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汽车市场的现状及未来
综合能力考核表详细内容
我国汽车市场的现状及未来
我国汽车市场的现状及未来 2003-04-18资料来源:《汽车工业研究》2003年第3期 一、客观认识当前汽车市场的高速发展 1.促进当前汽车市场高速发展的主要因素 2002年,中国汽车市场呈高速发展态势,其增长率接近40%,这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 结果。 首先,中国汽车市场的高速发展是在中国整个国民经济持续稳定高速增长的大背景下发 生的。一般而言,汽车产业的发展大体与国民经济的发展保持同步或基本同步(特别是在 过去经济全球化程度还不太高的时候更是如此),并且汽车产业的发展(走势)惯性大于整 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惯性。换言之,在整个国民经济增长时,汽车产业的发展速度会高于 或明显高于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而在整个国民经济趋于下降时,则汽车产业的发展速 度会高于或远远高于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这一现象已为我国近20年来的经济发展事实 所证实。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地高速增长,使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私人购买汽车(尤 其是轿车)者越来越多,促进了汽车(特别是轿车)市场的繁荣。我国的基本建设和公路运 输事业的快速发展,同样增强了对商用车的需求。 其次,中国汽车工业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技术水平不断提高,面向不同层次用户的 新产品层出不穷。制约和抑制汽车消费环境的逐渐改善,汽车市场的激烈竞争,也为用 户提供了选择汽车产品的空间。琳琅满目的汽车新产品和汽车生产厂家为消费者提供的 优惠条件刺激了消费者的购车欲望。 再其次,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在遵守其规则和履行与之达成的有关协议的大前提下, 恰当运用有关规定,积极维护中国汽车产业的利益和正常发展,汽车进口没有形成强烈 冲击国产汽车的“汹涌之势”,使“入世”后面临的严峻挑战并未真正到来。实际上,对于 “入世”带来的严峻挑战,如果稍有疏忽,就可能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 2.中国汽车市场不容忽视的因素及值得研究的问题 2002年中国汽车市场以接近40%的高速度发展,基本上还是建立在比较牢靠的客观基础 之上的,不能说是泡沫现象,但也不能断言这一高增长态势2003、2004年、甚至2005年 都能继续保持下去。应当看到,2002年汽车市场带有少许“累积需求释放”效应的色彩。 也就是说,2002年的销售量并不都是当年形成的需求量,而是前些年积淀下来的。这种 积沉需求和购买力2002年被化解,以后不一定会有这种现象发生,或者不会积淀那么多 。这样,市场需求就可能收缩或放缓。 另外一个因素就是汽车市场的购买行为还有一部分是政策导向作用的结果,并不是市场 固有的需求。尤其是商用汽车市场,受这一因素的影响更大些,在一定程度上,商用车 市场的繁荣是靠国家基本建设投资拉动起来的。这一政策,国家究竟还要维持多久,推 行的强度如何等,都是值得中国汽车业界人士认真思考的问题。 基于上述分析,笔者认为,在当前汽车市场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业界人士应作客观 分析,平添一份冷静,才能真正有利于中国汽车产业健康稳定的发展。据悉,国际汽车 产业发展一个带有规律性的现象,就是成熟或较成熟的汽车市场,其发展态势总是比较 平稳,不会出现“大起大落”现象;反之,即不甚成熟的汽车市场,则容易出现“猛涨急落 ”的强烈波动和巨大反差现象。对中国汽车产业的走势应给予深入的研究与分析,密切注 意其细微的变化,从而作出比较符合客观实际的判断。 二、客观认识业界人士对中国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作出的若干新预测 在当前中国汽车市场异常火爆的情况下,笔者对有些人士所作出的近年全国汽车市场发 展十分乐观的估计并不太在意,而最令笔者担心的是,以2002年超乎寻常的高速发展为 出发点,去比算今后10年、15年、甚至20年的发展,由此得出完全超出常规的预测结果 来。这种预测,其科学性往往值得怀疑。 1.让人看不明白的说法 2002年8月27日的《文汇报》在第5版登载一篇名为“上海经济发展还需构建两个平台”的文 章称,在未来5年内,中国的汽车销量可高达5200多万辆。这里所说的“汽车销量”概念模 棱两可,让人摸不着头脑,甚至产生歧意。如果说,5年后,中国汽车市场的年销售规模 达到5200万辆,那是绝对不可能的,因为现在全世界一年的汽车产销量也就是5000多万 辆。若是说5年后的中国总的汽车保有量为5200万辆,也是难以达到的,但不会相差太悬 殊。 2.所谓的“三大预测” 2002年10月29日的《中国汽车报》刊登了有关人士对中国汽车业未来发展“三大预测”的文 章。主要内容是: 一大预测 今后10至15年,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消费国,汽车保有量将超过1亿辆; 二大预测 今后10至15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生产国; 三大预测 未来中国汽车中低端产品价格可能降至世界最低水平之列。 在这里,笔者就前两个预测发表一下自己不成熟的看法。 笔者认为,对于一个国家而言,要想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和最大的汽车消费国必 须具备一定的客观条件,对本国的国情要有充分的估计。我们应该明白,最大汽车生产 国所制造的汽车不一定都由这个国家使用,或者说在这个国家里使用,而有一部分会出 口(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而流入其他国家及地区的市场),而最大的汽车消费国市场 所售出的汽车只能是在这个国家里使用。鉴于此,笔者对中国成为世界最大汽车生产国 这一宏伟目标是赞成的,并且根据日前的发展趋势,只要中国能坚持贯彻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的战略目标不放松,充分把握机遇,借世界其他汽车工业发达国家把一部分汽车制 造转移至新兴市场之机,利用中国的市场优势,搞得好,这一目标还是有可能达到或基 本能达到的。况且,这对中国成为世界制造中心(即所谓的世界工厂)也具有十分重要的 促进作用。 然而,对于中国成为世界最大汽车消费国,即世界最大的汽车市场这一问题,应该再作 全面、系统和深入的研究,看看争作这个“世界第一”需要什么样的条件和会给国家、社 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在这里,一方面,应考虑中国的客观条件(尤其是成为汽车使用最 大国家的基本资源、可供利用的面积等等);另一方面,要充分考虑我国与世界上其他任 何一个国家的一个最大不同之处,就是有13亿人口,10~15年后,有可能达到15亿,这 是一个最基本的国情,考虑任何事情都不能忘记这一事实。 从纯理论的计算看,中国未来是有可能成为世界最大汽车市场的。因为中国日前的汽车 普及率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假若在未来10—15年内基本达到当前世界平均水平,那么总 的汽车保有量就将超过1亿辆(比如说是1.3亿或1.5亿辆),并且只需每年平均以12%— 19%的速度递增就可以了。但是,正如前面已提到的那样,要成为世界最大汽车消费国 是需要一些必不可少的客观条件的,也就是说,要受到一定客观条件的制约,一旦出现 不协调情况,国家可能会以某种手段进行干预。迄今为止,无论国内还是国外的不少研 究机构,在评价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在国际上进行名次排序时,不少指标说的都是 总量,例如总的钢产量、粮食产量等等,这些方面我国在全世界的排名均名列前茅。然 而,一说到人均指标,则我国的许多统计项目与世界平均水平往往又相差很远,这就是 因为我国有13亿人口而导致的必然结果。汽车既是普通商品,又与许多普通商品(例如家 电、手机等)有很大不同,其中,最主要的是其社会的关联度特别高。这里主要指使用它 ,需要有较完备的社会公共基础设施(如道路、停车设施,车与行人、车与车之间的关系 需要进行调度、控制等)、能源(一辆私人轿车,一年少说也需要1t石油),使用过程中又 会排污,造成环境污染等等。若我国在未来10—15年内汽车总的使用量达到1亿辆、甚至 更多,则政府有关部门就不得不进行必要的调节。 3.存在的问题 第一,能源供给问题 现今,我国汽车总保有量绝对数值在世界上并不算很大,然而能源供应状况已不容乐观 。若今后的汽车保有量增加10倍,则将极大地加剧现存能源的供求矛盾。再考虑到我国 所奉行的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其在世界上筹措能源供应的方式将与日本等国家的不完 全相同。这样,问题就会更加严峻和棘手,供求矛盾会更突出(除非到那时已找到大量的 新的替代能源)。 第二,城镇的基础设施(道路、停车场等)建设及交通管理严重滞后问题 当前,我国的汽车保有量与发达国家相比很低,但已使一些大城市拥挤不堪,开车人与 行人均叫苦不迭。一旦汽车保有量再增加10倍,在10年之内能否妥善解决这一问题,却 是摆在国人面前很重要的课题。 第三,环保问题 现时,一些大城市的环境污染已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如果今后依然增加环保水平不 甚高的汽车的使用量,则无疑是雪上加霜。对于能源和环保问题当然也有新的思路加以 解决,就是研发零污染或低污染的新能源与清洁汽车技术(例如燃料电池汽车技术等)。 但在10年之内能否达到大规模实用化的程度,却是令人深思的。 三、适合中国国情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汽车普及目标 基于上述分析,为与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相适应,在此期间,全国汽车普 及目标主要包含下述内容比较可行和合理,即:汽车普及率约达到当前世界平均水平的 1/2,也就是全国约平均每20人拥有1辆汽车,1/6或1/7的家庭拥有1辆汽车(这是指全 国平均状况,而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肯定高于此比例,尽管如此,对于全国多数人而言 ,这一时期,出行问题仍主要依靠公共交通设施来解决);全国汽车年销售量规模基本上 与日本相当,达到或稍超过500万辆;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后期,全国总的汽车保有量 将维持在7000万辆的水平上(这也与日本现今的汽车保有量差不多)。若如此,则中国就 可能成为世界第二大汽车市常笔者看来,这一没想虽然没有象某些人提出的指标那样极 具“雄心壮志”,但仍不失为一个令人鼓舞的、切合中国实际的发展目标。如果目标提得 过高,由此带来的矛盾可能会被一些人误解,反而会给汽车产业的持续稳定地健康发展 带来不利影响。 四、对未来中国汽车产业走势的基本判断 随着“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实施,未来10—20年,必将是中国汽车 产业获得较快发展的时期。无论是汽车市场销量,还是汽车产量,每年都会有较大增长 ,其在世界上的排名也会逐渐攀升,汽车工业也肯定会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但就汽车消费和使用而言,由于我国特有的客观条件制约因素,因此,也不一定非去“争 ”那个“世界第一汽车消费大国”的头衔不可。当然,在未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后期,如 果我国已较好地解决了上述的普及汽车所面临的“三大”难题,使我国成为世界第一汽车 消费大国那岂不是更好。但良好的愿望,要在全面仔细地谋划、保证国家可持续发展的 大前提下才能实现,这也是每一位公民作为国家主人翁应采取的正确态度。 这一时期,国民经济总体发展水平若长期稳定保持8%左右增长率的话,则汽车市场销售 规模的年均增长率将维持在11%或稍高的水平比较合适和可行。若要追求和实现成为世 界最大汽车生产国的目标,则汽车产量的年均增长幅度应该略高于此比率。因为随着利 用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资源及贯彻“走出去”的战略,中国制造的汽车产品(包括汽车零部 件)应该较多地供应国外市常至2015或2020年左右,若能达到50%左右的汽车出口率,则 中国成为世界最大汽车生产国的目标应该没有多大问题。
我国汽车市场的现状及未来
我国汽车市场的现状及未来 2003-04-18资料来源:《汽车工业研究》2003年第3期 一、客观认识当前汽车市场的高速发展 1.促进当前汽车市场高速发展的主要因素 2002年,中国汽车市场呈高速发展态势,其增长率接近40%,这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 结果。 首先,中国汽车市场的高速发展是在中国整个国民经济持续稳定高速增长的大背景下发 生的。一般而言,汽车产业的发展大体与国民经济的发展保持同步或基本同步(特别是在 过去经济全球化程度还不太高的时候更是如此),并且汽车产业的发展(走势)惯性大于整 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惯性。换言之,在整个国民经济增长时,汽车产业的发展速度会高于 或明显高于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而在整个国民经济趋于下降时,则汽车产业的发展速 度会高于或远远高于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这一现象已为我国近20年来的经济发展事实 所证实。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地高速增长,使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私人购买汽车(尤 其是轿车)者越来越多,促进了汽车(特别是轿车)市场的繁荣。我国的基本建设和公路运 输事业的快速发展,同样增强了对商用车的需求。 其次,中国汽车工业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技术水平不断提高,面向不同层次用户的 新产品层出不穷。制约和抑制汽车消费环境的逐渐改善,汽车市场的激烈竞争,也为用 户提供了选择汽车产品的空间。琳琅满目的汽车新产品和汽车生产厂家为消费者提供的 优惠条件刺激了消费者的购车欲望。 再其次,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在遵守其规则和履行与之达成的有关协议的大前提下, 恰当运用有关规定,积极维护中国汽车产业的利益和正常发展,汽车进口没有形成强烈 冲击国产汽车的“汹涌之势”,使“入世”后面临的严峻挑战并未真正到来。实际上,对于 “入世”带来的严峻挑战,如果稍有疏忽,就可能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 2.中国汽车市场不容忽视的因素及值得研究的问题 2002年中国汽车市场以接近40%的高速度发展,基本上还是建立在比较牢靠的客观基础 之上的,不能说是泡沫现象,但也不能断言这一高增长态势2003、2004年、甚至2005年 都能继续保持下去。应当看到,2002年汽车市场带有少许“累积需求释放”效应的色彩。 也就是说,2002年的销售量并不都是当年形成的需求量,而是前些年积淀下来的。这种 积沉需求和购买力2002年被化解,以后不一定会有这种现象发生,或者不会积淀那么多 。这样,市场需求就可能收缩或放缓。 另外一个因素就是汽车市场的购买行为还有一部分是政策导向作用的结果,并不是市场 固有的需求。尤其是商用汽车市场,受这一因素的影响更大些,在一定程度上,商用车 市场的繁荣是靠国家基本建设投资拉动起来的。这一政策,国家究竟还要维持多久,推 行的强度如何等,都是值得中国汽车业界人士认真思考的问题。 基于上述分析,笔者认为,在当前汽车市场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业界人士应作客观 分析,平添一份冷静,才能真正有利于中国汽车产业健康稳定的发展。据悉,国际汽车 产业发展一个带有规律性的现象,就是成熟或较成熟的汽车市场,其发展态势总是比较 平稳,不会出现“大起大落”现象;反之,即不甚成熟的汽车市场,则容易出现“猛涨急落 ”的强烈波动和巨大反差现象。对中国汽车产业的走势应给予深入的研究与分析,密切注 意其细微的变化,从而作出比较符合客观实际的判断。 二、客观认识业界人士对中国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作出的若干新预测 在当前中国汽车市场异常火爆的情况下,笔者对有些人士所作出的近年全国汽车市场发 展十分乐观的估计并不太在意,而最令笔者担心的是,以2002年超乎寻常的高速发展为 出发点,去比算今后10年、15年、甚至20年的发展,由此得出完全超出常规的预测结果 来。这种预测,其科学性往往值得怀疑。 1.让人看不明白的说法 2002年8月27日的《文汇报》在第5版登载一篇名为“上海经济发展还需构建两个平台”的文 章称,在未来5年内,中国的汽车销量可高达5200多万辆。这里所说的“汽车销量”概念模 棱两可,让人摸不着头脑,甚至产生歧意。如果说,5年后,中国汽车市场的年销售规模 达到5200万辆,那是绝对不可能的,因为现在全世界一年的汽车产销量也就是5000多万 辆。若是说5年后的中国总的汽车保有量为5200万辆,也是难以达到的,但不会相差太悬 殊。 2.所谓的“三大预测” 2002年10月29日的《中国汽车报》刊登了有关人士对中国汽车业未来发展“三大预测”的文 章。主要内容是: 一大预测 今后10至15年,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消费国,汽车保有量将超过1亿辆; 二大预测 今后10至15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生产国; 三大预测 未来中国汽车中低端产品价格可能降至世界最低水平之列。 在这里,笔者就前两个预测发表一下自己不成熟的看法。 笔者认为,对于一个国家而言,要想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和最大的汽车消费国必 须具备一定的客观条件,对本国的国情要有充分的估计。我们应该明白,最大汽车生产 国所制造的汽车不一定都由这个国家使用,或者说在这个国家里使用,而有一部分会出 口(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而流入其他国家及地区的市场),而最大的汽车消费国市场 所售出的汽车只能是在这个国家里使用。鉴于此,笔者对中国成为世界最大汽车生产国 这一宏伟目标是赞成的,并且根据日前的发展趋势,只要中国能坚持贯彻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的战略目标不放松,充分把握机遇,借世界其他汽车工业发达国家把一部分汽车制 造转移至新兴市场之机,利用中国的市场优势,搞得好,这一目标还是有可能达到或基 本能达到的。况且,这对中国成为世界制造中心(即所谓的世界工厂)也具有十分重要的 促进作用。 然而,对于中国成为世界最大汽车消费国,即世界最大的汽车市场这一问题,应该再作 全面、系统和深入的研究,看看争作这个“世界第一”需要什么样的条件和会给国家、社 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在这里,一方面,应考虑中国的客观条件(尤其是成为汽车使用最 大国家的基本资源、可供利用的面积等等);另一方面,要充分考虑我国与世界上其他任 何一个国家的一个最大不同之处,就是有13亿人口,10~15年后,有可能达到15亿,这 是一个最基本的国情,考虑任何事情都不能忘记这一事实。 从纯理论的计算看,中国未来是有可能成为世界最大汽车市场的。因为中国日前的汽车 普及率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假若在未来10—15年内基本达到当前世界平均水平,那么总 的汽车保有量就将超过1亿辆(比如说是1.3亿或1.5亿辆),并且只需每年平均以12%— 19%的速度递增就可以了。但是,正如前面已提到的那样,要成为世界最大汽车消费国 是需要一些必不可少的客观条件的,也就是说,要受到一定客观条件的制约,一旦出现 不协调情况,国家可能会以某种手段进行干预。迄今为止,无论国内还是国外的不少研 究机构,在评价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在国际上进行名次排序时,不少指标说的都是 总量,例如总的钢产量、粮食产量等等,这些方面我国在全世界的排名均名列前茅。然 而,一说到人均指标,则我国的许多统计项目与世界平均水平往往又相差很远,这就是 因为我国有13亿人口而导致的必然结果。汽车既是普通商品,又与许多普通商品(例如家 电、手机等)有很大不同,其中,最主要的是其社会的关联度特别高。这里主要指使用它 ,需要有较完备的社会公共基础设施(如道路、停车设施,车与行人、车与车之间的关系 需要进行调度、控制等)、能源(一辆私人轿车,一年少说也需要1t石油),使用过程中又 会排污,造成环境污染等等。若我国在未来10—15年内汽车总的使用量达到1亿辆、甚至 更多,则政府有关部门就不得不进行必要的调节。 3.存在的问题 第一,能源供给问题 现今,我国汽车总保有量绝对数值在世界上并不算很大,然而能源供应状况已不容乐观 。若今后的汽车保有量增加10倍,则将极大地加剧现存能源的供求矛盾。再考虑到我国 所奉行的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其在世界上筹措能源供应的方式将与日本等国家的不完 全相同。这样,问题就会更加严峻和棘手,供求矛盾会更突出(除非到那时已找到大量的 新的替代能源)。 第二,城镇的基础设施(道路、停车场等)建设及交通管理严重滞后问题 当前,我国的汽车保有量与发达国家相比很低,但已使一些大城市拥挤不堪,开车人与 行人均叫苦不迭。一旦汽车保有量再增加10倍,在10年之内能否妥善解决这一问题,却 是摆在国人面前很重要的课题。 第三,环保问题 现时,一些大城市的环境污染已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如果今后依然增加环保水平不 甚高的汽车的使用量,则无疑是雪上加霜。对于能源和环保问题当然也有新的思路加以 解决,就是研发零污染或低污染的新能源与清洁汽车技术(例如燃料电池汽车技术等)。 但在10年之内能否达到大规模实用化的程度,却是令人深思的。 三、适合中国国情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汽车普及目标 基于上述分析,为与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相适应,在此期间,全国汽车普 及目标主要包含下述内容比较可行和合理,即:汽车普及率约达到当前世界平均水平的 1/2,也就是全国约平均每20人拥有1辆汽车,1/6或1/7的家庭拥有1辆汽车(这是指全 国平均状况,而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肯定高于此比例,尽管如此,对于全国多数人而言 ,这一时期,出行问题仍主要依靠公共交通设施来解决);全国汽车年销售量规模基本上 与日本相当,达到或稍超过500万辆;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后期,全国总的汽车保有量 将维持在7000万辆的水平上(这也与日本现今的汽车保有量差不多)。若如此,则中国就 可能成为世界第二大汽车市常笔者看来,这一没想虽然没有象某些人提出的指标那样极 具“雄心壮志”,但仍不失为一个令人鼓舞的、切合中国实际的发展目标。如果目标提得 过高,由此带来的矛盾可能会被一些人误解,反而会给汽车产业的持续稳定地健康发展 带来不利影响。 四、对未来中国汽车产业走势的基本判断 随着“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实施,未来10—20年,必将是中国汽车 产业获得较快发展的时期。无论是汽车市场销量,还是汽车产量,每年都会有较大增长 ,其在世界上的排名也会逐渐攀升,汽车工业也肯定会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但就汽车消费和使用而言,由于我国特有的客观条件制约因素,因此,也不一定非去“争 ”那个“世界第一汽车消费大国”的头衔不可。当然,在未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后期,如 果我国已较好地解决了上述的普及汽车所面临的“三大”难题,使我国成为世界第一汽车 消费大国那岂不是更好。但良好的愿望,要在全面仔细地谋划、保证国家可持续发展的 大前提下才能实现,这也是每一位公民作为国家主人翁应采取的正确态度。 这一时期,国民经济总体发展水平若长期稳定保持8%左右增长率的话,则汽车市场销售 规模的年均增长率将维持在11%或稍高的水平比较合适和可行。若要追求和实现成为世 界最大汽车生产国的目标,则汽车产量的年均增长幅度应该略高于此比率。因为随着利 用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资源及贯彻“走出去”的战略,中国制造的汽车产品(包括汽车零部 件)应该较多地供应国外市常至2015或2020年左右,若能达到50%左右的汽车出口率,则 中国成为世界最大汽车生产国的目标应该没有多大问题。
我国汽车市场的现状及未来
[下载声明]
1.本站的所有资料均为资料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交流使用。如有侵犯到您版权的,请来电指出,本站将立即改正。电话:010-82593357。
2、访问管理资源网的用户必须明白,本站对提供下载的学习资料等不拥有任何权利,版权归该下载资源的合法拥有者所有。
3、本站保证站内提供的所有可下载资源都是按“原样”提供,本站未做过任何改动;但本网站不保证本站提供的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同时本网站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损失或伤害。
4、未经本网站的明确许可,任何人不得大量链接本站下载资源;不得复制或仿造本网站。本网站对其自行开发的或和他人共同开发的所有内容、技术手段和服务拥有全部知识产权,任何人不得侵害或破坏,也不得擅自使用。
我要上传资料,请点我!
管理工具分类
ISO认证课程讲义管理表格合同大全法规条例营销资料方案报告说明标准管理战略商业计划书市场分析战略经营策划方案培训讲义企业上市采购物流电子商务质量管理企业名录生产管理金融知识电子书客户管理企业文化报告论文项目管理财务资料固定资产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工作分析绩效考核资料面试招聘人才测评岗位管理职业规划KPI绩效指标劳资关系薪酬激励人力资源案例人事表格考勤管理人事制度薪资表格薪资制度招聘面试表格岗位分析员工管理薪酬管理绩效管理入职指引薪酬设计绩效管理绩效管理培训绩效管理方案平衡计分卡绩效评估绩效考核表格人力资源规划安全管理制度经营管理制度组织机构管理办公总务管理财务管理制度质量管理制度会计管理制度代理连锁制度销售管理制度仓库管理制度CI管理制度广告策划制度工程管理制度采购管理制度生产管理制度进出口制度考勤管理制度人事管理制度员工福利制度咨询诊断制度信息管理制度员工培训制度办公室制度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培训绩效考核其它
精品推荐
下载排行
- 1社会保障基础知识(ppt) 16695
- 2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ppt 16695
- 3行政专员岗位职责 16695
- 4品管部岗位职责与任职要求 16695
- 5员工守则 16695
- 6软件验收报告 16695
- 7问卷调查表(范例) 16695
- 8工资发放明细表 16695
- 9文件签收单 16695
- 10跟我学礼仪 16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