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工业技术创新的目标和途径

 86

吕政: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

  我今天讲的关于自主创新问题。

  最近中心思想关于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特别强调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我想讲的第一个问题是到底什么是自主创新?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的关系?自主创新主要是指依靠本国的努力,实现技术的突破,以获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和新产品,这是我们理解自主创新的基本含义。

  第二,自主创新的方式,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概括了三个方面,第一是原始性创新,第二是集成式创新,第三是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所谓原始性创新就是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从科学发现到技术发明都是靠自己的力量实现的原创性的技术创新成果。所谓集成创新就是利用现有的已经成熟的技术,在这个基础上,把它的技术加以集成,再实现新的飞跃和突破,这种创新叫做集成式创新。对引进技术的再创新,通过国外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我们认为中国的技术发展阶段与发达国家与存在明显的差距,目前总体上的技术水平和国外发达国家差十年到十五年,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认为当前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的任务是对引进技术的再创新,我们现在引进技术花的钱是花了一块钱,而用于消化吸收的投资是只有八分钱,是1:0.08,而韩国和日本用于引进技术和消化吸收的投入是1:5—8,花一块钱引进,消化吸收的投入要用五块到八块钱,所以现在中国不断重复引进,所以我们认为现阶段主要要解决对引进技术消化吸收问题,

  第三,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任务。第一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我们最近这几年,所消耗的能源,比如说煤炭占全世界煤炭总产量的31%,电力占全世界发电量的13%,钢材占27%,水泥超过50%,我们的工业增长不可能长期建立在这样高消耗的基础上。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要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是解决中国资源短缺最根本的出路。中国的工业结构类似于日本七十年代中期到八十年代,类似于25年以前日本的结构。当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以后,国际出现了能源危机,原油价格从三美元一桶上涨到11美元一桶,1981年日元面临着美国压迫日元升值,360日元对1美元,到九十年代初期到九五以前已经升到100日元,一度到了90日元、89一日元兑一美元,中国今天的经济结构面临日本当年经济结构所面临的难题,第一次资源价格大幅度上涨,原油价格最近上了百分之百以上,中国也面临着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继续依靠原来大量消耗能源原材料的粗放的增长,这种增长是没法继续下去的,而日本后来所采取的策略,通过技术创新和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从以资本密集型的重化工业,转向精密机械制造等,解决能源危机问题,又解决了日元所面临的升值压力问题,推进技术创新第一个任务提高中国的资源利用效率,第二个就是推进产业升级,中国不能长期建立在以大量消耗资源为基础的完全靠重化工工业的增长,不能长期主要依靠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增长,必须推进附加价值高的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改变中国在国际分工中间的地位和条件。

  这是技术创新的第二和第三个任务。

  第四个任务,技术创新要促进中国国防的现代化建设。即使是今年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海峡两岸的关系有所缓和,但是真正解决问题,必须要由以高技术为基础的现代化的国防力量做基础。前一段时间讨论欧盟对华武器的禁运,最后由于美国干扰,解除这种禁运仍然没有达到我们的目标。但是我们在一些会议上讨论,这种禁运可能对中国实际上是一种激励和鞭策,有一位科技部的领导讲,禁运什么,我就能干出什么,凡是不禁运,充分卖给我们的,我们的技术反而上不来。123456也想从美国其它地方获得技术,但是美国不转让,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干出来了,很多国防现代简单的武器很难从市场上买到,经过十年和十五年的努力,真正成为军事强国和军事大国。

  第四个,自主创新能力的差距,从中国的研究与开发占GDP的投入的比重可以看出,中国技术创新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中国的2004年用于技术研究与开发的投入战GDP总量是1.2,美国占2.7,日本占3.9,韩国占2.9,从这样看出,中国用于技术研发的投入远远低于发达国家,也低于韩国这样新兴工业化的国家。

  第二,对外来技术的依赖程度,目前中国50%以上的,特别是技术密集型的附加价值高的产业,50%以上是依赖于跨国公司的技术转让,依赖于技术引进,而美国和日本对国外技术的依赖政府都在5%以下。报纸上宣传我们的高新技术产业出口,今年前十个月已经超过了1500亿美元,但是90%以上是由三资企业创造的,而向电脑,手机的出口,表面上是高新技术产业的产品出口,但是实际上,中国所做的,只是组装和架构,所以统计为高新技术产品,但实际上我们在这个产业链的分工中间,只处于最低端,日本为什么这么强硬,我认为很重要的原因,在关键技术附加值技术和高的领域技术水平仍然远远高于中国,尽管日本在九十年代出现经济低增长或者零增长,日本制造技术的实力并没有衰退,在一百年以前的甲午战争是中国的军事实力和日本军事实力的差距,五年以前日本曾经扬言用两个礼拜就可以摧毁中国的海军,当年水面舰艇很难摧毁中国的潜艇,日本想造原子弹完全具有这样的能力,军事装备的制造技术,由于整个民用工业的技术水平的基础完全可以达到现代的军事强国的目标,

  技术成就的指数,这是联合国工发指数做出来的测评,全世界平均值0.374,中国是0.299,排在全世界72个主要的国家的第45位,中国技术成就的指数低于全世界平均水平,而美国日本韩国和问题,0.733,日本是0.469,韩国和英国在0.6以上。

  第六个小点是什么叫国家创新体系,国家创新体系是指从事科学技术创新活动的机构、体制、运行方式的总和,国家创新体系不单指国家队,更不是单指国家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可以这样来表述,它是国家的创新体系,而不是唯一的国家创新体系。

  国家创新体系的组成应当是包括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国家重点实验室、企业研发机构、科学普及和技术推广机构。对国家创新体系的理解应当理解为,它是覆盖全社会的科技创新的网络组织,一讲到国家创新体系就是中国科学院或者是国家队,这是不全面的,我们的基层的科学普及和科学技术推广同样也是国家创新体系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第八,关于科技创新的层次与分工。笼统讲科技创新,并没有准确的表达科学技术创新的内涵,我把科技创新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科学发明,这种发明是揭示物质世界存在形式及其运动规律,从宏观宇宙、天体到微观原子、种子、原子核到更无限细分的内部物质结构,科学发明是在于揭示客观世界存在形式及其运动规律。从事科学发现的研究应当属于基础性的研究,因此不应当要求所有从事科学发现基础研究的科学家都能够面向经济建设的主战场。但是科学发现由于认识物质世界的存在形势和运动规律,为技术发明提供客观规律的基础,就像居里夫人揭示原子和原子核结构存在形式,为后来的造出原子弹以及后来原子能工业的发展奠定了科学发现规律的基础,

  第二个层次是技术发明,所谓技术发明就是根据科学发现所揭示的规律,运用工程技术的手段,研制成新的材料、新工艺和新设备、新产品,因此技术发明是主要从事应用研究以及企业技术研发中心的任务,也就是说是主要是工程师的任务,不是从事技术理论研究科学家的任务,科学发展转化为技术发明进程在加快,而且在技术发明的过程中也可能会得出一些新的发现和认识,但是我们认为,做出这样的区分,就回答到底谁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做这样的区分有利于区分科技怎样面向经济的主战场,回答谁是科学技术创新的主体,基础研究的主体是科研院所以及大专院校从事基础研究的学者,从事技术发明主要是能够工程化的工程师以及企业,而真正能够产业化的,需要企业家把这些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为产品和实现规模化的生产。

  做了上面的区分之后,就可以理解,为什么要强调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第一,企业具有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内在动力,而科研院所没有这样的动力,科研院所,特别是从事基础理论的科研院所主要是发表论文或者是评奖,他没有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动力。第二,企业面临市场竞争的压力,如果你不搞技术创新,你的产品生命周期完结了,这个企业的生命周期就结束了,因此面临市场竞争的压力。第三,企业具有把技术创新成果工程化的能力,而科研院所做不到这一点。我为社会加工一个零部件,把它组装起来,有些科研院所有一些实验场,而企业采取有工程化的能力,而且具有工程化的人格化的工程师,所以从事科学基础理论研究,动手能力肯定不如工程师,更不如企业的工程师。第四,企业具有整合产学研以及把各种生产要素组织起来的能力。所以从中国的科学技术发明情况来看,企业的研发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要占75%,而科研院所科研成果的转化率不到20%,现在一些地区通过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立孵化器,这种孵化器大多数是科研院所具有应用型和产业化前景的科研成果到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孵化产业园,实际上相当于工业生产过程技术成果转化中间的中试,当然这个中试规模更小一些,科技成果的转化相对独立一些,所以说,我们讲企业应当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主要有这样四个方面的原因,所以大家看到有一个叫宋健和朱溶基的争论,宋健科学创新的主体应当是科研院所,朱溶基说科技创新的主体应当是企业,我想他们都有对的,但是都不全面,基础理论研究主体必须是科研院所,技术创新主体必须是企业。

  第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的条件。第一,企业的制度安排具有追求技术创新内在的推动力。中国的技术创新靠国有企业还是靠民营企业,要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从理论上讲,中国的民营企业具有明晰产权制度的安排,具有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内在的推动力和具有获得创新成果的明晰技术的知识产权,但是目前中国的民营企业也具有这样的局限性,第一目前大多数集中在劳动密集型的产业领域,而在劳动密集型产业领域对于技术创新的需求要低于技术和知识密集型的产业。第二,由于传统体制的影响,中国的大学毕业生学理工的主要是选择国有企事业单位,当然现在已经开始进入民营企业,但是从总体上讲,中国民营企业科技队伍、科技实力目前还没有积累足够的推动技术创新的科技力量,中国民营企业的剩余资本到底选择什么?积累的剩余资本搞创新,还是获得短期内获得最大回报其它的领域,中国民营企业的投资偏好从最近这些年来的实际情况看,有了剩余资本绝大多数是转向了房地产领域,这可能是带有中国社会文化传统的特色,希望在短期内能够获得巨额的投资的回报,技术创新具有不确定性和风险,成功和不成功是不一样的,而且时间要长。因此民营企业的剩余资本是否愿意投向技术创新,究竟是投向房地产更赚钱,还是投向技术创新更赚钱?目前实际上是选择在房地产领域。第四,中国没有建立起足够的风险投资机制,有了一个好项目,但是还不够成熟,这个时候恰恰需要风险投资支持,中国的国有商业银行不支持,风险投资的机构远远没有成熟,极不完善。因此在这种条件下,从长远看,民营企业应当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他必须要解决我前面所说的,这样四个方面的问题,而民营企业的创新,当然现在也有很多成功的先例,比如说具有代表性的中国的华为,它就是一个典型的民营企业,而且它在程控交换机、路由器等高技术产业已经在接近世界的先进水平。在高新技术开发区有相当一部分科研人员直接进行工程化,孵化科研成果,这一批科研成果相对来说特点是独立性较高,社会化程度较低,生产规模相对较少,这部分高科技民营企业在高新技术开发区成长前景是比较成功的。在军事工业,在大型的成套设备,在大型的交通运输制造业,包括飞机、轮船以及汽车,像这些领域,目前还主要依靠国有或国有控股的大型企业。第二,形成竞争的市场结构,进一步强化竞争机制。第三,企业必须具有追求技术创新的企业家及其经营管理团队。第四,企业拥有一定实力的研究与开发力量和组织。第五,企业具有自我积累的能力和外部融资的能力。

  第十一,技术创新的途径:需求牵引、工程依托、企业为主体、社会化分工、市场化运作、政府支持。我们认为中国的技术创新进展缓慢,除了体制的原因,原来的基础的原因,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我认为选择的路径有问题,比如说中国的863,从1986年3月中国科学家提出这样一个建议,到现在已经将近20年了,但是我们看一看863的创新成果有多少真正转化为产业化的成果,形成中国大规模生产的科技创新成果。863的定位叫跟踪国际先进的科学技术水平,跟踪的目的是什么呢?跟踪不能是陪练,跟踪不能是跟着长跑运动员后面跑,跟踪最后必须冲破终点,要有一个非常明确的目标,我认为技术创新不能仅仅是跟踪,技术创新的路径可以归纳为这样六个方面,第一是需求牵引,必须有一个非常明确的工程化、产业化、市场化的需求的目标。这里面最重要的比如说美国的曼哈顿工程,就是为了造出原子弹,尽早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曼哈顿工程的结果,第一造出了原子弹的武器,这个工程带动一系列相关科学技术的发展,奠定战后美国原子能工业发展的基础。美国提出阿波罗登月季花,在苏美冷战时期,赶超苏联的航天技术,赶超的结果,登上了月球,同时也带动了火箭的运载技术、遥控技术以及登月航天医学工程的发展,在八十您带美国提出来星球大战,实际上奠定了九十年代美国IT产业发展的基础。所以,我们必须要有一个非常明确的需求牵引,就像我们从1992年开始的921工程,搞神舟载人航天的飞船,这个飞船上天了,奠定整个中国的载人航天工程的技术基础,所以必须要有一个非常明确的需求目标,你要干什么。第二是工程依托,而不靠写论文,这种工程依托就像曼哈顿工程、阿波罗登月工程、星球大战工程、中国的921工程,必须有一个工程依托,把各方面的力量组织起来,就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奋斗。第三必须是企业为主体,我们可以看出中国航天工程载人成功,它实际上依托于原来的机械部的三个院,一院搞运载,二院搞遥控,然后是五院搞总体,实际上是一种企业化的运作,而且实现了在这个企业内真正的产学研的一体化。第四,必须是社会化分工,因为在现代的大生产的条件下,你不可能什么都靠自己干,你能够自己干的就自己干,如果自己干不核算,外面能够外购的,你必须从外面购进你的设备和零部件。第五,市场化运作遵循市场规律,第六,政府的扶持,除了拨款以外,通过政府采购为技术创新创造市场需求。

  第十二,回答几个问题说起来模糊的问题,科学无国界、工业无国界吗?我们认为有国家存在的情况下,利益绝对是有国界的。作为科学实现形式的技术有国界,是对技术的控制实际上就是为了获取本国利益的最大化,不然的话要知识产权保护干什么?为什么中美之间的摩擦,入世的谈判很大一部分集中在知识产权保护上,保护实际上就是保护本国的利益。因此笼统地讲,科学无国界、工业无国界是不准确的,实际上科学没有国界,但是利益是有国界的。当中国刚刚提出要进行技术创新的时候,而美国就发表文章说,中国在搞技术民主主义,实际上美国对中国的技术风险才是真正的技术民主主义。

  第二,以市场换技术,认为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你就是要做一副鞋,发挥劳动力便宜的比较优势,然后在国际市场上买技术。什么叫以市场换技术,就是通过向跨国公司转让国内的市场份额,以换取国外的先进技术,它的前提是国家间的经济技术发展水平不同,技术存在的差异,产品具有生命周期,它的积极作用,相对于原来的技术起点而言,缩小了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比如说中国的汽车工业,中国的家用电器工业等等。如果不通过这样的办法,我们可能还停留在20年以前的水平上,在这个意义上,以市场换技术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第二,它的消极后果是非常明显的,你换来的技术只能是相对落后的,由于存在产品生命周期,形成了对跨国公司的技术依赖,而且抑制本国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所谓跨国公司研发本土化,最终技术成果的所有者仍然是跨国公司,它利用中国廉价的工程师和科学家。因此,以市场换技术,只能是暂时的策略,而不可能长期建立在这样一个基础上。

  我今天讲关于技术创新的问题,重点做这样一些分析,不对的地方供大家参考和提出批评。
 技术创新 途径 创新 工业 目标 技术 中国

扩展阅读

2024年3月15日—3月16日,姜上泉导师在济南市主讲第230期《利润空间—降本增效系统》2天训战营。金锣集团、临工集团、新华医疗、联创集团、惠发食品等近30家企业的130多位经管人员参加了2天《利

  作者:姜上泉详情


2024(第十三届)全国商业数字化技术与服务创新研讨会暨2024(第十一届)全国渠道服务转型巡回首站于3月1日在西安举行。 随着互联网+的深入和经济商业模式的推动,数字化在零售行业受到越来越高的重视

  作者:mys5518详情


2023年12月14日—12月16日,姜上泉导师在上海市银星皇冠大酒店主讲第223期《利润空间—降本增效系统》3天2夜方案训战营。延锋集团、远景能源、蒙牛集团、科达集团、晶科集团、浦耀贸易、拓尚实业等

  作者:姜上泉详情


2023年12月7日—12月9日,姜上泉导师在济南市主讲第222期《利润空间—降本增效系统》3天2夜方案训战营。东阿阿胶、兖矿集团、圣泉集团、玫德集团、中东集团等多家知名企业的经管人员参加了3天2夜《

  作者:姜上泉详情


庞大的人口规模,旺盛的用户需求,让中国成为了极为繁荣、活跃的互联网市场。4年前,腾讯网络媒体事业群总裁、集团高级执行副总裁刘胜义在戛纳广告节上向世界介绍,中国网民的特征是热爱社交,娱乐驱动,追求个性

  作者:李欣详情


2023年11月9日—11月18日,姜上泉导师在上海市、武汉市主讲第219期-220期《利润空间—降本增效系统》3天2夜方案训战营,并在东莞市主讲《降本增效目标达成》。三菱重工、上汽集团、平安集团、金

  作者:姜上泉详情


版权声明:

本网刊登/转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或来源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网不对其真伪性负责。
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其他媒体,本网转载此文只是为 网友免费提供更多的知识或资讯,传播管理/培训经验,不是直接以赢利为目的,版权归作者或来源机构所有。
如果您有任何版权方面问题或是本网相关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将进行整理。


人才招聘 免责声明 常见问题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隐私保护 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登陆帮助 友情链接
COPYRIGT @ 2001-2018 HTTP://WWW.QG68.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资源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