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概述 (ppt)

  文件类别:其它

  文件格式:文件格式

  文件大小:36K

  下载次数:285

  所需积分:4点

  解压密码:qg68.cn

  下载地址:[下载地址]

清华大学卓越生产运营总监高级研修班

综合能力考核表详细内容

物流概述 (ppt)
第一章  物流概述
第一章 物流概述
 知 识 点:
● 物流的定义、作用及分类
● 物流活动的基本要素
● 现代物流管理的理念与特征
 难 点:
● 现代物流管理的特征
● 供应链管理理论

◆ 要 求:
熟练掌握以下内容:
● 物流的定义及作用
● 物流活动的基本要素
了解以下内容:
● 物流的产生与发展
● 第三方物流、第四方物流
● 中国物流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沃尔玛“不灭的神话”
沃尔玛(Wal-Mart)公司是全世界零售业年销售收入位居第一的巨头企业,是著名的“全球500强排行”冠军。一个成立于1962年阿肯色州罗杰斯城的小商店,经过三四十年,已变成有几千个商店,总营业额超过800亿美元的跨国公司,成为世界最大的零售商,投资人在1970年投入1650美元,现在已经增长到270亿美元了。沃尔玛“不灭的神话”,是用现代化的物流技术和高科技战略创造的。
那么,什么是物流?物流是如何在经济活动中发挥其巨大的潜能作用的?物流的发展情况如何?
第一节 物流的概念与产生、发展
1.1.1 物流的定义
1.1.2 物流的产生
1.1.3 物流的发展概况
1.物流运作全球化
2.物流服务的优质化
3.第三方物流的快速发展
4.电子物流的兴起
5.绿色物流是物流发展的又一趋势
6.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物流技术水平
1.1.1 物流的定义
物流(Logistics),直观的理解是物质实体的定向移动,既包括物质实体在空间上的改变,也包括其在时间上的延续。这一概念源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军事系统,从Physical Distribution(简写为PD)一词演变而来,原意为“实物分配”。
虽然Logistics和PD的概念上有些相近,但还是存在着较大的不同,一般认为前者意义更为广泛,在叙述上更加简捷,也为人们所通用。

物流可用一种称为7R的定义法:Right Product、Right Quantity、Right Condition、Right Place、Right Time、Right Customer、Right Cost,即“在恰当的时间、地点和恰当的条件下,将恰当的产品以恰当方式和恰当的成本提供给恰当的消费者”。
美国物流管理协会(Council of Logistics Management)1992年对物流定义如下:
物流是为满足消费者需求而进行的对货物、服务及相关信息从起始地到消费地的有效率与效益的流动与存储的计划、实施与控制的过程。

1998年,该协会在对物流的定义中增加了供应链的概念,并进一步完善。2001年给出了如下定义:
物流是供应链运作中,以满足客户要求为目的,对货物、服务及相关信息在原产地和销售地之间实现高效率和低成本的正向和反向的流动和储存所进行的计划、执行和控制的过程。
在这里,明确地指出了物流是供应链流程的一部分,物流是为供应链服务的,使物流和供应链概念之间的关系更加清晰化。
具体的内容包括:
运输、仓储、物料搬运、包装、订单处理、预测、信息处理、采购、生产计划、客户服务、选址、废料处理及逆向回收等相关活动。
1.1.2 物流的产生
一般来说,可以将这一个世纪的物流发展人为地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早期阶段
萌芽阶段
综合物流阶段
供应链管理阶段。
早期阶段
1901年,约翰·F·格鲁威尔在《农产品流通产业委员会报告》中讨论了农产品流通方面的问题,从理论上开始了对物流的认识。
1915年,阿奇·萧在《市场流通中的若干问题》一书中就提到物流一词。当时西方有些国家已经出现生产大量过剩,需求严重不足的经济危机,企业因此提出了销售和物流的问题,这时的物流指的是在销售过程中的物流。
20世纪20年代,美国著名的营销专家斐莱德·E·克拉克在《市场营销的原则》一书中真正把物流活动提升到理论高度进行讨论与研究,Physical Distribution一词也与物流联系起来。
1935年,美国销售协会对物流进行了进一步的阐述:“物流是包含于销售之中的物质资料和服务在从生产场所到消费场所的流动过程中所伴随的种种经济活动”。
萌芽阶段
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物流对于盟军的胜利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在当时被称为--后勤管理(Logistics Management)。
二战后,Logistics的运作方法及理念在企业中广泛采用,又有商业后勤,流通后勤的提法,这时的后勤包含了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中的物流,因而是一个包含范围更广的物流概念。
综合物流阶段
1962年,著名管理大师彼德·德鲁克(Peter Druker) 《财富》杂志上发表了题为《经济领域的黑暗大陆》的文章。这篇文章首次提出物流领域的潜力,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使企业的决策者对物流的认识也得到了提高,并开始把寻求成本优势和差别化优势的视角转向物流领域,物流成为了企业的“第三利润源”。从此,企业物流管理领域正式启动。
不久,人们又认识到原材料这段物流也同样存在巨大潜力,并且产品物流与原材料物流可以综合起来,大大改进了对物流系统的管理。
供应链管理阶段
日本是在20世纪50、60年代引入“物流”这一名称的。全面推动了日本生产经营管理的发展。物流革新思想不仅渗透到了产业界,同时还渗透到了整个日本社会。到了20世纪70年代,日本物流的发展进入了世界领先行列。
1985年美国物流管理协会正式将名称由National Council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 Management更名为Council of Logistics Management,从而标志着现代物流理念的确立。与此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政策的放开、竞争的加剧,现代物流管理思想进一步发展,一体化物流管理的思想逐步形成。
直至20世纪90年代,人们又提出了供应链管理的概念。自此,物流管理逐渐扩大到整个供应链范围。
1.1.3 物流的发展概况
1.物流运作全球化
2.物流服务的优质化
3.第三方物流的快速发展
4.电子物流的兴起
5.绿色物流是物流发展的又一趋势
6.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物流技术水平
物流运作全球化
21世纪是一个物流全球化的时代。经济全球化、企业外包扩大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必然要求企业物流运作的全球化,即全球物流市场的开放。
大物流公司也开始了它们的全球化扩张战略,大规模的并购和重组是大物流公司战略调整和全球物流市场整合的主要特征。
物流服务的优质化
随着消费多样化、生产柔性化、流通高效化时代的到来,社会和客户对物流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物流服务的优质化是物流今后发展的重要趋势。
正如7R定义给出的一样,物流成本已不再是客户选择物流服务的唯一标准,人们更多的是注重物流服务的质量。
物流企业应能够为客户提供独特的物流服务,能够给客户带来高效、可靠的物流支持,并且使客户在市场中,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竞争优势。
第三方物流的快速发展
第三方物流(Third Party Logistics)是指在物流渠道中,由供需双方之外的第三方完成物流服务的物流运作方式。第三方以合同的形式在一定期限内,为企业提供所需的物流服务。第三方物流是商业运作中的一个流通环节,并通过提供一整套物流活动来为整个供应链服务。
随着第三方物流迅速发展,进而又出现了第四方物流,甚至是第五方物流。
电子物流的兴起
基于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电子物流(E-Logistics)正在兴起。
电子物流能够让企业准确、迅速、全面地了解需求信息;可以使企业内部、企业与供应商、企业与消费者、企业与政府部门之间加强联系和沟通;可以对货物进行在线追踪、在线规划投递路线、在线进行物流调度、在线进行货运检查等等。
电子物流的兴起大大提高了物流的运作效率,方便了物流运作者进行物流操作。可以说电子物流将是二十一世纪物流发展的一大趋势。
绿色物流是物流发展的又一趋势
绿色物流是融入了环境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物流活动,是物流管理与环境科学交叉的一门分支。
通过改革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流通加工等物流环节,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最充分利用。
这不仅要求减少生产过程中主要的物流活动对环境可能会产生的影响,而且,在逆向物流过程中如何合理回收废旧物品,减少其对环境的污染并且能够最大可能的再利用也是物流管理所需要考虑的内容。
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 提高物流技术水平
物流技术主要包括运输、装御、配送、搬运、包装技术、自动化仓储技术、库存控制技术、管理技术、信息化技术等,物流技术水平的高低是实现物流效率高低的一个重要因素。
目前国外物流企业的技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并正朝着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集成化、柔性化、标准化方向发展。
第二节 物流的功能与要素
1.2.1 物流的增值作用
1.2.2 物流在经济中的作用
1.2.3 物流在组织中的作用
1.2.4 物流活动的要素
1.运输 2.储存
3.配送 4.包装
5.装卸搬运 6.流通加工
6.信息处理
7.废旧物品的回收与处理
1.2.1 物流的增值作用
空间效用 时间效用
占有效用 形态效用
品种效用 信息效用
风险效用
空间效用
空间效用是指有效地克服产品生产和消费在空间上的差异而创造价值。
经济的全球化发展更加突出的体现了这一点。不同的地区具有不同的生产优势和生产结构,即便是同一产品,因为现代社会产业结构和社会分工的存在,在不同地区其价值也不同,物流便通过改变产品的地域空间位置实现了价值的增值。
时间效用
产品从生产到消费的整个过程是一个延续的过程,物流通过调整这个过程中的时间结构所创造的价值称为物流的“时间效用”。
在市场中,抓住需求信息的提前量也同样产生时间效用,一些时令性或集中性消费产品,其生产又是长期连续的,通过仓储、运输等物流活动不仅解决生产和消费在时间上的矛盾,还增加了产品的时间效用。
占有效用
通过营销手段、技术支持、客户服务等手段,直接或间接地增加客户或消费者想拥有产品或服务的愿望,并帮助客户或消费者实现这种愿望,这时占有效用也就实现了。
占有效用与时间、空间效用是互相依存的。时间与空间效用只有通过占用效用的产生才能够实现,而反过来,如果没有时间与空间效用的实现,消费者便实现不了想拥有产品或服务的愿望,或者根本就没有这种愿望,占有效用的实现也就无从谈起了。
形态效用
在创造产品或服务的过程中,通过加工、包装等手段使产品或服务以其适当的形式提供给用户,这便产生了形态效用。如将各种电子元部件组装成整机出售、将现在产品进行外形的包装后再行出售等等,都产生了产品的形态效用。
品种效用
目前,无论生产资料还是生活资料消费者所需的都是多种多样的产品,而专业化生产并不能使生产厂商满足这一需求,物流则解决了这一问题。它可以集中不同的产品提供给消费者,这便创造了品种效用。
信息效用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信息在商业运作及经济管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产品供求信息、产品说明和使用情况、行业发展情况、用户的意见、技术发展趋势等等各种信息都活跃在整个经济活动过程中,对这些信息进行过滤、筛选、整理、分析,并总结出规律用以指导自己的工作。在这期间所获得的价值是无形的,也是不可估量的。
风险效用
在经济活动中存在和隐藏着许多风险,如质量风险、财务风险、信贷风险、汇率风险、政策风险等等。谁来承担这些风险责任常常会引发各方的争论不休,不仅浪费了物流运作的时间,还会极大地增加交易成本。而由专业的流通企业来承担这些风险无疑会极大地增强供求双方的信心,同时加快物资流通的速度和再生产的过程,也节省了物流成本。
1.2.2 物流在经济中的作用
物流是保证生产过程顺利、有效进行的前提条件。
物流作为国民经济的循环系统,将社会经济中的各个部分有机地结合起来。
物流保证了商流的顺畅进行,是实现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物流基础。
物流是影响商品生产规模和产业结构的重要因素。
现代物流的改进是提高微观经济效益和宏观经济效益的“第三利润源” 。

在提高微观经济效益方面,物流的作用表现为:
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减少流动资金占用
提升企业竞争力
在提高宏观经济效益方面,物流系统占用的社会资金多少以及在经济中的比重如何,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经济效益的水平。物流水平越高,资金周转速度就会越快,流通费用也就会越少,相应地增加了流通纯收入,从而提高了社会的经济效益。
1.2.3 物流在组织中的作用
随着物流管理的深化,物流概念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企业开始在整个经营组织中考虑物流活动,也使物流与组织之间的相互作用越来越紧密。
对于企业来说,其本身就是一个组织,它的内部又可以根据职能、业务、工作地域等进行划分。以前的物流是融入于其它各部门之中的,随着人们对物流认识的逐步加深,物流活动逐步从其它各部门中分离出来,形成了独立的部门。然而,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仍然是不可忽视的。
随着物流业的发展与进步,也不断地对企业和企业内部的组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企业内部的各组织部门在认真做好本部门业务的同时,注重与其它部门的配合,贯彻一体化管理的思想,对于企业来说也要做好统筹安排和协调工作。这些都迫切要求企业的组织结构随之完善,以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信息技术与信息系统的飞速发展推动了物流业的进步,现代物流便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充分的信息共享以及及时、有效的信息处理手段是实现物流一体化的先决条件。现代物流也就要求企业及其内部部门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与之相适应,使得信息传递更为顺畅,并且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
总而言之,物流与组织的发展相辅相成,物流的运作与进步需要以适当的组织结构为依托,同时又对组织的完善与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2.4 物流活动的要素
1.运输
2.储存
3.配送
4.包装
5.装卸搬运
6.流通加工
7.信息处理
8.废旧物品的回收与处理
运 输
运输是物流的核心业务之一,在物流活动中处于中心地位,也是物流系统的一个重要功能。它解决了物质实体从供应地点到需求地点之间的空间差异,创造了物品的空间效用,实现了物质资料的使用价值。
运输的方式有很多种,如:公路运输、铁路运输、船舶运输等等,选择何种运输手段对于物流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在决定运输手段时,必须权衡运输系统要求的运输服务和运输成本。

运输功能扩大了社会经济活动的范围,并实现了在此范围内价值的平均化、合理化。
运输问题的内容主要包括:运输方的选择、运输线路的优化确定、以及研究使用各种先进技术和有效措施来确保运输的低成本、安全性、及时性与高效性等等。

储 存
储存是物流中的又一极为重要的职能,与运输构成物流的两大支柱,同处于中心位置。
储存不但缓解了物质实体在供求之间时间和空间上的矛盾,创造了商品的时间效用,同时也是保证社会生产连续不断运行的基本条件。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存储与保管物资
调节供需的功能
调节物资运输能力的功能
在物流活动中许多重要的决策都与储存有关,如仓库数目、仓库选址、仓库大小、存货量等,物流决策者需要对存储和运输、存储规划中的优化配置等进行权衡,以期达到最佳效果。
包 装
包装具有保护物品、便于运输、美化商品、促进销售等功能,它可以保护货物在运输、存储过程中免遭因冷热、干湿、碰撞和挤压等损害所造成的损失,使货物完好地运送到用户手中,还可以通过包装装饰形式取悦于消费者,达到促销的目的。
一般来讲,包装可分为工业包装和商品包装两种,包括了产品的出厂包装、生产过程中在制品、半成品的包装以及在物流过程中换装、分装、再包装等一系列活动。
在包装过程中,要全面考虑包装对产品的保护作用、促销作用、提高装运率的作用、包拆装的便利性以及废包装的回收及处理等各方面因素,具体内容包括包装形式和包装方法的选择、包装单元的确定以及包装形态、包装材料、重量、标记、标志等各方面的设计。
流通加工
流通加工是在流通领域的生产过程中,对商品所作的进一步的辅助性加工。它可以更有效地满足客户的需要、促进销售、弥补生产过程加工不足、更好的衔接供需双方、更合理的利用资源。
其内容也非常丰富,诸如装袋、定量化小包装、配货、拣选、分类以及生产外延的流通加工如打孔、折弯、组装、改装等等。
在物流过程中,流通加工同样不可小视,它使流通向更深层次发展,在提高运输效率、改进产品品质等方面也都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装卸搬运
装卸搬运是伴随着运输和存储而产生的必要的物流活动,是对运输、储存、包装、流通加工等物流活动进行衔接的中间环节,此外在存储等活动中必要的检验、维护、保养也存在着装卸活动。
装卸和搬运运作质量的好坏、效率的高低是整个物流活动的关键,也是顺利实现运输、储存等物流活动的基本保证。
因此,如何做到缩短物流移动时间、合理配置和使用装卸搬运机械设备,以期达到节约流通费用、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的目的,是装卸搬运管理所要研究的基本问题。
配 送
配送是物流体系中的一种综合的、特殊的形式。
一般认为,配送是由运输派生出的功能,是短距离的运输,是物流体系末端的延伸功能。但从其实质意义上,它又是整个物流活动的一个缩影,几乎囊括了物流的所有功能要素,并通过这些功能要素达到将物资以最合理的方式进行货物配备或送达至用户的目的。
其内容主要包括:进货、搬运、储存、盘点、订单处理、拣货、补货、出货等等。由此,对配送问题的研究也是围绕在诸如配送方式的合理选择、配送中心的选址、配送中心的建设、设施的配备、配送作业的管理、不同物品配送模式的研究上进行的。
信息处理
随着物流全过程服务的发展,企业、顾客及供应链各环节的无时限沟通的要求越来越强烈,对信息进行及时、有效的传递和处理显得更加重要。现代物流也是需要依靠信息技术才能保证物流体系正常运作的。
信息是连接运输、储存、装卸、包装等各功能要素的纽带,同时一些诸如物价、市场、交易等商业信息也为物流的运作提供了依据。
信息功能是物流活动顺畅进行的保障,是物流活动实现高效率、高效益的前提,也是进行企业管理与经营决策的重要依据。
废旧物品的回收与处理
废旧物品的回收与处理是为了恢复物品价值或合理处置废旧物品、包装材料等,而对原材料、中间库存、最终商品及相关信息,从消费地到起始地所进行的低成本、高效率地计划、管理和控制过程,是物流研究中不可回避的问题。
它不仅包括对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的废弃物进行的收集、分类、加工和处理,还包括对不合格的材料或残次品进行退货、包装品的回收利用以及其它原因所造成的对产品的回收。
具有不确定性、逆向性、处理费用高等特点,但在节约社会资源、降低物料成本、增加企业效益、提高企业形象、促进企业不断创新、增强企业竞争力等方面有着其它物流活动不可替代的优势。
第三节 物流的分类
1.3.1 宏观物流和微观物流
1.3.2 国际物流和区域物流
1.3.3 一般物流和特殊物流
1.3.4 正向物流和逆向物流
1.3.5 社会物流和企业物流
1.3.6 自营物流和第三方物流
1.3.1 宏观物流和微观物流
宏观物流又称社会物流,是指社会再生产总体的物流活动,包括社会再生产各个过程之间、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和国与国之间的实物流通。其参与者由大型产业、集团构成,其研究内容也都是从宏观的角度出发的。
微观物流带有局部性,指的是供应链上各个实体所从事的实际的、具体的物流活动。从空间上,可以小到一个局部地域;在过程中,可以微观到一个具体的环节,这些都可以称之为微观物流。其研究领域十分广阔,包括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生活物流等等,都是从具体和局部出发的。
1.3.2 国际物流和区域物流
国际物流是指在国家之间进行的物流活动,是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新的物流形态。
近些年来,经济全球化、贸易全球化、信息技术、互联网络及电子商务等各方面的发展与进步,大大地促进了国际物流的迅猛发展。

区域物流是相对于国际物流而言的,其关注的重点是国内物流与城市物流,是指一个国家、一个城市、一个经济区域的物流。
1.3.3 一般物流和特殊物流
物流系统的建立、物流活动的开展必须具有普遍的适用性的特点,这使得物流活动具有许多共同点和一般性。因此,把物流活动的共同点和一般性便称之为一般物流。一般物流的研究着眼于探讨物流的一般规律,建立普遍适用的物流系统,以及研究物流的共同功能要素等等诸多内容。

特殊物流是指在专门范围、专门领域、特殊行业中,遵循一般物流规律基础,同时又带有特殊制约因素、特殊应用领域、特殊管理方式、特殊劳动对象、特殊机械装备特点的物流。其产生是由社会分工的逐步深化以及物流活动的合理化、精细化等共同影响作用的。
1.3.4 正向物流和逆向物流
正向物流指的是物资从生产到消费过程中,在实际方向上的物流,也就是说从原材料的采购、运输、存储到产品的生产、加工、存储、运输、配送直至销售到顾客手中以及商品的售后服务等等整个过程都是正向物流所涵盖的内容。

逆向物流是相对于正向物流而言的,是与正向物流物资流向相反的物流。逆向物流的形成是由于消费者对不满意产品的退货、不合格的材料和残次品进行退货、包装品的回收复用、废弃物的处理等等原因引起。一般包括退货物流和回收物流。

逆向物流也是影响供应链中物流系统运作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1.3.5 社会物流和企业物流
社会物流指以一个社会为范畴来考虑,以面向社会为目的的物流。因为其研究范畴是社会经济大领域,而其社会性很强。其研究内容包括:研究社会再生产过程中随之发生的物流活动、研究国民经济中的物流活动、研究如何形成服务于社会面向社会又在社会环境中运行的物流、研究社会中物流的体系结构和运行情况等等。

企业物流研究的则是以企业为主体的物流活动,是指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产品从原材料采购开始,经过生产加工直到产品销售以及在生产消费过程中所产生的废弃物回收及再利用等一系列物流活动。企业物流是微观的、具体的物流活动。按照企业的业务性质,可以把企业物流分为如下两类:生产企业物流和流通企业物流。
1.3.6 自营物流和第三方物流
所谓自营物流通俗上讲就是生产或销售企业自己组建、自己“经营”物流配送公司,为企业自身服务,也可以称之为自有物流。

随着物流社会化,商流与物流实行社会分工,物流业务逐步地由供需双方之外的第三方来承接办理,这种运作方式不但有助于服务对象降低库存、减少成本,而且供需双方可以将全部资金、精力投入到各自的核心业务上,大大提高了物流的运作效率。这种方式便是第三方物流(Third Party Logistics,3PL),也可以称为“合同物流”(Contract Logistics)。
第四节 现代物流管理的特征
1.4.1 信息化
1.4.2 网络化
1.4.3 自动化
1.4.4 智能化
1.4.5 系统化
1.4.6 柔性化
1.4.7 标准化
1.4.8 社会化
1.4.1 信息化
信息技术特别是电子数据交换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应用,对物流技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物流信息化主要包括:物流信息收集的数据库化和代码化、物流信息处理的计算机化和自动化、物流信息传递的标准化和实时化、物流信息存储的数字化、运输网络和营销网络的合理化、物流中心管理的电子化及物品条码技术应用带来的产品数字化等等。
信息化是物流业发展的助推器,是现代物流发展的基础,也是现代物流最基本的特征。
物流信息化对现代物流系统的影响
就物流信息化对现代物流系统的影响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物流信息化可以整合物流企业的各方面功能,从而进一步促进物流系统一体化。物流信息化使得现代物流在信息系统的支撑下,借助存储、运输、配送等其它物流活动,使之不断进行功能融合,协同工作,不断扩大物流活动的覆盖范围,降低整个社会的物流成本。
物流信息化促进了供应链各环节之间的协调运行,使各项物流活动能够相互支持、互相配合、协调运行。
物流信息化极大地提高了物流系统的快速反应能力。
1.4.2 网络化
网络化以物流的信息化为基础,一般包括两个层面:组织的网络化和计算机信息通讯的网络化。
组织的网络化主要包括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网络化和企业之间的网络化。

下面再通过一个案例来认识信息化与网络化在现代物流发展中的作用。
宝洁公司与沃尔玛公司的 物流信息联运
  为加强与大合作伙伴沃尔玛公司的信息沟通,宝洁公司建立了一个复杂的电子数据交换系统与其进行联接。通过这一联网,大量收集有关的物流活动信息,使宝洁有能力监控沃尔玛的存货管理。
  通过数据传送,宝洁可以连续收到来自众多独立的沃尔玛商场的各种不同规格产品的即时销量、需求数量,并自动传送订单及整个交易循环使用的发票和电子货币。由于订单处理周期的缩短,沃尔玛在产品卖给最终客户之后的结算非常迅速。这种物流信息的共享不仅提高了企业物流工作的质量及效率,同时为经销商、客户创造了巨大的价值。
1.4.3 自动化
自动化技术在物流中的运用,使物流业发生了巨大的革命,也使物流及其管理进入了现代化。
自动化是以信息化为基础,利用各种自动化技术使得物资在分类、配送、库存管理、计量等实现无人自动化控制,极大地提高了物流作业的能力、减少了物流作业的差错。
自动化信息处理系统在物流系统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市场预测、订货管理、合同管理、库存控制、设计包装等等,并通过物流系统网络化加速了物流一体化的进程。
物流自动化设施的种类有很多,如:自动分拣系统、自动存取系统、自动化立体仓库、自动定位系统、货物自动跟踪系统、条码/射频自动识别系统等等。所有这些充分发挥了机电一体化的作用,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1.4.4 智能化
物流智能化是物流自动化、信息化进一步发展的产物,是一种高层次的应用。
在物流作业中,存在着许多管理控制、分析决策、规划运筹等工作,诸如:物流设施的规划建设、运输路径的选择、库存水平的确定、有限资源的调配、物流配送中心经营管理的决策支持等等都需要进行优化处理。
物流的智能化技术正是用来协助管理者,甚至是由其自身独立来完成这些工作的。
物流的智能化必将进一步推动物流产业的发展,也成为了现代物流管理的重要特征之一。
1.4.5 系统化
物流系统是由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物流要素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物流系统化是将物流的诸环节(子系统)有机的结合起来,看作一个物流大系统,进行整体设计和管理,把从供应物流开始,经过生产物流再进入销售物流并包括回收物流等等,通过统筹协调、合理规划,以最佳的结构、最好的配合,合理的组织,充分发挥物流的综合效益及总体优势。
物流系统化的核心与关键是物流的整合,而这也是实现物流系统化的根本途径。通过整合物流不但有利于降低成本,更好地挖掘“第三利润源”,还可以提高物流的效率,更加合理地配置和利用物流资源。
1.4.6 柔性化
柔性,通俗是讲就是“灵活”。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更倾向于个性化。为了适应消费需求的变化,生产方式逐渐向多品种、小批量、灵活多变的方向转化。
国际制造业也都纷纷推出各种柔性化发展的概念及技术,例如:敏捷制造(Agile Manufacturing)、柔性制造系统(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 FMS)、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ERP)、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 CIMS)、供应链管理等等。
1.4.7 标准化
物流标准化是以整个物流系统为出发点,制定物流系统中各子系统的技术标准及作业标准,通过对各子系统的标准化,并进一步谋求整个物流系统标准化的统一,进而建立期一套国际物流标准体系。
物流标准化是物流现代化的基础,是物流现代化管理的必要条件和重要体现。
物流标准化已受到全球的普遍重视,是21世纪势不可挡的世界潮流。
1.4.8 社会化
物流社会化的产生是生产社会化的必然,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大规模的流通已经超越了生产企业本身的能力,急需社会化物流来解决其自身的产品流通问题。
物流社会化就是指推进流通代理制,并使之与配送制相结合,将社会物流网点集中组织,形成规模效应,从而减轻和分担企业的供应和销售压力。
值得注意的是“第三方物流”和“第四方物流”的出现是物流社会化发展最明显的趋势,同时也可以说它们是物流过程产业化和专业化的一种形式。
通过物流社会化在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的同时,还可以充分调动相关行业的积极性,形成责任明确、导向清晰、政策合理、措施明确的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
第五节 物流的现代管理理念
1.5.1 第三方物流
第三方物流的概念
第三方物流的兴起
1.5.2 第四方物流
第四方物流的概念
第四方物流与第三方物流的区别与联系
1.5.3 供应链管理理念
供应链管理的定义
供应链管理与物流管理的关系
1.5.1 第三方物流
随着现代企业生产经营方式的变革和现代物流的迅速发展,“第三方物流”(Third-party Logistics,3PL/TPL)愈来愈引起人们的关注。
“第三方物流”一词早在20世纪80年代便开始盛行,在当时它是用于对物流环节的要素进行外包这一方面进行描述。
目前,随着第三方物流在经济活动中的应用不断扩大,其潜力和优势也逐步被挖掘出来。
1.第三方物流的概念
第三方物流又被称为“合同物流”、“契约物流”、“外包物流”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中给出的定义是这样的:
第三方物流是由供方与需方以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模式。
其它方式的定义:
第三方物流是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者在特定的时间段内按照特定的价格向使用者提供的个性化的系列物流服务。
物流活动和配送工作由专业的物流公司或储运公司来完成,由于它们不参与商品的买卖,只提供专门的物流服务,因此是独立于买方和卖方之外的第三方,故称第三方物流。
物流社会化,国外又称第三方物流,是指商流与物流实行社会工,物流业务由第三方物流业者承接办理。
······

第三方物流是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基础上的现代物流,信息技术的发展是第三物流出现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依靠现代信息技术,第三方物流企业间可以充分共享各种信息,同时也要求双方能够相互信任,这样企业所形成的关系便是物流联盟关系。
第三方物流企业与委托企业之间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外协,而是根据合同条款规定,提供多功能、全方位的物流服务。
从对外委托物流活动的形式来看,一般认为有三种方式:
企业自身从事物流系统设计等宏观性的管理规划活动,将运输、仓储、配送等具体的物流活动委托给其它外部的物流企业。
物流企业从事物流系统的规划设计,委托企业自己承担物流作业。
物流系统规划设计、物流活动的运作等都由物流企业承担,并对整个物流系统的运营负责,对委托企业负责。
2.第三方物流的兴起
第三方物流是物流专业化的一种形式,它的兴起的直接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三方物流是物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第三方物流产生是社会化分工的结果。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新型管理理念的出现推动了第三方物流的兴起。
第三方物流实现了对物流的整合,有着许多其它物流形式不能比拟的优势。
第三方物流的产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它的发展也成为了衡量一个国家物流业发展程度的重要依据。
1.5.2 第四方物流
随着物流业的不断向前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第三方物流公司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存在着许多与生俱来的缺点。
比如,第三方物流公司缺乏对整个供应链进行运作的战略性专长和整合供应链流程的相关技术;
再如,第三方物流受自身能力的限制,其提供的物流信息、技术不可能满足整个社会系统物流需要,也不可能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等等。
第四方物流由此便悄然兴起。
1.第四方物流的概念
第四方物流(Fourth Party Logistics,4PL)最早是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由美国埃森哲咨询公司Accenture(原安盛咨询公司)提出的。
“第四方物流是一个调配和管理组织自身的及具有互补性服务提供商的资源、能力与技术,来提供全面的供应链解决方案的供应链集成商。”
本质上讲,一个第四方物流提供商就是一个供应链整合者,它通过整合管理组织自身拥有的以及互补性服务提供商所提供的资源、能力和技术,提供广泛的供应链解决方案。
2.第四方物流与第三方物流的区别与联系
第四方物流是基于第三方物流公司缺乏对整个供应链运作的整体战略规划功能,缺乏真正整合供应链流程的相关技术应运而生的。
二者相比较:
第三方物流更侧重于实际的物流运作以及面向客户需求的一系列信息化服务。
第四方物流则侧重于从宏观的角度,对供应链进行优化管理。
二者的联系也是十分密切的。普遍上认为,第四方物流是在第三方物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甚至许多第四方物流企业需要从第三方物流企业转化过来,而且二者之间也存在着互补与合作。
1.5.3 供应链管理理念
普遍认为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生产加工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直至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整个过程中,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作为一个整体考虑的功能结构模型。
《国家物流标准术语》中对供应链管理的定义为:“供应链管理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全面规划供应链中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并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

美国供应链协会对供应链及其管理的概念给出了最为权威解释:
供应链——目前在国际上被广泛使用的一个术语——涉及从供应商的供应商到客户的客户整个过程中最终产品或服务的生产与交付。供应链管理包括管理供应与需求,原材料、零部件的采购、制造与装配,存储与库存查询,订单的接收与管理,渠道分销以及最终交付给用户。

对其定义有以下几点含义:
供应链管理的目标是最大限度地提高供应链整体的核心竞争能力,追求效率和整个系统费用的有效性,使系统总成本最小。
顾客是供应链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资金流的真正来源,任何供应链存在的主要目的都在于满足顾客需求并从中赢利。
供应链管理包括企业许多层面上的内容,如战略层面、战术层面以及运作层面等等。
供应链管理是指对整个供应链系统进行计划、协调、执行、控制和优化的过程与活动。涉及四大领域的内容:供应、生产计划、物流、需求。
2.供应链管理与物流管理的关系
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也常被人们混为一谈。
从物流管理的角度来看,供应链管理源于物流管理,是物流管理的最新理念,但已超出物流管理的范围。
对于供应链管理来说,物流又贯穿于整个供应链中,连接着供应链上的各个企业,物流管理已经成为供应链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供应链管理与物流管理的关系(续)
在实际的物流管理中,供应链扩大了原有的物流系统,超越了物流本身,使企业反应速度更快,服务功能更为系统化,技术手段更为现代化。并通过对供应链系统内部的整合,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与水平,以此大大地增强供应链整体的竞争能力。
物流贯穿于整个供应链中,是企业间相互联系、互相合作的纽带。物流管理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供应链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市场上只有供应链而没有企业”、“21世纪的竞争不是企业和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和供应链之间的竞争”。
第六节 中国物流的发展
1.6.1 中国物流发展现状

1.6.2 中国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

1.6.3 中国现代物流的国际竞争力
1.6.1 中国物流发展现状
1、物流需求快速上升,增幅明显高于经济增长 。
2、物流基础设施、技术装备发展初具规模。
3、物流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
4、物流企业有了很大的发展 。
5、物流教育培训体系正在形成。
1.6.2 中国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
1、我国物流成本占GDP比例较高,下降也较为缓慢。
2、物流基础设施需要进一步完善。
3、物流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仍处在粗放扩张阶段。
1.6.3 中国现代物流的国际竞争力
国际竞争力是指一个综合而又广泛的概念。
美国工程研究院认为:“一国的国际竞争能力就是能够生产和提供经得起国际市场考验的商品和服务,同时维持和提高其公民实际收入的水平。”
世界经济论坛和洛桑国际管理开发学院的观点是:国际竞争力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它取决于变革要素、变革过程、环境、企业自信心和工业结构这五个要素。
现代物流业的国际竞争力水平可以从现实国际竞争力、潜在国际竞争力以及环境国际竞争力三个方面分析讨论。
由于我国各级政府、广大工商企业以及社会各界对物流管理的极大热情和广泛关注,今后,我国物流行业的必将得到快速发展,我国物流业的国际竞争力水平也将得到全面快速地提高。
小 结

物流概述 (ppt)
 

[下载声明]
1.本站的所有资料均为资料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交流使用。如有侵犯到您版权的,请来电指出,本站将立即改正。电话:010-82593357。
2、访问管理资源网的用户必须明白,本站对提供下载的学习资料等不拥有任何权利,版权归该下载资源的合法拥有者所有。
3、本站保证站内提供的所有可下载资源都是按“原样”提供,本站未做过任何改动;但本网站不保证本站提供的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同时本网站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损失或伤害。
4、未经本网站的明确许可,任何人不得大量链接本站下载资源;不得复制或仿造本网站。本网站对其自行开发的或和他人共同开发的所有内容、技术手段和服务拥有全部知识产权,任何人不得侵害或破坏,也不得擅自使用。

 我要上传资料,请点我!
人才招聘 免责声明 常见问题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隐私保护 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登陆帮助 友情链接
COPYRIGT @ 2001-2018 HTTP://WWW.QG68.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资源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