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智慧奥秘(doc)
综合能力考核表详细内容
051-智慧奥秘(doc)
智慧奥秘 osho著 目 录 出版絮语………………………………………………………………………………2 中译本前言……………………………………………………………………………2 第 一 章 坦陀罗式性行为的精神面……………………………………………….3 第 二 章 透过坦陀罗而达到“宇宙的性高潮”………………………………..13 第 三 章 转向内在、朝向真理……………………………………………………22 第 四 章 从幻象到真象……………………………………………………………33 第 五 章 观照人生流动影片的技巧………………………………………………42 第 六 章 朝向真实的本性…………………………………………………………53 第 七 章 从波浪到宇宙的海洋……………………………………………………64 第 八 章 立即成道以及它的障碍…………………………………………………73 第 九 章 坦陀罗觉知和不判断的方法……………………………………………84 第 十 章 透过坦陀罗而觉知——不是原则………………………………………94 第十一章 透过改变找到那不变的……………………………………………….104 第十二章 坦陀罗的爱和解放的秘密…………………………………………….114 第十三章 跟那真实的在一起…………………………………………………….125 第十四章 坦陀罗免于欲望的方法……………………………………………….134 第十五章 坦陀罗用光的静心技巧……………………………………………….144 第十六章 种子的潜力…………………………………………………………….154 出版絮语 我们走近奥修,我们面对他的思想…… 我们会怀疑,我们会震动,我们会轻松,我们会充溢爱心,我们会静心下来…… 1931年12月11日,奥修出生于印度,早年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印度沙加大学哲学 系,曾获全印度辩论冠军。以后在印度杰波普大学哲学系担任长达九年的教授。他生前 周游印度各地和世界各国,从事学术讲演。到目前为止,根据他的讲演,整理出版了65 0余种图书,被译成30余种文字,畅销世界各地。他本人于1990年12月21日谢世。 奥修演讲的主题可以概括为一个字:人。他始终关注于工业文明后的人类生存状况 ,关注于人本身。他对落后的封建意识的审视,对资本主义物质肉欲的批判以及对人类 终极关怀的追问,是独特的、全身心的。他的演讲亲切、平等、近人,充满智慧、幽默 、灵性——我们从他的演讲集中,精选了5种—— "奥修智慧金言录",奉献给读者。 作为一个伟人、一个思想家,奥修的思想有两个鲜明的特征:一是,他在提问和解 答中诠释他的思想;在奥修看来,现代人都是"问题中人",而提问和解答是现代人的重 要生存方式。奥修坚持要求人们自己去体验真理,而不是从别人那里获得知识和信念。 二是,他反对过分依赖于理性(头脑),提倡关注经验(心的体验过程)。对经验的"体 验"来源于人的静心,所以,奥修认为静心是一件很美丽的事情,是现代人热爱生活、勤 奋工作、相互信任、充满爱心、精神富有的动因。无疑,奥修的这种"静心"思想,既带 有西方存在主义的烙印,又根植于东方神秘主义思想,尤其是中国的老庄思想。如果说 ,当代西方众多思想家都在寻找现代文明中的心灵的"自然家园",那么奥修则是积极创 造这样一个心灵的"自然家园"的东方思想家。这也是他的思想(著作),在西方各国、 在东南亚一带,引起很大震动的缘由。有人称他是继泰戈尔以后,印度又一位伟大的思 想家。 在当下,物质文明高度发展,金钱肉欲也伴随日趋膨胀。对精神文明的呼唤和重构 ,已经为世界各国政府和社会各个阶层所关注。奥修的思想(著作)之所以在东西方引 起热烈反响,恰好在这方面一定程度地显示其独特的、新鲜的、可供参照的社会批判功 能。 诚然,奥修对生命的热爱,对"存在"的关注来自于他个人的经验,因而他的思想的 缺陷和思想的矛盾也是无处不在的(如他思想中的虚无主义和唯心论倾向)。诚如奥修 自己生前所忠告的,他不希望将他的思想强加于任何人,更不希望将他的思想变为我们 的思想;他只希望:人们去分享他的思想,去感受他的经验,而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自 己的生活经验,自己的存在方式,自己的"头脑"和"心"——这也是我们编者所希望、所要 提醒读者的。 只有用审视的、批判的方式走近奥修,用分享、感受的方式进入他的思想,我们才 能从他那独特的、新鲜的、充满矛盾的、与众不同的思想中领悟存在的真谛。 在奥修的思想里并没有真理,只有关于真理或走向真理的思考线索,只有关于现代 人"存在"的独特体验和新鲜经验…… 让我们在理性的此岸,解读奥修,分享他智慧的芬芳…… 中译本前言 风人 一 打开这本书,就像打开我们"经验"的闸门,一切自然而然地流淌出来……我们怀疑自己 ,否定自己,进而想改变自己。这种改变,不应该是逃避,而应该是正视;不应该是抗 争,而应该是放轻松;不应该是索取,而应该是付出。 奥修说得绝,这叫"通过改变,耗尽改变"。这话意味深长。 二 本书通过对印度教密宗经典《坦陀罗》一书的解读,呈现它的主题:超越。 真正意义上的超越,是基于人的智慧(觉知、悟性)的开启,所以,可以说这也是一 本探寻智慧奥秘的书。当然本书的探寻是独特的、隐含的、活生生的,是指向人的内心 的。 三 在本书中,奥修就生命的存在:性、梦、爱;忧郁、痛苦、快乐,乃至饥饿、打喷嚏 等问题,在提问和解答中,传达了他的经验,并提醒我们:每一个人应该让自己成为你 自己——因为这是达到超越的基础。 四 性,是《坦陀罗》经典论述的中心。 奥修对它的解读是很新鲜的:人的生命里有两种性高潮。一种是感性上的性高潮; 一种是灵性上的性高潮。前者来自于最低中心;后者来自于最高中心。 你从"高"处入,你会感受到灵性的性高潮;你从"低"处入,你会碰到最低的性高潮。奥 修把性行为也视为一种静心的方式和实践。这打破了多少年来人们对《坦陀罗》这部经曲 的陈旧观念。"坦陀罗并不是为了性,它是要去超越"——这就是奥修的解读。 五 人们生活在这个世界里,是需要有思想的。没有思想,我们的世界会很苍白,无意 义。但思想的诞生,往往伴随着一堵"墙"的产生——这种"墙"会阻碍我们的视野,会限制 我们的思考;进而言之,有思想产生,就会有真理之辨;而真理(正确性)本身存在着 一个悖论:它既可以给我们指引方向,也会使我们主动放弃怀疑和思考——从这个意义上 说,本书里没有"思想",因为它没有"逻辑";也没有"真理",因为它只有"经验"——我想 说,奥修这些缺少逻辑力量和真理权威的演讲,或许可以迫使我们走向真实,跟真实在 一起——尽管真实是残酷的。 或许当人们面对真实的残酷,才会静心下来。 1996年1月6日于上海 1. 坦陀罗①式性行为的精神面 1973年2月22日于印度孟买 ①Tantra一词,是印度教和佛教有关密宗的经典;哲学。狭义指为印度性力派的一部 经典。 经文: 在开始性结合的时候,保持注意着最初的火,继续维持这个样子,避免结束时的余 火之灰。 当处于这样的拥抱之中,你的感官像叶子一样地摇动,进入这个摇动。 甚至没有拥抱,你也可以记住那个结合,这是蜕变! 在很高兴地看着一个阔别已久的朋友,要弥漫着这个喜悦。 当在吃东西或喝饮料的时候,变成那个食物或饮料的滋味,而且被那个滋味所充满 。 弗洛伊德在某个地方曾经说过,人一生下来就是神经病的,这是一个"半真理"。人 并非生下来就是神经病的,但是他生在一个神经病的人类里,周遭的社会迟早会把每一 个人逼成神经病。人一生下来是自然的、真实的、正常的,但是在新生儿变成社会一部 分的时候,神经病就开始运作。 就我们目前的情况,我们是神经病的,神经病包含一个分裂,一个深深的分裂,你 不是一个整体,你分裂为二,或是分裂为很多部分,这一点必须深刻了解,唯有如此, 我们才能够进入坦陀罗。你的感觉和思想已经变成两个不同的东西,这就是基本的神经 病,你思考的部分和你感觉的部分已经分裂为二。你跟思考的部分认同,但是却不跟感 觉的部分认同,然而感觉比思想更真实、比思想更自然,你一生下来就带着一颗感觉的 心,而思想是后来才培养出来的,它是社会所给予的,你的感觉已经变成一个被压抑的 东西,即使当你说你在感觉,你也只是在想说你在感觉而已。你的感觉已经死掉了。这 种情形的发生有几个原因。 当一个小孩子被生下来,他是一个感觉的个体,他能够感觉事情,他还不是一个思 考的个体,他是自然的,就好像自然界里面任何自然的东西,就好像一棵树或一只动物 ,但是我们开始塑造他、培养他,他必须压抑他的感觉,因为如果没有压抑他的感觉, 他就会有麻烦,当他想要哭,他不能够哭,因为他的父母不允许他哭,他会受到谴责, 如果他喜欢哭,他就不会被珍惜、不会被爱,他并没有按照他本然的样子被接受,他必 须好好做,按照一个特定的意识形态或理想好好地做,唯有如此,他才能够被爱。 父母并不是就他本然的样子来爱他,唯有当他遵守某些规则,他才能够被爱,那些 规则是强加上去的,它们是不自然的,因此那个自然的个体就开始压抑。某些不自然的 、不真实的东西强加在他上面,这个不真实就是你的头脑。当那个分裂太大的时候,你 就无法连接起来,你会完全忘掉你真实的本性,你会变成一个虚假的面目,而原来的面 目就丧失了,同时你也害怕去感觉那个原来的面目,因为当你感觉到它的时候,整个社 会都会反对你,所以你自己本身就反对你真实的本性。 这创造出一个非常神经病的状态,你不知道你要什么,你不知道你真实的、真正的 需要,然后你就继续追求那些不真实的需要,因为只有一颗感觉的心能够给你那个你真 实需要的知觉和方向。当你被压抑,你就创造出象征性的需要,比方说,你会继续吃得 更多更多,用食物来填满你自己,而或许你会感觉到你永远没有被填满,你的需要是爱 ,而不是食物,但是食物和爱有着深深的关联,当你爱的需要没有被感觉到,或者是被 压抑,一种虚假的对食物的需要就被创造出来,那么你可能会一直吃,因为那个需要是 假的,所以它永远无法被满足,而我们就生活在那个虚假的需要里,因此没有满足感。 你想要被爱,那是一个基本需要、那是自然的,但是它可以被转变到一个虚假的层 面,比方说如果你试着去吸引别人来注意你,那么这个爱的需要或被爱的需要可能会被 感觉成一个虚假的需要,你想要别人注意你,好让你成为一个政治领袖,有很多群众或 许会注意你,但是真正的基本需要是被爱,即使整个世界都注意你,那个基本需要也无 法被满足,其实那个基本需要只要藉着一个人的爱就可以被满足,只要藉着一个人出于 爱的关怀就可以被满足。 当你爱某一个人,你就会注意他,注意和爱是密切关联的,如果你压抑了爱的需要 ,它就变成一个象征性的需要,那么你就需要别人的注意,你或许会得到别人的注意, 但那是不会满足你的,那个需要是假的,它已经脱离了自然的、基本的需要,这种人格 的分裂就是神经病。 坦陀罗是一种非常革命性的观念,它是最古老的,但也是最新的观念,坦陀罗是最 古老的传统之一,但也是非传统的,甚至是反传统的,因为坦陀罗说:除非你是完整的 、一体的,否则你就错过了整个生命,你不应该停留在分裂的状态,你必须变成一个整 体,要怎么样做才能变成一个整体呢?你可以继续思考,但那将不会有所帮助,因为思 想是一个划分的技巧,思想是分析性的,它将事情分开,它使事情分裂;感觉是结合的 、合成的,它使事情变成一体,所以你可以一直思考、阅读、学习、沉思,但是那将不 会有所帮助,除非你退回到感觉的中心,但那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即使当我们想到那个 感觉的中心,我们也是在想! 当你告诉某人:"我爱你。"你要觉知到那只是一个思想或是一个感觉,如果那只是 一个思想,那么你就错失了某些东西,感觉是属于整体的:你的整个身体、头脑以及每 一样东西都包含在内。在思考当中,只有你的头脑被包含进去,而即使那个也是不完全 的,也只是片断而已,只是一道飞逝而过的思想,在下一个片刻它或许就不存在了,只 有一个片断被包含进去,这种情况在生命里产生很多悲哀,因为用一个片断的思想,你 是在给予一个你无法实现的承诺,你可以说:"我爱你,我将永远爱你。"然而,第二部 分是一个你无法实现的承诺,因为它来自一个片断的思想,你的整个存在并没有包含在 它里面,当那个片断消失、当那个思想不复存在,那么你明天将要怎么办?如此一来, 那个承诺将会...
051-智慧奥秘(doc)
智慧奥秘 osho著 目 录 出版絮语………………………………………………………………………………2 中译本前言……………………………………………………………………………2 第 一 章 坦陀罗式性行为的精神面……………………………………………….3 第 二 章 透过坦陀罗而达到“宇宙的性高潮”………………………………..13 第 三 章 转向内在、朝向真理……………………………………………………22 第 四 章 从幻象到真象……………………………………………………………33 第 五 章 观照人生流动影片的技巧………………………………………………42 第 六 章 朝向真实的本性…………………………………………………………53 第 七 章 从波浪到宇宙的海洋……………………………………………………64 第 八 章 立即成道以及它的障碍…………………………………………………73 第 九 章 坦陀罗觉知和不判断的方法……………………………………………84 第 十 章 透过坦陀罗而觉知——不是原则………………………………………94 第十一章 透过改变找到那不变的……………………………………………….104 第十二章 坦陀罗的爱和解放的秘密…………………………………………….114 第十三章 跟那真实的在一起…………………………………………………….125 第十四章 坦陀罗免于欲望的方法……………………………………………….134 第十五章 坦陀罗用光的静心技巧……………………………………………….144 第十六章 种子的潜力…………………………………………………………….154 出版絮语 我们走近奥修,我们面对他的思想…… 我们会怀疑,我们会震动,我们会轻松,我们会充溢爱心,我们会静心下来…… 1931年12月11日,奥修出生于印度,早年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印度沙加大学哲学 系,曾获全印度辩论冠军。以后在印度杰波普大学哲学系担任长达九年的教授。他生前 周游印度各地和世界各国,从事学术讲演。到目前为止,根据他的讲演,整理出版了65 0余种图书,被译成30余种文字,畅销世界各地。他本人于1990年12月21日谢世。 奥修演讲的主题可以概括为一个字:人。他始终关注于工业文明后的人类生存状况 ,关注于人本身。他对落后的封建意识的审视,对资本主义物质肉欲的批判以及对人类 终极关怀的追问,是独特的、全身心的。他的演讲亲切、平等、近人,充满智慧、幽默 、灵性——我们从他的演讲集中,精选了5种—— "奥修智慧金言录",奉献给读者。 作为一个伟人、一个思想家,奥修的思想有两个鲜明的特征:一是,他在提问和解 答中诠释他的思想;在奥修看来,现代人都是"问题中人",而提问和解答是现代人的重 要生存方式。奥修坚持要求人们自己去体验真理,而不是从别人那里获得知识和信念。 二是,他反对过分依赖于理性(头脑),提倡关注经验(心的体验过程)。对经验的"体 验"来源于人的静心,所以,奥修认为静心是一件很美丽的事情,是现代人热爱生活、勤 奋工作、相互信任、充满爱心、精神富有的动因。无疑,奥修的这种"静心"思想,既带 有西方存在主义的烙印,又根植于东方神秘主义思想,尤其是中国的老庄思想。如果说 ,当代西方众多思想家都在寻找现代文明中的心灵的"自然家园",那么奥修则是积极创 造这样一个心灵的"自然家园"的东方思想家。这也是他的思想(著作),在西方各国、 在东南亚一带,引起很大震动的缘由。有人称他是继泰戈尔以后,印度又一位伟大的思 想家。 在当下,物质文明高度发展,金钱肉欲也伴随日趋膨胀。对精神文明的呼唤和重构 ,已经为世界各国政府和社会各个阶层所关注。奥修的思想(著作)之所以在东西方引 起热烈反响,恰好在这方面一定程度地显示其独特的、新鲜的、可供参照的社会批判功 能。 诚然,奥修对生命的热爱,对"存在"的关注来自于他个人的经验,因而他的思想的 缺陷和思想的矛盾也是无处不在的(如他思想中的虚无主义和唯心论倾向)。诚如奥修 自己生前所忠告的,他不希望将他的思想强加于任何人,更不希望将他的思想变为我们 的思想;他只希望:人们去分享他的思想,去感受他的经验,而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自 己的生活经验,自己的存在方式,自己的"头脑"和"心"——这也是我们编者所希望、所要 提醒读者的。 只有用审视的、批判的方式走近奥修,用分享、感受的方式进入他的思想,我们才 能从他那独特的、新鲜的、充满矛盾的、与众不同的思想中领悟存在的真谛。 在奥修的思想里并没有真理,只有关于真理或走向真理的思考线索,只有关于现代 人"存在"的独特体验和新鲜经验…… 让我们在理性的此岸,解读奥修,分享他智慧的芬芳…… 中译本前言 风人 一 打开这本书,就像打开我们"经验"的闸门,一切自然而然地流淌出来……我们怀疑自己 ,否定自己,进而想改变自己。这种改变,不应该是逃避,而应该是正视;不应该是抗 争,而应该是放轻松;不应该是索取,而应该是付出。 奥修说得绝,这叫"通过改变,耗尽改变"。这话意味深长。 二 本书通过对印度教密宗经典《坦陀罗》一书的解读,呈现它的主题:超越。 真正意义上的超越,是基于人的智慧(觉知、悟性)的开启,所以,可以说这也是一 本探寻智慧奥秘的书。当然本书的探寻是独特的、隐含的、活生生的,是指向人的内心 的。 三 在本书中,奥修就生命的存在:性、梦、爱;忧郁、痛苦、快乐,乃至饥饿、打喷嚏 等问题,在提问和解答中,传达了他的经验,并提醒我们:每一个人应该让自己成为你 自己——因为这是达到超越的基础。 四 性,是《坦陀罗》经典论述的中心。 奥修对它的解读是很新鲜的:人的生命里有两种性高潮。一种是感性上的性高潮; 一种是灵性上的性高潮。前者来自于最低中心;后者来自于最高中心。 你从"高"处入,你会感受到灵性的性高潮;你从"低"处入,你会碰到最低的性高潮。奥 修把性行为也视为一种静心的方式和实践。这打破了多少年来人们对《坦陀罗》这部经曲 的陈旧观念。"坦陀罗并不是为了性,它是要去超越"——这就是奥修的解读。 五 人们生活在这个世界里,是需要有思想的。没有思想,我们的世界会很苍白,无意 义。但思想的诞生,往往伴随着一堵"墙"的产生——这种"墙"会阻碍我们的视野,会限制 我们的思考;进而言之,有思想产生,就会有真理之辨;而真理(正确性)本身存在着 一个悖论:它既可以给我们指引方向,也会使我们主动放弃怀疑和思考——从这个意义上 说,本书里没有"思想",因为它没有"逻辑";也没有"真理",因为它只有"经验"——我想 说,奥修这些缺少逻辑力量和真理权威的演讲,或许可以迫使我们走向真实,跟真实在 一起——尽管真实是残酷的。 或许当人们面对真实的残酷,才会静心下来。 1996年1月6日于上海 1. 坦陀罗①式性行为的精神面 1973年2月22日于印度孟买 ①Tantra一词,是印度教和佛教有关密宗的经典;哲学。狭义指为印度性力派的一部 经典。 经文: 在开始性结合的时候,保持注意着最初的火,继续维持这个样子,避免结束时的余 火之灰。 当处于这样的拥抱之中,你的感官像叶子一样地摇动,进入这个摇动。 甚至没有拥抱,你也可以记住那个结合,这是蜕变! 在很高兴地看着一个阔别已久的朋友,要弥漫着这个喜悦。 当在吃东西或喝饮料的时候,变成那个食物或饮料的滋味,而且被那个滋味所充满 。 弗洛伊德在某个地方曾经说过,人一生下来就是神经病的,这是一个"半真理"。人 并非生下来就是神经病的,但是他生在一个神经病的人类里,周遭的社会迟早会把每一 个人逼成神经病。人一生下来是自然的、真实的、正常的,但是在新生儿变成社会一部 分的时候,神经病就开始运作。 就我们目前的情况,我们是神经病的,神经病包含一个分裂,一个深深的分裂,你 不是一个整体,你分裂为二,或是分裂为很多部分,这一点必须深刻了解,唯有如此, 我们才能够进入坦陀罗。你的感觉和思想已经变成两个不同的东西,这就是基本的神经 病,你思考的部分和你感觉的部分已经分裂为二。你跟思考的部分认同,但是却不跟感 觉的部分认同,然而感觉比思想更真实、比思想更自然,你一生下来就带着一颗感觉的 心,而思想是后来才培养出来的,它是社会所给予的,你的感觉已经变成一个被压抑的 东西,即使当你说你在感觉,你也只是在想说你在感觉而已。你的感觉已经死掉了。这 种情形的发生有几个原因。 当一个小孩子被生下来,他是一个感觉的个体,他能够感觉事情,他还不是一个思 考的个体,他是自然的,就好像自然界里面任何自然的东西,就好像一棵树或一只动物 ,但是我们开始塑造他、培养他,他必须压抑他的感觉,因为如果没有压抑他的感觉, 他就会有麻烦,当他想要哭,他不能够哭,因为他的父母不允许他哭,他会受到谴责, 如果他喜欢哭,他就不会被珍惜、不会被爱,他并没有按照他本然的样子被接受,他必 须好好做,按照一个特定的意识形态或理想好好地做,唯有如此,他才能够被爱。 父母并不是就他本然的样子来爱他,唯有当他遵守某些规则,他才能够被爱,那些 规则是强加上去的,它们是不自然的,因此那个自然的个体就开始压抑。某些不自然的 、不真实的东西强加在他上面,这个不真实就是你的头脑。当那个分裂太大的时候,你 就无法连接起来,你会完全忘掉你真实的本性,你会变成一个虚假的面目,而原来的面 目就丧失了,同时你也害怕去感觉那个原来的面目,因为当你感觉到它的时候,整个社 会都会反对你,所以你自己本身就反对你真实的本性。 这创造出一个非常神经病的状态,你不知道你要什么,你不知道你真实的、真正的 需要,然后你就继续追求那些不真实的需要,因为只有一颗感觉的心能够给你那个你真 实需要的知觉和方向。当你被压抑,你就创造出象征性的需要,比方说,你会继续吃得 更多更多,用食物来填满你自己,而或许你会感觉到你永远没有被填满,你的需要是爱 ,而不是食物,但是食物和爱有着深深的关联,当你爱的需要没有被感觉到,或者是被 压抑,一种虚假的对食物的需要就被创造出来,那么你可能会一直吃,因为那个需要是 假的,所以它永远无法被满足,而我们就生活在那个虚假的需要里,因此没有满足感。 你想要被爱,那是一个基本需要、那是自然的,但是它可以被转变到一个虚假的层 面,比方说如果你试着去吸引别人来注意你,那么这个爱的需要或被爱的需要可能会被 感觉成一个虚假的需要,你想要别人注意你,好让你成为一个政治领袖,有很多群众或 许会注意你,但是真正的基本需要是被爱,即使整个世界都注意你,那个基本需要也无 法被满足,其实那个基本需要只要藉着一个人的爱就可以被满足,只要藉着一个人出于 爱的关怀就可以被满足。 当你爱某一个人,你就会注意他,注意和爱是密切关联的,如果你压抑了爱的需要 ,它就变成一个象征性的需要,那么你就需要别人的注意,你或许会得到别人的注意, 但那是不会满足你的,那个需要是假的,它已经脱离了自然的、基本的需要,这种人格 的分裂就是神经病。 坦陀罗是一种非常革命性的观念,它是最古老的,但也是最新的观念,坦陀罗是最 古老的传统之一,但也是非传统的,甚至是反传统的,因为坦陀罗说:除非你是完整的 、一体的,否则你就错过了整个生命,你不应该停留在分裂的状态,你必须变成一个整 体,要怎么样做才能变成一个整体呢?你可以继续思考,但那将不会有所帮助,因为思 想是一个划分的技巧,思想是分析性的,它将事情分开,它使事情分裂;感觉是结合的 、合成的,它使事情变成一体,所以你可以一直思考、阅读、学习、沉思,但是那将不 会有所帮助,除非你退回到感觉的中心,但那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即使当我们想到那个 感觉的中心,我们也是在想! 当你告诉某人:"我爱你。"你要觉知到那只是一个思想或是一个感觉,如果那只是 一个思想,那么你就错失了某些东西,感觉是属于整体的:你的整个身体、头脑以及每 一样东西都包含在内。在思考当中,只有你的头脑被包含进去,而即使那个也是不完全 的,也只是片断而已,只是一道飞逝而过的思想,在下一个片刻它或许就不存在了,只 有一个片断被包含进去,这种情况在生命里产生很多悲哀,因为用一个片断的思想,你 是在给予一个你无法实现的承诺,你可以说:"我爱你,我将永远爱你。"然而,第二部 分是一个你无法实现的承诺,因为它来自一个片断的思想,你的整个存在并没有包含在 它里面,当那个片断消失、当那个思想不复存在,那么你明天将要怎么办?如此一来, 那个承诺将会...
051-智慧奥秘(doc)
[下载声明]
1.本站的所有资料均为资料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交流使用。如有侵犯到您版权的,请来电指出,本站将立即改正。电话:010-82593357。
2、访问管理资源网的用户必须明白,本站对提供下载的学习资料等不拥有任何权利,版权归该下载资源的合法拥有者所有。
3、本站保证站内提供的所有可下载资源都是按“原样”提供,本站未做过任何改动;但本网站不保证本站提供的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同时本网站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损失或伤害。
4、未经本网站的明确许可,任何人不得大量链接本站下载资源;不得复制或仿造本网站。本网站对其自行开发的或和他人共同开发的所有内容、技术手段和服务拥有全部知识产权,任何人不得侵害或破坏,也不得擅自使用。
我要上传资料,请点我!
管理工具分类
ISO认证课程讲义管理表格合同大全法规条例营销资料方案报告说明标准管理战略商业计划书市场分析战略经营策划方案培训讲义企业上市采购物流电子商务质量管理企业名录生产管理金融知识电子书客户管理企业文化报告论文项目管理财务资料固定资产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工作分析绩效考核资料面试招聘人才测评岗位管理职业规划KPI绩效指标劳资关系薪酬激励人力资源案例人事表格考勤管理人事制度薪资表格薪资制度招聘面试表格岗位分析员工管理薪酬管理绩效管理入职指引薪酬设计绩效管理绩效管理培训绩效管理方案平衡计分卡绩效评估绩效考核表格人力资源规划安全管理制度经营管理制度组织机构管理办公总务管理财务管理制度质量管理制度会计管理制度代理连锁制度销售管理制度仓库管理制度CI管理制度广告策划制度工程管理制度采购管理制度生产管理制度进出口制度考勤管理制度人事管理制度员工福利制度咨询诊断制度信息管理制度员工培训制度办公室制度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培训绩效考核其它
精品推荐
下载排行
- 1社会保障基础知识(ppt) 16695
- 2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ppt 16695
- 3行政专员岗位职责 16695
- 4品管部岗位职责与任职要求 16695
- 5员工守则 16695
- 6软件验收报告 16695
- 7问卷调查表(范例) 16695
- 8工资发放明细表 16695
- 9文件签收单 16695
- 10跟我学礼仪 16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