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货与付款循环审计

  文件类别:其它

  文件格式:文件格式

  文件大小:19K

  下载次数:736

  所需积分:4点

  解压密码:qg68.cn

  下载地址:[下载地址]

清华大学卓越生产运营总监高级研修班

综合能力考核表详细内容

购货与付款循环审计
第十一章 购货与付款循环审计
第一节 购货与付款循环的特性(本章重点)
  购货与付款循环的特性主要包括两个部分的内容:一是购货与付款循环所涉及的主要凭证和会计记录;购货与付款循环中的主要业务活动。
主要业务活动 对应的凭证及会计记录 相关部门 相关的管理当局认定
请购商品和劳务 请购单 仓库、其他部门 存在或发生
编制订购单 订购单 采购部门 完整性(存在或发生、估价或分摊)
验收商品 验收单是、卖方发票 验收部门 完整性 、存在或发生
储存已验收商品 入库单 仓库部门 存在或发生
编制付款凭单 付款凭单 应付凭单部门 存在或发生、估价或分摊、完整性
确认与记录负债 应付账款明细账、卖方对账单、转账凭证 会计部门 存在或发生、完整性、估价或分摊
付款 付款凭证、付款凭单 应付凭单部门、财务部门 存在或发生、完整性、估价或分摊
记录现金、银行存款支出 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 会计部门 存在或发生、完整性、估价或分摊

  第二节 内部控制测试和交易的实质性测试
  一、购货业务的内部控制、控制测试和交易的实质性测试
  购货与付款循环涉及的业务与凭证很多,在正常的审计中,如果购货与付款循环的内部控制良好,则忽视这一循环的控制测试和交易的实质性测试,仅仅依赖于对与之相关的会计报表项目的实质性测试,往往费时、费力。因此,这一循环的符合性测试很重要。
  认真研读教材表11-1:购货业务的控制目标、内部控制和测试一览表
  【例】以下各项内部控制制度中,能够防止或发现采购及应付账款环节发生错误或舞弊的有 (  )(1996年考题)
  A.所有订货单应经采购部门及有关部门批准,其副本应及时提交财会部门
  B.现购业务必须经财会部门批准后方可支付价款
  C.收到购货发票后,应立即送采购部门与订货单、验收单核对相符
  D.采用总价法记录现金折扣,并严格复核是否发生折扣损失
  【答案】ACD
  购货业务的控制测试
  1.适当的职责分离(2004年新增内容)
  适当的职责分离有助于防止各种有意的或无意的错误。与销售与收款业务一样,采购与付款业务也需要适当职责分离,《内部会计控制规范--采购与付款(试行)》中规定,单位应当建立采购与付款业务的岗位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办理采购与付款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采购与付款业务不相容岗位至少包括:请购与审批;询价与确定供应商;采购合同的订立与审批;采购与验收;采购、验收与相关会计记录;付款审批与付款执行。这些都是对单位提出的、有关采购与付款业务相关职责适当分离的基本要求,以确保办理采购与付款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
  2.内部核查程序(2004年新增内容)
  财政部发布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采购与付款(试行)》中,不仅明确了单位应当建立对采购与付款内部控制的监督检查制度,单位监督检查机构或人员应通过实施内部控制测试和实质性测试检查采购与付款业务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各项规定是否得到有效执行,而且明确了采购与付款内部控制监督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
  (1)采购与付款相关业务岗位及人员的设置情况,重点检查是否存在采购与付款业务不相容职务混岗的现象;
  (2)采购与付款业务授权批准制度的执行情况。重点检查大宗采购与付款业务的授权批准手续是否健全,是否存在越权审批的行为;
  (3)应付账款和预付账款的管理。重点审查应付账款和预付账款支付的正确性、时效性和合法性;。
  (4)有关单据、凭证和文件的使用和保管情况。重点检查凭证的登记、领用、传递、保管、注销手续是否健全,使用和保管制度是否存在漏洞。
  2. 购货业务控制目标与内部控制的特性:
控制目标 关键内部控制 管理当局认定
1.所记录的购货都确已收到商品或接受劳务 防止那些主要使企业管理层和职员们而非企业本身受益的交易作为企业的营业支出或资产记入账中 存在或发生
2.已发生的购货业务都已记录 防止低估企业的负债 完整性
3.所记录的购货业务估价正确 交易在采购明细账中正确记录(截止) 估价或分摊
   购货业务的实质性测试
  购货业务的实质性测试的主要方面包括永续盘存制对存货的实质性测试的影响。
  1.当被审计单位对存货采用永续盘存制核算时,如果注册会计师确信其永续盘存记录是准确、及时的,存货项目的实质性测试程序就可予以简化。
  2.被审计单位对永续盘存手续中的购入环节的内部控制,一般应作为审计中的购入业务进行控制测试的对象之一,在审计中起着关键作用。
  3.如果这些控制能有效地运行,并且永续盘存记录中又能反映出存货的数量和单位成本,则可以因此减少存货监盘和单位成本测试的工作量。
  【例】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购货业务进行年底截止测试的方法有( )(1998年试题)
  A.实地观察与抽查购货
  B.抽查存货盘点日前后的购货发票与验收报告
  C.查阅验收部门的业务记录
  D.了解购货的保险情况和存货保护措施
  【答案】BC
  【解析】AD均属符合性测试的程序
  二、付款业务的内部控制、控制测试和交易的实质性测试
  付款业务的部分测试可与测试购货业务一并实施,当然,还有一部分付款业务测试仍需单独实施。
  (一)付款业务的控制(2004年教材新增)
  1.单位应当按照《现金管理暂行条例》、《支付结算办法》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试行)》等规定办理采购付款业务;
  2.单位财会部门在办理付款业务时,应当对采购发票、结算凭证、验收证明等相关凭证的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及合规性进行严格审核;
  3.单位应当建立预付账款和定金的授权批准制度,加强预付账款和定金的管理;  
  4.单位应当加强应付账款和应付票据的管理,由专人按照约定的付款日期、折扣条件等管理应付款项;已到期的应付款项须经有关授权人员审批后方可办理结算与支付;
  5.单位应当建立退货管理制度,对退货条件、退货手续、货物出库、退货货款回收等作出明确规定,及时收回退货货款;
  6.单位应当定期与供应商核对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预付账款等往来款项;如有不符,应查明原因,及时处理。
  (二)内部核查程序(本辅导书对2004年教材的补充,一般了解)
  采购与付款内部控制监督检查的内容主要包括:
  1.采购与付款业务相关岗位及人员的设置情况。重点检查是否存在采购与付款业务不相容职务混岗的现象;
  2.采购与付款授权批准制度的执行情况。重点检查大宗采购与付款业务的授权批准手续是否健全,是否存在越权审批的行为;
  3.应付账款和预付账款的管理。重点审查应付账款和预付账款支付的正确性、时效性和合法性;  
  4.有关单据、凭证和文件的使用和保管情况。重点检查凭证的登记、领用、传递、保管、注销手续是否健全,使用和保管制度是否存在漏洞。
  三、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和控制测试
  (一)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控制要点和主要控制测试程序表
内部控制 控制要点 主要控制测试程序
1.预算制度   固定资产增减应编制预算(固定资产内部控制中最重要的部分;大型企业要有年度预算,小型企业要有计划)   检查固定资产的取得与处置是否依据预算,对实际支出与预算之间的差异以及未列入预算的特殊事项,检查其是否履行特别的审批手续(存在或发生、估价或分摊)
2.授权批准制度   企业的资本性支出预算只有经过董事会等高层管理机构批准方可生效;所有固定资产的取得和处置均需经企业管理当局的书面认可。   不仅要检查授权批准制度本身是否完善,还要关注授权批准制度是否得到切实执行。(存在或发生、估价或分摊)
3.帐簿记录制度   设置总账、明细账、固定资产登记卡;按类别、使用部门、每项固定资产进行明细分类核算;增减变化均有原始凭证。   检查明细帐与登记卡设置的完善性,固定资产增减变化时原始凭证的充分性(存在或发生、估价或分摊、完整、表达)
4.职责分工制度   对固定资产的取得、记录、保管、使用、维修、处置(不相容职务)等,均应明确划分责任,由专门部门和专人负责   检查与观察分工的恰当性(存在或发生、估价或分摊、完整性)
5.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的区分制度   书面标准:区分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明确资本性支出的范围和最低金额;   检查标准制定的合理性与执行的有效性(估价或分摊)
6.处置制度   投资转出、报废、出售等均要有一定申请报批程序   检查报批程序的合理性与执行有效性(存在或发生、估价或分摊)
7.定期盘点制度   确定数量、存放地点、使用状况。定期盘点制度的作用:①验证账面各项固定资产是否真实(存在或发生);了解固定资产的放置地点和使用状况(存在或发生);发现是否存在未入账的固定资产(完整性)   注册会计师应了解和评价企业固定资产盘点制度,并注意查询盘盈、盘亏固定资产的处理情况(存在或发生、完整性)
8.维护保养制度   建立日常维护、定期检修制度   检查制度的合理性与实际执行情况(存在或发生、估价或分摊)
9.保险制度   保险制度不属于企业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范围,但注册会计师在检查、评价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时,应当了解(而不是控制测试)固定资产的保险情况。
  【例】下列各项中属于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符合性测试的有 (  )(1996年考题)
  A.固定资产的取得是否与预算相符
  B.固定资产折旧是否与其磨损程度相符
  C.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的区分是否与企业有关规定相符
  D.购入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是否与相关原始凭证相符
  【答案】AC
  【例】在对固定资产项目进行符合性测试时,注册会计师测试的重点包括 (  )(1995年考题)
  A.固定资产折旧的提列是否充分
  B.固定资产的取得和处置是否确实经过授权批准
  C.固定资产的取得是否与预算相符
  D.资产负债表中固定资产原价的列示是否与固定资产总分类账余额相一致
  【答案】BC
  (二)在建工程的内部控制(2004年教材新增)
  《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工程项目(试行)》中规定:
  1.岗位分工与授权批准
  (1)单位应当建立工程项目业务的岗位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办理工程项目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 工程项目业务不相容岗位一般包括:项目建议、可行性研究与项目决策;概预算编制与审核;项目实施与价款支付;竣工决算与竣工审计。
  (2)单位应当对工程项目相关业务建立严格的授权批准制度,明确审批人的授权批准方式、权限、程序、责任及相关控制措施,规定经办人的职责范围和工作要求。 经办人应当在职责范围内,按照审批人的批准意见办理工程项目业务。对于审批人超越授权范围审批的工程项目业务,经办人有权拒绝办理,并及时向审批人的上级授权部门报告。
  (3) 单位应当制定工程项目业务流程,明确项目决策、概预算编制、价款支付、竣工决算等环节的控制要求,并设置相应的记录或凭证,如实记载各环节业务的开展情况,确保工程项目全过程得到有效控制。
  2.项目决策控制
  单位应当建立工程项目决策环节的控制制度,对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项目决策程序等作出明确规定,确保项目决策科学、合理。
  3.概预算控制
  单位应当建立工程项目概预算环节的控制制度,对概预算的编制、审核等作出明确规定,确保概预算编制科学、合理。
  4.价款支付控制
  单位应当建立工程进度价款支付环节的控制制度,对价款支付的条件、方式以及会计核算程序作出明确规定,确保价款支付及时、正确。
  5. 竣工决算控制
  单位应当建立竣工决算环节的控制制度,对竣工清理、竣工决算、竣工审计、竣工验收等作出明确规定,确保竣工决算真实、完整、及时。
  6.监督检查
  单位应当建立对工程项目内部控制的监督检查制度,明确监督检查机构或人员的职责权限,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检查。内容主要包括:
  (1)工程项目业务相关岗位及人员的设置情况。重点检查是否存在不相容职务混岗的现象。
  (2)工程项目业务授权批准制度的执行情况。重点检查重要业务的授权批准手续是否健全,是否存在越权审批行为。
  (3)工程项目决策责任制的建立及执行情况。重点检查责任制度是否健全,奖惩措施是否落实到位。
  (4)概预算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重点检查概预算编制的依据是否真实,是否按规定对概预算进行审核。
  (5)各类款项支付制度的执行情况。重点检查工程款、材料设备款及其他费用的支付是否符合相关法规、制度和合同的要求。
  (6)竣工决算制度的执行情况。重点检查是否按规定办理竣工决算、实施决算审计。

  第三节 应付账款审计
  一、应付账款的审计目标
  除了一般项目的审计目标之外,其特殊的目标:偿还记录是否完整。下面就是针对具体目标实施的审计程序。
  二、应付账款的实质性测试审计程序
  1.获取或编制应付账款明细表,复核加计正确,并与报表数、总账数和明细账合计数核对是否相符。(机械准确性)
  2.对应付账款进行分析性复核。(总体合理性)
  3.函证应付账款。(真实性、所有权、估价)
  一般情况下,应付账款不需要函证,但如果控制风险较高,某应付账款明细账户金额较大或被审计单位处于财务困难阶段,则应进行应付账款的函证。
  应付账款函证的特点。
  (1)应付账款是否必须函证?
  一般情况下,应付账款不需要函证,这是因为
  ①应付账款审计目标主要是防止低估,而函证不能保证查出未记录的应付账款(完整性);
  ②况且注册会计师能够取得购货发票等外部凭证来证实应付账款的余额,存在比较令人满意的替代程序,如可以取得购货发票等外部凭证来证实应付账款的余额,可以通过期后付款情况的检查予以证实等。
  (2)什么情况下函证应付账款?
  控制风险较高;
  某应付账款明细账户金额较大;
  被审计单位处于财务困难阶段;
  (3)函证应付账款如何选择函证的对象?
  选择较大金额的债权人;
  在资产负债表日金额不大,甚至为零,但为企业重要供货人的债权人(因为它们容易发生债权债务关系)。
  (4)函证方式
  最好采用肯定式询证函;
  也可采用否定式询证函;
  (5)与函证应收账款相同之处
  注册会计师必须对函证的过程进行控制,要求债权人直接回函,并根据回函情况编制与分析函证结果汇总表,对未回函的应考虑再次函证。
  如果存在未回函的重大项目,注册会计师应采用替代审计程序。比如,可以检查决算日后应付账款明细账及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核实其是否已支付,同时检查该笔债务的相关凭证资料,核实交易事项的真实性。
  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的函证的区别
  ① 函证的必要性不同:应收账款主要采用函证的方法;一般情况下,应付账款不需要函证,但在控制风险较高、某应付账款明细账户金额较大、被审计单位处于财务困难阶段时,则应采用函证。
  ② 函证方式不同:应收账款可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采用积极式或消极式函证;应付账款则最好采用积极式函证。
  ③ 函证目的不同:应收账款函证目的是为了证实应收账款账户余额的真实性、正确性,确定是否高估了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函证的目的一般是确定是否低估了应付账款。
  ④ 函证对象不同:应收账款是对债务人函证;应付账款是对债权人函证。
  ⑤ 对象选择不同:应收账款不需要全部函证,一般将期末余额较大的债务人作为重要函证对象,对余额较小的可不函证;在资产负债表日金额不大,甚至为零,但为企业重要供货人的债权人(发生额较大)。
  ⑥ 函证时间不同:应收账款函证发函的最佳时间应是与资产负债表日接近的时间,即资产负债表日之前或之后;应付账款函证一般选择在资产负债表之后。
  ⑦ 回函处理不同:对应收账款采用积极式函证时,如没有得到复函的,一般应发送第二次乃至第三次询证函,如果仍得不到答复,注册会计师则应考虑采用必要的替代程序;对应付账款未取得回函的,应考虑再次函证。如果存在未回函的重大项目,注册会计师还应采用替代审计程序。
  ⑧ 替代程序内容不同。对应收账款要检查与销售有关的文件,包括销售合同、订单、发票副本及发货凭证等;对应付账款通常检查决算日后应付账款明细账及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检查债务的相关凭证资料,包括一些非会计资料。
  【例】注册会计师需要函证应付账款的情形包括 ( ) (1997年考题)
  A.应付账款的控制风险较高
  B.应付账款的固有风险较高
  C.某应付账款账户金额较大
  D.被审计单位处于经济困难阶段
  【答案】A、C、D
  【例】即使某一应付账款明细账户年末余额为零,注册会计师仍然可以将其列为函证对象。 ( ) (1996年考题)
  【答案】√
  4.查找未入账的应付账款。(完整性)
  (1)检查被审计单位在资产负债表日未处理的不相符的购货发票(如抬头不符,与合同某项规定不符等)及有材料入库凭证但未收到购货发票的经济业务;
  (2)检查资产负债表日后收到的购货发票,确认其入账时间是否正确;
  (3)检查资产负债表日后应付账款明细账贷方发生额的相应凭证,确认其入账时间是否正确。
  (4)注册会计师还可以通过询证被审计单位的会计和采购人员,查阅资本预算、工作通知单和基建合同来进行。
  如果注册会计师通过这些程序发现了某些未入账的应付账款,应将有关情况详细记入审计工作底稿,然后根据其重要性确定是否需建议被审计单位进行相应的调整。
  【例】注册会计师为审查被审计单位未入账负债而实施的下列审计程序中,最有效的是 ( )(1998年试题)
  A.审查资产负债表日后货币资金支出情况
  B.审查资产负债表日前后几天的发票
  C.审查应付账款、应付票据的函证回函
  D.审查购货发票与债权人名单
  【答案】A
  【解析】被审计单位如果有未入账的应付账款,最终也必须偿还给债权人。检查资产负债表日后的付款情况也是查找未入账负债的一种常用方法,但教材未提及。(B)一般对负债的审查放在资产负债表日以后,且题中未指明是购货还是销货发票;(C)未入账的负债一般是无法函证的;同样,(D)未入账的负债也有可能没有记录债权人名单。
  【例】下列各项审计程序中,可以查找出未入账的应付账款的程序是(  )(1995年考题)
  A.审查资产负债表日收到,但尚未处理的购货发票
  B.审查资产负债表日已经入库,但未收到发票的商品的有关记录
  C.审查所有应付账款函证的回函
  D.审查资产负债表日后一段时间内的现金支票存根
  【答案】ABCD
  5.检查应付账款是否存在借方余额。(分类)
  (1)应付账款出现借方余额的原因:重复付款、付款后退货、预付货款、记账错误等。
  (2)如存在上述情况,应查明原因,必要时建议被审计单位根据不同情况作调整分录或重分类分录。如:
  ①借:其它应收账款
     贷:应付账款
  ②借:预付账款
     贷:应付账款
  ③借:应收账款
     贷:应付账款
  6.结合预付账款的明细余额,查明有否在应付账款和预付账款两面同时挂账的项目;结合其他应付款的明细余额,查明有无不属于应付账款的其他应付款。(分类)
  ①应付账款和预付账款两面同时挂账的调整
  借:应付账款
    贷:预付账款
  ②不属于应付账款的其他应付款
  借:应付账款
    贷:其它应付账款
  ③不符合预付账款性质,或因供货单位破产、撤销等原因不可能收到所购货物
  借:其他应收款
    贷:预付账款
  7.检查应付账款长期挂账的原因,对确实无需支付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分类、估价)
  确实无需支付的应付账款应转入资本公积项目,相关依据及审批手续应完备。
  借:应付账款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8.检查带有现金折扣的应付账款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估价)
  带有现金折扣的应付账款应按发票上记载的全部应付金额入账,待实际获得现金折扣时再冲减财务费用。
  【例】某企业在1997年5月1日购回一批材料200件,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售价20000元,增值税额3400元。在合同中规定符合现金折扣的条件为:2/10、l/20、n/30(假定计算折扣时不考虑增值税)。
  ①5月1日购货时,应按总售价作为负债:
  借:原材料 2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3400
    贷:应付账款--A企业 23400
  ②如5月9日付清货款,则按售价20000元的2%享受400元(20000×2%)的现金折扣,实际付款23000元(23400-400)。则作会计分录:
  借:应付账款--A企业 23400
    贷:银行存款 23000
      财务费用 400
  9.被审计单位与债权人进行债务重组的,结合债务重组事项的专项审计,检查有关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估价、分类)
  10.关注是否存在应付关联方账款。(真实性、估价、披露)
  11.涉及非记账本位币的,检查其采用的折算汇率是否正确。(估价)
  12.验明应付账款在资产负债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披露)“应付账款”项目应根据“应付账款”和“预付账款”科目所属明细科目的期末贷方余额的合计数填列。
  如果被审计单位为上市公司,则在其会计报表附注中通常还应披露持有5%(含5%)以上股份的股东单位账款情况。
  主要应说明:
  (1)以担保资产换取的应付账款;
  (2)上市公司应披露持有5%以上表决权股份的股东账款情况。
  (3)账龄超过3年的大额应付账款未偿还的原因,并在期后事项中反映资产负债表日后是否偿还。

  第四节 固定资产和累计折旧审计
  一、固定资产审计
  (一)固定资产的审计目标
  除了一般项目的审计目标之外,其特殊的目标有:累计折旧增减变动的记录是否完整和固定资产的计价和折旧政策是否恰当。下面就是针对具体目标实施的审计程序。
  (二)固定资产的实质性测试程序(重点)
  关于固定资产的实质性测试程序:
  1.获取或编制固定资产及累计折旧分类汇总表。检查分类是否正确,复核加计正确,并与报表数、总账数和明细账合计数核对相符。(分类、机械准确性)
  注意:初次审计的情况下,注册会计师应对期初余额(结合第十四章节学习)进行较全面的审计,尤其当被审计单位的固定资产数量多、价值大、占用资产总额较高时,最理想的方法是彻底审计自开业起的“固定资产”和“累计折旧”账户中的所有重要的借贷记录。
  2.进行分析性复核。(总体合理性)
方 法 比 较 目 的
计算:固定资产原值÷全年产品产量 与前期比较 发现闲置固定资产或减少固定资产未处理(消账)的问题
计算:本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 与前期比较 发现本期折旧额计算错误
计算: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原值 与前期比较 发现累计折旧核算错误
比较:修理及维护费用 各年度、各月比较 发现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相混淆的错误
比较:固定资产增减变动 各年度比较 分析增减变化的原因
分析:固定资产的构成及其增减变动情况 与报表、生产能力信息交叉复核 检查固定资产相关金额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3.固定资产增加的审计(真实性、估价)
  固定资产增加原因:购入、自制自建、投资者投入、更新改造增加、债务人抵债、接受捐赠等。
  固定资产增加的审计目的:在于查明业已增加的固定资产是否已作适当的会计处理,计价是否正确。
  (1)购入固定资产审计要点:计价是否正确;批准手续是否健全;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如果以一笔款项购入多项没有单独标价的固定资产,还应检查是否按各项固定资产公允价值的比例,对总成本进行分配,分别确定各项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
  (2)自建固定资产审计要点:竣工决算、验收和移交报告是否正确;借款利息资本化是否正确;已使用未竣工决算手续是否已暂估入账,并计提折旧,竣工决算后是否及时调整。
  (3)投资者投入固定资产审计要点:入账价值与合同规定是否一致;需经评估的是否由具备相应资格的评估机构评估;交接手续是否齐全。
  (4)更新改造固定资产审计要点:增加的原值是否真实,是否符合资本化条件,增计金额是否超过了该项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重新确定的剩余折旧年限是否恰当。
  (5)抵债获得的固定资产审计要点:产权过户手续是否齐全;计价及损益确认是否符合有关规定。
  (6)以非货币性交易换入的固定资产的审计要点:产权过户手续是否齐全;入账价值及损益确认是否符合有关准则的规定。
  (7)对于盘盈的固定资产,如果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存在活跃市场的,审计要点:检查是否按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的市场价格,减去按该项固定资产新旧程度估计的价值损耗后的余额,作为入账价值;如果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不存在活跃市场的,应检查是否以该项固定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价值作为入账价值。
  4.检查固定资产的减少。(真实性、估价)
  固定资产减少原因:出售、报废、毁损、盘亏、投资转出、对外捐赠等。
  固定资产减少的审计目的:在于查明业已减少的固定资产是否已作适当的会计处理,计价是否正确。
  【例】注册会计师审计固定资产减少的主要目的在于查实被审计单位已减少的固定资产已做正确的会计处理。(  ) (1995年考题)
  【答案】√
  5.检查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核算是否符合规定(2004年教材新增)
  《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规定,与固定资产有关的后续支出,如果使可能流入企业的经济利益超过了原先的估计,如延长了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或者使产品质量实质性提高,或者使产品成本实质性降低,则应当计入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其增计金额不应超过该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除此之外的后续支出,应当确认为当期费用不再通过预提或待摊的方式该算。企业应依据以上原则判断固定资产后续支出是应与资本化;还是资用化。
  固定资产发生的下列各项后续支出,通常按以下方法处理:
  (1)固定资产修理费用。应当直接计入当期费用。
  (2)固定资产改良支出,应当计入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其增计后的金额不应超过的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
  (3)如果不能区分是固定资产修理还是固定资产改良,或固定资产修理和固定资产改良结合在一起,则企业按上述原则进行判断,其发生的后续支出,分别计入固定资产价值或计入为当期费用。
  (4)固定资产装修费用,符合上述原则可予以资本化的,应当在“固定资产”科目下单设“固定资产装修”明细科目核算;并有两次装修期间与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年限两者中较短的期间内,采用合理的方法单独计提折旧。如果在下次装修时,该固定资产相关的“固定资产装修”明细科目仍有余额,应将余额一次全部计入当期营业外支出。
  6、检查固定资产的所有权。(所有权)
  检查固定资产的所有权应根据相关凭据判定:
固定资产 所有权凭据
外购机器设备 采购发票、购货合同、运输单据
房地产 合同、产权证、财产税单、保险单、抵押贷款还款凭据
融资租入设备 租赁合同
运输设备 运营证件(行驶证、营运证)
受留置权限制固定资产 有关负债项目(如银行借款、应付账款等)
  【例】注册会计师通常通过审查有关负债项目即可查实受留置权限制的固定资产的所有权,但应同时查明这些固定资产是否存在。 ( ) (1996年考题)
  【答案】√
  7.对固定资产进行实地观察。(真实性、完整性、估价)
  (1)实施实地观察审计程序时,注册会计师可以以固定资产明细分类账为起点,进行实地追查,以证明会计记录中所列固定资产确实存在,并了解其目前的使用状况(真实性);也可以以实地为起点,追查至固定资产明细分类账,以获取实际存在的固定资产均已入账的证据(完整性)。
  (2)实地观察的重点是本期新增加的重要固定资产,有时,观察范围也会扩展到以前期间增加的重要固定资产。
  (3)观察范围的确定需要依据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强弱、固定资产的重要性和注册会计师的经验来判断。如为初次审计,则应适当扩大观察范围。
  8.检查固定资产使用年限和残值是否合理。(估价)  
  9.检查固定资产的租赁。(真实性、估价)
  (1)经营租赁的审计要点:
  合同手续是否齐全,条款是否完备,是否经审批;
  是否有必要租赁,是否履行合同,是否有不正当交易;
  有无多收、少收租金;
  有无变相赠送、转让情况;
  是否记入备查薄。
  【例】对于被审计单位经营性租入的固定资产,注册会计师不应专门审查的有 ( )(1998年试题)
  A.固定资产的租赁合同、协议
  B.“固定资产”账户的核算情况
  C.租入固定资产提取的折旧额是否正确
  D.租入固定资产有无变相馈赠情况
  【答案】BC
  【解析】经营租赁的固定资产不拥有所有权,不能纳入"固定资产"账户的核算情况和计提折旧。
  (2)融资租赁的审计要点:
  是否计入固定资产原值;
  利率是否恰当,是否与市场利率相当;
  计价是否正确,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其他要点与经营租赁的审计要点相似
  【例】注册会计师针对融资租入固定资产而实施审计程序时,除可参照经营性租赁相关审计程序外,还应审查 (  )(1996年考题)
  A.租入固定资产是否确属企业必需
  B.租入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是否正确
  C.租入固定资产是否已登入备查簿
  D.租入固定资产计价是否正确
  【答案】BD
  10.查固定资产的保险
  注意检查保险的范围是否恰当,保险金额是否足够
  11.调查未使用和不需用的固定资产注册会计师应调查被审计单位有无:
  (1)已完工或已购建但尚未交付使用的新增固定资产;
  (2)因改扩建等原因暂停使用的固定资产;
  (3)多余或不适用的需要进行处理的固定资产.
  12.检查因清产核资、资产评估调整的固定资产
  13.检查固定资产的抵押、担保情况
  14.检查固定资产的购置情况
  15.检查有无与关联方之间的固定资产购售活动
  16.检查固定资产的披露是否恰当。(披露)
  附注中通常应说明:
  (1)固定资产的分类、标准、计价方法和折旧方法;
  (2)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计价方法,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和预计净残值;
  (3)对固定资产所有权的限制及其金额(这一披露要求是指,企业因贷款或其他原因而以固定资产进行抵押、质押或担保的类别、金额、时间等情况);
  (4)已承诺将为购买固定资产支付的金额;
  (5)暂时闲置的固定资产账面价值(这一披露要求是指,企业应披露暂时闲置的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导致固定资产暂时闲置的原因,如因开工不足、自然灾害或其他情况等);
  (6)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账面价值;
  (7)已退废和准备处置的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固定资产因使用磨损或其他原因而需退废时,企业应及时处置,如果其已处于处置状态而尚未转销时,企业应披露这些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
  如果被审计单位为上市公司,应按类别分项列示固定资产期初余额、本期增加额、本期减少额及期末余额;说明固定资产中在建工程转入、出售、置换、担保或抵押等情况;披露通过融资租赁租入的固定资产每类租入资产的账面原值、累计折旧、账面净值;披露通过经营性租赁租出的固定资产每类租出资产的账面价值。
  二、累计折旧审计
  (一)累计折旧的审计目标:
  注意:其目标与一般项目的审计目标具有明显的特点如下,这与累计折旧账户的性质有关。
  1.确定折旧政策和方法是否符合国家有关的财务会计制度,是否一贯遵循;
  2.确定累计折旧增减变动的记录是否完整;
  3.确定折旧费用的计算、分摊是否正确、合理和一贯;
  ……
  (二)累计折旧的实质性测试程序:
  1.编制固定资产及累计折旧分类汇总表,复核加计正确,并与报表数、总账数和明细账合计数核对相符。
  2.审查折旧政策和方法是否合法,并前后一致。
  审查被审计单位制定的折旧政策和方法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确定其所采用的折旧方法能否在固定资产使用年限内合理分摊其成本,前后期是否一致。如被审计单位采用加速折旧法,应取得其批准文件。如没有批准文件,应提请被审计单位改正并建议调整应纳税所得额。
  《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第20-24条)明确规定:
  (1)企业应当根据固定资产所含经济利益预期实现方式选择折旧方法,可选用的折旧方法包括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或者年数总和法;
  (2)如果固定资产包含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有重大改变,则应当相应改变固定资产折旧方法;
  (3)除本准则第23条所列情况外,折旧方法一经选定,不得随意调整;
  (4)企业应当定期对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进行复核。如果固定资产使用寿命的预期数与原先的估计数有重大差异,则应当相应调整固定资产折旧年限。
  3.进行分析性复核
  (1)通过“应提折旧固定资产原值×本期折旧率”的计算,验证本期折旧额总体合理性。
  (2)通过“本期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的计算,并与上年比较,验证本期折旧额合理性与准确性。
  (3)通过“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原值”的计算,评估固定资产老化率与可能的损失。结合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分析其合理性。
  4.复核本期折旧费用的计提是否正确:[其中(5)、(6)、(7)为2004年新增内容]
  (1)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计提的折旧是否正确;
  (2)已全额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是否已停止计提的折旧;
  (3)包含土地使用权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是否符合规定,计提的折旧是否正确;
  (4)因更新改造而停止使用的固定资产是否已停止计提的折旧,因大修理而停止使用的固定资产是否照提折旧;
  (5)对按规定予以资本化的固定资产装修费用是否在两次装修期间与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年限两者中较短的期间内,采用合理的方法单独计提折旧,并在下次装修时将该项固定资产装修余额一次全部计入了当期营业外支出;
  (6)对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发生的、按规定可予以资本化的固定资产装修费用,是否在两次装修期间、剩余租赁期与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年限三者中较短的期间内,采用合理的方法单独计提折旧;
  (7)对采用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发生的改良支出,是否在剩余租赁期与租赁资产尚可使用年限两者中较短的期间内,采用合理的方法单独计提折旧;
  (8)未使用、不需用和暂时闲置的固定资产是否按规定计提折旧。
  《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第29条)明确规定: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该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以及尚可使用寿命重新计算确定折旧率和折旧额;如果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价值又得以恢复,应当按照固定资产价值恢复后的账面价值,以及尚可使用寿命重新计算确定折旧率和折旧额。因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而调整固定资产折旧额时,对此前已计提的累计折旧不作调整。
  5.检查折旧费用的分配是否合理,与上期分配方法一致。
  6.注意固定资产增减变动时,有关折旧的会计处理是否符合规定,查明通过更新改造、接受捐赠或融资租入而增加的固定资产的折旧费用计算是否正确。
  7.比较“累计折旧”贷方本期计提折旧额与折旧费用明细账借方发生额,查明所计提折旧是否全部计入本期产品成本或费用。
  结合固定资产的审计,检查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是否正确无误,并追查至固定资产登记卡。特别要关注计提范围,看是否存在超提、少提、不提等问题。
  9.对于因资产评估调整累计折旧的,应取得有关资产评估报告,检查其会计处理正确。
  10.审查累计折旧的披露是否恰当。
  通常应分类披露累计折旧在期初余额、本期增减变动情况,以及折旧方法等。

  第五节 其他相关账户审计
  一、预付账款的审计目标
  具有针对一般项目的所有审计目标
  二、预付账款的主要实质性测试审计程序 (其中1、2、9是是针对每一项目均有的程序)
  1.获取或编制预付账款明细表,复核加计正确,并与报表数、总账数和明细账合计数核对相符。
  2.分析性复核
  3.分析预付账款账龄及余额构成,根据审计策略选择大额或异常的预付账款重要项目(包括零账户)进行函证。
  4.抽查入库记录,查核有无重复付款或将同一笔已付清的账款在预付账款和应付账款这两个项目同时挂账的情况。
  5.分析预付账款明细账余额,对于出现贷方余额的项目,应查明原因,必要时建议作重分类调整。
  6.检查预付账款长期挂账的原因。
  7.关注是否存在预付关联方账款。
  8.检查其采用的折算汇率和汇兑损益处理的正确性。
  9.确定预付账款是否已在资产负债表上恰当披露。
  【例】注册会计师应选择预付账款重要项目进行函证,并根据函证结果分别作出的处理包括 ( )(1997年考题)
  A.回函金额不符的,应查明原因
  B.未回函的,可进行复询
  C.未回函的,采用替代方法进行检查
  D.回函金额相符的,应抽查有关原始凭证
  【答案】A、B、C
  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审计(近年考核的重点)
  固定资产的回收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称为固定资产减值。这里的可收回金额是指资产的销售净价与预期从该资产的持续使用和使用寿命结束时的处置中形成的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的较高者。其中,销售净价是指资产的销售价格减去处置资产所发生的相关税费后的余额。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实质性测试程序
  1.获取或编制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并与报表数、总账数与明细账合计数核对是否相符。(机械准确性)
  2.检查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计核销的批准程序,取得并核对书面报告等证明文件。(真实性、完整性、估价)
  检查目的是:
  (1)计提方法是否符合规定;
  (2)计提依据是否充分;
  (3)计提数额是否恰当;
  (4)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前后期是否一致。
  特别应注意的是:
  (1)应按单项资产计提减值准备;
  (2)具备下列条件之一,应全额计提减值准备
  ① 长期闲置不用,在可预见的未来不会再使用,且已无转让价值的固定资产;
  ② 由于技术进步等原因,已不可使用的固定资产;
  ③ 虽可使用,但使用后会产生大量不合格产品的固定资产;
  ④ 已经毁损,以至于不再具有使用和转让价值的固定资产;
  ⑤ 其他实质上已经不能再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固定资产。
  (3)已全额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不再计提折旧;
  (4)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价值又恢复时,在原已计提减值准备的范围内转回;
  3.运用分析性复核的方法,分析本期末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数额占期末固定资产原值的比率,并于期初数比较。若有异常波动,查明原因。(总体合理性)
  4.检查实际发生固定资产损失时,相应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转销是否符合有关规定,会计处理是否正确。(估价)
  5.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价值又得以恢复时,是否在原已计提减值准备的范围内转回,并记录本期相关的转回金额;转回后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是否未超过不考虑计提减值准备因素情况下计算确定的固定资产账面价值,转回依据是否充分,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6.确定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披露是否恰当。(披露)
  会计报表附注中说明减值准备的确认标准和计提方法,在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中披露恰当。如果被审计单位是上市公司,其会计报表附注还应分项列示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金额、增减变动情况以及计提的原因。
  三、在建工程审计
  这一部分同样应重点关注在建工程减值准备的计提与披露:
  1.当存在下列一项或若干项情况时,应当计提减值准备:
  (1)长期停建并且在预计未来3年内不会重新开工;
  (2)所建项目无论在性能上,还是在技术上已经落后,并且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3)其他足以证明在建工程已经发生减值的情形。
  2.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在建工程价值又得以恢复时,要在原计提减值准备的范围内转回。
  3.运用分析性复核的方法,分析期末在建工程减值准备数额与在建工程期末账面余额的比率,并与期初数比较。如有异常波动,查明原因。
  4.检查实际发生在建工程损失时,相应减值准备的转销是否符合规定,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的规定,企业应当在附注中披露在建工程的期初期末余额及增减变动情况。
  如果企业计提了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则应当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清晰地说明在建工程减值准备的确认标准和计提方法。同时,在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中恰当披露。如果被审计单位是上市公司,其会计报表附注中应分项列示在建工程减值准备金额、增减变动情况以及计提的原因。
  就在建工程而言,如果被审计单位是上市公司,其会计报表附注中应分项列示在建工程的名称、预算数、期初余额、本期增加额、本期转入固定资产额、其他减少数、期末余额、资金来源、工程投入占预算的比例;分项列示期初余额、本期增加额、本期转入固定资产额、其他减少数和期末余额中所包含的借款费用资本化金额。其中,工程项目资金来源应区分募股资金、金融机构贷款和其他来源等,用于确定利息资本化金额的资本化率应单独披露。
  四、工程物资的审计
  五、固定资产清理审计
  六、应付票据审计
  【例】同函证应付账款一样,函证应付票据只能获得被审计单位资产负债表列示数据是否准确的审计证据。( ) (1995年考题)
  【答案】×
  【例】华天公司1997年底的会计资料表明其当年应付票据大部分已付清,注册会计师为证实应付票据支付情况而应获取的审计证据有 ( )(1998年试题)
  A.应付票据明细表
  B.分析性复核资料
  C.应付票据的函证回函
  D.管理当局提出票据到期即付的声明书
购货与付款循环审计
 

[下载声明]
1.本站的所有资料均为资料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交流使用。如有侵犯到您版权的,请来电指出,本站将立即改正。电话:010-82593357。
2、访问管理资源网的用户必须明白,本站对提供下载的学习资料等不拥有任何权利,版权归该下载资源的合法拥有者所有。
3、本站保证站内提供的所有可下载资源都是按“原样”提供,本站未做过任何改动;但本网站不保证本站提供的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同时本网站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损失或伤害。
4、未经本网站的明确许可,任何人不得大量链接本站下载资源;不得复制或仿造本网站。本网站对其自行开发的或和他人共同开发的所有内容、技术手段和服务拥有全部知识产权,任何人不得侵害或破坏,也不得擅自使用。

 我要上传资料,请点我!
人才招聘 免责声明 常见问题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隐私保护 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登陆帮助 友情链接
COPYRIGT @ 2001-2018 HTTP://WWW.QG68.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资源网 版权所有