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心-狂喜的艺术
综合能力考核表详细内容
静心-狂喜的艺术
绪论 静心:庆祝的艺术……………………………………………………………2
第一章 瑜伽:意识的成长…………………………………………………………6
第二章 通过有为达成无为………………………………………………………..12
第三章 “混乱的”静心…………………………………………………………..16
第四章 宁静的静心………………………………………………………………..26
第五章 深深地进入已知…………………………………………………………..30
第六章 空达里尼:生命力的唤醒………………………………………………..36
第七章 开悟:一个没有终点的起点……………………………………………..46
第八章 接受大师的点化:最终的技巧…………………………………………..50
第九章 桑雅世①:让过去死掉…………………………………………………..53
第十章 完全的欲求:通向无欲的道路…………………………………………..59
第十一章 灵魂是什么……………………………………………………………..67
第十二章 LSD和静心…………………………………………………………….70
第十三章 直觉:一个非解释……………………………………………………..72
第十四章 意识、觉知与觉醒……………………………………………………..74
第十五章 萨托历与三摩地的区别………………………………………………..76
第十六章 性能量与空达里尼的唤醒……………………………………………..80
第十七章 普拉那在7个体中的表现……………………………………………..82
第十八章 传统的技巧……………………………………………………………..88
第十九章 奥修设计的技巧………………………………………………………101
绪论 静心:庆祝的艺术
我们训练儿童去集中(focus)思想、去专注(concentrate),因为没有专注,他将来
就不能应付生活。生活要求这样,头脑必须能够专注。但是,一旦头脑能够专注以后,它就
变得很少有觉知了。觉知(awareness)意味着有意识(conscious)但并不集中在一点的头
脑,觉知是对正在发生的一切的一个意识(consciousness)。专注是一个选择,它屏弃了
专注对象以外的一切东西,它是一个狭窄化(nar-rowing)。如果你走在街上,你就必须
窄化你的意识才能走路。你无法经常地觉知到正在发生的一切,因为如果你觉知到正在发生
的一切,那么你就变得无法集中。所以,专注是需要的。头脑的专注是生活——生存和存在
的一个需要。那就是为什么每一种文明都以各自的方式设法窄化儿童的头脑。
儿童从来是不集中的,他们的意识向四面八方敞开着,任何东西都在不断地进入,没有
什么东西被屏弃。儿童敞开着一切感觉,每一种感觉都被纳入到他的意识中。有太多的东西
在进入!那就是为什么他们是那么摇摆不定、那么不稳定。儿童的还没有被制约
(unconditioned)的头脑是一个流动——一个感觉的流动。但是,如果头脑是这样的状
态,那么他将无法生存。他必须学会窄化头脑,学会专注。
头脑一旦狭窄化了,你就会变得特别意识到某一样东西,而同时,你对其他事物毫无意
识。头脑窄化得越小,它就越能取得成功,你会变成一个特殊人才,变成一个专家。但是,
整个事情就会是:你知道得越多,你的意识就越少。
狭窄化是一个生存性的需要,没有人要对此负责。只要生命存在,它就是必需的,但是
它是不够的。它是实用的,但是仅仅生存是不够的,只求实用是不够的。因此,当你变成一
个功利主义者而窄化了你的意识,那么你就屏弃了你的头脑本来有的许多能力。你没有使用
一个完整的头脑,你只是在使用其中很小的一个部分,余下的大部分就会变成无意识。
其实,意识和无意识之间没有分界线,它们不是两个头脑。“意识的头脑”是指在窄化
过程中使用的那一部分头脑,“无意识的头脑”是指被忽略、被忽视、被关闭的那一部分头
脑。这就产生了一个分割、一个分裂。头脑的那一大部分变得与你疏远了,你变得同你自己
疏远了,你成了你自己的整体(totality)的陌生人。
那一小部分被认同为你的自我,其余的则都不见了。但是,作为未曾发挥的潜力、未曾
利用的可能性、未曾经历的冒险,余下的这个无意识部分将永远在那里。这个无意识头脑,
也就是作为潜力、没有使用过的头脑将一直同有意识的头脑作搏斗,所以,人的内心始终存
在着冲突。因为无意识同有意识之间有分裂,所以每个人都处在冲突之中。只有当潜力、无
意识被允许像花一样开放时,你才能体会到存在的极乐,否则是不可能的。
如果你的潜能的主要部分得不到实现,你的一生将是一个挫败。那就是为什么一个人越
是追求实利,他就越得不到满足,他就越没有喜乐。一个人的生活态度越是功利主义,过着
越是忙碌的生活,他就活得越狭隘,他就越得不到狂喜。在功利世界中用不上的那部分头脑
已经被抛弃掉了。
功利的生活是需要的,但是它的代价是巨大的:你失去了生命的欢乐。如果你的潜力能
全部开花,那么生命就会变成一个欢乐、一个庆祝,那么,生命就是一个庆典。所以我一直
说,宗教就是把生命转变成一个庆祝。宗教的层面是欢乐的层面,而不是功利的层面。
决不能把功利的头脑当作全部的头脑,不应该为了它而牺牲掉那余下来的更大的头脑。
功利的头脑决不能成为目的,它不得不在那儿,但是作为手段的。余下的另一部分,更大
的、潜在的部分必须成为目的。那就是我所说的宗教的态度。带着非宗教的态度,那么,商
业化的头脑、功利的头脑就会成为目的。当它成为目的时,无意识就不可能把潜力实现出
来,无意识将被拒绝。如果功利的头脑成了目的,那就等于是仆人在充当主人的角色。
理智(intelligence)、头脑的狭窄化,是一个人生存的(survival)手段,但不是生
活(life)的手段。生存不等于生活。生存是一种必需,是存在于物质世界的一种必需,但
是它的目的总是要达到潜能的一个开花、达到对你具有意义的一切的开花。如果你充分实现
了,如果你里面没有任何东西停留于种子的状态,如果一切都成了现实,如果你成了一朵盛
开的花,那时,也只有那时,你才能感受到极乐、感受到生命的狂喜。
只有在你的生活中增加了一个新的层面——欢乐的层面、游戏的层面,你那被拒绝的部
分、无意识的部分才能变得积极主动而有创造力。所以,静心不是工作而是游戏。祈祷不是
交易而是游戏。静心不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为平安、极乐而做的某件事情,静心是把它
自己当作目的的一种享受。
欢庆的层面是必须理解的最重要的东西,但是我们却完全失落了它。所谓欢庆,我是指
一个片刻接着一个片刻地享受来到你身上的一切事物的能力。
我们已经变得那么受制约了,种种的习惯也已经变得那么地机械,即使在没有事要做的
时候,我们的头脑还是在忙忙碌碌。在不需要狭窄化的时候,你也是狭窄化的。即使你在做
游戏,你也不是在做游戏,你也不是在享受游戏。即使你在打牌,你也不是在享受它,你打
牌是为了取胜。这样,游戏就变成了劳作,这样,正在进行的事就不重要了,只有结果是重
要的。
在事务(business)的层面,结果是重要的;在欢庆的层面,活动是重要的。如果你能
使任何一个活动本身富有意义,那么你就会变得欢乐,你就能庆祝它。每当你在庆祝它,那
么界限、种种狭窄化的界限就被打破了,它们不再被需要,它们被扔掉了。你摆脱了约束,
摆脱了专注这个狭窄化的桎梏。现在,你不做选择了,对来临的每一样东西,你都允许它。
一旦你允许整个存在进入你里面,你就和它合为一体了。那就会有一个共享
(communion)。
这个共享、这个庆祝、这个无选择的觉知、这个非交易性的态度,我称之为静心。欢乐
就在片刻之中,就在活动之中,而不在为结果的操心中。没有什么东西需要去达成,因而,
你能够享受的就是此时此地。
你可以用这样的方式来解释:我正在和你谈话,如果我关心的是结果,那么谈话就成了
一件事务,成了一个工作。但是如果我跟你谈话而不带有任何期望,不带有对结果的任何要
求,那么这个谈话就变成了一个游戏。这个活动本身就是目的。那么狭窄化就不需要了。我
可以玩玩文字游戏,我可以玩玩思想游戏,我可以与你的问题玩玩游戏,我可以与我的回答
玩玩游戏,那么,它就不是严肃的,它是轻松愉快的。
如果你正在听我谈话而并不想从中获取什么,那么你就能够放松,你就能让我与你分
享,而你的意识就不会是狭窄的。那样,它就是开放的。游戏!享受!
任何时刻都可以是事务性的时刻,任何时刻也都可以是静心的时刻,所不同的只是态
度。如果它是无选择的,如果你是在与它玩游戏,那么它就是静心的时刻。
有待满足的需要中有社会的需要,也有存在的需要。我不会说:“不要去制约孩子。”
如果你让他们完全不受制约,那么他们就会变得粗野不堪,他们就不能生存下去。生存需要
制约,但是生存不是目的。所以你对制约必须能穿得上脱得下,就像衣服一样,你可以穿上
它出去办事,然后回家把它脱掉,这样,你才“存在”。
如果你并不认同你的衣服、你的制约;如果你不说“我就是我的头脑”,这并不困难,
那么,你就可以比较容易地改变。但是如果你认同于你所受的制约,你说:“我的制约就是
我。”而所有不是你的制约的东西都被否定了。你认为:“所有不受制约的都不是我,无意
识不是我。我是有意识,是专注的头脑。”这个认同是危险的,不应该这样。一个恰当的教
育是不受制约的。它只受一个有条件的制约:制约是一种实用的需要,你必须能穿得上脱得
下。需要时穿上,不需要时脱下。在有可能把人教育得不和他的制约相认同之前,人类不是
真正的人类,而只是受到制约和狭窄化的机器人。
要明白这一点,就是要觉知到那被剥夺了光明的大半部分的头脑。觉知那大半部分头
脑,就是要觉知到你并不只是有意识的头脑。有意识的头脑只是一个部分,“我”是两者,
而那大半部分是不受制约的,但是它总是在那里,等待着。
我给静心下的定义是:静心只是一个为跳进无意识而作的努力。你无法通过算计而跳进
去,因为一切算计都属于有意识,而有意识的头脑不允许这样做,它会警告你:“不要这样
做,你会发疯的。”
有意识的头脑总是害怕无意识,因为无意识一冒上来,意识中的一切平静、清晰的东西
都会被扫除掉,于是,一切将是黑暗的,就像在一个森林之中。
这就好像:你建了一座花园,四周围了起来。你平整出很小的一片地,你种了一些花,
一切都不错,井然有序,干干净净。只是森林永远就在旁边,它不受控制,无法驾驭。花园
一直在忧心忡忡之中。在任何时刻,森林可能会进来,那么花园就会消失。
同样,你耕种了头脑的一部分,把一切弄得清清楚楚,但是无意识总是在它旁边,有意
识的头脑一直处在惧怕之中。有意识的头脑说:“别走进无意识中去,不要去看它,不要去
想它。”
无意识的道路是黑暗的和未知的。在理性看来,它似乎是非理性的;在逻辑看来,它似
乎是无逻辑的。所以,如果你要想用思考进入静心,那么,你就永远也进不去,因为思维着
的头脑不会允许你进去。
这就成了一个悖论。没有思考,你无法做任何事情;而带着思考,你又不能进入静心。
怎么办?哪怕你这样想:“我不要去思考”,你这也是在思考。这是思考的那一部分头脑在
说:“我不允许去思考。”
靠思考是无法做成静心的,这是一个困境、最大的困境。每一个求道者都会碰到这种困
境,在某个地方,在某个时候都会出现困境。知道的人会说:“跳吧,别去想它!”但是你
不可能不思考而做一件事,那就是为什么一些不必要的方法被创造出来了。我说它是不必要
的方法,因为只要你能不加思索地跳,什么方法也不需要。但是你不会不加思索就跳的,所
以方法还是需要的。
你可以去想那个方法,它能够使你那思考的头脑变得放松,但是不要去想静心,静心将
是进入未知的一个跳跃。你可以借助某种方法,而它会自动地把你推进未知。只是因为头脑
受过的训练才需要这种方法,否则它是不需要的。
一旦你跳了,你会说:“这个方法是不必要的,根本不需要。”但是这是你回顾时的认
识,你在事后才知道方法是不需要的。那就是克利希那穆尔提①说的:“不需要设计,不需
要方法。”禅师们也说:“不需要努力,那是不必费力的。”但是,对于还没有通过这道关
卡的人来说,这是荒诞无稽的。因为人们说话的对象主要是那些没有通过这道关卡的人。 ①克利希那穆尔提(Krishnamurti,1895~1986):印度教成道大师。与神智学派
首脑安妮•贝赞特合作创建世界明星社。1969年以来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奥哈伊主持克利
希那穆尔提基金会。——译注
所以我说,方法是人为的。它只是一个手段,让你放松你的理性的头脑,好让你可能被
推入到未知中去。
那就是为什么我采用强烈的方法。方法越强烈,你那个会算计的头脑就越不需要。方法
越强烈,它就变得越完整,因为生命力不仅是属开头脑的,它也属于身体、感情,它属于你
整个的存在。
苏非派的苦修僧曾经用舞蹈来作为技巧和手段。如果你投入到舞蹈中去,那么你就不可
能保持理性,因为跳舞是一件很艰难的事,它需要你全身心的投入。有一个片刻一定会到
来,那是不用头脑而在舞蹈的片刻。方法越有活力,越强烈,你就越能进入,理性就越不会
在那里。所以,舞蹈被用来作为一个技巧来推动你。在某个点上,不是你在跳舞,而是舞蹈
会接管,它会接管你,你将被卷入那个未知的源头。
禅师们采用过公案①的方法。公案是一些性质荒谬的谜题,它无法用理性来解答,你无
法思考它。表面上,它又似乎可以思考出某些东西来。妙就妙在这里。那些公案似乎可以让
人思考出些什么来,于是你就开始去想,你的理性头脑就舒服了,因为有一些东西已经给了
它,要它去解决。但是那个东西是无法解决的,它的本质是不可解决的,因为它的本质是荒
谬的。 ①公案(koan):中国及日本佛教禅宗,特别是临济宗,用以训练习禅者坐禅的表
面上自相矛盾的短句或问题。——译注
有几百个公案存在。禅师会说:“想想一个没有声音的声音吧。”听上去倒像是可以好
好想想的:如果你努力思考,在某个地方,用某种方法,你总会找到一个没有声音的声音,
它好像是有可能的。然后,在某个点上——这个点是无法预料的、因人而异的——头脑不管
用了,它没有了。你存在着,但是,头脑以及它的一切制约都不见了,你就像一个小孩子,
制约没有了,你只是有意识的,狭窄化的集中没有了。现在,你才知道方法是不必要的,但
这是一个事后聪明,它是无法在事先说的。
没有一种方法是因果性的,没有一种方法是静心的原因。正因为这样,才可能有这么多
的方法。每一种方法都只是一个设计,但是每一种宗教都称自己的方法为正道,而别的方法
没有用,他们都是用因果论来进行思考的。
水加热后化为蒸汽,热是原因,没有热,水就不会蒸发。这是因果关系。热是蒸发的先
决条件。但是静心不是因果关系的,所以,任何方法都可以用。每一种方法都只是一个手
段,它只是为事情的发生创造出一个情景,它并不引起它。
譬如说,这个房间的墙外是一望无际的开阔的天空,你从来没有见过它。我可以同你谈
论天空,谈论清新的空气,谈论大海,谈论房子外面的一切,但是你都没有看见过,你对此
一无所知。你只是在笑,你认为我在编造。你说:“这一切美妙极了。你是个梦想家。”我
不能说服你走到外面去,因为我讲的一切在你听来都毫无意义。
后来我说:“房子着火了!”这句话对你太有意义了,这是你能听懂的。
现在,我不必对你作任何解释了,我只要奔跑,你会跟上来的。房子并没有着火,但是
你一到了外面,你就不会再问我刚才为什么说谎。意义就在那儿,天空就在那儿。于是你会
感激我。说什么谎都行。说谎只是一个设计,是把你带到室外来的一个设计,它并不是造成
室外的东西存在的原因。
每一种宗教都建筑在一个谎言的设计的基础上。一切方法都是谎言,它们只是制造出一
种情景,它们不是原因。可以创造出新的设计,可以创造出新的宗教。老的设计不管用了,
老的谎言不管用了,那么就需要新的。把没有失火的房子说成失火,次数一多就没有用了,
这时就需要有人创造出一种新的设计。
只要一个事物是另一个事物的原因,那么它就决不会没有用。但是陈旧的设计总是会没
有用的,需要新的设计。那就是为什么每一个新的先知都必须同老的先知抗争。他做的事和
老的先知做的事一模一样,但是他将不得不反对他们的教导,因为他必须否定那些已经变得
失去意义而不管用的老的设计。
所有伟大的先知——佛陀、基督、摩诃毗罗①——都出于慈悲而创造了伟大的谎言,那
就是为了要把你推出屋外。如果能通过某种手段能把你推出头脑之外,那就是需要做的全部
的内容。你的头脑是牢笼,你的头脑会要你的命,它是一种奴役。 ①摩诃毗罗(Mahavira),即筏驮摩那,耆那教创始人,耆那教徒尊称他为大雄,
大雄音译力摩诃毗罗。——译注
就像我已经说过的,这种二律背反必然会发生,生命的本质就是这样。你必须学会窄化
头脑,当你走出去时,它是有帮助的,但是在里面,它是致命的。与人相处,它将是实用
的;但是与自己相处,它将是自我毁灭的。
你不得不与别人、与自己共存。任何片面的生活都是残缺不全的。与别人共存,你必须
有一个受制约的头脑:与自己共存,你必须有一个完全不受制约的意识。社会制造出了狭窄
的意以,但是意识本身就意味着扩大,它是无限的。两者都需要,两者都应该被满足。
能满足这两种需要的人,我说他是聪明人,偏向任何一个极端都是不聪明的,任何一个
极端都是有害的。所以,要用你的头脑和教养与世人一起生活,但是同自己单独生活,不要
用头脑,不要用教养。把你的头脑当作一个手段来使用,不要把它当作目的,一有机会,你
就要从中走出来。每当你独自一人,你就要从中走出来,摆脱头脑。然后,庆祝这个时刻,
庆祝存在本身,庆祝生命本身。
如果你能知道如何摆脱制约,那么,仅仅活着就是一件值得大大庆祝的事。你能通过动
态静心学会这个“摆脱”,它不是造成的,它会毫无原由地降临于你。静心会创造一个让你
进入未知的情景,渐渐地,你会被推出你那固有的、呆板的、机器人一般的人格。要勇敢一
些!好好练习动态静心,其他一切都会迎刃而解的。这不是你做成的事,它将是一个发生。
你无法带来神性(the divine),但是你能阻止它的来临。你无法把阳光带进屋子里
来,但是你能把它关在门外。从消极方面来说,头脑大有作为;从积极方面来说,它一无所
能。每一样积极的事物都是一个礼物、一个祝福,它是降临于你的。而每一样消极的事物都
是你自己的杰作。
静心及静心的一切方法能够做一件事:把你从消极的阻力中推开,它能把你带出头脑的
牢笼。等你出来以后,你会大笑。这么容易就出来了,它就在那里,只要跨出一步!可是我
们一直在兜着圈子走,永远踏不上这一步,踏不上能带你到中心的这一步。
你一直在外围兜圈子,重复同样的事。但是,在某个点上,连续必须被打断,那就是任
何一种静心方法所要做的。如果连续被打断,如果你和过去变得没有连续关系,那么,那个
片刻就是一个爆炸!就在这一个片刻,你回归到了中心,你回归到了你的存在的中心。那时
你就知道了那一直属于你的一切,你就知道了那一直在等待你的一切。
第一章 瑜伽:意识的成长
生命的目的是要变成有意识(conCscious)。这不仅是瑜伽的目的,生命的进化本身也
在于变得越来越有意识,而瑜伽还意味着更多一些东西。生命的进化是要求变得越来越有意
识,但是意识(consciousness)却总是他物指向的(otheroriented):你总是在意识到某
个东西、某个客体。瑜伽意味着在没有客体只有意识存在的层面上进化。瑜伽是朝向纯净意
识的进化,而不是在意识到的“某个东西”,它只能“是”意识本身。当你在意识某个东西
时,你不会意识到意识本身的存在。你的意识是集中在某个东西上的,你的注意力并不在意
识本身的源头上。在瑜伽中,整个努力就是要变得意识到客体和意识本身这两者,意识有着
双重的目的。你必须意识到客体,你也必须同时意识到主体,意识必须成为一座双向的桥
梁。主体决不能被忘掉,当你把意识集中在客体上时,主体决不能被忘记。
这是瑜伽的第一步。第二步是去除主体与客体两者而只是成为有意识的。这个纯净的意
识就是瑜伽的目标。
即使不用瑜伽,一个人也会向越来越有意识成长,但是瑜伽会给这个意识的进化增加某
些东西,贡献某些东西。它能改变(change)很多东西,也能变革(transform)很多东
西。第一个变革就是在某些东西要被意识到的那个时刻,你能是一个双向的觉知(a double
arrowed awareness),你能记住自己(remembering yourself)。
那个困境在于:要么你在意识到某个客体,要么你是无意识的。如果没有外在的客体,
那么你就是在昏睡中,客体被需要是为了让你成为有意识的。当你完全不被占据时你就感到
困倦——你需要某些用来意识的客体,但是当你有太多的客体要去意识时,你可能会感到无
法入睡了。那就是为什么一个人如果太被思想占据了他就无法入睡了。客体在那儿连续地出
现,思想在那儿连续地出现,他无法变得没有意识,思想一直在要求他的注意。而这就是我
们活着的样子。
对新的客体你会变得更有意识。那就是为什么我们会有追求新东西的欲望、追求新东西
的渴望。旧的东西会变得令人厌倦。一旦你和某个客体多待上一会儿,你就对它变得没有意
识。你已经接受了它,那么现在就不需要你的注意力了,你会变得厌倦。举例来说,你可能
好几年没有意识到你的妻子了,因为你已经把她视为理所当然了。你不再看她的脸了,你不
记得她的眼睛的颜色了,好几年你都没有真正地注意她了。只有当她死的时候你才会再次觉
知到她在那儿。那就是为什么妻子们与丈夫们都变得相互厌倦了。任何客体,只要它不再持
续地引起你注意,就会产生厌倦。
同样的,一个咒语、一个重复的声音振动会导致很深的睡眠。当一个特定的咒语被不断
地重复,你就会觉得无聊。这没有什么神秘的。持续地重复一个特定的词会使你厌倦,你无
法与它多呆一会儿,你会开始觉得困倦,你会进入某种睡眠状态,你会变得没有意识。事实
上,整个催眠的方法就是依靠厌倦。如果你的头脑能够因某个东西而无聊,那么你就会进入
睡眠,睡眠是可以被诱导的。
我们整个的意识就依赖着新的客体,那就是为什么有那么多对新东西的渴望。一个新的
感觉,一件新的衣服,一幢新的房子,都是“新”的东西,即使它并不怎么好。有了某种不
同的东西,你才会感觉到意识的一个突然的上升。
因为生命是意识的一个进化,这是好的;就生命而言,这是好的。如果一个社会在渴望
新的感觉,生命就会有进步;但是如果它停驻在旧的状态,不去要求新的,那么它会变得死
气沉沉,意识将无法进化。
例如,在东方,我们都在设法满足于现状,这产生出了无聊,没有东西是新的。于是,
好几个世纪以来,每一样东西都在按它的老样子继续不断。你只会觉得无聊。当然,你可以
睡得更好些,而西方是无法睡觉的。当你一直在要求新东西的时候,失眠是肯定会存在的,
然而不会有进化。有两件事似乎是会发生的:要么整个社会变得昏睡而死气沉沉,就像东方
所发生的那样;要么这个社会就会变成没有睡眠的,就像西方所发生的那样。
没有一件事是好的。你需要一个即使在没有新的客体时仍然能够觉知的头脑。实际上,
你需要一个不是必定要与那“新”、不是必定要与客体相关的意识。如果它注定是与客体相
关的,那么它必定会与“新”相关。你需要一个完全与客体不相关的意识,它是超越客体
的。那样,你才有了自由:当你愿意,你就能去睡觉,当你愿意,你就能醒着,不需要客体
来帮助你。你变得自由,真正地不受客体世界的影响。
一旦你超越了客体,你也就超越了主体,因为它们是一同存在的。实际上,主体性与客
体性是一个事物的两极,当有一个客体,那么你是一个主体,但是如果你能不需要客体而有
觉知,那么就没有主体、没有自己。
这需要有很深的了解:当客体消失了,你能够没有客体而有意识,只有意识,那么主体
也就消失了。它无法留在那儿,它不可能存在!两者都消失了,只有意识、那没有束缚的意
识在那儿。这样一来也没有了界限,既没有主体的界限,也没有客体的界限。
佛陀经常说,当你在静心中,那么就没有自己,没有我(atman),因为那个觉知会把
你同其他每一样东西隔离开来。
如果你还在那儿,那么客体也就在那儿。我存在,但是“我”无法在完全孤独中存在,
“我”是在与外在世界的关系中才能存在的。“我”是一个关系物。那么所谓的“自己”,
“我存在”只是某种存在于与外在事物的关系中的你自己里面的东西。但是如果外在不存
在,那么这个内在也会消失,那么只有单纯的、自发性的意识存在。
这就是瑜伽所追求的目的,这就是瑜伽所意味的东西。瑜伽是使你自己不受主客体的界
限束缚的科学,而除非你不受这些界限的束缚,否则你就要么落入东方的不平衡中,要么落
入西方的不平衡中。
如果你要达到头脑的平静、宁静、睡眠,那么最好是持续地与同一个东西呆在一起。经
过很多很多世纪那儿也不会有什么看得见的变化。那样,你就很安逸,你可以睡得更好,但
是这不是灵性的;你丢失得太多了。那个要成长的迫切要求丢失了,那个要冒险的强烈愿望
丢失了,那个要去探寻、发现的强烈愿望丢失了。真的,你会开始过呆板单调的生活,你会
变得很呆滞。
静心-狂喜的艺术
绪论 静心:庆祝的艺术……………………………………………………………2
第一章 瑜伽:意识的成长…………………………………………………………6
第二章 通过有为达成无为………………………………………………………..12
第三章 “混乱的”静心…………………………………………………………..16
第四章 宁静的静心………………………………………………………………..26
第五章 深深地进入已知…………………………………………………………..30
第六章 空达里尼:生命力的唤醒………………………………………………..36
第七章 开悟:一个没有终点的起点……………………………………………..46
第八章 接受大师的点化:最终的技巧…………………………………………..50
第九章 桑雅世①:让过去死掉…………………………………………………..53
第十章 完全的欲求:通向无欲的道路…………………………………………..59
第十一章 灵魂是什么……………………………………………………………..67
第十二章 LSD和静心…………………………………………………………….70
第十三章 直觉:一个非解释……………………………………………………..72
第十四章 意识、觉知与觉醒……………………………………………………..74
第十五章 萨托历与三摩地的区别………………………………………………..76
第十六章 性能量与空达里尼的唤醒……………………………………………..80
第十七章 普拉那在7个体中的表现……………………………………………..82
第十八章 传统的技巧……………………………………………………………..88
第十九章 奥修设计的技巧………………………………………………………101
绪论 静心:庆祝的艺术
我们训练儿童去集中(focus)思想、去专注(concentrate),因为没有专注,他将来
就不能应付生活。生活要求这样,头脑必须能够专注。但是,一旦头脑能够专注以后,它就
变得很少有觉知了。觉知(awareness)意味着有意识(conscious)但并不集中在一点的头
脑,觉知是对正在发生的一切的一个意识(consciousness)。专注是一个选择,它屏弃了
专注对象以外的一切东西,它是一个狭窄化(nar-rowing)。如果你走在街上,你就必须
窄化你的意识才能走路。你无法经常地觉知到正在发生的一切,因为如果你觉知到正在发生
的一切,那么你就变得无法集中。所以,专注是需要的。头脑的专注是生活——生存和存在
的一个需要。那就是为什么每一种文明都以各自的方式设法窄化儿童的头脑。
儿童从来是不集中的,他们的意识向四面八方敞开着,任何东西都在不断地进入,没有
什么东西被屏弃。儿童敞开着一切感觉,每一种感觉都被纳入到他的意识中。有太多的东西
在进入!那就是为什么他们是那么摇摆不定、那么不稳定。儿童的还没有被制约
(unconditioned)的头脑是一个流动——一个感觉的流动。但是,如果头脑是这样的状
态,那么他将无法生存。他必须学会窄化头脑,学会专注。
头脑一旦狭窄化了,你就会变得特别意识到某一样东西,而同时,你对其他事物毫无意
识。头脑窄化得越小,它就越能取得成功,你会变成一个特殊人才,变成一个专家。但是,
整个事情就会是:你知道得越多,你的意识就越少。
狭窄化是一个生存性的需要,没有人要对此负责。只要生命存在,它就是必需的,但是
它是不够的。它是实用的,但是仅仅生存是不够的,只求实用是不够的。因此,当你变成一
个功利主义者而窄化了你的意识,那么你就屏弃了你的头脑本来有的许多能力。你没有使用
一个完整的头脑,你只是在使用其中很小的一个部分,余下的大部分就会变成无意识。
其实,意识和无意识之间没有分界线,它们不是两个头脑。“意识的头脑”是指在窄化
过程中使用的那一部分头脑,“无意识的头脑”是指被忽略、被忽视、被关闭的那一部分头
脑。这就产生了一个分割、一个分裂。头脑的那一大部分变得与你疏远了,你变得同你自己
疏远了,你成了你自己的整体(totality)的陌生人。
那一小部分被认同为你的自我,其余的则都不见了。但是,作为未曾发挥的潜力、未曾
利用的可能性、未曾经历的冒险,余下的这个无意识部分将永远在那里。这个无意识头脑,
也就是作为潜力、没有使用过的头脑将一直同有意识的头脑作搏斗,所以,人的内心始终存
在着冲突。因为无意识同有意识之间有分裂,所以每个人都处在冲突之中。只有当潜力、无
意识被允许像花一样开放时,你才能体会到存在的极乐,否则是不可能的。
如果你的潜能的主要部分得不到实现,你的一生将是一个挫败。那就是为什么一个人越
是追求实利,他就越得不到满足,他就越没有喜乐。一个人的生活态度越是功利主义,过着
越是忙碌的生活,他就活得越狭隘,他就越得不到狂喜。在功利世界中用不上的那部分头脑
已经被抛弃掉了。
功利的生活是需要的,但是它的代价是巨大的:你失去了生命的欢乐。如果你的潜力能
全部开花,那么生命就会变成一个欢乐、一个庆祝,那么,生命就是一个庆典。所以我一直
说,宗教就是把生命转变成一个庆祝。宗教的层面是欢乐的层面,而不是功利的层面。
决不能把功利的头脑当作全部的头脑,不应该为了它而牺牲掉那余下来的更大的头脑。
功利的头脑决不能成为目的,它不得不在那儿,但是作为手段的。余下的另一部分,更大
的、潜在的部分必须成为目的。那就是我所说的宗教的态度。带着非宗教的态度,那么,商
业化的头脑、功利的头脑就会成为目的。当它成为目的时,无意识就不可能把潜力实现出
来,无意识将被拒绝。如果功利的头脑成了目的,那就等于是仆人在充当主人的角色。
理智(intelligence)、头脑的狭窄化,是一个人生存的(survival)手段,但不是生
活(life)的手段。生存不等于生活。生存是一种必需,是存在于物质世界的一种必需,但
是它的目的总是要达到潜能的一个开花、达到对你具有意义的一切的开花。如果你充分实现
了,如果你里面没有任何东西停留于种子的状态,如果一切都成了现实,如果你成了一朵盛
开的花,那时,也只有那时,你才能感受到极乐、感受到生命的狂喜。
只有在你的生活中增加了一个新的层面——欢乐的层面、游戏的层面,你那被拒绝的部
分、无意识的部分才能变得积极主动而有创造力。所以,静心不是工作而是游戏。祈祷不是
交易而是游戏。静心不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为平安、极乐而做的某件事情,静心是把它
自己当作目的的一种享受。
欢庆的层面是必须理解的最重要的东西,但是我们却完全失落了它。所谓欢庆,我是指
一个片刻接着一个片刻地享受来到你身上的一切事物的能力。
我们已经变得那么受制约了,种种的习惯也已经变得那么地机械,即使在没有事要做的
时候,我们的头脑还是在忙忙碌碌。在不需要狭窄化的时候,你也是狭窄化的。即使你在做
游戏,你也不是在做游戏,你也不是在享受游戏。即使你在打牌,你也不是在享受它,你打
牌是为了取胜。这样,游戏就变成了劳作,这样,正在进行的事就不重要了,只有结果是重
要的。
在事务(business)的层面,结果是重要的;在欢庆的层面,活动是重要的。如果你能
使任何一个活动本身富有意义,那么你就会变得欢乐,你就能庆祝它。每当你在庆祝它,那
么界限、种种狭窄化的界限就被打破了,它们不再被需要,它们被扔掉了。你摆脱了约束,
摆脱了专注这个狭窄化的桎梏。现在,你不做选择了,对来临的每一样东西,你都允许它。
一旦你允许整个存在进入你里面,你就和它合为一体了。那就会有一个共享
(communion)。
这个共享、这个庆祝、这个无选择的觉知、这个非交易性的态度,我称之为静心。欢乐
就在片刻之中,就在活动之中,而不在为结果的操心中。没有什么东西需要去达成,因而,
你能够享受的就是此时此地。
你可以用这样的方式来解释:我正在和你谈话,如果我关心的是结果,那么谈话就成了
一件事务,成了一个工作。但是如果我跟你谈话而不带有任何期望,不带有对结果的任何要
求,那么这个谈话就变成了一个游戏。这个活动本身就是目的。那么狭窄化就不需要了。我
可以玩玩文字游戏,我可以玩玩思想游戏,我可以与你的问题玩玩游戏,我可以与我的回答
玩玩游戏,那么,它就不是严肃的,它是轻松愉快的。
如果你正在听我谈话而并不想从中获取什么,那么你就能够放松,你就能让我与你分
享,而你的意识就不会是狭窄的。那样,它就是开放的。游戏!享受!
任何时刻都可以是事务性的时刻,任何时刻也都可以是静心的时刻,所不同的只是态
度。如果它是无选择的,如果你是在与它玩游戏,那么它就是静心的时刻。
有待满足的需要中有社会的需要,也有存在的需要。我不会说:“不要去制约孩子。”
如果你让他们完全不受制约,那么他们就会变得粗野不堪,他们就不能生存下去。生存需要
制约,但是生存不是目的。所以你对制约必须能穿得上脱得下,就像衣服一样,你可以穿上
它出去办事,然后回家把它脱掉,这样,你才“存在”。
如果你并不认同你的衣服、你的制约;如果你不说“我就是我的头脑”,这并不困难,
那么,你就可以比较容易地改变。但是如果你认同于你所受的制约,你说:“我的制约就是
我。”而所有不是你的制约的东西都被否定了。你认为:“所有不受制约的都不是我,无意
识不是我。我是有意识,是专注的头脑。”这个认同是危险的,不应该这样。一个恰当的教
育是不受制约的。它只受一个有条件的制约:制约是一种实用的需要,你必须能穿得上脱得
下。需要时穿上,不需要时脱下。在有可能把人教育得不和他的制约相认同之前,人类不是
真正的人类,而只是受到制约和狭窄化的机器人。
要明白这一点,就是要觉知到那被剥夺了光明的大半部分的头脑。觉知那大半部分头
脑,就是要觉知到你并不只是有意识的头脑。有意识的头脑只是一个部分,“我”是两者,
而那大半部分是不受制约的,但是它总是在那里,等待着。
我给静心下的定义是:静心只是一个为跳进无意识而作的努力。你无法通过算计而跳进
去,因为一切算计都属于有意识,而有意识的头脑不允许这样做,它会警告你:“不要这样
做,你会发疯的。”
有意识的头脑总是害怕无意识,因为无意识一冒上来,意识中的一切平静、清晰的东西
都会被扫除掉,于是,一切将是黑暗的,就像在一个森林之中。
这就好像:你建了一座花园,四周围了起来。你平整出很小的一片地,你种了一些花,
一切都不错,井然有序,干干净净。只是森林永远就在旁边,它不受控制,无法驾驭。花园
一直在忧心忡忡之中。在任何时刻,森林可能会进来,那么花园就会消失。
同样,你耕种了头脑的一部分,把一切弄得清清楚楚,但是无意识总是在它旁边,有意
识的头脑一直处在惧怕之中。有意识的头脑说:“别走进无意识中去,不要去看它,不要去
想它。”
无意识的道路是黑暗的和未知的。在理性看来,它似乎是非理性的;在逻辑看来,它似
乎是无逻辑的。所以,如果你要想用思考进入静心,那么,你就永远也进不去,因为思维着
的头脑不会允许你进去。
这就成了一个悖论。没有思考,你无法做任何事情;而带着思考,你又不能进入静心。
怎么办?哪怕你这样想:“我不要去思考”,你这也是在思考。这是思考的那一部分头脑在
说:“我不允许去思考。”
靠思考是无法做成静心的,这是一个困境、最大的困境。每一个求道者都会碰到这种困
境,在某个地方,在某个时候都会出现困境。知道的人会说:“跳吧,别去想它!”但是你
不可能不思考而做一件事,那就是为什么一些不必要的方法被创造出来了。我说它是不必要
的方法,因为只要你能不加思索地跳,什么方法也不需要。但是你不会不加思索就跳的,所
以方法还是需要的。
你可以去想那个方法,它能够使你那思考的头脑变得放松,但是不要去想静心,静心将
是进入未知的一个跳跃。你可以借助某种方法,而它会自动地把你推进未知。只是因为头脑
受过的训练才需要这种方法,否则它是不需要的。
一旦你跳了,你会说:“这个方法是不必要的,根本不需要。”但是这是你回顾时的认
识,你在事后才知道方法是不需要的。那就是克利希那穆尔提①说的:“不需要设计,不需
要方法。”禅师们也说:“不需要努力,那是不必费力的。”但是,对于还没有通过这道关
卡的人来说,这是荒诞无稽的。因为人们说话的对象主要是那些没有通过这道关卡的人。 ①克利希那穆尔提(Krishnamurti,1895~1986):印度教成道大师。与神智学派
首脑安妮•贝赞特合作创建世界明星社。1969年以来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奥哈伊主持克利
希那穆尔提基金会。——译注
所以我说,方法是人为的。它只是一个手段,让你放松你的理性的头脑,好让你可能被
推入到未知中去。
那就是为什么我采用强烈的方法。方法越强烈,你那个会算计的头脑就越不需要。方法
越强烈,它就变得越完整,因为生命力不仅是属开头脑的,它也属于身体、感情,它属于你
整个的存在。
苏非派的苦修僧曾经用舞蹈来作为技巧和手段。如果你投入到舞蹈中去,那么你就不可
能保持理性,因为跳舞是一件很艰难的事,它需要你全身心的投入。有一个片刻一定会到
来,那是不用头脑而在舞蹈的片刻。方法越有活力,越强烈,你就越能进入,理性就越不会
在那里。所以,舞蹈被用来作为一个技巧来推动你。在某个点上,不是你在跳舞,而是舞蹈
会接管,它会接管你,你将被卷入那个未知的源头。
禅师们采用过公案①的方法。公案是一些性质荒谬的谜题,它无法用理性来解答,你无
法思考它。表面上,它又似乎可以思考出某些东西来。妙就妙在这里。那些公案似乎可以让
人思考出些什么来,于是你就开始去想,你的理性头脑就舒服了,因为有一些东西已经给了
它,要它去解决。但是那个东西是无法解决的,它的本质是不可解决的,因为它的本质是荒
谬的。 ①公案(koan):中国及日本佛教禅宗,特别是临济宗,用以训练习禅者坐禅的表
面上自相矛盾的短句或问题。——译注
有几百个公案存在。禅师会说:“想想一个没有声音的声音吧。”听上去倒像是可以好
好想想的:如果你努力思考,在某个地方,用某种方法,你总会找到一个没有声音的声音,
它好像是有可能的。然后,在某个点上——这个点是无法预料的、因人而异的——头脑不管
用了,它没有了。你存在着,但是,头脑以及它的一切制约都不见了,你就像一个小孩子,
制约没有了,你只是有意识的,狭窄化的集中没有了。现在,你才知道方法是不必要的,但
这是一个事后聪明,它是无法在事先说的。
没有一种方法是因果性的,没有一种方法是静心的原因。正因为这样,才可能有这么多
的方法。每一种方法都只是一个设计,但是每一种宗教都称自己的方法为正道,而别的方法
没有用,他们都是用因果论来进行思考的。
水加热后化为蒸汽,热是原因,没有热,水就不会蒸发。这是因果关系。热是蒸发的先
决条件。但是静心不是因果关系的,所以,任何方法都可以用。每一种方法都只是一个手
段,它只是为事情的发生创造出一个情景,它并不引起它。
譬如说,这个房间的墙外是一望无际的开阔的天空,你从来没有见过它。我可以同你谈
论天空,谈论清新的空气,谈论大海,谈论房子外面的一切,但是你都没有看见过,你对此
一无所知。你只是在笑,你认为我在编造。你说:“这一切美妙极了。你是个梦想家。”我
不能说服你走到外面去,因为我讲的一切在你听来都毫无意义。
后来我说:“房子着火了!”这句话对你太有意义了,这是你能听懂的。
现在,我不必对你作任何解释了,我只要奔跑,你会跟上来的。房子并没有着火,但是
你一到了外面,你就不会再问我刚才为什么说谎。意义就在那儿,天空就在那儿。于是你会
感激我。说什么谎都行。说谎只是一个设计,是把你带到室外来的一个设计,它并不是造成
室外的东西存在的原因。
每一种宗教都建筑在一个谎言的设计的基础上。一切方法都是谎言,它们只是制造出一
种情景,它们不是原因。可以创造出新的设计,可以创造出新的宗教。老的设计不管用了,
老的谎言不管用了,那么就需要新的。把没有失火的房子说成失火,次数一多就没有用了,
这时就需要有人创造出一种新的设计。
只要一个事物是另一个事物的原因,那么它就决不会没有用。但是陈旧的设计总是会没
有用的,需要新的设计。那就是为什么每一个新的先知都必须同老的先知抗争。他做的事和
老的先知做的事一模一样,但是他将不得不反对他们的教导,因为他必须否定那些已经变得
失去意义而不管用的老的设计。
所有伟大的先知——佛陀、基督、摩诃毗罗①——都出于慈悲而创造了伟大的谎言,那
就是为了要把你推出屋外。如果能通过某种手段能把你推出头脑之外,那就是需要做的全部
的内容。你的头脑是牢笼,你的头脑会要你的命,它是一种奴役。 ①摩诃毗罗(Mahavira),即筏驮摩那,耆那教创始人,耆那教徒尊称他为大雄,
大雄音译力摩诃毗罗。——译注
就像我已经说过的,这种二律背反必然会发生,生命的本质就是这样。你必须学会窄化
头脑,当你走出去时,它是有帮助的,但是在里面,它是致命的。与人相处,它将是实用
的;但是与自己相处,它将是自我毁灭的。
你不得不与别人、与自己共存。任何片面的生活都是残缺不全的。与别人共存,你必须
有一个受制约的头脑:与自己共存,你必须有一个完全不受制约的意识。社会制造出了狭窄
的意以,但是意识本身就意味着扩大,它是无限的。两者都需要,两者都应该被满足。
能满足这两种需要的人,我说他是聪明人,偏向任何一个极端都是不聪明的,任何一个
极端都是有害的。所以,要用你的头脑和教养与世人一起生活,但是同自己单独生活,不要
用头脑,不要用教养。把你的头脑当作一个手段来使用,不要把它当作目的,一有机会,你
就要从中走出来。每当你独自一人,你就要从中走出来,摆脱头脑。然后,庆祝这个时刻,
庆祝存在本身,庆祝生命本身。
如果你能知道如何摆脱制约,那么,仅仅活着就是一件值得大大庆祝的事。你能通过动
态静心学会这个“摆脱”,它不是造成的,它会毫无原由地降临于你。静心会创造一个让你
进入未知的情景,渐渐地,你会被推出你那固有的、呆板的、机器人一般的人格。要勇敢一
些!好好练习动态静心,其他一切都会迎刃而解的。这不是你做成的事,它将是一个发生。
你无法带来神性(the divine),但是你能阻止它的来临。你无法把阳光带进屋子里
来,但是你能把它关在门外。从消极方面来说,头脑大有作为;从积极方面来说,它一无所
能。每一样积极的事物都是一个礼物、一个祝福,它是降临于你的。而每一样消极的事物都
是你自己的杰作。
静心及静心的一切方法能够做一件事:把你从消极的阻力中推开,它能把你带出头脑的
牢笼。等你出来以后,你会大笑。这么容易就出来了,它就在那里,只要跨出一步!可是我
们一直在兜着圈子走,永远踏不上这一步,踏不上能带你到中心的这一步。
你一直在外围兜圈子,重复同样的事。但是,在某个点上,连续必须被打断,那就是任
何一种静心方法所要做的。如果连续被打断,如果你和过去变得没有连续关系,那么,那个
片刻就是一个爆炸!就在这一个片刻,你回归到了中心,你回归到了你的存在的中心。那时
你就知道了那一直属于你的一切,你就知道了那一直在等待你的一切。
第一章 瑜伽:意识的成长
生命的目的是要变成有意识(conCscious)。这不仅是瑜伽的目的,生命的进化本身也
在于变得越来越有意识,而瑜伽还意味着更多一些东西。生命的进化是要求变得越来越有意
识,但是意识(consciousness)却总是他物指向的(otheroriented):你总是在意识到某
个东西、某个客体。瑜伽意味着在没有客体只有意识存在的层面上进化。瑜伽是朝向纯净意
识的进化,而不是在意识到的“某个东西”,它只能“是”意识本身。当你在意识某个东西
时,你不会意识到意识本身的存在。你的意识是集中在某个东西上的,你的注意力并不在意
识本身的源头上。在瑜伽中,整个努力就是要变得意识到客体和意识本身这两者,意识有着
双重的目的。你必须意识到客体,你也必须同时意识到主体,意识必须成为一座双向的桥
梁。主体决不能被忘掉,当你把意识集中在客体上时,主体决不能被忘记。
这是瑜伽的第一步。第二步是去除主体与客体两者而只是成为有意识的。这个纯净的意
识就是瑜伽的目标。
即使不用瑜伽,一个人也会向越来越有意识成长,但是瑜伽会给这个意识的进化增加某
些东西,贡献某些东西。它能改变(change)很多东西,也能变革(transform)很多东
西。第一个变革就是在某些东西要被意识到的那个时刻,你能是一个双向的觉知(a double
arrowed awareness),你能记住自己(remembering yourself)。
那个困境在于:要么你在意识到某个客体,要么你是无意识的。如果没有外在的客体,
那么你就是在昏睡中,客体被需要是为了让你成为有意识的。当你完全不被占据时你就感到
困倦——你需要某些用来意识的客体,但是当你有太多的客体要去意识时,你可能会感到无
法入睡了。那就是为什么一个人如果太被思想占据了他就无法入睡了。客体在那儿连续地出
现,思想在那儿连续地出现,他无法变得没有意识,思想一直在要求他的注意。而这就是我
们活着的样子。
对新的客体你会变得更有意识。那就是为什么我们会有追求新东西的欲望、追求新东西
的渴望。旧的东西会变得令人厌倦。一旦你和某个客体多待上一会儿,你就对它变得没有意
识。你已经接受了它,那么现在就不需要你的注意力了,你会变得厌倦。举例来说,你可能
好几年没有意识到你的妻子了,因为你已经把她视为理所当然了。你不再看她的脸了,你不
记得她的眼睛的颜色了,好几年你都没有真正地注意她了。只有当她死的时候你才会再次觉
知到她在那儿。那就是为什么妻子们与丈夫们都变得相互厌倦了。任何客体,只要它不再持
续地引起你注意,就会产生厌倦。
同样的,一个咒语、一个重复的声音振动会导致很深的睡眠。当一个特定的咒语被不断
地重复,你就会觉得无聊。这没有什么神秘的。持续地重复一个特定的词会使你厌倦,你无
法与它多呆一会儿,你会开始觉得困倦,你会进入某种睡眠状态,你会变得没有意识。事实
上,整个催眠的方法就是依靠厌倦。如果你的头脑能够因某个东西而无聊,那么你就会进入
睡眠,睡眠是可以被诱导的。
我们整个的意识就依赖着新的客体,那就是为什么有那么多对新东西的渴望。一个新的
感觉,一件新的衣服,一幢新的房子,都是“新”的东西,即使它并不怎么好。有了某种不
同的东西,你才会感觉到意识的一个突然的上升。
因为生命是意识的一个进化,这是好的;就生命而言,这是好的。如果一个社会在渴望
新的感觉,生命就会有进步;但是如果它停驻在旧的状态,不去要求新的,那么它会变得死
气沉沉,意识将无法进化。
例如,在东方,我们都在设法满足于现状,这产生出了无聊,没有东西是新的。于是,
好几个世纪以来,每一样东西都在按它的老样子继续不断。你只会觉得无聊。当然,你可以
睡得更好些,而西方是无法睡觉的。当你一直在要求新东西的时候,失眠是肯定会存在的,
然而不会有进化。有两件事似乎是会发生的:要么整个社会变得昏睡而死气沉沉,就像东方
所发生的那样;要么这个社会就会变成没有睡眠的,就像西方所发生的那样。
没有一件事是好的。你需要一个即使在没有新的客体时仍然能够觉知的头脑。实际上,
你需要一个不是必定要与那“新”、不是必定要与客体相关的意识。如果它注定是与客体相
关的,那么它必定会与“新”相关。你需要一个完全与客体不相关的意识,它是超越客体
的。那样,你才有了自由:当你愿意,你就能去睡觉,当你愿意,你就能醒着,不需要客体
来帮助你。你变得自由,真正地不受客体世界的影响。
一旦你超越了客体,你也就超越了主体,因为它们是一同存在的。实际上,主体性与客
体性是一个事物的两极,当有一个客体,那么你是一个主体,但是如果你能不需要客体而有
觉知,那么就没有主体、没有自己。
这需要有很深的了解:当客体消失了,你能够没有客体而有意识,只有意识,那么主体
也就消失了。它无法留在那儿,它不可能存在!两者都消失了,只有意识、那没有束缚的意
识在那儿。这样一来也没有了界限,既没有主体的界限,也没有客体的界限。
佛陀经常说,当你在静心中,那么就没有自己,没有我(atman),因为那个觉知会把
你同其他每一样东西隔离开来。
如果你还在那儿,那么客体也就在那儿。我存在,但是“我”无法在完全孤独中存在,
“我”是在与外在世界的关系中才能存在的。“我”是一个关系物。那么所谓的“自己”,
“我存在”只是某种存在于与外在事物的关系中的你自己里面的东西。但是如果外在不存
在,那么这个内在也会消失,那么只有单纯的、自发性的意识存在。
这就是瑜伽所追求的目的,这就是瑜伽所意味的东西。瑜伽是使你自己不受主客体的界
限束缚的科学,而除非你不受这些界限的束缚,否则你就要么落入东方的不平衡中,要么落
入西方的不平衡中。
如果你要达到头脑的平静、宁静、睡眠,那么最好是持续地与同一个东西呆在一起。经
过很多很多世纪那儿也不会有什么看得见的变化。那样,你就很安逸,你可以睡得更好,但
是这不是灵性的;你丢失得太多了。那个要成长的迫切要求丢失了,那个要冒险的强烈愿望
丢失了,那个要去探寻、发现的强烈愿望丢失了。真的,你会开始过呆板单调的生活,你会
变得很呆滞。
静心-狂喜的艺术
[下载声明]
1.本站的所有资料均为资料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交流使用。如有侵犯到您版权的,请来电指出,本站将立即改正。电话:010-82593357。
2、访问管理资源网的用户必须明白,本站对提供下载的学习资料等不拥有任何权利,版权归该下载资源的合法拥有者所有。
3、本站保证站内提供的所有可下载资源都是按“原样”提供,本站未做过任何改动;但本网站不保证本站提供的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同时本网站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损失或伤害。
4、未经本网站的明确许可,任何人不得大量链接本站下载资源;不得复制或仿造本网站。本网站对其自行开发的或和他人共同开发的所有内容、技术手段和服务拥有全部知识产权,任何人不得侵害或破坏,也不得擅自使用。
我要上传资料,请点我!
管理工具分类
ISO认证课程讲义管理表格合同大全法规条例营销资料方案报告说明标准管理战略商业计划书市场分析战略经营策划方案培训讲义企业上市采购物流电子商务质量管理企业名录生产管理金融知识电子书客户管理企业文化报告论文项目管理财务资料固定资产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工作分析绩效考核资料面试招聘人才测评岗位管理职业规划KPI绩效指标劳资关系薪酬激励人力资源案例人事表格考勤管理人事制度薪资表格薪资制度招聘面试表格岗位分析员工管理薪酬管理绩效管理入职指引薪酬设计绩效管理绩效管理培训绩效管理方案平衡计分卡绩效评估绩效考核表格人力资源规划安全管理制度经营管理制度组织机构管理办公总务管理财务管理制度质量管理制度会计管理制度代理连锁制度销售管理制度仓库管理制度CI管理制度广告策划制度工程管理制度采购管理制度生产管理制度进出口制度考勤管理制度人事管理制度员工福利制度咨询诊断制度信息管理制度员工培训制度办公室制度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培训绩效考核其它
精品推荐
下载排行
- 1社会保障基础知识(ppt) 16695
- 2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ppt 16695
- 3行政专员岗位职责 16695
- 4品管部岗位职责与任职要求 16695
- 5员工守则 16695
- 6软件验收报告 16695
- 7问卷调查表(范例) 16695
- 8工资发放明细表 16695
- 9文件签收单 16695
- 10跟我学礼仪 16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