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全员共建企业文化之路

 作者:邓正红    79



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企业要坚持把领导者的主导作用与全体员工的主体作用紧密结合。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在统一领导下,有步骤地发动员工广泛参与,从基层文化抓起,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全员共建。努力使广大员工在主动参与中了解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认同企业的核心理念,形成上下同心、共谋发展的良好氛围。要注意继承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挖掘整理本企业长期形成的宝贵的文化资源,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用发展的观点和创新的思维对原有的企业精神、经营理念进行整合和提炼,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在继承中创新、在弘扬中升华。要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借鉴国外先进文化相结合,一方面从当代中国国情和中央企业实际出发,正确制定和调整企业文化战略,充分体现民族精神、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中央企业的特点,有效抵御外来文化的消极影响,避免照抄照搬;另一方面要紧紧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以开放、学习、兼容、整合的态度,坚持以我为主、博采众长、融合创新、自成一家的方针,广泛借鉴国外先进企业的优秀文化成果,大胆吸取世界新文化、新思想、新观念中的先进内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扬长避短,为我所用。在开展国际合作业务的过程中,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合作方的先进文化,尊重文化差异,增进文化沟通,注重取长补短,促进共同发展。


中国石化管道公司企业文化,是伴随企业战略转型的实践,在原有企业文化的基础上,在全员参与创建的过程中构建的。石化管道从建设到运营有近三十年的历史,具有深厚的文化积累。例如“长输为业,四海为家,艰苦为荣,野战为乐”的价值观就深深地影响着一代管道人。中石油、中石化两大集团重组后,根据中国石化的企业精神,他们结合实际提出了“爱我中华,振兴石化,献身管道”的企业精神。然而,随着中国石化在海外成功上市,管道储运公司的管理体制随着集团公司管理体制的转变而转变,分为中国石化集团管道储运公司和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管道储运分公司,人随资产走,分开分立运作。存在决定意识,战略转型和体制转变,一时间使许多职工感到茫然,进而感到岌岌可危,表现出思想动态的复杂性。公司分公司党政领导集体在分析转型期职工思想动态时认为,企业战略转型、体制转变在执行过程中不能有文化盲点,需要深层次的文化变革,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文化执行力,需要与重塑的石化管道文化实现有机联系并良性互动,使职工树立大局意识、前瞻意识、战略意识和自强意识,以适应石化管道实施战略选择后遇到的前所来有的发展机遇。因此,根据企业组织环境和外部环境的变化,需要原有的石化管道文化在积累、扬弃、创新的基础上系统构建。2003年,公司、分公司新一届领导集体在“双代会”上,从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提出并部署了中国石化管道企业文化建设的工作。既要传承原有企业文化的精华又要表现石化管道企业文化与时俱进,不论是提案征集还是系统设计,通过全员参与创建,上下锤炼,反复推敲,精心设计,充分论证,体现了团队精神,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系统构建的中国石化管道企业文化,作为一个管理的过程,它需要公司、分公司全体员工用共同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职业生活方式表现出来,需要共同的价值观、团队精神、行为规范、企业形象、凝聚力等系统结构共同作用,需要长期培养和持续改进。


一是各级管理人员提高对中国石化管道企业文化系统构建的认识,明确用优秀的企业文化提升石化管道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意义。该公司认为,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是石化管道发展难得的机遇期,能不能把握时机,调整目标,形成优势,扬长避短,开拓进取,需要各级经营管理者牢固的树立起大局意识、前瞻意识、战略意识和危机意识,用“长输为业,效益优先,自强进取,求实奉献”的企业精神,带领全体员工把企业做大、做强、做精。


二是各单位在宣传、贯彻和培育中国石化管道企业文化的过程中,做到有计划、有组织、有领导、有目标、有措施,紧密联系本单位的管理实践,与制度建设、流程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常抓不懈,形成良好的人文环境、组织环境和管理环境,为企业的改革、发展和稳定打好基础,为员工的发展提供平台。


三是正确理解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管理文化,与具体科学管理方法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相对某一个具体管理目标,如产品或服务质量,科学的管理方法是达标的手段。然而任何具体的科学的管理方法都需要与之相适应的高素质的员工去掌握和实施。企业文化建设就是为管理者正确的理解员工、培养员工、使用员工提供了坚实的平台,是有助于具体科学管理方法的用武之地。


四是正确把握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基础管理工作之间内在的必然联。常言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石化管道强调在基础管理工作建设,意在夯实企业管理的墓础。而基础管理工作建设的要素是人、机、制度、基础资料、环境等,核心是围绕人机系统来打基础的,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可以说企业的基础管理工作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和根据地。


  中国石化管道企业文化主要由理念识别系统、行为识别系统和视觉识别系统组成。

  企业使命:连接上下游,构架最具活力的油气储运网络,提供优质服务,铸就良好人品,奉献于中国石化。

  核心价值观:为社会奉献财富,为企业创造效益,为员工提供发展平台。

  企业精神:长输为业,效益优先,自强进取,求实奉献。

  经营理念:安全是生命,管理为基础,诚信树形象,创新求发展。

企业基本制度规范:包括岗位责任制度;输油管道规程汇编;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厂务公开制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制度;HSE管理制度;ISO9001管理制度;科技开发与奖励制度;审计与纪检监察管理制度;内部控制制度;行政工作管理制度。

  企业基本道德规范:包括热爱祖国,遵纪守法;爱护公物,保护环境;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企爱岗,勤政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尊老尽孝,爱幼重教;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

员工基本行为规范:包括遵章守纪,一丝不苟;规范操作,程序办事;勤俭互勉,精打细算;公正宽容,仁爱友善;谈吐文明,礼貌待人;见贤思齐,积极进取。

视觉识别系统的中英文字基本组合:PSTC中国石化管道。


中国石化管道企业文化的系统构建,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科学管理的必然要求。它的管理实践意义主要在于:


一是有助于企业战略的制定和管理目标的实现。石化管道把企业文化系统构建的过程,作为抓住战略机遇期,调整产业结构,深化内部改革,实现协调发展的过程。一方面,正确的战略决策来源于正确的观念。另一方面,正确战略决策的实施取决于全体职工团队精神的状态和文化氛围。从2001年到2004年底,石化管道的建设长度比25年前增长了约45%,储存能力约为前25年的4.3倍,输转能力约为前25年的1.9倍,基本形成了连接华北、华东地区上下游石油石化企业的管道网络,并开始实施横跨五省的沿江管网建设。与此同时,通过投资结构、组织结构、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对非主营业务实施“关、停、并、撤、交、售、改”等改革形式,去枝强干,实施纵向一体化战略,突出主营业务,形成了公司、分公司之间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态势。


二是有助于企业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的需要。从2003年开始,公司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不失时机地部署了创建学习型企业的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以人为本,把培养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操作技能人才的三支队伍建设作为重点,强化企业民主管理,凝才聚智,众志成城,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和员工创造力的保持构建了有力的支撑体系。据不完全统计,近两年来公司、分公司举办管理干部培训13期,521人参培;技能培训平均每年在6000人次左右;技能大赛每两年定期举行,2004年有240人参赛,其中8人破格晋升技师,6人评为技术标兵,12人被评为技术能手;中层管理人员及专业技术人员有43人参加了石油大学工程硕士学习班的学习。


  三是有助于企业管理的科学化。石化管道企业文化经营理念的定位,是“安全是生命,管理为基础,诚信树形象,创新求发展”。这个定位既是企业过去管理实践的反映,又是企业今后科学管理的必然要求。企业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激励人的工作动机,鼓舞团队的士气,改善工作环境,提高劳动生产率。几年来公司、分公司为了不断提高科学管理的水平,先后成功引入了HSE、ERP、ISO9001、内控制度等科学的管理方法,而其有效的实践在于与之相适应的高素质的员工去掌握和实施。

 企业文化 全员 共建 之路 文化 企业

扩展阅读

2023年11月3日—11月4日,在美丽的厦门海滨五星级万丽大酒店,来自福建省15家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带领其高管团队共计60多人参加厦门市降本增效系统企业家研习营。研习中,姜上泉导师重点分享了降本增

  作者:姜上泉详情


中小微企业是中国经济“金字塔”的塔基,是支撑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在数字化浪潮下,中小微企业要想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必须加速数字化转型,充分发挥数字经济的赋能效应。然而,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仍

  作者:王京刚详情


近年来,随着国家数字化政策不断出台、新兴技术不断进步、企业内生需求持续释放,数字化转型逐步成为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成为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乃至弯道超车的重要途径。 本文重点分析当下阻碍企业数字

  作者:王京刚详情


2023年9月1日—9月2日,来自福建省晋江市的19家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带领其高管团队共计90多人参加晋江市转型赋能企业管理提升之增效降本总裁研修班。晋江市2022年位列全国百强县第三位,生产总值3

  作者:姜上泉详情


  一位正在筹备创业的朋友向我提出了一个问题,企业创业初期的人力资源配备多是朋友+亲戚。首选因素是信得过,能力居次。但是随着企业正常运转起来,需要科学规范的管理时,创业初期的伙伴已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要

  作者:姜燕芬详情


所谓利润分享计划,顾名思义,就是一项所有员工参与利润分享的计划。在设计企业利润分享计划的过程中,需要关注不同层面的人员,根据其在价值创造的过程中担当的职责及发挥的作用来合理地分享其劳动所得。本文将重

  作者:姜燕芬详情


版权声明:

本网刊登/转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或来源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网不对其真伪性负责。
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其他媒体,本网转载此文只是为 网友免费提供更多的知识或资讯,传播管理/培训经验,不是直接以赢利为目的,版权归作者或来源机构所有。
如果您有任何版权方面问题或是本网相关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将进行整理。


人才招聘 免责声明 常见问题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隐私保护 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登陆帮助 友情链接
COPYRIGT @ 2001-2018 HTTP://WWW.QG68.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资源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