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论-会计的基本概念
综合能力考核表详细内容
总论-会计的基本概念
总论
第一节 会计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会计对象和会计要素
第三节 会计假设和会计原则
第四节 会计程序和会计方法
第一节 会计的基本概念
一 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二 会计的基本含义
三 会计目标
四 会计环境
问题:
什么是会计?
一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会计是适应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管理的客观要求而产生、发展的.
会计的发展过程可分为三个时期:
古代会计、近代会计、现代会计
古代会计:
原始社会:计算、记录工作逐渐从生产活动中分离
奴隶社会:开始采用一定的简单处理程序, 分设专门帐册
古代会计(续)
奴隶社会
西周王朝:“司会”的官职,进行“月计岁会”,出现“会计”一 词,焦循在<<孟子正义>>中解释为:“零星算之为计,总和算之为会”
封建社会:手工业和农业达到了较高水平:
宋朝:四柱清册
近代会计
西方(15世纪—20世纪):复式簿记广泛传播—会计学的创立
11世纪末—12世纪:十字军东征,促进东西方贸易发展,意大利的商业,金融业在大量资本的注入下振兴,单式簿记已不能满足需要,在意大利出现了佛罗伦萨式、热那亚式和威尼斯式复式簿记的方法.
近代会计(续)
18世纪英国成为世界会计发展的中心,出现公共会计师事业
20世纪随着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心的转移,世界会计发展中心转移到美国
现代会计:
20世纪初,会计学创立,会计在公司经营管理中的重要地位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许多现代方法,例如运筹学、概率论、模拟学、库存论、线性规划和电子计算机技术都应用到会计学中,现代工具的应用,如计算机的使用,网络的运用也丰富了会计学的内容。
二会计的基本含义
(一)会计的职能
(二)会计的特点
(三)会计的本质
(四)会计的含义
(一) 会计的基本职能
职能:客观事物内在的固有的功能
会计职能: 会计在经济管理中固有的功能,即人们在经济管理中用会计干什么。
1.反映职能:
从数量上记录、计算各单位的经济活动情况,为经济管理提供系统完整的数据资料。
特点:
(1)从价值量上进行反映
(2)具有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
(3)进行全过程反映
2.监督职能:
控制各单位经济活动的过程,并考核其经营成果,使各单位的经济活动符合规定的要求和达到预期的效果。
特点:
(1)是对全过程的监督
(2)主要利用价值指标进行考核
3.反映与监督的关系:
反映是监督的基础,监督是反映的保证,保证反映职能的正确执行。
(二)会计的特点:
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尺度(区别于实物量度和劳动量度)
以凭证为依据
具有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
要运用一套专门的方法
(三)会计工作的本质
本质:会计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相对于管理工具论、艺术论、信息系统论)
(四)会计的含义
表述1会计是以货币计量为基本形式,以凭证为主要依据,运用专门的方法,对特定组织的经济活动进行连续,系统,完整,综合地反映和监督,为有关各方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旨在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四)会计的含义(续)
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通过收集、加工和利用以一定的货币单位作为计量标准来表现的经济信息,对经济活动进行组织、控制、调节和指导,促使人们比较得失、权衡利弊、讲求经济效益的一种管理活动
三 会计目标
(一)相关概念:
会计目标:在一定客观经济环境条件下,会计活动所应达到的境地、目的或标准,包括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
经济效益:已经投入及消耗的价值量与收回的价值量之比
提高经济效益:当投入价值量一定时,争取收回更多的价值量;当收回的价值量一定时,尽量减少投入的价值量
(二)总体目标:
讲求和提高经济效益
(三)具体目标:
明确须向(谁)以(什么形式)提供关于(什么内容)的信息,以满足(谁)的需要.
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能够反映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以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会计信息使用者:
国家宏观经济调控者
投资者(潜在投资者)与债权人
企业经营者和管理者
会计具体目标(对会计信息的要求):
满足政府宏观调控的需要
满足投资者进行决策的需要
满足企业自身经营管理的需要
会计的分类:
财务会计(对外报告会计)、管理会计(对内报告会计)
宏观会计、微观会计
企业会计、 事业单位会计(预算会计)
四会计的环境
会计环境是指在特定发展阶段会计所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客观条件及限制性因素,主要是指一定的社会经济环境
会计与其所处的环境之间的关系体现在:社会经济环境对会计具有巨大影响,会计对社会经济环境具有积极的反作用。
第二节 会计对象和会计要素
一 会计对象
二 会计要素
一会计对象
会计的对象:会计对什么进行核算和监督:
(一) 一般对象
(二)具体对象
(一)一般对象
抽象概括地说,会计的对象是基层单位组织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
(二)具体对象
具体列举会计对象,即构成企业经济活动的必要因素,包括:
资产
负债
所有者权益
收入
费用
利润
二 会计要素
会计要素是从会计的角度解释构成企业经济活动的必要因素,即会计的具体对象
会计六要素:
资产 负债 所有者权益
收入 费用 利润
(一)资产
定义: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特征:
1 是经济资源,包括财产物资及某些特定权利
2 必须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经济资源
3 必须能以货币计量
4 必须能为企业带来未来的经济利益
资产分类
资产按照流动性划分
(二)负债
定义:负债也称债权人权益,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特征:
1 由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引起,能以货币计算
2 具有强制性
3 在未来特定日期以资产或劳务加以偿付,导致企业资产流出
(二)负债(续)
分类:按照负债偿还期限的长短划分为:
流动负债
长期负债
流动负债
例如:短期借款、应付账款、预收帐款、应付股利、应交税费、应付职工薪酬、应付债券、其他应付款
长期负债
例如:长期借款
(三)所有者权益
定义:所有者权益也称股东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特征:
1是一种所有权,区别于其他权利
2 所有权范围是企业的净资产
3 所有者权益的承受人是企业的投资人
4 非独立性,即其确认计量需要依赖于资产和负债
(三)所有者权益(续)
所有者权益与债权的区别与联系:
联系:都是权益,反映企业的产权关系(资产及其增值归谁所有)
区别:
所有权 债权
获取股利 可收回本金及利息
对净资产的所有权 索偿权
对资产要求权在后 对资产要求权在先
风险大 风险小
有权参与经营管理 无权参与经营管理
(三)所有者权益(续)
分类:
实收资本
资本公积
盈余公积
本年利润
(四)收入
狭义的收入定义: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特征:
1 非偶发的,是日常的活动
2 可表现为企业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或兼有
3 收入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增加,流入额能可靠计量
4 只包括本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入,不包括为第三方或客户代收的款项
(五)费用
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六)利润
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包括收入减去费用以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
第三节 会计假设和会计原则
(一)会计核算假设
(二)会计原则
(一)会计核算假设
会计假设也称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人们对会计产生,存在,发展的有关部门空间,时间范围和计量形式等,根据客观的正常情况或发展趋势所作的合乎逻辑的推断或姑且认定,是会计人员不待证明而视为理所当然并加以接受的会计公理,是组织会计核算工作应当明确的前提条件.
1 会计主体假设
2 持续经营假设
3 会计分期假设
4 货币计量假设(含有币值稳定假设)
1 会计主体假设
会计主体也称会计实体、会计个体,是指会计所服务的特定单位
会计主体假设是指会计工作总是在某一特定单位进行的,会计所反映的是一个特定单位的经济活动,它明确了会计核算工作的空间范围。
一般说来,作为法律实体的企业法人通常是会计主体,而会计主体则不一定是企业法人。
特定单位
例如:企业、事业单位、车间、集团、个体企业、个人
2 持续经营假设
指会计核算应当以会计主体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而不考虑其是否清算、解散。它明确了会计核算工作的时间范围。
3 会计分期假设
会计分期是指把会计主体持续、正常的经营及各种交易活动过程分割为较短的等距会计期间,以便分期结算会计帐目,按期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会计分期是对持续经营假设的必要补充,是对会计核算工作时间范围的具体划分。
会计期间是指会计核算工作中为核算生产经营活动或预算执行情况所规定的起讫日期。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均称为会计中期。会计期间均按公历起讫日期确定。
4 货币计量假设
货币计量假设是指会计主体持续不断的经济活动都通过价值稳定的货币予以综合反映.它明确了会计核算工作的计量单位。
我国<<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的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帐本位币,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企业,可以选定其中一种货币作为记帐本位币,但是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在境外设立的中国企业向国内报送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
(二)会计原则
会计原则也叫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是指建立在会计假设基础之上的,为会计界及一般企业界所普遍接受的组织会计核算应当遵守的各项法则,惯例和基本限制条件的总称。
我国企业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有三类、十三项: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原则
确认、计量要求的原则
修订性原则
(二)会计原则(续)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原则:
1 真实性原则(客观性原则)
2 有用性原则(相关性原则)
3 可比性原则
4 一致性原则(一贯性原则)
5 及时性原则
6 清晰性原则
(二)会计原则(续)
确认,计量要求的原则:
7 权责发生制原则
8 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
9 历史成本原则
10 配比原则
(二)会计原则(续)
修订性原则:
11 重要性原则
12谨慎性原则
13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1 真实性原则(客观性原则)
指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提供真实可靠可验证的会计信息。
2 有用性原则(相关性原则)
指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能够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以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3 可比性原则
指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相互可比,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按照同一标准编报,以便同一时期在不同企业之间进行横向比较,判断不同企业的优劣得失。
4 一致性原则(一贯性原则)
指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如有必要变更,应当将变更的内容和理由、变更的累计影响数、以及累计影响数不能合理确定的理由等,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
5 及时性原则
指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及时进行,不得提前或延后,以便会计信息的及时利用,防止会计信息失效。
6 清晰性原则
指企业的会计核算和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清晰明了、含义明确、简明易懂、便于理解和利用。
7 权责发生制原则(应收应付制)
指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具体地说,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收付实现制(现收现付制)
以款项是否收付作为收入费用确认的标准
区分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
例:1月赊销商品应向对方收取4000元,3月对方以支票支付,请以两种标准分别判断该收入的确认时间
权责发生制:( )月确认4000为收入
收付实现制:( )月确认4000为收入
8 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
指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合理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界限,凡支出的效益仅及于本会计年度(或一个营业周期)的,应当作为收益性支出;凡支出的效益及于几个会计年度(或几个营业周期)的,应当作为资本性支出。
例子
05年A企业收入100000元
开办费 30000元(资本性支出)
短期借款利息费 4000元(收益性支出)
计算当年利润:
收入 100000
减:费用 05年应负担的开办费
05年短期借款利息费
利润
资产
9 历史成本原则
指企业的各项财产在取得时应当按照实际成本计量。其后,各项财产如果发生减值,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除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另有规定者外,企业一律不得自行调整其帐面价值。
其他计价基础:
市价、现行成本等
10 配比原则
指企业在会计核算时,收入和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相互配比,同一会计期间内的各项收入和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在该会计期间内确认,以便正确计算各种损益。
11 全面与重要性原则
指企业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对交易或事项应当区别其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核算方式。对资产,负债,损益等有较大影响,并进而影响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据以作出合理判断的重要会计事项,必须按照规定的会计方法和程序进行处理,并在财务会计报告中予以充分、准确地披露;对于次要的会计事项,在不影响会计信息真实性和不至于误导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正确判断的前提下,可适当简化处理。
12 谨慎性原则
指企业在会计核算时,会计人员在对具有不确定性的交易或事项进行会计处理当有多种方法可供选择时,应持慎重态度,尽可能选用不导致虚增企业利润的做法,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但不得计提秘密准备。
13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指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
第四节 会计和方法和程序
一会计程序
二会计方法
二会计程序(会计处理方法)
会计程序是指会计为了实现目标而在会计原则指导下,对特定组织经济活动进行反映和监督的整个过程和步骤
会计程序包括
会计确认
会计计量
会计记录
会计报告
会计循环
(一) 会计确认
初次确认和再次确认
初次确认:将经济数据筛选转化进入会计核算体系,主要标准是发生的经济业务能否用货币计量
再次确认:对已经形成的会 计信息再加工再提纯,以保证其真实性和正确性
会计确认标准
会计要素的确认
会计确认标准
可定义性:
对经济业务按会计要素定义确认对某会计要素产生影响
可计量性:
量化,以货币计量,保证会计信息可比
可靠性:
交易或事项真实,凭证真实,核算方法合理
相关性:
满足相关会计信息使用人的需要,排除不相关数据,补增需要资料
会计要素的确认
会计六要素的确认:根据六要素定义及其特征进行判断
收入的确认的时间(权责发生制)
销售前对收入确认,如建筑单位
销售时对收入确认:商品制造流通企业
销售后对收入确认
费用的确认:按照配比原则确定
利润的确认:依附于一定期间的收入和费用确认
会计要素的确认
会计六要素的确认:根据六要素定义及其特征进行判断
收入的确认的时间(权责发生制)
销售前对收入确认,如建筑单位
销售时对收入确认:商品制造流通企业
销售后对收入确认
费用的确认:按照配比原则确定
利润的确认:依附于一定期间的收入和费用确认
(二) 会计计量
会计计量单位
会计计量基础
计量模式
会计计量单位
计量单位以货币计量为主,辅助采用实物量度和劳动量度
一般采取法定的名义货币作为计量单位,也可采取实际购买力货币
会计计量基础
历史成本
现行成本
可变现成本
公允成本
计量模式:
计量单位与计量基础的结合
名义货币/历史成本原则
实际购买力/历史成本原则
名义货币/现行成本
实际购买力/现行成本
(三) 会计记录:
一设置会计科目及账户
二复式记帐
三填制与审核凭证
四登记账簿
五成本计算
六财产清算
七编制财务报表
图示:
(四) 会计报告
资产负债表
利润表
一会计方法
会计方法是用来反映和监督会计对象,实现会计目标的手段.
会计方法包括:
会计核算方法
会计分析方法
会计考核方法
会计预测方法
会计决策方法
会计核算方法
设置会计科目和帐户
复式记帐
填制和审核凭证
登记帐簿
成本计算
财产清查
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会计循环:p41 表2-2
总论-会计的基本概念
总论
第一节 会计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会计对象和会计要素
第三节 会计假设和会计原则
第四节 会计程序和会计方法
第一节 会计的基本概念
一 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二 会计的基本含义
三 会计目标
四 会计环境
问题:
什么是会计?
一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会计是适应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管理的客观要求而产生、发展的.
会计的发展过程可分为三个时期:
古代会计、近代会计、现代会计
古代会计:
原始社会:计算、记录工作逐渐从生产活动中分离
奴隶社会:开始采用一定的简单处理程序, 分设专门帐册
古代会计(续)
奴隶社会
西周王朝:“司会”的官职,进行“月计岁会”,出现“会计”一 词,焦循在<<孟子正义>>中解释为:“零星算之为计,总和算之为会”
封建社会:手工业和农业达到了较高水平:
宋朝:四柱清册
近代会计
西方(15世纪—20世纪):复式簿记广泛传播—会计学的创立
11世纪末—12世纪:十字军东征,促进东西方贸易发展,意大利的商业,金融业在大量资本的注入下振兴,单式簿记已不能满足需要,在意大利出现了佛罗伦萨式、热那亚式和威尼斯式复式簿记的方法.
近代会计(续)
18世纪英国成为世界会计发展的中心,出现公共会计师事业
20世纪随着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心的转移,世界会计发展中心转移到美国
现代会计:
20世纪初,会计学创立,会计在公司经营管理中的重要地位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许多现代方法,例如运筹学、概率论、模拟学、库存论、线性规划和电子计算机技术都应用到会计学中,现代工具的应用,如计算机的使用,网络的运用也丰富了会计学的内容。
二会计的基本含义
(一)会计的职能
(二)会计的特点
(三)会计的本质
(四)会计的含义
(一) 会计的基本职能
职能:客观事物内在的固有的功能
会计职能: 会计在经济管理中固有的功能,即人们在经济管理中用会计干什么。
1.反映职能:
从数量上记录、计算各单位的经济活动情况,为经济管理提供系统完整的数据资料。
特点:
(1)从价值量上进行反映
(2)具有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
(3)进行全过程反映
2.监督职能:
控制各单位经济活动的过程,并考核其经营成果,使各单位的经济活动符合规定的要求和达到预期的效果。
特点:
(1)是对全过程的监督
(2)主要利用价值指标进行考核
3.反映与监督的关系:
反映是监督的基础,监督是反映的保证,保证反映职能的正确执行。
(二)会计的特点:
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尺度(区别于实物量度和劳动量度)
以凭证为依据
具有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
要运用一套专门的方法
(三)会计工作的本质
本质:会计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相对于管理工具论、艺术论、信息系统论)
(四)会计的含义
表述1会计是以货币计量为基本形式,以凭证为主要依据,运用专门的方法,对特定组织的经济活动进行连续,系统,完整,综合地反映和监督,为有关各方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旨在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四)会计的含义(续)
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通过收集、加工和利用以一定的货币单位作为计量标准来表现的经济信息,对经济活动进行组织、控制、调节和指导,促使人们比较得失、权衡利弊、讲求经济效益的一种管理活动
三 会计目标
(一)相关概念:
会计目标:在一定客观经济环境条件下,会计活动所应达到的境地、目的或标准,包括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
经济效益:已经投入及消耗的价值量与收回的价值量之比
提高经济效益:当投入价值量一定时,争取收回更多的价值量;当收回的价值量一定时,尽量减少投入的价值量
(二)总体目标:
讲求和提高经济效益
(三)具体目标:
明确须向(谁)以(什么形式)提供关于(什么内容)的信息,以满足(谁)的需要.
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能够反映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以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会计信息使用者:
国家宏观经济调控者
投资者(潜在投资者)与债权人
企业经营者和管理者
会计具体目标(对会计信息的要求):
满足政府宏观调控的需要
满足投资者进行决策的需要
满足企业自身经营管理的需要
会计的分类:
财务会计(对外报告会计)、管理会计(对内报告会计)
宏观会计、微观会计
企业会计、 事业单位会计(预算会计)
四会计的环境
会计环境是指在特定发展阶段会计所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客观条件及限制性因素,主要是指一定的社会经济环境
会计与其所处的环境之间的关系体现在:社会经济环境对会计具有巨大影响,会计对社会经济环境具有积极的反作用。
第二节 会计对象和会计要素
一 会计对象
二 会计要素
一会计对象
会计的对象:会计对什么进行核算和监督:
(一) 一般对象
(二)具体对象
(一)一般对象
抽象概括地说,会计的对象是基层单位组织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
(二)具体对象
具体列举会计对象,即构成企业经济活动的必要因素,包括:
资产
负债
所有者权益
收入
费用
利润
二 会计要素
会计要素是从会计的角度解释构成企业经济活动的必要因素,即会计的具体对象
会计六要素:
资产 负债 所有者权益
收入 费用 利润
(一)资产
定义: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特征:
1 是经济资源,包括财产物资及某些特定权利
2 必须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经济资源
3 必须能以货币计量
4 必须能为企业带来未来的经济利益
资产分类
资产按照流动性划分
(二)负债
定义:负债也称债权人权益,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特征:
1 由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引起,能以货币计算
2 具有强制性
3 在未来特定日期以资产或劳务加以偿付,导致企业资产流出
(二)负债(续)
分类:按照负债偿还期限的长短划分为:
流动负债
长期负债
流动负债
例如:短期借款、应付账款、预收帐款、应付股利、应交税费、应付职工薪酬、应付债券、其他应付款
长期负债
例如:长期借款
(三)所有者权益
定义:所有者权益也称股东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特征:
1是一种所有权,区别于其他权利
2 所有权范围是企业的净资产
3 所有者权益的承受人是企业的投资人
4 非独立性,即其确认计量需要依赖于资产和负债
(三)所有者权益(续)
所有者权益与债权的区别与联系:
联系:都是权益,反映企业的产权关系(资产及其增值归谁所有)
区别:
所有权 债权
获取股利 可收回本金及利息
对净资产的所有权 索偿权
对资产要求权在后 对资产要求权在先
风险大 风险小
有权参与经营管理 无权参与经营管理
(三)所有者权益(续)
分类:
实收资本
资本公积
盈余公积
本年利润
(四)收入
狭义的收入定义: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特征:
1 非偶发的,是日常的活动
2 可表现为企业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或兼有
3 收入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增加,流入额能可靠计量
4 只包括本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入,不包括为第三方或客户代收的款项
(五)费用
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六)利润
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包括收入减去费用以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
第三节 会计假设和会计原则
(一)会计核算假设
(二)会计原则
(一)会计核算假设
会计假设也称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人们对会计产生,存在,发展的有关部门空间,时间范围和计量形式等,根据客观的正常情况或发展趋势所作的合乎逻辑的推断或姑且认定,是会计人员不待证明而视为理所当然并加以接受的会计公理,是组织会计核算工作应当明确的前提条件.
1 会计主体假设
2 持续经营假设
3 会计分期假设
4 货币计量假设(含有币值稳定假设)
1 会计主体假设
会计主体也称会计实体、会计个体,是指会计所服务的特定单位
会计主体假设是指会计工作总是在某一特定单位进行的,会计所反映的是一个特定单位的经济活动,它明确了会计核算工作的空间范围。
一般说来,作为法律实体的企业法人通常是会计主体,而会计主体则不一定是企业法人。
特定单位
例如:企业、事业单位、车间、集团、个体企业、个人
2 持续经营假设
指会计核算应当以会计主体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而不考虑其是否清算、解散。它明确了会计核算工作的时间范围。
3 会计分期假设
会计分期是指把会计主体持续、正常的经营及各种交易活动过程分割为较短的等距会计期间,以便分期结算会计帐目,按期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会计分期是对持续经营假设的必要补充,是对会计核算工作时间范围的具体划分。
会计期间是指会计核算工作中为核算生产经营活动或预算执行情况所规定的起讫日期。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均称为会计中期。会计期间均按公历起讫日期确定。
4 货币计量假设
货币计量假设是指会计主体持续不断的经济活动都通过价值稳定的货币予以综合反映.它明确了会计核算工作的计量单位。
我国<<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的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帐本位币,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企业,可以选定其中一种货币作为记帐本位币,但是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在境外设立的中国企业向国内报送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
(二)会计原则
会计原则也叫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是指建立在会计假设基础之上的,为会计界及一般企业界所普遍接受的组织会计核算应当遵守的各项法则,惯例和基本限制条件的总称。
我国企业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有三类、十三项: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原则
确认、计量要求的原则
修订性原则
(二)会计原则(续)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原则:
1 真实性原则(客观性原则)
2 有用性原则(相关性原则)
3 可比性原则
4 一致性原则(一贯性原则)
5 及时性原则
6 清晰性原则
(二)会计原则(续)
确认,计量要求的原则:
7 权责发生制原则
8 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
9 历史成本原则
10 配比原则
(二)会计原则(续)
修订性原则:
11 重要性原则
12谨慎性原则
13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1 真实性原则(客观性原则)
指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提供真实可靠可验证的会计信息。
2 有用性原则(相关性原则)
指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能够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以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3 可比性原则
指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相互可比,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按照同一标准编报,以便同一时期在不同企业之间进行横向比较,判断不同企业的优劣得失。
4 一致性原则(一贯性原则)
指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如有必要变更,应当将变更的内容和理由、变更的累计影响数、以及累计影响数不能合理确定的理由等,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
5 及时性原则
指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及时进行,不得提前或延后,以便会计信息的及时利用,防止会计信息失效。
6 清晰性原则
指企业的会计核算和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清晰明了、含义明确、简明易懂、便于理解和利用。
7 权责发生制原则(应收应付制)
指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具体地说,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收付实现制(现收现付制)
以款项是否收付作为收入费用确认的标准
区分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
例:1月赊销商品应向对方收取4000元,3月对方以支票支付,请以两种标准分别判断该收入的确认时间
权责发生制:( )月确认4000为收入
收付实现制:( )月确认4000为收入
8 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
指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合理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界限,凡支出的效益仅及于本会计年度(或一个营业周期)的,应当作为收益性支出;凡支出的效益及于几个会计年度(或几个营业周期)的,应当作为资本性支出。
例子
05年A企业收入100000元
开办费 30000元(资本性支出)
短期借款利息费 4000元(收益性支出)
计算当年利润:
收入 100000
减:费用 05年应负担的开办费
05年短期借款利息费
利润
资产
9 历史成本原则
指企业的各项财产在取得时应当按照实际成本计量。其后,各项财产如果发生减值,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除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另有规定者外,企业一律不得自行调整其帐面价值。
其他计价基础:
市价、现行成本等
10 配比原则
指企业在会计核算时,收入和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相互配比,同一会计期间内的各项收入和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在该会计期间内确认,以便正确计算各种损益。
11 全面与重要性原则
指企业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对交易或事项应当区别其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核算方式。对资产,负债,损益等有较大影响,并进而影响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据以作出合理判断的重要会计事项,必须按照规定的会计方法和程序进行处理,并在财务会计报告中予以充分、准确地披露;对于次要的会计事项,在不影响会计信息真实性和不至于误导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正确判断的前提下,可适当简化处理。
12 谨慎性原则
指企业在会计核算时,会计人员在对具有不确定性的交易或事项进行会计处理当有多种方法可供选择时,应持慎重态度,尽可能选用不导致虚增企业利润的做法,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但不得计提秘密准备。
13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指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
第四节 会计和方法和程序
一会计程序
二会计方法
二会计程序(会计处理方法)
会计程序是指会计为了实现目标而在会计原则指导下,对特定组织经济活动进行反映和监督的整个过程和步骤
会计程序包括
会计确认
会计计量
会计记录
会计报告
会计循环
(一) 会计确认
初次确认和再次确认
初次确认:将经济数据筛选转化进入会计核算体系,主要标准是发生的经济业务能否用货币计量
再次确认:对已经形成的会 计信息再加工再提纯,以保证其真实性和正确性
会计确认标准
会计要素的确认
会计确认标准
可定义性:
对经济业务按会计要素定义确认对某会计要素产生影响
可计量性:
量化,以货币计量,保证会计信息可比
可靠性:
交易或事项真实,凭证真实,核算方法合理
相关性:
满足相关会计信息使用人的需要,排除不相关数据,补增需要资料
会计要素的确认
会计六要素的确认:根据六要素定义及其特征进行判断
收入的确认的时间(权责发生制)
销售前对收入确认,如建筑单位
销售时对收入确认:商品制造流通企业
销售后对收入确认
费用的确认:按照配比原则确定
利润的确认:依附于一定期间的收入和费用确认
会计要素的确认
会计六要素的确认:根据六要素定义及其特征进行判断
收入的确认的时间(权责发生制)
销售前对收入确认,如建筑单位
销售时对收入确认:商品制造流通企业
销售后对收入确认
费用的确认:按照配比原则确定
利润的确认:依附于一定期间的收入和费用确认
(二) 会计计量
会计计量单位
会计计量基础
计量模式
会计计量单位
计量单位以货币计量为主,辅助采用实物量度和劳动量度
一般采取法定的名义货币作为计量单位,也可采取实际购买力货币
会计计量基础
历史成本
现行成本
可变现成本
公允成本
计量模式:
计量单位与计量基础的结合
名义货币/历史成本原则
实际购买力/历史成本原则
名义货币/现行成本
实际购买力/现行成本
(三) 会计记录:
一设置会计科目及账户
二复式记帐
三填制与审核凭证
四登记账簿
五成本计算
六财产清算
七编制财务报表
图示:
(四) 会计报告
资产负债表
利润表
一会计方法
会计方法是用来反映和监督会计对象,实现会计目标的手段.
会计方法包括:
会计核算方法
会计分析方法
会计考核方法
会计预测方法
会计决策方法
会计核算方法
设置会计科目和帐户
复式记帐
填制和审核凭证
登记帐簿
成本计算
财产清查
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会计循环:p41 表2-2
总论-会计的基本概念
[下载声明]
1.本站的所有资料均为资料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交流使用。如有侵犯到您版权的,请来电指出,本站将立即改正。电话:010-82593357。
2、访问管理资源网的用户必须明白,本站对提供下载的学习资料等不拥有任何权利,版权归该下载资源的合法拥有者所有。
3、本站保证站内提供的所有可下载资源都是按“原样”提供,本站未做过任何改动;但本网站不保证本站提供的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同时本网站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损失或伤害。
4、未经本网站的明确许可,任何人不得大量链接本站下载资源;不得复制或仿造本网站。本网站对其自行开发的或和他人共同开发的所有内容、技术手段和服务拥有全部知识产权,任何人不得侵害或破坏,也不得擅自使用。
我要上传资料,请点我!
管理工具分类
ISO认证课程讲义管理表格合同大全法规条例营销资料方案报告说明标准管理战略商业计划书市场分析战略经营策划方案培训讲义企业上市采购物流电子商务质量管理企业名录生产管理金融知识电子书客户管理企业文化报告论文项目管理财务资料固定资产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工作分析绩效考核资料面试招聘人才测评岗位管理职业规划KPI绩效指标劳资关系薪酬激励人力资源案例人事表格考勤管理人事制度薪资表格薪资制度招聘面试表格岗位分析员工管理薪酬管理绩效管理入职指引薪酬设计绩效管理绩效管理培训绩效管理方案平衡计分卡绩效评估绩效考核表格人力资源规划安全管理制度经营管理制度组织机构管理办公总务管理财务管理制度质量管理制度会计管理制度代理连锁制度销售管理制度仓库管理制度CI管理制度广告策划制度工程管理制度采购管理制度生产管理制度进出口制度考勤管理制度人事管理制度员工福利制度咨询诊断制度信息管理制度员工培训制度办公室制度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培训绩效考核其它
精品推荐
下载排行
- 1社会保障基础知识(ppt) 16695
- 2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ppt 16695
- 3行政专员岗位职责 16695
- 4品管部岗位职责与任职要求 16695
- 5员工守则 16695
- 6软件验收报告 16695
- 7问卷调查表(范例) 16695
- 8工资发放明细表 16695
- 9文件签收单 16695
- 10跟我学礼仪 16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