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科技园区智力资本调研总结报告
综合能力考核表详细内容
中关村科技园区智力资本调研总结报告
中关村科技园区智力资本调研总结报告 一、由资本—知本—智本说开来 农业经济时代,土地作为生产要素中对社会财富贡献最大的要素,产生的地租是主 要分配形式,占绝对的比例,而由资本产生的利润和由劳动产生的工资分配只占数量不 多的余额。 在工业经济时代,也就是资源经济时代,企业的规模侧重于量的扩张,资本是稀缺 的生产要素,谁拥有了资本谁就拥有了分配的主动权,资本成为社会财富的主要分配形 式,占据着绝对的比例。 随着工业经济的发展,资本所代表的资源日益短缺,以资本推动经济发展难以维持 ;科技的进步,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人力资本很大程度上代替非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成 为经济发展的直接动力。这样,会财富的分配就取决于人力资本的多少及其价值的实现 程度,相应地,非人力资本因其在经济增长中贡献的减少,在分配中所占比例逐渐降低 处于辅助地位。这就意味着劳动力尤其是智能劳动力应取得更多的收入。而现行分配模 式中,劳动者的收入多少并没有取决于他在创造财富时各生产要素贡献的相对比例,资 本的收益仍占主要地位,这种分配模式应予以变革,否则会阻碍知识经济的发展。 20世纪初的经济是自然资源型的。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自然资源。在20世纪20年代 最具代表性的工业产品是汽车,一辆汽车的生产过程中,原材料和能源约占生产成本的 60%。80年代最具代表性的工业产品是半导体,在半导体生产过程中,原材料和能源的消 耗在成本中所占比例不到20%。在90年代最具代表性的产品是计算机软件,而在制作过程 中原材料和能源消耗所占比例更低。 1996年联合国人力资源开发报告指出:依据100多个国家的调查表明,财富资源(指 资金、有形资本)占这些国家总资源的12%,自然资源(指土地、矿山、水资源等)占2 4%,人力资源与社会资源占64%。可见,占多数的就是人才、技术、管理、无形资产与各 种软件组成的智力资本。 纵观人类发展史,社会经济经历了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知识经济三个阶段,产业 发展形态也经历了劳动密集型(人力为主体)、资本密集型(财力为主体)和知识密集 型(智力为主体)诸个形态。在这极类似黑格尔“否定之否定”规律中,人力资源已从人 力资本走向智力资本。当我们跨入21世纪之际,不难发现,曾被预言家称为信息社会、 后工业社会或人才时代的知识经济时代,已经来到我们身边,而推动这个时代到来的力 量,正是智力资本。 知识与智力。《辞海》对知识和智力所下的定义为:知识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积累起来 的经验;智力指人认识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仅从这两个概念的 含义便可看出,知识是一种已有的存在,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而智力则是一种创造性存 在,处于相对活跃的状态,智力是对知识的驾驭和操纵。 知识经济与智力经济。从学术界目前对知识经济的理解上看,知识经济与智力经济 并非完全对立,有时甚至是相互替代的。吴季松博士在他1998年出版的《知识经济》一书 中给知识经济下了一个明确定义:知识经济是指区别于以前的、以传统工业为产业支柱, 以稀缺自然资源为主要依托的新型经济,它以高技术产业为第一产业支柱;以智力资源为 首要依托,因此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 知识资本和智力资本。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不可避免地成为高度浓缩的资本,但 知识资本是对人人开放的,利用仅需支付少量的成本;而智力资本则有所不同,由于智力 资本的构成中含有大量创新的成分,其表现方式为新理念、诀窍、管理技术、专利技术 以及新成果、新产品等,具有突出的高科技特征,且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具有较强 的独占性,因而,对智力资本的使用要付出较大的成本。 知识经济也是智力型经济,知识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智力资本的扩张,智力资本扩张 的速度决定着知识经济发展的速度,智力资本扩张的核心是知识的扩散性和知识的创新 性,其内在规律为知识价值认同规律。 智力资本包括知识、技能。信息等,有些工业部门的增值主要依靠智力资本,其比 例可达 3/4。但是许多企业不重视智力资本的作用而陷于严重亏损,如加拿大的帝国商 业银行、美国的国际商用机器公司。陶氏化学公司等都是在经过长期挫折后,才体会到 智力资本的重要性的。英国学者查尔斯·双迪在其《非理性时代》一书中说:“一个公司的 智力资产价值通常为其实体资产账面价值的3或4倍。可是当公司的经理人员被问到他们 的公司内有多少知识被应用时,他们通常的回答是只有20%,如果利用率能达到30%,它 对公司所产生的作用将更大。” 比起人力资本与其他资本,智力资本具有以下明显的特征: 1、一个人的实物资本(财产)具有可剥夺性,其人力资本却是无法被剥夺的。而智 力资本与人力资本的明显区别在于其受到相关法律(如专利法,知识产权,商标法,著 作权等)的高度保护。智力资本随着知识经济社会的日益发展,其受到保护的程度日益 深化。因而,法制化的程度也日益提升。 2、人力资本可以通过对人员的一般投资而产生。明智的人们知晓,应趁年轻获得自 己的人力资本。而智力资本不仅趋向年轻化,更依赖创造性教育和培育创新能力。技术 创新与管理创新,成为知识经济时代智力资本的关键资源。在变革中创新的管理模式、 管理技术与管理方法已取代普通的、传统的管理模式与管理劳动,成为创造知识社会财 富的巨大源泉。 3、人力资本给个人、家庭与企业带来利益,刺激许多家庭、个人与企业投资他们自 己的人力资本。而基于知识经济的智力资本则更多地给社会与全球带来利益,如微软公 司的成功,显示这种高密度的智力资本能迅猛地创造财富,在更大范围中改变世界和推 动发展。因此,人才资本化与资本人格化成为知识经济与智力资本的显著特征。 4、每个地区与国家,在形成智力资本过程中,或多或少地经历过泡沫经济的阶段, 其人力资本难免沾染“泡沫现象”。而泡沫经济一旦跨入知识经济阶段,则标志着智力资 本的组合与形成。亚洲金融危机表明,智力资本的数量、质量及其形成的及早性,是一 个国家与地区抵御金融经济危机的重要力量。 5、从表象看,人力资本是有形的,而智力资本则往往是无形的。但深层的知识经济 告诉我们,无形的智力资本正以迅猛的势头驾驭有形的人力资本,形成新一轮的人力资 源金字塔。若要掌握未来社会的优势,就要掌握控制技术与知识的人才。智力资本,已 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竞争力的代名词。 6、智力资本比人力资本更具价值,也更有力量。英特尔、微软公司的成功,并不是 他们比IBM公司有更多的人力与财力,而是因为他们拥有比物质或金融资本更具价值的智 力资本。 智力资本以其价值高、确认难、流动快的特点,在全球经济和资本市场上运行,其 流失的风险也极大。物资资本(如矿山化石)的流失,往往以几十年或数年时间计算, 人力资本的流失则往往以年或月的时间计算,而智力资本流失的速度极快,瞬间即来, 刹时即去。借助于当代电脑技术、通讯网络技术和资讯社会优势,智力资本往往以光的 速度在全球流动,追求其最高的价值实现。美国在知识经济中独占鳌头,其中一个主要 因素就是充分利用全球人才资源。即使在其国内反移民热潮中,克林顿政府还是提高了 吸收技术移民H1-B的名额,从原有的每年6万个名额上升到每年10万个名额。 如何管理与利用智力资本,保护和发展智力资本已成为我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的核心 ,也是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关键。笔者认为,应当提高全社会对智力资本的认同和保 护。智力资本管理的首要环节,是法律意义上的认可。其中,股份分配是当今全球企业 竞争中的共同做法,能有效地吸引人才,增加公司凝聚力。在知识经济的热土——美国加 州硅谷,股份分配已成为吸引管理人才与高技术人才的常规做法。同时,价值观意义上 的认同,也已成为知识经济社会中的企业文化,这就是智力资本中的结构资本。知识劳 动与企业家受尊重、受保护的程度,往往是衡量知识经济成熟度的重要标志。智力资本 如受不到法律、道义和全社会的共认,知识经济犹如沙滩楼市,难以持续和发展。 二、智力资本及其研究的发展 任何企业要存在和运作都必须有一定的经济资源。传统的企业经济资源有三,即人 力资源、物力资源和资金资源。随着近代科技、经济和整个社会的发展,出现了企业经 营的第四种资源,也是更为重要的资源,即智力资本。在世界新技术革命蓬勃发展并进 入网络经济的形势下,企业家在经营实践中逐步认识到创造财富的方式和手段也在发生 变化,企业要想进一步取得高额利润更要重视智力资本这一新的经济资源。 “知识产业”的概念最早是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家弗里茨·马克卢普(Fritz Machlup)于1962年出版的《美国的知识生产与分配》一书中提出的。马克卢普依据1958年 美国的统计资料,从标准的国民账户入手研究,把30个部门的知识生产、加工处理和传 播分为五大类,定义为知识产业,包括(1)教育;(2)研究与开发;(3)通信媒介;(4)信 息设备;(5)信息服务。按照他的测算,美国在1947年—1958年期间,知识产业以平均每 年10.6%的速度递增,是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的2倍;1958年这些知识产业占美国国民生 产总值(GNP)的29%,从事知识产业的人数占社会就业总人数的32%(1959年)。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信息产品的迅速崛起,现代经济已经进入了一个从传统工 业经济向信息经济的转变,到2000年三月,美国经济已经连续108个月持续增长,使全世 界更加关注“知识经济”的问题。经济增长的源泉和企业之间竞争的重心,已经从物质资 本转移到智力资本上。智力资本是企业竞争力的标志,智力资本管理是知识经济时代企 业竞争的焦点。 随着这种竞争重心方面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公司已经清楚地意识到:智力资本已经 是竞争优势的决定因素之一,应该采取更系统的方法去经营企业的智力资本。智力资本 (Intellectual Assets)以知识为核心,日益成为西方发达国家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决定因素。对企业智 力资本的经营管理无疑是目前为止企业管理者和企业研究者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当然 也是最大的机遇。 智力资本在企业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早在50多年前就受到经济学家的关注。19 45年,经济学家哈耶克(Frederick Hayek)曾研究过智力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问题。1962年,美国普林斯敦大学的学者 麦奇卢普(Fritz Machlup)完成了一项题为“智力:它的创造、分配和经济意义”的研究。这项研究认为19 58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中信息部门的贡献达34.5%。 1990年美国著名战略学家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和哈默(Gary Hamel)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公司核心能力》一文中将核心能力明确为“组织对企 业拥有的资源、技能、知识的整合能力,即组织的学习能力”。此文在当时引起了强烈反 响,是对核心能力认识上的一次飞跃。另一位学者利奥纳多·巴顿(Leonard-Barton) 认为,核心能力是“企业内部的知识集合,包括员工的知识和技能、技术系统、管理系统 和价值规范四个方面,主要发挥协调各种生产技能和整合不同技术的作用”。 美国经济学家加尔布雷思(John Kenneth Calbraith)于1969年首先提到智力资本的概念。他在致波兰经济学家的一封信中写到: “我认为,你应该认识到世界上已经有多少人把我们所拥有的东西归功于你在过去几十年 中提供的智力资本。”对此事件的经典记载见于1975年G..E.费韦尔所著的《米哈尔·卡莱 茨基的智力资本》一书。加尔布雷思指出:智力资本的智力在本质上不仅仅是一种静态的 无形资产,而是一种思想形态的过程,是一种达到目的的方法。 美国学者托马斯·斯图尔特(Thomas.A.Stewart),在20世纪90年代发表了一系列文 章和专著,包括:《脑力:智力资本是如何正成为美国最有价值的资产的?》(《财富》19 91年6月3日);《你的公司最有价值的资产:智力资本》(《财富》1994年10月3日);《智 力资本:组织新财富》(1997)。斯图尔特将智力资本定义为,“公司中所有成员所知晓 的能为企业在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的事物之和”,并吸收了企业管理的实践,指出,企业 的智力资本价值体现在企业的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和客户资本三者之中,并称为智力资 本的“H-S-C”结构。 加拿大McMaster大学商学院的Nick Bontis博士,指出智力资本中的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和客户资本相互关系和相互转化机 理,并运用数理统计工具提出了测度其相互关联度的量化模型。 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的斯维比(Karl Erik Sveiby)在1997年的著作《新的组织财富》一书中,将智力资本划分为:员工能力(Empl oyee capability)、内部结构(Inte...
中关村科技园区智力资本调研总结报告
中关村科技园区智力资本调研总结报告 一、由资本—知本—智本说开来 农业经济时代,土地作为生产要素中对社会财富贡献最大的要素,产生的地租是主 要分配形式,占绝对的比例,而由资本产生的利润和由劳动产生的工资分配只占数量不 多的余额。 在工业经济时代,也就是资源经济时代,企业的规模侧重于量的扩张,资本是稀缺 的生产要素,谁拥有了资本谁就拥有了分配的主动权,资本成为社会财富的主要分配形 式,占据着绝对的比例。 随着工业经济的发展,资本所代表的资源日益短缺,以资本推动经济发展难以维持 ;科技的进步,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人力资本很大程度上代替非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成 为经济发展的直接动力。这样,会财富的分配就取决于人力资本的多少及其价值的实现 程度,相应地,非人力资本因其在经济增长中贡献的减少,在分配中所占比例逐渐降低 处于辅助地位。这就意味着劳动力尤其是智能劳动力应取得更多的收入。而现行分配模 式中,劳动者的收入多少并没有取决于他在创造财富时各生产要素贡献的相对比例,资 本的收益仍占主要地位,这种分配模式应予以变革,否则会阻碍知识经济的发展。 20世纪初的经济是自然资源型的。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自然资源。在20世纪20年代 最具代表性的工业产品是汽车,一辆汽车的生产过程中,原材料和能源约占生产成本的 60%。80年代最具代表性的工业产品是半导体,在半导体生产过程中,原材料和能源的消 耗在成本中所占比例不到20%。在90年代最具代表性的产品是计算机软件,而在制作过程 中原材料和能源消耗所占比例更低。 1996年联合国人力资源开发报告指出:依据100多个国家的调查表明,财富资源(指 资金、有形资本)占这些国家总资源的12%,自然资源(指土地、矿山、水资源等)占2 4%,人力资源与社会资源占64%。可见,占多数的就是人才、技术、管理、无形资产与各 种软件组成的智力资本。 纵观人类发展史,社会经济经历了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知识经济三个阶段,产业 发展形态也经历了劳动密集型(人力为主体)、资本密集型(财力为主体)和知识密集 型(智力为主体)诸个形态。在这极类似黑格尔“否定之否定”规律中,人力资源已从人 力资本走向智力资本。当我们跨入21世纪之际,不难发现,曾被预言家称为信息社会、 后工业社会或人才时代的知识经济时代,已经来到我们身边,而推动这个时代到来的力 量,正是智力资本。 知识与智力。《辞海》对知识和智力所下的定义为:知识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积累起来 的经验;智力指人认识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仅从这两个概念的 含义便可看出,知识是一种已有的存在,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而智力则是一种创造性存 在,处于相对活跃的状态,智力是对知识的驾驭和操纵。 知识经济与智力经济。从学术界目前对知识经济的理解上看,知识经济与智力经济 并非完全对立,有时甚至是相互替代的。吴季松博士在他1998年出版的《知识经济》一书 中给知识经济下了一个明确定义:知识经济是指区别于以前的、以传统工业为产业支柱, 以稀缺自然资源为主要依托的新型经济,它以高技术产业为第一产业支柱;以智力资源为 首要依托,因此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 知识资本和智力资本。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不可避免地成为高度浓缩的资本,但 知识资本是对人人开放的,利用仅需支付少量的成本;而智力资本则有所不同,由于智力 资本的构成中含有大量创新的成分,其表现方式为新理念、诀窍、管理技术、专利技术 以及新成果、新产品等,具有突出的高科技特征,且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具有较强 的独占性,因而,对智力资本的使用要付出较大的成本。 知识经济也是智力型经济,知识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智力资本的扩张,智力资本扩张 的速度决定着知识经济发展的速度,智力资本扩张的核心是知识的扩散性和知识的创新 性,其内在规律为知识价值认同规律。 智力资本包括知识、技能。信息等,有些工业部门的增值主要依靠智力资本,其比 例可达 3/4。但是许多企业不重视智力资本的作用而陷于严重亏损,如加拿大的帝国商 业银行、美国的国际商用机器公司。陶氏化学公司等都是在经过长期挫折后,才体会到 智力资本的重要性的。英国学者查尔斯·双迪在其《非理性时代》一书中说:“一个公司的 智力资产价值通常为其实体资产账面价值的3或4倍。可是当公司的经理人员被问到他们 的公司内有多少知识被应用时,他们通常的回答是只有20%,如果利用率能达到30%,它 对公司所产生的作用将更大。” 比起人力资本与其他资本,智力资本具有以下明显的特征: 1、一个人的实物资本(财产)具有可剥夺性,其人力资本却是无法被剥夺的。而智 力资本与人力资本的明显区别在于其受到相关法律(如专利法,知识产权,商标法,著 作权等)的高度保护。智力资本随着知识经济社会的日益发展,其受到保护的程度日益 深化。因而,法制化的程度也日益提升。 2、人力资本可以通过对人员的一般投资而产生。明智的人们知晓,应趁年轻获得自 己的人力资本。而智力资本不仅趋向年轻化,更依赖创造性教育和培育创新能力。技术 创新与管理创新,成为知识经济时代智力资本的关键资源。在变革中创新的管理模式、 管理技术与管理方法已取代普通的、传统的管理模式与管理劳动,成为创造知识社会财 富的巨大源泉。 3、人力资本给个人、家庭与企业带来利益,刺激许多家庭、个人与企业投资他们自 己的人力资本。而基于知识经济的智力资本则更多地给社会与全球带来利益,如微软公 司的成功,显示这种高密度的智力资本能迅猛地创造财富,在更大范围中改变世界和推 动发展。因此,人才资本化与资本人格化成为知识经济与智力资本的显著特征。 4、每个地区与国家,在形成智力资本过程中,或多或少地经历过泡沫经济的阶段, 其人力资本难免沾染“泡沫现象”。而泡沫经济一旦跨入知识经济阶段,则标志着智力资 本的组合与形成。亚洲金融危机表明,智力资本的数量、质量及其形成的及早性,是一 个国家与地区抵御金融经济危机的重要力量。 5、从表象看,人力资本是有形的,而智力资本则往往是无形的。但深层的知识经济 告诉我们,无形的智力资本正以迅猛的势头驾驭有形的人力资本,形成新一轮的人力资 源金字塔。若要掌握未来社会的优势,就要掌握控制技术与知识的人才。智力资本,已 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竞争力的代名词。 6、智力资本比人力资本更具价值,也更有力量。英特尔、微软公司的成功,并不是 他们比IBM公司有更多的人力与财力,而是因为他们拥有比物质或金融资本更具价值的智 力资本。 智力资本以其价值高、确认难、流动快的特点,在全球经济和资本市场上运行,其 流失的风险也极大。物资资本(如矿山化石)的流失,往往以几十年或数年时间计算, 人力资本的流失则往往以年或月的时间计算,而智力资本流失的速度极快,瞬间即来, 刹时即去。借助于当代电脑技术、通讯网络技术和资讯社会优势,智力资本往往以光的 速度在全球流动,追求其最高的价值实现。美国在知识经济中独占鳌头,其中一个主要 因素就是充分利用全球人才资源。即使在其国内反移民热潮中,克林顿政府还是提高了 吸收技术移民H1-B的名额,从原有的每年6万个名额上升到每年10万个名额。 如何管理与利用智力资本,保护和发展智力资本已成为我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的核心 ,也是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关键。笔者认为,应当提高全社会对智力资本的认同和保 护。智力资本管理的首要环节,是法律意义上的认可。其中,股份分配是当今全球企业 竞争中的共同做法,能有效地吸引人才,增加公司凝聚力。在知识经济的热土——美国加 州硅谷,股份分配已成为吸引管理人才与高技术人才的常规做法。同时,价值观意义上 的认同,也已成为知识经济社会中的企业文化,这就是智力资本中的结构资本。知识劳 动与企业家受尊重、受保护的程度,往往是衡量知识经济成熟度的重要标志。智力资本 如受不到法律、道义和全社会的共认,知识经济犹如沙滩楼市,难以持续和发展。 二、智力资本及其研究的发展 任何企业要存在和运作都必须有一定的经济资源。传统的企业经济资源有三,即人 力资源、物力资源和资金资源。随着近代科技、经济和整个社会的发展,出现了企业经 营的第四种资源,也是更为重要的资源,即智力资本。在世界新技术革命蓬勃发展并进 入网络经济的形势下,企业家在经营实践中逐步认识到创造财富的方式和手段也在发生 变化,企业要想进一步取得高额利润更要重视智力资本这一新的经济资源。 “知识产业”的概念最早是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家弗里茨·马克卢普(Fritz Machlup)于1962年出版的《美国的知识生产与分配》一书中提出的。马克卢普依据1958年 美国的统计资料,从标准的国民账户入手研究,把30个部门的知识生产、加工处理和传 播分为五大类,定义为知识产业,包括(1)教育;(2)研究与开发;(3)通信媒介;(4)信 息设备;(5)信息服务。按照他的测算,美国在1947年—1958年期间,知识产业以平均每 年10.6%的速度递增,是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的2倍;1958年这些知识产业占美国国民生 产总值(GNP)的29%,从事知识产业的人数占社会就业总人数的32%(1959年)。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信息产品的迅速崛起,现代经济已经进入了一个从传统工 业经济向信息经济的转变,到2000年三月,美国经济已经连续108个月持续增长,使全世 界更加关注“知识经济”的问题。经济增长的源泉和企业之间竞争的重心,已经从物质资 本转移到智力资本上。智力资本是企业竞争力的标志,智力资本管理是知识经济时代企 业竞争的焦点。 随着这种竞争重心方面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公司已经清楚地意识到:智力资本已经 是竞争优势的决定因素之一,应该采取更系统的方法去经营企业的智力资本。智力资本 (Intellectual Assets)以知识为核心,日益成为西方发达国家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决定因素。对企业智 力资本的经营管理无疑是目前为止企业管理者和企业研究者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当然 也是最大的机遇。 智力资本在企业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早在50多年前就受到经济学家的关注。19 45年,经济学家哈耶克(Frederick Hayek)曾研究过智力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问题。1962年,美国普林斯敦大学的学者 麦奇卢普(Fritz Machlup)完成了一项题为“智力:它的创造、分配和经济意义”的研究。这项研究认为19 58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中信息部门的贡献达34.5%。 1990年美国著名战略学家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和哈默(Gary Hamel)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公司核心能力》一文中将核心能力明确为“组织对企 业拥有的资源、技能、知识的整合能力,即组织的学习能力”。此文在当时引起了强烈反 响,是对核心能力认识上的一次飞跃。另一位学者利奥纳多·巴顿(Leonard-Barton) 认为,核心能力是“企业内部的知识集合,包括员工的知识和技能、技术系统、管理系统 和价值规范四个方面,主要发挥协调各种生产技能和整合不同技术的作用”。 美国经济学家加尔布雷思(John Kenneth Calbraith)于1969年首先提到智力资本的概念。他在致波兰经济学家的一封信中写到: “我认为,你应该认识到世界上已经有多少人把我们所拥有的东西归功于你在过去几十年 中提供的智力资本。”对此事件的经典记载见于1975年G..E.费韦尔所著的《米哈尔·卡莱 茨基的智力资本》一书。加尔布雷思指出:智力资本的智力在本质上不仅仅是一种静态的 无形资产,而是一种思想形态的过程,是一种达到目的的方法。 美国学者托马斯·斯图尔特(Thomas.A.Stewart),在20世纪90年代发表了一系列文 章和专著,包括:《脑力:智力资本是如何正成为美国最有价值的资产的?》(《财富》19 91年6月3日);《你的公司最有价值的资产:智力资本》(《财富》1994年10月3日);《智 力资本:组织新财富》(1997)。斯图尔特将智力资本定义为,“公司中所有成员所知晓 的能为企业在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的事物之和”,并吸收了企业管理的实践,指出,企业 的智力资本价值体现在企业的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和客户资本三者之中,并称为智力资 本的“H-S-C”结构。 加拿大McMaster大学商学院的Nick Bontis博士,指出智力资本中的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和客户资本相互关系和相互转化机 理,并运用数理统计工具提出了测度其相互关联度的量化模型。 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的斯维比(Karl Erik Sveiby)在1997年的著作《新的组织财富》一书中,将智力资本划分为:员工能力(Empl oyee capability)、内部结构(Inte...
中关村科技园区智力资本调研总结报告
[下载声明]
1.本站的所有资料均为资料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交流使用。如有侵犯到您版权的,请来电指出,本站将立即改正。电话:010-82593357。
2、访问管理资源网的用户必须明白,本站对提供下载的学习资料等不拥有任何权利,版权归该下载资源的合法拥有者所有。
3、本站保证站内提供的所有可下载资源都是按“原样”提供,本站未做过任何改动;但本网站不保证本站提供的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同时本网站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损失或伤害。
4、未经本网站的明确许可,任何人不得大量链接本站下载资源;不得复制或仿造本网站。本网站对其自行开发的或和他人共同开发的所有内容、技术手段和服务拥有全部知识产权,任何人不得侵害或破坏,也不得擅自使用。
我要上传资料,请点我!
管理工具分类
ISO认证课程讲义管理表格合同大全法规条例营销资料方案报告说明标准管理战略商业计划书市场分析战略经营策划方案培训讲义企业上市采购物流电子商务质量管理企业名录生产管理金融知识电子书客户管理企业文化报告论文项目管理财务资料固定资产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工作分析绩效考核资料面试招聘人才测评岗位管理职业规划KPI绩效指标劳资关系薪酬激励人力资源案例人事表格考勤管理人事制度薪资表格薪资制度招聘面试表格岗位分析员工管理薪酬管理绩效管理入职指引薪酬设计绩效管理绩效管理培训绩效管理方案平衡计分卡绩效评估绩效考核表格人力资源规划安全管理制度经营管理制度组织机构管理办公总务管理财务管理制度质量管理制度会计管理制度代理连锁制度销售管理制度仓库管理制度CI管理制度广告策划制度工程管理制度采购管理制度生产管理制度进出口制度考勤管理制度人事管理制度员工福利制度咨询诊断制度信息管理制度员工培训制度办公室制度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培训绩效考核其它
精品推荐
下载排行
- 1社会保障基础知识(ppt) 16695
- 2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ppt 16695
- 3行政专员岗位职责 16695
- 4品管部岗位职责与任职要求 16695
- 5员工守则 16695
- 6软件验收报告 16695
- 7问卷调查表(范例) 16695
- 8工资发放明细表 16695
- 9文件签收单 16695
- 10跟我学礼仪 16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