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普通中国人的家族史〔1850~2004年〕〔全文〕
综合能力考核表详细内容
一个普通中国人的家族史〔1850~2004年〕〔全文〕
生活的见证:一个普通中国人的家族史〔1850~2004年〕 雅 可 夫 献给我的父亲 前叙·一 前叙·二 前叙·三 自 序 第一章 峥嵘岁月1850~1949 一、家庭的由来 二、废除科举 三、革命与混乱 四、冯玉祥麾下 五、杨靖宇和徐子荣 六、捕杀韩复渠 七、花园口决堤 八、中原大饥荒 九、颠沛流离 十、顿老四 十一、日本投降 十二、和平昙花一现 十三、祖父病逝 十四、内战爆发 十五、第一次解放开封 十六、跑反 十七、母亲的家庭 第二章 解 放1950~1957 一、阶级斗争 二、土地改革 三、母亲的童年 四、兄弟姐妹 五、镇压反革命 六、新生气象 七、在部队里 八、霓虹灯下的哨兵 九、“双轮双铧犁”事件 十、胎死腹中的肃反运动 十一、“反社会主义坏分子” 十二、“洋劳改” 第三章 地狱人间1958~1965 一、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 二、大饥荒 三、“吹口琴” 四、短暂的喘息 五、“老婆迷” 六、阳光灿烂的日子 七、在大森林里 八、好不过毛泽东时代 九、无名英雄 十、如此“友谊” 第四章 疯狂国度1966~1971 一、逍遥派 二、群魔乱舞 三、水深火热 四、亡命天涯 五、“铁八师” 六、乱世景象 七、批斗常香玉 八、文革三国志 九、血洗戴子营 十、孟塬纪事 十一、“进洞要紧” 十二、崇拜芒果 十三、患难夫妻 十四、家门不幸 十五、伟大的母爱 十六、彻底的无产者 十七、咄咄怪事 第五章 艰难时世1972~1976 一、太谷县城 二、我的出世 三、艰辛历程 四、舔犊深情 五、援助非洲 六、偷听敌台 七、强弩之末 八、“七五·八”洪灾 九、公物还家 十、为希望活着 十一、短缺时代 十二、也有值得怀念之处 十三、“工人阶级毛泽东思想宣传队” 十四、公元一九七六 第六章 春寒料峭1977~1983 一、解冻年代 二、《八一风暴》 三、南住宅 四、有些动物更加平等 五、农村见闻 六、回到太谷 七、摩苏尔的中国人 八、审判“四人帮” 九、东南街小学 十、父亲平反 十一、春天的几个瞬间 十二、清除“精神污染” 第七章 黄金时代1984~1987 一、勤劳致富 二、小平你好 三、外婆去世 四、成长的历程 五、扶危助困 六、北方旅社 七、第一次上北京 八、狗的故事 九、太谷中学 十、“老战友” 十一、怀念金色的八十年代 第八章 躁动关头1988~1991 一、多梦时节 二、惹了黑老大 三、涨价、盖楼和腐败 四、我的一九八九 五、秋后算帐 六、城市户口 七、向右转,向左转 八、辍学的半年 九、知耻近乎勇 十、新的一页 十一、出了一个大学生 十二、破镜重圆 十三、一念之差 十四、外公病危 十五、郑八的晚年 十六、工人子弟 十七、“八·一九”事件 第九章 我的大学1991~1994 一、梦想破灭 二、军训琐忆 三、小品《登记结婚》 四、苏维埃人 五、“知识混子” 六、艰辛创业 七、外公去世 八、市场经济 九、梦醒时分 十、惨淡经营 十一、罢餐事件 十二、鼎盛商店 十三、任忠生 十四、列车奇遇 十五、母子情深 十六、拉丁舞 十七、盛开的她 十八、走向民主社会主义 十九、ОГОНЕК(灯光) 二十、回乡偶见 二十一、此情可待成追忆 二十二、灯火阑珊处 二十三、毕业前夕 第十章 组织部里的年轻人1995~1999 一、求职之路 二、A支行 三、机关生活 四、姐姐的婚事 五、祖母去世 六、房子的故事 七、官场众生相 八、如此改革 九、一九九七 十、找工作 十一、道德荒漠 十二、柳巷北口 十三、下岗工人 十四、多收了三五斗 十五、母亲的病 十六、离开银行的日子 第十一章 正义无限2000~2004 一、国庆五十周年 二、民族主义 三、祸从口出 四、永不言败 五、“成功”人士 六、“一尘不染” 七、表弟谋生记 八、亲民党员 九、遭遇窃贼 十、歌厅小姐 十一、医院黑幕 十二、悲惨世界 十三、非典型肺炎 十四、为恶政敲响丧钟 十五、沙利度胺 十六、父亲走了 十七、生命中不能承受之痛 跋 我们这一代人的义务 前叙·一 周末去看望病中的父亲。在与癌症进行了长达三年多的斗争、经历了将近二十次 化疗的痛苦后,父亲已经变得异常衰老与孱弱了。看到这位躺在床上的疲惫地向我微笑 着的,面色苍白而憔悴的老人,我突然感到一种异常的心痛——我实在难以接受、难以相 信、难以面对为我从小遮风挡雨、让我体会到威严、慈爱与力量的父亲竟然已经如此苍 老。尽管浑身病痛,父亲仍然坚持着跟儿子谈了三个多小时,回顾着他走过的这一辈子 。末了,父亲向儿子轻轻地感叹道:“我多么希望,能够有人把我这一生都写下来呀。” 做父亲的并不知道,他的儿子,我,早在三年以前就着手写我的父亲——这个普通中 国人的一生了。这三年以来,我点点滴滴地向我的父亲母亲询问着他们这一代人的亲身 经历的风风雨雨、他们的切身感触和所见所闻,想把我们这个普通中国家庭的历史整理 下来,献给读者。也许,我看问题的角度未必站得很高,目光也未必远大,但我可以保 证一点:那就是我的体会是真实的。 我清楚地知道,父亲的生命之火已如风中之烛。总有一天,无论我们做出何种努力 ,都不会挽留住父亲离去的脚步。我真愿意用自己的十年生命为父亲再换取十年的生命 。但是,这不可能做到。我唯一所能够为父亲做的,就是忍住我悲伤的泪水,完成父亲 的夙愿,把父亲和母亲的这一生,把我们这个普通中国家庭经历的一切,原原本本地写 出来呈现给世人。 前叙·二 二○○○年,我根据父亲和母亲在闲谈中的回忆,写下了一篇大约四万多字的《一个普 通中国人的家族史(1850~2000)》(以下简称二○○○年版)在网络上发表,当时引起了 一些小小的轰动。后来的几年里,我在他们不断的回忆中增加着内容,修改着谬误。 当时我初涉网络创作,一些观点未免有不成熟之处,情绪性的话语太多。而一些事 实由于记得比较零散,我对父母的叙述记录得也有一些不准确的地方。例如,二○○○年版 原文中曾有一个情节,父亲单位一位姓王的工友因用《林彪语录》擦屁股而被审查致疯, 但后来核实,当时她出事后确实一段时间内精神不正常,但后来好了;而我小时见到的 那个姓王的疯子,并不是这位工友,而是另外原因致疯的;再比如,原文中提到文革结 束后在我和姐姐被送回老家期间,我的父亲劳务输出到伊拉克,但经向父亲核实,他本 人并未去伊拉克,中国工人在伊拉克的情况,都是出国的工人回来后叙述的;还比如, 原文曾提到文革期间父亲乘坐火车遇到红卫兵查出身,一些报了地主、富农出身的被从 丰台站押下车,“个个鼻青脸肿、垂头丧气”,但后来我向父亲核实,父亲说其他情节都 对,但红卫兵没有打他们,写“鼻青脸肿”是不对的。 类似的谬误在原文中还有不少,因此,本着对历史、事实负责,求真求实的原则, 同时也为更清晰地反映我本人思想现状,我对该文进行了不少修改:改掉一些记叙不准 确的之处,增添一些新回忆起的史实,修改一些现在我认为过时或偏激的结论。当然, 由于客观条件和笔者的水平限制,我的这次修改虽然历时四年之久,但还是难以做到十 全十美。但我一定将努力做到更好,也希望读者提出修改建议和批评意见,使这篇文章 最大可能地接近历史的本来面目。我衷心希望,“真实”二字能够成为我这部作品的生命 力。 这是一部以白描的手法反映一个普通的中国工人家庭的遭遇、命运的文章,没有任 何伪装与矫饰,它是一部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经历的历史。各种各样样的历史书, 我也见了不少,但是在那些历史学家们笔下写出来的历史,往往是政治家、军事家、文 人墨客等等大人物的历史,而且由于各种原因,经常有倾向性的取舍。这样的历史我称 作“官史”,并认为,它最大的缺陷就在于忽略了同样真实地生活在社会里的那些小人物 的命运和感受,因而是残缺的历史。我所做的努力,就是要尽我的所能来填补那残缺的 一部分。因此,我也希望,更多的普通人、小人物们能和我一样,站出来共同把那段残 缺的历史修补完整。 《一个普通中国人的家族史(1850~2000)》最初发表之后,曾经引起了不少人的评 论,这种评论中既有褒扬,也有贬斥。我可以比较耐心地接受批评和质疑,但我不能认 同某些人的说法,即:这篇文章带有明显的“剥削阶级烙印”。事实上,作为完全生长在 “红旗下的蛋”,父母都是工人而从小生活在铁路工人社区、十九岁就离家上学的工人子 弟,我这一代人已经实在感受不到什么“阶级烙印”的影响了。而且我本人在生活中,逐 渐接受了左翼社会民主主义思想,认真关注中下层人民的生存状况,这更与“剥削阶级烙 印”是风马牛不相及的。假如一定要说我带有阶级烙印,那就不如说我带有工人阶级的烙 印。 对于那些口口声声给我扣上“带有阶级烙印”的帽子,像搞“大批判”一样的人来“反驳 ”我的文章的人,我觉得这些人这样做,如果不是出于狭隘的意识形态和特定的政治目的 ,那就是在真实历史面前的无能为力,是没有办法的办法。牵强附会地给我扣上一顶“昔 日剥削阶级”帽子,就自欺欺人地算完事了。 本文不是小说,因为小说往往虚构情节和人物,而本文中所叙述的任何事件、任何 人物,都是我的父母、我本人和其他家庭成员在生活中遇到、听到、看到的;间或穿插 一些我本人对一些事件的看法和评论。既然作为历史,那么就需要原汁原味、不加任何 粉饰、虚构和夸张地显示给读者。例如,在二○○○年版中,有一个情节:我的外婆死前想 吃糖葫芦,但我没有买到,等回到家,外婆已经去世了。这样的描述,虽然读起来比较 感人,但却是虚构的一个情节。真实的情况是:外婆想吃糖葫芦没有买到这个事情确有 ,但那是外婆去世前一个月,后来外婆临去世之前又送回了滑县老家。诸如此类的虚构 在原文中虽然不多,但我都一一做了更正,以“写史”的态度,而不是写小说的态度来对 待这篇文章。 现在我终于可以说,对于文中所描述的任何一个事件,虽然我表达上可能有不准确 的地方,但每一件事都真实地存在;而对于我对这些事件的看法和评论,我也并不强求 读者和我的意见一致,我只希望读者能够以平静的心态来看待我们这个普通家庭在一百 五十年里所走过道路,进而从我们这个国家和民族多灾多难历史中,得到一些启发,以 建设性的心态看待我们的国家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无论如何,我们今天的宽容和建设 ,将会给我们的后代带来福祉;而我们今天的狭隘和破坏,将会贻害子孙。我衷心希望 ,我国人民的命运能够在我们这一代被扭转——成为尊严地生活在一个宽容法治、民主自 由、公正文明和彼此友爱的、正常国家的公民,而不再在那充斥着彼此仇恨、奴役、狭 隘、愚昧和暴戾的铁屋中苟且偷生。 这一切取决于...
一个普通中国人的家族史〔1850~2004年〕〔全文〕
生活的见证:一个普通中国人的家族史〔1850~2004年〕 雅 可 夫 献给我的父亲 前叙·一 前叙·二 前叙·三 自 序 第一章 峥嵘岁月1850~1949 一、家庭的由来 二、废除科举 三、革命与混乱 四、冯玉祥麾下 五、杨靖宇和徐子荣 六、捕杀韩复渠 七、花园口决堤 八、中原大饥荒 九、颠沛流离 十、顿老四 十一、日本投降 十二、和平昙花一现 十三、祖父病逝 十四、内战爆发 十五、第一次解放开封 十六、跑反 十七、母亲的家庭 第二章 解 放1950~1957 一、阶级斗争 二、土地改革 三、母亲的童年 四、兄弟姐妹 五、镇压反革命 六、新生气象 七、在部队里 八、霓虹灯下的哨兵 九、“双轮双铧犁”事件 十、胎死腹中的肃反运动 十一、“反社会主义坏分子” 十二、“洋劳改” 第三章 地狱人间1958~1965 一、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 二、大饥荒 三、“吹口琴” 四、短暂的喘息 五、“老婆迷” 六、阳光灿烂的日子 七、在大森林里 八、好不过毛泽东时代 九、无名英雄 十、如此“友谊” 第四章 疯狂国度1966~1971 一、逍遥派 二、群魔乱舞 三、水深火热 四、亡命天涯 五、“铁八师” 六、乱世景象 七、批斗常香玉 八、文革三国志 九、血洗戴子营 十、孟塬纪事 十一、“进洞要紧” 十二、崇拜芒果 十三、患难夫妻 十四、家门不幸 十五、伟大的母爱 十六、彻底的无产者 十七、咄咄怪事 第五章 艰难时世1972~1976 一、太谷县城 二、我的出世 三、艰辛历程 四、舔犊深情 五、援助非洲 六、偷听敌台 七、强弩之末 八、“七五·八”洪灾 九、公物还家 十、为希望活着 十一、短缺时代 十二、也有值得怀念之处 十三、“工人阶级毛泽东思想宣传队” 十四、公元一九七六 第六章 春寒料峭1977~1983 一、解冻年代 二、《八一风暴》 三、南住宅 四、有些动物更加平等 五、农村见闻 六、回到太谷 七、摩苏尔的中国人 八、审判“四人帮” 九、东南街小学 十、父亲平反 十一、春天的几个瞬间 十二、清除“精神污染” 第七章 黄金时代1984~1987 一、勤劳致富 二、小平你好 三、外婆去世 四、成长的历程 五、扶危助困 六、北方旅社 七、第一次上北京 八、狗的故事 九、太谷中学 十、“老战友” 十一、怀念金色的八十年代 第八章 躁动关头1988~1991 一、多梦时节 二、惹了黑老大 三、涨价、盖楼和腐败 四、我的一九八九 五、秋后算帐 六、城市户口 七、向右转,向左转 八、辍学的半年 九、知耻近乎勇 十、新的一页 十一、出了一个大学生 十二、破镜重圆 十三、一念之差 十四、外公病危 十五、郑八的晚年 十六、工人子弟 十七、“八·一九”事件 第九章 我的大学1991~1994 一、梦想破灭 二、军训琐忆 三、小品《登记结婚》 四、苏维埃人 五、“知识混子” 六、艰辛创业 七、外公去世 八、市场经济 九、梦醒时分 十、惨淡经营 十一、罢餐事件 十二、鼎盛商店 十三、任忠生 十四、列车奇遇 十五、母子情深 十六、拉丁舞 十七、盛开的她 十八、走向民主社会主义 十九、ОГОНЕК(灯光) 二十、回乡偶见 二十一、此情可待成追忆 二十二、灯火阑珊处 二十三、毕业前夕 第十章 组织部里的年轻人1995~1999 一、求职之路 二、A支行 三、机关生活 四、姐姐的婚事 五、祖母去世 六、房子的故事 七、官场众生相 八、如此改革 九、一九九七 十、找工作 十一、道德荒漠 十二、柳巷北口 十三、下岗工人 十四、多收了三五斗 十五、母亲的病 十六、离开银行的日子 第十一章 正义无限2000~2004 一、国庆五十周年 二、民族主义 三、祸从口出 四、永不言败 五、“成功”人士 六、“一尘不染” 七、表弟谋生记 八、亲民党员 九、遭遇窃贼 十、歌厅小姐 十一、医院黑幕 十二、悲惨世界 十三、非典型肺炎 十四、为恶政敲响丧钟 十五、沙利度胺 十六、父亲走了 十七、生命中不能承受之痛 跋 我们这一代人的义务 前叙·一 周末去看望病中的父亲。在与癌症进行了长达三年多的斗争、经历了将近二十次 化疗的痛苦后,父亲已经变得异常衰老与孱弱了。看到这位躺在床上的疲惫地向我微笑 着的,面色苍白而憔悴的老人,我突然感到一种异常的心痛——我实在难以接受、难以相 信、难以面对为我从小遮风挡雨、让我体会到威严、慈爱与力量的父亲竟然已经如此苍 老。尽管浑身病痛,父亲仍然坚持着跟儿子谈了三个多小时,回顾着他走过的这一辈子 。末了,父亲向儿子轻轻地感叹道:“我多么希望,能够有人把我这一生都写下来呀。” 做父亲的并不知道,他的儿子,我,早在三年以前就着手写我的父亲——这个普通中 国人的一生了。这三年以来,我点点滴滴地向我的父亲母亲询问着他们这一代人的亲身 经历的风风雨雨、他们的切身感触和所见所闻,想把我们这个普通中国家庭的历史整理 下来,献给读者。也许,我看问题的角度未必站得很高,目光也未必远大,但我可以保 证一点:那就是我的体会是真实的。 我清楚地知道,父亲的生命之火已如风中之烛。总有一天,无论我们做出何种努力 ,都不会挽留住父亲离去的脚步。我真愿意用自己的十年生命为父亲再换取十年的生命 。但是,这不可能做到。我唯一所能够为父亲做的,就是忍住我悲伤的泪水,完成父亲 的夙愿,把父亲和母亲的这一生,把我们这个普通中国家庭经历的一切,原原本本地写 出来呈现给世人。 前叙·二 二○○○年,我根据父亲和母亲在闲谈中的回忆,写下了一篇大约四万多字的《一个普 通中国人的家族史(1850~2000)》(以下简称二○○○年版)在网络上发表,当时引起了 一些小小的轰动。后来的几年里,我在他们不断的回忆中增加着内容,修改着谬误。 当时我初涉网络创作,一些观点未免有不成熟之处,情绪性的话语太多。而一些事 实由于记得比较零散,我对父母的叙述记录得也有一些不准确的地方。例如,二○○○年版 原文中曾有一个情节,父亲单位一位姓王的工友因用《林彪语录》擦屁股而被审查致疯, 但后来核实,当时她出事后确实一段时间内精神不正常,但后来好了;而我小时见到的 那个姓王的疯子,并不是这位工友,而是另外原因致疯的;再比如,原文中提到文革结 束后在我和姐姐被送回老家期间,我的父亲劳务输出到伊拉克,但经向父亲核实,他本 人并未去伊拉克,中国工人在伊拉克的情况,都是出国的工人回来后叙述的;还比如, 原文曾提到文革期间父亲乘坐火车遇到红卫兵查出身,一些报了地主、富农出身的被从 丰台站押下车,“个个鼻青脸肿、垂头丧气”,但后来我向父亲核实,父亲说其他情节都 对,但红卫兵没有打他们,写“鼻青脸肿”是不对的。 类似的谬误在原文中还有不少,因此,本着对历史、事实负责,求真求实的原则, 同时也为更清晰地反映我本人思想现状,我对该文进行了不少修改:改掉一些记叙不准 确的之处,增添一些新回忆起的史实,修改一些现在我认为过时或偏激的结论。当然, 由于客观条件和笔者的水平限制,我的这次修改虽然历时四年之久,但还是难以做到十 全十美。但我一定将努力做到更好,也希望读者提出修改建议和批评意见,使这篇文章 最大可能地接近历史的本来面目。我衷心希望,“真实”二字能够成为我这部作品的生命 力。 这是一部以白描的手法反映一个普通的中国工人家庭的遭遇、命运的文章,没有任 何伪装与矫饰,它是一部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经历的历史。各种各样样的历史书, 我也见了不少,但是在那些历史学家们笔下写出来的历史,往往是政治家、军事家、文 人墨客等等大人物的历史,而且由于各种原因,经常有倾向性的取舍。这样的历史我称 作“官史”,并认为,它最大的缺陷就在于忽略了同样真实地生活在社会里的那些小人物 的命运和感受,因而是残缺的历史。我所做的努力,就是要尽我的所能来填补那残缺的 一部分。因此,我也希望,更多的普通人、小人物们能和我一样,站出来共同把那段残 缺的历史修补完整。 《一个普通中国人的家族史(1850~2000)》最初发表之后,曾经引起了不少人的评 论,这种评论中既有褒扬,也有贬斥。我可以比较耐心地接受批评和质疑,但我不能认 同某些人的说法,即:这篇文章带有明显的“剥削阶级烙印”。事实上,作为完全生长在 “红旗下的蛋”,父母都是工人而从小生活在铁路工人社区、十九岁就离家上学的工人子 弟,我这一代人已经实在感受不到什么“阶级烙印”的影响了。而且我本人在生活中,逐 渐接受了左翼社会民主主义思想,认真关注中下层人民的生存状况,这更与“剥削阶级烙 印”是风马牛不相及的。假如一定要说我带有阶级烙印,那就不如说我带有工人阶级的烙 印。 对于那些口口声声给我扣上“带有阶级烙印”的帽子,像搞“大批判”一样的人来“反驳 ”我的文章的人,我觉得这些人这样做,如果不是出于狭隘的意识形态和特定的政治目的 ,那就是在真实历史面前的无能为力,是没有办法的办法。牵强附会地给我扣上一顶“昔 日剥削阶级”帽子,就自欺欺人地算完事了。 本文不是小说,因为小说往往虚构情节和人物,而本文中所叙述的任何事件、任何 人物,都是我的父母、我本人和其他家庭成员在生活中遇到、听到、看到的;间或穿插 一些我本人对一些事件的看法和评论。既然作为历史,那么就需要原汁原味、不加任何 粉饰、虚构和夸张地显示给读者。例如,在二○○○年版中,有一个情节:我的外婆死前想 吃糖葫芦,但我没有买到,等回到家,外婆已经去世了。这样的描述,虽然读起来比较 感人,但却是虚构的一个情节。真实的情况是:外婆想吃糖葫芦没有买到这个事情确有 ,但那是外婆去世前一个月,后来外婆临去世之前又送回了滑县老家。诸如此类的虚构 在原文中虽然不多,但我都一一做了更正,以“写史”的态度,而不是写小说的态度来对 待这篇文章。 现在我终于可以说,对于文中所描述的任何一个事件,虽然我表达上可能有不准确 的地方,但每一件事都真实地存在;而对于我对这些事件的看法和评论,我也并不强求 读者和我的意见一致,我只希望读者能够以平静的心态来看待我们这个普通家庭在一百 五十年里所走过道路,进而从我们这个国家和民族多灾多难历史中,得到一些启发,以 建设性的心态看待我们的国家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无论如何,我们今天的宽容和建设 ,将会给我们的后代带来福祉;而我们今天的狭隘和破坏,将会贻害子孙。我衷心希望 ,我国人民的命运能够在我们这一代被扭转——成为尊严地生活在一个宽容法治、民主自 由、公正文明和彼此友爱的、正常国家的公民,而不再在那充斥着彼此仇恨、奴役、狭 隘、愚昧和暴戾的铁屋中苟且偷生。 这一切取决于...
一个普通中国人的家族史〔1850~2004年〕〔全文〕
[下载声明]
1.本站的所有资料均为资料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交流使用。如有侵犯到您版权的,请来电指出,本站将立即改正。电话:010-82593357。
2、访问管理资源网的用户必须明白,本站对提供下载的学习资料等不拥有任何权利,版权归该下载资源的合法拥有者所有。
3、本站保证站内提供的所有可下载资源都是按“原样”提供,本站未做过任何改动;但本网站不保证本站提供的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同时本网站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损失或伤害。
4、未经本网站的明确许可,任何人不得大量链接本站下载资源;不得复制或仿造本网站。本网站对其自行开发的或和他人共同开发的所有内容、技术手段和服务拥有全部知识产权,任何人不得侵害或破坏,也不得擅自使用。
我要上传资料,请点我!
管理工具分类
ISO认证课程讲义管理表格合同大全法规条例营销资料方案报告说明标准管理战略商业计划书市场分析战略经营策划方案培训讲义企业上市采购物流电子商务质量管理企业名录生产管理金融知识电子书客户管理企业文化报告论文项目管理财务资料固定资产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工作分析绩效考核资料面试招聘人才测评岗位管理职业规划KPI绩效指标劳资关系薪酬激励人力资源案例人事表格考勤管理人事制度薪资表格薪资制度招聘面试表格岗位分析员工管理薪酬管理绩效管理入职指引薪酬设计绩效管理绩效管理培训绩效管理方案平衡计分卡绩效评估绩效考核表格人力资源规划安全管理制度经营管理制度组织机构管理办公总务管理财务管理制度质量管理制度会计管理制度代理连锁制度销售管理制度仓库管理制度CI管理制度广告策划制度工程管理制度采购管理制度生产管理制度进出口制度考勤管理制度人事管理制度员工福利制度咨询诊断制度信息管理制度员工培训制度办公室制度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培训绩效考核其它
精品推荐
下载排行
- 1社会保障基础知识(ppt) 16695
- 2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ppt 16695
- 3行政专员岗位职责 16695
- 4品管部岗位职责与任职要求 16695
- 5员工守则 16695
- 6软件验收报告 16695
- 7问卷调查表(范例) 16695
- 8工资发放明细表 16695
- 9文件签收单 16695
- 10跟我学礼仪 16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