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与职业生涯(对话)(doc)
综合能力考核表详细内容
MBA与职业生涯(对话)(doc)
MBA与职业生涯(对话) 主持人(路一鸣):你好,观众朋友,欢迎参与对话节目。说起来在十年之前这三个字 ,可能在中国人心目当中还是一个又新鲜又陌生的词,可是在今天的写字楼里边,差不 多人人都是MBA了。在很多中国人的心目当中,读一个MBA就等于找到了一条通向成功的 职业经理人,或者是企业家的捷径,所以在中国出现了很多读MBA、办MBA的热潮。有了 MBA,我们真的能够达到成功的彼岸吗?那些已经被人们当作成功人士的人为什么也要去 读MBA呢?今天我们请到了很多嘉宾来和我们一起探讨这个问题。首先是泛太平洋管理研 究中心总裁刘持金先生,欢迎刘先生。中国对外贸易运输集团总公司总裁张斌先生,欢 迎张先生。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执行院长刘吉先生,欢迎刘先生。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 室副主任李军先生,欢迎李先生。我们现场就给大家找来两个MBA,我们一起通过大屏幕 认识其中的一位。好,我们有请谭海音女士,你好。 谭海音:你好。 主持人:刚才大屏幕里,你说很多普通的人,不一定非常优秀的人,都可以到哈佛去读 MBA。你认为你自己算是普通的人还是优秀的人? 谭海音:兼而有之吧,我想我是个自信的人,所以我会说我是优秀的人,但其实我也是 很多普普通通的年轻人当中的一个。 主持人:好,我们听一听这个普通人的故事。咱们今天的谈话就从你大屏幕里最后一个 字值开始,你觉得值在哪儿? 谭海音:其实西方是管理的老祖宗,这一点不是说崇洋媚外,但是的确它有很多值得我 们学习的经验,哈佛这块牌子的确给了我很多的机会。 主持人:你觉得这样的学习过程给你的帮助大吗? 谭海音:两年的学习还是培养一种管理的常识,千万不要以为MBA读了以后马上麻雀变凤 凰,你觉得变化特别大。其实真正的管理是要靠日积月累这么积累下来的,而整个学习 的过程只是帮你在积累更多的知识,仅此而已。 主持人:这是你在进入哈佛之前的想法吗? 谭海音:老实说进哈佛以前是觉得这个招牌不错,我是挺想去读两年书的,然后再具体 的也没有想得太深,就这么稀里糊涂就去了,就是投奔心中一个美好的形象。 主持人:一个愿望? 谭海音:对,是圆梦去了,但是可能在毕业之后会面临很多实际当中管理的问题。 主持人:咱们说具体一点吧。比如说管理学的大师彼德·德鲁克先生把管理者的能力划分 为五个方面,一个是确定目标;一个是组织协调;一个是沟通;一个是评价;还有一个 是培养人。你觉得您在这五个方面,哪一点上进步比较明显收获比较大? 谭海音:我想还是最后一个,就是培养人才,我自己最值得骄傲的,还是说培养出来了 一批能干的精兵强将。 主持人:其它五个方面为什么没有得到很多的进步呢? 谭海音:其它应该来说都是管理最基本的元素了,如果说我自己最值得骄傲的我觉得还 是在人方面。 主持人:你觉得你自己受过MBA教育之后,算是一个成功的职业经理人或者企业家吗? 谭海音:我觉得差远了,因为毕竟MBA出来我实践也就三年,我现在是30岁,我觉得还是 管理界里头的一个新兵。等我到了40、50岁,我相信我一定能够成为一个大企业很好的 管理者,但是现在我还不到那个份。 主持人:那你觉得你现在离你40、50的那个距离,除了年龄,还缺在哪? 谭海音:还缺很多犯错误的经验。 主持人:你目前比较刻骨铭心的失败有吗? 谭海音:所幸就是易趣到现在还没有特别大的失误。 主持人:你现在说还没有经历过很大的失败,这是得益于你受过MBA的训练吗? 谭海音:这个是一定的原因,因为我看过很多失败的案例,而且管理当中一些必须要抓 的。比如说所有的管理决策,你要有数字作为后盾,这是第一。第二,整个公司的管理 绝对不是一个人说了算。 主持人:谭海音女士只是整个MBA大潮里边其中的一员,还有更多的人也像她一样在报考 MBA的时候,或者在整个读的过程中都那么一无反顾,正是这些人构成了整个现在社会上 的MBA热潮。我们请问一下李先生,您能不能用简单的话给我们描述一下,在中国MBA热 到底它热到什么程度? 李军:2001年去年全国研究生报名是46万,今年的报考人数是62万。在这个报名的学生 当中,8%是报考MBA,从录取的比例来看,MBA研究生它的报名和录取的比率是低于国内 其它专业研究生的录取比的。2000年的时候,我给你这个数字当时其它专业的录取比是 25%,MBA是15%,可见竞争的激烈。虽然录取比率比较低,但是大家报考MBA的热情仍 然有增无减。 主持人:我们让刘先生给我们介绍一下MBA教育和一般的研究生教育有什么区别?为什么 大家都对它趋之若鹜呢? 刘吉:MBA它不同于其它的硕士生研究,其它的硕士研究它的目标都是学院式地进行研究 ,培养研究人员,而MBA是培养操作人才。就是说培养出来你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想办法 去赚钱的本事。 主持人:谭女士你现在有自信说自己在世界各地都能赚钱吗? 谭海音:绝对不敢,我肯定没那个本事。但我觉得应该来说随着自己管理经验的不断地 增加,一定是胜数会更大,可能性会更大。 主持人:刚才我们刘先生代表的是MBA的市场供应方,但是张先生肯定代表的是MBA市场 的接收方,需求方。在你们公司里有多少MBA? 张斌:在总部差不多占六分之一。 主持人:六分之一? 张斌:对。 主持人:这些受过MBA教育的职员,他们的表现,平时日常工作中这些技巧,是不是和别 人就不一样了? 张斌:肯定是不一样的。如果作为一个群体来讲,让他们一起做事情,它会有一种文化 氛围。包括我自己也是在学这个东西,它是有一种规模效应的。如果在你管理团队里边 ,尤其是高层决策团队和执行团队里面的话,(MBA)占的比例比较大的话,确确实实差 距很大。 主持人:谭女士你的公司里除了你之外,还有MBA吗? 谭海音:我们公司一共有一百二十几个员工,四个是海外的MBA,然后有一个国内的MBA ,我想是中欧MBA毕业的。 主持人:但是很多学了MBA的人,他对自己的薪水有一个预期。在你们的公司里,你会不 会给他们设定比别人更高的薪水,满足他们的心里预期? 谭海音:我招人用人不是惟文凭是问,有MBA文凭的,做得不好的,照样拿低薪。没有M BA文凭的,做得很好,薪水可以一年翻番。我觉得MBA只是证明你读过这么一个学历,但 是绝对不表示你的能力究竟如何。读了MBA不必然代表你一定工作会成功,也不必然代表 你一定会拿高薪。 主持人:刘持金先生,您也是海外回来的MBA。您拿了MBA学位之后,是不是给您的整个 事业也造就了一个转折点? 刘持金:从我事业转折上来讲,MBA并没有起太大的作用。但是有一点作用我觉得是非常 明显,就是通过读了MBA之后,它给了你在各个方面有一些思想的框架,这个框架使你在 日后的操作过程中多少都有一些指导性、方向性,就避免犯一些比较严重的错误。MBA的 价值它必须是基于你丰富的工作经验之上,两者能做到一个有机的结合。在我的发展过 程中,有时我觉得MBA很有用,有时我觉得真的是没有太大的用。需要自己去请教上司、 请教同事、咱们这个团队,能够找出一些方法来做。所以我想对于MBA知识的应用和发挥 ,是智者见智、仁者见仁。 主持人:谭海音女士,你平时在管理自己公司或者经营的时候,你觉得有哪些你在MBA课 堂上学到的东西根本用不上?就像你的师兄,他也有这样的感触。 谭海音:平常人家问我都是问哪些用得上,然后要说到用不上,我可以说是我们一年级 的时候学了市场营销,我觉得那个东西根本用不上。为什么呢?因为其实营销我觉得是 很多的经验,实际操作的经验。而且各个市场不一样,我觉得那门课对我来说的确没有 学到太多。像我们现在做的整个市场营销,完全不会去照套我学到的东西。 主持人:比如说你的公司里边也有人想去读一个MBA的话,你会不会跟他说你千万不要去 学市场营销的课? 谭海音:这个倒也不会,可能我想还是像刘持金说的吧,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的 人,不同的课,可能你学到的东西都不一样。对我来说我觉得营销的确没有学到太多的 东西,但是可能我现在如果公司有同事去学的话,那还是会积极支持鼓励。而且我今天 来跟你说这营销没用,说不定我明天回去碰到一个事就有一定的帮助,这个也可能。 主持人:我们看一下现场的观众有没有人愿意跟我们现场的嘉宾,和谭海音交流的。 观众:谭海音女士,你是从哈佛回来的MBA。你现在回来的话实际上做互联网上的电子商 务这个领域,我不知道就是说你为什么在这个领域里面做?谢谢。 主持人:刚才刘院长告诉我们,这些MBA被训练完之后对利润是相当敏感的,是不是当时 也觉得这样的一个行业会获得巨额的利润? 谭海音:这个看法不全面,因为巨大的利润其实背后掩藏的是巨大的风险。 主持人:当时你看到了吗? 谭海音:绝对看到了。但当时我的想法是说不成功则成仁,的确当时是这个想法真的是 破釜沉舟。 主持人:有这样的想法,是不是也是MBA教育给你的? 谭海音:敢于破釜沉舟?这个我觉得倒不是,这个还是人的性格和你自己的理想,包括 就是你对不同事物的优先等级,到底是金钱,还是事业,还是成功等等,这个还是因人 而异吧。 主持人:谭女士的意思是因人而异,刘先生你觉得对于培养的一大批MBA学生来说,你会 给他排出一个优先序吗? 刘吉:我觉得一个MBA的目标应该是培养一个,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情况下,应该培养出 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个企业家或者高级管理人才。那么他必须具备,我觉得要具备三个 商,首先他智商要高;第二个他情商要高,智商太高,陈景润智商很高,但是他生活不 能自理,他怎么能当企业家呢?情商高还不够,我们给他创造一个名字,胆商要高。什 么叫胆商呢?就是说你要抓住机遇,该出手时就出手,然后碰到的困境你要有坚强的心 理因素来顶住,这就是要胆量。我看我们的谭女士就很有胆量,她抓住机遇,然后做好 了风险准备。同时要培养几种能力,第一种能力他必须创新;第二必须要有应变能力; 第三当然还有公关能力。卡内基总结他一生成功经验说了一句很有名的话,我的成功经 验就是15%的专业知识加上85%的公关。最后当然还有一个团队能力,就是凝聚力。 你必须有魅力,领导人没有魅力,你怎么凝聚大家,大家信服你?最后当然因为经济全 球化以后,必须要有一个多元文化的素质。我非常同意刚才这位老总说的要有一个文化 ,有知识不等于有文化。文化对于一个企业家或者高级的管理人才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 素,比如说你到一个跨国公司、大公司里去当副手,那个总裁就问你一些,请问中国的 国画到底什么意思?我看不懂。你说中国国画就是好,我也不懂,对不对?要说几点出 来,怎么怎么样。外国老板一看说,你为什么身上佩个玉呀?这个玉干什么用处的?你 也讲不清楚,佩玉从哪来的?佩玉这是君子的行为是不是?一摸着玉,就表明自己能够 像玉一样坚定。同时摸着玉来回走,叮叮当当地响,那就说君子行为是很透明的,我还 没到门口的时候已经响了,知道人来了,有什么隐私赶快躲开。你如果真正道理不清楚 ,怎么能够将团队凝聚起来?所以很重要,多元文化很重要的。MBA的宗旨就是要开发你 的三商,培养你的四种能力,然后培养你多元文化。只是给你一个基础,最后你成功与 否,那就要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主持人:刘先生给我们介绍这个情况倒是很有意思。在您的学校里也教同学们中国国画 ?中国玉的佩带这些知识吗? 刘吉:我们正在加强这方面的教育。每两个星期有一次讲座,这些讲座的内容非常广泛 ,其中也包含这样一部分内容。管理、包括管理教育,它是和一个国家的制度和文化是 相连的,脱离不开的。 主持人:既然管理和文化是和一个国家的具体制度,以及文化背景相连的,那么海外回 来的MBA,他们所受的这些教育和我们国内具体的环境,会不会有水土不服的情况?就这 个问题我们请教一下北京大学中美合办北大国际MBA项目美方主任杨壮先生。 杨壮:在谈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想我们当时就注重一点,首先先是拿来主义。因为MB A这个教育本身在国外已经有将近一百年的历史,中国MBA只有十年的历史。因此我们在 办这个学,怎么样把国外的课程先搬进来,看一看哪一些课程比较适合我们。把国外最 主要的课程搬进来之后,我们又感觉到搬进来以后,你单纯把国外的案例拿进来,经常 学生提到的问题。就这个案例,比如哈佛的案例,我们把这个案例拿进来以后,同学们 会讲到这个问题,这个案例本身不具有科学性,因为它是案例,那么它有偶然性。我们 就拿苹果计算机这个案例来讲,我当时在哥伦比亚大学学MBA的时候,苹果计算机是一个 正面的案例。我毕业之后,变成负面的案例,现在又变成正面的案例。因此你如何去看 待这个案例本身就有一个思维的过程,因此你接触多了以后,你基本能判断这个案例在 什...
MBA与职业生涯(对话)(doc)
MBA与职业生涯(对话) 主持人(路一鸣):你好,观众朋友,欢迎参与对话节目。说起来在十年之前这三个字 ,可能在中国人心目当中还是一个又新鲜又陌生的词,可是在今天的写字楼里边,差不 多人人都是MBA了。在很多中国人的心目当中,读一个MBA就等于找到了一条通向成功的 职业经理人,或者是企业家的捷径,所以在中国出现了很多读MBA、办MBA的热潮。有了 MBA,我们真的能够达到成功的彼岸吗?那些已经被人们当作成功人士的人为什么也要去 读MBA呢?今天我们请到了很多嘉宾来和我们一起探讨这个问题。首先是泛太平洋管理研 究中心总裁刘持金先生,欢迎刘先生。中国对外贸易运输集团总公司总裁张斌先生,欢 迎张先生。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执行院长刘吉先生,欢迎刘先生。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 室副主任李军先生,欢迎李先生。我们现场就给大家找来两个MBA,我们一起通过大屏幕 认识其中的一位。好,我们有请谭海音女士,你好。 谭海音:你好。 主持人:刚才大屏幕里,你说很多普通的人,不一定非常优秀的人,都可以到哈佛去读 MBA。你认为你自己算是普通的人还是优秀的人? 谭海音:兼而有之吧,我想我是个自信的人,所以我会说我是优秀的人,但其实我也是 很多普普通通的年轻人当中的一个。 主持人:好,我们听一听这个普通人的故事。咱们今天的谈话就从你大屏幕里最后一个 字值开始,你觉得值在哪儿? 谭海音:其实西方是管理的老祖宗,这一点不是说崇洋媚外,但是的确它有很多值得我 们学习的经验,哈佛这块牌子的确给了我很多的机会。 主持人:你觉得这样的学习过程给你的帮助大吗? 谭海音:两年的学习还是培养一种管理的常识,千万不要以为MBA读了以后马上麻雀变凤 凰,你觉得变化特别大。其实真正的管理是要靠日积月累这么积累下来的,而整个学习 的过程只是帮你在积累更多的知识,仅此而已。 主持人:这是你在进入哈佛之前的想法吗? 谭海音:老实说进哈佛以前是觉得这个招牌不错,我是挺想去读两年书的,然后再具体 的也没有想得太深,就这么稀里糊涂就去了,就是投奔心中一个美好的形象。 主持人:一个愿望? 谭海音:对,是圆梦去了,但是可能在毕业之后会面临很多实际当中管理的问题。 主持人:咱们说具体一点吧。比如说管理学的大师彼德·德鲁克先生把管理者的能力划分 为五个方面,一个是确定目标;一个是组织协调;一个是沟通;一个是评价;还有一个 是培养人。你觉得您在这五个方面,哪一点上进步比较明显收获比较大? 谭海音:我想还是最后一个,就是培养人才,我自己最值得骄傲的,还是说培养出来了 一批能干的精兵强将。 主持人:其它五个方面为什么没有得到很多的进步呢? 谭海音:其它应该来说都是管理最基本的元素了,如果说我自己最值得骄傲的我觉得还 是在人方面。 主持人:你觉得你自己受过MBA教育之后,算是一个成功的职业经理人或者企业家吗? 谭海音:我觉得差远了,因为毕竟MBA出来我实践也就三年,我现在是30岁,我觉得还是 管理界里头的一个新兵。等我到了40、50岁,我相信我一定能够成为一个大企业很好的 管理者,但是现在我还不到那个份。 主持人:那你觉得你现在离你40、50的那个距离,除了年龄,还缺在哪? 谭海音:还缺很多犯错误的经验。 主持人:你目前比较刻骨铭心的失败有吗? 谭海音:所幸就是易趣到现在还没有特别大的失误。 主持人:你现在说还没有经历过很大的失败,这是得益于你受过MBA的训练吗? 谭海音:这个是一定的原因,因为我看过很多失败的案例,而且管理当中一些必须要抓 的。比如说所有的管理决策,你要有数字作为后盾,这是第一。第二,整个公司的管理 绝对不是一个人说了算。 主持人:谭海音女士只是整个MBA大潮里边其中的一员,还有更多的人也像她一样在报考 MBA的时候,或者在整个读的过程中都那么一无反顾,正是这些人构成了整个现在社会上 的MBA热潮。我们请问一下李先生,您能不能用简单的话给我们描述一下,在中国MBA热 到底它热到什么程度? 李军:2001年去年全国研究生报名是46万,今年的报考人数是62万。在这个报名的学生 当中,8%是报考MBA,从录取的比例来看,MBA研究生它的报名和录取的比率是低于国内 其它专业研究生的录取比的。2000年的时候,我给你这个数字当时其它专业的录取比是 25%,MBA是15%,可见竞争的激烈。虽然录取比率比较低,但是大家报考MBA的热情仍 然有增无减。 主持人:我们让刘先生给我们介绍一下MBA教育和一般的研究生教育有什么区别?为什么 大家都对它趋之若鹜呢? 刘吉:MBA它不同于其它的硕士生研究,其它的硕士研究它的目标都是学院式地进行研究 ,培养研究人员,而MBA是培养操作人才。就是说培养出来你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想办法 去赚钱的本事。 主持人:谭女士你现在有自信说自己在世界各地都能赚钱吗? 谭海音:绝对不敢,我肯定没那个本事。但我觉得应该来说随着自己管理经验的不断地 增加,一定是胜数会更大,可能性会更大。 主持人:刚才我们刘先生代表的是MBA的市场供应方,但是张先生肯定代表的是MBA市场 的接收方,需求方。在你们公司里有多少MBA? 张斌:在总部差不多占六分之一。 主持人:六分之一? 张斌:对。 主持人:这些受过MBA教育的职员,他们的表现,平时日常工作中这些技巧,是不是和别 人就不一样了? 张斌:肯定是不一样的。如果作为一个群体来讲,让他们一起做事情,它会有一种文化 氛围。包括我自己也是在学这个东西,它是有一种规模效应的。如果在你管理团队里边 ,尤其是高层决策团队和执行团队里面的话,(MBA)占的比例比较大的话,确确实实差 距很大。 主持人:谭女士你的公司里除了你之外,还有MBA吗? 谭海音:我们公司一共有一百二十几个员工,四个是海外的MBA,然后有一个国内的MBA ,我想是中欧MBA毕业的。 主持人:但是很多学了MBA的人,他对自己的薪水有一个预期。在你们的公司里,你会不 会给他们设定比别人更高的薪水,满足他们的心里预期? 谭海音:我招人用人不是惟文凭是问,有MBA文凭的,做得不好的,照样拿低薪。没有M BA文凭的,做得很好,薪水可以一年翻番。我觉得MBA只是证明你读过这么一个学历,但 是绝对不表示你的能力究竟如何。读了MBA不必然代表你一定工作会成功,也不必然代表 你一定会拿高薪。 主持人:刘持金先生,您也是海外回来的MBA。您拿了MBA学位之后,是不是给您的整个 事业也造就了一个转折点? 刘持金:从我事业转折上来讲,MBA并没有起太大的作用。但是有一点作用我觉得是非常 明显,就是通过读了MBA之后,它给了你在各个方面有一些思想的框架,这个框架使你在 日后的操作过程中多少都有一些指导性、方向性,就避免犯一些比较严重的错误。MBA的 价值它必须是基于你丰富的工作经验之上,两者能做到一个有机的结合。在我的发展过 程中,有时我觉得MBA很有用,有时我觉得真的是没有太大的用。需要自己去请教上司、 请教同事、咱们这个团队,能够找出一些方法来做。所以我想对于MBA知识的应用和发挥 ,是智者见智、仁者见仁。 主持人:谭海音女士,你平时在管理自己公司或者经营的时候,你觉得有哪些你在MBA课 堂上学到的东西根本用不上?就像你的师兄,他也有这样的感触。 谭海音:平常人家问我都是问哪些用得上,然后要说到用不上,我可以说是我们一年级 的时候学了市场营销,我觉得那个东西根本用不上。为什么呢?因为其实营销我觉得是 很多的经验,实际操作的经验。而且各个市场不一样,我觉得那门课对我来说的确没有 学到太多。像我们现在做的整个市场营销,完全不会去照套我学到的东西。 主持人:比如说你的公司里边也有人想去读一个MBA的话,你会不会跟他说你千万不要去 学市场营销的课? 谭海音:这个倒也不会,可能我想还是像刘持金说的吧,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的 人,不同的课,可能你学到的东西都不一样。对我来说我觉得营销的确没有学到太多的 东西,但是可能我现在如果公司有同事去学的话,那还是会积极支持鼓励。而且我今天 来跟你说这营销没用,说不定我明天回去碰到一个事就有一定的帮助,这个也可能。 主持人:我们看一下现场的观众有没有人愿意跟我们现场的嘉宾,和谭海音交流的。 观众:谭海音女士,你是从哈佛回来的MBA。你现在回来的话实际上做互联网上的电子商 务这个领域,我不知道就是说你为什么在这个领域里面做?谢谢。 主持人:刚才刘院长告诉我们,这些MBA被训练完之后对利润是相当敏感的,是不是当时 也觉得这样的一个行业会获得巨额的利润? 谭海音:这个看法不全面,因为巨大的利润其实背后掩藏的是巨大的风险。 主持人:当时你看到了吗? 谭海音:绝对看到了。但当时我的想法是说不成功则成仁,的确当时是这个想法真的是 破釜沉舟。 主持人:有这样的想法,是不是也是MBA教育给你的? 谭海音:敢于破釜沉舟?这个我觉得倒不是,这个还是人的性格和你自己的理想,包括 就是你对不同事物的优先等级,到底是金钱,还是事业,还是成功等等,这个还是因人 而异吧。 主持人:谭女士的意思是因人而异,刘先生你觉得对于培养的一大批MBA学生来说,你会 给他排出一个优先序吗? 刘吉:我觉得一个MBA的目标应该是培养一个,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情况下,应该培养出 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个企业家或者高级管理人才。那么他必须具备,我觉得要具备三个 商,首先他智商要高;第二个他情商要高,智商太高,陈景润智商很高,但是他生活不 能自理,他怎么能当企业家呢?情商高还不够,我们给他创造一个名字,胆商要高。什 么叫胆商呢?就是说你要抓住机遇,该出手时就出手,然后碰到的困境你要有坚强的心 理因素来顶住,这就是要胆量。我看我们的谭女士就很有胆量,她抓住机遇,然后做好 了风险准备。同时要培养几种能力,第一种能力他必须创新;第二必须要有应变能力; 第三当然还有公关能力。卡内基总结他一生成功经验说了一句很有名的话,我的成功经 验就是15%的专业知识加上85%的公关。最后当然还有一个团队能力,就是凝聚力。 你必须有魅力,领导人没有魅力,你怎么凝聚大家,大家信服你?最后当然因为经济全 球化以后,必须要有一个多元文化的素质。我非常同意刚才这位老总说的要有一个文化 ,有知识不等于有文化。文化对于一个企业家或者高级的管理人才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 素,比如说你到一个跨国公司、大公司里去当副手,那个总裁就问你一些,请问中国的 国画到底什么意思?我看不懂。你说中国国画就是好,我也不懂,对不对?要说几点出 来,怎么怎么样。外国老板一看说,你为什么身上佩个玉呀?这个玉干什么用处的?你 也讲不清楚,佩玉从哪来的?佩玉这是君子的行为是不是?一摸着玉,就表明自己能够 像玉一样坚定。同时摸着玉来回走,叮叮当当地响,那就说君子行为是很透明的,我还 没到门口的时候已经响了,知道人来了,有什么隐私赶快躲开。你如果真正道理不清楚 ,怎么能够将团队凝聚起来?所以很重要,多元文化很重要的。MBA的宗旨就是要开发你 的三商,培养你的四种能力,然后培养你多元文化。只是给你一个基础,最后你成功与 否,那就要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主持人:刘先生给我们介绍这个情况倒是很有意思。在您的学校里也教同学们中国国画 ?中国玉的佩带这些知识吗? 刘吉:我们正在加强这方面的教育。每两个星期有一次讲座,这些讲座的内容非常广泛 ,其中也包含这样一部分内容。管理、包括管理教育,它是和一个国家的制度和文化是 相连的,脱离不开的。 主持人:既然管理和文化是和一个国家的具体制度,以及文化背景相连的,那么海外回 来的MBA,他们所受的这些教育和我们国内具体的环境,会不会有水土不服的情况?就这 个问题我们请教一下北京大学中美合办北大国际MBA项目美方主任杨壮先生。 杨壮:在谈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想我们当时就注重一点,首先先是拿来主义。因为MB A这个教育本身在国外已经有将近一百年的历史,中国MBA只有十年的历史。因此我们在 办这个学,怎么样把国外的课程先搬进来,看一看哪一些课程比较适合我们。把国外最 主要的课程搬进来之后,我们又感觉到搬进来以后,你单纯把国外的案例拿进来,经常 学生提到的问题。就这个案例,比如哈佛的案例,我们把这个案例拿进来以后,同学们 会讲到这个问题,这个案例本身不具有科学性,因为它是案例,那么它有偶然性。我们 就拿苹果计算机这个案例来讲,我当时在哥伦比亚大学学MBA的时候,苹果计算机是一个 正面的案例。我毕业之后,变成负面的案例,现在又变成正面的案例。因此你如何去看 待这个案例本身就有一个思维的过程,因此你接触多了以后,你基本能判断这个案例在 什...
MBA与职业生涯(对话)(doc)
[下载声明]
1.本站的所有资料均为资料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交流使用。如有侵犯到您版权的,请来电指出,本站将立即改正。电话:010-82593357。
2、访问管理资源网的用户必须明白,本站对提供下载的学习资料等不拥有任何权利,版权归该下载资源的合法拥有者所有。
3、本站保证站内提供的所有可下载资源都是按“原样”提供,本站未做过任何改动;但本网站不保证本站提供的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同时本网站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损失或伤害。
4、未经本网站的明确许可,任何人不得大量链接本站下载资源;不得复制或仿造本网站。本网站对其自行开发的或和他人共同开发的所有内容、技术手段和服务拥有全部知识产权,任何人不得侵害或破坏,也不得擅自使用。
我要上传资料,请点我!
管理工具分类
ISO认证课程讲义管理表格合同大全法规条例营销资料方案报告说明标准管理战略商业计划书市场分析战略经营策划方案培训讲义企业上市采购物流电子商务质量管理企业名录生产管理金融知识电子书客户管理企业文化报告论文项目管理财务资料固定资产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工作分析绩效考核资料面试招聘人才测评岗位管理职业规划KPI绩效指标劳资关系薪酬激励人力资源案例人事表格考勤管理人事制度薪资表格薪资制度招聘面试表格岗位分析员工管理薪酬管理绩效管理入职指引薪酬设计绩效管理绩效管理培训绩效管理方案平衡计分卡绩效评估绩效考核表格人力资源规划安全管理制度经营管理制度组织机构管理办公总务管理财务管理制度质量管理制度会计管理制度代理连锁制度销售管理制度仓库管理制度CI管理制度广告策划制度工程管理制度采购管理制度生产管理制度进出口制度考勤管理制度人事管理制度员工福利制度咨询诊断制度信息管理制度员工培训制度办公室制度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培训绩效考核其它
精品推荐
下载排行
- 1社会保障基础知识(ppt) 16695
- 2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ppt 16695
- 3行政专员岗位职责 16695
- 4品管部岗位职责与任职要求 16695
- 5员工守则 16695
- 6软件验收报告 16695
- 7问卷调查表(范例) 16695
- 8工资发放明细表 16695
- 9文件签收单 16695
- 10跟我学礼仪 16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