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城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01-2020年)
综合能力考核表详细内容
盐城城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01-2020年)
盐城城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01-2020年)(1) 第一章旅游业现状分析 一、 盐城概况 盐城市地处江淮平原东部,长江三角洲辐射区内。位于东经119o27′—120o54′,北纬32o 34′—34o28′之间。东临黄海,南与南通市、泰州市毗邻,西与扬州市、淮安市相连,北 与连云港市接壤。东部海岸线582公里,占江苏省海岸线总长度的56%。沿海滩涂面积68 3万亩,占全省沿海滩涂总面积的70%,全国的1/7。全市总面积14983平方公里,2000年 总人口795.6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54.6万人,占总人口的32%,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 531人。辖有东台、大丰、盐都、建湖、射阳、阜宁、滨海、响水和城区等9个县(市、 区)。 盐城历史悠久,早在6000多年前已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秦汉时期,“煮海兴利,穿渠通 运”,始现繁荣。自汉武帝元狩4年(公元前119年)置盐渎县以来,迄今已有2100多年的 历史。世世代代的盐城人民用勤劳和智慧造就了古老文明和现代辉煌,遗存了丰富的文 物古迹和风景名胜。盐城人文荟萃、丰灵蕴秀,曾涌现过一大批文臣武将、英雄豪杰、 学者名流和爱国志士。盐城的风土人情淳朴多姿,乡土文化丰富多彩。盐城还是我国重 要的革命老区之一。1941年皖南事变后,新四军在盐城重建军部,这里曾为华中抗日的 指挥中心。现在盐城拥有全国规模最大、资料最全、最具代表性的新四军革命纪念设施 ,成为全国知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广袤、秀丽的自然风貌和悠久、丰富的人文历史 ,造就了盐城风格独特、内涵深厚的旅游资源。 盐城市位于亚热带季风型气候区,日照充足,雨量丰沛,气候宜人,四季分明。由于受 季风型气候影响,地面极端温度偏高,年平均温度为摄氏15.4度。 改革开放以来,盐城市的经济得到迅猛发展,经济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2000年,实现 国内生产总值548.59亿元,其中第一产业165.14亿元,第二产业211.94亿元,第三产业 171.51亿元,经济结构得到调整。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构 成比例由上年的31.92:37.91:30.17调整为30.1:38.6:31.3。第三产业比重逐年增加,产 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交通条件进一步改善。204国道横穿南北,新长铁路盐城以北段已建成通车。盐城民航机 场可以起降波音737等大型客机,每周有飞往北京、广州的定期航班,不久将开辟更多的 国内航线。宁靖盐高速公路正在建设之中,建成之后,盐城到南京和上海的行程将缩短 为3小时左右。 二、 盐城市城市化发展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盐城2000年全市城市化水平为32%。2005年全市城市化水平为40%。2010年全市城市化水 平为50%。2020年全市城市化水平为60-70%。 从以上城市化战略可以看出,未来盐城城市化水平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城市发展将以 市区为重点,以提高城镇发展质量为主,以增强综合竞争力为目标,对旅游业将产生以 下影响: (一)有利于提高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随着经营城市观念的树立,积极培育区 域优势主导产业,开发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的时机已经成熟,旅游业有望成为盐 城市第三产业中的支柱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份额将逐步增加。 (二)有利于扩大旅游市场。旅游正成为居民的一种基本生活方式。随着省内城镇人口 的大大增加,城镇的旅游人口将随之增加,有利于拓展省内旅游客源市场,可将其作为 主要客源市场。 (三)有利于改善旅游交通条件。随着对区域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强,旅游交通条件等将 大大改善,进一步提高盐城市景区、景点的可达性,扩大盐城旅游市场。 (四)有利于提高旅游竞争力。湿地资源作为盐城优势旅游资源,在区域内具有一定的 竞争力。要提高盐城综合竞争力,必须加大盐城旅游资源的开发力度。 (五)有利于建成全国优秀旅游城市。盐城市区是创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工作的重点, 其公共设施的完善,基础设施水平的提高,城市特色的塑造,城市规模的扩大,对建设 盐城旅游服务中心区有着重要意义。 三、 旅游业在区域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根据国际经验,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时,国内旅游就会兴旺起来;达到3000美元,就会 出现到周边国家旅游的热潮;达到5000美元,就会更多地追求周游世界。这一点在中国 已经得到验证。仅国内旅游一项,2000年全国城镇居民出游总数就已经达到3.29亿人次 ,旅游花费达2235亿元,人均花费超过了读书看报的支出。由此可见,发展旅游业已经 成为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客观要求。2000年江苏省人均GDP在1000美元以上的城市有南京 市、无锡市、常州市、苏州市、南通市、扬州市、镇江市,这些城市将是盐城重要的省 内旅游客源市场。 盐城旅游业也正在逐步成长为盐城第三产业的新增长点,从其国际、国内旅游收入的增 长速度看,旅游业的发展处于增长期。2000年国内旅游收入、旅游外汇收入与上一年相 比,分别增长近20%和10%,与全国增长保持相近的速度,与全省增长速度相比,国内旅 游收入增长较快,旅游外汇收入增长较慢。 四、 旅游业发展现状 九十年代以来,盐城市旅游业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国内外游客接待量均有较大幅度增长 ,亚洲、欧洲等客源市场不断巩固发展。 根据国内旅游抽样调查结果推算,2000年盐城市实现接待国内游客328.8万人次。接待海 外旅游者10903人次,18.2万人天。盐城市旅游业正步入发展时期,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前景十分广阔。 盐城市旅游业的基础建设已有一定的发展,食、住、行、游、购、娱综合服务体系已具 备一定的基础。到2000年底全市有旅游涉外饭店21家,其中四星级1家,三星级4家,二 星级11家,床位总数近4000张;国内旅行社33家;全行业从业人员达6000余人。旅游景 点不断开发,旅游商品品种增加,旅游设施条件明显改善,旅游管理规范有序。旅游业 已成为盐城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逐步成为第三产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新的增 长点,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已初步确立。 五、 旅游业发展优劣势分析 (一)优势分析 1.优越的政策支撑 一是江苏省已将盐城市纳入沿海旅游区,作为重点发展对象:二是江苏省实施的“海上苏 东”工程明确提出,旅游业是其重要组成部分。盐城市作为“海上苏东”工程的主要城市之 一,其旅游业必将有一个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三是省市两级政府都确立了把旅游业作 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加以培育的战略,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相关政策,为旅 游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独特的地理区位 盐城位于长江和黄河入海口之间,拥有独特的滩涂风光。这种湿地生态环境有利于麋鹿 、丹顶鹤和许多珍稀动植物的栖息生长,生物多样性在此得到充分的体现。从空间结构 上看,盐城市与上海、南京、苏州等周边主要客源地之间的距离均在300公里左右,对城 市游客有较强的吸引力。因此,盐城市具有旅游资源丰富和接近客源市场的双重优势。 盐城市的交通条件将得到显著改善。区内204国道、盐金公路、宁靖盐和徐宿淮盐高速公 路等分别联系南京、上海、连云港、徐州等地,并初步构成网络,必将促进人口密集、 交通便捷的核心旅游市场的形成。随着新长铁路建成通车,民航机场新航线的开辟,大 丰港、射阳港、中山港、陈家港等港口的建成通航,为盐城近、远程旅游网络的建设奠 定了良好的基础。 3.拥有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盐城市的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拥有良好的湿地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特征。到1999年 我国有九个自然保护区纳入世界自然保护区网,成为世界永久保护地,盐城滩涂就是其 中之一。保护区所在的沿海滩涂是目前亚洲大陆边缘最大的海岸型湿地之一,也是水禽 繁殖、鸟类栖息、越冬的重要场所,其地势平坦,沼泽密布,咸淡水交汇,水源充沛, 鸟、鱼、虾、蟹及贝类等生物资源丰富,具备了开展生态旅游的良好资源优势。 4.旅游管理水平正逐步提高 盐城市旅游局于1993年9月成立。各县(市)也相继成立了旅游局,全市旅游业的组织网 络已初步形成。通过开展星级饭店和旅行社的审批、复核、年检及旅游区(点)质量等 级评定等工作,开展创“三优”、创“文明窗口”、创“文明单位”、创“青年文明号”等评比 活动,提高了行业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建立了较为完整的行业行为规范,为旅游业向 产业化发展创造了条件。 (二)制约因素 1. 旅游知名度不高 盐城市城市规模较小,原有的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对外交流不多,宣传力度不够。同时 ,由于旅游业起步较晚,加之过去长期交通不畅,制约了旅游业的发展,使盐城旅游业 在全国的知名度不高。 2. 旅游资源开发度低 盐城市有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这些资源中有的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 区,有的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但受规模小、位置偏、规划建设不合理等因素的制约, 旅游资源整合程度不够,缺少具有较强吸引力和较高知名度的拳头旅游产品。 3. 投资机制不够完善 由于大环境制约,没有重视新型旅游项目的开发与创意设计,政府资金投入不足,社会 招商成效不大,没有形成社会共建旅游的“大旅游”局面和良好的投入产出机制,旅游发 展缺乏后劲。 4. 旅游基础相对薄弱 盐城市旅游业发展水平目前不仅落后于沿江和环太湖的旅游城市,而且在江苏沿海三市 中,也处于后进地位。2000年,盐城市国内、国际旅游总量虽有所提高,但外地来盐游 客数量较少,仅占11%左右,说明旅游区(点)建设相对滞后,吸引力不强,重点旅游产 品缺乏竞争力。同时,重点旅游区还存在交通制约的问题,到2000年底,东部沿海海堤 尚无等级公路,景区、景点的可进入性受到制约,给旅游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5. 旅游人才缺乏,体制不够健全 由于盐城旅游业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旅游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相对较低,缺乏中、高 级旅游专业技术人员,影响了旅游业的发展进程。与此同时,部分县(市)旅游局和外 事、接待部门合署办公,直接从事旅游管理的专门人员较少,不能适应形势发展需要, 也是影响盐城市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因素之一。 第二章 旅游资源概况与评价 一、旅游资源概况 (一)资源优势 1.资源丰富,种类繁多 盐城市地处江淮平原东部,东临黄海,海岸线长达582公里,良好的海岸生态湿地环境蕴 育了辽阔壮观、一望无垠的滩涂风光,也带来了大量品种各异的海产品和滩涂动植物资 源,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永恒主题;盐城市位于里下河地区,具有典型的河口 河岸湿地,地势平坦,水网密布,形成了湖河相连,舟船云集的苏北水乡特色景观;盐 城市历史悠久,文化意蕴浓厚,人文旅游资源遍布各地,古遗址、古建筑、古寺庙、名 人故居、革命纪念地等一应俱全;盐城市还拥有苏北地区最大的三条天然入海水道,即 灌河、射阳河、新洋港河,通榆河由南向北贯穿全境,2001年正在建设的淮河入海水道 横贯东西,水利旅游资源也十分丰富。盐城市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渊远流长的历史背景孕 育了独具特色的乡土风情、民俗文化。这些资源有机组合、相辅相成,为盐城市建设国 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发展生态旅游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资源分布具有一定规律性,有利于线路组合 盐城市旅游资源零散、广布,但在地域分布上具有一定规律性,呈“三带一区”的分布格 局:以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重点的东部沿海滩涂 自然风光带;以东台西溪风景区、大丰草堰古镇、白驹施耐庵纪念馆、响水古云梯关等 为主体的中部通榆路沿线人文景观带;以大纵湖风景区、九龙口风景区为代表的西部里 下河水乡民俗风情旅游带和盐城市区以新四军纪念馆等景点组成的旅游区。这种资源分 布格局,资源类型相对集中,有利于旅游线路的组合及专项特色旅游市场的开发。 3.具有区域性资源优势 盐城市旅游资源在一定区域范围内,有着相当突出的优势。盐城有着太平洋亚洲大陆边 缘最大的海岸型湿地(叠加河口型湿地),一望无际的大海,色彩斑斓的苇草地,种类 繁多、自由生息的野生动物栖息地,是人们回归自然、舒缓压力、愉悦身心的好去处, 是大自然赋予盐城开拓生态旅游的宝贵资源。同时,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集中于一市 ,更是极具区域优势的资源。盐城因盐而生,因盐而兴,盐文化贯穿于盐城发展的整个 历史。盐城境内分布着众多的盐场,海水制盐的过程及其操作技术也是十分独特的旅游 资源。 4.拥有新型热点旅游产品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旅游需求不断发生变化,单纯观光式旅游产品越来越不能适应 需要,传统的“赶集式”、“跑码头”式的旅游方式已不能满足人们需求,愈来愈多的旅游 者选择能转换心情、亲近自然的生态旅游、文化旅游、民俗风情旅游等游览形式。这种 追求特殊的新型旅游,使旅游者可以掌握新的见识,是一种求新求知的高层次旅游,盐 城大面积的滩涂湿地以它的独特性、新奇性、刺激性和...
盐城城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01-2020年)
盐城城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01-2020年)(1) 第一章旅游业现状分析 一、 盐城概况 盐城市地处江淮平原东部,长江三角洲辐射区内。位于东经119o27′—120o54′,北纬32o 34′—34o28′之间。东临黄海,南与南通市、泰州市毗邻,西与扬州市、淮安市相连,北 与连云港市接壤。东部海岸线582公里,占江苏省海岸线总长度的56%。沿海滩涂面积68 3万亩,占全省沿海滩涂总面积的70%,全国的1/7。全市总面积14983平方公里,2000年 总人口795.6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54.6万人,占总人口的32%,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 531人。辖有东台、大丰、盐都、建湖、射阳、阜宁、滨海、响水和城区等9个县(市、 区)。 盐城历史悠久,早在6000多年前已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秦汉时期,“煮海兴利,穿渠通 运”,始现繁荣。自汉武帝元狩4年(公元前119年)置盐渎县以来,迄今已有2100多年的 历史。世世代代的盐城人民用勤劳和智慧造就了古老文明和现代辉煌,遗存了丰富的文 物古迹和风景名胜。盐城人文荟萃、丰灵蕴秀,曾涌现过一大批文臣武将、英雄豪杰、 学者名流和爱国志士。盐城的风土人情淳朴多姿,乡土文化丰富多彩。盐城还是我国重 要的革命老区之一。1941年皖南事变后,新四军在盐城重建军部,这里曾为华中抗日的 指挥中心。现在盐城拥有全国规模最大、资料最全、最具代表性的新四军革命纪念设施 ,成为全国知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广袤、秀丽的自然风貌和悠久、丰富的人文历史 ,造就了盐城风格独特、内涵深厚的旅游资源。 盐城市位于亚热带季风型气候区,日照充足,雨量丰沛,气候宜人,四季分明。由于受 季风型气候影响,地面极端温度偏高,年平均温度为摄氏15.4度。 改革开放以来,盐城市的经济得到迅猛发展,经济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2000年,实现 国内生产总值548.59亿元,其中第一产业165.14亿元,第二产业211.94亿元,第三产业 171.51亿元,经济结构得到调整。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构 成比例由上年的31.92:37.91:30.17调整为30.1:38.6:31.3。第三产业比重逐年增加,产 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交通条件进一步改善。204国道横穿南北,新长铁路盐城以北段已建成通车。盐城民航机 场可以起降波音737等大型客机,每周有飞往北京、广州的定期航班,不久将开辟更多的 国内航线。宁靖盐高速公路正在建设之中,建成之后,盐城到南京和上海的行程将缩短 为3小时左右。 二、 盐城市城市化发展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盐城2000年全市城市化水平为32%。2005年全市城市化水平为40%。2010年全市城市化水 平为50%。2020年全市城市化水平为60-70%。 从以上城市化战略可以看出,未来盐城城市化水平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城市发展将以 市区为重点,以提高城镇发展质量为主,以增强综合竞争力为目标,对旅游业将产生以 下影响: (一)有利于提高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随着经营城市观念的树立,积极培育区 域优势主导产业,开发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的时机已经成熟,旅游业有望成为盐 城市第三产业中的支柱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份额将逐步增加。 (二)有利于扩大旅游市场。旅游正成为居民的一种基本生活方式。随着省内城镇人口 的大大增加,城镇的旅游人口将随之增加,有利于拓展省内旅游客源市场,可将其作为 主要客源市场。 (三)有利于改善旅游交通条件。随着对区域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强,旅游交通条件等将 大大改善,进一步提高盐城市景区、景点的可达性,扩大盐城旅游市场。 (四)有利于提高旅游竞争力。湿地资源作为盐城优势旅游资源,在区域内具有一定的 竞争力。要提高盐城综合竞争力,必须加大盐城旅游资源的开发力度。 (五)有利于建成全国优秀旅游城市。盐城市区是创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工作的重点, 其公共设施的完善,基础设施水平的提高,城市特色的塑造,城市规模的扩大,对建设 盐城旅游服务中心区有着重要意义。 三、 旅游业在区域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根据国际经验,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时,国内旅游就会兴旺起来;达到3000美元,就会 出现到周边国家旅游的热潮;达到5000美元,就会更多地追求周游世界。这一点在中国 已经得到验证。仅国内旅游一项,2000年全国城镇居民出游总数就已经达到3.29亿人次 ,旅游花费达2235亿元,人均花费超过了读书看报的支出。由此可见,发展旅游业已经 成为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客观要求。2000年江苏省人均GDP在1000美元以上的城市有南京 市、无锡市、常州市、苏州市、南通市、扬州市、镇江市,这些城市将是盐城重要的省 内旅游客源市场。 盐城旅游业也正在逐步成长为盐城第三产业的新增长点,从其国际、国内旅游收入的增 长速度看,旅游业的发展处于增长期。2000年国内旅游收入、旅游外汇收入与上一年相 比,分别增长近20%和10%,与全国增长保持相近的速度,与全省增长速度相比,国内旅 游收入增长较快,旅游外汇收入增长较慢。 四、 旅游业发展现状 九十年代以来,盐城市旅游业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国内外游客接待量均有较大幅度增长 ,亚洲、欧洲等客源市场不断巩固发展。 根据国内旅游抽样调查结果推算,2000年盐城市实现接待国内游客328.8万人次。接待海 外旅游者10903人次,18.2万人天。盐城市旅游业正步入发展时期,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前景十分广阔。 盐城市旅游业的基础建设已有一定的发展,食、住、行、游、购、娱综合服务体系已具 备一定的基础。到2000年底全市有旅游涉外饭店21家,其中四星级1家,三星级4家,二 星级11家,床位总数近4000张;国内旅行社33家;全行业从业人员达6000余人。旅游景 点不断开发,旅游商品品种增加,旅游设施条件明显改善,旅游管理规范有序。旅游业 已成为盐城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逐步成为第三产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新的增 长点,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已初步确立。 五、 旅游业发展优劣势分析 (一)优势分析 1.优越的政策支撑 一是江苏省已将盐城市纳入沿海旅游区,作为重点发展对象:二是江苏省实施的“海上苏 东”工程明确提出,旅游业是其重要组成部分。盐城市作为“海上苏东”工程的主要城市之 一,其旅游业必将有一个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三是省市两级政府都确立了把旅游业作 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加以培育的战略,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相关政策,为旅 游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独特的地理区位 盐城位于长江和黄河入海口之间,拥有独特的滩涂风光。这种湿地生态环境有利于麋鹿 、丹顶鹤和许多珍稀动植物的栖息生长,生物多样性在此得到充分的体现。从空间结构 上看,盐城市与上海、南京、苏州等周边主要客源地之间的距离均在300公里左右,对城 市游客有较强的吸引力。因此,盐城市具有旅游资源丰富和接近客源市场的双重优势。 盐城市的交通条件将得到显著改善。区内204国道、盐金公路、宁靖盐和徐宿淮盐高速公 路等分别联系南京、上海、连云港、徐州等地,并初步构成网络,必将促进人口密集、 交通便捷的核心旅游市场的形成。随着新长铁路建成通车,民航机场新航线的开辟,大 丰港、射阳港、中山港、陈家港等港口的建成通航,为盐城近、远程旅游网络的建设奠 定了良好的基础。 3.拥有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盐城市的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拥有良好的湿地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特征。到1999年 我国有九个自然保护区纳入世界自然保护区网,成为世界永久保护地,盐城滩涂就是其 中之一。保护区所在的沿海滩涂是目前亚洲大陆边缘最大的海岸型湿地之一,也是水禽 繁殖、鸟类栖息、越冬的重要场所,其地势平坦,沼泽密布,咸淡水交汇,水源充沛, 鸟、鱼、虾、蟹及贝类等生物资源丰富,具备了开展生态旅游的良好资源优势。 4.旅游管理水平正逐步提高 盐城市旅游局于1993年9月成立。各县(市)也相继成立了旅游局,全市旅游业的组织网 络已初步形成。通过开展星级饭店和旅行社的审批、复核、年检及旅游区(点)质量等 级评定等工作,开展创“三优”、创“文明窗口”、创“文明单位”、创“青年文明号”等评比 活动,提高了行业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建立了较为完整的行业行为规范,为旅游业向 产业化发展创造了条件。 (二)制约因素 1. 旅游知名度不高 盐城市城市规模较小,原有的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对外交流不多,宣传力度不够。同时 ,由于旅游业起步较晚,加之过去长期交通不畅,制约了旅游业的发展,使盐城旅游业 在全国的知名度不高。 2. 旅游资源开发度低 盐城市有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这些资源中有的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 区,有的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但受规模小、位置偏、规划建设不合理等因素的制约, 旅游资源整合程度不够,缺少具有较强吸引力和较高知名度的拳头旅游产品。 3. 投资机制不够完善 由于大环境制约,没有重视新型旅游项目的开发与创意设计,政府资金投入不足,社会 招商成效不大,没有形成社会共建旅游的“大旅游”局面和良好的投入产出机制,旅游发 展缺乏后劲。 4. 旅游基础相对薄弱 盐城市旅游业发展水平目前不仅落后于沿江和环太湖的旅游城市,而且在江苏沿海三市 中,也处于后进地位。2000年,盐城市国内、国际旅游总量虽有所提高,但外地来盐游 客数量较少,仅占11%左右,说明旅游区(点)建设相对滞后,吸引力不强,重点旅游产 品缺乏竞争力。同时,重点旅游区还存在交通制约的问题,到2000年底,东部沿海海堤 尚无等级公路,景区、景点的可进入性受到制约,给旅游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5. 旅游人才缺乏,体制不够健全 由于盐城旅游业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旅游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相对较低,缺乏中、高 级旅游专业技术人员,影响了旅游业的发展进程。与此同时,部分县(市)旅游局和外 事、接待部门合署办公,直接从事旅游管理的专门人员较少,不能适应形势发展需要, 也是影响盐城市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因素之一。 第二章 旅游资源概况与评价 一、旅游资源概况 (一)资源优势 1.资源丰富,种类繁多 盐城市地处江淮平原东部,东临黄海,海岸线长达582公里,良好的海岸生态湿地环境蕴 育了辽阔壮观、一望无垠的滩涂风光,也带来了大量品种各异的海产品和滩涂动植物资 源,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永恒主题;盐城市位于里下河地区,具有典型的河口 河岸湿地,地势平坦,水网密布,形成了湖河相连,舟船云集的苏北水乡特色景观;盐 城市历史悠久,文化意蕴浓厚,人文旅游资源遍布各地,古遗址、古建筑、古寺庙、名 人故居、革命纪念地等一应俱全;盐城市还拥有苏北地区最大的三条天然入海水道,即 灌河、射阳河、新洋港河,通榆河由南向北贯穿全境,2001年正在建设的淮河入海水道 横贯东西,水利旅游资源也十分丰富。盐城市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渊远流长的历史背景孕 育了独具特色的乡土风情、民俗文化。这些资源有机组合、相辅相成,为盐城市建设国 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发展生态旅游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资源分布具有一定规律性,有利于线路组合 盐城市旅游资源零散、广布,但在地域分布上具有一定规律性,呈“三带一区”的分布格 局:以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重点的东部沿海滩涂 自然风光带;以东台西溪风景区、大丰草堰古镇、白驹施耐庵纪念馆、响水古云梯关等 为主体的中部通榆路沿线人文景观带;以大纵湖风景区、九龙口风景区为代表的西部里 下河水乡民俗风情旅游带和盐城市区以新四军纪念馆等景点组成的旅游区。这种资源分 布格局,资源类型相对集中,有利于旅游线路的组合及专项特色旅游市场的开发。 3.具有区域性资源优势 盐城市旅游资源在一定区域范围内,有着相当突出的优势。盐城有着太平洋亚洲大陆边 缘最大的海岸型湿地(叠加河口型湿地),一望无际的大海,色彩斑斓的苇草地,种类 繁多、自由生息的野生动物栖息地,是人们回归自然、舒缓压力、愉悦身心的好去处, 是大自然赋予盐城开拓生态旅游的宝贵资源。同时,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集中于一市 ,更是极具区域优势的资源。盐城因盐而生,因盐而兴,盐文化贯穿于盐城发展的整个 历史。盐城境内分布着众多的盐场,海水制盐的过程及其操作技术也是十分独特的旅游 资源。 4.拥有新型热点旅游产品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旅游需求不断发生变化,单纯观光式旅游产品越来越不能适应 需要,传统的“赶集式”、“跑码头”式的旅游方式已不能满足人们需求,愈来愈多的旅游 者选择能转换心情、亲近自然的生态旅游、文化旅游、民俗风情旅游等游览形式。这种 追求特殊的新型旅游,使旅游者可以掌握新的见识,是一种求新求知的高层次旅游,盐 城大面积的滩涂湿地以它的独特性、新奇性、刺激性和...
盐城城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01-2020年)
[下载声明]
1.本站的所有资料均为资料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交流使用。如有侵犯到您版权的,请来电指出,本站将立即改正。电话:010-82593357。
2、访问管理资源网的用户必须明白,本站对提供下载的学习资料等不拥有任何权利,版权归该下载资源的合法拥有者所有。
3、本站保证站内提供的所有可下载资源都是按“原样”提供,本站未做过任何改动;但本网站不保证本站提供的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同时本网站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损失或伤害。
4、未经本网站的明确许可,任何人不得大量链接本站下载资源;不得复制或仿造本网站。本网站对其自行开发的或和他人共同开发的所有内容、技术手段和服务拥有全部知识产权,任何人不得侵害或破坏,也不得擅自使用。
我要上传资料,请点我!
管理工具分类
ISO认证课程讲义管理表格合同大全法规条例营销资料方案报告说明标准管理战略商业计划书市场分析战略经营策划方案培训讲义企业上市采购物流电子商务质量管理企业名录生产管理金融知识电子书客户管理企业文化报告论文项目管理财务资料固定资产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工作分析绩效考核资料面试招聘人才测评岗位管理职业规划KPI绩效指标劳资关系薪酬激励人力资源案例人事表格考勤管理人事制度薪资表格薪资制度招聘面试表格岗位分析员工管理薪酬管理绩效管理入职指引薪酬设计绩效管理绩效管理培训绩效管理方案平衡计分卡绩效评估绩效考核表格人力资源规划安全管理制度经营管理制度组织机构管理办公总务管理财务管理制度质量管理制度会计管理制度代理连锁制度销售管理制度仓库管理制度CI管理制度广告策划制度工程管理制度采购管理制度生产管理制度进出口制度考勤管理制度人事管理制度员工福利制度咨询诊断制度信息管理制度员工培训制度办公室制度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培训绩效考核其它
精品推荐
下载排行
- 1社会保障基础知识(ppt) 16695
- 2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ppt 16695
- 3行政专员岗位职责 16695
- 4品管部岗位职责与任职要求 16695
- 5员工守则 16695
- 6软件验收报告 16695
- 7问卷调查表(范例) 16695
- 8工资发放明细表 16695
- 9文件签收单 16695
- 10跟我学礼仪 16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