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常规鉴定技术
综合能力考核表详细内容
微生物常规鉴定技术
微生物常规鉴定技术 一、形态结构和培养特性观察 1、微生物的形态结构观察主要是通过染色,在显微镜下对其形状、大小、排列方式、 细胞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鞭毛、芽孢等)及染色特性进行观察,直观 地了解细菌在形态结构上特性,根据不同微生物在形态结构上的不同达到区别、鉴定微 生物的目的。 2、细菌细胞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形成的细胞群体叫菌落(colony)。不同微生物在某种 培养基中生长繁殖,所形成的菌落特征有很大差异,而同一种的细菌在一定条件下,培 养特征却有一定稳定性。,以此可以对不同微生物加以区别鉴定。因此,微生物培养特 性的观察也是微生物检验鉴别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1)细菌的培养特征包括以下内容:在固体培养基上,观察菌落大小、形态、颜色 (色素是水溶性还是脂溶性)、光泽度、透明度、质地、隆起形状、边缘特征及迁移性 等。在液体培养中的表面生长情况(菌膜、环)混浊度及沉淀等。半固体培养基穿刺接 种观察运动、扩散情况。 2)霉菌酵母菌的培养特征:大多数酵母菌没有丝状体,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 和细菌的很相似,只是比细菌菌落大且厚。液体培养也和细菌相似,有均匀生长、沉淀 或在液面形成菌膜。霉菌有分支的丝状体,菌丝粗长,在条件适宜的培养基里,菌丝无 限伸长沿培养基表面蔓延。霉菌的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和孢子丝都常带有不同颜色,因 而菌落边缘和中心,正面和背面颜色常常不同,如青霉菌:孢子青绿色,气生菌丝无色 ,基内菌丝褐色。霉菌在固体培养表面形成絮状、绒毛状和蜘蛛网状菌落。 [pic] 革兰氏染色: 革兰氏染色法是1884年由丹麦病理学家C.Gram所创立的。革兰氏染色法可将所有的细 菌区分为革兰氏阳性菌(G+)和革兰氏阴性菌(G—)两大类,是细菌学上最常用的鉴别 染色法。 该染色法所以能将细菌分为G+菌和G—菌,是由这两类菌的细胞壁结构和成分的不同所 决定的。G—菌的细胞壁中含有较多易被乙醇溶解的类脂质,而且肽聚糖层较薄、交联度 低,故用乙醇或丙酮脱色时溶解了类脂质,增加了细胞壁的通透性,使初染的结晶紫和 碘的复合物易于渗出,结果细菌就被脱色,再经蕃红复染后就成红色。G+菌细胞壁中肽 聚糖层厚且交联度高,类脂质含量少,经脱色剂处理后反而使肽聚糖层的孔径缩小,通 透性降低,因此细菌仍保留初染时的颜色 步骤: (1)涂片:涂片方法与简单染色涂片相同。 (2)晾干:与简单染色法相同。 (3)固定,与简单染色法相同 (4)结晶紫色染色:将玻片置于废液缸玻片搁架上,加适量(以盖满细菌涂面)的结晶 紫染色液染色1分钟。 (5)水洗:倾去染色液,用水小心地冲洗。 (6)媒染:滴加卢哥氏碘液,媒染1min。 (7)水洗:用水洗去碘液。 (8)脱色:将玻片倾斜,连续滴加95%乙醇脱色20—25s至流出液无色,立即水洗。 (9)复染:滴加蕃红复染5min。 (10)水洗:用水洗去涂片上的蕃红染色液。 (11)晾干:将染好的涂片放空气中晾干或者用吸水纸吸干。 (12)镜检:镜检时先用低倍,再用高倍,最后用油镜观察,并判断菌体的革兰氏染色 反应性。 (13)实验完毕后的处理: ①将浸过油的镜头按下述方法擦拭干净,a.先用擦镜纸将油镜头上的油擦去。b.用 擦镜纸沾少许二甲苯将镜头擦2—3次。c.再用干净的擦镜纸将镜头擦2—3次。注意擦 镜头时向一个方向擦拭。 ②看后的染色玻片用废纸将香柏油擦干 [pic] Aseptic technique: Streak plate: [pic] 二、生理生化试验 微生物生化反应是指用化学反应来测定微生物的代谢产物,生化反应常用来鉴别一 些在形态和其它方面不易区别的微生物。因此微生物生化反应是微生物分类鉴定中的重 要依据之一。 微生物检验中常用的生化反应有: 1、尿素酶(Urease)试验 有些细菌能产生尿素酶,将尿素分解、产生2个分子的氨,使培养基变为碱性,酚红 呈粉红色。尿素酶不是诱导酶,因为不论底物尿素是否存在,细菌均能合成此酶。其活 性最适pH为7.0。 试验方法:挑取18~24h待试菌培养物大量接种于液体培养基管中,摇均,于36±1℃培 养10,60和120min,分别观察结果。或涂布并穿刺接种于琼脂斜面,不要到达底部,留 底部作变色对照。培养2,4和24h分别观察结果,如阴性应继续培养至4天,作最终判定 ,变为粉红色为阳性。 2、氧化酶(Oxidase)试验 氧化酶亦即细胞色素氧化酶,为细胞色素呼吸酶系统的终末呼吸酶,氧化酶先使细 胞色素C氧化,然后此氧化型细胞色素C再使对苯二胺氧化,产生颜色反应。 试验方法:在琼脂斜面培养物上或血琼脂平板菌落上滴加试剂1~2滴,阳性者Kovacs 氏试剂呈粉红色~深紫色,Ewing氏改进试剂呈蓝色。阴性者无颜色改变。应在数分钟内 判定试验结果。 注意事项: 1. 盐酸二甲基对苯撑二胺溶液容易氧化,溶液应装在棕色瓶中,并在冰箱内保 存,如溶液变为红褐色,即不宜使用。 2. 铁、镍铬丝等金属可催化二甲基对苯撑二胺呈红色反应,若用它来挑取菌苔 ,会出现假阳性,故必须用白金丝或玻璃棒(或牙签)来挑取菌苔。 3. 在滤纸上滴加试剂,以刚刚打湿滤纸为宜,如滤纸过湿,会防碍空气与菌苔 接触,从而延长了反应时间,造成假阴性。 3、过氧化氢酶的测定 过氧化氢酶又称接触酶,能催化过氧化氢分解水和氧。 1. 试剂:3-10%过氧化氢(H2O2) 2. 菌种培养:将测试菌种接种于合适的培养基斜面上,适温培养18-24h。 3. 试验方法:取一干净的载波片,在上面滴1滴3-10%的H2O2,挑取1环培养18-24 h的菌苔,在H2O2溶液中涂抹,若有气泡(氧气)出现,则为过氧化氢酶阳性,无 气泡者为阴性。也可将过氧化氢溶液直接加入斜面上,观察气泡的产生。 4. 注意事项:过氧化氢酶是1种以正铁血红素作为辅基的酶,所以测试菌所生长的培养 基不可含有血红素或红血球。 4、甲基红(Methyl Red)试验 肠杆菌科各菌属都能发酵葡萄糖,在分解葡萄糖过程中产生丙酮酸,进一步分解中 ,由于糖代谢的途径不同,可产生乳酸,琥珀酸、醋酸和甲酸等大量酸性产物,可使培 养基PH值下降至pH4.5以下,使甲基红指示剂变红。 试验方法:挑取新的待试纯培养物少许,接种于MR-VP生化鉴定管,于36通用培养 基,培养于36±1°C或30°C(以30°C较好)3~5天,从第二天起,每日取培养液1ml,加甲 基红指示剂1~2滴,阳性呈鲜红色,弱阳性呈淡红色,阴性为黄色。迄至发现阳性或至第 5天仍为阴性、即可判定结果。 甲基红为酸性指示剂,pH范围为4.4~6.0,其pK值为5.0。故在pH5.0以下,随酸度而 增强黄色,在pH5.0以上,则随碱度而增强黄色,在pH5.0或上下接近时,可能变色不够 明显,此时应延长培养时间,重复试验。 5、V-P试验 某些细菌在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基中能分解葡萄糖产生丙酮酸,丙酮酸缩合,脱羧 成乙酰甲基甲醇,后者在强碱环境下,被空气中氧氧化为二乙酰,二乙酰与蛋白胨中的 胍基生成红色化合物,称V-P(+)反应。 试验方法: 1)O’Meara氏法:将试验菌接种于通用培养基,于36±1°C培养48h,培养液1ml加O ’Meara试剂(加有0.3%肌酸Creatine或肌酸酐Creatinine的40%氢氧化钠水溶液)1ml, 摇动试管1~2min,静置于室温或36±1°C恒温箱,若4h内不呈现伊红、即判定为阴性。亦 有主张在48~50°C水浴放置2h后判定结果者。 2)Barritt氏法:将试验菌接种于通用培养基,于36±1°C培养4天、培养液2.5ml先 加入5°Cα萘酚(2-na- phthol)纯酒精溶液0.6ml,再加40%氢氧化钾水溶液0.2ml,摇动2~5min,阳性菌常立即 呈现红色,若无红色出现,静置于室温或36±1°C恒温箱,如2h内仍不显现红色、可判定 为阴性。 3)快速法:将0.5%肌酸溶液2滴放于小试管中、挑取产酸反应的三糖铁琼脂斜面培 养物一接种环,乳化接种于其中,加入5%α- 萘酚3滴,40%氢氧化钠水溶液2滴,振动后放置5min,判定结果。不产酸的培养物不能使 用。 本试验一般用于肠杆菌科各菌属的鉴别。在用于芽胞杆菌和葡萄球菌等其它细菌时, 通用培养基中的磷酸盐可阻碍乙酰甲基醇的产生,故应省去或以氯化钠代替。 6、含碳化合物的利用 细菌能否利用某些含碳化合物作为唯一碳源,反映该菌是否产生代谢这种化合物的有 关酶系,因而作为鉴定依据。测定的基础培养基配方很多,因种而异。现介绍1种合成的 基础培养基,有些细菌还可适当补加各种维生素。培养基可制成液体,分装试管,也可 制成固体平板。可用于测定的底物种类很多,有单糖、双糖、糖醇、脂肪酸、羟基酸及 其他有机酸、醇、各种氨基酸类胺类以及碳氢化合物等。糖的含量一般为1%,醇类酚类 等的含量一般为0.1-0.2%,氨基酸的含量一般为0.5%。因碳氢化合物不溶于水,可在 液体培养基中振荡培养,或加入到45℃的固体培养基中,振荡后立即倒成平板。有些底物 不宜用高压灭菌,可用过滤法灭菌后加入已灭菌的基础培养基中,某些醇类和酚类不必 灭菌。 接种和观察结果:菌种最好做成悬液,避免带入少量碳源干扰试验结果。平板培养用 接种环点种,液体培养则用直针接种。每一测定菌必须接种未加碳水化合物的空白基础 培养基作对照。 适温培养2、5、7天后观察,凡测定菌在有碳水化合物的培养基中生长情况,明显超 过空白培养基的生长量为阳性,否则为阴性。假若两种培养基上生长情况差别不明显, 开在同一培养基上连续移种3次,如差别仍不明显则以阴性论。 7、葡萄糖的氧化发酵试验 在细菌鉴定中,糖类发酵产酸是1项重要依据。细菌对糖类的利用有2种类型:1种是 从糖类发酵产酸,不需要以分子氧作为最终受氢体,称发酵型产酸;另一种则以分子氧 作为最终受氢体,称氧化型产酸。前者包括的菌种类型为多数。氧化型产酸量较少,所 产生的酸常常被培养基中的蛋白胨分解时所产生的胺所中和,而不表现产酸。为此,Hu gh和Leifson提出一种含有低有机氮的培养基,用以鉴定细菌从糖类产酸是属氧化型产酸 或发酵型产酸。这一试验广泛用于细菌鉴定。一般用葡萄糖作为糖类代表。也可利用这 一基础培养基来测定细菌从其他糖类或醇类产酸的能力。 (1)接种 :以18-24h的幼龄菌种,穿刺接种在上述培养基中,每株菌接4管,其中2管用油封 盖(凡士林:液体石蜡=1:1混合后灭菌),约加0.5-1厘米厚,以隔绝空气为闭 管。另2管不封油为开管,同时还要有不接种的闭管作对照。适温培养1、2、4、7天 观察结果。 (2)结果观察:氧化型产酸――仅开管产酸,氧化作用弱的菌株往往先在上部产碱( 1-2d),后来才稍变酸。发酵型产酸则开管及闭管均产酸,如产气,则在琼脂柱内 产生气泡。 8、糖或醇类发酵试验 不同微生物分解利用糖类的能力有很大差异,或能利用或不能利用,能利用者,或 产气或不产气。可用指示剂及发酵管检验。 试验方法:以无菌操作,用接种针或环移取纯培养物少许,接种于发酵液体培养基 管,若为半固体培养基,则用接种针作穿刺接种。接种后,置36±1.0°C培养,每天观察 结果,检视培养基颜色有无改变(产酸),小倒管中有无气泡,微小气泡亦为产气阳性 ,若为半固体培养基,则检视沿穿刺线和管壁及管底有无微小气泡,有时还可看出接种 菌有无动力,若有动力、培养物可呈弥散生长。 本试验主要是检查细菌对各种糖、醇和糖苷等的发酵能力,从而进行各种细菌的鉴别 ,因而每次试验,常需同时接种多管。一般常用的指示剂为酚红、溴甲酚紫,溴百里蓝 和An-drade指示剂。 注:对于糖醇类发酵现在一般用糖、醇类细菌微量生化鉴定管在36℃18-24h即可出结 果。 9、硝酸盐(Nitrate)还原试验 有些细菌具有还原硝酸盐的能力,可将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氨或氮气等。亚硝 酸盐的存在可用硝酸试剂检验。 试验方法:临试前将试剂的A(磺胺酸冰醋酸溶液)和B(α-萘胺乙醇溶液)试液各 0.2ml等量混合、取混合试剂约0.1ml、加于液体培养物或琼脂斜面培养物表面,立即或 于10min内呈现红色即为试验阳性,若无红色出现则为阴性。 用α- 萘胺进行试验时,阳性红色消退很快、故加入后应立即判定结果。进行试验时必须有未 接种的培养基管作为阴性对照。α-萘胺具有致癌性、故使用时应加注意。 10、靛基质(Imdole)试验 某些细菌能分解蛋白胨中的色氨酸,生成吲哚。吲哚的存在可用显色反应表现出来 。吲哚与对二甲基氨基苯醛结合,形成玫瑰吲哚,为红色化合物。 试验方法:将待试纯培养物小量接种于试验培养基管,于36±1C培养24h时后,取约 2ml培养液,加入Kovacs氏试剂2~3滴,轻摇试管,呈红色为阳性,或先加少量乙醚或二 甲苯,摇动试管以提取和浓缩靛基质,待其浮于培养液表面后,再沿试管壁徐缓加入Ko vacs氏试剂数滴,在接触面呈红色...
微生物常规鉴定技术
微生物常规鉴定技术 一、形态结构和培养特性观察 1、微生物的形态结构观察主要是通过染色,在显微镜下对其形状、大小、排列方式、 细胞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鞭毛、芽孢等)及染色特性进行观察,直观 地了解细菌在形态结构上特性,根据不同微生物在形态结构上的不同达到区别、鉴定微 生物的目的。 2、细菌细胞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形成的细胞群体叫菌落(colony)。不同微生物在某种 培养基中生长繁殖,所形成的菌落特征有很大差异,而同一种的细菌在一定条件下,培 养特征却有一定稳定性。,以此可以对不同微生物加以区别鉴定。因此,微生物培养特 性的观察也是微生物检验鉴别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1)细菌的培养特征包括以下内容:在固体培养基上,观察菌落大小、形态、颜色 (色素是水溶性还是脂溶性)、光泽度、透明度、质地、隆起形状、边缘特征及迁移性 等。在液体培养中的表面生长情况(菌膜、环)混浊度及沉淀等。半固体培养基穿刺接 种观察运动、扩散情况。 2)霉菌酵母菌的培养特征:大多数酵母菌没有丝状体,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 和细菌的很相似,只是比细菌菌落大且厚。液体培养也和细菌相似,有均匀生长、沉淀 或在液面形成菌膜。霉菌有分支的丝状体,菌丝粗长,在条件适宜的培养基里,菌丝无 限伸长沿培养基表面蔓延。霉菌的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和孢子丝都常带有不同颜色,因 而菌落边缘和中心,正面和背面颜色常常不同,如青霉菌:孢子青绿色,气生菌丝无色 ,基内菌丝褐色。霉菌在固体培养表面形成絮状、绒毛状和蜘蛛网状菌落。 [pic] 革兰氏染色: 革兰氏染色法是1884年由丹麦病理学家C.Gram所创立的。革兰氏染色法可将所有的细 菌区分为革兰氏阳性菌(G+)和革兰氏阴性菌(G—)两大类,是细菌学上最常用的鉴别 染色法。 该染色法所以能将细菌分为G+菌和G—菌,是由这两类菌的细胞壁结构和成分的不同所 决定的。G—菌的细胞壁中含有较多易被乙醇溶解的类脂质,而且肽聚糖层较薄、交联度 低,故用乙醇或丙酮脱色时溶解了类脂质,增加了细胞壁的通透性,使初染的结晶紫和 碘的复合物易于渗出,结果细菌就被脱色,再经蕃红复染后就成红色。G+菌细胞壁中肽 聚糖层厚且交联度高,类脂质含量少,经脱色剂处理后反而使肽聚糖层的孔径缩小,通 透性降低,因此细菌仍保留初染时的颜色 步骤: (1)涂片:涂片方法与简单染色涂片相同。 (2)晾干:与简单染色法相同。 (3)固定,与简单染色法相同 (4)结晶紫色染色:将玻片置于废液缸玻片搁架上,加适量(以盖满细菌涂面)的结晶 紫染色液染色1分钟。 (5)水洗:倾去染色液,用水小心地冲洗。 (6)媒染:滴加卢哥氏碘液,媒染1min。 (7)水洗:用水洗去碘液。 (8)脱色:将玻片倾斜,连续滴加95%乙醇脱色20—25s至流出液无色,立即水洗。 (9)复染:滴加蕃红复染5min。 (10)水洗:用水洗去涂片上的蕃红染色液。 (11)晾干:将染好的涂片放空气中晾干或者用吸水纸吸干。 (12)镜检:镜检时先用低倍,再用高倍,最后用油镜观察,并判断菌体的革兰氏染色 反应性。 (13)实验完毕后的处理: ①将浸过油的镜头按下述方法擦拭干净,a.先用擦镜纸将油镜头上的油擦去。b.用 擦镜纸沾少许二甲苯将镜头擦2—3次。c.再用干净的擦镜纸将镜头擦2—3次。注意擦 镜头时向一个方向擦拭。 ②看后的染色玻片用废纸将香柏油擦干 [pic] Aseptic technique: Streak plate: [pic] 二、生理生化试验 微生物生化反应是指用化学反应来测定微生物的代谢产物,生化反应常用来鉴别一 些在形态和其它方面不易区别的微生物。因此微生物生化反应是微生物分类鉴定中的重 要依据之一。 微生物检验中常用的生化反应有: 1、尿素酶(Urease)试验 有些细菌能产生尿素酶,将尿素分解、产生2个分子的氨,使培养基变为碱性,酚红 呈粉红色。尿素酶不是诱导酶,因为不论底物尿素是否存在,细菌均能合成此酶。其活 性最适pH为7.0。 试验方法:挑取18~24h待试菌培养物大量接种于液体培养基管中,摇均,于36±1℃培 养10,60和120min,分别观察结果。或涂布并穿刺接种于琼脂斜面,不要到达底部,留 底部作变色对照。培养2,4和24h分别观察结果,如阴性应继续培养至4天,作最终判定 ,变为粉红色为阳性。 2、氧化酶(Oxidase)试验 氧化酶亦即细胞色素氧化酶,为细胞色素呼吸酶系统的终末呼吸酶,氧化酶先使细 胞色素C氧化,然后此氧化型细胞色素C再使对苯二胺氧化,产生颜色反应。 试验方法:在琼脂斜面培养物上或血琼脂平板菌落上滴加试剂1~2滴,阳性者Kovacs 氏试剂呈粉红色~深紫色,Ewing氏改进试剂呈蓝色。阴性者无颜色改变。应在数分钟内 判定试验结果。 注意事项: 1. 盐酸二甲基对苯撑二胺溶液容易氧化,溶液应装在棕色瓶中,并在冰箱内保 存,如溶液变为红褐色,即不宜使用。 2. 铁、镍铬丝等金属可催化二甲基对苯撑二胺呈红色反应,若用它来挑取菌苔 ,会出现假阳性,故必须用白金丝或玻璃棒(或牙签)来挑取菌苔。 3. 在滤纸上滴加试剂,以刚刚打湿滤纸为宜,如滤纸过湿,会防碍空气与菌苔 接触,从而延长了反应时间,造成假阴性。 3、过氧化氢酶的测定 过氧化氢酶又称接触酶,能催化过氧化氢分解水和氧。 1. 试剂:3-10%过氧化氢(H2O2) 2. 菌种培养:将测试菌种接种于合适的培养基斜面上,适温培养18-24h。 3. 试验方法:取一干净的载波片,在上面滴1滴3-10%的H2O2,挑取1环培养18-24 h的菌苔,在H2O2溶液中涂抹,若有气泡(氧气)出现,则为过氧化氢酶阳性,无 气泡者为阴性。也可将过氧化氢溶液直接加入斜面上,观察气泡的产生。 4. 注意事项:过氧化氢酶是1种以正铁血红素作为辅基的酶,所以测试菌所生长的培养 基不可含有血红素或红血球。 4、甲基红(Methyl Red)试验 肠杆菌科各菌属都能发酵葡萄糖,在分解葡萄糖过程中产生丙酮酸,进一步分解中 ,由于糖代谢的途径不同,可产生乳酸,琥珀酸、醋酸和甲酸等大量酸性产物,可使培 养基PH值下降至pH4.5以下,使甲基红指示剂变红。 试验方法:挑取新的待试纯培养物少许,接种于MR-VP生化鉴定管,于36通用培养 基,培养于36±1°C或30°C(以30°C较好)3~5天,从第二天起,每日取培养液1ml,加甲 基红指示剂1~2滴,阳性呈鲜红色,弱阳性呈淡红色,阴性为黄色。迄至发现阳性或至第 5天仍为阴性、即可判定结果。 甲基红为酸性指示剂,pH范围为4.4~6.0,其pK值为5.0。故在pH5.0以下,随酸度而 增强黄色,在pH5.0以上,则随碱度而增强黄色,在pH5.0或上下接近时,可能变色不够 明显,此时应延长培养时间,重复试验。 5、V-P试验 某些细菌在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基中能分解葡萄糖产生丙酮酸,丙酮酸缩合,脱羧 成乙酰甲基甲醇,后者在强碱环境下,被空气中氧氧化为二乙酰,二乙酰与蛋白胨中的 胍基生成红色化合物,称V-P(+)反应。 试验方法: 1)O’Meara氏法:将试验菌接种于通用培养基,于36±1°C培养48h,培养液1ml加O ’Meara试剂(加有0.3%肌酸Creatine或肌酸酐Creatinine的40%氢氧化钠水溶液)1ml, 摇动试管1~2min,静置于室温或36±1°C恒温箱,若4h内不呈现伊红、即判定为阴性。亦 有主张在48~50°C水浴放置2h后判定结果者。 2)Barritt氏法:将试验菌接种于通用培养基,于36±1°C培养4天、培养液2.5ml先 加入5°Cα萘酚(2-na- phthol)纯酒精溶液0.6ml,再加40%氢氧化钾水溶液0.2ml,摇动2~5min,阳性菌常立即 呈现红色,若无红色出现,静置于室温或36±1°C恒温箱,如2h内仍不显现红色、可判定 为阴性。 3)快速法:将0.5%肌酸溶液2滴放于小试管中、挑取产酸反应的三糖铁琼脂斜面培 养物一接种环,乳化接种于其中,加入5%α- 萘酚3滴,40%氢氧化钠水溶液2滴,振动后放置5min,判定结果。不产酸的培养物不能使 用。 本试验一般用于肠杆菌科各菌属的鉴别。在用于芽胞杆菌和葡萄球菌等其它细菌时, 通用培养基中的磷酸盐可阻碍乙酰甲基醇的产生,故应省去或以氯化钠代替。 6、含碳化合物的利用 细菌能否利用某些含碳化合物作为唯一碳源,反映该菌是否产生代谢这种化合物的有 关酶系,因而作为鉴定依据。测定的基础培养基配方很多,因种而异。现介绍1种合成的 基础培养基,有些细菌还可适当补加各种维生素。培养基可制成液体,分装试管,也可 制成固体平板。可用于测定的底物种类很多,有单糖、双糖、糖醇、脂肪酸、羟基酸及 其他有机酸、醇、各种氨基酸类胺类以及碳氢化合物等。糖的含量一般为1%,醇类酚类 等的含量一般为0.1-0.2%,氨基酸的含量一般为0.5%。因碳氢化合物不溶于水,可在 液体培养基中振荡培养,或加入到45℃的固体培养基中,振荡后立即倒成平板。有些底物 不宜用高压灭菌,可用过滤法灭菌后加入已灭菌的基础培养基中,某些醇类和酚类不必 灭菌。 接种和观察结果:菌种最好做成悬液,避免带入少量碳源干扰试验结果。平板培养用 接种环点种,液体培养则用直针接种。每一测定菌必须接种未加碳水化合物的空白基础 培养基作对照。 适温培养2、5、7天后观察,凡测定菌在有碳水化合物的培养基中生长情况,明显超 过空白培养基的生长量为阳性,否则为阴性。假若两种培养基上生长情况差别不明显, 开在同一培养基上连续移种3次,如差别仍不明显则以阴性论。 7、葡萄糖的氧化发酵试验 在细菌鉴定中,糖类发酵产酸是1项重要依据。细菌对糖类的利用有2种类型:1种是 从糖类发酵产酸,不需要以分子氧作为最终受氢体,称发酵型产酸;另一种则以分子氧 作为最终受氢体,称氧化型产酸。前者包括的菌种类型为多数。氧化型产酸量较少,所 产生的酸常常被培养基中的蛋白胨分解时所产生的胺所中和,而不表现产酸。为此,Hu gh和Leifson提出一种含有低有机氮的培养基,用以鉴定细菌从糖类产酸是属氧化型产酸 或发酵型产酸。这一试验广泛用于细菌鉴定。一般用葡萄糖作为糖类代表。也可利用这 一基础培养基来测定细菌从其他糖类或醇类产酸的能力。 (1)接种 :以18-24h的幼龄菌种,穿刺接种在上述培养基中,每株菌接4管,其中2管用油封 盖(凡士林:液体石蜡=1:1混合后灭菌),约加0.5-1厘米厚,以隔绝空气为闭 管。另2管不封油为开管,同时还要有不接种的闭管作对照。适温培养1、2、4、7天 观察结果。 (2)结果观察:氧化型产酸――仅开管产酸,氧化作用弱的菌株往往先在上部产碱( 1-2d),后来才稍变酸。发酵型产酸则开管及闭管均产酸,如产气,则在琼脂柱内 产生气泡。 8、糖或醇类发酵试验 不同微生物分解利用糖类的能力有很大差异,或能利用或不能利用,能利用者,或 产气或不产气。可用指示剂及发酵管检验。 试验方法:以无菌操作,用接种针或环移取纯培养物少许,接种于发酵液体培养基 管,若为半固体培养基,则用接种针作穿刺接种。接种后,置36±1.0°C培养,每天观察 结果,检视培养基颜色有无改变(产酸),小倒管中有无气泡,微小气泡亦为产气阳性 ,若为半固体培养基,则检视沿穿刺线和管壁及管底有无微小气泡,有时还可看出接种 菌有无动力,若有动力、培养物可呈弥散生长。 本试验主要是检查细菌对各种糖、醇和糖苷等的发酵能力,从而进行各种细菌的鉴别 ,因而每次试验,常需同时接种多管。一般常用的指示剂为酚红、溴甲酚紫,溴百里蓝 和An-drade指示剂。 注:对于糖醇类发酵现在一般用糖、醇类细菌微量生化鉴定管在36℃18-24h即可出结 果。 9、硝酸盐(Nitrate)还原试验 有些细菌具有还原硝酸盐的能力,可将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氨或氮气等。亚硝 酸盐的存在可用硝酸试剂检验。 试验方法:临试前将试剂的A(磺胺酸冰醋酸溶液)和B(α-萘胺乙醇溶液)试液各 0.2ml等量混合、取混合试剂约0.1ml、加于液体培养物或琼脂斜面培养物表面,立即或 于10min内呈现红色即为试验阳性,若无红色出现则为阴性。 用α- 萘胺进行试验时,阳性红色消退很快、故加入后应立即判定结果。进行试验时必须有未 接种的培养基管作为阴性对照。α-萘胺具有致癌性、故使用时应加注意。 10、靛基质(Imdole)试验 某些细菌能分解蛋白胨中的色氨酸,生成吲哚。吲哚的存在可用显色反应表现出来 。吲哚与对二甲基氨基苯醛结合,形成玫瑰吲哚,为红色化合物。 试验方法:将待试纯培养物小量接种于试验培养基管,于36±1C培养24h时后,取约 2ml培养液,加入Kovacs氏试剂2~3滴,轻摇试管,呈红色为阳性,或先加少量乙醚或二 甲苯,摇动试管以提取和浓缩靛基质,待其浮于培养液表面后,再沿试管壁徐缓加入Ko vacs氏试剂数滴,在接触面呈红色...
微生物常规鉴定技术
[下载声明]
1.本站的所有资料均为资料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交流使用。如有侵犯到您版权的,请来电指出,本站将立即改正。电话:010-82593357。
2、访问管理资源网的用户必须明白,本站对提供下载的学习资料等不拥有任何权利,版权归该下载资源的合法拥有者所有。
3、本站保证站内提供的所有可下载资源都是按“原样”提供,本站未做过任何改动;但本网站不保证本站提供的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同时本网站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损失或伤害。
4、未经本网站的明确许可,任何人不得大量链接本站下载资源;不得复制或仿造本网站。本网站对其自行开发的或和他人共同开发的所有内容、技术手段和服务拥有全部知识产权,任何人不得侵害或破坏,也不得擅自使用。
我要上传资料,请点我!
管理工具分类
ISO认证课程讲义管理表格合同大全法规条例营销资料方案报告说明标准管理战略商业计划书市场分析战略经营策划方案培训讲义企业上市采购物流电子商务质量管理企业名录生产管理金融知识电子书客户管理企业文化报告论文项目管理财务资料固定资产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工作分析绩效考核资料面试招聘人才测评岗位管理职业规划KPI绩效指标劳资关系薪酬激励人力资源案例人事表格考勤管理人事制度薪资表格薪资制度招聘面试表格岗位分析员工管理薪酬管理绩效管理入职指引薪酬设计绩效管理绩效管理培训绩效管理方案平衡计分卡绩效评估绩效考核表格人力资源规划安全管理制度经营管理制度组织机构管理办公总务管理财务管理制度质量管理制度会计管理制度代理连锁制度销售管理制度仓库管理制度CI管理制度广告策划制度工程管理制度采购管理制度生产管理制度进出口制度考勤管理制度人事管理制度员工福利制度咨询诊断制度信息管理制度员工培训制度办公室制度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培训绩效考核其它
精品推荐
下载排行
- 1社会保障基础知识(ppt) 16695
- 2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ppt 16695
- 3行政专员岗位职责 16695
- 4品管部岗位职责与任职要求 16695
- 5员工守则 16695
- 6软件验收报告 16695
- 7问卷调查表(范例) 16695
- 8工资发放明细表 16695
- 9文件签收单 16695
- 10跟我学礼仪 16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