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眩晕症”症状

 作者:未知    59

2005年初,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了十大新职业,企业文化师位列其中.企业文化师的诞生,说明了中国的企业文化建设已经逐渐与世界接轨,正在走向规范化和专业化道路。对于企业文化从业者来讲,这是振奋人心的喜讯。笔者在欣喜之余,同时也感觉到作为一名企业文化从业者肩上责任的沉重。


一、浮躁环境孕育出企业文化“眩晕症”

企业文化作为新兴的企业管理模式,一直被认为企业家和学者是一种亚文化,企业文化也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当前乃至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摆在大多数中国的企业家面前,更严重问题就是企业生死存亡。而企业基业长青的长远战略问题,就暂时束之高阁。

企业文化热潮席卷神州也就是这几年时间,真有点乱花渐欲迷人眼, CC0(首席企业文化官)、企业文化总监、企业文化专员等等一大批称谓浮出水面。企业文化从业者分别从行政、党团、工会、广告策划、记者编辑等几个行业转化而来。可以说,企业文化从业者队伍的水平是良莠不齐,其中不免有南郭先生之类以鱼目混珠。正是企业文化从业者来源的不确定性和知识技能方面的不专业化,加之企业实际情况,以及中国企业发展史和中国的实际国情,决定了中国企业文化建设必将走上一条崎岖坎坷的道路。

笔者经常思索这样的问题:难道中国的企业家真正意识到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了吗?中国的企业一夜之间就文化起来吗?作为企业文化从业者,笔者经过多方走访、调研,以及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得出结论与现实差距很大,大多数的企业所进行的企业文化建设,严重地脱离实际国情和企业现状,企业文化被悬在半空。

在当今浮躁氛围当中,有的企业家急需企业文化这个招牌,来掩饰自己文化上的缺憾。有的企业,企业的职工生活保障问题尚不能解决,就开始对哪些为生计而忧虑大员工大谈愿景、使命、企业价值观等概念,企业员工讥讽该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为“饱汉不知饿汉饥”。而有的企业,用重金聘请知名教授整出一大堆时髦而高深的概念,出版了林林总总的刊物,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到头来,企业文化也只是花架子,企业的现状和企业文化建设之前一个模样。有的企业移植和克隆别的企业文化,今天学 “海尔企业文化”,明天学 “HP企业文化”,一概采取“拿来主义”,结果是无疾而终。在企业文化构建中,一味求新求洋,忽视了优良传统文化的传承;一味追求文字华丽,缺乏深层次、内涵性的东西;一味效仿照搬,失去了本企业的个性特色。这样“构建”出的文化,与企业员工难以产生心理契合,与经营管理形成“两张皮”,只能是“水中月、镜中花”。

二、企业文化“眩晕症”症状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走访几家企业文化建设相对规范的企业进行调研,问及企业员工该企业的企业文化,企业的员工回答很含糊,有的直白说企业文化是领导的事情,与企业员工没有什么关系。而企业中层对于企业文化理解也是支离破碎,只有企业高层管理中一个或者两三个能够有全面而深刻认识。因为这样的企业文化让人感觉很“眩晕”,所以笔者把这种企业文化的症状称为:“眩晕症”。

面对企业文化的“眩晕症”,笔者却没有当初的欣慰,有的是一种对于企业文化建设深深忧虑。那么,怎样才能为企业文化的“眩晕症”开出一剂良药?

要想彻底治疗企业文化的“眩晕症”,那么,就必须对于企业文化“眩晕症”的症状有一个清晰了解和认识,只有认识到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我们才能对症下药。企业文化“眩晕症”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高深莫测,不知所云,让人望而生畏;这样的企业文化是一些所谓的企业文化界学者、专家结晶。他们整出一套与《周易》、《道德经》、《论语》等之乎者也企业文化。

2、 浅尝则止,不求根本,只做表面文章;这样的企业文化由企业家心态所决定,有的企业家只需要企业文化作为幌子,所以企业文化只是两层皮。

3、 一叶障目,不见森林,以偏概全;企业文化是一项系统的工程,而有的企业却将其割裂,认为CIS就是企业文化。

4、 移花接木,南橘北枳,企业文化先天夭折;有的企业家迷恋潮流,简单移植和克隆国内外优秀企业文化,而不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

5、 战略重视,战术忽略,只重形式主义,不重过程与结果,造成大而空的企业文化。

以上现象是企业文化“眩晕症”的具体特征。正是以上现象的存在,对企业造成了以下的危害。1、企业文化严重与实际相脱离,变得不食人间烟火;2、企业文化不能够解决实际工作的问题,变得浮夸起来;3、企业文化只是望梅止渴,只有空幻的愿景,没有实际的操作;4、企业文化不是挽救企业走向没落的救命丸,企业文化是双刃剑,饮鸩止渴的行为反而加速企业的死亡;5、临渊慕鱼,企业领导只倾慕别人企业文化的成就,而缺少退而结网的实际行动,到头来企业始终没有自己的企业文化。正是以上现象的存在,有的企业家深受其害,甚至得出了企业文化“无用论”的答案。

企业文化对于企业来讲,真的就没有作用?笔者经常这样阐述:企业文化与企业来讲,就像人与其思想灵魂和精神一样重要。经营企业如做人,一个企业没有自己的企业文化,就像一个人失去了自己的思想灵魂和精神。当然企业文化就像人的思想灵魂和精神,您不可能要求一个处于懵懂时期的幼儿,有着深邃的思想灵魂和精神。所以说企业文化是伴随着企业成长,逐渐萌芽、发展,并最终形成自己的企业文化。

这里,笔者选定一家具有代表性的民营企业的企业文化“眩晕症”患者,这是**省一家知名的民营企业,具有十五年发展历史的企业,由当初三五个人,资产仅5万元的街道小作坊式企业,迅速发展成为当地知名企业。2004年,该企业总资产高达50亿元,在职员工1万人,公司拥有钢铁、机械、房地产、医药、电子等五大经营板块,其下属企业多达30余家,分布在全国乃至全球的角落。可以说,由当初手持鸟枪的游击队,到如今武装到牙齿的正规军,企业十五年的发展历程是无比艰辛和坎坷的。当初企业领导人凭着个人魅力以及英雄主义,影响着身边的个体和群体,而当集团迅速发展、膨胀,汇集各个行业、地方、阶层、不同年龄的精英,这支队伍当中论学历,高者有博士、硕士,低者有高中文化;论背景有海龟、清华北大的MBA、政府高级职员、普通蓝领员工等等,论年龄从60多岁老管理干部到18岁小学徒;论行业有五大板块专业人员,也有职业经理人。企业员工来自天南海北,有国有企业转制的员工、以前的创业元老、后来招聘的空降兵团。这是一支复杂而庞大的队伍,而且是一支很难驾驭的队伍。该企业领导面对这样的难题,他毅然地选择了企业文化建设,来驾驭和统帅这支队伍。

当时企业领导提出建设出集团企业哲学,以无形的企业文化来整合员工队伍。这家领导是这样阐述企业文化重要性:“企业哲学是指导企业经营管理的最高层次的思考模式,是处理企业矛盾的价值观及方法论。

企业哲学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和动力源泉,只有足够的能力处理企业发展的内外矛盾的前提下,企业才能确立其核心价值观以及围绕价值观的辨证方法论。核心价值观是处理企业种种矛盾的指导原则,是企业哲学思想的最集中体现。企业哲学是一种存在,而企业文化是一种现象;企业管理学在发展过程中,离不开哲学的指导。哲学的思想是博大的,只要它能被管理者掌握,就会爆发出巨大的力量,从而指导企业在竞争中战无不胜。”而今,这些话语回味起来真是余音绕梁,也的确有着与众不同的见地。

  但是,笔者作为该企业文化建设参与者之一,在该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全程参与,经历了企业文化建设的起步、发展、高潮、消失四个阶段,品味到了企业文化建设苦涩的果实。至今笔者反思起来,仍然心痛不已。

企业文化建设前期工作可以说旗帜鲜明,组建建设企业文化专业机构——企业文化办公室,笔者作为招募而来的企业文化建设专业人员加入到这支队伍当中。当时,前期经过反复几次论证,聘请专家进行咨询,然后到各个企业调研。最终,在企业成立15周年前五个月确定企业文化建设大纲,然后按照大纲要求逐步实施。当时,企业文化建设主要任务是起草企业文化手册、企业基本法、修建企业荣誉展室、进行企业文化培训等多项工作。笔者曾经历了多少个不眠之夜,呕心沥血起草和整理出企业文化手册和企业基本法。

然而,这些有形的企业文化资料出台以后,却没有得到实施。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在当时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缺少强有力的支持和有效沟通。从企业文化建设开始到结束,笔者无缘和企业领导做过一次短暂的访谈。况且,企业文化建设从来也没有什么制度来保障,只要一涉及到企业文化建设的资金,企业财务部门领导乃至员工都用同样的口气说:整这个景儿有什么用,我就不相信企业文化能带来多少钱。而企业人力资源部总监在考核企业文化部时候,竟然不知道怎样去考核,更不明白笔者都做了哪些工作。所以企业文化建设一直被认为是“后娘养的孩子”,经常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制约。企业领导人也因为事物繁忙而无暇他顾,有时候也过问一下,但是,难以解决实际问题。因此企业文化建设就是这样艰难进行,而且操作层面只局限在企业管理层,企业文化建设很浮浅,没有深入到企业内部,企业员工和企业中层从思想上根本不理解企业文化建设,该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属于典型的企业文化“眩晕症”。

2005年初,一场突然而来的变故,而且这样的变故主要来自“人祸”,同时涉及到几个行业,使企业蒙受巨大的财产损失,企业面临生死存亡的关头。企业迫不得已进行战略调整,企业文化部首当其冲被撤消,而这场轰轰烈烈的企业文化运动就这样划上了句号。根据中国医学传统诊断方法:望、闻、问、切,笔者对这家企业的企业文化进行诊断。望:企业场区建设标新立异、荣誉展室辉煌灿烂、企业文化资料林林总总,此类系列表面文章可以说做得一点也不差,甚至超过有的知名企业。闻:从报刊杂志、电视等传播媒体来看,企业非常“文化“,前景辉煌,但是其间也夹杂着不同的声音和论调;问:与企业高层、中层及企业员工交流之后,听到不是同样的声音,对于企业文化的理解层次分明、理解程度、关心程度不同; 切:企业员工和中层关心企业发展的不多,关心个人利益大有人在,只有少数高层对于企业发展而深虑。由此,我们可以断定该企业的企业文化属于患有是严重的“眩晕症”。

  三、如何诊治企业文化“眩晕症”

针对以上症状,笔者认为要想根除企业文化的“眩晕症”,就必须从根上治疗,以求彻底解决企业文化病症。

1、 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实事求是,只有找准企业文化的“根”,才能解决企业文化建设的实际问题。

找准企业文化的“根”,就是要求企业文化工作者,必须理解中国国情和弄清楚企业自身的特点,必须结合实际情况。按照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要求进行建设。具体而言,就是要坚持“以我为主,适采众长,融合提炼,自成一家”的方针。企业文化建设,不是在一群学者在炒作“概念”,也不是在沙滩上“塑造”空中楼阁。

企业文化建设是对原有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积淀的思想、理念的提升和融合,从而将企业文化明晰化。纵观近20年来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历程,中国企业没有值得我们借鉴经验,我们的企业只能摸着石头过河,过于偏重于对西方企业文化理论的引进借鉴,而对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本企业优秀文化挖掘、提炼不够。而且这样简单的“拿来主义”,不是我们企业所需要的。当然,我们并不排斥外来先进文化,但不可“生搬硬套”,要与本企业优秀文化相融合,适我所用,不能替代。北京同仁堂381年金字招牌不倒,靠的就是“泡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传统文化定力。这足以说明中国的企业文化之根已经深扎在中华肥沃的土壤之中。

2、 企业文化建设细节决定成败在,企业领导及企业文化建设者态度决定一切

中国的企业文化建设是一条漫长的道路,同时也是一项宏伟的工程。 老子云:“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成于易”;在中国,想做大事的人很多,但愿意把小事做细的人很少;我们不缺少雄韬伟略的战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决不缺少各类管理规章制度,缺少的是对规章条款不折不扣的执行。我们必须改变心浮气躁、浅尝辄止的毛病,提倡注重细节、把小事做细。成大业若烹小鲜,做大事必重细节,企业文化建设也是同样的道理。这是汪中求先生《细节决定成败》中一段话,对于企业文化工作者来说,企业文化建设更是细节文化建设企业文化建设必须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企业是由企业的每一位员工组成,员工是企业最基本的单位。如果企业员工素质提高一点,那么企业的素质就会提升一个层次。因此,企业文化必做于细。

3、企业文化是系统的工程,企业文化建设应该推行“全面质量管理”,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20世纪50年代,美国人爱德华兹·戴明博士提出了在质量管理中引入统计学的理论,也就是一切用数据说话。美国汽车工业对此视而不见,戴明博士便东渡日本,受到日本人的欢迎,并被奉若神明。日本人应用戴明的理论,发明了“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

戴明的质量管理思想集中体现在计划、执行、检查、处理(PDCA)的循环上:

1、计划阶段(plan),看哪些问题需要改进,逐项列出,找出最需要改进的问题。

2、执行阶段(do),实施改进,并收集相应的数据。

  3、检查阶段(check),对改进的效果进行评价,用数据说话,看实际结果与原定目标是否吻合。

4、处理阶段(act),如果改进效果好,则加以推广;如果改进效果不好,则进行下一个循环。

PDCA循环的特点是:大环套小环,企业总部、车间、班组、员工都可进行PDCA循环,找出问题以寻求改进;阶梯式上升,第一循环结束后,则进入下一个更高级的循环;循环往复,永不停止。

企业文化建设也应该采取这样的方式,遵循这个操作模式。首先根据大纲,提出计划,企业文化建设必须“细化”到每一个面、一个点上。

4、企业文化必须行神兼备,返朴归真。大众化、通俗化、制度化的企业文化才是真正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基业长青的根本保证。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精神和灵魂,但是我们必须明白企业文化必须依附企业。没有企业,那里还谈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的受众者是企业的员工,而不是企业管理层手中把玩的器具。而要将企业文化让企业员工理解,企业文化就必须是大众化、通俗化,只有这样才能被他们从根本上理解和认识。否则,企业文化走向另一个极端。 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就是让企业基业长青。而企业基业长青的根本就在于“利润”、“机制”、“品牌”、“文化”。利润是企业的命脉,但不是企业终极目标,没有利润的企业是不可能生存的。企业文化最终的目的应该是企业社会价值的最大化,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机制,是企业正常运作的保证,世界上哪些百年企业,哪一个不是有一套高效的机制,高效的机制规范了企业的每一个运营流程的细节,激励了雇员不断创新和向上的精神。这其中,内在驱动力就是企业文化无穷的魅力。品牌,是企业角逐市场的利器,也是通往信息化、知识化时代高速公路的通行证。而哪一个品牌的背后,不蕴涵着优秀的企业文化呢?文化即企业文化,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是用企业文化管理人,雇员一旦认同该企业的企业文化。就能创造常规管理所不能创造的财富。只有打造一流品牌和优秀文化的企业,才能在市场变革中,处惊而不乱,也才能持久地保持领先。

企业就像一个人,利润是血肉,机制是骨骼,品牌是地位,文化是灵魂。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最高层次,深刻影响着其他几点。当一个人拥有强健的体格和机能,不断超越自我极限,并且以自己的思想流芳千古,那么可以说这样的人是成功的。企业也是一样,百年企业不是一个巨大的基业,而是在企业文化赋予企业基业长青的结果。
 企业文化 眩晕 症状 文化 企业

扩展阅读

2023年11月3日—11月4日,在美丽的厦门海滨五星级万丽大酒店,来自福建省15家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带领其高管团队共计60多人参加厦门市降本增效系统企业家研习营。研习中,姜上泉导师重点分享了降本增

  作者:姜上泉详情


中小微企业是中国经济“金字塔”的塔基,是支撑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在数字化浪潮下,中小微企业要想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必须加速数字化转型,充分发挥数字经济的赋能效应。然而,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仍

  作者:王京刚详情


近年来,随着国家数字化政策不断出台、新兴技术不断进步、企业内生需求持续释放,数字化转型逐步成为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成为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乃至弯道超车的重要途径。 本文重点分析当下阻碍企业数字

  作者:王京刚详情


2023年9月1日—9月2日,来自福建省晋江市的19家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带领其高管团队共计90多人参加晋江市转型赋能企业管理提升之增效降本总裁研修班。晋江市2022年位列全国百强县第三位,生产总值3

  作者:姜上泉详情


  一位正在筹备创业的朋友向我提出了一个问题,企业创业初期的人力资源配备多是朋友+亲戚。首选因素是信得过,能力居次。但是随着企业正常运转起来,需要科学规范的管理时,创业初期的伙伴已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要

  作者:姜燕芬详情


所谓利润分享计划,顾名思义,就是一项所有员工参与利润分享的计划。在设计企业利润分享计划的过程中,需要关注不同层面的人员,根据其在价值创造的过程中担当的职责及发挥的作用来合理地分享其劳动所得。本文将重

  作者:姜燕芬详情


版权声明:

本网刊登/转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或来源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网不对其真伪性负责。
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其他媒体,本网转载此文只是为 网友免费提供更多的知识或资讯,传播管理/培训经验,不是直接以赢利为目的,版权归作者或来源机构所有。
如果您有任何版权方面问题或是本网相关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将进行整理。


人才招聘 免责声明 常见问题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隐私保护 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登陆帮助 友情链接
COPYRIGT @ 2001-2018 HTTP://WWW.QG68.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资源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