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中国手机业产业链研究(doc)

  文件类别:其它

  文件格式:文件格式

  文件大小:13K

  下载次数:67

  所需积分:5点

  解压密码:qg68.cn

  下载地址:[下载地址]

清华大学卓越生产运营总监高级研修班

综合能力考核表详细内容

03-04中国手机业产业链研究(doc)
03-04中国手机业产业链研究 2003年中国内地共生产手机1.86亿部,全球占有率达到36%,是世界上手机产量最高的地 区。2003年中国手机出口量达到9523万部,占全部产量的51%。   根据中国信息产业部的预测。2004年中国手机产量为1.7亿部,比去年减少1600万部 ,但是出口预测将上升到1.05亿部,比去年上升1000万部。为了保证今年手机产业的健 康发展,信息产业部今年宏观调控的核心是:鼓励手机产业在出口、研发以及配套设施 建设等三个方面各有突破。 手机厂家的生产方式有四种层次。第一层次生产方式就是贴牌或组装(SKD或CKD);第二 层次的生产方式是设计方案级;第三层次的生产方式是模块级和硬件平台级;第四层次 的生产方式是芯片级生产,全球有这种能力的手机厂商仅有10家左右。国内品牌企业大 多数还处于第一层次或第二层次。   2003年中国内地共生产手机1.86亿部,全球占有率达到36%,是世界上手机产量最高 的地区。2003年中国手机出口量达到9523万部,占全部产量的51%。根据中国信息产业部 的预测。2004年中国手机产量为1.7亿部,比去年减少1600万部,但是出口预测将上升到 1.05亿部,比去年上升1000万部。为了保证今年手机产业的健康发展,信息产业部今年 宏观调控的核心是:鼓励手机产业在出口、研发以及配套设施建设等三个方面各有突破 。 2002年-2003年国内手机业数据比较   2003年平均每部进口手机比出口手机贵大约50美元,显然进口的手机要更高档,出 口的都是低档手机。   美国市场和德国市场仍然是中国手机的主要出口地,分别占全部出口市场的33%和1 4%。同时有1700万手机通过香港口岸出口。   韩国是中国手机进口的主要国家,2003年共进口了大约20.3亿美元的整机,进口量 大约为1400万。台湾地区的进口额大约为4.9亿美元,进口量大约为400万部。日本地区 进口额大约为2亿美元,进口量大约为350万部,其中大约300万部为小灵通。   中国巨大的手机消费市场和巨大的生产能力下面,聚集了上千家手机相关企业,形 成了一个庞大的产业群。为了深入了解中国手机产业链,方便相关企业选择产业合作伙 伴;为了让国内企业更加了解产业竞争环境,寻找出口、研发以及配套设施建设的突破 口;水清木华研究中心和北京邮电大学的七名研究人员,经过三个月深入挖掘中国手机 产业链数百家重要企业的有关数据和资料,翻译整理国外相关报告和文章;经过汇总分 析研究,以及与业内专家的探讨交流,最终形成了《中国手机产业链研究报告(手机制造 部分)》。   《中国手机产业链研究报告(手机制造部分)》共300多页,包含约20万字和200多幅图 表。该报告系统全面地研究中国手机产业链,揭示中国手机设计公司、手机芯片和处理 器、手机PCB板、手机用被动元件、手机用显示屏、手机外壳与按键、手机用连接器等相 关产业的现状与未来趋势,对各主要厂家的实力背景、技术优势、财务状况、产品结构 、生产能力、客户状况、联系方式、未来发展方向、在中国内地的投资设厂(设研发中心 )情况,都尽力做全面的阐述。对于中国手机市场主要厂家的市场定位、经营模式与供应 链、部分产品的设计来源、贴牌来源、生产资源、合作伙伴、主要代理商等方面,也做 了详细的介绍。   二、综述:中国手机产业发展历程   摘自《2003-2004年中国手机行业产业链研究报告》   1990年,邮电部杭州通信设备厂与摩托罗拉签定一项代工合同,依照合同,杭州通 信设备厂将以SKD(主要零组件方式)为摩托罗拉代工手机。1993年1月19日,合同期满, 摩托罗拉与杭州通信设备厂续签代工合同,不过这次是以CKD(零部件)方式为摩托罗拉代 工手机。这应该算是中国手机产业的萌芽。从1993年到1999年6月,手机大厂陆续进入中 国,总共建立了12家合资工厂。中国本土也出现了五家手机企业,分别是东方通信、厦 华电子、科建电子与TCL移动、奉化波导。   1999年国产手机市场占有率为3%,2000年是7.5%,2001年是15%,2002年是30%。国 产手机高速成长的幕后英雄分别是法国手机模块厂家和韩国贴牌手机厂家,这也是中国 手机产业2002年以前的两大主流,一种是采用手机模块加上外围元件,自行或委托韩国 设计外观和MMI人机界面,另一种就是直接贴牌。   一、Wavecom模块中国发光   Wavecom成立于1993年,是世界上第一家将GSM技术商业化的企业,第一家推出手机 模块的企业。所谓模块就是将手机主要的三大块:基频、中频、射频整合到一块,然后 用铝合金外壳封装。只要加上少量外围元件,再加上LCD显示屏、外壳和MMI人机界面就 基本完成了手机设计。Wavecom随模块提供底层物理层软件和2、3层通讯协议软件。虽然 不是源代码,不过对中国厂家来说能得到通讯协议软件就不错了,以前这些都是封闭式 的软件,授权费用高昂。   Wavecom在亚洲特别是中国找到了市场,这让Wavecom也感到意外。1999年12月20日 ,中科健与Wavecom签署合作协议,不过科健最终没能让Wavecom发光。科健另外找到了 三星这个更好的合作伙伴。不过这个时候Wavecom得到了TCL的认同。两者都从合作中得 到了丰厚的回报。2001年TCL为Wavecom贡献了大约1亿欧元的销售额,占到Wavecom总销 售额的32.9%。TCL的手机销量从2000年的30万部增加到150万部,销售额达到30亿人民币 以上。而Wavecom的销售额也从2000年的6560万美元增加到3.227亿美元,差不多增加了 4倍。而这个时候全球的手机产业都出现衰退,全球手机销量第一次下滑,下滑幅度达到 了6.5%,不少厂家出现亏损。Wavecom却高速增长,在当时的股市上春风得意。而2002年 TCL为Wavecom贡献了67%的销售额,达到3.7亿欧元折合美元大约4.3亿美元,折合人民币 大约36亿元。 2002年TCL共生产手机639万部。Wavecom的模组出货大约880万,TCL占约60%的份额——53 0万部。也就是说TCL有83%的手机采用了Wavecom的模块。这一次Wavecom没有太多增长, 销售额从2001年的3.227亿美元增长到5.5亿美元,增长了70%。南方高科在2001年底与W avecom展开合作,合作的效益立竿见影,2002年1- 10月份手机销量比2001年全年整整增长了7倍。   Wavecom还有一个重要的合作伙伴。韩国的SEWON,2001年SEWON曾经一次购买Wavec om 55万个模块。而SEWON主要的出口地就是中国,SEWON为波导大量贴牌,波导是Wavecom的 间接客户。   二、波导贴牌成就第一   波导是第一个达到国产手机乃至中国手机销量第一名的,成功的秘诀就是贴牌。   1998年法国Sagem来到中国手机市场淘金,这个当时世界第六大手机厂在中国基本颗 粒无收,失意的Sagem碰上了波导。Sagem的失败在于对中国市场的不了解,销售方式不 对,而波导最擅长的就是销售,而当时的波导最后一个拿到手机生产许可证,没有时间 去建立自己的设计队伍,贴牌是最明智的选择,毕竟市场不等人。1999年2月,奉化波导 有限公司与法国SAGEM公司签订合作协议,进行移动电话技术开发和生产合作。1999年7 月8日,奉化波导有限公司贷款建成第一条移动电话生产线并开工生产,当然是条SKD生 产线。就是依靠Sagem的贴牌,2000年波导成为国产手机第一名。而在这期间,波导找到 了更好的合作伙伴--韩国的SEWON。   SEWON的外观设计更符合中国人的审美观,2000年10月波导第一次联系SEWON,SEWO N成为第一个为中国手机厂家贴牌的韩国厂家,从2000年10月到2002年8月,SEWON从波导 那里得到了5亿美元,大约6000亿韩元的收入。总共为波导生产了大约300万部手机,其 中2000年10月和2002年6月两次大定单就有169万部。2002年初,波导下单30万CDMA手机 给Pantech,金额为0.5亿美元。2002年10月,波导再次下单50万CDMA手机给Pantech,金 额大约1.042亿美元。同时下单40万部给韩国TELSON,金额达1.12亿美元。2003年2月, 波导一次下单74万部GSM手机给PANTECH,金额大约1亿美元。波导依靠贴牌,连续4年销 量国内品牌第一,2003年更是全国销量第一。   SEWON也没少赚钱,2001年销售收入6691亿韩元比2000年4040亿韩元的销售收入增长 了65%。2002年SEWON中国地区手机销量为176万部。   赚钱最多的不是SEWON,而是BELLWAVE,这家公司成立于1999年9月的公司还是世界 上人均创造利润最高的公司,2002年人均创造利润达9.34万美元,而2003年人均创造利 润超过20万美元,即便是人均销售额这个数也不能算低,更何况是利润,世界上再没有 比它更赚钱的公司了,不过这一切都是拜中国手机厂家所恩赐。   第一个给BELLWAVE恩赐的是夏新,2001年8月,夏新购买了BELLWAVE的一款名为熊猫 P7的设计,并委托BELLWAVE在韩国为其OEM生产。这款熊猫P7就是后来让夏新一举成名的 A8。A8卖疯了,据说销量有250万部甚至更高,而且单价也高。依靠A8,夏新大赚,成为 中国手机毛利率最高的厂家,销量也增长了数倍,夏新扭亏为盈。   不过BELLWAVE赚的更多,2001年BELLWAVE的销售额只有2225.6万美元,2002年则成 长了近10倍达到了21898.5万美元。而利润丝毫没有下降,从2001年的183.4万增加到23 93万美元,增长了13倍。它可能是世界上利润增长速度最快的公司了。之后发生了手机 泄密事件,夏新断绝了和BELLWAVE的交往。不过BELLWAVE早就找到了新东家,那就是熊 猫和波导。2003年BELLWAVE销售额丝毫没有放慢增长速度,上半年就出口2.1亿美元,已 经与2002年差不多,而这2.1亿美元当中,有1.96亿美元来自中国熊猫和波导。连SARS也 挡不住BELLWAVE的脚步,下半年BELLWAVE同样不错,全年预计销售额达4.3亿美元,利润 预计7389万美元,人均创造利润超过20万美元。 三、市场变化快 Wavecom失意   昨天成功的经验可能是今天失败的原因,这句话用到Wavecom身上最合适不过。Wav ecom的确很成功,这让同行们对Wavecom产生了兴趣,GSM手机模块并非技术门槛很高, 只是Wavecom在合适的时间选对了合适的项目。比Wavecom技术高很多的一流半导体厂家 很快就拿出了和模块对抗的产品,那就是手机硬件平台整体解决方案。   手机硬件平台整体解决方案是指厂家提供基频中的DSP、MCU、ADC、DAC等关键芯片 组和设计方案。软件方面通常只提供底层的物理层软件。与模块最大的差别是它通常以 芯片组的形式出现,而不是铝合金封装的小盒子。硬件平台整体解决方案为手机设计提 供了更大的设计空间,尤其是在外观和内部结构上,它可以允许折叠、滑盖、旋转、双 屏等多种方式,模块想做到这点比较困难。在软件上,它的发挥空间更大。在功能上它 允许任意添加新的功能,模块则无法想象。当然它也有个缺点,那就是对设计者的技术 水平要求比较高。而模块则相对要求很低。   面对手机这个大市场,任何厂家都不会轻视,世界一流的半导体厂家无一例外地推 出了手机硬件平台整体解决方案,有德州仪器的OMAP、摩托罗拉的I250、爱立信移动平 台的GX00系列,Agere的Sceptre系列、飞利浦的Nexperia、Infineon的黄金系列、英特 尔的Manitoba、意法半导体的Nomadik、ADI的SoftFone、Skyworks一个个都在中国寻找 市场。   解决手机硬件平台整体解决方案缺点的是手机设计公司,手机设计公司有能力将手 机硬件平台整体解决方案变成现实的完整的手机设计方案。而这些工作是手机厂家不能 或不愿意做的。中国的手机产业链增加了一级,那就是手机设计公司,而产业链上模块 提供者这一环正在消退。   Wavecom立刻就倒了霉。根据Wavecom公布的数字,2002年3季度,Wavecom的模块出 货量高达290万块,而2003年1季度就下降到170万块,更惨的是2季度下降到了140万块, 3季度只有110万块,4季度是传统的旺季,出货量稍微提高到120万块。年报显示2002年 Wavecom销售额达到5.6亿欧元,大赚了4200万欧元。而Wavecom在2月份公布2003年销售 额只有2.8亿欧元,亏损高达2600万欧元。销售额下降了一半,而利润下降了6800万欧元 。   四、市场让产业链变化   2003年手机市场最大的特色就是变化太快。正是市场的变化促使产业发生变化,而 产业变化又加速了市场的变化。手机的变化体现在外观、功能、配置上。   2003年手机的外观和配置发生了巨变,年初还是单色显示屏的主流,4月份就出现4 096色显示屏的身影,之后彩屏手机的市场占有率直线上升,10月份4096色的显示屏就被 65536色显示屏打的抬不起头。而年尾,TFT-LCD又来了,4096色的STN- LCD立刻就招架不住。2004年2月1日前,考察中国手机市场上新推出的59部手机中,单色 只占3%,4096色STN-LCD占19%,而TFT- LCD已经达到54%。考察中国手机贴牌基地的韩国,其2004年新推出的50部手机中100%是 彩色屏幕,TFT-LCD占74%,4096色STN-LCD占有率为0,变化之快,令人惊叹。   2003手机的功能变化更快。首先是和...
03-04中国手机业产业链研究(doc)
 

[下载声明]
1.本站的所有资料均为资料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交流使用。如有侵犯到您版权的,请来电指出,本站将立即改正。电话:010-82593357。
2、访问管理资源网的用户必须明白,本站对提供下载的学习资料等不拥有任何权利,版权归该下载资源的合法拥有者所有。
3、本站保证站内提供的所有可下载资源都是按“原样”提供,本站未做过任何改动;但本网站不保证本站提供的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同时本网站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损失或伤害。
4、未经本网站的明确许可,任何人不得大量链接本站下载资源;不得复制或仿造本网站。本网站对其自行开发的或和他人共同开发的所有内容、技术手段和服务拥有全部知识产权,任何人不得侵害或破坏,也不得擅自使用。

 我要上传资料,请点我!
人才招聘 免责声明 常见问题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隐私保护 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登陆帮助 友情链接
COPYRIGT @ 2001-2018 HTTP://WWW.QG68.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资源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