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十五年
综合能力考核表详细内容
万历十五年
【 目 录 】 |自 序 | |第一章 万历皇帝 | |第二章 首辅申时行 | |第三章 世间已无张居正 | |第四章 活着的祖宗 | |第五章 海瑞——古怪的模范官 | |僚 | |第六章 戚继光——孤独的将领 | |第七章 李蛰——自相冲突的哲 | |学家 | |附 录 一 | |附 录 二 | |《万历十五年》和我的“大”历史 | |观 | 【 自序 】 | 本书的英文版书名为“1587,A Year of No | |Significance”,作者的署名为RayHuang,1981年美国耶鲁大 | |学出版。初稿是用英文写的,写成后,出于向国内读者求教之| |忱,乃由笔者本人译为中文,并作某些修改润色。 | | 我对明史感觉兴趣,说来话长。1959年,我在密支根大学| |历史系读书,选定了“明代的漕运”作为博士论文的题目。这一| |研究过程花了5年。论文完成后,算是对明代的财政税收制度 | |有了一知半解,然而遗留的问题仍然不少。为了解决自己的困| |惑,并图对明代的财政与税收窥其全豹,乃开始收集材料,撰| |写“Taxation and Governmental Finance in 16thCentury | |Ming-China”一书。当时正值台北影印出版了《明实录》,此书 | |为明代史料的渊薮,自然在所必读。全书133册,又无索引可 | |资利用,所以只好硬着头皮,在教书之余每周阅读一册。这一| |走马观花式的阅览就花去了两年半。除此而外,参考奏疏笔记| |、各地方志,搜寻国内外有关的新旧著作,费时更多。此书从| |计划撰写到杀青定稿,历时7年,1974年由英国剑桥大学出版 | |。 | | 结论从材料中来。多年以来摸索于材料之中,我对明史中| |的若干方面形成了自己的初步看法,开始摆脱了人云亦云的束| |缚。这些看法容或有所不当,但多少总可以有助于学术界的探| |讨。 | | 比如,过去关于明史的叙述,几乎无不有“税重民穷”的说| |法。如果意在说明当日的官僚贪污百出,无力的百姓被摊派的| |赋役过重,富者愈富,贫者愈贫,这可以言之成理。要是认为| |全国税收总额过高而导致百姓贫困,则与事实有所出入。16世| |纪末,全国田赋额最重的为南直隶苏州府,约占农村收入的20| |%。此外各府县一般都在10%以下,其中又有轻重的不同,山东| |曹县全县的赋役约占农村收入的9%,去苏州不远的溧阳县,情| |形就更为奇怪,约在1~5%之间。以总额而言,17世纪末期的 | |英国,人口为500万,税收每年竟达700万英镑,折合约银2000| |余万两,和人口为30倍的中国大体相埒。据此而作进一步探索| |,可知“民穷”的根本原因不在国家的赋税过重,而端在法律的| |腐败和政府的低能。国家的税率低,受惠者并非农民,只是鼓| |励了大小地主加重剥削以及官僚乡里额外加征。 | | 中国幅员广大,情形复杂。明朝采取严格的中央集权,施| |政方针不着眼于提倡扶助先进的经济,以增益全国财富,而是| |保护落后的经济,以均衡的姿态维持王朝的安全。这种情形,| |在世界史中实属罕见,在中国历史中也以明代为甚,而其始作| |俑者厥为明太祖朱元璋。下面一例可以作为管中窥豹。洪武二| |十一年(1388),朱元璋亲自指示,让人民纳税实物不入仓库| |,直接供应于军士的家庭,军士则不再发给军饷,并规定先在| |应天府抽派若干税民,和金吾卫的五千军士对口。试验一年以| |后,朱元璋认为成绩良好,乃通令全国一体施行。这一办法之| |脱离实际,窒碍难通,自不待言而自明,于是只好虎头蛇尾,| |销声匿迹。这种安排虽然不再执行,但与之相适应的其他经济| |措施,则依然危害极大。如果军需税收总收总发,国内的交通| |通讯必然相应而有较大的进步,次之则银行业、保险业就会应| |客观的需要而产生,商业组织和法律也会有所发展。各地区既| |互通有无,以后就可以分工合作,各按其本地的特殊情况而发| |展其生产技术。西欧各国在14世纪已经朝着这一方向前进,日| |本在德川幕府末期,亦复如是。而明代的财政税收制度则和民| |间经济的发展相脱节。万历二十年(1592),北京的宛平县知| |县沈榜声称,他每年要向27个不同的机构交款,总数则不出白| |银2000两。与此相似,全国布满了这短距离的补给线,此来彼| |往,侧面收受,既无架构,而提出的统计数字,经常为一纸具| |文,以致发生了上述税率参差不一的现象。这种维护落后的农| |业经济、不愿发展商业及金融的做法,正是中国在世界范围内| |由先进的汉唐演变为落后的明清的主要原因。1972年,我去英| |国剑桥,参加李约瑟博士主持的《中国科学技术史》的工作,历| |时一年,兹后我又几次有机会旧地重游,向李公学习。上述看| |法,我们已写为“The Nature ofChinese Society:A | |Technical Interpretation”一文,曾在罗马和香港两处发表 | |。李公1974年4月30日在香港演讲,也以此文为讲稿,后节译 | |为中文,刊载于香港的《七十年代》杂志。 | | 我们也很难同意这样一种看法,即认为在明代万历年间,| |中国的封建经济已向资本主义经济进展。资本主义是一种组织| |,一种系统。即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卷中论述资本主义的流| |通方式,其公式亦为C-M-C,即商品(Commodity)交换为货币| |(Money),货币又再交换为商品,川流不息。但是货币是一 | |种公众的制度,它把原来属于公众的权力授予私人。私人资本| |积累愈多,它操纵公众生活的权力也愈大。同时,商业资本又| |是工业资本的先驱,商业有了充分的发展,工业的发展才能同| |样地增进。这是欧美资本主义发展的特征。中国的传统政治既| |无此组织能力,也决不愿私人财富扩充至不易控制的地步,为| |王朝的安全之累。 | | 明代张瀚所著的《松窗梦语》中,记载了他的家庭以机杼起| |家。中外治明史的学者,对这段文字多加引用,以说明当时工| |商业的进步及资本主义的萌芽。其实细阅全文,即知张瀚所叙| |其祖先夜梦神人授银一锭、因以购机织布云云,乃在于宣扬因| |果报应及富贵由命的思想。姑不论神人授银的荒诞不经,即以| |一锭银而论,也不足以购买织机,所以此说显然不能作为信史| |。同时代的书法家王世懋,在《二酉委谈》中提到江西景德镇烧| |造瓷器,火光烛天,因而称之为“四时雷电镇”。当代好几位学| |者据此而认为此即工业超时代发展的征象。实则王世懋的本意| |,是在于从堪舆家的眼光出发,不满当地居民穿凿地脉,以致| |没有人登科中举;而后来时局不靖,停窑三月,即立竿见影,| |有一名秀才乡试中试。 | | 如是等等的问题,其症结到底何在,这是研治明史者所不| |能不认真考虑的。笔者以为,中国二千年来,以道德代替法制| |,至明代而极,这就是一切问题的症结。写作本书的目的,也| |重在说明这一看法。这一看法,在拙著《财政史》中已肇其端。| |本书力图使历史专题的研究大众化,因而采取了传记体的铺叙| |方式。书中所叙,不妨称为一个大失败的总记录。因为叙及的| |主要人物,有万历皇帝朱翊钧,大学士张居正、申时行,南京| |都察院都御史海瑞,蓟州总兵官戚继光,以知府身分挂冠而去| |的名士李贽,他们或身败,或名裂,没有一个人功德圆满。即| |使是侧面提及的人物,如冯保、高拱、张鲸、郑贵妃、福王常| |洵、俞大猷、卢镗、刘(纟廷),也统统没有好结果。这种情| |形,断非个人的原因所得以解释,而是当日的制度已至山穷水| |尽,上自天子,下至庶民,无不成为牺牲品而遭殃受祸。 | | 在上述前提之下,对具体历史人物的具体评论,就难免有| |与国内外明史研究专家有出入之处。例如万历皇帝,历来均以| |为昏庸,读者在读毕本书以后,也许会认为笔者同情这位皇帝| |。如果真有这样的批评,笔者将不拟多作无益的辩解。因为本| |书论述万历,本在于说明皇帝的职位是一种应社会需要而产生| |的机构,而每一个皇帝又都是一个个人。又比如海瑞,这也是| |一个容易惹起是非的题目,15年前的一段公案,至今人们记忆| |犹新。在本书中专设海瑞一章,并不是要在这段已经了结的公| |案再来画蛇添足,而意在向读者介绍当日地方政府的一些形态| |。有关16世纪地方行政的资料不多,沈榜的《宛署杂记》所载,| |为京师的情形而非一般概况,顾炎武的《天下郡国利病书》过于| |琐碎,唐鹤征的叙南直隶、归有光的叙浙江长兴县,也都有欠| |完整。相形之下,海瑞的遗墨,涉及当日地方政府的各个方面| |,最具参考价值。研究海瑞其人其文,可以使我们对当日的情| |形有更具体的了解。当然,问题还远不止此,比如何以万历的| |立储问题业已解决而争执却绵延不断?何以岛国日本可以侵犯| |中国而中国却不能远征日本?何以当日的西欧已经用火器改进| |战术而中国还在修筑万里长城?何以人人都说海瑞是好官而他| |偏偏屡遭排挤?这些具体问题,无疑和上述总的症结密不可分| |,然而却各有其特殊的原因。笔者写作此书时,虽已不同于过| |去的暗中摸索,但下笔时仍然颇费踌躇。书中所提出的答案,| |均属一得之见,敬请读者批语指正。 | | 中国的过去,禁忌特多,所以说话作文时有隐晦,或指彼| |而喻此,或借古以讽今,这在明朝人更为惯技。本书论述明朝| |时事,举凡有所议论臧否,都是针对16世纪的历史而发的。如| |果我要对今人今事有所议论,自当秉笔直书,决不愿学明朝人| |的办法,否则就是违反了自己写书的目的。当然,另一方面,| |以古为鉴,今人也未尝不能得到若干启示。这本《万历十五年》| |,意在说明16世纪中国社会的传统的历史背景,也就是尚未与| |世界潮流冲突时的侧面形态。有了这样一个历史的大失败,就| |可以保证冲突既开,恢复故态决无可能,因之而给中国留下了| |一个翻天覆地、彻底创造历史的机缘。 | | 本书由英文译为中文,因为国内外情况的差别,加之所译| |又是自己的著作,所以这一翻译实际上是一种译写。笔者离祖| |国已逾30年,很少阅读中文和使用中文写作的机会,而30年来| |的祖国语言又有了不少发展,隔膜更多。幸经中国社会科学院| |文学研究所沈玉成先生将中文稿仔细阅读一过,作了文字上的| |润色,又承中华书局编辑部傅璇琮先生关注,经常就各种技术| |问题与笔者书函磋商。所以,本书与读者见面时,文字方面已| |较原稿流畅远甚。其有创意遣辞方面根本性的不妥,当然仍应| |由笔者负责。又,廖沫沙史为笔者年轻时的患难之交,蒙他在| |百忙中挥翰题签,为本书生色不少。谨此一并致衷心的谢意。| | | |黄仁宇 | |1981年1月于美国 | 【 第一章 万历皇帝 】 | 公元1587年,在中国为明万历十五年,论干支则为丁亥,| |属猪。当日四海升平,全年并无大事可叙,纵是气候有点反常| |,夏季北京缺雨,五六月间时疫流行,旱情延及山东,南直隶| |却又因降雨过多而患水,入秋之后山西又有地震,但这种小灾| |小患,以我国幅员之大,似乎年年在所不免。只要小事未曾酿| |成大灾,也就无关宏旨。总之,在历史上,万历十五年实为平| |平淡淡的一年。 | | 既然如此,著者又何以把《万历十五年》题作书名来写这样| |一本专著呢? | | 1587年,在西欧历史上为西班牙舰队全部出动征英的前一| |年。当年,在我国的朝廷上发生了若干为历史学家所易于忽视| |的事仲。这些事件,表面看来虽似末端小节,但实质上却是以| |前发生大事的症结,也是将在以后掀起波澜的机缘。其间关系| |因果,恰为历史的重点。 | | 由于表面看来是末端小节,我们的论述也无妨从小事开始| |。 | | 这一年阳历的3月2日,北京城内街道两边的冰雪尚未解冻| |。天气虽然不算酷寒,但树枝还没有发芽,不是户外活动的良| |好季节。然而在当日的午餐时分,大街上却熙熙攘攘。原来是| |消息传来,皇帝陛下要举行午朝大典,文武百官不敢怠慢,立| |即奔赴皇城。乘轿的高级官员,还有机会在轿中整理冠带;徒| |步的低级官员,从六部衙...
万历十五年
【 目 录 】 |自 序 | |第一章 万历皇帝 | |第二章 首辅申时行 | |第三章 世间已无张居正 | |第四章 活着的祖宗 | |第五章 海瑞——古怪的模范官 | |僚 | |第六章 戚继光——孤独的将领 | |第七章 李蛰——自相冲突的哲 | |学家 | |附 录 一 | |附 录 二 | |《万历十五年》和我的“大”历史 | |观 | 【 自序 】 | 本书的英文版书名为“1587,A Year of No | |Significance”,作者的署名为RayHuang,1981年美国耶鲁大 | |学出版。初稿是用英文写的,写成后,出于向国内读者求教之| |忱,乃由笔者本人译为中文,并作某些修改润色。 | | 我对明史感觉兴趣,说来话长。1959年,我在密支根大学| |历史系读书,选定了“明代的漕运”作为博士论文的题目。这一| |研究过程花了5年。论文完成后,算是对明代的财政税收制度 | |有了一知半解,然而遗留的问题仍然不少。为了解决自己的困| |惑,并图对明代的财政与税收窥其全豹,乃开始收集材料,撰| |写“Taxation and Governmental Finance in 16thCentury | |Ming-China”一书。当时正值台北影印出版了《明实录》,此书 | |为明代史料的渊薮,自然在所必读。全书133册,又无索引可 | |资利用,所以只好硬着头皮,在教书之余每周阅读一册。这一| |走马观花式的阅览就花去了两年半。除此而外,参考奏疏笔记| |、各地方志,搜寻国内外有关的新旧著作,费时更多。此书从| |计划撰写到杀青定稿,历时7年,1974年由英国剑桥大学出版 | |。 | | 结论从材料中来。多年以来摸索于材料之中,我对明史中| |的若干方面形成了自己的初步看法,开始摆脱了人云亦云的束| |缚。这些看法容或有所不当,但多少总可以有助于学术界的探| |讨。 | | 比如,过去关于明史的叙述,几乎无不有“税重民穷”的说| |法。如果意在说明当日的官僚贪污百出,无力的百姓被摊派的| |赋役过重,富者愈富,贫者愈贫,这可以言之成理。要是认为| |全国税收总额过高而导致百姓贫困,则与事实有所出入。16世| |纪末,全国田赋额最重的为南直隶苏州府,约占农村收入的20| |%。此外各府县一般都在10%以下,其中又有轻重的不同,山东| |曹县全县的赋役约占农村收入的9%,去苏州不远的溧阳县,情| |形就更为奇怪,约在1~5%之间。以总额而言,17世纪末期的 | |英国,人口为500万,税收每年竟达700万英镑,折合约银2000| |余万两,和人口为30倍的中国大体相埒。据此而作进一步探索| |,可知“民穷”的根本原因不在国家的赋税过重,而端在法律的| |腐败和政府的低能。国家的税率低,受惠者并非农民,只是鼓| |励了大小地主加重剥削以及官僚乡里额外加征。 | | 中国幅员广大,情形复杂。明朝采取严格的中央集权,施| |政方针不着眼于提倡扶助先进的经济,以增益全国财富,而是| |保护落后的经济,以均衡的姿态维持王朝的安全。这种情形,| |在世界史中实属罕见,在中国历史中也以明代为甚,而其始作| |俑者厥为明太祖朱元璋。下面一例可以作为管中窥豹。洪武二| |十一年(1388),朱元璋亲自指示,让人民纳税实物不入仓库| |,直接供应于军士的家庭,军士则不再发给军饷,并规定先在| |应天府抽派若干税民,和金吾卫的五千军士对口。试验一年以| |后,朱元璋认为成绩良好,乃通令全国一体施行。这一办法之| |脱离实际,窒碍难通,自不待言而自明,于是只好虎头蛇尾,| |销声匿迹。这种安排虽然不再执行,但与之相适应的其他经济| |措施,则依然危害极大。如果军需税收总收总发,国内的交通| |通讯必然相应而有较大的进步,次之则银行业、保险业就会应| |客观的需要而产生,商业组织和法律也会有所发展。各地区既| |互通有无,以后就可以分工合作,各按其本地的特殊情况而发| |展其生产技术。西欧各国在14世纪已经朝着这一方向前进,日| |本在德川幕府末期,亦复如是。而明代的财政税收制度则和民| |间经济的发展相脱节。万历二十年(1592),北京的宛平县知| |县沈榜声称,他每年要向27个不同的机构交款,总数则不出白| |银2000两。与此相似,全国布满了这短距离的补给线,此来彼| |往,侧面收受,既无架构,而提出的统计数字,经常为一纸具| |文,以致发生了上述税率参差不一的现象。这种维护落后的农| |业经济、不愿发展商业及金融的做法,正是中国在世界范围内| |由先进的汉唐演变为落后的明清的主要原因。1972年,我去英| |国剑桥,参加李约瑟博士主持的《中国科学技术史》的工作,历| |时一年,兹后我又几次有机会旧地重游,向李公学习。上述看| |法,我们已写为“The Nature ofChinese Society:A | |Technical Interpretation”一文,曾在罗马和香港两处发表 | |。李公1974年4月30日在香港演讲,也以此文为讲稿,后节译 | |为中文,刊载于香港的《七十年代》杂志。 | | 我们也很难同意这样一种看法,即认为在明代万历年间,| |中国的封建经济已向资本主义经济进展。资本主义是一种组织| |,一种系统。即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卷中论述资本主义的流| |通方式,其公式亦为C-M-C,即商品(Commodity)交换为货币| |(Money),货币又再交换为商品,川流不息。但是货币是一 | |种公众的制度,它把原来属于公众的权力授予私人。私人资本| |积累愈多,它操纵公众生活的权力也愈大。同时,商业资本又| |是工业资本的先驱,商业有了充分的发展,工业的发展才能同| |样地增进。这是欧美资本主义发展的特征。中国的传统政治既| |无此组织能力,也决不愿私人财富扩充至不易控制的地步,为| |王朝的安全之累。 | | 明代张瀚所著的《松窗梦语》中,记载了他的家庭以机杼起| |家。中外治明史的学者,对这段文字多加引用,以说明当时工| |商业的进步及资本主义的萌芽。其实细阅全文,即知张瀚所叙| |其祖先夜梦神人授银一锭、因以购机织布云云,乃在于宣扬因| |果报应及富贵由命的思想。姑不论神人授银的荒诞不经,即以| |一锭银而论,也不足以购买织机,所以此说显然不能作为信史| |。同时代的书法家王世懋,在《二酉委谈》中提到江西景德镇烧| |造瓷器,火光烛天,因而称之为“四时雷电镇”。当代好几位学| |者据此而认为此即工业超时代发展的征象。实则王世懋的本意| |,是在于从堪舆家的眼光出发,不满当地居民穿凿地脉,以致| |没有人登科中举;而后来时局不靖,停窑三月,即立竿见影,| |有一名秀才乡试中试。 | | 如是等等的问题,其症结到底何在,这是研治明史者所不| |能不认真考虑的。笔者以为,中国二千年来,以道德代替法制| |,至明代而极,这就是一切问题的症结。写作本书的目的,也| |重在说明这一看法。这一看法,在拙著《财政史》中已肇其端。| |本书力图使历史专题的研究大众化,因而采取了传记体的铺叙| |方式。书中所叙,不妨称为一个大失败的总记录。因为叙及的| |主要人物,有万历皇帝朱翊钧,大学士张居正、申时行,南京| |都察院都御史海瑞,蓟州总兵官戚继光,以知府身分挂冠而去| |的名士李贽,他们或身败,或名裂,没有一个人功德圆满。即| |使是侧面提及的人物,如冯保、高拱、张鲸、郑贵妃、福王常| |洵、俞大猷、卢镗、刘(纟廷),也统统没有好结果。这种情| |形,断非个人的原因所得以解释,而是当日的制度已至山穷水| |尽,上自天子,下至庶民,无不成为牺牲品而遭殃受祸。 | | 在上述前提之下,对具体历史人物的具体评论,就难免有| |与国内外明史研究专家有出入之处。例如万历皇帝,历来均以| |为昏庸,读者在读毕本书以后,也许会认为笔者同情这位皇帝| |。如果真有这样的批评,笔者将不拟多作无益的辩解。因为本| |书论述万历,本在于说明皇帝的职位是一种应社会需要而产生| |的机构,而每一个皇帝又都是一个个人。又比如海瑞,这也是| |一个容易惹起是非的题目,15年前的一段公案,至今人们记忆| |犹新。在本书中专设海瑞一章,并不是要在这段已经了结的公| |案再来画蛇添足,而意在向读者介绍当日地方政府的一些形态| |。有关16世纪地方行政的资料不多,沈榜的《宛署杂记》所载,| |为京师的情形而非一般概况,顾炎武的《天下郡国利病书》过于| |琐碎,唐鹤征的叙南直隶、归有光的叙浙江长兴县,也都有欠| |完整。相形之下,海瑞的遗墨,涉及当日地方政府的各个方面| |,最具参考价值。研究海瑞其人其文,可以使我们对当日的情| |形有更具体的了解。当然,问题还远不止此,比如何以万历的| |立储问题业已解决而争执却绵延不断?何以岛国日本可以侵犯| |中国而中国却不能远征日本?何以当日的西欧已经用火器改进| |战术而中国还在修筑万里长城?何以人人都说海瑞是好官而他| |偏偏屡遭排挤?这些具体问题,无疑和上述总的症结密不可分| |,然而却各有其特殊的原因。笔者写作此书时,虽已不同于过| |去的暗中摸索,但下笔时仍然颇费踌躇。书中所提出的答案,| |均属一得之见,敬请读者批语指正。 | | 中国的过去,禁忌特多,所以说话作文时有隐晦,或指彼| |而喻此,或借古以讽今,这在明朝人更为惯技。本书论述明朝| |时事,举凡有所议论臧否,都是针对16世纪的历史而发的。如| |果我要对今人今事有所议论,自当秉笔直书,决不愿学明朝人| |的办法,否则就是违反了自己写书的目的。当然,另一方面,| |以古为鉴,今人也未尝不能得到若干启示。这本《万历十五年》| |,意在说明16世纪中国社会的传统的历史背景,也就是尚未与| |世界潮流冲突时的侧面形态。有了这样一个历史的大失败,就| |可以保证冲突既开,恢复故态决无可能,因之而给中国留下了| |一个翻天覆地、彻底创造历史的机缘。 | | 本书由英文译为中文,因为国内外情况的差别,加之所译| |又是自己的著作,所以这一翻译实际上是一种译写。笔者离祖| |国已逾30年,很少阅读中文和使用中文写作的机会,而30年来| |的祖国语言又有了不少发展,隔膜更多。幸经中国社会科学院| |文学研究所沈玉成先生将中文稿仔细阅读一过,作了文字上的| |润色,又承中华书局编辑部傅璇琮先生关注,经常就各种技术| |问题与笔者书函磋商。所以,本书与读者见面时,文字方面已| |较原稿流畅远甚。其有创意遣辞方面根本性的不妥,当然仍应| |由笔者负责。又,廖沫沙史为笔者年轻时的患难之交,蒙他在| |百忙中挥翰题签,为本书生色不少。谨此一并致衷心的谢意。| | | |黄仁宇 | |1981年1月于美国 | 【 第一章 万历皇帝 】 | 公元1587年,在中国为明万历十五年,论干支则为丁亥,| |属猪。当日四海升平,全年并无大事可叙,纵是气候有点反常| |,夏季北京缺雨,五六月间时疫流行,旱情延及山东,南直隶| |却又因降雨过多而患水,入秋之后山西又有地震,但这种小灾| |小患,以我国幅员之大,似乎年年在所不免。只要小事未曾酿| |成大灾,也就无关宏旨。总之,在历史上,万历十五年实为平| |平淡淡的一年。 | | 既然如此,著者又何以把《万历十五年》题作书名来写这样| |一本专著呢? | | 1587年,在西欧历史上为西班牙舰队全部出动征英的前一| |年。当年,在我国的朝廷上发生了若干为历史学家所易于忽视| |的事仲。这些事件,表面看来虽似末端小节,但实质上却是以| |前发生大事的症结,也是将在以后掀起波澜的机缘。其间关系| |因果,恰为历史的重点。 | | 由于表面看来是末端小节,我们的论述也无妨从小事开始| |。 | | 这一年阳历的3月2日,北京城内街道两边的冰雪尚未解冻| |。天气虽然不算酷寒,但树枝还没有发芽,不是户外活动的良| |好季节。然而在当日的午餐时分,大街上却熙熙攘攘。原来是| |消息传来,皇帝陛下要举行午朝大典,文武百官不敢怠慢,立| |即奔赴皇城。乘轿的高级官员,还有机会在轿中整理冠带;徒| |步的低级官员,从六部衙...
万历十五年
[下载声明]
1.本站的所有资料均为资料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交流使用。如有侵犯到您版权的,请来电指出,本站将立即改正。电话:010-82593357。
2、访问管理资源网的用户必须明白,本站对提供下载的学习资料等不拥有任何权利,版权归该下载资源的合法拥有者所有。
3、本站保证站内提供的所有可下载资源都是按“原样”提供,本站未做过任何改动;但本网站不保证本站提供的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同时本网站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损失或伤害。
4、未经本网站的明确许可,任何人不得大量链接本站下载资源;不得复制或仿造本网站。本网站对其自行开发的或和他人共同开发的所有内容、技术手段和服务拥有全部知识产权,任何人不得侵害或破坏,也不得擅自使用。
我要上传资料,请点我!
管理工具分类
ISO认证课程讲义管理表格合同大全法规条例营销资料方案报告说明标准管理战略商业计划书市场分析战略经营策划方案培训讲义企业上市采购物流电子商务质量管理企业名录生产管理金融知识电子书客户管理企业文化报告论文项目管理财务资料固定资产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工作分析绩效考核资料面试招聘人才测评岗位管理职业规划KPI绩效指标劳资关系薪酬激励人力资源案例人事表格考勤管理人事制度薪资表格薪资制度招聘面试表格岗位分析员工管理薪酬管理绩效管理入职指引薪酬设计绩效管理绩效管理培训绩效管理方案平衡计分卡绩效评估绩效考核表格人力资源规划安全管理制度经营管理制度组织机构管理办公总务管理财务管理制度质量管理制度会计管理制度代理连锁制度销售管理制度仓库管理制度CI管理制度广告策划制度工程管理制度采购管理制度生产管理制度进出口制度考勤管理制度人事管理制度员工福利制度咨询诊断制度信息管理制度员工培训制度办公室制度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培训绩效考核其它
精品推荐
下载排行
- 1社会保障基础知识(ppt) 16695
- 2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ppt 16695
- 3行政专员岗位职责 16695
- 4品管部岗位职责与任职要求 16695
- 5员工守则 16695
- 6软件验收报告 16695
- 7问卷调查表(范例) 16695
- 8工资发放明细表 16695
- 9文件签收单 16695
- 10跟我学礼仪 16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