时期还本付息而发行的一种有价证券。
1、种类:
记名债券和无记名债券
可转换债券和不可转换债券
抵押债券和信用债券
参加公司债券和不参加公司债券
固定利率债券和浮动利率债券
收益债券、附认股权债券、附属信用债券
2、公司债券发行
债券发行价格
=债券面额/(1+市场利率)n+ 债券面额×票面利率/(1+市场利率)t
n—债券期限 t—付息期权或支付利息的具体时间 市场利率—债券发售时的市场利率
影响债券发行价格主要有债券面额、票面利率、债券期限和市场利率四个因素。债券面额、票面利率越高,债券发行价格越高;债券期限越长,债权人风险越大,其所要求利息报酬越高,发行价格可能就越低,反之就越高。
例:某公司发行票面额1000元、利率10%、期限10年的债券,每年末付息一次。其发行价格可分如下三种情况:
⑴当市场利率为10%时,债券为等价发行。
债券发行价格=1000/(1+10%)10+
=1000(元)
⑵当市场利率为8%时,为溢价发行。
债券发行价格=1000/(1+8%)10+
=1134(元)
⑶当市场利率为12%,为折价发行。
债券发行价格=1000/(1+12%)10+
=886(元)
某年某公司发行面值为1000元,期限为5年,票面年利率8%的定期付息企业债券20000张。试计算:①若市场利率为10%,债券的发行价格应定为多少?②若企业以1041元价格发行时市场利率为多少?
3、债券筹资的优缺点:
优点:资金成本较低,能充分利用财务杠杆,提高公司获利能力。
可保证公司原有股东对企业的控制权,相对于长期借款而言更灵活。
缺点:财务风险较高,限制条款较多,筹资数量有限。
七、融资租赁筹资
租赁是指出租人在契约或合同规定的期限内,将租赁物的使用权和一定范围内对财产的处分权让渡给承租人,同时按期向用户收取租金的一种经济行为。
租赁有经营租赁和融资租赁两种。经营租赁是一种以提供设备短期使用权为特征的租赁形式,融资租赁是由租赁公司按照承租公司的要求融资购买设备,并在契约或合同规定的较长期限内提供给承租公司使用的信用性业务。
1、融资租赁的形式
①直接租赁:承租人直接向出租人承租他所需要的资产,并付租金的租赁行为称为直接租赁。它的主要特点为出租者既是租赁设备的全资购买者,又是设备的出租者。
②售后回租:是指承租人由于资金的需要将原属于自己且需继续使用的资产卖给出租人,然后再将其租回的租赁形式。
③杠杆租赁:在这种形式下,出租人一般只支付相当于租赁资产价款20%--40%的资金,其
余的资金由其将欲购置的设备作抵押,并以转让收取部分租金的权利作为附属担保,向银行或长期贷款提供者那里取得贷款,然后购入设备出租给承租人。
2、租金的确定方法
①租金的构成:融资性租赁的租金主要包括设备价款和租息两部分,而租息又可细分为租赁公司的融资成本、租赁手续费等。
②租金的支付方式:
按支付间隔期分为年付、半年付、季付和月付。
按支付时点分为先付和后付;按每次支付金额是否相等,分为等额支付和不等额支付。
③租金的计算方法:
平均分摊法:是指先以商定的利息率和手续费率计算租赁期间的利息和手续费,然后连同设备成本按支付数平均。
等额年金法:它是运用年金现值的计算原理计算每期应付租金的方法。在此方法中,通常要综合利率和手续费率来确定一个租费率作为贴现率。
3、融资租赁的优缺点:
①优点:
在一定的条件下,可避免资产无形损耗的损失。
进一步增强公司筹资的灵活性。
能保持资金的流动性。
②缺点:
资金成本高。
丧失资产残值。
固定债务增加。
第四节 资本结构决策
一、
1、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各种资本的构成及比例关系。
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全部资产是如何筹集取得的,即资产负债表右边的全部项目是如何构成的,及它们之间的比例关系。
狭义的资本结构是指企业长期筹资的各有关项目的构成及比例关系。
最优的资本结构是企业最佳的资本组合方式。
2、资本结构中债务资本的作用
使用债务资本可以降低企业的资本成本。
利用债务资本可以产生财务杠杆利益。
二、杠杆价值应用
杠杆价值是指企业利用经营杠杆或财务杠杆可以获得的好处。
杠杆价值的大小可以用杠杆系数来衡量,如经营杠杆系数,财务杠杆系数和总杠杆系数。
1、经营杠杆分析
经营杠杆是指企业对经营成本中固定成本的利用。
①经营杠杆利益:是指企业在扩大销售额的情况下,经营成本中固定成本这个杠杆所带来的增长程度更大的息税前利润(EBIT)。
②经营杠杆系数(DOL):是息税前利润的变动率与销售额的变动率的比率。
DOL=△EBIT÷EBIT/ (△S ÷S) EBIT: 息税前利润 S:销售额
DOL=Q(P- V)/〔Q(P-V)-F〕
=(S-VC)/(S-VC-F)
Q :销售量 V :单位变动成本
F:固定成本总额 VC:变动成本总额
例:某企业1997年的销售额为200000元,变动成本率为60%,固定成本总额为40000元,息税前利润为40000元。则经营杠杆系数:
DOL(200000)=(200000-200000×60%)/(200000-200000 ×60%- 40000)=2.0
在一定销售额和固定成本总额的范围内,销售额越高,经营杠杆系数越小;反之,销售额越低,经营杠杆系数将增大。当企业销售额越接近损益平衡点时,其经营杠杆系数越大,在达到损益平衡点时,其经营杠杆系数为无穷大,然而,当销售额超过此平衡点增长时,其经营杠杆系数会开始递减。
2、财务杠杆分析
财务杠杆是企业对债务资本的利用。
①财务杠杆利益:是指利用债务资本这个杠杆而给企业带来的额外收益。
②财务杠杆系数:是指企业一定时期预期或实际确定其息税前利润金额的条件下,每股净收益的变动率相当于息税前利润变动率的倍数。
财务杠杆的利用程度,采用财务杠杆系数衡量。
财务杠杆系数(DFL)= △EPS÷EPS/ △EBIT/EBIT=EBIT/(EBIT- I)
I:债务资本的利息费用。
例:企业1997年的息税前利润为40000元,长期负债总额为100000元,债务资本的利率为12%,其财务杠杆系数为:
财务杠杆系数(DFL)=40000/〔40000-(100000×12%)〕=1.43
该系数越大,说明企业的负债比例越高,财务风险也就越高。
3、总杠杆系数
经营杠杆和财务杠杆的综合程度,可以用总杠杆系数来衡量。它等于经营杠杆和财务杠杆的乘积,表示销售额(量)变动对每股净收益的影响程度。
总杠杆系数(DTL)=DOL×DFL= △EPS÷EPS/ △S ÷S
仍用上例,企业长期负债额为100000元,负债比例为50%,债务资本利率为12%,企业基准销售额为200000元,固定成本总额为
40000元,变动成本率为60%。则:
总杠杆系数(200000,50%)=2.00×1.43=2.86
EPS1=EPS0+EPS0×DTL× △S /S
=EPS0(1+DTL × △S /S)
财务人员对于较大的经营风险可以用较小的财务风险来抵消。企业的资本结构决策要综合地考虑经营杠杆和财务杠杆的作用,运用适当的杠杆系数,在风险和预期收益之间进行权衡,使企业的总风险降低到一个可以接受的水平。
练习:某企业每年销售额为70万元,变动成本率为60%,年固定成本总额为18万元(不包括利息),所得税税率为40%,资本总额为50万元,其中普通股股本为30万元(发行普通股3万股,每股面值10元),债务资本为20万元,年利息率为10%。求:该企业的总杠杆系数;要使每股净收益增长70%,企业的销售额应为多少?(3.5,560000)
4、资本结构决策
最佳资本结构是使企业的平均资本成本最低,同时使企业价值最大的资本结构。
采用每股净收益分析法确定。一般认为凡是能提高每股净收益的资本结构是合理的。每股净收益的变化,不仅受资本结构的影响,还受到销售额的影响,要处理这三者关系,必须运用每股净收益无差别点进行分析。
5、与资本结构决策有关的其他因素
要选择理想的资本结构,除了要考虑资本成本、财务风险以外,还有必要考虑以下因素:
企业的成长与销售稳定性
企业管理人员和理财人员的态度
获利能力和举债能力
偿债能力和现金流量状况
资金成本的高低
资产结构
贷款银行与信用评估机构的态度
税收因素
三、资本结构与财务风险
1、财务风险的含义
财务风险是指与企业筹资有关的风险,尤其是指财务杠杆导致企业股东收益发生变动的风险,甚至可能丧失偿债能力最终导致企业破产的风险。
2、偿债能力的测定
①已获利息倍数
已获利息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费用
已获利息倍数越大,企业无力偿付其债务利息的风险就越小,1~3倍较合适。
②债务本息偿付比率
债务本息偿付比率
=息税前利润/〔债务利息支付额+债务本金支付额/(1- 所得税税率)〕
3、权益资本收益率的财务风险测定:
权益资本收益率=全部资本收益率+
债务资本/权益资本(全部资本投资收益率- 债务资本利息率)
四、资本结构理论
资本结构理论是研究资本结构中债务资本与权益资本比例的变化对企业价值的影响的理论。
在现实资本市场上,资本结构是否会影响公司价值这一问题被称作“资本结构之谜”。
完善资本市场环境下,资本结构与其价值无关,企业的价值仅由其预期未来现金流量规模和和该现金流量的必要报酬率决定。持续资本市场有三个缺陷:不对称税负、不对称信息和交易成本。
公司应当以股东财富最大化为目标来确定其资本结构,有关主要考虑的因素包括:
①纳税结果:包括公司的现行和计划公司所得税率和公司投资者的个人所得税状况,以及在万一发生财务危机时可能的避税损失。
公司所得税观点认为,公司所得税存在税负差异使债务筹资成为比权益筹资更便宜的筹资渠道,因此,最大公司价值来自全部举债筹资进行经营。
个人所得税观点认为,个人股票投资和债券投资的所得税率不同会抵消公司所得税率不同的差异,资本结构与公司价值无关。
在财务危机期间公司可能发生的避税损失包括丧失税额扣除损失和丧失税收优惠损失。
②与公司有关的代理总成本。包括与债务、权益以及所有其他筹资方式相关的代理成本,还包括与公司雇员、消费者和社会相联系的代理成本等。代理成本观点认为:某种债务和权益的组合会使公司价值达到最大。
就债务人而言,负债比例的提高,会增加债务筹资的代理成本(资产替代、求偿权稀释等);而对于权益资本而言,则减少代理成本(监督成本)。
③外部筹资交易成本。如直接销售成本和佣金成本,还有间接的由于逆向选择问题导致的不对称信息成本。这些外部筹资交易成本相当于在资本结构决策中加入了一种动态因素,使得发行次数少、每次发行金额较大的筹资方式优于发行次数多、每次发行金额较小的筹资方式。
择优观点认为,在为新项目筹资时,公司会尽可能利用内部自有资金,自有资金优于举债借入资金,举债借入资金优于混合型筹资,从外部吸收新的权益资本,排在最后。
④委托人效应:投资者在进行是否投资于某一特定公司时,将会考虑他们自身所处的纳税环境,投资者们无形中把自己分为不同类型,每种类型的投资者都更倾向于其所投资公司采取的某种特定政策。
⑤财务危机和破产观点:与财务危机和破产相联系的资本市场缺陷抵消了由税负和代理成本等创造的杠杆价值。包括预期破产直接成本、间接成本。
在20世纪50年代,以美国财务管理学家杜兰德为代表的研究者,提出了“净收益理论”、“经营净收益”和“传统理论”三种观点。近年来,最有影响的是莫迪格莱尼和米勒提出的现代资本结构理论,在财务学中被称为“MM”理论。
1、净收益理论
净收益理论认为,利用债务资本可以降低企业的平均资本成本率,因此企业采用负债筹资总是有利的,因为它可以增加企业的总价值。该理论认为,当企业提高财务杠杆比例时,由于资本结构中资本成本较低的债务资本所占的比例增加,而使平均资本成本率降低,并逐渐接近债务成本率。当企业平均资本成本率最低时,企业的总价值最大,此时的资本结构为最佳资本结构。
净收益理论有一个重要的假设,即财务杠杆提高后,企业原有的权益资本的成本率和债务资本的成本率均保持不变,这等于假设企业提高财务杠杆的利用程度后没有增加财务风险。
2、经营净收益理论
经营净收益理论认为,不论企业财务杠杆的作用如何变化,平均资本成本率是固定的,因此债务资本的比例对企业的总价值没有影响。
其基本假设是企业利用负债筹资扩大财务杠杆的作用,会增加企业权益资本的风险,普通股
股东便会要求更高的股利率,财务杠杆的作用产生的收益将全部作为股利向股东发放,权益资本成本的上升,正好抵消了财务杠杆的作用带来的好处,因而企业的平均资本成本率保持不变,企业的价值也不会发生变化。因此,企业不存在最佳资本结构。
3、传统理论
传统理论实际上是介于净收益理论和经营净收益理论两种极端之间的一种折衷的理论。
该理论认为,每一个企业都存在一个最佳的资本结构,可以通过适度的财务杠杆的使用来获得。在最佳的资本结构点上,负债的实际边际资本成本率与股本的实际边际资本成本率相同。在负债比例达到该点以前的所有水平上,负债的实际边际资本成本率将会超过股本的实际边际资本成本率,而当财务杠杆达到该点以后,则出现相反情况。
传统理论认为,当企业在一定的负债限度内利用财务杠杆作用时,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都不会有明显的风险增长,故其平均资本成本率基本保持不变,而此时,企业的总价值却开始上升,并且可能在此限度内达到最高点。但是,如果企业负债筹资的财务杠杆作用超出这个限度,由于风险明显增大,使企业的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的成本率开始上升,并使平均资本成本率上升,企业的总价值开始下降。
4、现代资本结构理论-- “MM”理论
① “MM”理论的假设条件:
资本市场是完善的,即没有交易成本和佣金,所以投资者可以免费获得市场信息,投资者可以和企业一样以相同的利率取得借款等;
投资者可以按照个人的意愿进行各种套利活动,不受任何法律的制约,并且无须交纳个人所得税;
个人和企业的负债,无论举债多少都没有风险;
即负债利率为无风险利率;
企业的经营风险是可以衡量的,有相同的经营风险的企业处于同一风险等级;
现在和将来的投资者对企业未来的息税前利润有相同的估计;
企业预期的息税前利润不变,各期现金流量的预测值为固定值,即企业的增长率为零;
②不考虑公司税的MM理论
命题一:当不存在公司税时,企业的价值与资
本结构无关。即不考虑公司税时,企业运用不同的债务资本与权益资本的比例,对整个企业的价值不产生影响。
VL=SL+B=EBIT/K=EBIT/KU=VU
VL:有负债的企业的价值;
VU:没有负债的企业的价值;
SL:企业普通股的市场价值;
B:企业债务的市场价值;EBIT:息税前利润;
K:适合该企业风险等级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KU:没有负债的企业的权益资本成本率;
命题二:有负债企业的权益资本成本率等于同一风险等级的无负债企业的权益资本成本加上风险报酬。
KS=KU+B/S(KU-KB)
KS:有负债企业的权益资本成本率
KB:企业的债务资本成本率
B/S(KU-KB):风险报酬
因此,在不考虑公司税时,低成本的负债筹资正好被权益资本成本率的上升抵消,更多的负债筹资将不会增加企业的价值。
③考虑公司税的MM理论
命题一:有负债企业的价值等于相同风险等级的无负债企业的价值加上税收节余的价值,即企业的所得税税率与企业债务的市场价值的乘积。
VL=VU+TB
考虑了公司所得税的情况下,有负债企业的价值会超过无负债企业的价值,债务资本越多差异越大,因为债务资本的利息具有减少企业应交纳的所得税的作用。
命题二:在考虑公司所得税的情况下,有负债企业的权益资本成本率等于同一风险等级的无负债企业的权益资本成本率加上风险报酬。
KS=KU+B/S(KU- KB)(1-T)
由于(1-T)总是小于1,债务资本利息的税收节余作用使权益资本成本率的上升幅度低于不考虑公司税时的上升幅度,降低了企业所有者面临的风险。因此,债务资本的增加会提高企业的价值,当负债比例达到100%时,企业的价值最大。
5、权衡理论
权衡理论就是综合考虑了负债带来的利益和费用并对它们进行适当平衡,来分析资本结构与企业的价值之间的关系的一种理论。
权衡理论建立了财务危机成本(也称为破产成本)和代理成本的概念。财务危机成本是指当企业没有足够的偿债能力,不能及时偿还到期债务时,产生的额外费用或机会成本,它是由负债造成的,会降低企业的价值。代理成本是指由于企业所有者将企业交给经理人员代管而
发生的额外费用或机会成本,它的存在会提高企业的债务成本而降低负债带来的利益。
VL=VU+TB- FPV- TPV
FPV:财务危机成本的现值
TPV:代理成本的现值
以上介绍的各种资本结构理论只是提供了一个研究问题的有用的思路框架,实际决策时还必须充分考虑各个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客观经济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第三章 投资管理
第一节 投资概述
一、投资的含义及意义
1、广义的投资就是资金的运用,通常是指为了获取预期收益或其他经营目的而投放或垫付一定量资金,从事某些经营活动的决策行为。
2、意义(略)
二、投资的分类
1、按时间的长短:
①短期投资(流动资产投资),现金、应收账款、存货、短期内变现的有价证券
②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长期持有的有价证券、无形资产。
2、按投资范围:
①对外投资,企业将所拥有的资产直接投入其他企业或购买各种证券形成的投资。
②对内投资,为保证生产经营活动的连续和规模的扩大对企业内部生产经营所需各种资产的投资。
3、按投资的风险程度:
①确定型投资,指未来情况可以较为准确的予以预测的投资。
②风险型投资,指未来情况不确定,难以准确预测的投资。
4、按投资方案间是否相关:
①独立投资:是指在彼此相互独立的若干个投资方案或项目间选择进行的投资。
②互斥投资(互不相容投资),是指各项目间有取必有舍,相互排斥,不能同时并存的投资。
5、按投资的性质:
生产性资产投资和金融性投资
6、按投资的主体不同:
个人投资、企业投资、政府投资、外国投资
7、按投资的融资手段和目的:
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
三、企业的投资原则
坚持项目投资的可行性分析
投资组合与筹资组合相适应
投资收益与投资风险均衡
四、投资组合
投资组合:是指企业各种投资在企业全部投资中所占的比重。
1、企业投资的内外组合
是指在全部投资中,对内投资与对外投资所占的比重。
一般认为,当企业对内投资已经饱和或者对内投资收益率低于对外投资的收益率时,就会寻求对外投资机会。这可以通过企业的投资收益占主营业务利润与投资收益之和的比重来了解。
2、企业投资的资产组合
企业投资的资产组合,是指企业总资产中长期资产和短期资产所占的比重。短期资产主要是流动资产,长期资产包括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对外投资等。
不同的资产组合,会给企业带来不同的风险和收益。
①影响投资组合的因素
企业所处行业不同对资产组合的影响
经营规模对资产组合的影响
期望取得的收益与承担风险的大小制约资产组合
利率变化对资产组合的影响
②不同的资产组合对企业收益和风险的影响
当企业持有较多的短期资产时,风险减少,盈利能力下降。
第二节:固定资产投资管理
一、固定资产投资的特点:
固定资产投资是指将资金投放到固定资产上,以期在未来时期内获取收益的行为。
1、建设周期长,回收速度慢。
2、变现能力较差。
3、投资额大,资金占用额相对稳定。
4、实物形态与价值形态可以分离。
二、 固定资产评价
1、现金流量
现金流量是指投资项目从筹建、设计、施工、正式投产使用直至报废为止的整个期间内引起的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数量。
现金:广义的现金,不仅包括各种货币资金,还包括项目所需要投入企业所拥有的非货币资源的变现价值。
⑴现金流出量
现金流出量是指项目引起的现金支出的增加额。
包括:①在固定资产上的投资。
②项目建成投产后为开展正常经营活动而需投放在流动资产上的营运资金。
③为制造和销售产品所发生的各种付现成本(营业成本- 折旧)
⑵现金流入量
现金流入量是指项目引起的企业现金收入的增加额。
①项目投产后每年可增加的营业收入。
②项目报废时的残值收入或中途转让时的变现收入。
③项目结束时收回的原来投放在各种流动资产上的营运资金。
⑶现金净流量
现金净流量是指项目的现金流入量扣减现金流出量后的差额。
不考虑所得税情况下,项目正常生产经营期的现金净流量为:
现金净流量=现金流入量- 现金流出量
=营业收入- 付现成本
=营业收入-(营业成本- 折旧)
=利润+折旧
2、现金流量的估计
在确定投资项目的相关现金流量时,只有增量的现金流量才是与投资项目相关的现金流量。
⑴相关成本与无关成本
①、相关成本:是指与未来决策有关联的成本。包括变动成本、机会成本、可避免成本、可递延成本、专属成本、可分成本等。
②、无关成本:是指过去已经发生,或虽未发生但对未来决策没有影响的成本。如固定成本、沉没成本、实支成本、不可避免成本、不可递延成本、共同成本、联合成本等。
⑵根据成本的可变性:
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
⑶成本的时效性
成本的时效性是指不同时期发生的成本会对决策产生不同影响的特点。
①、沉没成本:是指那些由于过去决策所引起,并已支付过款项而发生的成本。它实质上与“历史成本”是同义语。
②、重置成本:是指目前从市场上购买同一项原有资产所需支付的成本,亦可称为“现时成本”或“现行成本”
③、付现成本:是指那些由于未来某项决策所
引起的需要在将来动用现金支付的成本。
⑷成本的差异性
成本的差异性是指不同备选方案发生的成本一般是不会相等的特性。
①、差量成本:通常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差量成本,是指两个备选方案的预期成本的差异数,又称为“差别成本”或“差额成本”。
狭义的差量成本,是指由于生产能力利用程度的不同而形成的成本差异,也称“增量成本”
②、边际成本:指在企业的生产能量的相关范围内,每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产量而引起的成本变动。
管理会计中的单位变动成本,以及增产或减产一个单位产品的差量成本,都是边际成本这个理论概念的具体表现。
当某产品的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相等时,其平均成本最低。
当某产品的边际收入与边际成本相等时,可使企业实现最大的利润。
⑸成本的排他性
成本的排他性,是指任何一项成本支出,用于某一方面就不能同时用于另一方面的特性。
①、机会成本:是指在使用资源的决策分析过程中,选取某个方案而放弃其他方案所丧失的“潜在收益”,亦可称为“择机代价”。
②、实支成本:是指过去和现在实际发生的现金流出,并应记入账册的成本。
⑹成本的可避免性
成本的可避免性是指成本中有一部分可随管理当局的决策行动改变其数额的特性。
①、可避免成本:是指通过管理当局的决策行动可改变其数额的成本。如酌量性固定成本。
②、不可避免成本:是指通过管理当局的决策行动不能改变其数额的成本。如约束性固定成本、产品的变动成本。
⑺成本的可递延性
成本的可递延性,是指已决定选用的方案的成本中,有一部分可推迟到以后会计年度再行开支的特性。
①、可递延成本:是指在企业财力负担有限的情况下,对已决定选用的某一方案如推迟执行,还不致影响企业的大局,那么,与这一方案有关的成本,就称为“可递延成本”或“可延缓成本”。
②、不可递延成本:是指已选定的某一方案,即使在企业财力负担有限的情况下,也不能推迟执行,否则就会影响企业的大局。那么与这一方案有关的成本,就称为“不可递延成本”或“不可延缓成本”。
⑻成本的可溯性
成本的可溯性,是指固定成本中,有一部分可被认定归属于某些特定成本对象的特性。
①、专属成本:是指明确可归属于某种、某批或某个部门的固定成本,亦可为“特定成本”。
②、共同成本:是指那些需由几种、几批或几个有关部门共同分担的固定成本。
⑼成本的可分性:
成本的可分性,是指在联产品或半成品成本中,有一部分可按阶段分开的特性。
①、可分成本:是指联产品或半成品在进一步加工阶段中所需追加的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
②、联合成本:是指联产品或半成品在进一步加工前所发生的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
某公司的一个投资方案有关资料如下:该公司准备租用其他公司一旧厂房开办一个旅游品制造厂,项目寿命为5年。旧厂房租金每年为4000元。第一年初设备投资40000元,按直线法折旧,5年后残值为2000元。第一年初还垫支营运资金10000元,此项投资可于第5年末如数变现收回。第一年可得销售收入70000元(假设均于当年收到现金),第一年付现成本42000元(均于当年付现,不包括租金)。以后4年每年可得销售收入100000元,每年付现成本60000元,要求计算每年的现金流量。
年折旧额=(40000-2000)/5=7600(元)
投资项目的营业现金流量计算:
第一年:营业现金流量=(70000-42000-4000-7600)+7600=24000
第2-5年:营业现金流量=(100000-60000-4000-7600)+7600=36000
投资项目现金流量计算表
3、投资评价方法:根据对现金流量是否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因素,可将投资评价方法分为非现金贴现法和现金贴现法。
⑴非贴现法
在不考虑货币时间价值情况下,直接根据投资项目形成的现金流量计算各项评价指标的方法。
静态回收期法、投资利润率和年平均投资利润率。
①静态回收期:指不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因素时确定的投资还本年限。
静态回收期=累计净现金流量开始出现正值年份数- 1+上年累计净现金流量的绝对值/当年净现金流量
静态回收期=投资额/ 每年净现金流量
静态回收期指标越短,则该项目所冒风险越小。一般认为,静态回收期小于基准回收期的方案是可以考虑接受的。
静态回收期的缺点是①没有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②没有考虑回收期后的现金流量。
某公司拟增加一条流水线,有甲、乙两个投资方案可以考虑,每个方案所需投资额均为20万元,甲、乙两个方案的营业净现金流量如下,试计算两者的投资回收期并比较优劣。
甲、乙两方案现金流量:万元
第 1年 2 3 4 5
6 6 6 6 6
2 4 8 12 2
(3.33,3.5)
②投资利润率(会计收益率)
投资方案的年平均利润与原始投资额之间的比值。
投资利润率=年平均利润/原始投资额
③年平均投资报酬率
是一个投资方案的年平均利润与年平均投资额之间的比值。
年平均投资报酬率
=年平均利润/年平均投资额
这两个指标的优点是简单、明了,其主要缺点与静态回收期指标类似。一是没有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二是投资收益中没有包括折旧,因而也就没有完整地反映先进流量。
⑵贴现法(动态法)
是对投资项目形成的现金流量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后计算各种评价指标的方法。
包括动态回收期法、净现值法、现值指数法和内含报酬率法。
①净现值(NPV)
NPV= (CIt- COt)(1+r)-t
净现值是指把项目计算期内各年的净现金流量,按部门或行业的基准收益率设定的折现率折算到零年的现值之和。
净现值大于零是项目可行的必要条件,说
明该方案实现的收益率大于基准收益率。
净现值是投资决策的一个主要评价指标,但有一个缺点,由于它是一个绝对数指标,在不同方案的投资额不相等时,仅评价净现值指标,往往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②现值指数:它是未来现金流入现值与现
金流出现值的比值,表示每元投资额未来可以获得的报酬的现值是多少。
PI= CIt÷ (1+r)t/ COt÷(1+r)t
现值指数有大于1、等于1和小于1三种情况。 PI大于1,说明按基准收益率折算出来的现金流入现值大于现金流出现值,
即投资收入超过投资成本,有利可图。若PI等于1,说明收入现值刚好补偿支出现值,若PI小于1,则说明入不敷出,应否决该方案。
③内含报酬率法(IRR)
指使项目计算期内现金流入量现值等于现
金流出量现值的折现率。
(CIt-COt)(1+IRR)-t=0
IRR=r1+NPV1/(NPV1-NPV2)(r2-r1)
步骤:先估计一个折现率,计算其净现值。
如为正值,说明估计的折现率小于IRR,应适当提高估计折现率。
如为负值,说明估计的折现率大于IRR,应适当降低估计折现率。
反复测试,得到净现值由正转负处的两个邻近的折现率。
采用插值法计算出该项目的内部报酬率。
净现值和现值指数指标虽然考虑货币时间价值,但都在一个设定的折现率基础上计算项目的投资收益额及报酬率,因而不能
据以了解项目本身可以达到的具体报酬率是多少。内含报酬率是根据项目的现金流量计算出来的本身投资报酬率。
⑶方案的评价
非贴现法下由于没有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在评价时一般只作为辅助性指标。
贴现法均考虑了货币的时间价值,分别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投资方案的经济效益,但也有局限性,因此为正确作出决策必须分别不同的目的、用途,使用不同的评价指标,对不同的投资方案进行进行对比与选优。
必要报酬率:是指准确反映期望未来现金流量风险的报酬。亦为人们愿意进行投资所必须赚得的最低报酬率。估计这一报酬率的方法建立在机会成本的概念上,是同等风险的其他备选方案的报酬率,如同等风险的金融证券。
期望报酬率:指你若投资,估计所能赚得的报酬率。
实际报酬率:是在特定时期实际赚得的报酬率。
在完善的资本市场中,所有价格都为公平市价,因而期望报酬率与必要报酬率总是相等。
练习:1、某企业购买机器价30000元,预计该机器可使用4年,每年可生产产品6000件,该产品售价为6元,单位变动成本为4元,固定成本总额为8000元(包括折旧),折旧采用直线法。
要求:⑴用非贴现法计算该投资方案的年平均投资报酬率、投资利润率和静态回收期,并对此投资方案作出评价。
⑵用贴现法计算该投资方案的净现值、现值指数、内含报酬率,并对此进行评价,设该企业的最低投资报酬率为12%。
2、某企业计划购入机器以代替手工操作,购价为12000元,可使用10年,10年内前4年每年节约人工成本4000元,后4年每年节约人工成本3500元,最后两年每年节约人工成本3000元,该企业最低投资报酬为14%,折旧采用直线法。试计算该投资方案的净现值、内含报酬率,并对投资方案进行评价。
4、所得税与折旧对投资的影响
①税后收入和税后成本
②考虑所得税时折旧模式对现金流量的影响。
5、投资风险决策
①风险调整贴现率法
②肯定当量法
第三节 金融投资管理
金融投资是一种以金融市场为依托的一种投资形式。
一、短期证券投资
1、目的
短期证券投资是指投资者准备在一年内将投资收回或变现所进行的证券投资。
①将短期证券作为现金的替代品,预防企业的紧急资金需要。
②将短期证券作为一种短期投资,为企业获得一定的收益。
2、短期证券投资的形式
①银行承兑汇票:是由收款人或承兑人签发,并由承兑申请人向开户行申请,经银行审查同意承兑的票据。
②商业票据:是指由金融公司或某些信用较高的企业开出的无担保短期票据。
③国库证券:是国家财政部门发售的一种风险低、流动性高的有价证券,是货币市场上的主要信用工具之一。
④地方政府机构证券:指各地方政府或地方各金融机构出面担保,如建房债券、公共事业债
券等。
⑤可转让存单:是指可以在市场上转让出售的,在商业银行存放的特定数额、特定期限的存款证明。
⑥企业股票和债券
良好的交易市场,可随时转让的股票和债券,也可作为短期投资的对象。
⑦回购协议:是指政府和各有价证券的经销商,为了更有效地推销各种国库证券、地方政府机构证券和其他有价证券等而与投资者订立的、许诺在未来某一时期按规定的价格购回这些
证券的协议。
3、短期证券投资的选择
企业在投资时主要要考虑以下几方面:
①违约风险:指证券发行人无法按期支付利息或偿还本金的风险。
②利率风险:指由于市场利率的波动而引起证券价格下跌,使投资者蒙受损失的风险。
③购买力风险:指由于通货膨胀而使证券到期或出售所获取的货币实际购买力下降的风险。
④变现力风险:指投资者不能在短期内以合理的价格出售证券的风险。
⑤报酬率水平:短期证券投资者首先考虑的是安全性和流动性较好,其次再考虑收益水平。
二、债券投资
1、债券投资评价
①债券投资价值
V= I/(1+r)t+B/(1+r)n
V=(I×n+B)/(1+r)n
②债券实际收益率
如发行价格与债券价值、债券票面值有偏差,则计算债券实际收益率。
P= I/(1+r)t+B/(1+r)n
采用插值法。
近似公式:
债券投资收益率=〔I+(B+P)/n〕/p
2、债券投资的选择:
收益率的测算与比较。
信用情况的调查评价。
到期日和可变现能力的考虑。
三、股票投资
1、股票投资评价
①股票价值
股票持有者持有股票所获得的现金收入,包括每期的股利收入和出售股票得到的现金收入。二者的现值之和即为股票价值。
V= Dt/(1+r)t+Pn/(1+r)n
零增长股票估价模型
V=D/r
固定成长股票的估价模型
V=D0(1+g)/(r- g)=D1/(r-g)
②市盈率
市盈率是每股市价与每股盈利之比。是从公司收益和股价间的关系来粗略衡量股票价值的一种重要指标。
市盈率=股票市价/每股盈利
一般说来,市盈率在10~20之间为正常。
市盈率小,说明股价偏低,风险小;反之,说明股价偏高,风险大。
2、股票投资的选择
①了解和分析股票发行公司的行业特点
②了解和分析股票发行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能力。
财务状况:流动比率 速动比率 存货周转率 应收帐款周转率
竞争能力:销售额 销售额增长率 市场占有率
盈利能力:销售利润率 投资报酬率 每股盈余
③了解和掌握股票发行公司的股利发放政策及合理预测股票市价的未来走势。
结论:任何金融证券的价值是其预期未来现金流量按其必要报酬率贴现后的现值。
债券的预期未来现金流量是债券的未来利息和终值。终值可以是将来售价、到期值或企业根据提前赎回条款支付的提前赎回价格。
债券利息率风险主要取决于其剩余期限。
股票预期未来现金流量更具不确定性,因此比债券更难估计。它们是股票的未来股利和最终的售价。
公司预期未来收益取决于投资的期望报酬率。
3、证券投资组合
①风险分散理论
证券投资中存在两种风险: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前者为不可避免风险,后者可通过有效投资组合来减少或避免。
由完全负相关的两种证券构成的组合,可以将非系统风险全部抵消。完全正相关的两种证券的报酬将同升或同降,其组合的风险将不减少也不扩大。组合中证券种类越多,其分散的风险也越多。证券组合中包括全部证券时,则非系统风险被全部分散,而只承担系统风险。
② ß系数分析
我们通常用ß系数来衡量各种投资风险的大小。
个别证券投资的ß系数简化计算公式为:
=某项证券投资的风险报酬率/市场上所有证券的平均风险报酬
证券投资组合的ß系数是个别证券投资系数的加权平均数。
当ß系数等于1时,为市场平均风险证券组合,当ß小于1时,表明证券组合报酬率的波动小于整个市场的平均波动水平,为低风险组合。当ß大于1时,表明证券组合报酬率波动大于市场平均波动水平,为高风险组合。
③证券投资组合的必要报酬率
证券投资组合的必要报酬率是考虑在风险因素下证券投资组合所要求获得的最低报酬率。
r=rf+ß(rm-rf)
rf :无风险报酬率 ß:证券组合的ß系数 rm:证券市场平均报酬率
四、基金投资
投资基金是一种集合投资方式,通过一定方式把市场上的闲散资金集中起来,由投资专家进行科学管理,按照组合投资原则进行分散投资。
1、定义及特点
投资基金是以信托、契约或公司的形式,通过发行基金券将众多投资者的资金集中起来,进行专业的资金投放和投资管理,所得投资收益按投资者的出资比例分享的一种投资方式。
投资基金投资的对象可以是企业的股票、债券,
也可以是货币市场上的短期票据和银行同业拆借,还可以是商品期货以及各种金融衍生工具,甚至可以是房地产。
优势:
①投资基金拥有雄厚的资金实力,能够进行多样化的组合投资来降低风险。
②投资基金的管理由专业人员进行,其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先进的设备和研究手段是一般个人投资者所不具备的。
③作为机构投资者,投资基金更有其广泛、灵活的信息渠道,能及时获得相关信息。
2、投资基金的分类
①契约型基金和公司型基金
契约型基金:又称为单位信托基金。指在签订信托契约的基础上发行受益凭证,募集资金及进行投资运作的投资基金。
契约型基金通常涉及委托人、受托人、受益人等三个当事人。
基金管理公司为契约型基金的委托人,对基金的信托资产负有直接的信托责任,并负责基金具体的投资管理和日常操作。
基金保管公司是基金受托人,一般由兼营信托业务的金融机构担任。
受益人是受益凭证持有人,即投资者。受益人以购买受益凭证的方式参与基金投资,成为契约的当事人,享有投资收益的分配。
公司型基金
公司型基金是按照公司法组成的以盈利为目的的投资公司,它通过发行股票筹集资金。一般投资者购买了该公司股票后就成为公司股东,以股息或红利形式分享投资收益。
公司型投资基金通常涉及投资公司、管理公司、保管公司和承销公司等四个当事人。
投资公司是公司型基金的主体,以发行股票的方式筹集资金,其股东即为受益人。
管理公司是投资公司的顾问公司,向后者提供调查资料和服务,两者订立管理契约,由管理公司办理一切管理事物,收取管理报酬,但有关资金运用和证券买卖的重大事项仍有投资公司做出。
保管公司是投资公司指定的银行或信托公司,通过签定保管契约,保管投资证券并办理每日每股净资产核算,配发股息、过户和收取手续费。
承销公司是投资公司股票发行的承购者,其承购后再将股票分售给公众投资者。
②封闭型基金和开放型基金
根据投资基金可否赎回,分为封闭型基金和开放型基金。
封闭型基金:指基金管理公司在设立基金时,限定了基金的发行总额,在初次发行达到了预
定的发行计划后,基金宣告成立,并进行封闭,即在一定时期内不再追加发行新的基金券。投资者持有的基金券不得要求投资基金购回,但可以在二级市场上流通交易。
开放型基金:指基金管理公司在基金设立和存续期间,可以视经营和实际需要连续出售新基金券,也可以随时将所持基金券售回基金管理公司,购买或售回其基金券的价格以公司的净资产值为依据,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市场供需状况。
③收入型基金、成长收入型基金和平衡型基金
收入型基金的主要目的,是尽最大可能地增加经常收入,而较少重视股票的升值。
成长收入型基金:通过股票投资以达到既有收入又获成长的目的。通常成长收入型基金的成长重于收入。
平衡型基金:类似于成长收入型基金,但追求投资的长期成长,也追求当期的收入,所不同的是成长收入型基金的投资对象是股票,平衡型基金则把资金分散投资于债券和股票,以求风险较少而收益较高。
④海外基金、国内基金与国家基金、国际基金
海外基金:是向境外投资者发行并投资于国内证券市场的投资基金。
国内基金:指所筹资金来源于国内投资者的投资基金。
国家基金:是以某个国家为特定投资对象或者是一些国家为积极引进外资,在境外建立基金,以吸引境外投资者间接投资于国内证券市场的投资基金。
国际基金:又称环球基金或世界基金。其投资
区域最为广泛,能在较大程度上分散风险,但由于操作费用较高,且收益平均化,其收益率往往不及国家基金。
3、投资基金的选择
投资基金广泛运用组合投资降低风险,但并不能完全消除风险,因此投资者在选择投资基金时应综合考虑投资基金的内涵、收益及其他相关情况。
①投资基金的风险
市场风险:是市场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包括
政策风险、利率风险和购买力风险。
管理风险:指投资基金因管理不善而带来的风险。
其他风险:受其他不可抗力影响,也会导致基金资产受损,带来风险。
②投资基金的收益
评价投资基金收益情况的指标有:
单位净资产价值=基金净资产价值/发行在外的基金单位数
投资报酬率=(期末净资产价值-期初净资产价值)/期初净资产价值×100%
③其他相关情况
投资者还需对投资基金的其他相关情况(基金管理人员报酬、基金规模等)以及自己的投资动机进行了解。
五、金融衍生工具投资
金融衍生工具是指由传统金融产品派生出来的金融投资工具。
金融衍生工具种类繁多,这里介绍金融期货和金融期权。
1、金融衍生工具投资的意义
①有助于规避风险,套期保值。
通过金融衍生工具投资,可以转换外汇、利率、价格等波动风险,使风险控制在承受范围内。
②有助于企业和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管理
③有利于企业在国际市场上进行投资
2、金融期货
①、金融期货是指交易双方承诺在将来某一日期或某一段时期内,以当前约定的价格买卖一定数量某种金融工具而达成的标准化协议。
金融期货包括有外汇期货、利率期货、股票指数期货等。
金融期货的主要功能是规避风险,实现资产的套期保值。
金融套期保值有两种:一种是在已知未来要出售一笔资产时,为保证收益,防止价格下跌,而在市场上卖出期货,称为空头套期保值;另一种是已知将来要购买一项资产,为控制成本、防止价格上涨而在市场上买入期货,称为多头套期保值。
②基差风险
基差是指现货价格和期货价格之差,一项资产的现货价格与期货价格在到期日之前,一般不会相等。随着交割日的临近,基差会逐渐变小,最后变为0,即现货价格与期货价格相等。但
在这之前基差的变化则是难以预料的,基差的这种不确定性就称为基差风险。
③金融期货的选择
正确选择多头套期保值和空头套期保值。
正确选择期货合约。
正确选择交割时间。
确定最佳套期比率。
3、期权
①期权的概念
期权,又称选择权,它是赋予其持有者在约定的时间或时期内按约定价格购买或卖出一定数量某种资产的权利的标准化合约。
持有者为取得期权所支付的价格称为期权费。
按合约赋予期权购买者的权利不同,期权可分为买入期权和卖出期权。
买入期权又称为看涨期权,其持有者享有约定价格购买一定数量某种资产的权利。卖出期权
又称看跌期权,其持有者享有按约定价格卖出一定数量某种资产的权利。
期权交易涉及购买方(即持有者)和出售方。合约对买入或卖出标的物资产的选择权利只是对期权购买方而言,对出售方只有执行购买方选择的义务。因此,期权交易中要求购买方支付期权费作为日后享有选择权利的代价。而出售方则以收取的期权费作为其承担相应义务的补偿。
②期权交易的盈亏
对于买入期权,当标的物市场价格小于或等于履约价格,期权买方将选择不执行合约,其损失费为期权费。而期权卖方则相应获得盈利— 期权费。当标的物市场价格大于履约价格,期权买方将选择执行合约,其盈利为市场价减去履约价再减去期权费。
对于卖出期权,当标的物市场价格大于或等于履约价格时,期权买方将选择不执行合约,其最大的损失为期权费,期权卖方则获得相应期权费收入。当标的物市场价格小于履约价格时,期权买方执行合约,其获利为履约价减去市场价再减去期权价。
对于买入期权,买方的盈利可以无限大,因为标的物资产价格的上涨是无限的,但其亏损最大为期权费。
而对卖方期权,买卖双方的盈利都将是有限的。在价格上涨情况下,买方放弃执行合约,最大亏损为期权费,对应卖方获取期权费的盈利。而在价格下跌情况下,由于资产价格最低为零,因而买方盈利最大为履约价减去期权费。
无论是买入期权或卖出期权,期权买方的盈利就是卖方的亏损,反之亦然。期权交易只是将风险转移,并不能消除风险。
③期权投资的选择
期权在资产管理中的基本作用是套期保值。在价格上涨的情况下,通过期权交易锁定买入价格,实现货币购买力的保值,在价格下跌的情况下,通过期权交易锁定卖出价格,实现资产的保值。
第四节 营运资金管理
一、现金管理
指广义的现金。现金是变现能力最强的资产,可用来满足日常生产经营开支的各项需要,也是还本付息、履行纳税义务及支付现金股利的保证。
1、持有现金的动机
企业持有现金的动机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
①交易动机:应付日常经营中的交易需要而应该保持货币资金,如购买原材料、支付工资、交纳税金、偿还债务、派发现金股利。
②预防动机:为了预防意外事件发生而需要保持货币资金。
③投机动机:企业为抓住金融市场稍纵即逝的机会,从事投资活动获取投资收益而需要保持货币资金。
2、现金管理的内容
①编制现金收支与预算,合理估计未来的现金需要。
②对日常的现金收支进行控制。
③用数学模型来确定最佳的现金余额。
探讨最佳现金余额是在存在有价证券这一准货币,并首先选择有价证券投资这一假设前提下来进行的,该模型主要从现金管理总成本即现金的持有成本以及现金与有价证券之间的转换成本着手加以研究。
现金管理总成本=持有成本+转换成本
Tc=Q/2×K+R/Q×F
R:现金需求总量 Q:理想现金余额
F:每次交易的固定费用 K:有价证券的利息率。
Q=
二、应收账款管理
1、应收账款是在销售产品或提供劳务过程中应向客户收取的款项。
应收账款的优缺点
优点:扩大市场销售,增加市场份额,强化企业的竞争地位和实力。
缺点:机会成本(被他人无偿使用的资金)
坏账成本
管理成本(调查信用状况 收集各种信用的费用 账簿的记录费用 现金折扣的开支 收账费用以及其他费用)
2、信用政策
信用政策即应收账款的管理政策,主要包括信用标准、信用额度、信用条件和收账方针。
①信用标准
是给予客户赊销的最低条件,通常以预期的坏账损失率来表示。它表明企业可接受的信用风险水平。
对客户的资信调查,“五C”系统来评估和分析。
信用品质(character) 偿债能力(capacity) 资本(capital) 抵押品(collateral) 经济状况(conditions)
②信用额度:是指给予客户赊销的最大额度。
③信用条件:是指企业要求客户支付赊销款项的条件,主要包括信用期限、折扣期限、现金折扣等条件。
④收账方针:指企业向客户收取逾期未支付的应收账款的策略与措施,包括收账的方式及努力程度,收款的程序,拖欠甚至拒付时所采取的行动等。
3、应收账款投资决策模型
①应收账款投资的成本核定
A:机会成本:指企业由于将资金投放于应收账款
而放弃的投资于其他方面的收益。
应收账款占用的机会成本=
应收账款平均占用额×机会成本率=
(年赊销收入×变动成本率)/360×平均收账期×有价证券利率
B:管理成本,指用于应收账款的各种管理费用。
C:坏账成本,指应收账款不能及时回收发生坏账而给企业造成的损失。
坏账损失=赊销收入×实际坏账损失率
②信用标准与信用条件改变的决策
信用标准与信用条件改变后必然会对收益和成本两方面产生影响。在进行此类决策时,主要是通过比较信用标准与信用条件变动前后的收益和成本,遵循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的原则,作出方案的选择。
③收账政策
收账决策的中心内容是权衡收账费用的增加与坏账损失以及占用应收账款的机会成本减少之间的利弊得失。
三、存货管理
1、存货是为生产和销售而储备的物资总称,包括原材料、燃料、低值易耗品、包装物、修理用备料、在产品、自制半成品、外购商品等。
2、存货政策
①存货的经济批量控制
A:存货成本
进货成本:进货成本主要由进价成本和进货费用两部分组成。进价成本与存货单价有关,进货费用与进货次数有关。
储存成本:指持有存货而发生的成本,包括存货占用资金的机会成本和储备费用。
缺货成本:指因存货储备不足而给企业造成的停工损失、延误发货的信誉损失以及丧失销售机会的机会损失等。
存货总成本=进货费用+储存成本+缺货成本
B:基本经济批量模型
前提:一定时期的进货总量可以准确预测
存货的单价不变,不存在数量折扣
公司能及时补充存货,存货的供应比较充足。
能集中到货,而不是陆续到库,存货的耗用或者销售比较均衡。
不允许缺货。
存货总成本=进货费用+储存成本
TC=A/Q×E+Q/2×C
A:一定时期的进货总量 E:一次进货费用 C:单位存货的储存成本
TC’=-A/Q2×E+1/2C=0
Q= TC=
C:有数量折扣下的经济批量模型
TC=进价成本+进货费用+储存成本
=P×Q+A/Q×E+Q/2×C
其中,P为存货的单价
步骤:先计算不考虑数量折扣下按基本模型确定的经济批量,然后以销售公司提供
的享受价格折扣的下限作为进货量的第二、第三乃至更多的选择,按照这些不同的进货数量及相应的价格分别计算出相关的存货总成本。然后比较,做出决策。
②存货的ABC分类
ABC分类控制就是对公司的全部存货,按照一定的标准分为ABC三类,分别实行按品种重点管理,按类别一般控制和按总额灵活掌握的分类管理法。
练习:某公司全年需要某种材料3600吨,材料单价3000元/吨,每次进货成本8000元,单位材料储存成本360元,试就以下不同条件分别计算:经济订货批量、最低存货总成本、存货平均占用量和存货平均占用资金额。
条件一:不存在数量变化,不允许缺货,每次能集中到货;
条件二:销售方规定,客户一次订货量不足500吨的均以标准价格计算;一次订货量在500~1000吨的,价格优惠2%,一次订货量在1000~2000吨的,价格优惠3%,其他条件同上。
第五节 企业成本管理
一、成本管理的意义和目的
1、成本(费用)的概念
成本和费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费用是一定时期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产品成本是企业为生产一定种类、数量的产品而发生的直接材料费用、人工费用和制造费用的总和。费用中的生产费用是构成产品成本的基础,费用发生在先,成本计算在后。
两者的区别是:计算范围不同,费用是按整个企业计算的,并按照费用的性质和发生情况分为生产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等,而成本是按照一定的产品对象归集的,即成本是对象化了的费用,按照成本包含的内容不同,分为生产成本和销售成本等。
计算期间不同,费用是按时期归集的,一般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发生的耗费,而生产成本是按照产品对象的生产经营过程是否完成划分的,当期的生产费用与当期完工产品的成本并不一致。
2、成本费用的分类
①按费用的经济性质分类
外购材料 外购燃料 外购动力 工资 提取的职工福利费 折旧费 其他支出
②按费用的经济用途分类
产品成本项目:直接材料 燃料和动力 直接人工 其他直接支出 制造费用
期间费用: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 销售费用
二、成本预测和成本计划
1、成本预测
①目标成本倒挤法
预测目标成本=预测销售收入-产品应纳税 金-预测目标利润总额
=预测销售量×〔预测单价×(1-税率)〕
-预测目标利润
②本量利预测法
目标固定成本=计划销售量×(销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目标利润
目标单位变动成本=单位售价-(固定成本+目标利润)/计划销售量
2、成本计划(略)
三、成本控制
1、广义的成本控制是指对产品形成的全过程和产品形成的各个环节所进行的控制,包括一切管理工作和相应的方法,目的是为了降低产品成本。
狭义的成本控制是指在成本的形成中,按照事前制定的成本计划或目标成本,对企业的各项生产耗费进行指导、调节和监督,目的是为了保证成本计划的实现。
2、成本控制的程序
①确定成本控制的标准
②监督成本的形成过程
③分析差异,考核奖惩
3、成本控制方法的运用
标准成本控制法
①标准成本定义
标准成本是通过精确的调查、分析与技术测定而制定的,用来评价实际成本,衡量工作效率的一种预计成本。
②标准成本的制定
首先应确定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的标准成本,制造费用的标准成本,然后确定单位产品的标准成本,最后确定标准成本。
A:直接材料的标准成本
直接材料的标准成本=∑(各种材料耗用量标准×各种材料价格标准)
其中,耗用量标准是指现有生产技术条件下,生产单位产品所需要的各种材料的消耗量,包括构成产品的实体的材料数量,生产中必要的材料损耗量,不可避免的废品所消耗的材料数量。
价格标准:是事先确定的购买材料应付的标准价格,包括购价和运杂费。
B:直接人工的标准成本
直接人工的标准成本=工作时间耗用量标准×工资率标准
工作时间耗用量标准是数量标准,是现有生产技术条件下生产单位产品需用的工作时间(对产品直接加工所用时间,必要的间歇停工时间,不可避免的废品所耗时间)。
工资率标准是价格标准,即每一标准工时应分配的工资。
C:制造费用标准成本的制订
制造费用标准成本=生产单位产品的直接人工小时(或机器小时)×制造费用分配率标准
生产单位产品的直接人工小时(或机器小时)是数量标准,制造费用分配率标准是价格标准。
四、成本差异分析与评价
1、成本差异是指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之间的差额,又称为标准差异。
实际成本低于标准成本所形成的差异称为顺差,有利差异,节约,用负数表示。
实际成本高于标准成本所形成的差异称为逆差,
不利差异,超支。
2、成本差异包括直接材料成本差异,直接人工成本差异,制造费用差异(变动制造费用差异,固定制造费用差异)。
形成差异的原因分为“数量差异”和“价格差异”,成本差异分析的基本方法就是将料、工、费三部分差异分别分解为数量差异和价格差异。
3、直接材料成本差异的分析
①直接材料成本差异是指一定产量的产品的直接材料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之间的差额。
直接材料成本差异=直接材料实际成本-直 接材料标准成本=实际价格×实际用量-标准价格×标准用量
其中,标准用量=实际产量×材料耗用量标准
②材料价格差异=(实际价格-标准价格)×实际用量=(P1-P0)×q1
材料用量差异=标准价格×(实际用量-标准用量)= P0 ×(q1-q0)
例:某产品直接材料的单位标准成本为:材料耗用量8千克,材料单价1元,本月生产产品500件,使用材料3000千克,所用材料单价1.1元。
解:材料价格差异=3000×(1.1-1)=300(元)
材料用量差异=(3000-500×8)×1=-1000(元)
材料成本差异=(3000×1.1)-500×8×1=-700(元)
③分析差异原因
材料价格差异原因:
供应单位和供应价格的变化
采购批量的变动
运输方式和运输线路的变化
替代材料的使用
材料质量的变化
紧急订货
材料数量差异的原因:
产品设计和工艺的变更
材料质量和规格的变化
废次品率的变动
工人技术操作水平的升降和责任心强弱变化
加工设备完好程度的变化
材料储存损失的变化
4、直接人工成本差异的分析
①指一定产量产品的直接人工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之间的差额。
直接人工成本差异=直接人工实际成本-直接人工标准成本=实际工资率×实际工时-标准工资率×标准工时
其中:标准工时=单位产品工时耗用标准×实际产量
②直接人工的成本差异=工资率差异+效率差异
工资率差异=实际工时×(实际工资率-标准工资率)=q1×(P1-P0)
效率差异=(实际工时-标准工时)×标准工资率=( q1 –q0)× P0
例:某产品直接人工的单位标准成本为:工时耗用2小时,小时工资率为4元,本月生产产品500件,实际使用工时900小时,支付工资4500元,则:
工资率差异=实际工时×(实际工资率-标准工资率)=900×(4500/900- 4)=900元
效率差异=(900- 500×2)×4=- 400元
③直接人工差异原因
工资率产生差异原因:
工人调度不当,由高工资工人做低工资工人的工作。
工资变动,原标准未及时修订。
季节性或紧急性生产增加工资。
工资效率产生差异原因:
工人生产技术熟练,未完成工时标准。
工人调动频繁,难以适应和熟悉工作,工时付出大。
材料供应不及时,造成停工待料,浪费工时。
燃料、动力供应中断,停工待产,浪费工时。
设备发生故障,停工待修,浪费工时。
生产工艺变更,未及时修订标准。
生产计划安排不当,造成窝工。
材料质量低劣,加大加工时间。
产品批量小,批次多,工作准备时间长。
工作环境不良,工人情绪不佳,不能充分发挥生产潜力。
工作安排得当,工人生产技术得到提高,生产积极性高,提前完成预定任务,减少工时。
5、制造费用的差异分析
制造费用包括变动制造费用和固定制造费用两部分,因此,制造费用的差异分析也按变动费用差异和固定制造费用差异分别进行。
①变动制造费用的差异分析
变动制造费用差异是指一定产量产品的实际变
动制造费用同标准变动制造费用之间的差额。
变动制造费用差异=实际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变动制造费用=实际变动制造费用-产品产量×标准工时×变动费用标准分配率
变动制造费用差异=变动费用耗费差异+变动费用效率差异=实际工时×(变动费用实际分配率-标准分配率)+标准分配率×(实际工时-标准工时)
例:某产品的变动制造费用单位标准成本为:工时耗用2小时,变动制造费用小时分配率3元,
本月生产产品500件,实际使用工时900小时,实际发生变动费用2070元,则:
变动费用耗费差异=900×(2070/900-3)=- 630元
变动费用效率差异=3×(900-500×2)=- 300
变动费用成本差异=2070-500×2×3=-930
变动制造费用产生差异的原因
耗费差异的产生:
预算估计错误,实际发生的费用超过或低于预算额。
间接材料价格变化。
间接人工工资调整。
间接材料质量低劣,耗用量加大,费用增多。
间接人工过多。
其他各项费用控制不当。
效率差异原因:参见直接人工成本效率差异
②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的分析
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是实际发生的固定制造费用与标准之差额。
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实际发生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固定制造费用=实际发生固定制造费用-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标准工时=实际发生固定制造费用-预算固定制造费用/预算工时×标准工时
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开支差异+能量差异
固定制造费用开支差异=固定制造费用实际数-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数
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生产能量-标准工时)
例:某产品固定制造费用的单位标准成本为:工时耗用2小时,固定制造费用小时分配率2元,生产能量600件即1200小时。本月实际产量500件,发生固定制造费用1500元,实际耗用工时900小时。
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1500-1200×2=-900元
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2×(1200-500×2)=400元
固定制造费用差异=1500-500×2×2=-500元
差异产生的原因
耗费差异的原因:折旧方法的改变
修理费用开支加大
租赁费、保险费调整
各项公用价格上涨等
产生能量差异的原因:市场萎缩,定货减少。
原设计生产能量过剩,市场容纳不下。
供应不足,停工待料。
机械发生故障,停工待修。
燃料能源短缺,开工不足。
产品调整,小批量试产。
人员技术水平有限,不能充分发挥设备能力。
练习:1、某企业使用A材料生产甲产品,其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的标准成本资料如下:直接材料价格标准:4元/公斤,数量标准2公斤,直接人工的价格标准5元/工时,数量标准3工时。本月实际发生的业务情况如下:实际用料4600公斤,材料实际成本19320元;实际用工6400工时,人工实际成本33600元;本月购进材料全部用于生产,共生产甲产品2000件,计算本月份的材料数量差异与价格差异,计算本月份的人工工资率差异与人工效率差异。
2、某企业生产B产品,在某期内的变动制造费用预算和实际执行结果如下:正常机器工作小时为10000工时,每小时标准耗费间接材料0.4元,间接人工0.2元,该企业生产B产品单位小时标准2小时/件,实际完成机器小时为8400小时,实际产量为4000件,实际发生的变动费用为:间接材料3280元,间接人工1920元,计算总差异、耗费差异、效率差异。
3、上题中,预算期固定制造费用总额为15000元,实际发生额为15500元,求总差异、耗费差异、能量差异。
(2400,920)(2000,1600)
(400,160,240)
(3500,500,3000)
第四章 分配管理
第一节 利润规划与分配管理
一、目标利润
1、制定目标利润的方法
①损益平衡分析法
②税后利润倒求法
预计税后利润=(分红利润+未分配利润)÷(1-公积金与公益金提取比率)
目标税前利润=预计税后利润÷(1-所得税率)
③相关比率法
目标利润=预计销售收入×销售收入利润率
目标利润=预计总资产平均占有额×总资产利润率
④增长比率法
目标利润=上年实际利润×(1+利润增长率)
目标利润=上年实际利润×(1+销售收入增长率)
二、税务规划
1、工商税税种
①流转税:增值税 消费税 营业税 城市维护建设税
②资源税:资源税 土地使用税 土地增值税
③所得税:企业所得税 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
④财产税:房产税 车船税 遗产和赠与税
⑤行为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 印花税 证券交易税 屠宰税
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在在建工程中列支,其余行为税和财产税的大部分在成本中列支,这些税因影响成本进而影响利润,流转税中增值税单独计算,不列入销售收入,其余大部分流转税均在销售收入中支付,所得税在企业利润中扣除,是影响企业利润额的直接因素。
2、税务规划与目标利润规划的关系
现金流量的影响
四、企业的利润构成及利润分配
1、企业的利润构成
企业的利润由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及营业外收支净额组成。
2、利润的分配原则:
依法分配的原则
利益兼顾的原则
公平分配的原则
分配与积累、积累与消费并重的原则
3、利润分配程序
①依法缴纳所得税
税前利润弥补亏损
计算应纳税所得额
计算应纳所得税税额
②税后利润分配
弥补被没收的财物损失,支付各项税收的滞纳金和罚款
弥补以前年度亏损
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
提取公益金
向投资者分配利润
第二节 股利分配
一、股利分配的程序
根据《公司法》等的规定,股份公司当年实现的利润,按国家有关规定作相应的调整后,依法缴纳所得税,然后按照一定的顺序分配。
二、股利支付的程序
支付股利的过程经历股利宣告日、股权登记日、除息日和股利发放日。
股利宣告日:股利分配方案由股东大会讨论通过后,由董事会将股利支付情况正式予以公告的日期。
股权登记日(除权日):即有权领取本期股利的股东资格登记截止日期。
除息日:即指领取股利的权利与股票相互分离的日期。
股利发放日:即向股东发放股利的日期。
三、股利支付方式
现金股利、股票股利、财产股利、负债股利
1、现金股利:以现金形式支付的股利。
2、财产股利:以现金以外的其他资产支付股利的方式,包括实物股利、证券股利。
3、负债股利:公司以负债支付的股利,通常以公司的应付票据支付给股东。
4、股票股利:公司将应支付的股利以增发股票的方式支付。
四、股利政策
股利政策是指公司管理当局对股利分配有关事项作出的方针和决策。
1、剩余股利政策
指公司在有良好的投资机会时,根据目标资本结构的要求,将税后净利首先用于满足投资所
需的权益资本,然后将剩余的净利润再用于股利分配。
这种政策的优点是能充分利用筹资成本最低的资金来源,满足投资机会的需要并能保持理想的资本结构,使加权平均资金成本最低。但这种股利政策往往导致股利支付不稳定,不能满足希望取得稳定收入股东的满意,也不利于树立企业良好的财务形象。
2、固定股利政策
公司在较长时期内都将支付固定的股利额,股利不随经营状况的变化而变化。
固定的股利有利于公司树立良好的形象,有利于公司稳定股票价格,从而增强投资者对公司的信心。其缺点是股利支付与公司盈利相脱节,当公司净利润下降或现金紧张时,仍要保证股利的正常发放,容易引起公司资金短缺,导致财务状况恶化。
3、固定股利比率政策
按固定的股利支付比例从净利润中支付股利。
其优点是体现了风险投资与风险收益对等的原则,不会加大公司的财务压力。不足之处是由于股利波动传递的是经营业绩不稳定的信息,容易使外界产生公司经营不稳定的印象,不利于股票价格的稳定与上涨,也不利于树立企业良好的财务形象。因此,这种股利政策为那些盈利相对比较稳定的公司所采用。
4、正常股利与额外股利政策
每年按一固定的较低的数额向股东支付正常股利,当企业盈利有较大幅度增加时,再根据实际需要向股东临时发放一些额外股利。
该政策是介于固定股利政策与变动股利政策之间的折衷股利政策,是对上述股利政策的综合,其优点是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可给企业较大的弹性,为多数企业所采用。
五、股票股利和股票分割
1、股票股利是将应支付的股利以股票的形式发放,一般按股东的持股比例以认购股票或增配新股的方式进行。
股票分割是指股份公司用某一特定数额的新股,按一定比例交换一定数额流通在外股份的行为,即拆股。
2、股票股利支付后对经营成果的影响是:每股收益会按股利的支付比例相应地下降,股票
价格也会按股利的支付比例相应地下降,但股东持有股票的市场价值总额却不变。
股票分割的意义在于通过增加股票股数来降低每股市价,使股价保持在合理的水平上,避免因股价过高而丧失投资者。
六、股利理论
围绕公司股利政策对公司股价或企业价值有无影响的问题的研究,形成了股利政策的基本理论。
1、股利无关论
股利无关论认为,公司的股利政策不会对公司的股票价值产生任何影响。
美国财务学家米勒和莫迪格莱尼在《股利政策增长和股票价值》中认为,在满足一定假设的情况下,公司的股利分配对股价或公司价值无任何影响。其假设是:①现行市价反映了所有已公开或未公开的信息,公司的投资者和管理当局可相同地获得关于未来投资机会的信息;②没有筹资费用;③不存在个人或公司所得税。
基于这些假设,MM理论认为,投资者并不关心公司股利分配的情况,公司的股价完全取决于投资方案和获利能力。
2、股利相关论
股利相关论认为,公司的股利政策会影响到公司股票的价格。
①在手之鸟论
这种理论认为,投资者对股利收益与资本利得收益是有偏好的,大部分投资者更偏向于股利收益,特别是正常的股利收益。因为正常的股
利收益是投资者按时、按量,有把握取得的现实收益,而资本利得收益要靠出售股票才能得到,风险大得多。“一鸟在手,强于二鸟在林”。
②投资者类别效应论
该理论认为,投资者不仅仅是对资本利得和股利收入有偏好,即使是投资者本身,因其类别不同,对公司股利政策的偏好也是不同的。那些低收入阶层,比较偏好经常性的高额现金股利,因为较多的现金股利可以弥补其收入的不足,并可以减少不必要的交易费用。而那些高
收入阶层,则偏好少分现金股利,多些留成,用于再投资,这样既可以减少所得税,又可以为将来积累财富。因此,不同类别的投资者会选择不同股利政策的公司。
③信息效用论
该理论认为,MM理论中关于投资者和管理当局可相同地获得关于未来投资机会的信息这一假设是不存在的。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现金股利的分配就成了一个信息传播渠道。股利
政策就有了信息效应,即股利的分配给投资者传递了关于公司盈利能力的信息,而这一信息自然会引起股票价格的变化。通常,增加现金股利的支付,向投资者传递的是公司经营状况良好、盈利能力充足的信息,会导致股票价格的上升,反之,则会导致股票价格的下降。
④税收效应论
该理论认为,MM理论中关于不存在个人及公司所得税这一假设也是不存在的,现实中,资本利得和股利收入的所得税的课税比率是不同
的。一般而言,资本利得所得税税率较低,另外,投资者不出售股票就不会获得资本利得,也就不要纳税,有推迟纳税的效果,因此,那些能够利用留存收益进行有效投资,增加股东财富的公司,不发或少发股利对投资者更为有利。
七、股票回购
股票回购是指公司在证券市场上将自己发行在外的股份回收的行为。其作用有:
①提高每股收益
②稳定或提高公司的股价
③分配公司超额现金
④改善资本结构
⑤反并购的策略
其负作用:
①公司回购股票,与股东退股和减少公司资本差别不大,这样会从根本上动摇公司的权益资本基础,影响公司的经济增长,也削弱了对公司债权人的保障程度。
②公司回购使公司持有自己的股票,成为自己的股东,公司与股东之间的法律关系混淆。
③易导致公司利用内幕消息进行抄作,人为操作股市,加剧公司行为的不规范化。
第五章 财务分析
一、财务分析基础
1、财务分析是对各项财务指标的完成情况所作的分析。
广义的财务分析应包括企业一般的、具体的、整体的和部门的,内部的和外部的,目前的和未来的,价值的和非价值的各种与企业经营和投资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财务状况相关的各项财务分析。
2、财务分析目的
评价企业财务状况
评价企业盈利能力
评价企业资产管理水平
评价企业成本费用水平
评价企业未来发展能力
二、财务分析指标
1、流动性指标
流动性指标分析的目的,主要说明企业短期负债的偿付能力。
①流动比率:指企业一定时期全部流动资产对全部流动负债的比率。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说明企业有多少短期可变现的资产来保证短期负债的偿还能力。
一般讲,流动比率越大,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越强,但决不能讲该比率越大越好。因为该比率过高,说明企业流动资产的占用量过大,流动资产周转速度过慢,也说明企业的资金管理政策过于保守,长此以往会导致企业的流动资金利用水平下降,影响企业资金的盈利能力。
影响流动比率质量的主要因素,是企业的应收账款质量和存货资产的质量。如应收账款中大量是无法收回的坏账,或大量存货是无法变现的呆滞物品,那么再大的流动比率也是没有意义的。
流动比率的大或小,还必须要通过与本行业其他企业比较,以及与本企业的历史水平比较,才能说明企业偿债能力的变化及比率的合理性。
②速动比率:速动比率是企业一定时期的速动资产与全部流动负债的比率。
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
速动资产=流动资产-存货-待摊费用-预付账款-无法收回的坏账-待处理损失
速动资产=现金+银行存款+短期投资+应收账款+应收票据
从偿债的角度看,流动比率与速动比率相似,该比率越大说明企业偿债能力越强。但速动比率越大,并不一定是好事,可能说明企业流动资产周转慢,利用水平低。
速动比率的质量主要取决于企业应收账款的质
量,只有在企业的应收账款周转水平不下降,并有所提高的前提下,速动比率的提高,才对企业的偿债能力具有实际意义。
在进行偿债能力分析时,应注意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营运资金的变化情况。一般讲,只有这三个指标同时上升,才能真正说明企业的实际偿债能力是上升了。
有时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都下降,可能是因为特殊情况或是企业的特殊财务策略引起的。如
近期企业确有较大金额的投资回收现金流入,或企业近期有大量固定资产等要变现,或企业在金融机构获得较高的贷款信用额度等。
2、资产管理指标
资产管理分析主要是通过对企业资金的周转能力的分析来评价企业各项资产的利用水平和盈利能力。
①应收账款周转率:是企业一定时期赊销收入净额与应收账款平均余额之比。
应收账款周转次数=赊销收入净额/应收账款平均余额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计算期天数/应收账款周转次数
赊销收入净额,指企业一定时期全部销售收入减去销货退回、折扣和折让后的净额。
一般讲,应收账款周转率越高,表示企业有较强的收现能力,应收账款资金的利用水平较高。但如果企业因采用一种延期信用的促销政策,应收账款的周转期必定有所延长。
应收账款周转率分析应与企业信用期限分析结合起来进行。
企业应收账款总周转率分析,只说明了企业的整体的收账能力,但不能了解和把握各个客户的信用状况和付款能力,所以还要定期对每个客户进行账龄分析和信用评估。
应收账款周转率指标适用于大部分销售状况稳定的企业,对于销售业务很特殊的企业往往不十分适宜。
③存货周转率:是一定时期的销售成本总额与存货平均余额之比。
存货周转次数=销售成本总额/存货平均余额
存货周转天数=计算期天数/存货周转次数
一般讲,存货周转率高,说明企业存货资金利用效果好,销售状况良好。如存货周转率偏低,说明企业存货有积压和销售状况不佳。但不能绝对地讲存货周转越快越好,因为有时企业存货周转率有所下降,但存货供应总成本却提高了。如小批量采购。
存货总周转率只说明了企业全部存货资金的周转效率,却无法说明各周转阶段的状况,所以要对存货周转率作分解研究。
在计算存货周转率的时候,存货的计价方法前后期必须保持一致。
在存货总周转率中,产成品周转率是最重要的,它直接反映了企业的产品能否在市场上及时地销售出去。
3、盈利能力指标
①销售利润率
销售利润率=销售利润/销售收入
该指标反映了企业销售利润占销售收入的比率,说明企业销售收入的获利能力。
在一般情况下,该比率越大,说明企业销售的盈利能力越强,也说明企业每元的销售收入能为企业带来更多的销售利润。但这是个绝对数指标,并不能说明本期销售利润总额的变动情况。所以应结合利润总额指标来分析。
在现行的损益表中,更多的采用营业利润的概念,它是将销售收入扣除销售成本、销售税金
后,再扣除全部的期间费用后的余额。
销售利润率指标的计算,从原理上讲应包括全部销售收入,即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和附营业务收入,在实务中通常采用主营业务收入来计算。但这个指标计算出来比较偏高。
②资产净利率:指企业一定时期的税后净利与总资产平均额的比率,说明企业每一元资产占用能获得的净利润。
资产净利率=净利润/总资产平均额
它全面反映企业资产的营运能力和获利水平。
一般讲,该指标越大,说明企业资产运作能力强,资产周转快,资产的盈利水平高。但太高的资产利润率可能蕴含着较高的财务风险。如企业扩大经营范围和增加投资支出或采取特殊的经营方针,都可能引起企业资产净利率指标的波动,应属正常现象。如果企业的资产净利率在几年中持续下跌,则必须通过深入分析来查明原因。
4、成本费用指标
①销售成本率:是企业一定时期销售成本(费用)与销售收入总额的比率。
销售成本率=销售成本(费用)/销售收入
一般讲,这个比例越低,说明企业销售收入中的成本含量越低,企业销售成本的盈利能力越强,企业的成本控制水平高,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强。但如果企业采用降低售价和扩大销售的经营方针,可能会使企业的销售成本率有所上升,但企业弥补成本后的总利润是上升的。
销售利润率中的成本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一般用狭义的概念计算,即将实际销售产品的库存成本与销售收入之比,该计算指标反映了产品直接制造成本占销售收入的比率,是企业不可避免成本的体现,该比率的变动与销量没有直接关系。如采用广义成本概念,即将销售产品的库存成本加上本期的期间费用与销售收入相比,该指标反映企业经营成本与销售收入的关系,并与当期的销量有直接的联系,销量上升时,该比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所以要保持计算口径的一致。
②成本利润率:是企业一定时期净利润与其成本(费用总额)的比率。
成本利润率=净利润/成本费用总额
一般讲,该指标是越大越好,反映了企业能用较少的成本费用获取较大的利润收益。但这个指标是相对数指标,还必须结合利润总额指标来进行分析。
该指标只能说明本期投入成本与获取利润之间的关系,但本期成本的盈利能力是否比上期有所提高,就要与上期的成本利润率进行比较才
能作出判断,还要与同行业的平均和先进水平进行比较,了解本企业的成本利用水平在同行业中所处的地位。
5、长期偿债能力指标
长期偿债能力指标能进行企业的资本结构分析,反映企业的负债与总资产及权益资本之间的关系。
①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该指标是衡量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反映了企业的总资产中,有多大比率
的资金是通过以负债的形式筹集到的,反映了企业的资本结构状况,直接表现了企业的财务风险的大小。
从资产负债率本身来看,该指标没什么好坏之说,从债权人角度看,该指标应该是越低越好,这说明企业有充分的资产保障能力来确保其负债的按时偿还,该指标越低,说明企业的负债的安全性越强,企业的财务风险也越低。从企业权益者角度看,投资的目的是为了更大程度的盈利,当企业的投资报酬率大于负债利率时,
企业的所有者可以获得经营杠杆收益。从企业经管当局来看,既不愿意接受较高的负债比率,承受较大的风险责任,也不会长久保持较低的负债比率,使企业的权益资本净利率得不到较大的增长,所以追求最佳的资本结构。
对于不同的行业来讲,该比率的大小有很大的差异,如金融企业和制造业之间的差异。另外,要进行动态比较,了解企业的该比率的变化情况。
②权益负债率=负债总额/权益资本总额
该指标同样反映了企业的负债水平,当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为50%时,该比率为1,该指标的分析原理同资产负债率。
③利息保障倍率
已获利息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费用
从偿债能力角度看,该指标的数值越大,说明企业的利息支付能力越强,一定时期赚取的利润对利息支付当然保障程度越大,一般讲,该比率至少要大于1,否则企业就不能再继续采
用负债筹资经营。但并非讲该比率越大越好,当该比率过高时,虽然企业没有利息支付风险,但却说明企业的资本结构是比较保守的,企业没能有效的利用财务杠杆来获取杠杆价值。
6、市场表现指标
①每股收益(每股盈余或每股利润)
每股收益=(净利润-优先股股利)/普通股平均股数
一般讲,该指标越大,说明公司的盈利能力越强,公司有较好的经营和财务状况,由于每股
收益大,就可能使公司有发放较高股利率的能力,促使企业股票价格在市场上有良好的表现。但每股收益高,并非股票市价就必然高,如果企业以很高的负债比率和财务风险换取的较高每股收益,在股利发放后,不但公司的股价不会上扬,甚至有较大下降的可能。因此,只有当公司每股收益上升,但其财务风险并无增长时,其公司的股票价格才有良好的市场表现。
②市盈率:是指普通股每股市场价值与普通股每股收益的比值,它是通过公司股票的市场价值表现,间接地评价公司能力的指标。
市盈率=普通股每股市价/普通股每股收益
一般讲该指标越大,说明公司越具有良好的盈利能力和发展前景,并得到市场的好评,同时投资人投资于该公司的股票,能获得较好的回报。
影响市盈率的因素之一是股票市价,但股票市价的变动受宏观形势和经济环境等多种因素影
响,因此要对股票市场作全面的了解和分析,才能对市盈率波动的原因作出正确的评价。另外,当每股收益为0,或亏损时,需结合其他相关指标(每股净资产)来分析。
财务管理讲义(ppt)
[下载声明]
1.本站的所有资料均为资料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交流使用。如有侵犯到您版权的,请来电指出,本站将立即改正。电话:010-82593357。
2、访问管理资源网的用户必须明白,本站对提供下载的学习资料等不拥有任何权利,版权归该下载资源的合法拥有者所有。
3、本站保证站内提供的所有可下载资源都是按“原样”提供,本站未做过任何改动;但本网站不保证本站提供的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同时本网站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损失或伤害。
4、未经本网站的明确许可,任何人不得大量链接本站下载资源;不得复制或仿造本网站。本网站对其自行开发的或和他人共同开发的所有内容、技术手段和服务拥有全部知识产权,任何人不得侵害或破坏,也不得擅自使用。
我要上传资料,请点我!
管理工具分类
ISO认证课程讲义管理表格合同大全法规条例营销资料方案报告说明标准管理战略商业计划书市场分析战略经营策划方案培训讲义企业上市采购物流电子商务质量管理企业名录生产管理金融知识电子书客户管理企业文化报告论文项目管理财务资料固定资产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工作分析绩效考核资料面试招聘人才测评岗位管理职业规划KPI绩效指标劳资关系薪酬激励人力资源案例人事表格考勤管理人事制度薪资表格薪资制度招聘面试表格岗位分析员工管理薪酬管理绩效管理入职指引薪酬设计绩效管理绩效管理培训绩效管理方案平衡计分卡绩效评估绩效考核表格人力资源规划安全管理制度经营管理制度组织机构管理办公总务管理财务管理制度质量管理制度会计管理制度代理连锁制度销售管理制度仓库管理制度CI管理制度广告策划制度工程管理制度采购管理制度生产管理制度进出口制度考勤管理制度人事管理制度员工福利制度咨询诊断制度信息管理制度员工培训制度办公室制度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培训绩效考核其它
精品推荐
下载排行
- 1社会保障基础知识(ppt) 16695
- 2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ppt 16695
- 3行政专员岗位职责 16695
- 4品管部岗位职责与任职要求 16695
- 5员工守则 16695
- 6软件验收报告 16695
- 7问卷调查表(范例) 16695
- 8工资发放明细表 16695
- 9文件签收单 16695
- 10跟我学礼仪 16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