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之劳动经济学(ppt)
综合能力考核表详细内容
人力资源管理之劳动经济学(ppt)
人力资源管理之劳动经济学
劳动经济学研究的问题
●为什么一些人或阶层富有而其他人则贫穷?为什么一些国家富有而一些
国家贫穷?
●为什么许多运动员和演员比一般人多挣那么多钱?更一般地说,是什么
因素影响技术不同的人所得的经济报酬?收入差别公平吗?
●工会在劳动力市场中的作用是什么?它们怎样影响工资和就业?
●最低工资立法对就业有什么影响?它是失业的一个原因吗?
●工资是如何决定的?工资与劳动力供求存在什么样的关系?
●为什么在劳动力市场上会存在歧视(男女之间、有经验与无经验者之间、
等等)
●为什么失业已成为工业化经济的如此显著的特征?政府政策在解决失业
问题上有什么作用?
●大学教育是一种较好的经济投资吗?一个比较贫穷的发展中国家应该扩
大其教育体系吗?如何认识和评价人力资本投资?
第一节 劳动经济学的基本内容
一、劳动与劳动力
三种主要的生产要素:资本、自然资源和劳动力。(作为生产要素的技术和管理)
生产要素的共同特点:参与生产,参与分配。
经济学认为生产要素是稀缺的,研究其配置问题及分配问题。
生产力和其他生产要素的区别
二、劳动关系
广义上的劳动关系,劳动过程中建立的各种社会关系。(与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劳资关系不同)
劳动者和雇主的平等关系(交换关系)
劳动者和雇主的对立关系:利益的对立;在生产活动中的地位;劳动力的供给过剩降低劳动者的谈判能力。(资本论)
劳动者和雇主的共存关系,缺一不可。
第二节 劳动力供给
人力资源
微观劳动力供给
中观劳动力供给
宏观劳动力供给
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全部有劳动能力人口中蕴藏的劳动能力的总和。
数量:经济活动人口(劳动适龄就业人口+失业人口+老年就业人口+ 未成年就业人口)+非经济活动人口(就学人口+适龄非社会劳动人口<家庭妇女+军人+犯人> )
质量:劳动力中蕴藏的人力资本的数量。 人力资源总量=劳动力人口数量×劳动力的质量
实际参与社会劳动的人口:减除失业的人口,失业是资源浪费。
微观劳动力供给
微观劳动力供给的影响因素
1、主要和工资率有关,工资率提高会导致供给增加。
2、但并不是一一对应关系。工资率提高到一定水平可能导致劳动供给的减少。
工作时间实际上是劳动者在闲暇和收入之间的选择。 较高工资的替代效用导致闲暇消费的减少和工作时数的增加。 较高工资的收入效用增加了一个人的收入因而明显地导致闲暇的增加和工作时数的减少。
3、如果更具体分析,劳动供给是劳动者在收入、闲暇和家务劳动之间选择的结果。
女性就业参与率为什么提高?
个人劳动供给的经济条件
二元经济结构
中国的就业政策
未来趋势:人口老龄化。新加坡。
二、中观劳动力供给
即部门、产业的劳动力供给。例如,对于高等教育行业来说,面临着怎样的劳动力供给状况?
特质劳动力与同质劳动力。
中观劳动力供给影响因素
思考:高等教育行业的劳动力供给
工资竞争力
专业教育的门类
人的就业偏好
劳动要素的流动性
三、宏观劳动力供给
整个社会的劳动力供给。
显然与部门面临的劳动力供给不同,对于部门来说,供给是无限的。但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劳动力供给总是有限的。
宏观劳动力供给数量也主要取决与工资率。
部门供给与宏观供给
宏观劳动力供给的影响因素:数量
人口
劳动参与率(经济活动人口与总人口;或者经济活动人口与劳动人口)
劳动时间
宏观劳动力供给的影响因素:质量
遗传、其他先天的或自然的因素
教育
人力资本投资量
人力资本投资的动力
经济发展水平
社会文化、观念
中国人力资本投资回报
如何分析中国廉价劳动力的优势?
中国人力资本投资的回报问题。
中国的三农问题
(人力资本投资:正规教育;在职教育;边干边学;增进健康)
劳动力供给的变动
部分人进入劳动力市场
部分人退出劳动力市场
教育使劳动力质量提高
第三节 劳动力需求
是一种派生需求。是有社会消费派生出来的需求。
劳动力需求和经济增长有直接的联系。经济增长快时,劳动需求增长也快,会有更多的人就业,甚至出现劳动力短缺。
珠江三角洲的劳动力需求;美国90年代以后的劳动力需求。
劳动力需求决定因素
中国劳动力需求问题
经济增长率一直维持在7%以上,2003年9.1%。但是城镇登记失业率却由80年代末的2%增长到现在的4%。而且实际失业率不止于此。什么原因?
需求的存量与增量
在原有经济增长水平和经济结构下的劳动力需求。
但经济增长水平在变化,新行业的出现,外贸的刺激,等等,都可能导致需求的增加。
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如果供给不变,会带来工资率的上升。
劳动力需求的变化及影响
第四节 就业与劳动力市场
劳动力的供求关系
失业的类型
失业的社会经济代价
劳动力市场
政府的就业服务体系
一、劳动力供求关系
劳动力供求关系的类型
供过于求 供不应求 供求平衡
供过于求
劳动力供给过剩
总量过剩 没有足够的工作岗位,即使强行配置,也会出现隐性失业。
出现现象 部分人处于就业状态,部分人公开失业,部分人就业不足,农村边际生产力为零的隐性失业。
劳动力结构过剩: 总量不足,或者均衡,但劳动力中部分没有合适的工作岗位。
原因:产业结构变动;教育结构不合理;劳动者技能变化滞后,不适当的择业行为等。
二、劳动就业的基本分析
就业的概念:
规定的时间内从事有报酬的工作
固定的职业
雇主或经营人员
隐性就业
不同国家对就业有不同的规定
就业概念的拓展
很多新的就业形式出现,所谓的非正规就业形式不断出现:SOHO,远程就业,
派遣就业,社区就业等。非正规就业。
无收入的“第三部门”。
在知识经济时代,就业形式将继续发生变化。淡化就业概念,强化工作概念。
失业
什么是失业:
1.具有劳动能力
2希望找到工作
3.但没有找到工作
中国常用的指标:
(1)“经济活动人口”:16岁以上适龄人口中有劳动能力,参加或者要求参加社会经济活动的人口,它包括从业人员和失业人员。
(2)“从业人员”:从事一定社会劳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人员,包括全部职工,再就业的离退休人员,私营业主,个体户主,私营和个体从业人员,乡镇企业从业人员、农村从业人员等。
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指有非农业户口,在一定的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无业而要求就业,并在当地就业服务机构进行求职登记的人员。注意:不包括农业人口和户口不在本市者(无资格去登记),不包括下岗而仍与企业有所谓劳动关系者。
待业,下岗,失业,登记失业
失业对劳动者来说,关系生存和尊严;对经济学家来说,关系资源充分利用和增长;对民主政治家来说,关系选票;对政府来说,是一个政治大麻烦;对资本家来说,有助于劳动纪律、效率和减低工资成本;对理想主义者来说,助长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和乌托邦热情;对救世主来说,关系其脸面;有失业,经济学教师才有饭碗;对经济学子来说,是一种若隐若现的恐惧……
失业的类型
总量性失业(需求不足的失业,周期性失业)经济不景气,经济周期的低谷时期。
结构性失业(空位和失业并存)。中国的失业问题。
摩擦性失业。
技能性失业
技术进步带来的失业(技术进步与失业)
选择性失业(自愿失业)。
失业率
失业率:失业人数/失业人数+在业人数。
中国的城镇登记失业率。
失业率=自然失业率+周期性失业率
摩擦和结构性失业自然失业率(潜在产出时的失业率摩擦性失业可以看作是一种因择业不当发生的结构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原因也在于经济调整存在摩擦。它们统称为“摩擦和结构性失业”,与它对应的失业率称为“自然失业率”。即使经济运行一直良好,实际失业率不可能长期低于自然失业率。
失业的代价
劳动力资源的浪费(劳动力资源和其他资源的区别)
失业者的贫困。
失业者的社会、心理压力。
导致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
(人力资本损失)
对失业问题的其他讨论
充分就业不是100%的就业。
失业促进社会效率。
失业的原因的讨论
经济衰退
石油危机
工会的活动
效率工资论
另类思维:可否有更多的闲暇?
三、劳动力市场
含义:要素配置的场所;经济交换关系;经济运行机制。
划分:层次;专业,等。
劳动力市场运行要素:主体(雇佣双方)、客体(劳动力)、中介、交易过程、交易规则。
政府对劳动力市场的管理:法律干预。
四、政府的就业服务体系
政府与失业治理 政府可以通过经济政策对劳动力市场进行干预,减少失业。 1.用经济增长的方法减少周期性失业 2.用人力政策的方法减少结构性失业 (培训、中介、反对歧视)
就业服务的指导思想
立足社会
立足经济
立足人
立足科学。
就业服务体系的内容
职业介绍(利用政府的信息网络)
提供就业训练(结构性失业)
对失业者的救济(失业保险,缺失)
组织生产自救(扶持安置工人再就业的企业)
第五节 工资与收入分配
一、工资的概念:劳动的报酬。
二、工资原理 1。生存工资说(维持工人生存的自然价格,马克思的理论)
2。工资基金说。工资高低取决与工资基金数量与人口的比例。
3。边际生产力工资论:
增加一个单位的劳动力,产量也在增加;
边际要素成本和边际要素产量相等确定了劳动力 的使用量。
4。供求均衡工资论。
5。工资谈判论。
6。分享工资论。工人分享利润。
三、工资政策与收入政策
(一)工资调控 工资导向政策(用税收、贷款等方式提高部分行业的工资) 保护政策(最低工资政策,行业保护政策)
对最低工资的讨论
作用:保护弱势群体
提高了失业率,因为最低工资高于均衡工资。
(二)收入政策
通过税收等手段调节个人收入。
作用
宏观经济的稳定
资源的合理配置
缩小不合理的工资差别
收入分配的不均等
洛伦茨曲线和基尼系数
收入分配不均等的原因
均等与效率
中国城乡收入差距世界最大。居民收入差距也超过警戒线,基尼系数0.4以上。
1.分配不平等的度量:不平等牵动着我们的神经
度量分配不平等的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
为了更为综合全面地观察一个经济的分配不平等程度,并进行国别之间和跨时期比较,经济学家利用一种特殊设计的图形,来更为直观地显示收入分配信息,并在此基础上用一个数字表达分配不平等程度。这一图形称为洛伦茨曲线,数字称作基尼系数。
横轴表示依据收入高低排列的居民家庭数量累计百分比,纵轴表示国民收入的累计百分比。A点表示收入最低的20%居民获得了4.6%的国民收入;B点则表示40%居民获得了15.4%的国民收入;这两点传达的信息结合在一起,表示收入较低的20%居民得到了10.8%(15.4% — 4.6% = 10.8%)的收入。
把更多类似A,B,C,D的散点。把这些散点连接起来,得到一条平滑的曲线,就是洛伦茨曲线。
分配不平等的度量:不平等牵动着我们的神经
2.收入不平等根源:努力程度?机遇?起点?机会或规则不公平?
马克思说:私有制,万恶之源。当然是收入不平等之源。
财产、能力、教育、偏好
理想市场经济制度中的不公平
机会均等包括规则公平(市场制度的价值:机会均等和财产权利神圣不可侵犯)
所拥有的要素最的多少、稀缺程度及劳动边际生产率不同带来收入分配的不平等。
所以,只是命运问题。
收入不平等根源:努力程度?机遇?起点?机会或规则不公平?
现实中的收入不平等
努力程度
自然因素(市场机制解决不了):机遇、天赋能力,信息不完全,未来的不确定性
机会不平等或规则不公平(这被归结为市场机制不完善)。我国如农村人口没有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就业机会,有的行政垄断行业不准其他企业进入等等。例如,“银行加证保,两电加一草,石油加石化,扫地的拿得也不少”。
起点不平等(不公平):凭土地等自然资源的私有权而无劳而获(自然资源的所有权从何而来,根据什么规则取得?),富翁的子女与穷人的子女(继承祖先的财富,表现为生产要素),腐败社会的爆发户。有人说:改革中分家要公平。
市场机制本身原因:先行者优势,胜者全两极分化。
收入政策的具体措施
调控收入与物价的关系
收入平等化(对高收入着收税,对低收入者补贴,负所得税)
调解收入高低的理论:货币的边际效用。
工资差距
产业部门之间
地区之间
职业
教育程度
年龄
性别
第六节 政府的劳动管理
劳动管理的内容: 劳动力市场体制 规范劳动力市场 宏观调控(工资、就业等) 社会服务体系
手段有法律、政策、监测等
劳动政策的内容
供求调解
就业政策
收入政策
社会保障
劳动力市场
人事政策
人力资源管理之劳动经济学(ppt)
人力资源管理之劳动经济学
劳动经济学研究的问题
●为什么一些人或阶层富有而其他人则贫穷?为什么一些国家富有而一些
国家贫穷?
●为什么许多运动员和演员比一般人多挣那么多钱?更一般地说,是什么
因素影响技术不同的人所得的经济报酬?收入差别公平吗?
●工会在劳动力市场中的作用是什么?它们怎样影响工资和就业?
●最低工资立法对就业有什么影响?它是失业的一个原因吗?
●工资是如何决定的?工资与劳动力供求存在什么样的关系?
●为什么在劳动力市场上会存在歧视(男女之间、有经验与无经验者之间、
等等)
●为什么失业已成为工业化经济的如此显著的特征?政府政策在解决失业
问题上有什么作用?
●大学教育是一种较好的经济投资吗?一个比较贫穷的发展中国家应该扩
大其教育体系吗?如何认识和评价人力资本投资?
第一节 劳动经济学的基本内容
一、劳动与劳动力
三种主要的生产要素:资本、自然资源和劳动力。(作为生产要素的技术和管理)
生产要素的共同特点:参与生产,参与分配。
经济学认为生产要素是稀缺的,研究其配置问题及分配问题。
生产力和其他生产要素的区别
二、劳动关系
广义上的劳动关系,劳动过程中建立的各种社会关系。(与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劳资关系不同)
劳动者和雇主的平等关系(交换关系)
劳动者和雇主的对立关系:利益的对立;在生产活动中的地位;劳动力的供给过剩降低劳动者的谈判能力。(资本论)
劳动者和雇主的共存关系,缺一不可。
第二节 劳动力供给
人力资源
微观劳动力供给
中观劳动力供给
宏观劳动力供给
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全部有劳动能力人口中蕴藏的劳动能力的总和。
数量:经济活动人口(劳动适龄就业人口+失业人口+老年就业人口+ 未成年就业人口)+非经济活动人口(就学人口+适龄非社会劳动人口<家庭妇女+军人+犯人> )
质量:劳动力中蕴藏的人力资本的数量。 人力资源总量=劳动力人口数量×劳动力的质量
实际参与社会劳动的人口:减除失业的人口,失业是资源浪费。
微观劳动力供给
微观劳动力供给的影响因素
1、主要和工资率有关,工资率提高会导致供给增加。
2、但并不是一一对应关系。工资率提高到一定水平可能导致劳动供给的减少。
工作时间实际上是劳动者在闲暇和收入之间的选择。 较高工资的替代效用导致闲暇消费的减少和工作时数的增加。 较高工资的收入效用增加了一个人的收入因而明显地导致闲暇的增加和工作时数的减少。
3、如果更具体分析,劳动供给是劳动者在收入、闲暇和家务劳动之间选择的结果。
女性就业参与率为什么提高?
个人劳动供给的经济条件
二元经济结构
中国的就业政策
未来趋势:人口老龄化。新加坡。
二、中观劳动力供给
即部门、产业的劳动力供给。例如,对于高等教育行业来说,面临着怎样的劳动力供给状况?
特质劳动力与同质劳动力。
中观劳动力供给影响因素
思考:高等教育行业的劳动力供给
工资竞争力
专业教育的门类
人的就业偏好
劳动要素的流动性
三、宏观劳动力供给
整个社会的劳动力供给。
显然与部门面临的劳动力供给不同,对于部门来说,供给是无限的。但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劳动力供给总是有限的。
宏观劳动力供给数量也主要取决与工资率。
部门供给与宏观供给
宏观劳动力供给的影响因素:数量
人口
劳动参与率(经济活动人口与总人口;或者经济活动人口与劳动人口)
劳动时间
宏观劳动力供给的影响因素:质量
遗传、其他先天的或自然的因素
教育
人力资本投资量
人力资本投资的动力
经济发展水平
社会文化、观念
中国人力资本投资回报
如何分析中国廉价劳动力的优势?
中国人力资本投资的回报问题。
中国的三农问题
(人力资本投资:正规教育;在职教育;边干边学;增进健康)
劳动力供给的变动
部分人进入劳动力市场
部分人退出劳动力市场
教育使劳动力质量提高
第三节 劳动力需求
是一种派生需求。是有社会消费派生出来的需求。
劳动力需求和经济增长有直接的联系。经济增长快时,劳动需求增长也快,会有更多的人就业,甚至出现劳动力短缺。
珠江三角洲的劳动力需求;美国90年代以后的劳动力需求。
劳动力需求决定因素
中国劳动力需求问题
经济增长率一直维持在7%以上,2003年9.1%。但是城镇登记失业率却由80年代末的2%增长到现在的4%。而且实际失业率不止于此。什么原因?
需求的存量与增量
在原有经济增长水平和经济结构下的劳动力需求。
但经济增长水平在变化,新行业的出现,外贸的刺激,等等,都可能导致需求的增加。
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如果供给不变,会带来工资率的上升。
劳动力需求的变化及影响
第四节 就业与劳动力市场
劳动力的供求关系
失业的类型
失业的社会经济代价
劳动力市场
政府的就业服务体系
一、劳动力供求关系
劳动力供求关系的类型
供过于求 供不应求 供求平衡
供过于求
劳动力供给过剩
总量过剩 没有足够的工作岗位,即使强行配置,也会出现隐性失业。
出现现象 部分人处于就业状态,部分人公开失业,部分人就业不足,农村边际生产力为零的隐性失业。
劳动力结构过剩: 总量不足,或者均衡,但劳动力中部分没有合适的工作岗位。
原因:产业结构变动;教育结构不合理;劳动者技能变化滞后,不适当的择业行为等。
二、劳动就业的基本分析
就业的概念:
规定的时间内从事有报酬的工作
固定的职业
雇主或经营人员
隐性就业
不同国家对就业有不同的规定
就业概念的拓展
很多新的就业形式出现,所谓的非正规就业形式不断出现:SOHO,远程就业,
派遣就业,社区就业等。非正规就业。
无收入的“第三部门”。
在知识经济时代,就业形式将继续发生变化。淡化就业概念,强化工作概念。
失业
什么是失业:
1.具有劳动能力
2希望找到工作
3.但没有找到工作
中国常用的指标:
(1)“经济活动人口”:16岁以上适龄人口中有劳动能力,参加或者要求参加社会经济活动的人口,它包括从业人员和失业人员。
(2)“从业人员”:从事一定社会劳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人员,包括全部职工,再就业的离退休人员,私营业主,个体户主,私营和个体从业人员,乡镇企业从业人员、农村从业人员等。
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指有非农业户口,在一定的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无业而要求就业,并在当地就业服务机构进行求职登记的人员。注意:不包括农业人口和户口不在本市者(无资格去登记),不包括下岗而仍与企业有所谓劳动关系者。
待业,下岗,失业,登记失业
失业对劳动者来说,关系生存和尊严;对经济学家来说,关系资源充分利用和增长;对民主政治家来说,关系选票;对政府来说,是一个政治大麻烦;对资本家来说,有助于劳动纪律、效率和减低工资成本;对理想主义者来说,助长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和乌托邦热情;对救世主来说,关系其脸面;有失业,经济学教师才有饭碗;对经济学子来说,是一种若隐若现的恐惧……
失业的类型
总量性失业(需求不足的失业,周期性失业)经济不景气,经济周期的低谷时期。
结构性失业(空位和失业并存)。中国的失业问题。
摩擦性失业。
技能性失业
技术进步带来的失业(技术进步与失业)
选择性失业(自愿失业)。
失业率
失业率:失业人数/失业人数+在业人数。
中国的城镇登记失业率。
失业率=自然失业率+周期性失业率
摩擦和结构性失业自然失业率(潜在产出时的失业率摩擦性失业可以看作是一种因择业不当发生的结构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原因也在于经济调整存在摩擦。它们统称为“摩擦和结构性失业”,与它对应的失业率称为“自然失业率”。即使经济运行一直良好,实际失业率不可能长期低于自然失业率。
失业的代价
劳动力资源的浪费(劳动力资源和其他资源的区别)
失业者的贫困。
失业者的社会、心理压力。
导致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
(人力资本损失)
对失业问题的其他讨论
充分就业不是100%的就业。
失业促进社会效率。
失业的原因的讨论
经济衰退
石油危机
工会的活动
效率工资论
另类思维:可否有更多的闲暇?
三、劳动力市场
含义:要素配置的场所;经济交换关系;经济运行机制。
划分:层次;专业,等。
劳动力市场运行要素:主体(雇佣双方)、客体(劳动力)、中介、交易过程、交易规则。
政府对劳动力市场的管理:法律干预。
四、政府的就业服务体系
政府与失业治理 政府可以通过经济政策对劳动力市场进行干预,减少失业。 1.用经济增长的方法减少周期性失业 2.用人力政策的方法减少结构性失业 (培训、中介、反对歧视)
就业服务的指导思想
立足社会
立足经济
立足人
立足科学。
就业服务体系的内容
职业介绍(利用政府的信息网络)
提供就业训练(结构性失业)
对失业者的救济(失业保险,缺失)
组织生产自救(扶持安置工人再就业的企业)
第五节 工资与收入分配
一、工资的概念:劳动的报酬。
二、工资原理 1。生存工资说(维持工人生存的自然价格,马克思的理论)
2。工资基金说。工资高低取决与工资基金数量与人口的比例。
3。边际生产力工资论:
增加一个单位的劳动力,产量也在增加;
边际要素成本和边际要素产量相等确定了劳动力 的使用量。
4。供求均衡工资论。
5。工资谈判论。
6。分享工资论。工人分享利润。
三、工资政策与收入政策
(一)工资调控 工资导向政策(用税收、贷款等方式提高部分行业的工资) 保护政策(最低工资政策,行业保护政策)
对最低工资的讨论
作用:保护弱势群体
提高了失业率,因为最低工资高于均衡工资。
(二)收入政策
通过税收等手段调节个人收入。
作用
宏观经济的稳定
资源的合理配置
缩小不合理的工资差别
收入分配的不均等
洛伦茨曲线和基尼系数
收入分配不均等的原因
均等与效率
中国城乡收入差距世界最大。居民收入差距也超过警戒线,基尼系数0.4以上。
1.分配不平等的度量:不平等牵动着我们的神经
度量分配不平等的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
为了更为综合全面地观察一个经济的分配不平等程度,并进行国别之间和跨时期比较,经济学家利用一种特殊设计的图形,来更为直观地显示收入分配信息,并在此基础上用一个数字表达分配不平等程度。这一图形称为洛伦茨曲线,数字称作基尼系数。
横轴表示依据收入高低排列的居民家庭数量累计百分比,纵轴表示国民收入的累计百分比。A点表示收入最低的20%居民获得了4.6%的国民收入;B点则表示40%居民获得了15.4%的国民收入;这两点传达的信息结合在一起,表示收入较低的20%居民得到了10.8%(15.4% — 4.6% = 10.8%)的收入。
把更多类似A,B,C,D的散点。把这些散点连接起来,得到一条平滑的曲线,就是洛伦茨曲线。
分配不平等的度量:不平等牵动着我们的神经
2.收入不平等根源:努力程度?机遇?起点?机会或规则不公平?
马克思说:私有制,万恶之源。当然是收入不平等之源。
财产、能力、教育、偏好
理想市场经济制度中的不公平
机会均等包括规则公平(市场制度的价值:机会均等和财产权利神圣不可侵犯)
所拥有的要素最的多少、稀缺程度及劳动边际生产率不同带来收入分配的不平等。
所以,只是命运问题。
收入不平等根源:努力程度?机遇?起点?机会或规则不公平?
现实中的收入不平等
努力程度
自然因素(市场机制解决不了):机遇、天赋能力,信息不完全,未来的不确定性
机会不平等或规则不公平(这被归结为市场机制不完善)。我国如农村人口没有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就业机会,有的行政垄断行业不准其他企业进入等等。例如,“银行加证保,两电加一草,石油加石化,扫地的拿得也不少”。
起点不平等(不公平):凭土地等自然资源的私有权而无劳而获(自然资源的所有权从何而来,根据什么规则取得?),富翁的子女与穷人的子女(继承祖先的财富,表现为生产要素),腐败社会的爆发户。有人说:改革中分家要公平。
市场机制本身原因:先行者优势,胜者全两极分化。
收入政策的具体措施
调控收入与物价的关系
收入平等化(对高收入着收税,对低收入者补贴,负所得税)
调解收入高低的理论:货币的边际效用。
工资差距
产业部门之间
地区之间
职业
教育程度
年龄
性别
第六节 政府的劳动管理
劳动管理的内容: 劳动力市场体制 规范劳动力市场 宏观调控(工资、就业等) 社会服务体系
手段有法律、政策、监测等
劳动政策的内容
供求调解
就业政策
收入政策
社会保障
劳动力市场
人事政策
人力资源管理之劳动经济学(ppt)
[下载声明]
1.本站的所有资料均为资料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交流使用。如有侵犯到您版权的,请来电指出,本站将立即改正。电话:010-82593357。
2、访问管理资源网的用户必须明白,本站对提供下载的学习资料等不拥有任何权利,版权归该下载资源的合法拥有者所有。
3、本站保证站内提供的所有可下载资源都是按“原样”提供,本站未做过任何改动;但本网站不保证本站提供的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同时本网站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损失或伤害。
4、未经本网站的明确许可,任何人不得大量链接本站下载资源;不得复制或仿造本网站。本网站对其自行开发的或和他人共同开发的所有内容、技术手段和服务拥有全部知识产权,任何人不得侵害或破坏,也不得擅自使用。
我要上传资料,请点我!
管理工具分类
ISO认证课程讲义管理表格合同大全法规条例营销资料方案报告说明标准管理战略商业计划书市场分析战略经营策划方案培训讲义企业上市采购物流电子商务质量管理企业名录生产管理金融知识电子书客户管理企业文化报告论文项目管理财务资料固定资产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工作分析绩效考核资料面试招聘人才测评岗位管理职业规划KPI绩效指标劳资关系薪酬激励人力资源案例人事表格考勤管理人事制度薪资表格薪资制度招聘面试表格岗位分析员工管理薪酬管理绩效管理入职指引薪酬设计绩效管理绩效管理培训绩效管理方案平衡计分卡绩效评估绩效考核表格人力资源规划安全管理制度经营管理制度组织机构管理办公总务管理财务管理制度质量管理制度会计管理制度代理连锁制度销售管理制度仓库管理制度CI管理制度广告策划制度工程管理制度采购管理制度生产管理制度进出口制度考勤管理制度人事管理制度员工福利制度咨询诊断制度信息管理制度员工培训制度办公室制度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培训绩效考核其它
精品推荐
下载排行
- 1社会保障基础知识(ppt) 16695
- 2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ppt 16695
- 3行政专员岗位职责 16695
- 4品管部岗位职责与任职要求 16695
- 5员工守则 16695
- 6软件验收报告 16695
- 7问卷调查表(范例) 16695
- 8工资发放明细表 16695
- 9文件签收单 16695
- 10跟我学礼仪 16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