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儒家的管理思想(讲课用)
综合能力考核表详细内容
第二章:儒家的管理思想(讲课用)
第二章:儒家的管理思想 第一节:孔子的管理思想 第一节:孔子的管理思想 问题: 孔子为什么政治生涯短暂? 孔子为什么特别欣赏颜回?(“天下有道则显,无道则隐“,“贫而无冤难“) 孔子的学生是不是很有出息? 孔子为什么对学生很有吸引力?无论在得势还是在失势,学生都坚定的跟他站在一起 ? 孔子为什么生前不甚得志,死后却无限风光? 孔子培养学生的目标和方法是什么?(怎样进行企业文化教育,和曾国藩的比较) 1. 孔子(前551——479年)生活的时代背景和家世 1. 时代大变化。不同社会阶层成员之间互动,个人发展空间增大;但社会秩序很不稳定 ,没有形成为全社会共同遵循的价值标准,社会成员间相互侵犯现象突出,孔子斥 责为“父不父,子不子,君不君,臣不臣”(无职业操守、职业道德)。 2. 不安定的社会环境,使全社会萌动着一种强烈而普遍的要求规范社会秩序,要求出现 一个为全社会成员普遍认可、便于遵循的的价值标准的内在冲动。 伟大的思想家、民族英雄孔子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出现的。 3. 孔子的家世。宋国贵族、鲁国“士”之后,变革时代的收益者、了解民间疾苦。 4、孔子的政治活动和治学背景。“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曾在鲁国担任中都宰、司空 、大司寇等职,主要活动是办学,“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周游列国,晚年整理古代 文献,“述而不作”。 仲尼文武双全(跑步能追上兔子,身高1米8,射箭、驾车样样精通)、德艺双馨(三 人行必有我师) 5、研究孔子的著作:《论语》、《史记、孔子世家》。(为何语录体,《老子》什么时代 写成) 6、孔子的哲学思想 (1)既强调复礼,又强调有所损益。(2)既强调亲亲,又强调举贤;(3)既主张礼乐 征发自天子出,又要求君使臣以礼 孔子的天道观:在认识规律的基础上遵循规律,天道自然无为。 孔子的哲学观:中庸之道,在“效率”逻辑和“情感”逻辑间保持均衡。 孔子的政治观:理想目标是王道仁政,实现王道仁政的根本途径是礼治(规章制度加 文化习俗),而其思想核心是“仁学”。 “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修己以安百姓”,“礼义廉耻,国之四维”,“礼,天之经 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5、孔子思想的命运:破坏时代与建设时代,国内与国外。 2. 孔子管理思想的要点 1、管理的目标、出发点、途径、约束条件和注意问题: (一)孔子管理的目标是实现尧、舜、禹、汤、文、武、周公所谓的“古圣王之治”。 “周监乎二代,郁郁乎文章,吾从周” “古圣王之治”的具体内容有三:和、富、庶。 “和”指人和人之间(具体来说,不同社会层次之间)经济关系和社会关系的和谐,所谓 “政通人和”是也。“富”是民富,“庶”是人口众多,所谓“百川归海”是也。在这三者关系 中,“和”是根本目标,“富”是实现“和”的前提和保证,“庶”是“和”的重要标志。“和”的 实现又有助于进一步的“富”和“庶”,从而在新的基础上形成更高水平的“和”。如此循环 往复,人类社会更迈向更加美好的明天。而“富”和“庶”只有在有利于实现上下和、国家 安的情况下,才有积极意义。 (二)孔子管理思想的出发点是人的欲望,他认为人是有欲望的,人的欲望是“富”与“贵 ”。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小人喻于利”,说明庶民更追求经济利益。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说明即使君子也追求富贵。 所以贵族、小人追求相似,原因是,“性相近也”。 (三)实现目标的途径是“富民” “民足君孰若不足,民不足君孰若足” (四)实现目标过程中重要的约束条件——“义主利从”。 孔子主张“私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他认为,社会的和谐是保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前 提,但追求富贵又是人的天性,而人人追求富和利,又难免会发生争夺和冲突,从而 破坏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严重影响到人们追求富贵目标的实现。为避免出现这种情况 ,孔子提出的调节人们物质利益之间的道德原则——“义主利从”,告戒人们要“见利思 义”,“见得思义”,反对“不义而富且贵”。 “义”,“宜”也,调节人和人之间利益,主要是物质利益冲突的道德原则。 何谓“不义而富”呢?孔子未做过全面的论述,但汇总他的言论,可知他的“不义而 富”有三种情况: ⑴偷窃、抢劫(小人,即社会下层的“不义而富”) “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孔子称赞郑国执政子产为政尚猛,结果国内社会秩序很好, “路不拾遗”。 (2)统治者的聚敛、兼并。聚敛是指超过超越正常的财政制度征收民财的行为,孔 子心目中的标准是“周公之藉”、“周公之典”(1/10)。兼并是指掠夺他人财产,违背 了“保护私有财产”的原则,破坏了社会秩序。 “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3)有权势的人及其家庭“与民争利”。 孔子赞扬鲁国宰相公仪休“食茹而美,拔其园葵而弃之;见其家织布好,而疾出其家 妇,燔其机”,其理由是“农士工女”难以“售其货”。 (五)进行管理活动的几个主要经济原则: ⑴“惠而不费”,即让人们得到实惠而管理者又不付出现实的代价。 原因:“惠则足以使人”;实现“惠而不费”的方法是“因民之所利而利之”。 (2)“使民以时”。 现实的意义:使用劳动者要有时间限制,不可瞒无节制,要在保证别人长期愉快、健康 劳动的基础上使用民力。当今一些企业的错误做法,错误理解“以人为本”。 (3)节用。 “礼,与其奢也宁固”。 “节用”的标准:礼制的规定。不越为“俭”,超越为“奢”。 二、管理者才能领导好被管理者 1. 重视人的因素,:管理工作只有得到被管理者的拥护,才能搞好;管理工作只有依靠 人才才能搞好。 首先,●孔子主张管理者要有一棵仁心,“仁者爱人”,“”泛爱众” ● “爱人”从管理角度讲,有利于缓和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的矛盾,有利于在二 者之间建立和保持一种比较和谐的关系,从而有于实现管理目标。 “得民心者得天下”,“”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其民矣” ● 如何才能“爱人”?“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易使也” 其次,“得人”,“选贤与能”。“贤者”是协助最高领导者掌握全局的人,这种人不但有 经邦治国的大本领,有协助领导者驾御全局的能力,还有高尚的道德品质,能够移风 易俗,化民从善。“舜有臣五人(禹、益、契、弃和皋陶)而天下治”; “能者”指在具体的工作部门从事具体工作的人, 即具备做好某种工作的专业知识的人。在孔子看来,有各方面的“能人”在,即使最高 层缺乏“贤人”,也可以保持一个较平稳的局面,而不致发生重大的失败,或者很快陷 于失败。但也不能使全局工作达到理想的状态,实现“天下大治”。 仅仅选拔“贤人”与“能人”还不够,还要善于使用他们,如果有能人、贤人而不用,或 用而不当,就会出现贤能“裹足”现象:外边的贤能不愿来,里边的贤能纷纷离去。 如何使用贤能呢?孔子主张“因材施用”:贤人要成为“以道事君”的“大臣”,即成为领 导集团成员;能人要成为按自己的本领负责专项工作的“具臣”,领导者对他们的使用 要“器之”。 “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之。若由(指仲由)与求(指冉求)者,可谓具臣 矣”。 2、管理首重教育 首重教育手段:“善教得民心”,“小人学道易使也” “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主张以 德、礼教育民众。 其次也重视其他管理手段的作用,如政、法的作用。但是管理主要应靠教育,而 行政、法律手段应放在次要的、辅助的位置,而且在使用政法手段时,也应同教育手 段配合使用,使民知法、畏法而且耻于犯法。他说,“不教而杀谓之虐”。 孔子也重视经济手段的作用。说“惠则足以使人” 孔子认为,“君子”和“小人”对利益的态度是不一样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 利”,要区别对待。。 3. 管理成败的关键在领导: “百姓有过,在予一人”。“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胗躬”。 对领导者的要求是: 1. 领导者要起表率作用。 “其身正,不令自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 “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强调领导者的道德素养的重要性。 2. 领导者要慎选一批骨干 “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因此要把公忠体国,能对群众起表率作用的贤人提拔到领导岗位上来。 3. 领导者必须取得被领导者的信任。 孔子将能否取信于民,看作是做好领导的基本保证。“信则人任焉”,“人自古皆有死 ,民无信不立”。 4. 领导者要宽以待人,严于律己。 “无求备于一人”、“宥小过”,“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5. 领导者不要轻易插手具体工作。“器之”与“不器”。要无为。 4、着眼于长期目标,反对急功近利,始终围绕战略目标。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教育人的工作也要无欲速,无见小利,要做长期扎扎实实的工作。 5、孔子如何调和人和人之间的矛盾:提出“忠絮”和“和同”主张。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第二节: 孟子的管理思想 问题: 孟子为什么反对武力统一国家? 孟子为什么主张对工商业者免税? 孟子为什么要“制民之产”和“制官之禄”? 中国古代对官吏的待遇规定是怎样的? 孟柯——战国时期儒家富民之学的典型代表 1. 孟子的身世和生活的时代背景 梦母三迁的故事。“自生民以来,未有愈于孔子者”;“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 其谁也”;被认为“迂远而阔于事情”,始终未能入世。 孟子生活时代,一方面,生产力水平更加发达,地区之间联系更见增强,国家统一的趋 势更加明显;另一方面,列国之间的兼并战争更加激烈,规模更大,破坏力更大。各种 统一主张出现,最著名者为法家的武力统一主张和墨家的“兼爱”、“非攻”主张。孟子在 新时代下,高举孔子“富民”大旗,并发展孔子学说,提出“仁政学说”。 孟子学说的命运如何? 2. 孟子管理思想的要点 1. 孟子的经济管理目标和实现途径。 1. 经济管理目标:天下大同,王道政治,千年王国。具体来说就是,“和、 富、庶”。 2. 管理的出发点:人性善,人有“善端”。 “性相近,习相远矣”。 3. 管理目标实现途径:“富民”,使人们改变生存环境,过上富足生活。 ◆“王道之始”:使普天下百姓能够发展自己的经济,作到维持一家数口衣食温饱, “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生饱,凶年免于死亡”。 ◆ “王道之治”:“民非水火不生活,昏暮叩人之门户,求水火,无弗与者,至足矣 。圣人治天下,使有菽粟如水火。菽粟如水火,而民焉有不仁者乎”。 2. 孟子“仁政”管理思想的要点 (1)“恒产论”——目标是使人与土地相结合,建立家庭生产方式。 孟子曰:“今也治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 死亡””。 “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防辟邪侈,无不为己”。 “恒产”的内容是八口之家,有百亩田(当时一百亩合现在三十亩),五亩宅 。 此外,孟子还有“井地制”,也讲每户百亩田。他说,“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 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并说,“死徙无出乡,乡田 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社会自治单位)”。 孟子曰:“百亩之田匹夫耕之,八口之家足以无饥矣”,“五亩之宅,树墙下以桑,匹 妇蚕之,则老者足以衣帛矣”。他还认为一户人家应养“五母鸡,二母髭”,“老者足以无 食肉矣”。 (2)义利论——何必言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 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他揭露当时的现实是,“民有饥色,野有饿莩凶年饥岁,……老弱转乎沟壑,壮者散而 之四方”,而另一方面君主“庖有肥肉, 有肥马”,“仓廪实,府库充”,认为应以仁义来约束君主,协调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之间关 系。 他认为政治搞不好造成人的死亡是“以政杀人”,与以刃杀人同样不仁。 (3)“制禄”主张: 根据孟子的推算,统治阶级中最低阶层的“下士”的俸禄收入与一户农民的私田收入相当 ,需要八户农民提供一年的剩余劳动;一个大国的国君的俸禄收入相当320户农民的收入 ,需要剥削22,560户农民的剩余劳动。国君的俸禄竟比下士和农民的收入高达几百倍( 小国国君160倍,大国国君320倍),这样,由国君到下士组成了一个依靠大量拥有“百亩 之田”的小生产者供养的“俸禄收入者集团”。(劳役地租) (4)在具体的对待农民的措施上,计有: A. 税赋方面:“...
第二章:儒家的管理思想(讲课用)
第二章:儒家的管理思想 第一节:孔子的管理思想 第一节:孔子的管理思想 问题: 孔子为什么政治生涯短暂? 孔子为什么特别欣赏颜回?(“天下有道则显,无道则隐“,“贫而无冤难“) 孔子的学生是不是很有出息? 孔子为什么对学生很有吸引力?无论在得势还是在失势,学生都坚定的跟他站在一起 ? 孔子为什么生前不甚得志,死后却无限风光? 孔子培养学生的目标和方法是什么?(怎样进行企业文化教育,和曾国藩的比较) 1. 孔子(前551——479年)生活的时代背景和家世 1. 时代大变化。不同社会阶层成员之间互动,个人发展空间增大;但社会秩序很不稳定 ,没有形成为全社会共同遵循的价值标准,社会成员间相互侵犯现象突出,孔子斥 责为“父不父,子不子,君不君,臣不臣”(无职业操守、职业道德)。 2. 不安定的社会环境,使全社会萌动着一种强烈而普遍的要求规范社会秩序,要求出现 一个为全社会成员普遍认可、便于遵循的的价值标准的内在冲动。 伟大的思想家、民族英雄孔子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出现的。 3. 孔子的家世。宋国贵族、鲁国“士”之后,变革时代的收益者、了解民间疾苦。 4、孔子的政治活动和治学背景。“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曾在鲁国担任中都宰、司空 、大司寇等职,主要活动是办学,“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周游列国,晚年整理古代 文献,“述而不作”。 仲尼文武双全(跑步能追上兔子,身高1米8,射箭、驾车样样精通)、德艺双馨(三 人行必有我师) 5、研究孔子的著作:《论语》、《史记、孔子世家》。(为何语录体,《老子》什么时代 写成) 6、孔子的哲学思想 (1)既强调复礼,又强调有所损益。(2)既强调亲亲,又强调举贤;(3)既主张礼乐 征发自天子出,又要求君使臣以礼 孔子的天道观:在认识规律的基础上遵循规律,天道自然无为。 孔子的哲学观:中庸之道,在“效率”逻辑和“情感”逻辑间保持均衡。 孔子的政治观:理想目标是王道仁政,实现王道仁政的根本途径是礼治(规章制度加 文化习俗),而其思想核心是“仁学”。 “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修己以安百姓”,“礼义廉耻,国之四维”,“礼,天之经 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5、孔子思想的命运:破坏时代与建设时代,国内与国外。 2. 孔子管理思想的要点 1、管理的目标、出发点、途径、约束条件和注意问题: (一)孔子管理的目标是实现尧、舜、禹、汤、文、武、周公所谓的“古圣王之治”。 “周监乎二代,郁郁乎文章,吾从周” “古圣王之治”的具体内容有三:和、富、庶。 “和”指人和人之间(具体来说,不同社会层次之间)经济关系和社会关系的和谐,所谓 “政通人和”是也。“富”是民富,“庶”是人口众多,所谓“百川归海”是也。在这三者关系 中,“和”是根本目标,“富”是实现“和”的前提和保证,“庶”是“和”的重要标志。“和”的 实现又有助于进一步的“富”和“庶”,从而在新的基础上形成更高水平的“和”。如此循环 往复,人类社会更迈向更加美好的明天。而“富”和“庶”只有在有利于实现上下和、国家 安的情况下,才有积极意义。 (二)孔子管理思想的出发点是人的欲望,他认为人是有欲望的,人的欲望是“富”与“贵 ”。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小人喻于利”,说明庶民更追求经济利益。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说明即使君子也追求富贵。 所以贵族、小人追求相似,原因是,“性相近也”。 (三)实现目标的途径是“富民” “民足君孰若不足,民不足君孰若足” (四)实现目标过程中重要的约束条件——“义主利从”。 孔子主张“私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他认为,社会的和谐是保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前 提,但追求富贵又是人的天性,而人人追求富和利,又难免会发生争夺和冲突,从而 破坏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严重影响到人们追求富贵目标的实现。为避免出现这种情况 ,孔子提出的调节人们物质利益之间的道德原则——“义主利从”,告戒人们要“见利思 义”,“见得思义”,反对“不义而富且贵”。 “义”,“宜”也,调节人和人之间利益,主要是物质利益冲突的道德原则。 何谓“不义而富”呢?孔子未做过全面的论述,但汇总他的言论,可知他的“不义而 富”有三种情况: ⑴偷窃、抢劫(小人,即社会下层的“不义而富”) “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孔子称赞郑国执政子产为政尚猛,结果国内社会秩序很好, “路不拾遗”。 (2)统治者的聚敛、兼并。聚敛是指超过超越正常的财政制度征收民财的行为,孔 子心目中的标准是“周公之藉”、“周公之典”(1/10)。兼并是指掠夺他人财产,违背 了“保护私有财产”的原则,破坏了社会秩序。 “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3)有权势的人及其家庭“与民争利”。 孔子赞扬鲁国宰相公仪休“食茹而美,拔其园葵而弃之;见其家织布好,而疾出其家 妇,燔其机”,其理由是“农士工女”难以“售其货”。 (五)进行管理活动的几个主要经济原则: ⑴“惠而不费”,即让人们得到实惠而管理者又不付出现实的代价。 原因:“惠则足以使人”;实现“惠而不费”的方法是“因民之所利而利之”。 (2)“使民以时”。 现实的意义:使用劳动者要有时间限制,不可瞒无节制,要在保证别人长期愉快、健康 劳动的基础上使用民力。当今一些企业的错误做法,错误理解“以人为本”。 (3)节用。 “礼,与其奢也宁固”。 “节用”的标准:礼制的规定。不越为“俭”,超越为“奢”。 二、管理者才能领导好被管理者 1. 重视人的因素,:管理工作只有得到被管理者的拥护,才能搞好;管理工作只有依靠 人才才能搞好。 首先,●孔子主张管理者要有一棵仁心,“仁者爱人”,“”泛爱众” ● “爱人”从管理角度讲,有利于缓和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的矛盾,有利于在二 者之间建立和保持一种比较和谐的关系,从而有于实现管理目标。 “得民心者得天下”,“”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其民矣” ● 如何才能“爱人”?“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易使也” 其次,“得人”,“选贤与能”。“贤者”是协助最高领导者掌握全局的人,这种人不但有 经邦治国的大本领,有协助领导者驾御全局的能力,还有高尚的道德品质,能够移风 易俗,化民从善。“舜有臣五人(禹、益、契、弃和皋陶)而天下治”; “能者”指在具体的工作部门从事具体工作的人, 即具备做好某种工作的专业知识的人。在孔子看来,有各方面的“能人”在,即使最高 层缺乏“贤人”,也可以保持一个较平稳的局面,而不致发生重大的失败,或者很快陷 于失败。但也不能使全局工作达到理想的状态,实现“天下大治”。 仅仅选拔“贤人”与“能人”还不够,还要善于使用他们,如果有能人、贤人而不用,或 用而不当,就会出现贤能“裹足”现象:外边的贤能不愿来,里边的贤能纷纷离去。 如何使用贤能呢?孔子主张“因材施用”:贤人要成为“以道事君”的“大臣”,即成为领 导集团成员;能人要成为按自己的本领负责专项工作的“具臣”,领导者对他们的使用 要“器之”。 “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之。若由(指仲由)与求(指冉求)者,可谓具臣 矣”。 2、管理首重教育 首重教育手段:“善教得民心”,“小人学道易使也” “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主张以 德、礼教育民众。 其次也重视其他管理手段的作用,如政、法的作用。但是管理主要应靠教育,而 行政、法律手段应放在次要的、辅助的位置,而且在使用政法手段时,也应同教育手 段配合使用,使民知法、畏法而且耻于犯法。他说,“不教而杀谓之虐”。 孔子也重视经济手段的作用。说“惠则足以使人” 孔子认为,“君子”和“小人”对利益的态度是不一样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 利”,要区别对待。。 3. 管理成败的关键在领导: “百姓有过,在予一人”。“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胗躬”。 对领导者的要求是: 1. 领导者要起表率作用。 “其身正,不令自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 “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强调领导者的道德素养的重要性。 2. 领导者要慎选一批骨干 “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因此要把公忠体国,能对群众起表率作用的贤人提拔到领导岗位上来。 3. 领导者必须取得被领导者的信任。 孔子将能否取信于民,看作是做好领导的基本保证。“信则人任焉”,“人自古皆有死 ,民无信不立”。 4. 领导者要宽以待人,严于律己。 “无求备于一人”、“宥小过”,“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5. 领导者不要轻易插手具体工作。“器之”与“不器”。要无为。 4、着眼于长期目标,反对急功近利,始终围绕战略目标。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教育人的工作也要无欲速,无见小利,要做长期扎扎实实的工作。 5、孔子如何调和人和人之间的矛盾:提出“忠絮”和“和同”主张。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第二节: 孟子的管理思想 问题: 孟子为什么反对武力统一国家? 孟子为什么主张对工商业者免税? 孟子为什么要“制民之产”和“制官之禄”? 中国古代对官吏的待遇规定是怎样的? 孟柯——战国时期儒家富民之学的典型代表 1. 孟子的身世和生活的时代背景 梦母三迁的故事。“自生民以来,未有愈于孔子者”;“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 其谁也”;被认为“迂远而阔于事情”,始终未能入世。 孟子生活时代,一方面,生产力水平更加发达,地区之间联系更见增强,国家统一的趋 势更加明显;另一方面,列国之间的兼并战争更加激烈,规模更大,破坏力更大。各种 统一主张出现,最著名者为法家的武力统一主张和墨家的“兼爱”、“非攻”主张。孟子在 新时代下,高举孔子“富民”大旗,并发展孔子学说,提出“仁政学说”。 孟子学说的命运如何? 2. 孟子管理思想的要点 1. 孟子的经济管理目标和实现途径。 1. 经济管理目标:天下大同,王道政治,千年王国。具体来说就是,“和、 富、庶”。 2. 管理的出发点:人性善,人有“善端”。 “性相近,习相远矣”。 3. 管理目标实现途径:“富民”,使人们改变生存环境,过上富足生活。 ◆“王道之始”:使普天下百姓能够发展自己的经济,作到维持一家数口衣食温饱, “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生饱,凶年免于死亡”。 ◆ “王道之治”:“民非水火不生活,昏暮叩人之门户,求水火,无弗与者,至足矣 。圣人治天下,使有菽粟如水火。菽粟如水火,而民焉有不仁者乎”。 2. 孟子“仁政”管理思想的要点 (1)“恒产论”——目标是使人与土地相结合,建立家庭生产方式。 孟子曰:“今也治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 死亡””。 “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防辟邪侈,无不为己”。 “恒产”的内容是八口之家,有百亩田(当时一百亩合现在三十亩),五亩宅 。 此外,孟子还有“井地制”,也讲每户百亩田。他说,“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 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并说,“死徙无出乡,乡田 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社会自治单位)”。 孟子曰:“百亩之田匹夫耕之,八口之家足以无饥矣”,“五亩之宅,树墙下以桑,匹 妇蚕之,则老者足以衣帛矣”。他还认为一户人家应养“五母鸡,二母髭”,“老者足以无 食肉矣”。 (2)义利论——何必言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 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他揭露当时的现实是,“民有饥色,野有饿莩凶年饥岁,……老弱转乎沟壑,壮者散而 之四方”,而另一方面君主“庖有肥肉, 有肥马”,“仓廪实,府库充”,认为应以仁义来约束君主,协调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之间关 系。 他认为政治搞不好造成人的死亡是“以政杀人”,与以刃杀人同样不仁。 (3)“制禄”主张: 根据孟子的推算,统治阶级中最低阶层的“下士”的俸禄收入与一户农民的私田收入相当 ,需要八户农民提供一年的剩余劳动;一个大国的国君的俸禄收入相当320户农民的收入 ,需要剥削22,560户农民的剩余劳动。国君的俸禄竟比下士和农民的收入高达几百倍( 小国国君160倍,大国国君320倍),这样,由国君到下士组成了一个依靠大量拥有“百亩 之田”的小生产者供养的“俸禄收入者集团”。(劳役地租) (4)在具体的对待农民的措施上,计有: A. 税赋方面:“...
第二章:儒家的管理思想(讲课用)
[下载声明]
1.本站的所有资料均为资料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交流使用。如有侵犯到您版权的,请来电指出,本站将立即改正。电话:010-82593357。
2、访问管理资源网的用户必须明白,本站对提供下载的学习资料等不拥有任何权利,版权归该下载资源的合法拥有者所有。
3、本站保证站内提供的所有可下载资源都是按“原样”提供,本站未做过任何改动;但本网站不保证本站提供的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同时本网站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损失或伤害。
4、未经本网站的明确许可,任何人不得大量链接本站下载资源;不得复制或仿造本网站。本网站对其自行开发的或和他人共同开发的所有内容、技术手段和服务拥有全部知识产权,任何人不得侵害或破坏,也不得擅自使用。
我要上传资料,请点我!
管理工具分类
ISO认证课程讲义管理表格合同大全法规条例营销资料方案报告说明标准管理战略商业计划书市场分析战略经营策划方案培训讲义企业上市采购物流电子商务质量管理企业名录生产管理金融知识电子书客户管理企业文化报告论文项目管理财务资料固定资产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工作分析绩效考核资料面试招聘人才测评岗位管理职业规划KPI绩效指标劳资关系薪酬激励人力资源案例人事表格考勤管理人事制度薪资表格薪资制度招聘面试表格岗位分析员工管理薪酬管理绩效管理入职指引薪酬设计绩效管理绩效管理培训绩效管理方案平衡计分卡绩效评估绩效考核表格人力资源规划安全管理制度经营管理制度组织机构管理办公总务管理财务管理制度质量管理制度会计管理制度代理连锁制度销售管理制度仓库管理制度CI管理制度广告策划制度工程管理制度采购管理制度生产管理制度进出口制度考勤管理制度人事管理制度员工福利制度咨询诊断制度信息管理制度员工培训制度办公室制度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培训绩效考核其它
精品推荐
下载排行
- 1社会保障基础知识(ppt) 16695
- 2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ppt 16695
- 3行政专员岗位职责 16695
- 4品管部岗位职责与任职要求 16695
- 5员工守则 16695
- 6软件验收报告 16695
- 7问卷调查表(范例) 16695
- 8工资发放明细表 16695
- 9文件签收单 16695
- 10跟我学礼仪 16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