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网络银行发展初探

  文件类别:其它

  文件格式:文件格式

  文件大小:13K

  下载次数:143

  所需积分:1点

  解压密码:qg68.cn

  下载地址:[下载地址]

清华大学卓越生产运营总监高级研修班

综合能力考核表详细内容

我国网络银行发展初探
摘要 电子商务的发展给银行业带来了机遇。论文对我国网络银行与发达国家网络银行进行了对比研究。我国网络银行现阶段的发展目标应定位于利用网络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形成传统银行业务和网络银行业务“两条腿”走路的格局。走出一条符合中国银行业实际情况的网络银行发展道路。
关键词 电子商务 网络银行 信用机制

1 引言
自1995年美国诞生世界第一家网络银行——安全第一网络银行以来,网络银行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世界范围内迅猛发展。作为传统金融业与高科技产业相结合的产物,网络银行已成为网络经济时代金融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发达国家银行都将发展网络银行作为迎接挑战、参与竞争、取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论文对我国网络银行和发达国家网络银行进行了多方面的对比,希望能从中寻找突破口,确定我国网络银行在现有基础上的深层次发展战略。

2 电子商务给银行业带来的影响和机遇
电子商务的发展一方面要求商家和消费者的开户银行提供资金支付支持,有效实现支付手段的电子化和网络化;另一方面,电子商务的发展也给银行业带来了机遇,电子商务技术为突破银行传统的业务模式,拓展和延伸银行的服务提供了有利的武器。网络银行以优质、快捷、全面的服务为人们展现了未来银行的发展模式,成为金融发展的方向。
电子商务给银行业的发展所带来的影响和机遇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 1 巨大的市场,全新的竞争规则
数以亿计的网络用户被互联网连接起来,而且以每年70%的速度增加,为银行业展现了一个全球性的巨大市场。基于Internet的电子商务赋予银行业一种全新的营销方式,带动金融业实现国际化,并重新构架市场竞争规则:所有银行无论实力和规模大小,在网络上一律平等,跨国经营不再是大银行的专利。这预示着电子商务时代的银行,主要靠先进科技所增加的竞争力来确立竞争优势。

2. 2 全新的服务模式
电子商务时代的银行突破了传统的经营和服务模式,出现了网络银行、自助银行、无人银行、电话银行、信息服务中心等,以此来实现以客户为中心,提供全功能、个性化的服务模式。新的服务模式为客户提供超越时空的“AAA”式服务,即在任何时候(Anytime)、任何地方(Anywhere)、以任何方式(Anyhow)为客户提供每年365天、每天24小时的全天候金融服务。

2. 3 全新的运作模式
电子商务时代的银行,随着高科技的迅猛发展,运作模式趋向虚拟化、智能化。现代银行不再需要在各地区设置分行等分支机构来扩展业务,而只需连入Internet的终端即可将银行业务伸向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另一方面,传统银行主要借助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向客户提供服务。而网络银行主要借助智能资本,靠少数智能劳动者便可为客户提供全方位服务。

3 网络银行的运作模式

3.1 网络银行
网络银行(E-Bank, Electronic Bank)又称在线银行、电子银行、网上银行,是银行利用互联网技术,通过互联网向客户提供开户、销户、查询、对帐、行内转账、跨行转账、信贷、网上证券、投资理财等网上金融服务。这里的网上金融服务是指实质性的金融服务,除了传统的商业银行业务之外,还可以进行网上支付结算。那些拥有自己网站,但仅仅进行形象宣传和业务介绍的传统银行,充其量只能算“上网银行”,而非“网络银行”。
E-Bank目前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完全依赖于Internet发展起来的全新网络银行,这类银行所有的业务交易依靠Internet进行,如世界第一家全交易型网络银行——美国安全第一网络银行(Security First Network Bank,简称SFNB);另一种则是在现有商业银行基础上发展起来,把银行服务业务运用到Internet,开创新的电子服务窗口,即所谓传统业务的外挂电子银行系统。目前我国开办的网络银行业务都属于后一种。

3.2 E-Bank的运作
这里简谈一下基于SET协议的网上交易(B to C)E-Bank的运作。
首先客户要在自己的计算机里安装一个电子钱包,然后需要到CA认证中心(到CA的网站)去申请一个证书,这个证书用来在做交易的时候跟商家与银行做身份上的认证。做好了这些准备工
作以后,客户便可以进行在线支在线支付了。
如图所示,以网上购物为例:客户通过自己的浏览器在某网上商店选取好商品后,把它放在购物车里结算,在结账单里填写姓名、地址、联络方式;接着启动电子钱包,输入自己的密码,在钱包中选取一张卡来付款;此时,计算机上会出现一个窗口来确认商店,实际上这就是证书在起验证作用,表明这家商店是一家经过认证的真实的商店,这些信息则来自CA和支付网关;确认商店后,下一步就是验证一下客户的账户是否有足够的钱;当通过支付网关进入银行网络完成验证并反馈回来的时候,客户卡中的钱实际已经从账户中扣除去了。至此,客户的购物程序已经完成。而对于网上的商户来说,货款虽已从客户卡中扣出,但还没有马上放到商户的账户里,银行会定时自动生成一个报表,然后跟商户服务器上生成的报表进行对照,一旦确认,银行便会把钱划到商户的账户里。这时商户的服务器已收到定购要求和订单号码,可以开始发货了。在基于SET协议的整个过程中,客户的信息是分开走的,银行只看到客户卡信息而看不到订单信息,商户则反之,这样就保证了整个交易过程信息的完整、保密、安全。











认证信息
支付信息




图1 E-Bank运作示意图

4 我国网络银行与发达国家网络银行发展情况比较
我国网络银行起步较晚,许多新的网络及计算机技术都在建设之中得以应用。同时,由于计算机外包技术在我国金融业的兴起,我国网络银行解决方案大都由IBM、NTT、HP等国际著名的IT企业提供。从技术因素方面看,我国网络银行并不比发达国家落后多少,差距主要体现在非技术因素方面。

4.1 经营环境比较
4.1.1 Internet的社会普及程度不同
虽然互联网在我国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目前我国上网人数还不及总人口数的2 %,同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的差距。同时绝大多数网民上网的主要目的还是进行通信和获取信息,真正使用网上支付服务的用户少之又少,网民进行网上消费及网上支付的意识和习惯还不强。因此,单从用户角度讲,西方网络银行的优势是我国网络银行所无法比拟的,Internet的社会普及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网络银行的进一步发展。
4.1.2 网络银行法律制度及相关标准的完备程度不同
由于网络银行与传统银行存在着很大差异,现有的传统金融法规及银行行业标准都已明显不适应网络银行的发展,新的针对网络银行交易规则的法律制度及相关标准亟须制定。欧美发达国家已在这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尝试,并取得了较大成果。而我国在这方面几乎还是空白,没有强有力的法律保障。而标准工作制定的滞后使许多银行在发展网络银行业务时踌躇不前。同时,数字签名在我国还不具有法律效力,这也使网上支付发展受到很大阻碍。
4.1.3 社会信用程度不同
由于在网络银行上进行的支付与交易都是在不见面的“虚拟”环境中完成的,所以健全的信用机制是网络银行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网络银行在美国之所以很快地发展起来,主要原因正是其已经建立了完善的社会信用机制。而我国在这方面差距还很大,在企业和个人信用体系方面的建设目前还基本处于空白,这也是绝大多数客户对网络银行及其他电子交易方式采取观望态度的原因之所在。

4.2 经营观念及内部管理制度比较
由于新经济的巨大冲击,西方金融业经营观念及银行内部管理制度改革早已开始。在西方,金融业非常注重市场营销,并将市场营销观念作为指导银行经营的基本思想。现在西方银行已普遍建立了以客户为中心的网络营销模式,同时,其内部管理制度也从以物为中心的管理转向以人为中心的管理。而我国在这方面的改革还刚刚起步,其所受到的重视程度也还远远不够。管理是第一位的,技术是第二位的,如果我们只是采用了先进的技术,而没有及时更新管理制度和经营观念,我国网络银行的发展只会陷于停滞状态,不可能跟上国际发展的潮流。

5 我国网络银行发展需解决的几个问题
从上文分析可以看出,我国网络银行的发展目前还面临着许多困境及问题。面对明显不相适应的经营环境,现阶段我们必须以战略眼光从长远角度来看待发展,既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消极等待。

5.1 确立我国网络银行发展的战略目标
根据发达国家银行业的实践经验,“网络银行”可以实现以下主要目标值:降低成本、增加盈利,确立银行的企业形象,改善客户服务手段,提高金融创新速度,吸引客户、扩大市场占有率,提高工作效率等。我国网络银行应在借鉴国外发达国经验的同时,根据目前的经营环境来确定适合自身进一步发展的长远战略目标。西方有许多网络银行都以盈利作为其战略目标,而在我国网络银行发展的现阶段,面对尚不成熟的经营环境,这种方案是行不通的。同时我国商业银行的市场占有率仍是由银行分支机构的多寡及所提供传统业务种类的多少为主要决定因素的,网络银行在扩大市场占有率方面发挥的作用还不会很大。因此,我国网络银行现阶段的发展目标应定位于利用网络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从而吸引高质量的黄金客户。

5.2 确立传统银行与网络银行并行发展的战略
现阶段我们应该把传统银行与网络银行并行发展作为发展战略。由于网络银行和传统银行各有优缺点,两者将会作为同一银行的不同平台共存。前者提供了经济、有效的平台,可以向客户提供超越时空的“AAA”式服务,而后者则允许客户与银行之间的直接接触。我国网络银行的发展应逐步形成传统银行业务和网络银行业务“两条腿”走路的格局,即以传统银行业务支撑网络银行业务的快速发展,并以网络银行业务带动传统银行业务持续发展。首先应当注意到发展网络银行业务需依靠传统分支机构和原有信息资源。传统分支机构直接与银行的广大客户联系,若能将其工作和网络银行业务结合起来,则在促进网络银行发展的同时,也会带动分支机构业务的开展,从而提高银行整体的效益。

5.3 确立网络银行的科技发展战略
科技应用水平是否能够快速提高是决定网络银行能否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尽管我国银行现在普遍采用国际一流的计算机及网络设备,但我国网络银行的技术应用水平还不高,主要表现在网络银行系统与传统的后台业务系统的集成化程度较低。同时网络安全技术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网络银行的建设也缺乏系统规划意识,这都阻碍了其进一步发展。
在实施科技发展战略时,我国银行应增强系统集成意识,尽早实现网络银行系统与传统的后台业务系统之间的无缝连接,从而把组织内外的各种孤立信息结合起来并建立企业数据库及银行的决策支持系统来提高我国网络银行的整体技术应用水平。

5.4 确立以客户为导向的经营战略,不断进行金融创新,建立固定客户制度
在网络时代,银行的经营理念将发生根本转变,银行将从主要靠存、贷利差获取收入,转向靠为客户提供优质金融服务获取效益,银行将不再单纯地追求外延扩张,而是更加重视和依靠现代信息技术。届时,客户将成为决定银行兴衰成败的关键因素,在激烈的竞争中谁拥有数目巨大且不断增长的客户群体,谁就可以占有竞争优势。所以,我国商业银行必须从全局角度确立“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的经营思想,强化“以客户满意为目标”的服务理念,并及时确立以客户为导向的经营战略, 提高客户的信任程度,建立固定客户制度。

6 结论
以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革命,使网络银行成为网络时代全球银行发展的必然选择,网络银行也将成为我国银行参与国际竞争的有力武器。但是目前我国网络银行的发展还面临着众多问题,尤其是一些制度和经营环境问题在短时间内还不可能得到解决,因此现阶段我国银行业应冷静地对待网络银行的发展,既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消极等待。应根据国情实际选择发展战略,从而走出一条符合中国银行业实际情况的网络银行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 孙强..互联网商务应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0
2  网络财富——电子商务给我们带来什么? 中国企业家杂志社,经济日报出版社,2000
3  蔡岩兵, 贾素彤.电子商务——走进数字化商务时代.知识产权出版社,2000
4 关翔, 秦琼 ,娄海, 刘丹.中国电子商务与实践.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5 吴百福.国际贸易结算实务.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1997
The Preliminary Explore about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E-bank

Yu Sheng-rui
(Local Revenue of Zhongshan Borough , Dalian )
Dong Kun Lu Yu_duo
(School of Management, Dalian Univ. of Technol.)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E-commerce brings the opportunity to the banking. The revolution of IT makes the E-bank become the necessary choice of all the banks in the E-time .The perfect mechanism of credit is one of the postulates. This paper contrasts the E-bank in our country with the one in the
我国网络银行发展初探
 

[下载声明]
1.本站的所有资料均为资料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交流使用。如有侵犯到您版权的,请来电指出,本站将立即改正。电话:010-82593357。
2、访问管理资源网的用户必须明白,本站对提供下载的学习资料等不拥有任何权利,版权归该下载资源的合法拥有者所有。
3、本站保证站内提供的所有可下载资源都是按“原样”提供,本站未做过任何改动;但本网站不保证本站提供的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同时本网站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损失或伤害。
4、未经本网站的明确许可,任何人不得大量链接本站下载资源;不得复制或仿造本网站。本网站对其自行开发的或和他人共同开发的所有内容、技术手段和服务拥有全部知识产权,任何人不得侵害或破坏,也不得擅自使用。

 我要上传资料,请点我!
人才招聘 免责声明 常见问题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隐私保护 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登陆帮助 友情链接
COPYRIGT @ 2001-2018 HTTP://WWW.QG68.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资源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